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鄭板橋的原名叫什麼
鄭板橋名 「鄭燮(xiè )」,字克柔,號板橋、板橋道人,是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清朝官員、學者、書法家。
【字義】:
燮——表示用言語調和。本義:協和;調和
【出處】:
燮友柔克。——《書·洪範》
古人取字往往與名相聯系,鄭燮的字「克柔」即從尚書的「燮友柔克」而來。
——藏於山東博物館的鄭燮真跡
❷ 鄭板橋還叫什麼什麼名字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1] 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❸ 有關鄭板橋的故事
鄭燮,又名鄭板橋,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著有《板橋全集》。他吟詩軼事,常傳為佳話。
竹影牆
鄭板橋才學極高,其畫更是出名,許多人求其畫而不可得。 據說鄭板橋的畫非常傳神,能夠使畫中之物成真。話說鄭板橋有一個朋友,家裏新砌了一道牆,他一直請求鄭板橋給在牆壁上畫個畫,無奈鄭板橋總是忙著沒時間。 有一次,這朋友請鄭板橋還有一些朋友到家裏喝酒。酒席喝到一半,主人當著大家的面,非請鄭板橋在牆壁上畫一畫不可。鄭板橋見推不掉,就說:"行,你磨墨吧!" 主人連忙讓兒子拿來一硯墨來,鄭板橋一看,說道:"不行,太少了,至上要磨半小盆的墨。"大家一聽,那麼多的墨,難不成要將整壁牆都塗黑?主人心疑之際,仍趕緊讓兒子端來半小盆的墨。這時鄭板橋已經是醉得搖搖晃晃了,他走到牆壁前面,用手往盆子裏一沾,就往牆上抹起來,抹了幾把,又把整個盆子端起來,將裏頭的墨汁整個都潑到牆壁上,弄得黑鴉鴉一片。這主人心裡可不痛快了,他原來只想讓鄭板橋畫在牆上,一是風光,二是好看。誰知黑鴉鴉一片不知在畫何物?又不好塗掉,只好留下,自己生悶氣。 有一天剛下一場大雨,天上不住地打雷,加上閃電,好不驚人,誰知雨過天晴,這道牆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隻的麻雀。 過了一些時日,來了一個老頭,來到這主人家門口,就對著這道牆壁仔細地看。這主人看見了,一時好奇,就問:"您在看啥?" "這畫,一定是名人畫的吧?" 主人心中還有氣,說道:"那是什麼名人,只是一個朋友用手抹的。" 老頭兒問:"這畫成了之後,可出過什麼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閃電,之後就在牆前面發現死了上百隻的麻雀。" 老頭點頭說道:"這畫,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畫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時候,閃電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將它當成真的竹林,飛來避雨,所以就撞在牆上死了。"
吟詩諷才子(2)
「烏紗擲去不為官」的鄭板橋,在漫遊中遇到了一幫秀才宴飲賦詩,他也擠進去看熱鬧。這幫並無真才實學的酸儒,個個喝得醉意酩酊,各自長吟短哦,賣弄風騷。蹲在牆角的鄭板橋聽了秀才們的大作後,覺得俗不可耐,禁不住流露出鄙夷的表情。一個秀才見他衣著襤褸,相貌也平平常常,便沒好氣問道:「你也懂詩嗎?」板橋答:「略知一二。」那秀才便叫板橋吟一首,並指著正在滾開的水壺為題。板橋略一思籌便高聲吟到: 嘴尖肚大柄兒高, 才止飢寒便自豪; 量小不能容大物, 二三寸水起波濤。 眾秀才一聽詩有所諷,但又寫得貼切隱諱,只好忍住氣問姓名,板橋通了姓名,秀才們目瞪口呆,原來蜚聲南北的鄭三絕就在眼前。個個流露出敬慕的神態。
吟詩拒私情(3)
鄭板橋在任山東濰縣知縣時,為民做主,大辦實事,清正廉潔,深受百姓們愛戴。 有一次,鄭板橋拘捕了一個「土霸王」。這個傢伙的叔父和舅父,一個是員外,一個是進士。他倆帶著禮物來找板橋說情。板橋便以酒吟詩為令。板橋賦詩:「有 『水』念作『湘』,無『水』還念『相』,去『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員外吟到:「有『水』念作『溪』,無『水』還念 『奚』,去『水』加『鳥』便是『雞』(指繁體「雞」字)。得勝貓兒似猛虎,落毛鳳凰不如雞」。進士吟了起來:「有『水』念作『清』,無『水』還念『青』,去『水』加『心』便是『精』,」板橋急忙插話:「非也,去『水』加『心』便是『情』。」進士拱手笑道:「我倆有心來講情,就拍大人不準情。」板橋也拱手答道:「板橋身為七品令,不徇私情只認清。」員外和進士無言以對,只好垂頭喪氣地溜走了。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鄭板橋在濰縣為官七年,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離開濰縣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❹ 鄭板橋原名叫什麼、怎麼讀啊....
