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連,瓦房店市名字的來歷。
瓦房店市位於中國遼寧省遼東半島中部西側。漢族為主,有滿、回、錫伯、蒙古、朝鮮、壯、藏、苗等18個少數民族。面積3793.53平方 千米。
瓦房店市地處北緯39°20′~40°07′,東經121°13′~122°16′;西瀕渤海,北距沈陽292公里,南距大連104公里,是連接沈陽和大 連的重要經濟區。全境總面積37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461.2公里,佔大連市海岸線總長度的24.2%。轄15 個鎮、10個鄉,7個街道。全市總人口約為103萬
瓦房店市依山傍海,自然景觀秀麗。千山余脈沿境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低山疊翠,山峰連綿,河流湍急,谷地 狹窄;西部丘陵低緩,溪流短小,谷地開闊;沿海島嶼坨礁密布,海域灘塗開闊平緩,自然構成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瓦房店屬暖溫帶 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3℃,無霜期165-185天,平均降水量580-750毫米,全年太陽總輻射量 143.3千卡/平方厘米。
瓦房店市是遼寧省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的縣級市,有遼南工業重鎮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0多家,擁有冶金、機械、建材、 石油、化工、紡織、食品等15個門類,有名牌產品40餘種,其中軸承、機電、汽車配件、環保爐排、閥門、水泥、卡物力盤、機床、高壓開關 、小型船舶、飲料、肉雞等產品暢銷國內外,水泵、水暖件、鑄件、傢具等產品具有一定的規模,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工業體系。瓦房 店是中國軸承工業的發祥地,有「中國軸承故鄉」的美譽,軸承這一優勢行業近幾年來得到膨脹和發展,擁有一大批軸承生產廠家,能生產10 大類型、4000多種規格的軸承,產品暢銷國內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建成了大型軸承專業市場--瓦房店軸承經貿中心,成為軸承產品的集 散地。鑄造產品遠銷東亞、東南亞、澳洲和北美等地,被稱為東北鑄造基地。
總之,瓦房店最出名的是蘋果和軸承。具體要什麼信息?
Ⅱ 誰知道瓦房店名字的由來
瓦房店市位於中國遼寧省遼東半島中部西側。漢族為主,有滿、回、錫伯、蒙古、朝鮮、壯、藏、苗等18個少數民族。面積3793.53平方 千米。
瓦房店市地處北緯39°20′~40°07′,東經121°13′~122°16′;西瀕渤海,北距沈陽292公里,南距大連104公里,是連接沈陽和大 連的重要經濟區。全境總面積3793.5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面積26.2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461.2公里,佔大連市海岸線總長度的24.2%。轄15 個鎮、10個鄉,7個街道。全市總人口約為103萬
瓦房店市依山傍海,自然景觀秀麗。千山余脈沿境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東部低山疊翠,山峰連綿,河流湍急,谷地 狹窄;西部丘陵低緩,溪流短小,谷地開闊;沿海島嶼坨礁密布,海域灘塗開闊平緩,自然構成大體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瓦房店屬暖溫帶 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9.3℃,無霜期165-185天,平均降水量580-750毫米,全年太陽總輻射量 143.3千卡/平方厘米。
瓦房店市是遼寧省工業基礎雄厚、工業門類齊全的縣級市,有遼南工業重鎮之稱。全市現有工業企業6000多家,擁有冶金、機械、建材、 石油、化工、紡織、食品等15個門類,有名牌產品40餘種,其中軸承、機電、汽車配件、環保爐排、閥門、水泥、卡物力盤、機床、高壓開關 、小型船舶、飲料、肉雞等產品暢銷國內外,水泵、水暖件、鑄件、傢具等產品具有一定的規模,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工業體系。瓦房 店是中國軸承工業的發祥地,有「中國軸承故鄉」的美譽,軸承這一優勢行業近幾年來得到膨脹和發展,擁有一大批軸承生產廠家,能生產10 大類型、4000多種規格的軸承,產品暢銷國內及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建成了大型軸承專業市場--瓦房店軸承經貿中心,成為軸承產品的集 散地。鑄造產品遠銷東亞、東南亞、澳洲和北美等地,被稱為東北鑄造基地。
總之,瓦房店最出名的是蘋果和軸承。
來歷嗎?最早是個大車店.只有三間瓦房,所以叫瓦房店!
