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6個 名人書齋名及其含義
還有清歸安陸心源的 皕(音弼)宋樓 陸氏是清藏書大家,藏書樓取名「皕宋」,以為有200餘卷宋版書,以示其藏書之廣博。與杭州丁氏八千卷樓、聊城楊氏海源閣、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並稱四大藏書樓。有《皕宋樓藏書志》
鐵琴銅劍樓,二代主人瞿鏞好鼎彝、古印金石古物,尤為珍愛一鐵琴和一銅劍,鐵琴銅劍樓由此得名。樓主瞿氏數代藏書,綿延二百多年,給後人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化遺產。有《鐵琴銅劍樓藏書書目》
黃丕烈陶陶室 黃氏是有名的藏書家、校讎家,因有宋版珍藏《陶淵明集》《陶靖節先生詩注》,珍愛萬分,故名書齋為陶陶室
姚鼐惜抱軒。姚氏為桐城派之大成,長期伏案寫作,久致脫肛。在一道士的指引下,常於寫作之餘,到自然松林中優雅清靜之處,散步觀景,尤以兩手合抱樹干,氣沉丹田,以「肛常提」養生自療。惜抱就是得名於此,含有抱元守中、愛惜身體。他在鍾山書院內的大松樹旁又增設一軒,曰惜抱軒
錢大昕十駕齋,取自《莊子 逍遙游》:「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梁任公飲冰室。取自《莊子 人間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意國家內憂外患而我心憂慮。何以解熱,唯有飲冰
只求六位,僅供參考
② 黃果樹瀑布名字的由來
傳說吳三桂敗退時,將一十八抬金銀丟入犀牛潭中,從此,人們妄想獲得這些寶物。
過了若干年,這里首先搬來了一戶人家,只是老倆。有一天。一個洋人來到犀牛潭邊,用他的魔法看到潭中的財富,然而不知如何避開潭水撈取,因此在潭邊徘徊三天。
一天他突然發現瀑布上方側面的懸崖上長的一棵黃樹上結了一個仙果,此果是吸干潭水的神物,但時日不到,神功尚差,必須養足百天才行。於是,將錢請二老看守仙果,便回去准備取寶的工具了。
三個月過去了,仙果越長越大,形如升斗。然而未見洋人回來。到了九十九天仍不見洋人來,二老摘下仙果,拋入潭中試探。仙果入潭,只見光華四射,吸水有聲,瀑水停落,潭水下跌。
不到一個時辰,潭水全無,果見潭底金銀財寶。正當他們驚喜無計之時,突然潭中響起天崩地裂似的巨聲。赫得二老魂飛魄散。立刻瀑水下落,潭水漲滿。一切恢復了原樣。
第二天洋人到此,不見樹上仙果,追問原因,才知情由。逐悔嘆道:"仙果尚欠一日之功,可惜!可惜!"
後來這個地方的人多了,為了紀念這棵古老的黃教仙樹,便把這個地方取名"黃果樹"。久之,就叫成黃果樹了。
黃果樹得名於黃角樹,由於當地的貴州人發不出「角」(jiao)這個音,因此就用諧音「果」(guo)來替代,黃角樹瀑布也就變成了黃果樹瀑布,不過個人認為黃果樹比黃角樹要好聽的多。
(2)惜抱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黃果樹瀑布的水,隨季節變換出種種迷人奇觀。冬春季節水小時,瀑布鋪展在整個崖壁上,不失其「闊而大「的氣勢,遊人贊美它如銀絲飄灑,豪放不失秀美;秋、夏水大時,如銀河傾瀉,奔騰浩盪,勢不可擋,瀑布激起的水霧,飛濺一百多米高。飄灑在黃果樹街上,又有「銀雨灑金街」的美稱。
黃果樹大瀑布獨特之處,還在於地面、地下、水上、水中的組合景緻。瀑布半腰背後,隱藏長達134米的水簾洞,由6個洞窗、5個洞廳、3股洞泉和6個通道組成。
置身其中,水簾漫頂而下,雷霆轟響,給人魂驚神悚的體驗。瀑布前面,展布一個很深的箱形喀斯特峽谷,峽谷之中一串跌水潭相連,各具特色。居前的犀牛潭,常為濺珠覆蓋,霧氣淹沒,濺珠上常掛繽紛彩虹,與雪白瀑布相映襯,有「雪映川霞」的美稱。
黃果樹大瀑布還與周遭的瀑布群組成龐大的瀑布家族。瀑布群中,有恢宏的陡坡塘瀑布、精巧的螺絲灘瀑布、跌宕的滴水潭瀑布、聖潔的吊水瀑布、峻急的星峽瀑布等。至柔的水與至剛的山難舍難分,天然造就聲色俱佳的交響詩畫。
現已開放的大瀑布夜景工程,運用燈光背景技術等科技手段,展現了黃果樹絢麗多姿、五彩繽紛的夜景畫面。大瀑布在各色燈光照耀下,宛如天河決口,直瀉犀牛潭中,令游覽觀光者如入人間仙境。
③ 逆水寒中顧惜朝名字的由來
忍顧來路惜今朝
記得在某詩里看過,汗……人老了,健忘……
④ 「桂林」名字的來源
桂林的名字來源是桂樹成林。
桂林歷史悠久。根據市區寶積岩和甑皮岩洞穴發現的遺物,經考證,甑皮岩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距今約一萬年。
