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誰知道羅星塔在哪裡而且可以說出它的來歷!
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馬尾港,有羅星山,舊時位在江心。山頂屹立一塔,砥柱海天。這便是馳名中外的羅星塔。羅星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相傳,七娘系嶺南人,因姿容佳麗被鄉間豪強看中,設下圈套,詆其夫罪,調入苦役。七娘隨夫入閩,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變賣產 ,在此建造一座石塔,為亡夫祈求冥福。由於塔下山突立水中,回瀾砥柱,水勢旋渦,若「磨心」,所以也稱「磨心塔」。明萬曆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推倒。天啟年間,著名學者徐渤等人倡議復建。所以,「冶城東望誨天遙,誰遣中流二柱標」,出自明代葉向高詩句,感慨古塔的銷沉。重建的石塔7層8角,高31.5米,塔座直徑8.6米,每層均建拱門,可拾級而上;外有石砌欄桿和瀉水搪。檐角上鎮有八佛;角下懸鈴擇,海風吹來,叮當作響,「舵樓風細聽鈴雨,月近家園漸覺圓」。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 戰就在塔下開火,石塔損傷多處。戰後,在塔頂安裝一顆鐵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毀之塔剎。1964年重修,因欄板和塔檐剝落,只好改用鐵管欄桿。但建築的藝術風貌,仍存舊觀。羅星塔與馬限山麓下的馬礁,隔水相望。這段江面的潮水,變化萬千,尤其八月大潮時日,「孤舟出海門,豁然乾坤白。浪花三千尺,石馬不可見。」又明代林世壁的「橫江渡頭雲水東,波回白馬擄秋風。連山噴雪何如此?好似錢塘八月中」,把羅星塔的觀潮,與杭州錢塘「八月中」觀潮相提並論,足顯奇觀。但羅星塔下的潮水也有安靜的時候,如謝肇浙有詩曰:「龍睡空江冷,潮歸野渡橫。掉歌中夜遠,漁火不分明」。羅星塔形勢險要:「地擬瞿塘看艷蕷,江同揚子見金焦。」1559年戚繼光部下參將尹風把守馬尾、痛擊倭寇,到1656年鄭成功北上抗清,在羅星塔築堡訓練水師,再到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800餘水師官兵殉難的壯烈悲劇,都是歷史的見證。所以《福建通紀》有述:"重山環抱,層層鎖鑰,固七省(從遼寧至廣東)形勢最勝之區"。羅星塔山現己開辟成公園。西側有溯江樓,南麓有望江亭。園中還有忠魂台、鳴潮閣、友誼軒等。穿過公園人口處的牌樓,園內四時花木繁茂,風景宜人。幾株參天古榕,緊緊相挨,鬱郁蔥蔥,像一座綠色的城牆,環抱著巍巍古塔。從塔內拾階而上,旋至塔頂,視野突然開闊,心曠神怡。縱目四望,遠觀閩江兩岸的風光,近看港區建設新貌,一幅幅色澤鮮明的圖畫,水天一色,山秀物新,盡收眼底。
② 羅星塔的來歷是什麼
羅星塔
閩江下游三水合匯處的馬尾港,有羅星山,舊時位在江心。山頂屹立一塔,砥柱海天。這便是馳名中外的羅星塔。
羅星塔,為宋代柳七娘所建。相傳,七娘系嶺南人,因姿容佳麗被鄉間豪強看中,設下圈套,詆其夫罪,調入苦役。七娘隨夫入閩,不久,其夫被折磨而死。她變賣產 ,在此建造一座石塔,為亡夫祈求冥福。由於塔下山突立水中,回瀾砥柱,水勢旋渦,若「磨心」,所以也稱「磨心塔」。明萬曆年間,羅星塔被海風推倒。天啟年間,著名學者徐渤等人倡議復建。所以,「冶城東望誨天遙,誰遣中流二柱標」,出自明代葉向高詩句,感慨古塔的銷沉。重建的石塔7層8角,高31.5米,塔座直徑8.6米,每層均建拱門,可拾級而上;外有石砌欄桿和瀉水搪。檐角上鎮有八佛;角下懸鈴擇,海風吹來,叮當作響,「舵樓風細聽鈴雨,月近家園漸覺圓」。清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馬江海 戰就在塔下開火,石塔損傷多處。戰後,在塔頂安裝一顆鐵球,以代替被炮火所毀之塔剎。1964年重修,因欄板和塔檐剝落,只好改用鐵管欄桿。但建築的藝術風貌,仍存舊觀。