這個名字很好,體現了家鄉文化!還有歷史!還要改嗎?
我也祝福這城市,越來越好!
Ⅲ 瓦房店的歷史
瓦房店的歷史:
戰國,屬燕國遼東郡。秦代,屬遼東郡。西漢置文縣,屬幽州遼東郡。東漢改為汶縣,屬魏國平州遼東郡。兩晉、前燕、前秦、後燕屬平州遼東郡。晉元興三年(404年),境內設得利贏城(今得利寺鎮龍潭山),屬遼東城。唐總章元年(668年),屬安東都護府。
遼初為遷民縣,屬黃龍府,後置扶州,又改為復州,遼興宗景福元年(1031年)置復州懷德軍節度,轄永寧(後改永康)、德勝(今金州)2縣,屬東京道遼陽府。
金襲遼制,明昌四年(1193年)復州懷德軍節度使降為刺史,領永康、化成(今金州)2縣和歸勝鎮(今蓋州市歸州),屬東京路遼陽府。
元初廢復州,並入蓋州。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置金復州萬戶府,駐金州城,屬遼陽行省遼陽路。
明洪武五年(1372年)仍置復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設復州衛,領左、右、中、前四千戶所,衛與州並存;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四月廢州存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
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設復州巡檢司,屬遼陽府海城縣。康熙三年(1664年)改屬蓋平縣。雍正五年(1727年)分蓋平縣設復州通判,轄金、復2州之境。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為州,屬奉天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復州為復縣。民國十四年(1925年)12月,縣公署由復州城遷駐瓦房店。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6月設立遼南行政公署(省級),設立瓦房店特別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7月,遼寧省與遼南行政公署合並,省政府遷至瓦房店,撤銷瓦房店特別區,設立瓦房店市(省會城市),復縣機關遷回復州城。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省政府遷至安東(今丹東),撤銷瓦房店市建制,改稱瓦房店鎮,隸屬復縣。此時復縣機關由復州遷回 瓦房店鎮。
新中國成立後,復縣初屬遼東省。
1954年8月1日遼西與遼東兩省合並為遼寧省,屬遼寧省。
1956年2月8日屬遼寧省遼陽專區。
1959年1月4日改屬遼寧省旅大市。
1966年3月16日改屬遼寧省遼南專區。
1968年12月26日撤遼南專區,復屬旅大市(1981年2月改稱大連市)。
1985年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復縣,建瓦房店市(縣級)。
1985年4月1日瓦房店市正式成立,為遼寧省所轄的縣級市,由遼寧省大連市代管。
Ⅳ 大連的名字是如何起源的
大連地名是「達里尼」的音轉。「達里尼」系俄語,是「遠處」之意。「達里尼」的由來是在大連淪為俄國租借地以後,根據沙皇尼古拉之令將此地命名為達里尼,同時作為自由貿易港開放。後音轉為大連。
一說,大連名稱,源於大連灣,始於近代。清光緒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關於大連灣軍港建設方案的奏摺申,就提到"大連灣"。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始稱大連。
