① 牡丹江市歷史
牡丹江是一座歷史積淀非常厚重的城市,早在3000多年前,滿族人的祖先肅慎人的一支就在這片土地上揭開了牡丹江流域人類歷史的最早篇章。
牡丹江歷史發展脈絡
50年代末至70年代,黑龍江省市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鏡泊湖南端考古挖掘了著名的鶯歌嶺原始村落遺址,其中出土的鹿角做成的鋤頭,是黑龍江省發現最早的農業生產工具,表明鶯歌嶺人已進入原始農業階段。出土的4隻惟妙惟肖、形態各異的小陶豬形象與近代東北各地飼養的大民豬有某些相似之處,屬野豬向黑龍江地方豬種的過渡類型,是研究黑龍江泥塑最早的實物資料。鶯歌嶺的文化遺存,記載了牡丹江流域人類從童年時代起所走過的艱難歷程,也將牡丹江流域的人類歷史向前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商周時期。 牡丹江流域的古代先民在漫長的歷史變革中,由於各個朝代的更替,其稱呼也不盡相同。在夏、商、周時期,被稱為肅慎、息慎和稷慎。在兩漢、三國、魏晉時期,肅慎人改稱為「挹婁」。南北朝時期,挹婁人又轉稱勿吉。隋唐時期,勿吉又轉稱靺鞨,靺鞨族當時分為七個部落,其中佛涅部居張廣才嶺東牡丹江和寧安境內,呈寶部居綏芬河流域。五代時靺鞨族改稱女真,居住在牡丹江流域的舊日渤海國邊民被稱為生女真。到了清朝皇太極即位後,便將族名定為「滿洲」,簡稱滿族,由此牡丹江流域的土著居民又稱為滿族。 公元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領大祚榮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東城建立了「震國」,史稱「舊國」。公元705年,大祚榮受招唐朝改國號為「渤海」,正式成為唐朝管轄下的地方自治政權。公元755年,大祚榮之孫,渤海三世王大欽茂將國都遷到今天寧安市渤海鎮,定首都名為上京龍泉府。渤海強盛時期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洲,疆域包括今吉林省、黑龍江省的大部,遼寧省少部以及俄羅斯濱海地區和朝鮮咸鏡北道、兩江道、慈江道及平安北道的一部分,幅員五千餘里,有戶十餘萬,常備兵數萬,號稱「海東盛國」。公元十世紀初,渤海國開始衰落。公元926年,契丹攻佔上京龍泉府。渤海末王大湮撰率眾出城投降,渤海國滅亡。公元928年,契丹將渤海國王族及城內居民財特遷到契丹腹地今遼南地區,為使渤海人忘其國土,臨行前放火將渤海故都化為灰燼。渤海國眾698年建國到926年滅亡,共傳十五世,歷時229年。 公元十二世紀初,女真完顏部崛起。據《金史·本記第一》記載:「始祖居完顏部仆干水之涯」,仆干水就是今天的牡丹江,女真完顏部最早就是居住在這里。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今寧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區均屬金代胡里改路管轄。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歸於元朝政府統治之下。公元1368年,元朝滅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長白山一帶。明永樂八年(1410年),建洲女真斡朵里部酋長努爾哈赤六世祖猛哥帖木耳率部從牡丹江西岸南行至寧古塔(今海林市舊街鄉)定居下來,這一支女真在歷史上被專稱為建洲女真。十年以後,他們東進至今俄羅斯雙城子對面克拉斯諾雅爾山城定居下來,再後來又經過多次遷移,最後定都於新賓的赫圖阿拉。明朝後期,建洲女真日益強大,努爾哈赤相繼統一了建洲諸部和海西女真四部。1608年,努爾哈赤派兵進駐寧古塔舊城,並以此為基地征服了今興凱湖、三岔口、烏蘇里斯克、穆棱、寧安、密山、琿春等地的女真部落。1666年,寧古塔將軍巴海率部在今寧安市寧安鎮修建新城,同年12月駐地遷往新城,原來的舊址便被稱為「舊城」或「舊街」,寧古塔舊城作為清朝各級章京駐地和治所,自1636年至1666年前後共存30年。 清王朝入主中原後,長期對東北實行封禁政策。後來,為了穩定政權,繼續擴張中原地區的疆域,清王朝從順治到康熙年間不斷往寧古塔一帶撥民和安置有戰功的八旗官兵及其家屬,滿族人逐漸增多。寧古塔遷往新城後,寧古塔作為清朝政府的流放地,先後有大批被朝遷罷職、刻黜的官員和一些有學識的文士被「謫戍」或「遺戍」到這里。他們的到來,對傳播中原文化,加速民族融合、開發建設邊疆都做出了積極貢獻。 1860年,清政府開始對東北地區局部解禁。1881年,清政府開放了寧古塔管轄下 牡丹江歷史圖片
② 關於牡丹江名字的由來!