鄭板橋原名鄭燮,讀作 zhèng xiè。
鄭板橋(1693—1765年),為清代官吏、書畫家、文學家。名燮,字克柔,漢族,江蘇興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與羅聘、李方膺、李鱔、金農、黃慎、高翔和汪士慎並稱」揚州八怪「。
其詩、書、畫均曠世獨立,世稱「三絕」,擅畫蘭、竹、石、松、菊等植物,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 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畫作為《蘭竹圖》。著有《板橋全集》。
鄭板橋所畫竹子和題畫詩大多是借竹緣情,托物言志,表現出「立根原在亂岩中,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勁,表達出「寫取一枝清瘦竹,烏紗擲去不為官」的氣節和氣概,凡竹子的高風亮節,堅貞正直,高雅豪邁等氣韻,都被他表現得淋漓盡致。
(4)鄭板橋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鄭板橋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中舉人,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二甲進士,五十歲起先後任山東范縣、濰縣知縣計十二年。「得志加澤於民」的思想,使得他在仕途對連年災荒的平民百姓採取了「開倉賑貸」「捐廉代輸」等舉措,這引起了貪官污吏惡豪劣紳的不滿,被貶官。
之後,他靠賣畫維持生活,既題詩又題畫,是書也是題,是畫也是詩,是詩也是畫,欣賞每幅畫中題畫詩,既是絕妙的書法再現,也是將書畫相映成趣的綜合藝術,書題與畫面有機地交融在一起,構成了統一的詩情畫意,給人以綜合的完美的藝術享受。
鄭板橋書法,用隸體摻人行楷,自稱「六分半書」,人稱「板橋體」。其畫,多以蘭草竹石為主,蘭竹幾成其心靈的鄭板橋的書法藝術,在中國書法史上是獨樹一幟的。
「六分半」書,是鄭板橋對自己獨創性書法的一種諧謔稱謂。隸書中有一種筆畫多波磔的「八分書」,所謂「六分半」,其意大體是隸書,但摻雜了楷,行、篆、草等別的書體。
❺ "鄭板橋"的名字的來歷
鄭板橋
清代著名文學家、畫家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板橋」的名字出自唐代詩人劉禹錫的《楊柳枝》:「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借「板橋」二字來諷刺世態炎涼,名字與其作品、畫風一致,耐人尋味。
❻ 鄭板橋的板橋到底是什麼
是他的號,他於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所以就號板橋,跟杜甫號少陵野老都是一個道理的。
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畫擅蘭竹。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於是年前後,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30歲父鄭立庵卒,31歲約於本年賣畫揚州,陸續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於本年夭折。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43歲二月,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
63歲與李禪、李方膺合作《三友圖》。
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庄(今大垛鎮管阮村)。
板橋《閑居》雲:「荊妻拭硯磨新墨,弱女持箋學楷書」。傳說板橋學書,夜間誤以指在徐氏體膚上畢恭畢敬練習,徐氏雲:「人各有體」。這句話觸動了板橋,於是從古人的書體中學一半,撇一半,創立了「六分半書」。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歲後又一女。
http://www.jjyz.net/jzxx/jiating-jiaoyu/zbq.htm
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shici/zhengbanqiao.html