解放後,1949年4月1日,大連與旅順合稱為旅大市。198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大連市。
(4)瓦房店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西漢,南部屬遼東郡沓氏縣(今普蘭店區張店漢城址),北部屬遼東郡平郭縣(今蓋州市漢代古城址)和武次縣(今鳳城市劉家堡漢城址)。
東漢,南部仍屬遼東郡沓氏縣,北部屬遼東郡平郭縣和西安平縣。東漢末公孫氏政權割據遼東時,今大連地區屬平州遼東郡沓氏縣、平郭縣和西安平縣。
遼代,南部屬東京道蘇州(駐今金州區舊城)安復軍節度所轄來蘇縣(今金州區舊城區)和懷化縣,北部屬復州懷德軍節度所轄永寧縣(今復州城)和德勝縣,今庄河市屬東京道穆州。
金代,南部屬東京路遼陽府金州(初稱化成縣,隸復州),北部屬復州永康縣和歸勝鎮,今庄河市屬岫岩縣。
元代,屬遼陽等處行中書省遼陽路金復州萬戶府,南部屬金州千戶所和哈斯罕千戶所,北部屬復州千戶所,今庄河市屬庄河沿海巡防百戶。
Ⅳ 瓦房店市(原復縣)八景的名稱及詳細解釋是什麼
永豐塔 位於瓦房店市復州鎮,建於遼代,為八角十三層密檐式磚塔,塔高27米,分塔座、塔身、塔頂三個部分,其第一層塔身每面各有一個佛龕,龕高約2米,寬1米,進深0.4米。塔西側有永豐寺,塔也因寺得名。每當落日之際,四周雲山俱黑,唯獨塔尖一點色赤如朱,蔚為奇觀,名曰「永豐夕照」,是復州八景之首。該塔建築結構獨特,是大連地區僅存的一座遼塔。2003年被省政府公布為遼寧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興島 是僅次於台灣、海南、崇明、舟山的中國第五大島,長江北第一大島。它位於瓦房店市西面的渤海之中,由兩座大橋把島嶼與大陸相連。長興島旅遊度假區是一處集觀光、娛樂、休閑、運動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 島上有中外多家大型造船廠。 全島四大天然海水浴場水碧浪緩、灘平沙優,是遼南地區著名的避暑旅遊勝地。海拔328.7米的橫山橫卧在渤海之濱,「橫山遠眺」與「龍口甘泉」是「復州八景」(復州是瓦房店市的別稱)之一。萬米長城將南海岸辟出25平方公里的原始林地,這里建起了大連深港國際狩獵俱樂部,是您休閑狩獵的好去處。遊艇俱樂部、海上垂釣處、跑馬場、空中飛行俱樂部等體育健康娛樂項目吸引了八方遊客。長興島大橋氣勢雄偉,風力發電站成為力的象徵,國際綠城景色誘人,古跡與現代人文景觀相映成趣。近百處度假村、別墅群和通訊、商務、金融、衛生等服務設施日趨完善。 仙浴灣 大連仙浴灣旅遊度假區位於瓦房店市西部仙浴灣鎮,度假區總體規劃面積為45平方公里,主要有水質和沙灘極佳的浴美人浴場、享有「海上明珠」之譽的情人島、保存較好的隋朝古城羊官堡、遼南最大的十八羅漢廟觀海寺、氣勢恢宏的情人雕塑、栩栩如生的九仙女雕塑、風光旖旎的復州八大奇景之一的「水泡荷風」等景點。仙浴灣有「東北明珠」之美譽。 仙浴灣浴場灘塗平坦、水質潔凈、沙細坡緩,可容納20萬遊客。水質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浴後對皮膚具有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海沙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質細均勻,不含粉粘土,特別適宜沙浴,對增強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治療關節炎和腰痛等有一定療效。國家旅遊局和遼寧地質所認定,仙浴灣的沙、水、景不僅獨具特色,而且水潔沙優堪稱全國之最,海闊景美東北少有,是集海浴、沙浴、旅遊、度假為一體的游樂勝地。 