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北京平谷杜氏來歷
一、姓氏源流
杜(Dù)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以邑為氏。杜姓的得姓歷史,從史籍文獻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據《通志·氏族略》雲: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堯之後。據傳,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個叫祁的,堯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堯的後代。遠古的時候,人們以封地之名稱堯為陶唐氏。陶唐氏的後裔曾建國於劉。當時夏後氏的六世孫孔甲為夏王,他好方鬼神。傳說天降雌、雄二龍,孔甲不會養,陶唐氏的裔孫劉累就向豢龍氏學擾龍。豢龍氏畜龍以事帝舜,因而被賜姓。而劉累因為學擾龍而事孔甲,也被賜姓為御龍氏。到西周時,劉累的後代建唐國,人稱唐杜氏。後周成王把唐國滅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國國君遷到杜,稱為杜伯。周宣王時,杜國又被滅,作為周大夫的杜伯也無罪而被殺害。杜伯的子孫大多投奔其他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為姓氏了。
2、出自上古杜康之後。據《世本》所載,相傳是黃帝時釀酒的發明者杜康的後代。相傳杜康是上古黃帝時期的人,善於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麼這個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歷史了。
3、出自他族改姓。如北魏時有鮮卑代北獨孤渾氏,金時女真人徒單氏、滿族都善氏、圖克坦氏、鄂倫春族杜寧肯氏、裕固族杜曼氏、達斡爾族德貢氏、達力德爾氏等改姓杜,其它如滿、蒙、土家、京、回、俄羅斯、壯、藏、朝鮮等族有此姓。
得姓始祖:杜伯。帝堯裔孫劉累之後。上古時代,帝舜封堯的兒子丹朱在唐(今山西省翼城),丹朱的子孫在夏和商時都是諸侯。到了周初成王時,唐國不敬當朝天子,被當時攝政的周公旦滅掉,而把其弟叔虞封於唐,把唐國原國君後裔遷到杜,因此改稱唐杜氏。周宣王時,唐杜國君桓在朝中任大夫,人稱杜伯。杜伯風流瀟灑,使周宣王的寵妃女鳩著迷,於是設法勾引他,但正直的杜伯不為所動,惱羞成怒的女鳩惡人先告狀,反誣杜伯欺負她,周宣王於是斬殺了杜伯。杜伯死後,其子孫大多逃往中原,留在杜城的遺族便以國為氏,稱為杜姓,他們尊杜伯為杜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杜姓以陝西西安為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杜姓已有徙居楚、魯等國的,《新唐書》雲:「在魯有杜泄,避季平子之難,奔於楚,生大夫綽。綽生段,段生赫。」杜赫為秦將,食采於南陽衍邑,時人稱為杜衍。赫少子杜秉,任上黨(今山西省長治)太守;秉子杜札,任南陽太守;札子杜周,任御史大夫,於漢武帝時以豪門望族被朝廷強迫遷徙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後形成杜姓歷史上最大的一個望郡——京兆郡。京兆杜姓,出自漢建平侯杜延年之二十世孫杜文、杜瑤。其後的幾百年間杜姓又形成許多分支地望:襄陽杜姓,出自當陽侯杜預少子、晉弘農太守杜尹;洹水(今河南省安陽一帶)杜姓,出自戴侯少子杜寬;濮陽杜姓,出自杜赫之子杜威,世居濮陽,裔孫杜謨,後魏時任濮陽太守,因家焉。總之,先秦至漢之際杜姓主要繁衍於今陝西,其播衍過程,從陝西至山東,再至河南,終又復歸陝西。魏晉南北朝時,中原板盪,狼煙四起,杜姓為避戰亂大舉南遷,其先後於湖北之襄陽、襄樊,四川之綿竹、成都及浙江之錢塘,繁衍成為大族。唐末杜讓能任山南節度使,遇戰亂避居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讓能裔孫杜仁為避元亂又遷福建同安安仁里馬鑾鄉,稱為馬鑾杜姓始祖。明初杜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分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安徽等地。明清之際,杜姓已遍布全國各地,而且遠播海外,東南亞、歐美都有杜姓後裔的足跡。杜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
Ⅱ 想知道有關於平谷的歷史和傳說