❼ 鄭板橋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7)鄭板橋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人物軼事
以怪出名
鄭板橋的「怪」,頗有點濟公活佛的味道,「怪」中總含幾分真誠,幾分幽默,幾分酸辣。每當他看到貪官奸民被遊街示眾時,便畫一幅梅蘭竹石,掛在犯人身上作為圍屏,以此吸引觀眾,藉以警世醒民。
2.頗有罵名
鄭板橋無官一身輕,再回到揚州賣字畫,身價已與前大不相同,求之者多,收入頗有可觀。但他最厭惡那些附儒風雅的暴發戶,就像揚州一些腦滿腸肥的鹽商之類,縱出高價,他也不加理會。高興時馬上動筆,不高興時,不允還要罵人。他這種怪脾氣,自難為世俗所理解。有一次為朋友作畫時,他特地題字以作坦率的自供:
「終日作字作畫,不得休息,便要罵人。三日不動筆,又想一幅紙來,以舒其沉悶之氣,此亦吾曹之賤相也。索我畫,偏不畫,不索我畫,偏要畫,極是不可解處。然解人於此,但笑而聽之。」
3.個人潤例
鄭板橋賣畫,不像歷來文人畫家那樣猶抱琵琶半遮面。既然已經邁進市場,索性大大方方的。他制定《板橋潤格》,成為中國畫家明碼標價賣畫的第一人。「大幅6兩,中幅4兩,小幅2兩,條幅對聯1兩,扇子斗方5錢。凡送禮物食物,總不如白銀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
禮物既屬糾纏,賒欠尤為賴賬。年老體倦,亦不能陪諸君作無益語言也。」還在最後附了一首詩:「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明明是俗不可耐的事,但出諸板橋,轉覺其俗得分外可愛,正因他是出於率真。
4.好吃狗肉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
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
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❽ 鄭板橋為什麼原因被稱為「揚州八怪」之一
分析以鄭板橋為代表,「揚州八怪」產生的原因及其藝術特色. 揚州八怪是中國清代中期活動於揚州地區一批風格相近的書畫家總稱,或稱揚州畫派 「揚州八怪」之說,由來已久。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社會歷史大背景,一方面(經濟)從康熙到乾隆的100餘年間,是太平盛世。它的顯著標志是戰亂以後的民生凋敝狀況有了改善,經濟得到恢復,國力有了增強。國家的疆土統一,工商業有了發展。另一方面(政治)康乾之治不同於漢唐的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封建專制時代已進入末期,即便康乾是少有的英主,也無法避免當時所存在的社會矛盾逐漸激化,這是一個封建王朝制度行將解體、東方大帝國的巍峨大廈在列強炮口下行將崩塌的時代,簡言之,這是一個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康乾之治,估計得充分些,也不過是封建專制時代的迴光返照。更何況,康乾兩代的文治都不是呈水平狀態發展的,他們的晚年,特別是乾隆中期與後期為帝國的安寧留下了眾多的隱患。這是一個希冀與失望並存,光明與陰暗交迭,處處似乎還有生機但又處處使人窒息的時代。這樣的時代造就不了揭竿而起的大英雄,因為時機尚未成熟,但這樣的時代造就一批思想性格中充滿矛盾的,被世俗目為怪異的人物,則提供了適宜的土壤。
❾ 古人:鄭板橋是那裡人
鄭板橋(1693.11.22-1765.1.22),即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生於1693年,卒於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
清代的鄭板橋,是歷史上的傑出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 一、讀書、教書 鄭燮(1693--1766年),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江蘇興化人。祖籍州。他的先祖於明洪武年間由蘇州閶門遷居興化城內 至汪頭,至鄭板橋已是第十四代。父親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 鄭板橋故居 品學兼優,家居授徒,受業者先後達數百人。 1693年11月22日子時鄭板橋出生,其時家道已經中落,生活十分拮據。三歲時,生母汪夫,人去世十四歲又失去繼母鄭夫人。