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家界名字的由來
張家界之名,最早見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張氏族譜》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張再昌,是永定衛大庸所指揮使張萬聰的第6代孫。明弘治年間(1488-1506年),朝廷見張萬聰鎮守有功,將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一帶「山林之地」作為封地賞賜給他。他於是舉家上山守業經營。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萬聰的第6代孫張再弘被賜團官,且設衙署於此。這一帶成為張氏世襲領地,被叫成了「張家界」。截止到20世紀末,張氏子孫在此已歷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種說法是:相傳西漢留侯張良當年在此隱居,終老後葬在水繞四門,因此很早的時候這里就叫張家界了。
(1)天門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張家界的歷史沿革
西漢時期,除地方設立郡縣外,還加封國,實行的是郡縣國交錯體制。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農歷乙亥年),劉邦當朝,他下令分黔中郡為武陵郡,析慈姑縣為孱陵、充縣(含永定、武陵源兩區與桑植縣)。
唐朝時期,全國改為十道。高祖李淵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農歷辛巳年)下令置澧州、澧陽郡,屬山南道,統轄六縣,慈利與崇義縣(今永定、武陵源二區與桑植縣)歸其所轄。
明朝時期,明王朝廢除元朝的行中書省,在全國設立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實行省一級民政與財政管理。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農歷己酉年),降慈利州改為大庸縣,隸屬於澧州
1994年4月4日,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因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國內外聞名遐邇而得名。
② 天門山位於哪個省它的名稱來源是什麼
天門山位於安徽省和縣與當塗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長江以西的叫西梁山,在長江以東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從此而得名天門山。
③ 古詩《望天門山》天門山這個名字的由來
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天門洞南北對穿,門高131.5米,寬57米,深60米,拔地依天,宛若一道通天的門戶,從此而得名天門山。
④ 天門山為什麼叫天門山
關於天門山的來歷,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所有的大山都在關外東北,住在那裡的人們為了生活,開山造田,長年不止,不知流了多少汗,累垮了幾代人。
其一:人們開山不止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便命令誇娥氏的兒子大力神把山背到南方去填大海。大力神領了天帝的旨意剛出來,正碰上廣寒宮嫦娥的婢女來找他,說嫦娥有急事叫他馬上去。正在左右為難時之際,正巧二郎神從外面進來,大力神和二郎神交情甚好,便肥移山的事託付給了二郎神,自己匆匆地去見嫦娥了。二郎神受了朋友之託,知道御旨不可違,便趕忙拿起扁擔駕雲到關外,挑起山就走,走到半路上,眼看扁擔就要豁了,便把山放了下來,二郎神這一放不要緊,神州大地便出現了兩個著名的天門山風景區,南天門風景區在湖南張家界早已聞名遐邇,而北天門山一直不為外人知道。
其二:在今安徽省當塗縣與和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遠遠望去這兩座山夾著長江,就像一座天然的門戶,所以合稱為天門山。
其三: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壺頭山、嵩梁山,又名玉屏山。座落在張家界市以南,雄踞在永定區天門山鄉與大坪鄉之間,與七星山、熊壁岩毗連,距市區僅此10公里,距蜚聲海內外的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也只有40多公里,是張家界市的一道天然壁畫。海拔1518.6米,是張家界的文化聖地,被尊為「張家界之魂」,有湘西第一神山的美譽。山上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達80%以上,是張家界的另一座國家森林公園。一個地區建兩個森林公園,這在全國也屬首例,足見張家界市旅遊資源與森林資源之富有!
