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反映河南社旗歷史的電視劇叫什麼名字
《商埠傳奇》
10月20日,在國家AAA級景區、社旗山陝會館,攝像師在拍攝節目。當日,由央視第四套國際頻道《走遍中國》欄目攝制的《商埠傳奇》紀錄片在賒店山陝會館開機拍攝。
❷ 河南南陽市社旗縣唐庄鄉邊庄村的『王』姓由來,
一、姓氏源流
王(Wá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媯姓,為齊王田力的後代,以王族稱謂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相傳為古帝虞舜之後媯滿被周武王封於陳,傳至公子完,避難逃到齊國,改姓田,其裔孫田和成為齊國國君,史稱「田氏代齊」,齊被滅後,其後人以王族身份改「媯」姓為「王」姓,稱為王氏。
2、出自子姓,為殷商王子比干之後,以爵號為氏。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商紂時王子比干之後,比干被殺後,其子孫為了紀念他,以王子爵號改「子」姓為「王」姓,形成了別一支王氏。
3、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以王族爵號為氏。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又東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諫被廢為庶民,遷居於琅琊(今山東省),世人稱其為「王」家,其後亦以「王」為姓,稱為王氏。
4、秦滅六國後,各國王族避難散居,至漢朝初年紛紛易姓為「王」氏。
5、出自賜姓或冒姓的王姓。如戰國燕王丹的玄孫嘉被王莽賜姓王,隋末王世充本姓支氏。
6、出自北方少數民族有王姓或改王姓。據《通志·氏族略》和《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
① 南北朝時,西魏鮮卑族復姓可頻氏,亦改為王氏。
② 古高麗國君有王氏。
③ 西鉗耳族有王氏。
王姓有諸多家族,據《廣韻》記載,王氏家族較為著名的有二十一處,其中尤以太原(今山西)和琅琊(今山東省)兩地最為顯著。
得姓始祖:太子晉。其名晉,字子喬,系周靈王太子,約出生於公元前五六五年,卒於公元前五四九年,壽不過十六歲,但聰明早慧,幼有成德。周靈王二十二年,洛陽附近水害成災,威逼王宮,靈王擬擁土圍宮,排水至村落、田園,太子晉提出應疏通河道,既解救王宮,又能保護村民和莊稼,未被採納,由於其一再據理力爭,被周靈王一怒之下貶為庶民,但太子晉之德舉卻名聲遠揚。其子宗敬後擔任司徒,時人因他是太子晉之後,便稱他為「王家」,之後歷代相傳,「王」也就演變成為他及其子孫後代的姓氏。在山西太原晉祠修建的「子喬祠」就是對王姓始祖子喬的紀念。
二、遷徙分布
王姓在秦漢時期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河南開封、虞城、淮縣,陝西咸陽,山東淄博等地,而子姓為王的後裔則由河南衛輝遷至今甘肅天水、山東東平、河南新蔡、新野、焦作等地。兩漢時期,開始出現了以新朝皇帝王莽而得名的元城(今河北省大名)王姓,琅琊王姓,以西漢諫議大夫王吉為開基祖;太原王姓,以東漢徵士王霸為開基祖,分為晉陽支(以三國魏司空王昶開基),祁縣支(以三國王允為開基)。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而琅琊王姓的後裔王導和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時稱「王與(司)馬共天下」。太原王姓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唐末時,琅邪王姓的後裔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由此,王審知被譽為「開閩第一人」。北宋滅後,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省浚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尤以江蘇崑山一支賢才輩出,成為望族。元末戰亂和明末張獻忠屠川造成人口銳減,形成了著名的「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運動,同時明太祖朱元璋強令山西人外遷,在洪洞大槐樹集結的山西人被分別遷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甘肅等地。於是太原王和三槐王等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另外,開閩王姓漂洋過海,揚帆南洋。著名湘潭王姓源於太原王姓,長沙王源於江南上亢王姓。海寧王氏即清末學者王國維所在的家族。王姓南北分布不平衡,長江以北地區,約佔北方漢族人口的百分之八點八,為第一大姓,而南方地區,僅佔百分之四點五,為第四大姓,在全國漢族中,以內蒙古王姓的比例最高,廣東最低。王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二位的大姓,擁有人口近一億,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七點四。