乳母 費氏是一位善良、勤勞、朴真的勞動婦女,給了鄭板橋悉心周到的照顧和無微不至的關懷,成了鄭板橋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 鄭板橋資質聰慧,三歲識字,至八、九歲已在父親的指導下作文聯對。少時隨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橋讀書。十六歲從鄉先輩陸種園先生學 填詞。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考取秀才。二十三歲娶妻徐夫人。是年秋鄭板橋首次赴北京,於漱雲軒手書小楷歐陽修<<秋聲賦>>。二十六歲至真州 之江村設熟教書。三十歲,父親去世,此時板橋已有二女一子,生活更加困苦。作<<七歌>>詩,慨嘆鄭生三十無一營」 二、賣畫揚州 由於生活困苦,鄭板橋在三十歲以後即棄館至揚州賣畫為生,實救困貧,託名風雅」。在揚州賣畫十年期間,也穿插著一些旅遊活動。不幸 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鄭板橋曾作詩以致哀。三十二歲出遊江西,於廬山結識無方上人和滿洲士人保祿。三十三歲,出遊北京,與禪宗尊宿 及其門羽林諸子弟交遊,放言高論,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間,結織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瓊崖主人。三十五歲,客於通州。 三十六歲,讀書於揚州天寧寺,手寫<<四書>>各一部。三十七歲時,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歲,徐夫人病歿。鄭板橋十載揚州,結論了許多 畫友,金農、黃慎等都與他過往甚密,對他的創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極大的影響。 三、中舉人、進士及宦遊 1732年,鄭板橋四十歲,是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捷音>>詩。為求深造,赴鎮江焦山讀書。現焦山別峰庵有鄭板橋手書木刻 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1736年,乾隆元年,四十四歲,在北京,參加禮部會試,中貢士,五月,於太和殿前丹墀參加殿試,中二甲第 八十八名進士,為賜進士出身」,特作<<秋葵石筍圖>>並題詩曰我亦終葵稱進士,相隨丹桂狀元郎」,喜悅之情溢於言表。1737年,四十五歲, 滯留北京一年左右,以圖仕進,未果,南歸揚州.得江西程羽宸資助,娶饒氏。乳母費氏卒。1739年,四十七歲,作七律四首贈淮南監運使虞見曾。1740年, 四十八歲,為董偉業<<揚州竹枝詞>>作序。1741年,四十九歲,入京,候補官缺,受到慎郡王允禧的禮誠款待。 四、作吏山東 鄭板橋五十歲時,即1742年春天,為范縣令兼署小縣朝城,始訂定詩、詞集。1743年,五十一歲,將<<道情十首>>幾經修改,至是方定稿,刻者為上元 司徒文膏。1744年,饒氏生子。鄭板橋宰范期間,重視農桑,體察民情、興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 1746年,乾隆十一年,五十四歲,自范縣調署濰縣。是年山東大飢,人相食。濰縣原本繁華大邑,然自是年災荒連年,救災便成了鄭板橋主持濰縣政事的一項 重要內容,他開倉賑貨,令民具領券供給,又大興工役,修城築池,招遠近飢民就食赴工,籍邑中大戶開廠煮粥輪食之。盡封積粟之家,活萬餘人。秋以歉收,捐廉 代輪,盡毀借條,活民無算。濰縣飢民出關覓食,板橋感嘆系之,作<<逃荒行>>。1748年大學士高斌和都御史劉統勛為特使到山東放賑,板橋隨之。秋大熟,濰縣災情 漸趨緩解,飢民也由關外絡繹返鄉,板橋作<<還家行>>紀其事。為防水浸寇擾,捐資倡眾大修濰縣城牆。秋末,書<<修濰縣城記>>。1751年,海水溢,板橋至濰縣北邊 禹王台勘災。 鄭板橋作官意在得志則澤加於民」,因而他理政時能體恤平民和小商販,改革弊政,並從法令上、措施上維護他們的利益,板橋宰濰期間勤政廉政,無留積,亦無冤民」, 深得百姓擁戴。 濰縣富商雲集,人們以奢靡相容,鄭板橋力倡文事,發現人才,留下了許多佳話。1747年,滿洲正黃旗人、侍講學士德保主試山東,板橋同在試院,相與唱和。1748年,乾隆 出巡山東。鄭板橋為書畫史,參與籌備,布置天子登泰山諸事,卧泰山絕頂四十餘日,常以此自豪,鐫一印章雲乾隆柬封書畫史」。1749年,五十七歲,饒氏所生之子又於興化 病歿。與御史沈延芳同游郭氏園。重訂<<家書>>、<<詩鈔>>、<<詞鈔>>,並手寫付梓。1750年撰<<板橋自序>>。。同年,重修文昌祠,倡建狀元橋,作<<文昌祠記>>。1751年, 五十九歲,作<<難得湖塗>>橫幅。