夏商周時期,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這是「桂林」名稱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這里設始安縣,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時改屬始安侯國。三國時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縣,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時屬嶺南桂州總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於獨秀峰南。貞觀八年(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屬靜江節度。五代十國時先後屬楚和南漢的桂州。宋時,前屬廣南西路桂州,後屬靜江府。元時屬廣西行中書省靜江路。明清時均屬廣西省桂林府。民國時屬廣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縣,1940年始設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為日寇佔領。光復後仍為廣西省轄市。歷史上長期為廣西省會。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為廣西省轄市, 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1981年7月、1983年10月陽朔、臨桂劃歸桂林市管轄。1996年12月26日桂林市委,市人民政府按國務院,自治區批復的方案,實行區劃調整,將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9月8日經國務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並,組建新的桂林市。
http://club.esnai.com/club/bbs/ShowAnnounce.asp?ID=2526856
http://www.guilin.gov.cn/Skins/GaiKuang/
⑤ 王陽明名字由來的典故。
王陽明小的時候叫王雲,王陽明母親懷胎十四月生下他。據說當時他奶奶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陽光明早艷,祥雲繚繞,諸多神仙身著緋紅衣服,擊鼓吹簫,樂聲悠揚,其中一個位仙人懷抱一嬰兒,腳踩祥雲,目空種中徐徐而降,徑直朝著王家而去,將嬰兒送其祖母懷中。仙人說:此子授汝。奶奶說:吾已有子,兒媳和終日孝敬公婆,請將此子授予吧。仙人說:可以。奶奶忽然聽到龍吟虎嘯之聲,她一下醒來,起身到中庭中,耳朵里的金鼓之聲還未婷息。她立即將此夢講於爺爺,夢剛講完他便出生了。爺爺跟很驚訝,所以最早給他取名叫王雲。然而出生一直不得講話,直到五歲那年,有一天他和小朋友在們門外玩耍,爺爺坐在不遠處的竹椅上,這時奇事發生了,走開來一神聖,走到王雲面前,拉住他笑眯眯的看了一會,便大聲叫到:好孩兒,可惜道破!聲音很大,爺爺聽到了他一下站起來,他當時第一反應道破了什麼。想了一會一下說道到原來如此,於是馬上把名字給他改為王守仁。改完名字他立馬就能說話了。王守仁至陽明先生顧明:王陽明。
⑥ 魯迅名字的由來
魯迅學醫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父親被庸醫給耽誤了,想要通過學醫來改變中國人的健康,在學習的過程中魯迅發現當時中國人存在的主要問題,並不是身體健康問題,而是思想問題,覺得文學更能喚醒中國人的家國天下情懷,所以才開始放棄了學醫,希望通過文學作品的方式來激勵和喚醒當時國人的麻痹思想,尤其是當他得知當時的民族圍觀革命志士被殺害的場面,甚至華老栓用革命烈士的血來治自己孩子的癆病,來藉此比喻當時民眾的麻痹思想和愚昧的行為。
之所以選擇「魯迅」作為筆名,有人曾這樣猜測,「魯」是他母親的姓,而「訊」是他的乳名,他的作品《故鄉》中頻繁提到魯鎮,還有人們對他的稱呼「訊哥」,依據是從這里來的,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魯迅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名字只是一個代號,我們能夠記住就行了。
魯迅的小說,需要多次閱讀,仔細品味,才能理解透徹。
