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什麼江蘇的太湖要叫太湖呢又是什麼原因要叫那個名字
商代末期(約公元前11世紀),西岐的周族首領古公亶父(即周太王,周文王的祖父)生有三子:泰伯(亦作「太伯」)、仲雍、季歷,季歷的兒子姬昌(即周文王)很有才幹,古公擬傳位於季歷,以便能使姬昌成為繼承人。
泰伯、仲雍為避讓季歷,「奔荊蠻」、「紋身斷發,示不可用」,從中原出逃至江南,和這里落後的土著「荊蠻」相結合,帶來了較先進的中原文化,泰伯、仲雍被擁為首領,建立了「勾吳」小國,並在今無錫梅里一帶建造小城,名「太伯邑」,泰伯稱「吳太伯」,因「太伯邑」臨湖而築,太湖即因此而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太湖之名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太湖位於長江三角洲的南緣,古稱震澤、具區,又名五湖、笠澤,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位於今江蘇省南部,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蘇省境內,湖水南部與浙江省相連。湖面形態如向西突出的新月,南岸為典型的圓弧形岸線,東北岸曲折多灣,湖岬、湖盪相間分布,湖泊面積2427.8平方公里,是中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
(1)太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因為太湖地區地殼的新構造運動,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河流改向,荊溪水系改道東流,由斷陷盆地成為匯水盆地,又漸漸成為數個沼澤小湖泊,以後逐步形成太湖。
春秋戰國以前,太湖地區原是陸地的沖積平原。唐代湖水可達吳江塘岸。洞庭東山和西山原為湖中兩大島嶼,後因東山與木讀間泥沙淤積,灘地擴展,至清代中期,島與沙洲相接,使東太湖成為太湖的一大湖灣。
近一二百年來,因東太湖東岸和西北岸淤積加甚,加之圍墾湖灘地,東太湖實際上已成為一個狹長見阻水嚴重的淺涸湖區。近代太湖的變遷以東太湖地區最為突出。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太湖及其周圍湖群,因圍湖種植和圍湖養殖,湖泊面積減少13.6%,消失或基本消失的湖盪有165個,合計面積161平方公里。其中以太湖、隔湖最為突出,太湖西北的馬跡山島因圍湖造田已與陸地相連。隔湖的北、東、南面因加速圍湖,使原有湖面大為縮小。
『貳』 太湖有什麼神話傳說故事
1、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
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
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
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2、傳說在很久以前,一個叫黃二郎的孩子來到烏溪鎮王秀才的私塾念書,因為這孩子穿的衣服上沾滿了黃泥,所以大家都叫他黃泥郎。
可是他上學卻總是伏案睡大覺,先生問他念書時為何老是睡覺,黃泥郎總是默不作聲。一次,黃泥郎睡醒後,先生發怒道:「你是不是來讀書的?」
他被先生逼得只好說實話:「先生,我沒有睡覺,當聽到太湖中有人喊救命時我就要去救他們。"先生哪裡相信:"胡說!你人伏在台上睡覺,怎說去救船?"