三、歷史名人
王 詡:戰國蘇秦、張儀的老師,人稱「鬼谷先生」。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曾隱居雲蒙山水簾洞箸《鬼穀子》書三卷, 流傳於世。
王 翦:秦代名將,佐秦始皇掃平六國。頻陽(今陝西省富平)人,為秦始皇平定趙、燕、蘇、荊諸地,立下赫赫戰功。
王 充:會稽上虞(今浙江省)人。東漢唯物主義哲學家,是一位無神論者。著有《論衡》。
王 勃: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人,著名文學家,為「初唐四傑」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惜英年早逝。
王 維:太原祁(山西省祁縣)人,唐朝著名詩人,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美譽,有《輞川集》問世。
王 冕:字元章(1310-1359),諸暨(今浙江省紹興)人,元代詩人、畫家。元末文壇有影響的詩人,又是畫壇上以畫墨梅開創寫意新風的花鳥畫家。他的詩常流露出對元朝統治的憤懣情緒,而他的墨梅也借物抒懷,自認喜寫「野梅」,不作「官梅」,以蔑視當時那些「峨冠腐儒」。晚年他避居會稽九里山,自築「梅花屋」,種粟養魚,以清貧生活了其餘生。
王 暈:字石谷,號耕煙山人、烏目山人、清暉主人,江蘇省常熟人,著名畫家,王鑒弟子。與工時敏、王鑒、王原祁合稱 「四王」,加吳歷、惲壽平,亦稱「清初六家」。在清初畫壇上居主流地 位。所作以仿古為多,功力深厚, 熔鑄南北畫派於一爐。弟子很多, 稱「虞山派」,以楊晉較著名,其影響一直延續到近現代的山水畫。 傳世作品有《仿曹雲西山水圖》、 《平林散牧、桃花源圖》、《重江疊 嶂圖》、《元人高韻圖》和《康熙南 巡圖》等。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省琅琊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人稱其書法「飄若浮雲,矯若驚龍」。在中國書法史被後人奉為「書聖」,與王獻之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字子敬,小字官奴,東晉琅琊臨沂(今山東省臨沂)人。他是王羲之第七子,做過州主簿、秘書郎、長史,累遷建武將軍、吳興太守,征拜中書令,故人稱「大令」。在書法史上被譽為「小聖」,與其父並稱為「二王」。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稱。現存《臨川集》、《臨川集拾遺》、《周官新義》殘卷等。
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劇作家,作有雜劇十四種,除《西廂記》外,現存《麗春堂》、《破窯記》二種,另有《販茶船》、《芙蓉亭》各一折曲文。其最傑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王世貞: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明中葉後七子之一,著述頗豐,其中作品有不少反映社會現實的。著有詩文集《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州山人續稿》、《讀書後》等。
王夫之:字而農(1619-1692),號姜齋,世稱船山先生,湖南省衡陽人,明末清初思想家。明崇禎十五年中鄉舉。清軍下湖南,與管嗣裘等於衡山起兵抗擊,事敗逃亡肇慶,任南明桂王政權行人司行人。因反對王化澄,幾陷大獄。又赴桂林依瞿式耜,桂林陷落,式耜死,乃隱遁山林。從此,勤奮著述凡四十年。對天文、歷法、數學、輿地諸學均有研究,尤精經史、文學。其主要貢獻是在哲學上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傳統的唯物主義。主要著作有《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讀四書大全說》、《張子正蒙注》、《黃書》、《讀通鑒論》等。鄧顯鶴等集刊為《船山遺書》。
