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建省為什麼叫福建福建省名字的由來
古代設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取前兩個州的頭一個字就是福建。明朝設福建省,因是閩族人居住地區,所以簡稱閩。
福建地勢呈「依山傍海」態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地、丘陵面積約佔全省總面積的90%;地跨閩江、晉江、九龍江、汀江四大水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福建,遠古屬百越之閩越部落,《禹貢》屬揚州。在周朝為七閩地,春秋以後為閩越國。秦南平百越,置閩中郡。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承認騶無諸為閩越王於此。漢惠帝三年(前193年),分閩越地,封騶搖為東海王。
建元六年(前135年),封騶無諸孫騶丑為閩繇王,復封余善為東越王,元鼎五年(前112年),閩越國叛亂,漢武帝率軍平息,並以其地險阻,故遷閩越人於江淮流域,而福建隸屬於會稽南部都尉管轄。
(1)漳江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福建境內峰嶺聳峙,丘陵連綿,河谷、盆地穿插其間,山地、丘陵佔全省總面積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地勢總體上西北高東南低,橫斷面略呈馬鞍形。
因受新華夏構造的控制,在西部和中部形成北(北)東向斜貫全省的閩西大山帶和閩中大山帶。兩大山帶之間為互不貫通的河谷、盆地,東部沿海為丘陵、台地和濱海平原。
福建地處泛北極植物區的邊緣地帶,是泛北極植物區向古熱帶植物區的過渡地帶。全省分布有高等植物4703種,約佔全國的14.3%,其中蕨類382種、裸子植物70種、被子植物4251種;其中蘭科植物有60屬119種6變種。
此外,有苔蘚361種、真菌486種。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植物有52種,其中:國家Ⅰ級7種,國家Ⅱ級45種;列入福建省第一批地方重點保護珍貴樹木的有25種。全省可供開發利用的野生植物達3000多種。
『貳』 安溪的名字的由來
以下是安溪名字的由來和歷史沿革:
唐咸通五年(864)析南安縣西北部2鄉置小溪場。
大順年間(890~891)小溪場長官廖儼招集流民,開發藍溪沿岸。五代後周顯德二年(955)升場為縣,設清溪縣,取溪小清澈意。
宋宣和三年(1121)改名安溪縣:因睦州清溪洞「盜」起,吏惡其名,故改稱安溪,反其意為 鳳城鎮「溪水安流」,希望此地平安。
歷屬清源軍(下轄今泉州、莆田)、平海軍(下轄今泉州、莆田)、泉州、泉州路、泉州府,興泉永道(下轄莆田(興化)、泉州府、永春州)、廈門道、南路道(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第四行政督察區,第五行政督察區(轄同安、晉江、南安、金門、安溪、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惠安、十縣,駐同安,)。1949年9月3日解放,屬泉州專區(轄晉江、惠安、南安、安溪、永春、莆田、仙游、金門、同安九縣,後又改名為晉江專區)、晉江專區(地區)、泉州市。
2005年,安溪縣轄鳳城、湖頭、蓬萊、官橋、劍斗、城廂、魁斗、金谷、龍門、西坪、虎邱、感德、蘆田13個鎮,湖上、尚卿、大坪、龍涓、長坑、藍田、祥華、桃舟、參內、白瀨、福田11個鄉,共有19個社區、3個居委會、435個行政村。
『叄』 漳州市怎麼由來的
漳州具有悠久的歷史。唐武後垂拱(685-688年)以前,這個地方還沒有建制。秦漢時只在閩粵通道的盤陀嶺設蒲葵關;晉代初年在梁山下建綏安縣;梁天監(502-519年)年間在荊城(今靖城)建蘭水縣;梁大同六年(公元504年)在九龍江畔建置龍溪縣;隋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並綏安,蘭水入龍溪縣。
唐高宗總章(668-760年)年間,閩粵一帶少數民族常連結一起反抗唐王朝。至儀鳳(676-679年)年間,高宗詔令玉鈴衛翌府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閩,並統領嶺南行軍奮力征戰。陳政死後,其子陳元光繼承父志,率領其眾,平定了閩粵邊境,在雲霄縣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經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間設置一州,州治最初設在雲霄縣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時,在綏安故地設置漳浦縣。開元四年(公元716年)漳州治移到李澳川(今漳浦縣城),到貞元二年(公元786年),又遷往龍溪(今漳州薌城區),改稱漳州郡。元代改稱漳州路,明清兩代稱漳州府;民國初年並為汀漳龍道;1934年改為福建省第五行政區;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福建省第六行政區,又叫龍溪專區;1969年改為龍溪地區。1985年7月實行"地改市、市管縣"行政體制,原來的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