黃泥郎說:"先生不相信,可去看一看,得救的五隻船已進了塢溪港。"先生就派另外一個學生去看。那個學生到塢溪港時,五家船戶正在議論紛紛。
說:"多虧了一個穿黃泥衣裳的小孩救了我們。"那學生回來把這番話告訴先生,先生半信半疑。一次,黃泥郎又睡著了。先生有意把他的一隻鞋子藏起來。
黃泥郎醒來後,連連跳著、哭著、罵著。先生問:"哭什麼?罵什麼?"黃泥郎生氣地說:"哪個藏了我的鞋子?我找了好久未找著,只好穿了一隻鞋,去遲了,十隻船救了八隻。
還有兩只船觸了礁,我把一隻鞋脫下來堵了一隻船的漏洞,還有一隻船的漏洞我沒東西堵,就沉了。」先生聽了,更不相信,就親自到港口去查看。
一到港口,船戶們正在議論紛紛,都說:"多虧黃泥郎救了我們的船,也救了我們的命。」先生回到書房,懊悔了,說:"孩子,我不該藏你的鞋子,害了一隻船。"
說完,拿出藏起來的鞋子。黃泥郎說:"既用了,我就赤著腳吧。」從這時起;王秀才知道這學生有來頭,遇到黃泥郎睡覺時,再也不去打攪他了。
一次,黃泥郎念書時候又睡著了。先生見他頭上冒汗,就拿把扇子坐在對面幫他扇風,見越扇汗出得越多,先生就扇得越起勁。扇到後來,黃泥郎身上的汗幹了,毛孔中卻流出血來。
不多久,人已死了。先生抱著他傷心地痛哭,哭了兩天兩夜,哭得暈了過去,夢見黃泥郎回來了,他赤著腳,走到先生面前說:"先生你幫了倒忙,幫我對面扇逆風。
耽誤了時間,我回不去了。我的人已經死了,我的心不死,永遠在太湖裡。你告訴船家,如碰到大風,喊我赤腳黃泥郎,我就來了。"先生醒來痛哭了一場。
一五一十地把這些話告訴了船家。船民們得知黃泥郎已死,都很悲傷,在太湖沿岸為他建廟塑像。據說漢光武帝劉秀落難太湖,在赤腳黃泥郎庵里遇到一位搭救他的小夥子。
疑是赤腳黃泥郎。劉秀登基後便賜封他為"黃泥相公",重建此庵,稱為"黃泥相公庵"。但是過去人們在太湖中行船遇險時總是呼喊"赤腳黃泥郎"。
從不喊"黃泥相公"。據說因為喊他相公,他要穿衣、戴帽、蹬鞋,把自己裝扮成相公,這就會耽擱搶救的時間。
3、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
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
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
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為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
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著西施,駕著一葉扁舟。
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巨萬,成為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
4、八仙過海之後,諸仙各自雲游去了。單說那呂洞賓,這天正踩著祥雲路過山陽縣上空,忽見有一股邪惡之氣直沖天庭,便撥開雲頭向下望去。
這一望,著實讓呂仙吃了一驚:只見山陽縣內有行騙的、有滋事斗毆的、有搶掠的、有不忠不義的、有忤逆不孝的……居然有那麼多不法之徒。
見此情景,呂洞賓急忙調轉雲頭,直奔靈霄寶殿而去。玉帝見呂洞賓一臉沮喪,便問道:「呂仙,何以如此掃興?」呂洞賓垂著頭說道:「山陽縣內無好人。」
玉帝撫須道:「有這等事?呂仙,不要忘記『狗咬呂洞賓』的事啊!切不可把人都看扁了。」呂洞賓自然沒有忘記此事,急忙應道:「小仙明白。」
玉帝道:「既然如此,還請呂仙下凡到山陽縣走一遭吧。」呂洞賓忙應道:「遵命!如果真如我所奏,該如何處置?」玉帝嘆道:「沉了吧。」
呂洞賓化裝成一個賣油郎,挑著一副油擔來到山陽縣集市叫賣:「三個銅錢一盅油!不論大盅小盅,三個銅錢一盅油呀!」叫賣聲引來了不少顧客,都拿著盆呀罐的,卻一再聲稱自己拿的是盅。