王國維: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省海寧人,近代國學大師,為近代博學通儒,功力之深,治學范圍之廣,對學術界影響之大,為近代以來所僅見,其《人間詞話》等作品影響深遠。
王若飛:貴州省安順人,他是革命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1946年因飛機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失事而逝世。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太原郡:戰國秦庄王置郡,治所在晉陽(今山西省太原西南)。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東漢司徒王允。
琅琊郡:秦始皇置。治所在琅琊,郡治相當於今山東省膠南諳城、臨沂、膠南一帶。
北海郡:漢景帝置。治所營陵,郡治相當於今山東省東部濰坊地區。
東海郡:秦置郯郡,後改稱東海郡。治所以郯(今山東省郯城北),後置郯縣,屬徐州刺史部,為縣、郡、刺史部治所。
高平郡,西晉泰始元年將原山陽郡改為高平郡。治所昌邑(今山東省巨野縣南)。
京兆郡:三國魏時置郡,治所在首都長安(今陝西省長安縣)。此支王氏,出自姬姓畢公高之後。
天水郡:西漢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省通渭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之後。
東平郡:漢代置東平國,南朝宋改為郡。治所在無鹽,郡治相當於今山東省東平東、泰安一帶。
新蔡郡:晉惠帝置,從汝陰郡分出置郡。治所在河南省新蔡,郡治新蔡縣一帶。
新野郡:古置新野縣即今縣,西晉末置新野郡,治新野(治所在河南省新野縣)。北周時廢。
山陽郡:漢代山陽郡在今天山東省獨山湖周圍。東晉山陽郡在今天江蘇省清江、浦安一帶。
中山郡:漢置郡,治所在盧奴(今河北省定州)。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北魏中山王王睿。
陳留郡:西漢置郡,治所在陳留(今河南省開封東南)。此支王氏,其開基始祖為媯姓齊王建之孫安。
章武郡:西漢置縣,西晉至隋初置郡。治所在東平舒(今河北省大城縣一帶)。
東萊郡:漢代為東萊郡。晉為東萊國。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隋為萊州。治所在今山東省掖縣。
河東郡:秦置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此支王氏,出自殷商王子比干、周靈王太子晉 及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金城郡:西漢始置。治所在允吾(今甘肅省永靖西北)。郡治相當於今天甘肅省永靖縣及蘭州市一帶
海漢郡:居延海漢稱居延澤,魏晉又稱西海,唐以後稱居延海。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
長沙郡:秦置郡,漢置長沙國,並在此築城,隋唐置潭。治所在臨湘(今湖南省長沙)。明清為長沙府治,直到民國,長沙歷經國、郡、州、府、廳治。
堂邑郡:春秋時為堂邑,晉代置郡。治所在堂邑(今江蘇省六合縣北)。
河南郡:漢置郡,治所在雒陽(今洛陽市東北)。此支王氏,出自鮮卑族可頻氏王氏之後。
2、堂號
三槐堂:三槐堂的名稱則源於北宋初期魏國公王徹。王徹文才武略,風流倜儻,天下望以為相。然因其剛正不阿,難容於時,終不能遂志。他於是在家庭院中植下3棵槐樹,並立下誓言:日後吾子孫必有3公者。後來王徹的兒子王懿敏,孫子王鞏果然以賢能而身居高位。王徹植槐樹立志,以才德教育後代的家風為當時與王鞏相好的大文學家蘇軾推崇。蘇軾為王家作《三槐堂銘》。一時才以物顯,人以文傳,三槐堂之名聲傳遍華夏。
王姓的主要堂號有:「三槐堂」、「槐陰堂」等,其中「三槐堂」比較有名。
五、宗族特徵
文人墨客,浩如煙海。王姓在歷史上,文人輩出,著述甚豐,信手拈來,俯拾皆是。各支王姓論字排輩次序分明。如安徽績溪王姓字行為:「玉大元祥兆,安邦維義誠,宏開能紹業,積德慶長春,俊傑輝光顯,家聲永茂庭,驊騮駒驥馬驌,龍鳳鹿孝麒麟,卜吉謙恆益,希賢智勇仁,儉勤忠信讓,均正適時平。」
❸ 社旗縣賒店鎮的歷史文化,名字由來,有多少城門