歷史發展:平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1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便有人類在山前台地繁衍生息。六七千年前的平谷先民,就在泃河兩岸創造出了燦爛的上宅文化,它與京西周口店東西輝映,填補了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的空白,在考古學中被譽為「紅山之祖」。劉家河商代墓葬出土的成套青銅禮器與金耳環等金器,特別是鐵刃銅鉞的發現(全國僅發現3件),充分證明了平谷先民的聰明智慧以及先進的農耕文明。已經引起史學界和考古學界廣泛關注的黃帝陵墓——軒轅台,坐落在平谷山東庄鎮的北山上。由中國殷商文化學會、北京市考古學會、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和平谷區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平谷與華夏文明學術研討會」,於2005年8月舉行。來自中國海峽兩岸以及韓國、日本的近60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與會學者答成了5條共識,一致認為軒轅廟的確建於漢代。
另一處著名歷史遺跡是丫髻山碧霞元君祠,始建於唐、鼎盛於清,丫髻山充滿傳奇,「海瑞踢鼓」、「乾隆賞錢」等傳說膾炙人口。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建丫髻山萬壽道場,為康熙60大壽祝禧。康熙曾兩次游丫髻山並撰文立碑。乾隆、道光兩位皇帝也曾游覽丫髻山;四月廟一度成為北方四大廟會之一,素有「西有妙峰山,東有丫髻山」之說。2004年,丫髻山被列入「平谷區旅遊業發展總體規劃」,2006年4月,作為人文奧運工程已經整修一新,接待遊人。
境內綿延57公里的明代長城蜿蜒縱橫於北部山區,更為平谷這片古老的土地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革命事業:抗日戰爭時期,平谷是冀東著名的抗日根據地,八路軍第四縱隊挺進冀東,解放平谷縣城,包森領導的13團和勇敢的平穀人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打擊了日本侵略者,建立魚子山、盤山抗日游擊根據地。先後有1287人慘遭殺害,有555名烈士犧牲在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歷史上,寫下了壯麗篇章。今在山東庄鎮魚子山村建有抗戰紀念館、紀念碑,南山村慘案遺址,供後人永為瞻仰和祭奠,這里也是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平谷於西漢初年(即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建縣,至今已經2200多年,(與福建省福州歷史相近)期間,縣有撤並,域有變遷,然而「平谷」這個名字一直延續至今。2001年12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標志著平谷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
Ⅲ 北京各個區縣名字的來歷
北京市共有18 個區縣,現在的區域劃分和名稱大多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幾經調整後而確定的。談及各區縣名稱的由來,多有掌故。
四個城區的名稱是以各自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得名。
東城區: 位於明清時北京內城的東半部,大部分地區在東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東城區」;
西城區: 位於內城的西半部,大部分地區在西直門以內,1958年設區時得名「西城區」;
崇文區: 位於外城的東半部,在崇文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崇文區」;
宣武區: 位於外城的西半部,在宣武門之外,1952年設區時得名「宣武區」。
四個城近郊區的得名各有掌故。
海淀區: 早在400多年前的明代已是一片水草茂盛的沼澤之地,並有人定居,被稱為「海店」或「海淀」,「淀」是指水聚積之處。以後這一帶逐漸形成集鎮,故名「海淀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而得名。
朝陽區: 解放初期叫東郊區,1958年改名為朝陽區,其得名源於地處朝陽門外之東。
豐台區: 在金朝時就出現別墅群,名曰「遠風台」。明朝時此處已出現村落,名曰「風台村」。另說金代都城有豐宜門,門外設拜郊台,豐台之名即取自豐宜門之「豐」,拜郊台之「台」,清朝稱「豐台鎮」,1952年設區時因鎮名而得。
石景山區: 因境內有一座海拔171.7米的石景山,1952年設區時因山而得名。 十個遠郊區縣原屬河北省,從1956年至1958年劃歸北京市,1960年開始重新定名,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除密雲、延慶兩縣外,其他八個「縣」逐步改為「區」。
通州區: 在金代時設州,是運河北端的終點,取「運河漕運通暢周濟」之意,漕運不能堵塞,所以叫通州。
順義區: 因隋朝文帝開皇年間突厥率領八部歸附(順從),朝廷將其安置之地命名為「順州」。另有一說是順義的「順」是根據地理形勢(地貌)而得名的,順義縣城「地位高亢」,像一座磨盤,四周為平坦的田地,磨盤之上亦為平坦的田地,「四去皆然,順以此得名」。
平谷區: 因其地形三面環山,中間是平原而得名。自漢高祖十二年便已建立平谷縣,是北京區縣中最古老的名稱之一。
懷柔區: 出自《詩經·周頌·時邁》中的「懷柔百神」,意思是招來安撫。唐太宗貞觀年間開始設立懷柔縣。