牡丹江是由滿語「穆丹烏拉」轉變為漢語的,「穆丹」在滿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烏拉」是江的意思。牡丹江的名字實際上是「彎彎曲曲的江」。 1937年改名牡丹江 市
③ 誰知道牡丹江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嗎
牡丹江是由滿語「穆丹烏拉」轉變為漢語的,「穆丹」在滿語中是「彎曲」的意思,「烏拉」是江的意思。牡丹江的名字實際上是「彎彎曲曲的江」。
記得採納啊
④ 牡丹江地名的由來
牡丹江,其實是一句滿語演變而來的,「穆丹烏拉」就是她原來的名字。穆丹,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彎曲,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江,30年代初,鐵路在這里設站,可能是為漢族稱呼的方便,就改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設立了牡丹江市,從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烏拉,滿語的色彩也隨即消失。
傳說:
據說,在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條大長蟲居住在長白山的上邊,這傢伙身長有十幾丈,像盛水的大缸那麼粗,仗著它身子大、有力氣、凈做傷害人的事,走路故意捲起狂風,把樹木颳倒,莊稼刮平,人和牲畜拋上天空,然後掉下摔死。更恨人的是,它把長白山附近的水都喝乾,天池裡的水喝不幹,就用身子把水口堵起來,一滴水也不讓往下流,留著水獨自享用。山上堵住了泉水,山下的河河溝溝全乾涸了。沒有了水,花草、樹木枯黃了,莊稼瞎了,雀鳥飛走了,牲畜渴死了。從此,年年鬧旱災,真是萬里一片焦土,人們過著沒吃沒喝的艱難日子。人們日夜盼望,天池裡的水能流下來,好灌溉山下的萬畝良田,可是那條萬惡的、兇狠的長蟲總守在天池邊,多少好漢去跟它搏鬥爭水,都被它吞進肚裡邊。從那以後,山下更加乾旱。
在長白山腳下,有個柳樹屯,屯裡有個姑娘名叫水仙,她聰明伶俐、沉著勇敢。從小就經受了乾旱年頭的苦難,那個害人的長蟲,也聽老人們講了無數遍。小水仙暗暗下了決心,一定要練一身本事,長大了好去殺長蟲,把天池裡的水放下來,讓山下的人免遭乾旱。
小水仙練本事吃得苦,捨得力氣,不論是炎熱的夏天,還是寒風刺骨的冬天,她每天都要頂著星星起來,在石壁上練拳術,迎著風練射箭。老阿媽為了鼓勵她繼續苦練,把水仙的名字改為「牡丹」。「牡丹」兩個字,在當地民族的語言中是「曲折」的意思,告誡水仙要經住曲折的考驗。姑娘發誓不辜負阿媽的期望,一定要練出真本事,為鄉親們除害報仇。
大雁飛走了十次又飛回來十次,姑娘從沒有間斷過一天,達子香花開了十次又謝了十次,姑娘的武藝練得十分神奇,揮拳能擊碎石壁,放箭能射斷空中的細線,雙腳一跺能躥出九十九丈遠,可是她不滿足,還繼續練……。
就在牡丹十七歲那年,長白山下更加乾旱,天池不往下流水,老天也不把雨露降到人間,毒辣辣的太陽烤得大地冒煙,乾燥的熱風吹得莊稼、樹木沾火就燃。牡丹下決心要上山去斗惡魔,把天池裡的水引到山下,好解救乾旱。人們聽說牡丹要去戰凶惡的長蟲,都為她獻酒祭天,都祝願她早日凱旋。阿媽給她做了雙千層底鞋,一百九十九歲的老爺爺,給了她一把祖傳的斬妖寶劍。鄉親們囑咐的話兒說了一遍又一遍,送來的禮物一件又一件。牡丹含淚告別了鄉親,把父老的話都牢記在心間,暗暗發下誓言,不消滅長蟲奪下來天池裡的水,就永不回還。
牡丹身背寶劍,一直向長白山頂上走去。長白山高入雲端,長白山樹密不見天。長白山路程遠,要走七七四十九天。牡丹走的腳起了泡,牡丹走的腿疼腰兒酸,可是她不懈勁,鄉親們囑咐的話,一直響在耳邊。長白山的霧濃,看不見路,牡丹眼前有明燈一盞,為鄉親們造福,是她的堅強信念。長白山上的雨多,衣服總也不得干,牡丹心中有團烈火,為引天池裡的水,她不懼火海刀山。長白山上的毒蟲猛獸多,經常出來把路攔,牡丹渾身是膽,因為她身上背著老人給的斬妖寶劍!走了一天又一天,牡丹終於到了長白山頂,一眼就望見長蟲卧在天池邊。它飲著清涼的水,尾巴也泡在水裡邊,那樣子實在清閑。它身旁是堆堆白骨,到處扔著生銹的戈矛、刀劍。見到仇敵,怒火沖天,都是你這惡魔,霸佔著天池裡的水,製造了一個又一個乾旱年,荒蕪多少土地,餓死多少老人孩子,我為了除你,風風雨雨苦練了多少年。今天見到了你,不把你除掉,我決不回還!