漳州建置後,沿革多變,管轄范圍和縣份不一。唐垂拱時,分出泉州所轄龍溪縣一部分隸漳州,分置漳浦和懷恩兩縣;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廢懷恩縣,割龍溪縣來屬;宋乾德(963-968年)時,領縣除龍溪、漳浦外,還有龍岩、長泰,共四縣;元時增設南勝縣(後改為南靖縣);明成化(1465-1487年)年間,增加漳平縣;明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析出平和縣;嘉靖九年(公元1734年)龍岩分出升為直隸州,並管轄漳平、寧洋兩個縣,漳州府范圍剩下七個縣。民國以後,從漳浦分出了雲霄縣,劃漳浦和詔安的一部分建置東山縣,復從龍溪縣分出了華安縣,這時管轄又增加為十個縣了。1951年6月1日,在行政專員公署所在地建立了漳州市;1960年春,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並為龍海市;1985年7月原龍溪地區改為漳州市,原漳州市又改為薌城區。
『肆』 漳衛新河的名字來歷
為河北省東南緣與山東省之界河。起自山東武城縣四女寺閘口,向東北左堤經德州入河北,經吳橋、東光、南皮、鹽山、海興縣,入渤海灣,右堤在山東境內。全長206公里。為古黃河故道,唐代以來多次疏浚。1963年出現歷史上罕見洪水,流量達1 290立方米/秒。1971年—1973年又行拓挖,設計流量為3 500立方米/秒。系泄洪為主、灌溉為輔的人工河。原名四女寺減河,因其上游為漳河與衛河,故稱漳衛新河。
『伍』 福建省名的由來
福建省名的由來:福州府(今福州市)和建州府(今建甌市)各取首字而來。
開元十三年(725年),閩州都督府改稱福州都督府,為福州名稱出現之始。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為加強邊防武裝力量,設立軍事長官經略使。
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名為福建經略軍使,與福州都督府並存。這是福建名稱出現之始。
北宋時期,置福建路,行政區劃為福、建、泉、漳、汀、南劍六州及邵武、興化二軍。南宋孝宗時升建州為建寧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福建省人民政府駐福州市,直轄福州、廈門2市,分設8個專區、67縣。
1950年4月1日起,將第一至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冠以各該署駐地之縣名,即:
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建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二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南平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福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原林森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閩侯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五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晉江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龍溪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七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永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改稱龍岩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陸』 漳 州名子的來歷
儀鳳(676-679年)年間,高宗詔令玉鈴衛翌府左郎將歸德將軍陳政,率府兵二千多入閩,並統領嶺南行軍奮力征戰。陳政死後,其子陳元光繼承父志,率領其眾,平定了閩粵邊境,因將士思念北方故土,改名綏溪為漳江,漳江本來是今河北一河流,在雲霄縣的漳水之北且耕且。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經奏准在泉、潮二州之間設置一州,州治最初設在雲霄縣的西林,因旁有一水叫"漳江",所以叫"漳州"。同時,在綏安故地設置漳浦縣
『柒』 誰知道漳州市雲霄縣的名字的由來——我非常著急要知道,謝謝!