呂洞賓默默給這些貪婪成性的人們盛滿了油。這時,又來了兩個人,一個是四十齣頭的壯漢,五短身材、目露凶光、滿臉橫肉,手裡拿著一隻大水盆;另一個是衣衫襤褸的青年。
手裡拿著一隻小盅。青年認識那壯漢,知道他姓沈,是本地的操刀屠戶,見他拿著大盆走來,便問:「沈屠戶,拿著盆到哪去宰豬呀?」沈屠戶聽了把眼一瞪。
道:「誰要去殺豬?誰說這是盆?這是盅,是大盅!」說著大大咧咧來到呂洞賓面前:「舀油!」呂洞賓看了他一眼問道:「舀滿嗎?」沈屠戶大聲說:「當然!」
呂洞賓笑著說:「舀滿了怕你拿不動呀!」沈屠戶撇著嘴說:「滿滿一盆水都能端著跑,一盆油就拿不動了?」呂洞賓不再說話,給他舀滿油。沈屠戶付了三個銅錢。
便歡歡喜喜來端盆,誰知端了半天,使出吃奶的力氣也端不起那盆。呂洞賓笑著說:「吃飽了再來拿吧!」沈屠戶瞪了他一眼,悻悻離去了。
那青年看呆了,呂洞賓提醒他:「年輕人,你也是來舀油的嗎?」青年連聲說:「是是!」呂洞賓望著他手中的小盅問:「人家都拿盆盆罐罐的來買油,你怎麼拿個小盅呀?」
青年說:「我以前都拿這盅買的,我換個大盅來,你不是要虧本了嗎?我娘說不可沾人便宜。」呂洞賓聽了,想起自己說的「山陽縣內無好人」那句話,便有點愧疚地給他舀了一盅油。
且說這青年姓高,住在南街的破廟里,一個瞎眼老娘和他相依為命。因為他孝順,鄰里都稱他高孝子。平日里母子倆靠磨豆腐糊口,每天賣罷豆腐,高孝子總要買些吃食孝敬老娘。
離破廟不遠有一處廢墟,雜草叢生,卻有一隻石獅子完好無損。每天高孝子從這里過,總會看見那隻石獅子。這天,高孝子賣完豆腐又路過廢墟,發現石獅子前圍滿了人。
他卸下豆腐擔擠進去一看,只見地上躺著個衣衫破爛的老人,老人雙眼緊閉,分明是昏過去了。高孝子仔細一看,吃了一驚:這不是前幾天那個賣油的老人家嗎?
圍觀的人只是議論,誰也不上前救助。高孝子動了惻隱之心,急忙從懷中摸出千層糕,喂老人吃了幾片,又到河邊舀了點水給他喝。老人終於醒了,一睜眼就用怪異的目光望瞭望圍觀的人。
對高孝子也沒道謝,拍了拍身上的土,蹣跚著走了。從此以後,高孝子每天賣完豆腐回家,總會在石獅子旁看到那個老人家躺在那裡,他總會給老人一點吃的。
有一次,高孝子忍不住問:「老人家,你為何躺在這里?是不是賣油虧本了?要不就住到我家去吧!」老人家看了高孝子一眼,嘆了口氣說:「我是在看這石獅子呀!
年輕人,難得你生性仁慈,我今天告訴你一個秘密:哪天你若看見這石獅子的眼睛出血,山陽縣就要沉沒了,你趕快背著你娘向東南方向逃。記住,千萬不要回頭。」
說著,他搔起癢癢來,搔著搔著手中有了一小團污垢,他把污垢小心翼翼地交給高孝子,鄭重地說:「回家後,先把這寶貝放在你娘的眼睛上揉一揉,然後藏在身上。
千萬不要離身,記住了?」高孝子疑惑地接過污垢,還想問些什麼,再抬頭,老人家已不見了蹤影。高孝子回家後,急忙把污垢放在老娘的眼睛上揉搓。
當他把手拿開時,老娘忽然睜開雙眼,流著淚說:「兒呀,我看見你了!」高孝子見老娘雙眼復明,抱著娘哭了起來,娘倆知道這是碰上了活神仙。
此後,高孝子每次賣完豆腐回家,總要在石獅子旁停留片刻,把石獅子的眼睛細細端詳一番,看看是不是真會冒出血來。半個月過去,石獅子的眼睛沒有絲毫變化。
再說集市上那個沈屠戶,那天買油不成反丟了個盆,心有不甘,當天就叫了兩個壯漢想把盆抬回家去,但三個人折騰半天,那盆卻不動分毫。幾天後下了一場大雨。
盆里的油流了個精光,沈屠戶想倒掉水把盆拿回家去,誰知那水盆像生了根似的絲毫挪動不得。沈屠戶每天去宰豬,也要路過廢墟。最近,他常看見高孝子在廢墟旁的石獅子前徘徊。
覺得十分奇怪,便問道:「喂!高孝子,只聽說你最孝順老娘,最近怎麼孝順起石獅子來了?」沈屠戶生性刁滑奸詐,名聲不好,聽到這話高孝子本想一走了之。
但經不起沈屠戶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糾纏,只得把石獅子眼睛出血山陽縣要沉沒的消息告訴了他。誰知沈屠戶聽了哈哈大笑,笑罷對高孝子神秘地說:「原來是這事呀!
