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要查貴州省納雍縣白興鎮白興鎮有幾個村名字叫什麼
建議到這個鎮的官方網站進行查看,就有了信息。
② 畢節這個名字的歷史由來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二月置畢節衛,為畢節之名之始,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裁畢節衛置畢節縣,以後沿用。畢節是彝族語地名,彝族語讀作"比躋"為彝族一個家支頭人的名字。
《畢節縣志》載:畢節為"順元路亦奚不薛路地,平遲安得長安所,屬湖南,置畢節驛。建置之初時逢除夕,故曰畢節",這段話似有望文生義之嫌。
而《夷書》說法則較為恰當:"畢節稱比躋,系白羅羅之名,因好其地為"比躋",久之叫著畢節,……漢人為除夕之證,彝族人作人名之稱,其矢一也,其地則皆今之畢節。"由此看來,畢節之名源於彝族某一家之後被用作地名,最後用漢語音寫作現名。
(2)納雍縣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畢節,川、滇、黔、渝結合部區域性中心城市,西南地區區域性重要綜合交通樞紐,珠三角連接西南地區、長三角連接東盟地區的重要通道。
畢節,礦產資源儲量巨大,已探明礦產60多種,磷礦儲量名列全國前茅,煤炭遠景儲量居於長江以南之冠,鐵礦、銅礦、鉛礦、稀土礦儲量處在貴州第一。
生物資源多樣,動植物資源2800多種,有全國、全省如馬鈴薯之鄉、白蒜之鄉等眾多「地理標志」;水能資源豐富,河湖水系縱橫交錯,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0條。
畢節是古夜郎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中國南方古人類文化發祥地。
畢節風光景色旖旎,被譽為「洞天湖地、花海鶴鄉、避暑天堂」;畢節氣候清涼宜人,是避暑旅遊城市觀測點。
畢節是三省紅都,長江以南最後一塊革命根據地,厚重歷史文化,在全國都具有唯一性。
③ 貴州納雍及穿青人的來歷
穿青人是貴州獨有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西部的畢節、安順、六盤水市、黔西南、黔南五個地、州、市所屬二十多個縣,人數約六十七萬人(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
關於穿青人的族源由來,學術界和民間向來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有以下三種:
土著說
認為穿青人和歷史上的僚人一樣,是發源於貴州的原生民族。這種觀點以貴州民族研究專家為代表,穿青人內部的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士也持該觀點。
分支說
認為穿青人是漢族的一支,是明朝征討雲南時遷移到貴州的隨軍漢人,由於地理隔絕等諸多因素形成的一個集團。持這種觀點的為以民族識別專家費孝通為代表的部分學者。
混合群體說
認為穿青人是明代漢族移民與當地土人(即漢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少數民族)互相通婚融合後形成的,處於漢族社會與少數民族社會之間。這是21世紀以來中央民族大學部分學者的觀點。
(3)納雍縣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納雍穿青人風俗特色
一、祭祀。
穿青人所祭祀的「五顯神」兵馬是猴類山魈,即傳說中山裡的獨腳鬼怪。他們以猴為圖騰崇拜。過去每年農歷的正月初五到十五,穿青人都要由他們的巫師披上熊皮裝扮成山魈模樣,各村各戶追逐驅趕瘟疫,裝扮的一對青年男女要隨行演唱。
二、服飾。
舊社會穿青人別於漢族的標志是婦女不纏足,喜穿細耳草鞋或反雲勾鼻花鞋,腳扎青色綁帶,穿三節衣,兩節袖的滾花邊大袖衣,拴腰帶,戴大勾耳環,梳三把頭。三節衣,兩節袖的花衣服。即衣身用青藍二色的布接連拼揍而成,上節青色至腰。下節藍色至小腿。
三、婚姻習俗。
在封建統治時期,穿青人的婚俗從說親到結婚後的回門,規矩繁多。
如姑表聯親、背雞認親、以鵝押禮、打親鬧親、砍親路和照親路、草鞋陪嫁、披露水衣和戴雨帽、趕親、討奶母錢和送梳頭油、新娘站花、挑水試新娘、井邊回門等。民國時期,部分青年男女的婚姻已開始跳出近親的圈子,但在婚禮上把繁瑣的禮節簡化。比如接親和圓房。
④ 貴州有哪些縣
貴州省共有64個縣,分別是:
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水城縣、盤縣、平壩縣、普定縣、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道真仡族苗族自治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赫章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江口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玉屏侗族自治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荔波縣、貴定縣、甕安縣.