⑦ '儒'名的由來
儒儒 rú ㄖㄨˊ (1) 指讀書人:~生。腐~。通~(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2)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家。~教(即「孔教」)。~士。~術。~學。 (3) 古同「懦」,懦弱。 (4) 鄭碼:NFGL,U:5112,GBK:C8E5 (5) 筆畫數:16,部首:亻 《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成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 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晚到殷代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但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還有他們職業的原初性質,即術士。 "儒"這一名詞的最早記載應該是在《論語·雍也》。孔子在這告誡他最得意的學生子夏說,要當就當"君子儒",千萬不要當"小人儒"。可見,儒名的起源應該在孔子之前。因為到了孔子時,儒這一階層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形成"君子儒"與"小人儒"兩種派別。 作為一個學派的儒家雖由孔子創立於春秋末葉,但「儒」卻起源甚早,《漢書·藝文志》及劉向《七略》均認為儒「出於司徒之官」。太史公《儒林列傳》曰:「秦之季世坑術士」,而世謂之坑需。……類名為儒,儒者知禮樂射御書數。……私名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為最高。」 據此,「儒」實與初民社會交通人神的巫祝活動有關。 詳細分支學派 程朱學派 崇仁學派 船山學派 春秋公羊嚴氏學派 春秋公羊顏氏學派 慈湖學派 次仲學派 存齋晦靜息庵學派 大夏侯氏尚書學派 大小戴禮學派 大興二朱學派 釣台學派 定□學派 定川學派 東發學派 東萊學派 東林學派 東原學派 東整學派 東樵學派 端臨學派 爾雅學派 二江學派 二曲學派 二萬學派 范呂學派 范許學派 方耕學派 費氏易學派 豐芑學派 伏氏尚書學派 高平學派 高氏易學派 功利學派 古靈學派 古論語三家合一學派 古論語學派 古微學派 古文經學派 古文尚書學派 關學 廣平定川學派 廣平學派 龜山學派 韓詩學派 韓氏易學派 漢上學派 漢學 和靖學派 河東學派 鶴山學派 橫浦學派 橫渠學派 衡麓學派 恆齋學派 胡學 湖湘學派 華陽學派 槐堂學派 淮南九家易學派 晦翁學派 兼山學派 健庵學派 江右王門學派 介軒學派 金華學派 今文經學派 荊公新學 景迂學派 靜明寶峰學派 靜清學派 靜修學派 靜庵學派 敬庵學派(張伯行) 九峰學派 考亭學派 餘山學派 □山學派 葵園學派 蘭皋學派 朗夫學派 樂學派 春秋公羊胡母生學派 樂正氏儒學派 理初學派 里堂學派 禮經高堂氏學派 麗澤學派 梁丘氏易學派 臨川學派 劉胡學派 劉李學派 龍川學派 婁山學派 廬陵學派 魯論語學派 魯詩學派 魯學 魯齋學派 鹿門學派 呂范學派 洛學 毛詩學派 孟氏易學派 孟子學派 勉齋學派 閩學 明道學派 默堂學派 木鍾學派 穆堂學派 南湖學派 南江學派 南均學派 南雷學派 南皮學派 南軒學派 南學 南中王門學派 凝齋學派 歐陽氏尚書學派 屏山學派 朴學 朴齋學派 漆雕氏儒學派 漆書尚書學派 齊論語學派 齊詩學派 齊學 起庵學派 錢塘二梁學派 潛邱學派 潛研學派 潛庵學派 潛庵學派(輔廣) 清江學派 秋農學派 邱劉學派 曲園學派 容甫學派 儒家學派 三禮學派 三魯學派 三魏學派 三原學派 上蔡學派 深寧學派 慎修學派 師山學派 施氏易學派 石□學派 石渠閣講論會 實齋學派 士劉學派 授堂學派 蜀學 雙池學派 雙峰學派 水心學派 說齋學派 思、孟儒學派 宋學 蘇齋學派 梭山復齋學派 泰山學派 泰州學派 陶樓學派 田氏易學派 亭林學派 宛溪學派 王學 王張學派 望溪學派 未谷學派 味經學派 武夷學派 五峰學派 勿□學派 西山葵氏學派 西山真氏學派 西庄學派 息園學派 惜抱學派 夏峰學派 獻縣學派 湘鄉學派 象山學派 蕭同學派 曉庵學派 小夏侯氏尚書學派 小夏侯氏尚書學派 孝感學派 孝經學派 校口學派 嘯山學派 嘯山學派 謝山學派 新學 顏李學派 顏氏儒學派 硯溪學派 楊園學派 陽明學派 養一學派 養知學派 姚江學派 伊川學派 伊洛之學 儀征學派 永嘉學派 永康學派 用六學派 愚山學派 玉山學派 豫章學派 淵如學派 元城學派 元城學派 越縵學派 嶽麓學派 粵閩王門學派 月亭學派 張祝學派 趙張學派 浙東學派 浙中王門學派 震滄學派 震澤學派 鄭堂學派 鄭學 止修學派 止齋學派 摯甫學派 仲良氏儒學派 周官禮學派 周許學派 朱學 竹□學派 孜堂學派 紫陽學派 子居學派 子夏儒學派 左海學派 儆居學派 巽齋學派 荀子儒學派 茗柯學派 滎陽學派 堇浦學派 蒿庵學派 蕺山學派 涑水學派 濂洛關閩 濂溪學派 濂學 婺學 桴亭學派 懋堂學派 稷下學團 籀口學派 艮峰學派 艮庭學派 艮齋學派