高孝子你可不知,我沈某人也是半仙呢!不信,你明朝再看石獅子,它眼睛裡准會出血!」高孝子將信將疑地回了家,把沈屠戶的話和娘說起,娘說那就防著點吧。
娘倆連夜就做好了出逃的准備。第二天,高孝子沒有去賣豆腐,一早就來到廢墟旁的石獅子跟前,他忐忑不安地向石獅子的眼睛望去,這一望把高孝子嚇得魂兒都出了竅。
原來石獅子的眼睛裡真的出血了!高孝子一溜煙跑回家,背起老娘就往外跑,邊跑邊和娘說:「石獅子眼睛裡真的有血了。」娘問:「那你跑得不對呀,仙人不是讓你朝東南方向跑嗎?」
高孝子說:「我這是去集市,叫大家一起逃呀!」娘說:「對!應該叫大家一起逃!」來到集市,高孝子背著娘一邊跑一邊喊:「山陽縣要沉沒了,大家快跑吧!」
可誰也不信他的話,任憑高孝子喊啞了嗓子也沒人理睬他。這時,高孝子忽然看見上次沈屠戶盛油的盆子。那盆子慢慢開裂了,一縷清水正從裂縫中汩汩流出。
奇怪的是,周圍已經是滿地積水,而盆里的水卻絲毫不見少,但那裂口還在逐漸擴大。高孝子知道事情怪異,急忙又大聲喊道:「山陽縣真要沉了!真要沉了,快逃吧!」
可大家好像都沒看見盆子里的變化似的,高孝子只好獨自背著老娘朝東南方向飛奔而去。這時,集市裡獨有一個人在偷著樂,他就是沈屠戶,因為石獅子眼睛裡的血是他用殺豬刀抹上去的豬血。
他看著高孝子背著老娘一路狂奔而去,直笑得他一身胖肉直打顫。高孝子背著娘逃到吳縣地界,再也跑不動了,他聽到身後好像有嘩嘩的水聲,忍不住回頭去望。
這一望,只嚇得他兩腿發軟,一屁股坐到地上,他身上那顆污垢也掉落在地。在高孝子的身後,白茫茫的一片,山陽縣已經成了一片汪洋。這時,滾滾巨浪卷著人畜草木從身後涌來。
說來也怪,這洪水居然繞過了高孝子娘倆歇腳的地方,向前奔涌而去。山陽縣沉了,成了現在的太湖。太湖邊長滿了蘆葦、蒿草,遠遠望去,恰似一條鋸齒形的翠帶。
但在吳縣正湖鄉的湖邊,卻有一條狹長的土堤孤零零地伸向湖中,長度竟達一華里。這塊狹長的綠土雖然高出湖面不多,但始終沒有被大水淹沒過。
5、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治水祖師夏禹奉舜帝姚重華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
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叄』 關於太湖的傳說
太湖的歷史和傳說 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我國治水祖師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口。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太湖七十二峰的傳說我國五大名湖中,要算太湖裡的山峰最多。太湖中為啥有這么多的山峰?這要從秦始皇南巡說起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他知道國家的地盤很大,但不知道究竟山有多少,水有多少,田有多少,就派出大臣到全國各地去丈量。丈量後,大臣們回來報告說:「我國的地盤是'三山六水一分田'。」秦始皇一聽,覺得山也太多,水也太多,就是田太少了。
怎麼辦呢?秦始皇想:我有一根趕山寶鞭,何不把山趕到水裡去。這樣一來,不就山也少了,水也少了,田就多了么!