賒店鎮由來已久。清時為河南省四大名鎮 ( 朱仙鎮、回郭鎮、荊關鎮 ) 之一。據清光緒三十年《南陽縣志》載:「育水以東唐泌之間賒店亦豫南巨鎮也,在城東北九十里。」清乾隆、嘉慶年間商業興隆,繁榮異常。水運發達,南通荊楚,北達幽薊,東連閩浙,西接雍涼,為中原、江南數省貨物集散之商埠。乾隆二十年(1755 年)建賒店巡檢司、設營訊、把總署。鼎盛時期,鎮內流動人口達十三萬之眾。21 家騾馬店朝夕客商不斷,48 家過載行日夜裝卸不停。白日千帆過,夜間萬盞燈。臨暮,船上楚湘歌舞達旦,岸上交易燈火如晝。500 多商號總集百貨,72 道街分行劃市,相聚經營,生意興隆。晉陝二省商人多發跡於此,商會捐銀數萬余兩,建成堪稱天下一絕的會館。1988 年被國務院定為歷史文物保護單位。山陝會館見證了賒店鎮昔日的繁華與興盛。1949 年成立南陽縣賒店鎮人民政府;1965 年建立社旗縣人民政府,駐社旗鎮,諧原賒旗之音,寓社會主義旗幟之義;1975 年更名為城關鎮;1981 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名社旗鎮;1989 年被河南省政府定為歷史文化名鎮;2004 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復名為賒店鎮。
明清時有8座完整的城門。
河南賒店鎮山陝會館天下第一會館。興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之社旗山陝會館以其建築規模最為宏偉、保存最為完好、建築裝飾工藝最為精湛、商業文化內涵最為豐富,成為全國現存80餘座商業會館類建築中的傑出代表,而於1988年元月,在全國會館類建築中首家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其後相繼被批准為「國保」單位的四川自貢西泰會館與山東聊城山陝會館,其佔地面積均各為3000餘平方米,而社旗山陝會館的佔地面積達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即達6000餘平方米,遠遠高出以上二館數倍之多。國家多位權威古建築專家均對社旗山陝會館的建築藝術及商業文化內涵給予高度贊譽與評價,原國家文物局局長、故宮博物院代院長呂濟民題詞贊為:「藝術輝煌,絕無僅有」,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題詞贊為「輝煌壯麗,天下第一」。
社旗山陝會館為「天下第一會館」是由眾多國家權威專家所公認的,完全可以在全國打響。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❹ 南陽有幾個縣縣的名字分別是什麼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南陽市轄2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16個街道、116個鎮、93個鄉。
南陽市 面積26591平方千米,人口1054萬(2003年)。
卧龍區 面積1007 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473003。區人民政府駐梅溪街道七一路。
宛城區 面積 880 平方千米,人口 81萬人。郵政編碼473001。區人民政府駐東關街道建設路。
鄧州市 面積2294 平方千米,人口151萬人。郵政編碼474150。
南召縣 面積2933 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政編碼4746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方城縣 面積2542 平方千米,人口 98萬人。郵政編碼473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西峽縣 面積3453 平方千米,人口 42萬人。郵政編碼474550。
鎮平縣 面積1490 平方千米,人口 94萬人。郵政編碼4742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內鄉縣 面積2465 平方千米,人口 62萬人。郵政編碼4743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淅川縣 面積2798 平方千米,人口 73萬人。郵政編碼474450。
社旗縣 面積1203 平方千米,人口 64萬人。郵政編碼473300。縣人民政府駐賒店鎮。
唐河縣 面積2497 平方千米,人口126萬人。郵政編碼473400。
新野縣 面積1056 平方千米,人口 73萬人。郵政編碼473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桐柏縣 面積1941 平方千米,人口 43萬人。郵政編碼4747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 *
❺ 南陽市名字的由來