⑧ 請問:姚鼐的書齋名「惜抱軒」有什麼來歷嗎
惜抱軒
作者:haoyuhexie 提交日期:2006-8-24 23:18:00
古訓:——肛常提
清朝嘉慶年間,邢部郎中姚鼐,字姬傳,安徽桐城人。《四庫全書》編纂。姚氏,花甲辭官告歸,於故里自建「鍾山書院」,號稱「鍾山先生」。
先生歸里後長期伏案寫作,久則導致脫肛,不僅影響寫作,還影響形神健康,小溲余瀝,解虛恭。中醫診後認為:此乃中氣下陷,元氣虛損之故也。猶如陸游的《雜感》:
養生孰為本,
元氣不可虧。
秋毫失固守,
金丹亦奚為?
中氣下陷,下元不固,二陰失約,谷氣流失,元氣必虧。人之後天源於水谷精微,脫肛大便乾燥,經常引起出血,而使谷氣流失,導致中氣下陷。
姚氏,在一道士的指引下,常於寫作之餘,到自然松林中優雅清靜之處,散步觀景,尤以兩手合抱樹干,氣沉丹田,以「肛常提」養生自療。法以吸氣時稍用意用力,撮提肛門,稍微片刻,再放下呼吸,以此往復10-20次,姚氏稱為「升提穀道」。
肛常提,可以提高肛門和尿道口括約肌強度,而升提中氣,有助脾氣運化,促進小腸吸收營養的功能。故此法能養生自療。然而,要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大便時快解,不可久坐不起,不可強忍(按時排便),不可強掙(排便謹防用力過猛),尤其是素有心血管病患者,更應注意大便潤下,順勢排便,謹防心、腦血管意外。若大便乾燥(干結)難行,可先按摩腹部,感應作用可刺激腸蠕動和腸液分泌,益水行舟通利大便。姚氏還認為,提肛保健,也和其他健身術一樣,要保持經常性,注意節律性。於是,他在鍾山書院內的大松樹旁又增設一軒,志曰「惜抱軒」。著《惜抱軒全集》、《古文辭類纂》,而享年85歲。
⑨ 古人如何稱呼對方的名與字
中國古代,男子要在十六歲左右舉行冠禮,表示長大成人,此時開始取字。一般有姓、名,字應該是冠禮時由鄉中長老或貴賓所取,可以與名的意思一致,也可以相關,甚至相反。
古人在稱呼對方時,使用對方的字,而不直接說姓名,表示尊重,如稱劉備為玄德。自我介紹時,可以使用名。號,有時是長輩取,有時是朋友取,個人也可以取,根據個人的喜好。古人稱呼對方時也可以用號,同樣表示尊敬。
字,又稱表字,是古代的中國人在名字之外,為自己取的與本名意義相關的別名。現在一般已經很少有人使用了。根據記載,古時男子20歲時取字,女子許嫁時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馬遷字子長,李白字太白。
古人取表字十分講究,情況也非常復雜,但仔細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規律可尋的。如常見的有按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還有個哥哥為老大,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屬三國時東吳孫氏弟兄了。孫策為長子取字伯符;孫權為次子取字仲謀;孫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孫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還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況也很多,因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稱或尊稱。所以人們喜歡用它,如孔樁,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馬遷,字子長;曹植,字子健;蘇軾,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名,古人一誕生就起名。由父母命名,供長輩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