房山區: 在金定都後,於大房(防)山建陵寢,後置「萬寧縣」,再後以奉祀先陵,改「奉先縣」。元世祖年間以境內的大房山(也稱房山)改奉先縣為房山縣。
門頭溝區: 原名京西礦區,1958年設區時,因圈門至風口鞍這條溝叫門頭溝,故因溝得名。
大興區: 在金代設大興府,意思是宏大而興盛。元忽必烈把大興府的治所遷到今天的東城區大興胡同。清時北京城以中軸線為界,東城及東郊屬大興縣。
昌平區: 於西漢時在此設昌平縣,名稱來自漢代的昌平侯,為昌盛平安之意。據《昌平山水記》所記:「漢齊悼惠王子印以昌平侯立為膠西王,縣名始見於此。」說明昌平的地名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
延慶縣: 早在戰國時期就設立了縣,名「居庸」。元仁宗年間更名為龍慶州,明永樂年間設隆慶州,明穆宗朱載垕登基後改年號隆慶,由於避諱而改名為延慶州,民國年間改為延慶縣。
密雲縣: 於春秋時在此建漁陽郡,東魏時因臨近密雲山(今河北省豐寧縣境內的雲霧山),得名「密雲郡」,以後曾被稱為「檀州」、「密雲縣」等。
Ⅳ 北京平谷的歷史有多久
根據可考歷史文獻記載,平谷至今已有2200年的建置歷史。有關史學專家認為,平谷是北京市最早建置的兩個區縣之一。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平考證
認為,北京各區縣名於歷史文獻可考者,最早始於秦漢。西漢初年(公元前195年)二月,漢高祖劉邦為對匈奴作戰,鞏固北方,於三月置縣平谷,時屬漁陽郡,縣址在如今的平谷區山東庄鎮小北關村南。期間,縣有撤並,域有多變,但至今仍沿用秦漢舊名的只有平谷和昌平。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在漁陽郡十二屬縣中有平谷縣,在上谷郡十五縣中有昌平縣,但書中沒有明確記載這兩個縣最初的設置歲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獻芹對漢初歷法研究後認為,平谷置縣之日應為漢高祖十二年三月,相當於公元前195年4月9日。而且,當時歷法中的三月三日與今年的農歷三月初三對應為同一天。
2002年4月,平谷撤縣設區。如今,平谷區已成為連接京津兩大城市的重要結點,在環渤海經濟圈中處於重要位置。2004年,平谷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2億元,財政收入6.3億元。
Ⅳ 北京平谷的地名中為什麼許多都帶個「務」字
不是就平谷好多帶個「務」字別的地方也好多啦。馬家務啦,還有「各庄」也好多,岳各庄,夏各庄的。可能是跟做生意有關系吧,我把祖務村名字的由來告訴你,你就舉一反三吧,
因有王姓在此定居成村,給皇家掌管租稅,取名王家租務。近代稱四祖務,據傳是祖務、耿井、晏庄、馬屯4村為一保,保董是該村人,故稱四祖務,後改稱祖務村
Ⅵ 平谷以前是北京嗎
平谷大興宛平通縣隆慶(延慶)
都是大躍進時期北京直轄市成立的產物。
河北省會由天津遷到石門寨(石家莊)
北京、天津、上海、成立特別市
後改稱直轄市。
Ⅶ 北京名字的由來
網路
目錄
夜色北京版航拍宣傳片——《壯麗70年,我們都知道》
90.1萬 1'33"
我被北京給撩了
15.8萬 3'25"
北京歷史上各種奇葩叫法
37.5萬 2'11"
老北京獨有的韻味
25.3萬 3'14"
北京十渡——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22.5萬 33"
>
北京 [běi jīng]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1165774571
詞條視頻圖片數說深度解讀
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1]。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萬人,城鎮人口1865萬人,城鎮化率86.6%[2],常住外來人口達794.3萬人。[3]
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4]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5][6]
北京被世界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7]。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8]2019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0.1億元。[9]
中文名
北京
外文名
Beijing[10]
別名
北平、燕京、薊、幽州
行政區劃代碼
110000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數說北京
| 合作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 國家統計局、 北京統計局、 艾漫數據、 網路地圖、 網路知識圖譜、 貝殼、 攜程
宜居影響力No.23 古都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查看全部
玩轉北京
國內城市這樣玩才有趣!