秦始皇帶著趕山寶鞭,到天下去巡遊。他巡遊到太湖邊上,只見湖水望不到邊沿,太湖好大呵!一問當地官員,說有三萬六千頃。再看看太湖邊上,山峰一個連著一個。一問當地官員,說有三千六百個。
秦始皇一邊看,一邊想:這里湖大山多,正好把山趕到湖裡去。於是,秦始皇舉起趕山鞭,看到一山揮一鞭,揮起一鞭趕一山,一會兒這里「撲通」,趕下一座山;一會兒那裡「撲通」,又趕下一座山,把個太湖鬧翻了。
太湖接近東海,屬東海龍王管轄。蝦兵蟹將立即向東海龍王報告。東海龍王一聽,心裡急啦:把山頭趕到湖裡,我的子孫沒有地方蹲啦,我的地盤也縮小啦,倘若讓他再趕下去,湖海都填平了,我住到啥地方去?
東海龍王急得團團轉,想來想去沒有辦法。這時,他的小女兒來了。小女兒聰明伶俐,一見父王這個樣子,便問道:「父王,你為何這般模樣?」龍王把秦始皇趕山填湖的情況說了一遍。小女兒想了想說:「父王不必著急,女兒自有辦法。」接著,便附在龍王耳邊說了幾句,龍王大喜道:「好!好!就這樣辦!」
再說,秦始皇在湖邊趕山,每天趕下九座,一連八天,一共趕下七十二座山。這天,秦始皇拿著鞭子,來到一座高山下,正要舉鞭,忽見山腳下有間草屋,屋裡有個姑娘在紡紗。秦始皇走近一看,啊!這姑娘多漂亮呀。心想:我見過天下多少美女,那一個比得上她?秦始皇連趕山也忘記了,立即叫人把姑娘搶進了皇宮。
晚上,姑娘和秦始皇一起喝酒,秦始皇喝得酩酊大醉,像死豬一樣睡著了。這時,姑娘偷偷地找到了趕山鞭,一陣風似地離開皇宮,回到東海龍宮里去了。
原來,姑娘就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她知道秦始皇好色,變了個漂亮的姑娘,故意讓秦始皇搶去,好拿掉他的趕山鞭。現在,立在太湖中的七十二峰,就是當年被秦始皇趕下去的。後來,秦始皇失去了趕山鞭,就沒法趕山了。要不,太湖中的山頭還要多呢!