1752年,主持修濰縣城隍廟,撰<<城隍廟碑記>>。在<<文昌祠記>>和<<城隍廟碑記>>里,板橋力勸濰縣紳民修文潔行」,在濰且百姓間產生了 相當大的影響。同年,與濰縣童生韓鎬論文,並作行書七言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鄭板橋在濰縣任上著述頗多,其<<濰縣竹枝詞>>四十首尤為膾炙人口。 五、再次賣畫揚州 民於順處皆成子,官到閑時更讀書」。官濰七年,板橋無論是在吏治還是詩文書畫方面都達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為時所重」。 板橋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場的種種黑暗,立功天地,字養生民」的抱負難以實現,歸田之意與日俱增。1753年,鄭板橋六十一歲,以為 民請賑忤大吏而去官。去濰之時,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畫像以祀,並自發於濰城海島寺為鄭板橋建立了生祠。 去官以後,板橋賣畫為生,往來於揚州、興化之間,與同道書畫往來,詩酒唱和。1754年,鄭板橋游杭州。復過錢塘,至會稽,探禹穴,游蘭 亭,往來山陰道上。1757年,六十五歲,參加了兩淮監運使虞見曾主持的虹橋修禊,並結識了袁枚,互以詩句贈答。這段時期,板橋所作書畫作品 極多,流傳極廣。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橋卒,葬於興化城東管阮庄,享年七十三歲。板橋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鄭墨之子鄣田嗣。 畫 鄭板橋善畫竹、蘭、石、松、菊等,而以體貌疏朗、風格勁健的蘭竹最為著稱。他主張不泥古法,師法自然,極工而後能寫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繪畫三階段說,把深思熟慮的構思與熟練的筆墨技巧結合起來,板橋畫竹以草書之中堅長撇法運之」,收到了多不亂,少 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的藝術效果。板橋所畫之竹氣韻生動,形神兼備。意在筆先」趣在法外」。板橋畫蘭,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 蘭之爛漫天性。板橋畫石,骨法用筆,先勾出石的外貌輪廓,有時配以蘭竹,極為協調統一。鄭板橋的畫給當時清代書壇帶來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廣大知識分子, 勞動人民視為珍寶,不惜重金爭購,廣為流傳。 鄭板橋畫扇 相傳,清朝的鄭板橋在晚年時,曾在濰縣當縣令。秋季的一天,他微服趕集,見一賣扇的老太太守著一堆無人問津的扇子發呆。鄭板橋趕上去,拿起一把扇子看,只見扇面素白如雪,無字無畫,眼下又錯過了用扇子的季節,自然也就沒有人來買了。鄭板橋在詢問的過程中得知老太太家境貧困,決定幫助她。於是,鄭板橋向一家商鋪借來了筆、墨、硯台,揮筆潑墨。只見冉冉青竹、吐香幽蘭、傲霜秋菊、落雪寒梅等飛到扇面上,又配上詩行款式,使扇面詩畫相映成趣。周圍的看客爭相購買,不一會兒功夫,一堆扇子便銷售一空
鄭板橋辭官回家,「一肩明月,兩袖清風」,惟攜黃狗一條,蘭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風大,雨密,板橋輾轉不眠,適有小偷光顧。他想:如高聲呼喊,萬一小偷動手,自己無力對付,佯裝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聲吟道: 「細雨蒙蒙夜沉沉,樑上君子進我門。」
此時,小偷已近床邊,聞聲暗驚。繼又聞:「腹內詩書存千卷,床頭金銀無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罷。轉身出門,又聽裡面說:「出門休驚黃尾犬。」小偷想,既有惡犬,何不逾牆而出。正欲上牆,又聞:「越牆莫損蘭花盆。」小偷一看,牆頭果有蘭花一盆,乃細心避開,足方著地,屋裡又傳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著月黑趕豪門。」
事跡
板橋先世,三代都是讀書人,曾祖新萬,庠(xiang)生;祖父清之,儒官,父立本,字立庵,廩(lin)生。