雲霄縣在晉為綏安縣治,開元設漳浦驛,宋設漳浦縣臨水驛,元設雲霄驛,明稱雲霄鎮,康熙三十五年(1696)設雲霄巡檢司,嘉慶三年(1798)建雲霄撫民廳,為漳州分府。1913年改雲霄縣,屬西路道(汀漳道)。1949年9月26日和平解放,屬龍溪專區(地區)、漳州市。
『捌』 福建的名稱由來
「閩」的最早記載見於中國上古時的網路全書《山海經》中的《海內南經·卷十》:「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漢代許慎所作的字典《說文解字》中說:「閩,東南越,蛇種」,定義閩人是崇蛇的族群;可以作為佐證的是「閩」字的寫法,而古人稱蛇為長蟲,可解釋為「閩為山地,多出蛇蟲之類,故門下增蟲字,以示其特性」,但此解釋並未得到史學界的證實。
除「閩」之外,福建還有過「七閩」、「八閩」之別稱,現習慣稱「八閩」。「七閩」最早記載見於《周禮·夏官·職方氏》,書中說:「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郫、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七閩」起初是專指周朝時散居在今福建和浙江南部的七支以蛇為圖騰的閩族後裔部落,如唐代的賈公彥所作的《周禮疏》中說:「叔熊居濮如蠻,後子從分為七種,故謂之七閩也。」,後來演變成泛指福建。
所謂「八閩」,是因為宋朝時稱為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劍六個州及邵武、興化二個軍,共計有八個同級行政的機構,因而得名。
閩東
閩東,指福建東部閩江中下游及東北部山區的廣大區域,臨台灣海峽和東海,行政上包括福州和寧德。其中福州五區八縣和寧德的古田、屏南兩縣通行福州話,寧德的其他縣市多通行福安話。此外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連江縣(馬祖列島)亦屬於閩東。
閩中
指莆田,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區。三明市市區轄梅列、三元兩區,包括永安市、尤溪、大田、明溪、清流、寧化、沙縣、泰寧、將樂、建寧9縣。大田通行閩南方言,三明、永安、沙縣通行閩中方言,寧化、清流通行閩西客家方言,泰寧、將樂、建寧、明溪通行閩贛方言,尤溪則通行閩東方言,而非閩南方言。莆田市包括仙游縣和荔城區、城廂區、秀嶼區、涵江區。
閩南
閩南,指福建南部九龍江、晉江流域的區域,臨台灣海峽,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廈門、漳州、泉州三地,經濟較為發達,故又有閩南金三角之稱。此外,中華民國政府統治的金門縣亦屬於閩南。
閩南地區為著名僑鄉,漳、泉兩地移民,又稱河洛人,是大多數海外華人和台灣河洛人的祖籍地。通行河洛語。
西部毗鄰閩西地方,與客家地區過渡,亦有客家話分布點,如:詔安縣秀篆、官陂、葛霞、太平、紅星等鄉鎮、雲霄縣、南靖縣、平和縣的部分地區,本地區的客家人亦有人移民到台灣。
閩北
閩北,指福建北部的閩江上游地區,武夷山脈北段的東南側、戴雲山脈西北側。行政上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南平地區以及三明的部分地區;東靠寧德市、西對江西省上饒市和鷹潭市、南挨三明市、北臨浙江省麗水市。是海外華人的祖籍地,通行閩北語。
閩西
閩西古代指福建最西端的州郡汀州,除龍岩城區和漳平外,其餘各縣均為客住縣,偶有山客,即畲族,系客家四州之一,此地也為移民台灣、南洋、四川等地之客家祖籍地之一,以武平縣劉光第,永定縣吳伯雄等為代表。現在則指福建最西邊的地市龍岩市。永定土樓為世界文化遺產。