『肆』 無錫名字的由來
無錫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即現在流行的說法,認為周、秦間錫山產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新莽時錫復出,改縣名為「有錫」,東漢初為無錫。
這一說法見於唐朝陸羽《惠山寺記》,謂:「山東峰,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方殫,故創無錫縣,屬會稽。自光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為無錫縣,屬吳郡。」這一說法,歷代無錫地方誌都相沿記載。
另一種說法認為「無錫」是古越語地名之一。「無」是發語詞,無實義,「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這一說法是當今一些地名學者、語言學者、歷史地理學者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經過對江浙地區大量地名的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他們認為,「無錫」和江浙地區其它許多地名,如夫椒、餘杭、句容、姑蘇等一樣,都是屬於齊頭式地名,冠首字雖然寫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語的發語詞,無實義。
(4)太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市共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9家,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8家,省級國際技術轉移中心11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40萬人,在校生10.60萬人,畢業生3.20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7萬人,在校生0.78萬人,畢業生0.23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2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站82個,博物(紀念)館58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7213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1.46億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41.23萬人次,支付救助金9910.74萬元;實施臨時救助24246人次,發放救助金2434.07萬元。
全市享受國家撫恤、生活補助的優撫對象17787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全市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7204套,基本建成18565套 。
『伍』 黿頭渚名字由來
黿頭渚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
黿頭渚是橫卧無錫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黿頭渚始建於1916年,現面積達539公頃。2012年10月26日,黿頭渚晉升為國家5A級風景區。
黿頭渚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雲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貌。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已成為旅遊度假修養地。
(5)太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主要景點介紹
1、雲閣和戊辰亭
從澄瀾堂旁,沿山坡拾級而上,有閬風亭、飛雲閣、秋葉澗、憩亭、戊辰亭等一組隨山起伏的小品建築,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領略太湖風光。閬風亭,立於懸崖石排上,建於1931年。
亭呈圓形,根據「玄圃閬風,仙子遨遊之地」命名。有曲徑通飛雲閣,閣建於1931年,重檐飛角,其下層為「長生未央館」。秋葉澗是山路中段一條林蔭深邃的澗峽,澗上有黃石架成峽門,安徽葛家屏篆刻石上。
2、憩亭
方形,原額「雲階」。1980年由上海任政書額。1981年移來《湖山歌》碑石一方,系明隆慶丁卯(1567)年71歲的無錫書畫家王問所書。山崖上還有他的「天開峭壁」、「黿頭一勺」、「劈下泰華」刻石。戊辰亭,建於戊辰(1928)年而得名。
3、光明亭
建於號稱「巨黿之脊」的南犢山頂端。重檐八角,黃頂朱柱,如一金色明珠鑲嵌在翠巒深處。1953年,園林部門在這里建亭,工程曾一度停止。1953年,劉伯承登上山頂,看到這只尚未結頂的亭子,風趣地把它起名為「無上光明」,並建議把亭建好。
4、廣福寺
廣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絕岩間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而命名。峭壁頂端,就是廣福寺。
1924年,楊翰西將一勺泉上山地一畝多,捐贈給量如和尚。量如原系軍人,脫下戎裝,削發為僧。他將後山的廣福寺(又名峭岩寺)遷到這里。原廟雖小,卻建於蕭梁。廣福寺建成於1925年,寺名含「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於幽谷綠樹叢中,有深山古寺之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黿頭渚
『陸』 湖州地名的由來