牡丹姑娘躲在岩石後面,從身上取下弓箭,瞄準長蟲的左眼,長蟲突然一聲怪叫,張開大口,齜到外面的大牙像鋼叉一般,那嗓子眼猶如一口井,從裡面噴出毒涎,原來它嗅到了有人來在身邊。牡丹心沒驚,身沒顫,心中充滿了仇恨,一心要除掉這個惡魔。她牙一咬,心一橫,嗖地射出了一箭。這一箭不偏不歪,正好射穿了毒蛇的左眼。長蟲疼得在地上打滾,真如倒下來一架小山,周圍的樹木,全被滾倒,岩石也四處飛濺。那長蟲忽然縱身躍起,兇猛地撲向牡丹姑娘。牡丹姑娘雙腳一跺,跳到了對面的山頭上。長蟲吼叫著飛過來,張開大嘴,要把牡丹姑娘吞進肚裡。姑娘靈巧地閃到一邊,就勢向上一跳,跳到長蟲的腦袋上,拔出老人送給的斬妖寶劍,揮劍猛砍。長蟲又蹦又跳,又擺頭又甩尾,要把牡丹姑娘從頭上摔下來,牡丹姑娘牢牢地站在長蟲頭上,拚著力氣,寶劍猛砍。一劍接著一劍,鮮血涌如噴泉。就這樣從山上殺到山下,從這山殺到那山,只殺得天昏地暗,樹倒山顫,虎狼都跑了,雀鳥飛得遠遠。殺了七天七夜,牡丹姑娘沒喝一口水,沒吃一粒飯,可是她想起山下人受的苦難,勇氣倍增,繼續奮戰。後來她想出了一個絕招兒。當長蟲張著大嘴向她撲來時,她手握寶劍,嗖地一下,鑽進長蟲嘴裡面。長蟲高興的發瘋,心想:這回我又勝了,霎時讓你在肚裡變成糞便。
牡丹姑娘從長蟲嘴裡,又到了肚裡,感到又悶又熱,把手中寶劍猛的往下一插,寶劍插透長蟲肚皮,劍尖兒鑽進地里,長蟲疼的猛向前一躥,鋒利的寶劍把長蟲的肚子全都剖開了。長蟲哀叫幾聲,死去了。牡丹姑娘從長蟲肚裡爬到了外面,見到長蟲死了,她高興地真想放聲歡唱,可是眼前一黑,昏倒在山坡上了。她又累又乏,渾身上下血跡斑斑,再也站不起來了,長眠在天池旁邊。百鳥飛來為她歌唱,山風吹來為她把血跡擦乾。百花為她盛開了,天池裡的水,歡蹦亂跳地流下了山。流進池塘里,魚兒飛躍,流進田野里,禾苗迎風招展。流進花叢中,花兒更鮮艷。
山下的鄉親們,見天池裡的水流下來了,流成了一條美麗的江,人們把這條美麗的江叫做牡丹江。
⑤ 牡丹江三道關名字的由來。
是滿語.原來叫"牡丹烏拉",穆丹是指彎彎曲曲的意思,烏拉是江、河的意思,連起來就是彎彎曲曲的江。後人根據音譯和意譯,就翻譯成了牡丹江
出山海關城向東北方向越過一些丘陵,走約5公里路,便可來到一處山口。青山高聳,灌木叢生。中間一條小路,沿山谷蜿蜒而上。關口兩側,石砌的長城沿著陡峭的山脊攀上山頂,如雄鷹展開的雙翅,直插雲天。這就是山海關外長城的第一個重要隘口——三道關
⑥ 牡丹江是誰起得名
你好,我就是牡丹江人,我來回答,是少數民族命名城市 牡丹江:滿語穆丹烏拉,穆丹漢譯「彎」,烏拉漢譯「江」之意。1937年改名牡丹江市
⑦ 關於牡丹江名字的由來!