『玖』 福建省的由來
福建省一些地名的命名很大程度上與山、水、年號、祈福祥瑞和合成等相關,這與福建的地理環境關系密切,說明地理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的存在與發展。試舉例如下: 因山命名的地名十六個: 福州,因福山而命名。 泉州,因泉山(北山,清源山)而得名。 長樂,因長樂山而得名。 仙游,因仙游山而得名。 龍岩,因龍岩山而得名。 福鼎,因福鼎山而名。 東山,因有東山(蘇峰山)而名。 雲霄,因有雲霄山而名。 連城,原為蓮城,因有蓮峰山而名。 屏南,因處古屏山之南而名。 華安,因縣治在華峰嶺而民安居樂業於此。 柘榮,因有「柘洋東山,東望海外數百里」而得名。 平潭,因海壇島的山石如壇故名。 霞浦,因霞浦山而名,也有說因有霞浦江而名。 福清,因「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會於治所。」而改名。 武夷山,原為崇安縣,因有東南名山「武夷山」而改名。 因水命名的地名二十四個: 連江,因連江而名。 羅源,因羅江(羅源溪)而得名。 閩清,梅溪與閩江在此相匯,「江水濁,溪水清」舍濁就清故名。 廈門,因地處海道下方且似門,名下門,諧音為廈門。 清流,有龍津河且流水清澈而名。 尤溪,因有尤溪而名。 沙縣,有閩江支流沙溪而得名。 大田,有大田溪而名。 晉江,因晉江而名。 安溪,原稱清溪,溪水清澈而名,後有「盜起」,改今名。一稱「溪流清瑩,順下好駛,故曰安溪。」 漳浦,因漳江(漳溪)而名。 浦城,因城在南浦溪而得名。 南安,「因縣有南安江,取以為名。」 古田,「有謝能者,因古時田畝開墾而居,故名古田。」但也有閩江支流古田溪之故。 松溪,因松溪而名,溪水兩岸皆喬松,「百里松蔭」。 武平,因境內有武平河,為汀江支流。 明溪,有「明溪在縣東,亦曰明江,……東北流,岩側有大小二阜,對如明字,因曰明溪。」 漳州,因漳江(溪)而得名。 漳平,「邑據漳江上流,萬山之中,此為平衍雲。」 建陽,因在建溪之北而名。 長汀,因汀江而名。「汀水向南流,南,丁位也」。 順昌,縣西北有順陽溪,故名。 清流,因縣北有清溪,為沙溪上游,沿溪森林多,溪水澄清如練,故名清流。 上杭,因其河流下有魚磯,舟楫不通,上可通航,杭與航同義,取名上杭。 以年號命名的地名兩個: 永泰,唐永泰二年(766)設置。 政和,宋政和五年(1115)由關隸縣改。 表示祈福祥瑞的地名十八個: 長樂,寧化,泰寧,惠安,永安,德化,詔安,福安,南靖,建寧,南平,壽寧,長泰,順昌,永定,平和,南安,同安等。 合成的地名七個: 閩侯(閩縣與侯官縣)。 龍海(龍溪縣與海澄縣)。 三明(三元縣與明溪縣)。 建甌(建安縣與甌寧縣)。 寧德(寧川與感德)。 周寧(周墩與寧德)。 將樂(將檢與長樂)。 與地理景觀有關的地名四個: 莆田,多生長蒲草。 永春,原稱桃源,以境內草木茂盛,四季如春而改名。 松溪,溪水兩岸多生長松樹而名。 柘榮,境內多柘樹而得名
『拾』 福建龍岩市名字的由來
1,一種說法是,龍岩因龍岩山而得名。2,另一種說法是一個傳說從前,這里是新羅縣的苦草鎮,唐天寶元年(742年),在這里建縣時,因城南翠屏山上,有個著名的名勝古跡龍岩洞而取名龍岩縣,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了。關於龍岩的來歷,有個傳說。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東海龍王有九個兒子。這九條小蛟龍生性殘暴,仗勢父王敖廣是四海龍王頭,便在東海沿岸為非作歹,興風作浪,使這里的百姓經常災難重重。老百姓對這九條小蛟龍的倒行逆施,恨之入骨,但又無可奈何。有一年,哪吒經過這里,聽到老百姓的怨言,很是同情,便去東海找老龍王算賬。因老龍王出差未返,九個龍太子出來應戰。這九個龍太子平時驕橫慣了,興風作浪可以,法術卻平平,根本不是哪吒的對手。它們交戰不到三回合,九個龍太子有8個被哪吒抓去剝了皮,抽了筋,棄屍骨於沙灘上。