駱駝山 大連海濱森林公園位於瓦房店市西部駝山鄉,南距大連95公里,北距沈陽300公里。包括龍鳳灘海濱浴場、駱駝山狩獵場和西屏山三大景區,共有110多個景點,是集海水浴、森林浴、日光浴、沙浴及垂釣、狩獵、水上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旅遊度假區。該公園背山面海,風光優美,被譽為「東方夏威夷」。 金斗湖 位於復州河中游,距瓦房店23公里、沈大高速公路瓦房店出入口6公里,是一座集供水、發電、防洪、旅遊於一體的國家大二型水庫。金斗湖碧波盪漾,沙鷗雲集,山色秀美,野花飄香。一年四季,吸引了眾多的遊人,或登山踏青、或寫生繪畫、或拋桿垂釣、或搖漿盪舟、或溜冰滑雪,是一處四季皆宜的旅遊風景區。 復州古城 復州古城位於瓦房店市中部復州城鎮,東距沈大高速公路瓦房店出入口10公里。遼、金時代為土城,明永樂四年(1406)改為石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改築磚城,是渤海灣地區未開發前的海防重鎮、商賈雲集之所。復州古城歷史悠久,名勝頗多。有建於唐代的名剎永豐寺、遼代的永豐塔(大連市重點保護文物)、清道光年間的遼南最高(早)學府橫山書院,還有清真寺和一株400多年樹齡的龍爪槐等景觀。 橫山書院 橫山書院位於復州城西街,原是清代中葉的將軍府邸,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由復州知州倡議地方紳士名儒義捐,將其擴建為書院,作為古復州的最高學府,被譽為復州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佔地面積2400多平方米。 龍門溫泉旅遊度假區 位於大連北部郊縣瓦房店市最北部的許屯鎮龍門湯村,距沈大高速公路及哈大公路李官出口10公里,距瓦房店市內48公里,距大連市中心140公里。龍門溫泉系瓦市境內惟一地表有滲泉的地熱資源,據載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經大連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測定,平均水溫63-71℃。目前度假區已有溫泉井5眼,出水深度由55米到280米不等,日出水量達3000-5000噸,水量充足。度假區內現已有賓館、療養院6家,總床位430張。悅龍山莊東側,有一處近10平方米的水灣,灣底自然冒出熱水,極受當地百姓喜愛,當地人在此野浴已有百年歷史。 龍王廟旅遊度假區 大連龍王廟旅遊度假區瓦房店市李官鎮西部海濱。南距大連120公里,北至沈陽240公里,202國道和沈大高速公路縱貫全境,在沈大高速公路245公里處還設有李官出入口,便捷的交通,為省內外遊客的進入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該度假區包括海濱浴場、森林公園、游樂場、別墅群和服務區,是一處集洗浴、觀光、度假於一體的多功能旅遊區。這里灘緩、沙細、水清、浪穩,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海濱浴場;岸邊,山巒起伏,林木蒼翠,古跡眾多。景區內狐仙洞、神水井等景觀奇特,傳說優美。每當陣陣海風傳來漁歌唱晚,令人油然而醉,留連忘返。 湧泉寺 瓦房店湧泉寺位於瓦房店北郊大明山下,距市區約5公里。該寺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時名為甘泉,民國六年改名為湧泉寺,現分佛道兩院,是遼南有名的寺廟。湧泉寺青山環繞,空氣清新,春遊山花爛漫,更賞荷花綠草,秋看楓葉染丹,冬觀滿樹銀花,一年四季,風光迥異。 交通:可先在大連北崗橋車站乘往復州城的班車,再轉車到各景點,沿線每天有十幾個班次的中、短途客車,招手即停。 