牡丹江系滿語牡丹烏拉的轉譯音,意思是彎曲的江。牡丹江市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這里原來是一片人煙稀少的黃花甸子,一九零三年修築中東鐵路時,沙俄在這里設立了車站,因位於牡丹江畔,而取名牡丹江。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建市,當時是日偽東滿總省省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牡丹江市獲得解放。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牡丹江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很快,現在是黑龍江省的一個重要工業城市。
牡丹江流域的歷史比較悠久,從商周到隋朝的二千三百多的間,這里是滿族的祖先肅慎、挹婁、勿吉等部族的居住地,均與中原保持密切的聯系。唐代,公元六七一年至九二六年間,粟末靺鞨(原靺鞨的一部)在牡丹江流域興起,建立了渤海國,首府上京龍泉府設在現寧安縣渤海鎮境內,國王被唐王朝封為渤海郡王。宋代,女貞族(黑水靺鞨後裔)在阿城縣建立了金國,這里是金的一個路——努爾哈路。元代,這里設置了軍民萬戶府。明代,永樂年間在黑龍江下游設立了努爾干都指揮使司,轄一百七十九衛,牡丹江流域大部分是其下轄的毛憐衛所屬地。後來女貞族後裔努爾哈赤從牡丹江流域一代興起,統一了東北,進關建立了清帝國。清代,這里先後是寧古塔將軍和吉林將軍的管轄地。當時,牡丹江沿岸「漢旗雜,已無曠土」,但由於清王朝以「祖宗發祥之聖地」實行禁墾政策,沿岸以外的大部分地方還沒有開發。----近代牡丹江歷史是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歷史。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牡丹江市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英勇地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東北抗日聯軍在牡丹江區域內的鏡泊湖畔、牡丹江沿岸以及廣大的深山老林,同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業績。牡丹江市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解放後,牡丹江市的行政區劃和隸屬關系曾發生多次變化。一九四六年成立了綏寧省,後改牡丹江省,省會設在牡丹江市。一九四八年十月並入松江省。一九五四年松江省和黑龍江省合並,歸黑龍江省,並於一九五六年二月設立了牡丹江專員公署。一九六八年在「文革」中地市合並,成立了牡丹江地區「革命委員會」。一九七三年地市分設。一九八三年十月根據國務院決定,地市再次合並,撤銷地區行政公署,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
⑧ 牡丹江的起源
牡丹江,在唐朝時叫忽汗河,元朝時稱忽爾哈江,明朝改為虎爾哈河,到了清朝,上游叫穆丹烏拉、鏡泊湖以下稱瑚爾哈河,滿語穆丹的意思是水灣,牡丹是穆丹的音轉,意為彎曲,又因牡丹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脈敦化市的牡丹嶺,牡丹江便因山得名。 牡丹江是松花江第二大支流,向北流入黑龍江省,經寧安、牡丹江市、海林、林口,在依蘭縣城附近匯入松花江,全長726公里,流域面積3.1萬平方公里。上游幹流奔行在張廣才嶺和老爺嶺之間,河谷狹窄。在寧安縣南部幹流被火山熔岩流堵塞,形成鏡泊湖。吊水樓瀑布以下至樺林為中游,河谷較寬,河谷盆地呈串珠狀排列其間。樺林以下為下游,河谷較狹窄,在依蘭縣長江屯以下進入平原區。牡丹江流域屬濕潤氣候區,是黑龍江省重要林區,是省內水電發展的重點地區,山區林副產和礦產資源亦豐。抗日戰爭時期牡丹江流域曾是抗聯戰士活動的重要基地。烏斯渾河的關門嘴子即為八女投江殉國之地。鏡泊湖和火山口地下森林以及牡丹峰自然保護區均為旅遊勝地。