南陽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南召杏花山猿人遺址及多處原始社會遺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遠在幾十萬年前,人類祖先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約七八千年前,先民們以辛勤勞動和聰明智慧在這片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歷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視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呂、謝、酈、蓼、曾、鄀、許等封國。春秋時楚設宛邑,到戰國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年)「初置南陽郡」時,才開始使用「南陽」這個名字。至今,已有兩千二百多年的歷史,雖然朝代屢經更迭,區劃不斷變改,但南陽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著沿用著。在歷史的長河裡,愈來愈豐富了她的涵義,在時代的演進中,充分顯示著她堅強的生命力。在這塊土地上,養育著廣大勞動人民,並出現了不少偉大人物,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做出了應有的貢獻,為社會創造了一定財富。因而,使南陽成為國內外較有盛譽的名地。
「南陽」意思是說它位於伏牛山之南,居漢水之北而得名。南陽得名由來,文獻記載較為明確,《資治通鑒·周紀五·赧王四十三年》載:「秦置南陽郡,以在南山之南,漢水之北也」,《元和郡縣圖志·山南道二》載:「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陽郡,以在中國之南而有陽地,故日南陽,《釋名·釋州國》載:「南陽在中國之南,而居陽地,故以為名也」。 以上三處記載,雖文字不盡相同,然表達含義基本一致。「中國之南」中的中國應理解為「國中」或「中原」,「南山之南」中的南山即今伏牛山,「中國之南」和「南山之南」的「南」, 都表示這一區域所處的地理方位。而「有陽地」、「居陽地」和「漢水之北」, 則又表示其所處方位具有「陽」性地望特徵。我國古代有一條約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則,即「水北為陽,水南為陰」,「山南為陽,山北為陰」。 南陽位於漢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 「陽」性的雙重特徵。《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載:「周為申伯國,春秋屬楚,戰國屬韓,秦取韓地赴漢水之北,洛陽潁川之南,置南陽郡治宛,以其在中國之南,居方城漢水之間故日南陽」。 這充分說明秦置南陽郡時,因其位於伏牛山之南,居漢水之北而得「南陽」這個名字的。
「宛」是南陽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徵,又反映了它的生 態環境。《說文解字》: 宛,屈草自履也,從宀、夗聲。其義:①「四方高中央下」, 符合南陽西、北、東三面環山,當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徵;②「屈草自覆」為芳草蓋地,植被蔥綠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國日益強大起來,先後向北吞並了漢水流域諸國,呂、申兩國也被楚文王所滅。楚國占據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後,便在這里建置宛邑,作為問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後,宛由地域名,演變成為「宛城」、「宛縣」、「宛州」、「上宛縣」等,時至今天,「南陽市」和「宛城區」均以「宛」為其約定俗成的簡稱。
❻ 社旗粉條的歷史
上樓的回答不錯,我也看到了。
CCTV4——商埠傳奇解說詞(部分) 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在過去一直使用的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賒旗。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樣曾經的皇城。一個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鎮,為什麼會和皇城有一樣的規制? 這座賒旗僅存的邑爽門和這段殘缺的城牆向人們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