羅星塔與馬限山麓下的馬礁,隔水相望。這段江面的潮水,變化萬千,尤其八月大潮時日,「孤舟出海門,豁然乾坤白。浪花三千尺,石馬不可見。」又明代林世壁的「橫江渡頭雲水東,波回白馬擄秋風。連山噴雪何如此?好似錢塘八月中」,把羅星塔的觀潮,與杭州錢塘「八月中」觀潮相提並論,足顯奇觀。但羅星塔下的潮水也有安靜的時候,如謝肇浙有詩曰:「龍睡空江冷,潮歸野渡橫。掉歌中夜遠,漁火不分明」。
羅星塔形勢險要:「地擬瞿塘看艷蕷,江同揚子見金焦。」1559年戚繼光部下參將尹風把守馬尾、痛擊倭寇,到1656年鄭成功北上抗清,在羅星塔築堡訓練水師,再到1884年中法馬江海戰,800餘水師官兵殉難的壯烈悲劇,都是歷史的見證。所以《福建通紀》有述:"重山環抱,層層鎖鑰,固七省(從遼寧至廣東)形勢最勝之區"。
羅星塔山現己開辟成公園。西側有溯江樓,南麓有望江亭。園中還有忠魂台、鳴潮閣、友誼軒等。穿過公園人口處的牌樓,園內四時花木繁茂,風景宜人。幾株參天古榕,緊緊相挨,鬱郁蔥蔥,像一座綠色的城牆,環抱著巍巍古塔。從塔內拾階而上,旋至塔頂,視野突然開闊,心曠神怡。縱目四望,遠觀閩江兩岸的風光,近看港區建設新貌,一幅幅色澤鮮明的圖畫,水天一色,山秀物新,盡收眼底。
福州馬尾羅星塔,位於馬江北岸羅星山上,始建於寧化,相傳是宋代柳七娘所建。七娘系廣東人,美麗動人,鄉里豪紳為了謀奪她,誣陷她丈夫犯了法而發配於閩南致亡。七娘憤於無處可訴,變賣家產,入閩捐資造塔,寄託對亡夫的哀思。塔重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一1627),為七層八角石塔,高31.5米。塔尖有一顆直徑近2.3米的大圓球,遊人可登上球基座憑欄遠眺。
羅星塔是國際公認的航標,是閩江門戶標志,有「中國塔」之譽。塔下是羅星公園,公園旁有國際海員俱樂部。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區盡在眼底。江岸兩旁還有古炮台,可以看到當年煙火彌漫的中法戰役的古戰場,可以看到昭忠祠憑吊為國捐軀的先烈。附近有一山百洞的青芝寺。
③ 誰介紹一下「福州烏山」
烏山又稱烏石山,海拔86米,游覽面積25公頃。唐天寶八年(749年),敕名為閩山。宋熙寧初郡守程師孟登山攬勝,認為此山可與道家蓬萊、方丈、瀛洲相比,便改其名為道山。其東麓在天皇嶺處稱第一山;西南麓在城外的部分稱豹頭山,亦作豹屏山。
烏石山怪石嶙峋,林壑幽勝,天然形肖。景分山東、山西、山陰、山陽、山脊5路,36景最為奇,素有"蓬萊仙境"的美稱。
烏山
從山的東南麓烏山路拾級登山,行數十步,就到天香台。向西折,為沖天台,是36奇景之一。在後壁鐫刻楷書"古放鶴亭"4字。台旁還有宋程師孟的篆書石刻"沖天台"3字。"沖天台"畔有兩方夾峙的大岩石,岩頂橫著一塊天然條岩,這就是"天台橋"。此橋奇險,據說只有"肯捨身"的人,才能登得上去
順台階再行數十步,就是道山亭。此亭也是程師孟所建,並立了道山亭題刻。當時他還約請前任福州太守兼福建路兵馬領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作《道山亭記》。由於曾鞏文章的張揚,道山亭更馳名遠近。
從道山亭沿石崗西下,至天章台。這是元代詩人薩都剌吟詠「晚涼上烏山,置酒天章台」詩句的所在。篆書天章台3字石刻依然躍於石上。過天章台,攀上一小峰,峰上有「霹靂岩」。此石長達10米多,分裂成兩半,中留縫隙。
霹靂岩左面石崗上高矗著一座長方形亭子,是紀念明代抗倭名將黎鵬舉的黎公亭。離亭200多步,還有一塊形如襆頭巾的岩石,刻有「烏石在,黎公在」6個楷書大字,俗稱黎公岩。黎鵬舉,字沖霄,安微合肥人。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任指揮僉事,時倭寇侵犯,閩江口五虎門陷落,福州形勢危急。黎鵬舉親率一支水師,在馬尾羅星塔、閩安鎮一帶大殲頑敵,使福州轉危為安。後人建此亭,永紀他的功績。
霹靂岩右方,原有一座清冷台,通往山下便是清冷門,這是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福建省最高長官--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所建。清冷是靜肅的意思,意在勉勵自己為國家幹事。可是他說歸說,做歸做,時常宴樂其間,早把清冷拋之九霄雲外。任職數月,他便身敗名裂,亭台也隨之倒塌。只有楷書鐫刻「清冷台」留存至今,的確是極大的諷刺。