周顯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滅越,地屬楚國。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春申君黃歇徙封於此,在此築城,始置「菰城縣」,以澤多菰草故名,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濱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始。
湖州地處浙江北部,處在江蘇省常州市、蘇州市、無錫市、浙江省杭州市、嘉興市、安徽省宣城市中間,太湖南岸,是中國環太湖城市之中,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總面積5,820平方公里,人口302.7萬。
湖州是以上海浦東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14個重點城市之一。2006年被央視評為中國十大魅力名城之一。
湖州是全國著名的蠶鄉,也是世界絲綢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是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綢都之一,素有湖絲衣天下之說。湖州也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2014年該市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6)太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湖州為典型的江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冬季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全年平均溫度為攝氏16.3度,年降水總量為1303.4毫米。
2019年4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發文同意設立湖州南太湖新區,范圍包括湖州南太湖產業集聚區核心區、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州太湖旅遊度假區全部區域,保留原有兩塊國家級牌子(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湖州太湖旅遊度假區),同步撤銷省級以下產業平台牌子。
『柒』 太湖的歷史
太湖古稱震澤,又名"笠澤",是古代濱海湖的遺跡,位於江蘇和浙江兩省的交界處,長江三角洲的南部。大約在100萬年前,太湖還是一個大海灣,後來逐漸與海隔絕,轉入湖水淡化的過程,變成了內陸湖泊。太湖面積2 425平方千米,湖岸線長達400公里,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
太湖是平原水網區的大型淺水湖泊,湖區號稱有48島、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輝,其有不帶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稱。無錫山水、蘇州園林、吳縣洞庭東山和西山、宜興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區的著名旅遊勝地。
太湖地處江南水網的中心,河網調蓄量大,水位比較穩定,利於灌溉和航運。太湖流域總面積36500km2,人口3400萬,以不到全國0.4%的國土面積創造著約佔全國1/8的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化水平居全國之首,鄉鎮工業發達,糧食產量佔全國的3%,淡水魚業產值也佔有較高比重。太湖平原氣候溫和濕潤,水網稠密,土壤肥沃,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三大桑蠶基地之一,素以「魚米之鄉」而聞名。
太湖是我國東部近海區域最大的湖泊,也是我國的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以優美的湖光山色和燦爛的人文景觀,聞名中外,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每年皆吸引著大量中外遊人來此觀光游覽。
太湖位於富饒的滬、寧、杭三角地中心,是長江和錢塘江下游泥沙淤塞了古海灣而成的湖泊。周圍則群星捧月一般分布著淀泖湖群、陽澄湖群、洮滆湖群等。縱橫交織的江、河、溪、瀆,把太湖與周圍的大小湖盪串連起來,形成了極富特色的江南水鄉。
太湖號稱"三萬六千頃,周圍八百里",但它的實際面積受到泥沙淤積和人為圍湖造田等因素的影響,在形成以後多有變化。今天的太湖,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接宜興,東鄰蘇州,水域面積約為2250平方千米。
太湖流域面積雖然小於鄱陽湖和洞庭湖,但這里氣候溫和,特產豐饒,自古以來就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太湖水產豐富,盛產魚蝦,素有"太湖八百里,魚蝦捉不盡"的說法。
太湖歷史稱為「五湖」,是指菱湖、莫湖、胥湖、游湖和貢湖。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我國治水祖師夏禹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太湖的美,美在有一個動人的歷史故事,增添了迷人的色彩。據歷史記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為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著西施,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巨萬,成為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對於范蠡的功成身退,終得善果,歷代的政治家和文人們感慨頗深,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贊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因此,太湖借范蠡和西施的歷史傳說更俱聲名。至今,太湖裡的蠡湖公園,陳列著各種碑刻和文物古跡,記載著歷史的風雲,當你在千步長廊里曲徑通幽,移步換景之時,看著桃紅柳綠的「西施庄」,眺望波光盪漾中的片片白帆和那如長虹卧波的寶界橋,更是讓人們弔古追昔,遙想著當年范蠡和西施泛舟太湖的萬種風情……