附:CCTV4——商埠傳奇解說詞(部分) 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在過去一直使用的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賒旗。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樣曾經的皇城。一個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鎮,為什麼會和皇城有一樣的規制? 這座賒旗僅存的邑爽門和這段殘缺的城牆向人們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
附:CCTV4——商埠傳奇解說詞(部分) 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在過去一直使用的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賒旗。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樣曾經的皇城。一個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鎮,為什麼會和皇城有一樣的規制? 這座賒旗僅存的邑爽門和這段殘缺的城牆向人們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
社旗的特產:
炸鵝脖
1、將蔥、姜洗凈,均切成末。澱粉加水適量調勻成水澱粉約20克,待用。將肉末放小盆內,加鹽、蔥末、薑末、料酒、醬油、水澱粉、味精攪拌均勻,再加香油拌勻,待用。 2、將豆腐皮洗凈,晾乾,用刀切開,再切成6.5厘米寬的長條,取用4條。將肉餡分成4份,分別抹在4條豆腐皮上捲成長卷,再用麵粉加水調成糊,抹在豆腐皮包粘縫,包粘兩頭。 3、旺火坐油勺,用三四成熱的油溫,將鵝脖下勺微火炸透撈出。待油至五六成熱時,再下入鵝脖重油炸一下,呈金黃色,撈出。 4、將炸好的鵝脖用刀改成馬蹄塊,裝入平盤碼好,帶小碟椒鹽上桌。 營養分析: 豬肋條肉(五花肉):豬肉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並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具有補腎養血,滋陰潤燥的功效。但由於豬肉中膽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較高者不宜多食。 油皮:豆腐皮中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營養價值較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保護心臟。含有多種礦物質,補充鈣質,防止因缺鈣引起的骨質疏鬆,促進骨骼發育,對小兒、老人的骨骼生長極為有利。
蜜汁江米藕
「蜜汁江米藕」原名「熟灌藕」,是歷史悠久的傳統甜菜。據傳「熟灌藕」始於元代,後經歷代廚師不斷改進,成為「蜜汁江米藕」。此菜選用豫西南社旗縣唐庄白蓮藕,經煮、釀、蒸、蜜炙而成,成菜軟糯香甜,為筵席名饌。白蓮藕個大節長,皮薄肉細,晶瑩如玉,甘美可口。一般的藕切開後都有許多細絲相連,牽扯不斷,故有「藕斷絲連」的成語,而唐庄白蓮藕卻切削刮剁都不見一絲,為藕中奇品。清代曾列為貢品,是不可多得的烹飪原料。
彩色花生
彩色花生是普通花生因果仁外皮顏色變異而產生多種顏色而來。彩色花生主要分為富硒黑花生、白玉花生、珍珠花生等幾個品種,其中按果仁外皮顏色又能分為黑、紫黑、白、紫紅、紅白,彩粒等幾個色系。 五彩花生有黑色、雪白、白底紅花紋、黑底黃花紋、黃底黑花紋等顏色。長出的秧蔓與普通花生沒有區別,只是葉片稍大一些。按粒色可分為兩粒黑,四粒黑,兩粒彩,四粒彩,兩粒花,兩粒白等。
胡辣湯
社旗胡辣湯自成一派,與逍遙胡辣湯有明顯的區別。社旗胡辣湯採用牛羊肉做老湯,以社旗特產紅薯粉皮、麵筋、黃花菜、海帶、金針等為主原料熬制而成。入口鮮香,一直受社旗人的喜愛。
鹵肉火燒
社旗鹵肉特點:隔數里就能知其味。色澤金黃,油而不膩,入口即化。社旗鹵肉一定要趁熱吃,涼了之後就失去了原有的口感。 火燒:有些地方稱之為燒餅。社旗火燒與其他北方燒餅最大的不同在於,社旗火燒程螺旋狀面餅,並加入鹽和五香粉等調料,酥脆咸香。 火燒夾鹵肉的吃法,是社旗人的一大特色。燒餅的酥脆加上鹵肉的鮮香。火燒夾鹵肉也屬於一種快餐食品,方便快捷。
❼ 河南省社旗縣