由清冷台踏上30多級石階,就到先薯亭。先薯亭是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番薯的歸國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的。陳振龍原籍福建長樂,遷居福州。早年往呂宋(今菲律賓)經商,在當地發現一種薯類,清甜可口,可充糧食,就想方設法將它引回福州,並在巡撫金學曾的幫助下,試種推廣。當時福建正逢飢荒,番薯的試種、推廣,使人們度過了飢荒。金學曾還在總結陳振龍父子經驗的基礎上,寫成中國第一部有關番薯的專著《金薯傳習略》。從此,番薯逐漸推廣到全國各地。
烏石山的摩崖石刻計有200多段。最著名的要數華嚴岩側的李陽冰"般若台銘"篆書石刻。這是閩中最早的摩崖石刻。石刻高5米,寬2米,小篆,共24字,字徑43厘米。李陽冰的篆字與秦代李斯齊名,被稱為"大小李"。這塊石刻與浙江處州的射驛記、縉雲城隍廟記、麗水忘歸台銘合稱為天下四絕。
烏石山上宋代的石刻較多。許多著名的官吏和文人,如程師孟、陳襄、湛俞、趙汝愚、朱熹、梁克家等,都在山上留下詩文和題記。天秀岩旁,還留有明朝宰相葉向高草書詩刻一首:"檻外林光連百雉,天邊江影落雙虹。峰傳薛人今何在?樽入平原酒不空。"運筆疾如龍蛇飛舞。在清冷台西,有"飲嵐"2字石刻,也系篆書,字徑50厘米,是清代畫家廣陵禹之鼎題。
從先薯亭北出,可觀賞到石壁觀音。相傳此處原有一天然岩石,在1000多年前遭雷火襲擊,岩壁上顯現隱隱約約的現象。後人便將其加工成浮雕的觀世音像。不完整的部分用泥土補足,成為一組石雕與泥塑結合的藝術品。這組浮雕佛像且有晚唐風格,是福州一帶較早的古代雕刻藝術。
烏石山還有一尊石壁觀音,明嘉靖初也因雷火轟擊而成,後人在此建大士閣。現存建築物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大士閣分正殿、客堂、別殿,外圍宮牆,有著名的蒙泉,清冽泉水滲於附近岩石隙間,現在這兒開設茶廳。
鴉浴池在石壁觀音西南,也是雷火擊成的小石池。池寬廣約2米,池內有泉,大旱不涸。古時每到黃昏,"夕陽蕭疏,群鴉亂浴於此",故稱為鴉浴池。鴉浴池泉水清冽,是極好的沏茶礦泉。歷代名人曾在這兒品泉,清代孟超然誇它:"不須陸羽茶經記,也算人間第一泉。"
天秀岩在鴉浴池前方,背倚薛老峰,由一組挺拔奇偉的大岩石構成。天秀岩的名字原於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燕赤不華將元順帝皇太子所賜的"忠孝文武"4字刻於此處岩上,以得天獨秀自詡。100多年後,薛逢(唐咸通中為侯官令,有政績)的後人在此重建薛老莊。明萬曆年間,福州詩人多借庄中結社吟詩。宰相葉向高也曾應薛氏後人邀請,在此唱和,並留下草書詩刻一首。
沿石板路步至向陽峰,可眺望台江、倉山景色。從向陽峰轉北,可達雙峰夢,雙峰夢山巔有兩塊巨石伏地,遠望如兩人沉睡於幻夢之間。兩石之後有凌霄台,凌霄台是烏石山的最高點,檯面寬廣,可容數百人。舊時重陽節,人們便在此登高、放風箏。宋代書法家蔡襄曾寫下《登凌霄台詩》,詩中有"締結青雲上,登臨滄海濱……子夜先看日,陰崖得後春,三山空鎖碎,萬落自埃塵……",描述烏山的峭拔挺秀,同時也說明800年前福州南台還是一片曠野,故登烏山可觀日出和望閩江激流風帆。凌霄台東,有三塊天然大岩石相互撐架成一個大岩洞。洞內可坐數十人,岩石上刻有"石天"兩個大字,取以石為天的意思。石天周圍有不少名人題刻,大多是四五百年前的作品。
烏石山上歷代建造的紀念性祠堂不少。如紀念宋代大理學家朱熹的朱子祠,紀念福建省九位著名學者楊時、游酢、胡安國、羅從周、李侗、葵文才、蔡沈、黃干、真德秀的九賢祠,紀念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俞大猷的戚俞二公祠,紀念陳振龍的先薯祠等。烏石山彌陀寺還是福州人民反對英帝國主義霸佔該寺的斗爭遺跡之一。
④ 肖厝港地名的來源