西中島 西中島,島總面積47平方公里,俯視全島,像蓮花一樣綻放在蔚藍的渤海之中,故又稱蓮花島。在瓦房店市西南58公里的渤海海域,距大陸最近點0.8公里,屬瓦房店市交流島鄉。因地處長興島與鳳鳴島西中部故名。美麗的島嶼,富饒的資源,眼紅了老沙皇,在光緒24年即公元1898年被沙俄侵佔,1905年又被日本爭奪,直至1945年才被解放回歸祖國。西中島三面環山,形成天然的屏障,西南伸向大海與大連相望。西中島的灘塗,屬沙質型,金黃色的細沙,柔軟細膩,且平緩延綿。海水營養鹽含量高,每立方米水體 含磷酸鹽22.18毫克,銨鹽12.21毫克,硝酸鹽56.47毫克,亞硝酸鹽1.43毫克,總氮量70.11毫克。每日潮汐兩次,冬夏平均水溫分別為-1.05℃和25℃,全年平均日照總數2870.42小時,日照率為64.7%,浪高落差小。各方面條件都非常適宜海產品的生產,特別是海珍品的參類、貝類及魚蝦類的生長。是中國少有的海珍品生長區域。 西中島是大連所有的海濱浴場中唯一一個能看到夕陽西下的海濱浴場。 這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據考證是國內唯一可以沿海堤公路驅車登陸的海島。三條公路外連大陸,內接交流島、鳳鳴島、西中島、駱駝島四島嶼,宜人的海洋氣候冬暖夏涼,日照充足,鬱郁蔥蔥的海島山林景色,橫亘於海天之間。銀色沙灘緩緩伸向浩瀚的大海,遠遠望去,水清沙柔,浪緩灘平。這片秀美富饒的山水、土地、民風淳樸、物產豐富,是您休閑度假、避暑療養、吃海玩海的理想勝地。 西中島是沈陽周邊最被推崇的海島,理由很簡單,因為西中島保留著純粹天然的海島景觀。有些遊客拿西中島和三亞的亞龍灣畫等號,雖然有點誇張,但是也算突出了西中島的部分特點,因為西中島給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細軟平整的沙灘和清澈碧藍的大海。說起來,這些本來是海濱必備的條件,但是西中島就是能在這些簡單的地方出彩。 西中島三面環山,一面朝海,4公里長的優質沙灘逶迤在海岸線上,可以沿海堤公路登陸海島。海水至清,湧上沙灘的海浪都是透明的,泛著白色的浪花,甚至能看見水下的細沙隨浪花翻滾。海面上成百上千隻海鷗飛來飛去,旁若無人。在這么好的海灘上玩什麼都是享受。沙灘排球、足球,或者堆砂雕等玩法都因為沙子細軟而樂趣倍增。下海撲騰、游泳,立刻暑熱全消.下午退潮時趕海能撿到小蟹和大海星。傍晚坐在沙灘上看落日,這種歷史悠久的審美方式依然令人沉醉。娛樂項目不會隨太陽下山結束,晚上在沙灘燒烤、放煙花也很痛快。 西中島是一個開發5年的海濱旅遊景點,最大的特色就是沙灘,百米海岸線全是很平緩的沙子.西中島屬於暖溫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海濱景點石林聳立,千姿百態,海濱浴場沙軟灘平,西山裡原始林山巒綿綿,鬱郁蔥蔥。藍天、白雲、青山、碧水交相輝映,登山遠眺,如入仙境.細沙子的沙灘,可以進行沙灘排球,晚上可以篝火,讓您壓力的都市生活放鬆一下。還有海濱浴場,海濱度假村、海上戲水活動、劃水俱樂部等,陽光、細沙灘、海水清涼--是您旅遊度假理想勝地。 龍潭道觀 龍潭道觀游覽區位於瓦房店市北部得利寺鎮龍潭山上,龍潭山海拔425.3米,分南北兩峰,挺拔對峙,風光秀麗,沿山勢走向,有始建於隋朝的古城牆,長約4公里;山城有東西二座城門,據險而築,城內綠樹參天,遮天蔽日;山中另有一「龍華宮」古剎,為遼南地區道教活動中心;山坳處的一汪碧潭,名曰「龍潭」,久旱不涸,久雨不溢,深不可測,堪稱一奇——大連古復州八景之一的「龍潭靈異」,即指此潭。 許屯官馬山(唐代名將薛里征東時留下的傳奇) 官馬山,位於瓦房店市許屯鎮靴子溝村,毗鄰龍王廟與龍門溫泉交通要道上,只要行駛在進入許屯街區的道路上,就可一眼望見此山巍峨屹立. 此同的由來,是由當時唐代薛里大將軍征東時在此山安營紮寨,留下了美麗的傳說, 山的西側就為靴子溝村,皆由此而得名.