且說第九個龍太子見兄長已死,嚇得戰戰兢兢,跑到海邊向哪吒求饒。哪吒看在龍老九太小,便手下留情,把它抓來苦草鎮關閉在翠屏山的一個溶洞里,用一塊鎮妖石鎮住洞口,讓它悔過自新,不讓他再殘害生靈,並把鎮妖石的鎖匙交給山下一位出家人看守後,便腳蹬風火輪騰雲駕霧回天庭去了。
由於小九龍在洞里,慢慢長大成了大龍。它嫌洞太小,便經常翻身用龍角、龍身把溶洞撐高一點,頂大一點,讓自己生活得自在一點。它撐呀撐呀,撐開了許多小石洞,上洞可通天,已有一縷陽光照射進來,下洞可通東海,卻有小魚蝦送米送鹽給它吃。原來,龍王敖廣巡海回來,看海灘上一群龍子被害得悲慘景象,心中非常悲傷,馬上叫蝦兵蟹將去收屍厚葬。忽聽烏龜將軍來報,只有八具龍骨,少一個龍太子,估計它還沒死,還活在人間。於是東海龍王馬上派出魚蝦水卒登岸四處尋找。它們溯九龍江而上,一直查找到龍津河畔的翠屏山麓,才找到龍王九太子,因它們推不動鎮妖石,只好通過各個小洞往裡送米送鹽,供龍太子享用,日子久了,這洞里已儲藏很多很多的米糧和食鹽。
有一天,正當龍太子把溶洞越撐越大的時候,看守鎮妖石的和尚出去化緣了,鱟門前有一個孕婦,她一共生了三個千金,就是不會生麒麟兒,經常受婆婆的打罵和白眼。常言道,生男育女,天生自然,她實在無法做主。便跑到翠屏山來尋短見,她想用頭撞鎮妖石自盡,因鎮妖石是聖潔的,非常怕惡露。當這孕婦用頭去撞鎮妖石時,才撞一下,鎮妖石便倒掉了,洞里馬上冒出一縷黃煙,當她暈頭暈腦往裡探視時,看見一條金龍正在溶洞的石壁上飛旋,她驚訝地說:「呀!金龍」,只見那條金龍從盤旋的洞頂,撐不住力氣跌落下來,在洞里難受地滾了滾,便奄奄一息。那孕婦看了也嚇了一跳,趕快跑到別處去了。從此,洞頂盤石上便留下「金龍」撐洞的痕跡。整條龍鱗都印在頂盤石壁上。當和尚化緣回來,發現鎮妖石倒掉,知道大事不好,便馬上重新封閉洞口,但他怎麼封也封不住了。結果,便派了一群小和尚看守洞門,不讓金龍跑掉。
再說這小金龍,經過三年的修煉,已悟出呼風喚雨的功能,便暗中許願,過去八位龍兄降災於苦草鎮,禍害百姓,才有如此悲慘下場。如今,待它出得龍洞,一定要為苦草鎮造福,使這里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才輩出,還要有真龍降世。但由於和尚不理解小金龍的美好願望,還是搬來大石堵住洞口,生怕它出來降災。就在一個月明風清的夜晚,小金龍再也閑不住了,因為這里遭受特大旱災,便來個大翻身沖出洞口。這一沖可不得了,驚動苦草鎮人,所有大小和尚及群眾都跑來,有的抓龍頭,有的抱龍尾,有的用繩子捆住龍的四爪,使金龍飛騰不得。結果,這好心的小金龍只翻騰到半山腰,就被烈日艷陽曬幹了,死在山上。久而久之,山上的小金龍脫去龍鱗,爛了龍肉,只剩下一具龍的骨架,留在山上,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小金龍,把這山嶺稱為龍骨嶺,而那幾個和尚為困死小金龍,也被太陽曬干在山坡上,最後化為石頭,被人稱為和尚石,而那被小金龍撐起的龍洞至今猶存,被人們稱為龍岩洞。洞里怪石嶙峋,洞頂龍鱗片片,清晰可辨。這事後來傳到當時的官老爺耳里,官老爺去看了龍洞,果不虛傳,在苦草鎮升級設縣時,便以此洞為名,取名龍岩縣,奏請皇上批准,這就是龍岩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