位於福建省湄洲灣南岸惠安縣肖厝鎮境內。港區西起嶼仔,東至蝦嶼,長2.7公里,水域遼闊,面積516平方公里。港口距岸50米處水深16.5米,距岸100米處水深達43米。湄洲灣外有湄洲島、盤嶼和嶇嶼三重屏障,可抵禦大風,是個天然良港。潮汐屬正規半日潮,最高潮位正6.55米,最低潮位負1.59米,平均潮位海平面5.04米,平均潮差羅零(系指福州馬尾羅星塔水準點。)5.12米。肖厝港區地處福州與廈門的中心點,陸上有塗(嶺)肖(厝)公路與福廈公路連接。水路東距台灣基隆港178海里,南距香港370海里,北距上海510海里。早在宋元時期就有與南洋群島通航的記載。
1985年12月,開始在肖厝沙格建造1萬噸級雜貨碼頭。1990年2月,建造10萬噸級石油專用碼頭,至年底已有堆場1.5萬平方米、倉庫6800平方米,年吞吐量5.30萬噸(不包括石油專用碼頭吞吐量)。
⑤ 羅星塔的兩馬燈會
2003年—2013年的「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都在羅星塔公園舉行。
「兩馬同春鬧元宵」節俗由來已久,源遠流長,兩岸人民同根、同俗,血肉相連,語言、血緣、風俗都相同,盈盈一水間,悠悠兩馬情。鬧花燈,兩馬燈耀銀河;敘親情,一脈情深碧海。
自從兩岸關系解凍之後,馬尾與馬祖人民之間加強了溝通與交流,為增進兩岸鄉情,從2003年起,馬尾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中心和馬祖經貿文化交流聯誼會開始主辦「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每年元宵節期間,兩馬之間互送花燈,互派使者紅紅火火共度元宵,「兩馬同春鬧元宵」成為了堅韌的紐帶,把兩地人民緊緊地連在一起,成為馬尾和馬祖富有地方特色的品牌。2007年和2008年馬尾區政協連續兩年由主席范公榕、副主席楊友田組團跨海前往馬祖,就兩馬人民共同關心的「馬尾—馬祖元宵節俗」申報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兩馬旅遊等問題進行了交流與對話;「馬尾—馬祖元宵節俗」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多方努力,喜結碩果:2007年「馬尾—馬祖元宵節俗」入選福建省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2008年在全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馬尾—馬祖元宵節俗」經國務院批准確定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名錄,這是迄今為止全國涉台文化非物質遺產的唯一名錄。
2014年起「兩馬同春鬧元宵」移至福州東江濱公園舉辦。
⑥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羅星塔村林姓族譜在哪查
我也姓林,我莆田仙游的,我村子裡大部分姓林,也有個林姓祠堂
⑦ 為什麼羅星塔被譽為中國塔
羅星塔又名磨心塔,位於閩江口羅星山,原本在閩江江心,最初建於南宋。明萬曆年間,塔身被海風吹倒。當時福州海貿日漸發達,閩江口需要一座燈塔,因此當地人重修羅星塔,改為石砌,在塔頂安置燈火。此後數百年間,羅星塔作為燈塔馳名中外。外國海船來福州時,見到羅星塔便知道已到達目的地,因此水手們將這座具有濃厚中式風格的燈塔稱為「中國塔」。世界郵政地名將羅星山稱為「塔錨地」,很長一段時間里,從世界各地寫往馬尾的信,地址欄都只需要寫上「中國塔」即可。
⑧ 馬尾港名稱的來歷
馬尾是福州市東南約20公里的一個小市鎮,位於閩江口北岸。相傳當地有塊石頭,形如馬,頭向羅星塔,尾向市鎮,小鎮故而得名。馬尾作為我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海軍發源地,曾名噪一時。 馬尾馬尾造船廠是福建省最大的造船基地;聳立江濱的千年古塔——羅星塔為閩江門戶標志;東南10公里處,有閩江七景之一的金剛腿風景區。登臨塔頂,港口碼頭、開發區盡收眼底。江岸兩旁有古炮台,可在此看到當年煙火彌漫的中法戰役戰場,還可到昭忠祠憑吊為國捐軀的先烈。 交通:從市中心五一廣場乘馬尾專線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