<天門山的來歷,據史書記載:三國時吳永安六年(公元263年,農歷癸未年),因大地震,致使山壁崩裂,南北洞開,玄郎如門,故景帝孫休以為吉祥,便下令將武陵郡改為天門郡,將此山改為天門山。關於壺頭山,史書上是這樣記載的:漢《馬援傳》註:此山在辰州沅陵縣東。武陵記曰:「山頭與東海方壺山相似,神仙多此游集,故名。」關於玉屏山,據清道光三年(公元11204年,農歷癸年)修刊的《永定縣志》記載:「雍正十年(公元1723年),永順府通判李瑾路過此地,又改天門山為玉屏山。」然而,由於李瑾職位不高,他的話算不得金口玉言,加上天門山洞行如門,喊的時間又長,故玉屏山改稱不久便又被天門山所代替。
⑤ 張家界名字的由來
張家界之名,最早見於明崇禎四年(1631年)《張氏族譜》序言。序言的作者叫張再昌,是永定衛大庸所指揮使張萬聰的第6代孫。明弘治年間(1488-1506年),朝廷見張萬聰鎮守有功,將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一帶「山林之地」作為封地賞賜給他。他於是舉家上山守業經營。
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萬聰的第6代孫張再弘被賜團官,且設衙署於此。這一帶成為張氏世襲領地,被叫成了「張家界」。截止到20世紀末,張氏子孫在此已歷17代,人口近千人。另一種說法是:相傳西漢留侯張良當年在此隱居,終老後葬在水繞四門,因此很早的時候這里就叫張家界了。
1958年,這里建立國營林場,因場址設在張家界農業社的地盤上,林場即取名張家界。1978年,張家界林場最早拉開湖南旅遊開發的序幕。1982年,建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張姓聚居的張家界村由公園代管。
鑒於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自海內外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將大庸市更名為張家界市。
(5)天門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風景名勝
1、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張家界市境內。1982年9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將原來的張家界林場正式命名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1992年12月,因奇特的石英砂岩大峰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公園總面積4810公頃。
2、楊家界風景區
楊家界風景區東接張家界,北鄰天子山,面積三十四平方公里。楊家界有香芷溪、龍泉峽和百猴谷三個游覽區,其中知名景觀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龍泉飛瀑、絕壁藤王、白鶴聚會等二百餘處。
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撥1130米。楊家界境內溝壑縱橫,溪水長清,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5%。
3、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
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的北部邊陲,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及珍稀動植物。海拔自346米至2003米,由斗蓬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區組成,總面積4.49萬公頃。
⑥ 天門名字的由來
天門因境內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
名稱發展歷史:
1、戰國時期為楚竟陵邑,因大洪山余脈在此終止,即「陵之竟也」而得名。
2、五代後晉天福元年為避晉高祖石敬瑭名諱(敬竟同音),改為景陵縣。
3、清雍正四年為避康熙墓名(景陵)諱,改為天門縣,第一次定名天門。
(6)天門山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天門,古稱竟陵,為湖北省省轄市,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漢江流域主要的節點城市 ,位於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漢江,東臨武漢。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境內天門山得名「天門」;1994年,國務院批准天門市由湖北省直轄。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127.23萬人。
天門是世界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茶聖」陸羽故里、內陸最大僑鄉、中國蒸菜之鄉,是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⑦ 天門山的得名原因
天門山:在今安徽蕪湖西南長江兩岸,東名博望山,西名梁山。兩山夾江而立,形似天門,因此得名。
⑧ 張家界旅遊景點之天門山來歷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又名玉屏山。坐落在張家界市區以南10公里處。公元263年,因山壁 崩塌而使山體上部洞 開一門,南北相通。三國時吳王孫休以為吉祥,賜名「天門山」。 天門洞,位於海拔1260多米的絕壁之上,門洞高131.5米,寬57米,深60餘米。據地質專家考證,門洞中央系東西岩層向 斜的交匯處,因擠壓而導致岩石破碎崩塌,最終於263年形成門洞。天門山海拔1517.9米,因與山下市區相對高差達1300多米,故尤顯偉岸挺拔,其天際線之美,堪為山的典型。張家界驢友陳方祥
⑨ 天門山名字的來歷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嵩梁山,是張家界永定區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區僅8公里,因自然奇觀天門洞而得名,最早被記入史冊的名山。三國吳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開,玄朗如門,形成迄今罕見的世界奇觀――天門洞,從此而得名天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