Ⅵ "大連"名字的由來
唐初,這里稱「三山浦」。唐中期改稱「青泥浦」。
明清以來始稱「青泥窪」,而海口則稱「青泥海」,亦有仍稱「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稱;「即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船在津沽,……並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之大連灣與沿海口岸駐泊逡巡,以壯聲威。」這是較早見之於我國官方文字里的「大連灣」稱呼。從那以後,個別奏摺或史籍中雖還有「大連灣」、「搭連灣」等不同寫法,但後來便都趨於寫成「大連灣」了。
但據日人淺野虎三郎編寫的《大連市史》記載:「大連灣稱呼,見之於文獻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約翰·瓦特測量的《英國海圖》為最早。」一八六零年,英國沙普琳號商船船長哈恩特到這里測量海灣時,據當地群眾說,這一帶叫做「大連灣」。該書還提到,約翰·瓦特在制海圖時,還參考了二百多年前(明萬曆年間)到中國來傳教的柴伊斯脫的古地圖,說明萬曆時中國人中間就已有「大連灣」的稱呼。總之,「大連灣」的稱呼,民間稱之於前,官方用之於後,是有根據的說法。至於民間的稱呼最早是否起於明萬曆年間,尚有待於考證。
關於為什麼叫「大連灣」?說法較多,諸如:因形似褡褳,故名之;山東往東北銷售褡褳多路經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蠣灣」因其不雅而改稱大連灣;滿語「達連」(海的意思)的譯音;連諸小灣為一大灣,等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窪口」等稱呼。早已流行於民間的「大連灣」稱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長期流傳的三種稱呼,就是因為這個稱呼更准確。
大連市得名於大連灣;也是不容置疑的。大連市最早興建大連灣鎮一帶,後來才逐漸移築於東、西青泥窪漁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政府把清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泥」(意距離彼得堡「遙遠的」地方)。「達里尼」,正是利用「大連」的諧音與俄語的,「遙遠的」一詞相符。日俄戰爭後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命令廢除「達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稱「大連市」。
Ⅶ 我想知道瓦房店為什麼叫那個名字
早是個大車店.只有三間瓦房,所以叫瓦房店!
瓦房店市歷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在這里生息繁衍。從戰國開始有建置記載。
戰國,屬燕國遼東郡。
秦代,屬遼東郡。
西漢置文縣,屬幽州遼東郡。
東漢改為汶縣,屬魏國平州遼東郡。
兩晉、前燕、前秦、後燕屬平州遼東郡。
晉元興三年(404),境內設得利贏城(今得利寺鎮龍潭山),屬遼東城。
唐總章元年(668),屬安東都護府。
遼初為遷民縣,屬黃龍府,後置扶州,又改為復州,遼興宗景福元年(1031)置復州懷德軍節度,轄永寧(後改永康)、德勝(今金州)2縣,屬東京道遼陽府。
金襲遼制,明昌四年(1193)復州懷德軍節度使降為刺史,領永康、化成(今金州)2縣和歸勝鎮(今蓋州市歸州),屬東京路遼陽府。
元初廢復州,並入蓋州。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置金復州萬戶府,駐金州城,屬遼陽行省遼陽路。
明洪武五年(1372)仍置復州。洪武十四年(1381)九月設復州衛,領左、右、中、前四千戶所,衛與州並存;洪武二十八年(1395)四月廢州存衛,屬遼東都指揮使司。
清順治十八年(1661)設復州巡檢司,屬遼陽府海城縣。康熙三年(1664)改屬蓋平縣。雍正五年(1727)分蓋平縣設復州通判,轄金、復2州之境。雍正十二年(1734)升為州,屬奉天府。
1913年,改復州為復縣。1925年12月,縣公署由復州城遷駐瓦房店。
新中國成立後,復縣初屬遼東省。
1954年8月1日遼西與遼東兩省合並為遼寧省,屬遼寧省。
1956年2月8日屬遼寧省遼陽專區。
1959年1月4日改屬遼寧省旅大市。
1966年3月16日改屬遼寧省遼南專區。
1968年12月26日撤遼南專區,復屬旅大市(1981年2月改稱大連市)。
1985年1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復縣,建瓦房店市(縣級)。
如果要非常詳細介紹,這是地址!