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龍里縣、惠水縣、三都水族自治縣、興仁縣、普安縣、晴隆縣、貞豐縣、望謨縣、冊亨縣、安龍縣、黃平縣、施秉縣、三穗縣、鎮遠縣、岑鞏縣、天柱縣、錦屏縣、劍河縣、台江縣、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
(4)納雍縣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49年1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貴陽,12月26日成立了貴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設1個直管市、8個專區、1個專區轄市,共置79縣。
1956年4月,撤銷貴定、鎮遠、都勻3專區,設置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治所為凱里和都勻。
1956年,四川省綦江縣2個村劃歸貴州省鰼水縣(後改稱習水縣)。
1965年,恢復都勻市建制,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1967年,設置六盤水地區,轄盤縣特區(含郎岱縣)、水城特區、六枝特區劃歸六盤水市管轄。
1970年,設萬山特區,屬銅仁專區管轄。
1978年12月,撤銷六盤水地區,設地級六盤水市,轄三個特區,市政府駐水城特區,為貴州第二個地級市。
1981年9月,撤銷興義地區,設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治所為興義縣。
1983年,撤銷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縣,設縣級凱里市,為自治州首府。
1987年,撤銷六盤水市水城特區,設水城縣和鍾山區,六盤水市政府駐地改為鍾山區。
1988年,撤銷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興義縣,設縣級興義市,為自治州首府。
1990年,撤銷遵義地區赤水縣,設縣級赤水市。合並安順市和安順縣,作為安順地區行政中心。
1992年,撤銷六盤水市盤縣特區,改設盤縣。撤銷安順地區清鎮縣,設縣級清鎮市,仍屬安順地區管轄。
1994年,撤銷遵義地區仁懷縣,設縣級仁懷市。撤銷畢節地區畢節縣,設縣級畢節市,為畢節專區行政中心。
1996年,將原屬安順地區的清鎮市、修文縣、開陽縣、息烽縣劃歸貴陽市管轄。
1997年,撤銷遵義地區和縣級遵義市,設立地級遵義市,原縣級遵義市改為紅花崗區,原遵義縣縣城遷往南白鎮。遵義市轄一區兩市十縣。
2000年,撤銷安順地區,設立地級安順市,原縣級安順市改為西秀區,安順市轄一區五縣。
2003年,析分遵義市紅花崗區部分地區,成立遵義市匯川區。
2011年,撤銷銅仁地區,設地級銅仁市,原縣級銅仁市改為碧江區,原萬山特區改為萬山區。銅仁市轄二區八縣。
同年,撤銷畢節地區,設地級畢節市。原縣級畢節市改為七星關區,畢節市轄一區七縣。
2013年,推行省管縣試點模式,將原屬遵義市的縣級仁懷市,畢節市的威寧縣劃為省直管縣試點。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全省設6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7個縣級市、56個縣、11個自治縣、13個市轄區、1個特區。
2014年1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貴州貴安新區的批復》(國函〔2014〕3號)同意設立國家級新區——貴州貴安新區。
2014年11月,貴州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同年,撤銷安順市平壩縣,設安順市平壩區。
2016年,撤銷遵義市遵義縣,設遵義市播州區。
2017年4月,民政部同意撤銷六盤水市盤縣,設縣級盤州市,由六盤水市代管。
2018年8月,根據《民政部關於同意貴州省撤銷興仁縣設立縣級興仁市的批復》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黔西南州興仁縣,設立縣級興仁市。
⑤ 貴州所有的縣城名字
貴州的區縣如下:
1、遵義市:紅花崗區、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赤水市、仁懷市。
⑥ 納雍縣化作鄉槍趕岩的由來
我一直都信--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⑦ 貴州所有縣名
貴州的區縣如下:
貴陽市:南明區、雲岩區、花溪區、烏當區、白雲區、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清鎮市
六盤水市:鍾山區、盤縣特區、六枝特區、水城縣
遵義市:紅花崗區、遵義縣、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赤水市、仁懷市
銅仁地區:銅仁市、江口縣、玉屏侗族自治縣、石阡縣、思南縣、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德江縣、沿河土家族自治縣、松桃苗族自治縣、萬山特區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興仁縣、普安縣、晴隆縣、貞豐縣、望謨縣、冊亨縣、安龍縣
畢節地區:畢節市、大方縣、黔西縣、金沙縣、織金縣、納雍縣、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赫章縣
安順市:安順市、平壩縣、普定縣、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 、鎮寧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紫雲苗族布依族自治縣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凱里市、黃平縣、施秉縣、三穗縣、鎮遠縣、岑鞏縣、天柱縣、錦屏縣、劍河縣、台江縣、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雷山縣、麻江縣、丹寨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勻市、福泉市、荔波縣、貴定縣、甕安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龍里縣、惠水縣、三都水族自治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