太湖為吳中勝地,歷來即有許多異名,或謂之震澤、具區,或謂之五湖、洞庭,也有三山湖、湖亭、姑蔑.太湖的異名記載著太湖的變遷、太湖的社會情況、自然環境,以及歷史上人們的相關語言、認識等.太湖異名表現出形狀定名、特徵定名及吳越古族語言性的特點.
『捌』 安徽太湖地名"李杜"的由來
歷史上不少名人到過太湖。清朝人雷天銓有一首《過李杜店》詩,是這樣寫的:「茫茫古路樹棲鴉,此地曾停李杜車。一道寒泉詩思渺,三間茅店酒旗斜。當年風雨稱同調,今日文章重兩家。獨有留題無處覓,夕陽空鎖嶺頭霞。」這首詩寫於200多年以前,從詩的內容看,李杜是指李白與杜甫二人無疑,不然何來「風雨稱同調」、「文章重兩家」?在作者看來,正是由於「此地曾停李杜車」所以叫做「李杜店」。但作者過店與李杜停車事隔千年。由此推算,李杜店這個地名大約有1200多年了。李杜店位於水庫修建以前進出太湖山區的重要通道上,當初也不過是幾間茅屋的小飯店,就因為唐代兩位詩人的投宿而有了一個享有聲譽的地名流傳下來。此外,北宋文學家黃庭堅,明朝大學士解縉、哲學家王守仁(陽明)等等,都到過太湖,縣志上有詩為證。名人的足跡,是太湖文明史的有據可查的記錄。
http://www.thhome.net/html/200509/25/143939912.htm
『玖』 太湖的文化傳說
相傳,遠在四千多年前,中國治水祖師夏禹奉舜帝姚重華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開鑿了三條主要水道,東江、婁江、吳淞江,溝通了太湖與大海的渠道,將洪水疏導入海。這就是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的「禹治水於吳,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遼闊,東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廣為三萬六千頃。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據科學考證太湖真正面貌是一個海跡湖,地理上稱「瀉湖」。原來這里是一個大海灣,由於長江、錢塘江泥沙的沖積,長江三角洲不斷向東延伸,海灣因灣被泥沙淤積成的沙壩所封閉而形成了太湖,以後在河水和雨水的作用下,海水逐年淡化,於是就成了淡水湖。因此也有人說他是「海的兒子」。
還有一個歷史故事。據歷史記載,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打敗了越王勾踐,越王被吳王困於會稽,俘至姑蘇,事奉夫差。後來范蠡獻計,把民間美女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使他朝歌夜舞,沉緬酒色,喪失鬥志,終於使越王報仇雪恨,一舉打敗了吳國。「平吳霸越」之功,范蠡被封為上將軍。但范蠡知道,鳥盡弓藏,兔死狗烹,這是封建社會的一條歷史規律。勾踐這個人可與之共患難,不可與之共安樂,現在聲名至尊,功高蓋主,如不激流勇退,恐怕難以善終。從中原回來之後,范蠡就向勾踐說:「君王好好努力吧!請允許我從此辭去,以後不再進入越國了。」勾踐詫異:「你現在要離我而去,這是為什麼?」勾踐說:「我聽說,做人臣的,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從前君王受辱於會稽,而我之所以不死,就是為了輔佐君王成就霸業,現在君王的事業已成,而我該接受在會稽使君受辱之罰了。」於是,范蠡悄然離開了越國。有人看見,范蠡攜帶著西施,駕著一葉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所向。後來,經營產業,家資巨萬,成為富翁,世稱陶朱公,壽終正寢。對於范蠡的功成身退,終得善果,歷代的政治家和文人們感慨頗深,晚唐詩人汪遵寫了《五湖》一詩,對范蠡的深謀遠慮大加贊賞:「已立平吳霸越功,片帆高颺五湖風。不知戰國官榮者,誰似陶朱得始終?」
『拾』 無錫太湖地名的由來及變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王母娘娘要做壽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剛抬去了一份厚禮。王母娘娘看見後,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原來玉皇大帝送的是一個大銀盆,裡面有72顆特大的翡翠,而且還有千姿百態的各種五色玉石雕鑿的飛禽走獸,簡直是一個聚寶盆;遠遠望去,還活象一隻精緻的大盆景呢,各路神仙都贊不絕。大家看過《西遊記》都知道,王母娘娘設蟠桃會,沒請弼馬溫,結果齊天大聖孫悟空發了脾氣,大鬧天宮。他見一樣打一樣,當他看見玉帝送的這只大銀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
太湖傍晚
下去,銀盆便從天上落了下來,跌到地上砸了個大洞,銀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萬六千頃的湖,因此湖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天」字上面的一橫落在下面就為一點,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顆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間。玉石雕刻的魚,就是現在太湖裡肌白如銀、肉嫩味鮮的銀魚。玉石雕刻的飛禽,變成了對對鴛鴦。只有走獸沒有活成。
是由於大江淤積而導致了太湖的形成。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太湖、陽澄湖、澱山湖等湖群原先是與海相通的大海灣,由於揚子江與錢塘江向東延伸與反曲,致使部分海面被環抱於內遂成內海,兩側諸山水流不斷注入,沖淡了其內海的水成為淡水湖。[2]
構造說
因為太湖地區地殼的新構造運動,造成太湖平原下沉,河流改向,荊溪水系改道東流,由斷陷盆地成為匯水盆地,又漸漸成為數個沼澤小湖泊,以後逐步形成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