http://ke..com/view/273966.htm
Ⅷ 大連名字的由來
大連市是一個具有悠久文明史的地方。
殷商時代,遼東屬青州,而西周時,遼東屬幽州。戰國末年至秦代,正式設遼東郡,大連屬其管轄區。
漢初,杳氏縣(今大連、旅順、金州一帶地方)屬遼東郡所管轄十八縣之一。
全文:
唐初,這里稱「三山浦」。唐中期改稱「青泥浦」。
明清以來始稱「青泥窪」,而海口則稱「青泥海」,亦有仍稱「三山海口」或「金州海口」的。
光緒五年(公元一八七九年)十月二十八日,直隸總督李鴻章奏稱;「即留鎮北、鎮南、鎮東、鎮西四船在津沽,……並令時常出洋赴東、奉交界之大連灣與沿海口岸駐泊逡巡,以壯聲威。」這是較早見之於我國官方文字里的「大連灣」稱呼。從那以後,個別奏摺或史籍中雖還有「大連灣」、「搭連灣」等不同寫法,但後來便都趨於寫成「大連灣」了。
但據日人淺野虎三郎編寫的《大連市史》記載:「大連灣稱呼,見之於文獻的,是以一八六零年英人約翰·瓦特測量的《英國海圖》為最早。」一八六零年,英國沙普琳號商船船長哈恩特到這里測量海灣時,據當地群眾說,這一帶叫做「大連灣」。該書還提到,約翰·瓦特在制海圖時,還參考了二百多年前(明萬曆年間)到中國來傳教的柴伊斯脫的古地圖,說明萬曆時中國人中間就已有「大連灣」的稱呼。總之,「大連灣」的稱呼,民間稱之於前,官方用之於後,是有根據的說法。至於民間的稱呼最早是否起於明萬曆年間,尚有待於考證。
關於為什麼叫「大連灣」?說法較多,諸如:因形似褡褳,故名之;山東往東北銷售褡褳多路經此地,因而得名;原名「大蠣灣」因其不雅而改稱大連灣;滿語「達連」(海的意思)的譯音;連諸小灣為一大灣,等等。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已有「三山海口」、「金州海口」、「青泥窪口」等稱呼。早已流行於民間的「大連灣」稱呼,所以能取代以前長期流傳的三種稱呼,就是因為這個稱呼更准確。
大連市得名於大連灣;也是不容置疑的。大連市最早興建大連灣鎮一帶,後來才逐漸移築於東、西青泥窪漁村。
一八九八年,沙俄強行租借旅大。次年七月三十一日,沙皇政府把清泥窪一帶命名為「達里泥」(意距離彼得堡「遙遠的」地方)。「達里尼」,正是利用「大連」的諧音與俄語的,「遙遠的」一詞相符。日俄戰爭後日本遼東守備軍司令命令廢除「達里尼」,自一九零五年二月十一起改稱「大連市」。
Ⅸ 大連城市名字的來歷
大連地名是「達里尼」的音轉。「達里尼」為俄語,是「遠處」之意。「達里尼」的由來是在大連淪為俄國租借地以後,根據沙皇尼古拉之令將此地命名為達里尼,同時作為自由貿易港開放。後音轉為大連。
清光緒六年(1880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關於大連灣軍港建設方案的奏摺申,就提到"大連灣"。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期間,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2月始稱大連。解放後,1949年4月1日,大連與旅順合稱為旅大市。1981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改稱大連市。
(9)瓦房店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大連位於遼東半島南端,地處黃渤海之濱,背依中國東北腹地,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地處北半球的暖溫帶、亞歐大陸的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12573.85平方千米。
大連市基本地貌為中央高,向東西兩側階梯狀降低,直至海濱,構成山地、丘陵半島的地貌形態。全地區正向地貌的海拔與起伏高度相差較小,故此,地形標高以海拔800米為中山與低山的界限,以海拔400米為低山與丘陵的界限,以海拔120米為丘陵與台地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