1693年癸酉,康熙三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生於興化城東門古板橋。4歲,母汪夫人去世;5歲父繼聚郝夫人。14歲繼母郝夫人卒。少時讀書真州毛家橋約於是年前後,20歲從興化前輩陸種園先生寫詞。23歲與周邑人徐氏成婚,24歲中秀才,26歲開始教館。30歲父鄭立庵卒,31歲約於本年賣畫揚州,陸續約十年時間。其子亦約於本年夭折。39歲1731年辛亥雍正九年,妻徐氏卒。40歲,1732年,壬子雍正十年,秋赴南京參加鄉試,中舉人,作《得南闈捷音》,43歲,雍正十三年二月,揚州北郊與饒五姑娘定情,題《西江月》一闕。
44歲,1736丙辰,乾隆元年,二月至三月,在京應考,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45歲,乳母費氏卒,復得程羽宸資助,納饒氏。50歲,1742壬戌,乾隆七年,春為范縣縣令,兼暑朝城縣。52歲妾饒氏生子。54歲由范縣改任濰縣,連任七年。60歲年底,卸去縣官職務。
63歲與李禪、李方膺合作《三友圖》。
73歲4月作《竹石圖》,5月3日作《修竹新篁圖》。1765年乙酉之年(乾隆三十年)的十二月十二日,病逝於興化城內升仙盪畔擁綠園中,身後無子,以鄭墨之子鄭田過繼,葬子城東之管阮庄(今大垛鎮管阮村)。
板橋《閑居》雲:「荊妻拭硯磨新墨,弱女持箋學楷書」。傳說板橋學書,夜間誤以指在徐氏體膚上畢恭畢敬練習,徐氏雲:「人各有體」。這句話觸動了板橋,於是從古人的書體中學一半,撇一半,創立了「六分半書」。
《七歌》述徐氏生二女一子,30歲後又一女。
在雍正十年,即公元1732年,鄭板橋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去應試,結果中了舉人。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又中了進士,五年之後被任命為山東范縣縣令。范縣地處黃河北岸,有十萬人口,而縣城裡卻只有四五十戶人家,還不如一個村子大。上任的第一天,鄭板橋就出了個怪招:讓人把縣衙的牆壁打了許多的洞。別人不解,去問他,他說這是出出前任官的惡習和俗氣。
五年之後,鄭板橋調任山東濰縣縣令。為了接近百姓,他每次出巡都不打「迴避」和「肅靜」牌子,不許鳴鑼開道。有時還穿著布衣草鞋,微服訪貧問苦。有一次夜裡出去,聽到有間茅草屋裡傳出陣陣讀書聲。一看原來是一個叫韓夢周的貧困青年在苦讀。鄭板橋就拿出自己的銀子資助他,後來韓夢周參加科舉考試中了進士。
鄭板橋因為失去了獨子,他總是經常尋訪孤兒,然後傾力相助。縣學里的孩子放學碰上雨天不能回家,他就讓人給送飯,又想到孩子們走泥路容易壞鞋,就讓人找些舊鞋送給他們。
在遇到災荒時,鄭板橋都具實呈報,力請救濟百姓。他還責令富戶輪流舍粥供飢民糊口。他還帶頭捐出自己的俸祿。他刻了一方圖章明志:「恨不得填滿普天飢債」。在災情嚴重時,他毅然決定開官倉借糧給百姓應急。下屬們都勸他慎重從事,因為如果沒有上報批准,擅自打開官倉,要受懲處。鄭板橋說:「等批下來百姓早就餓死了,這責任由我一人來承擔!」鄭板橋的果斷救活了很多人。秋後,如果遇上了災年,百姓們無法歸還糧食,鄭板橋乾脆讓人把債券燒了,百姓們都很感謝他這個體恤百姓、愛民如子的清官。
鄭板橋做官不講排場,這也給他帶來一些麻煩。由於他常下鄉體察民情,上級來視察時常找不到他,免不了要責問。在乾隆十七年時濰縣發生了大災害,鄭板橋因為申請救濟而觸怒了上司,結果被罷了官。
臨行前,百姓都來送行,鄭板橋雇了三頭毛驢,一頭自己騎,一頭讓人騎著前邊領路,一頭馱行李。做縣令長達十二年之久,卻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見了都很感動,依依不捨。鄭板橋向濰縣的百姓贈畫留念,畫上題詩一首: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桿。
❿ 鄭板橋的個人資料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後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圖》《清光留照圖》《蘭竹芳馨圖》《甘谷菊泉圖》《叢蘭荊棘圖》等,著有《鄭板橋集》。
(10)鄭板橋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鄭板橋作為一位特定的歷史環境、藝術領域或官吏階層的典型人物,生長於江淮,受的是傳統文化的教育,讀的最多的莫過於《六經》、《四書》,而其中關於齊魯文化的豐厚積淀,又是童蒙教育和科舉進士的重要基礎。
及至經歷12年仕途宦海,恰恰又先在宏觀的魯文化區范縣內,後到齊文化的腹心地區濰縣,因此廣義的齊魯文化與鄭板橋所生處的江淮區域的吳越徐楚文化,得以在其有限的生命中合匯交融,從而造就了他波折傳奇、豐富多彩的藝術和政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