進入專題
北京連續30天確診病例「零新增」
9月5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據統計,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226天、懷柔區212天、順義區210天、密雲區207天、石景山區83天、門頭溝區82天、房山區82天、東城區81天、通州區77天、朝陽區76天、西城區75天、海淀區72天、大興區67天、豐台區62天、昌平區30天。
百家號 2020-09-06
北京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改革
8月20日,為進一步提高患者在市屬醫院的就醫便利性,提升患者就醫感受,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在市屬醫院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醫療繳費支付「三個統一」等一系列財務便民舉措,在方便就醫、便捷服務方面再疏「堵」。
中國新聞網 2020-08-20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政治
經濟
社會事業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旅遊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北京天安門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北京人文地圖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13]
北京為什麼曾被叫燕京?
山河志
贊68
閱讀1.1萬
清末北京人口下降, 是疏解了人口嗎?
晚清陳卿美
贊140
閱讀2.5萬
從太原到北京:京號【北京】的歷史流轉
寒鯤
贊122
閱讀17.2萬
建制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萬里長城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網路星圖 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系
2020年具備國際客運航班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名單
全部
北京
常州
成都
大連
福州
廣州
貴陽
哈爾濱
杭州
合肥
呼和浩特
濟南
昆明
蘭州
南昌
查看
更多
hot游武當仙山,享福壽康寧
new網路校園開學季,等你來參加!
權威網路8月十大熱詞發布!
網路吧 意見反饋 權威合作 網路協議
內容均由網友貢獻,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 詳情
詞條目錄
網路名片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建制沿革
建都朝代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環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礦產資源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人口
政治
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科學技術
體育事業
文化事業
人民生活
城市建設
安全生產
社會保障
教育事業
交通運輸
鐵路
航空
市內交通
歷史文化
宗教文化
傳統建築
飲食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字型大小
旅遊
綜合概述
旅遊景點
主要博物館
現代文化
宗教文化
購物街區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對外交流
Ⅷ 北京在歷史上所有的名稱
北京在歷史上所有的名稱:
1、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民國二年(1913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8)平谷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北京」這個名詞,起初並不是一個與北京市所在地區緊密相關的「專用地名」,而是一個根據歷代王朝需要而設置到不同地區的「流動地名」,並且往往與「北都」同義,成為我國歷史上很多王朝實行「多都制」的表徵之一。今天的北京市,之所以被叫做「北京」,便是這一歷史現象,最終影響到北京命名的表現。
曹魏時期的鄴城是第一座冠名「北京」的城池
在魏晉以前的歷史時期,「北京」與「北都」的明確稱號並沒有出現在歷史長河之中,雖然新莽與東漢分別設置了東西都、東西京,甚至東漢還以南陽為南都,但並沒有設置一個與南都南陽對應的北都或北京。這是因為當時的天下還不需要一個坐鎮北方的陪都,來控制北方局面,一個洛陽便足以坐鎮中原與河北了。
曹魏建國以後,實行五都制,以帝都洛陽為中都,以鄴、譙、許、長安為陪都,並分別配上方位,確定所謂「京號、都號」,鄴城(河北臨漳)便是第一座被冠名「北京」或「北都」的城池。
鄴城之所以能成為曹魏北京,原因在於曹操稱魏公以後便以鄴城為國都建立了魏公國(魏王國),鄴城在建安後期一直是曹操的統治中心,這里擁有曹魏版圖內僅次於洛陽的宮城建築,而且這里可以為曹魏防禦並州、冀州、幽州北部的游牧族群提供一個強大的前進基地與指揮中樞,因此,鄴城也便成為了曹魏的北京,長達46年(220年-266年)。
Ⅸ 平穀人的平穀人口姓氏來源
清代,縣城中從長白遷來石、樂二姓,從古越遷來丁姓,從陝西遷來孫姓。這些人多在京為官後定居於平谷。此外尚有許多貧民,逃荒定居於此,俗稱「一擔子挑來的」。如普賢屯的孫姓,獨樂河的郭姓,太平街的張姓。幾乎村村都有。
Ⅹ 北京以前都叫過叫什麼
北京以前都叫過燕京、幽州、北平等。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後,趙公被封於延豐。燕都得名是因為它是古代燕國的都城。在戰國時期的七位英雄中,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九州之一。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有州始建於漢、魏、金、唐,均為北京所治。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京昭區被廢,北京改為北平。
(10)平谷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首都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六里河鎮。遺址依然存在。黃帝後人於集,現居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
北京市共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豐台區、石景山區、海淀區、順義區、通州區、大興區、房山區、門頭溝區、昌平區、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延慶區。北京市人民政府駐通州區運河東大街5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