⑨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我很想知道他名字的由來。
牡丹江 滿語中稱「牡丹烏拉」為彎曲的江的意思,漢人取諧音為牡丹江。滿文發音為 MUDAN ULA
牡丹江"....的傳說
有個傳說:
在牡丹峰上有個牡丹花,它的根小就是水源,而在牡丹旁邊有個大蛇在守侯,常年的保護著牡丹花,有一年天下大旱,坐落在牡丹峰下的很多村民都快渴死了,有一個小夥子為了拯救所有的人,獨自一個人去牡丹峰,希望能把那棵牡丹拔掉,讓根下的水源源的流到峰下,他走了七天七夜終於到了峰頂,筋疲力盡的他又和大毒蛇惡鬥了七天七夜,終於把大惡蟲殺死掉,但是他也已經將自己的血流盡流光,在最後一口氣前將那棵牡丹拔了下來,而牡丹花下的水如噴泉一搬涌到山下,將他的屍體也帶了下去,從此,牡丹花下的水源源的流著,哺育著山下的人民,他們用牡丹花下的水澆灌田地,繁衍生息,從此人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人們為了紀念那個小夥子就把這條他用生命換來的江叫做"牡丹江"........
牡丹江系滿語牡丹烏拉的轉譯音,意思是彎曲的江。牡丹江市是一個年輕的城市,這里原來是一片人煙稀少的黃花甸子,一九零三年修築中東鐵路時,沙俄在這里設立了車站,因位於牡丹江畔,而取名牡丹江。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建市,當時是日偽東滿總省省會。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牡丹江市獲得解放。解放後,在黨的領導下,牡丹江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很快,現在是黑龍江省的一個重要工業城市。
牡丹江流域的歷史比較悠久,從商周到隋朝的二千三百多的間,這里是滿族的祖先肅慎、挹婁、勿吉等部族的居住地,均與中原保持密切的聯系。唐代,公元六七一年至九二六年間,粟末靺鞨(原靺鞨的一部)在牡丹江流域興起,建立了渤海國,首府上京龍泉府設在現寧安縣渤海鎮境內,國王被唐王朝封為渤海郡王。宋代,女貞族(黑水靺鞨後裔)在阿城縣建立了金國,這里是金的一個路——努爾哈路。元代,這里設置了軍民萬戶府。明代,永樂年間在黑龍江下游設立了努爾干都指揮使司,轄一百七十九衛,牡丹江流域大部分是其下轄的毛憐衛所屬地。後來女貞族後裔努爾哈赤從牡丹江流域一代興起,統一了東北,進關建立了清帝國。清代,這里先後是寧古塔將軍和吉林將軍的管轄地。當時,牡丹江沿岸「漢旗雜,已無曠土」,但由於清王朝以「祖宗發祥之聖地」實行禁墾政策,沿岸以外的大部分地方還沒有開發。----近代牡丹江歷史是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歷史。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後,牡丹江市各族人民在中國的領導下,英勇地抗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東北抗日聯軍在牡丹江區域內的鏡泊湖畔、牡丹江沿岸以及廣大的深山老林,同日寇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業績。牡丹江市是全國最早解放的城市之一。解放後,牡丹江市的行政區劃和隸屬關系曾發生多次變化。一九四六年成立了綏寧省,後改牡丹江省,省會設在牡丹江市。一九四八年十月並入松江省。一九五四年松江省和黑龍江省合並,歸黑龍江省,並於一九五六年二月設立了牡丹江專員公署。一九六八年在「文革」中地市合並,成立了牡丹江地區「革命委員會」。一九七三年地市分設。一九八三年十月根據國務院決定,地市再次合並,撤銷地區行政公署,實行市帶縣的領導體制
⑩ 牡丹江為什麼叫牡丹江
牡丹江 ,其實是一句滿語演變而來的,「穆丹烏拉」就是她原來的名字。穆丹,在滿語中的意思是彎曲,穆丹烏拉就是彎曲的江,30年代初,鐵路在這里設站,可能是為漢族稱呼的方便,就改為了牡丹江站,1938年又設立了 牡丹江市 ,從此牡丹江就代替了穆丹烏拉,滿語的色彩也隨即消失。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