社旗縣位於河南省西南部,南陽盆地東沿,縣城所在地賒店鎮,史稱賒店,因東漢時劉秀舉義兵賒旗而得名,歷史上與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齊名,為全國的四大商業重鎮之一。縣城內七十二條古街道保存完好,構成中原最大的明清建築群。其中規模最大的明清一條街尤為完整。首批國家文物一級保護單位——山陝會館,造型奇特,氣勢恢宏,木雕、石雕、磚雕精妙絕倫,集中外建築雕刻之精華,堪稱全國一絕。山峽會館社旗縣在周朝時屬申伯國,漢代設置宛縣,明清時屬南陽府轄。1965年11月,由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社旗縣,寓意「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
河南省南陽市的社旗縣,在過去一直使用的是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賒旗。 賒:在漢語中的解釋為「買賣貨物時延期付款」,用這樣一個字命名一個地方不免讓人感覺有幾分奇怪。 更加不合常理的是,這個在1965年才設縣的小城,它原有的古城竟然擁有九座城門。不大的縣城中,矗立著一座中國最大、號稱天下第一會館的山陝會館,似乎在暗示著人們這個縣城曾有過的輝煌。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修建九座城門的只有北京、南京、西安這樣曾經的皇城。一個遠離大都市、偏安一隅的古鎮,為什麼會和皇城有一樣的規制? 這座賒旗僅存的邑爽門和這段殘缺的城牆向人們講述著一段久遠的歷史。 這個城牆是環城十六里,高三丈六 ,當時是九座城門樓巍然而立,而且城牆上有馬道、烽火台,裝有土炮,遠近聞名。為什麼要設九座城門呢,就是因為漢光武帝劉秀親封的緣故。 故事閃回到2000年前的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皇族劉秀為逃避追殺四處流浪,一天,人困馬乏的劉秀逃到一個叫興隆店的小鎮,傳說這里是中國釀酒業的鼻祖儀狄釀酒之地。又累又渴的劉秀信步走進了一家酒館。幾杯酒下肚,劉秀湧起滿腹心事,王莽暴政,百姓怨聲載道,自己是先皇後人,若是扯旗起事,定能招來不少人馬,可是現在連個旗幟也沒有,誰又會聽自己指揮呢?正在犯愁時,劉秀突然抬頭看見了酒館的酒旗,酒旗迎風飄揚,上書一個大大的劉字,劉秀靈機一動,這不就是起事的旗號嗎。劉秀正想買下酒旗,可一摸口袋,甭說買旗,連酒錢也沒法付了。好在店老闆通情達理,不僅免了劉秀的酒錢,還將旗子賒給了劉秀。於是劉秀扛著酒旗上路,人們一看見「劉」字,都知道是先皇的後代招兵呢,紛紛跟著他起事,很快王莽新政被推翻,恢復劉姓江山,建立東漢王朝。 劉秀稱帝後,想起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酒旗,便改興隆店為賒旗店,簡稱賒店,並下旨改建賒旗店,修建城牆,仿皇城的樣子建九座城門。 然而據考證,賒旗店的城牆和城門始建於清咸豐年間,是鎮上居民自籌資金修建的。也許,這個流傳已久的美麗傳說給了營建城池的人一個心理的暗示,要以九門來彰現一段傳奇的開始。讓人們留有疑問的是,這個原本並不為人所知的小鎮如何有財力自己來營建如此規模的城池呢? 古城牆旁邊,一條已近乎乾涸的小河溝並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專家告訴我們,正是這條原本的古河道,在幾百年前,開啟了一段改變了整個中國商業格局的商埠傳奇。 這個潘河原來很深很寬,他是裝卸大宗貨物的碼頭,為此當時這個碼頭船連船,白帆相接,有人形容是白天千帆過,晚上萬盞燈。他形成輻射南北方圓數百里的一個重要的集散地 賒店所處的地理位置正好是水陸交接處,潘河與趙河在這里交匯匯入漢水。南方水路來貨到賒店改走陸路,北方陸路到賒店轉水路,使這里成為一個繁榮的商業碼頭。獨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國的工商業開始發展之際,便註定了一段傳奇的開始。 清雍正年間,正是晉商在商界叱吒風雲之時。一天,一位山西商人來到了這個中原小鎮,他看到這里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可以將自己的生意擴展到全國,於是便在這里設立商號,構築他的商業王國。這位商人就是清代著名的萬里茶道的開拓者,山西常氏家族的常萬達,他將賒旗鎮作為萬里茶道的一個重要的中轉站。以常氏家族為首的晉商壟斷了中國南方數省轉運俄羅斯、外蒙的茶葉貿易。從南方采購的茶葉,形成批量後,大都由水路運抵漢口,再由漢水北上達賒旗,從賒旗改陸路,用馬匹馱運至洛陽,入太行,再經太原、大同分別到張家口或歸化,然後穿越戈壁大漠到達恰克圖或庫侖,最終到達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或莫斯科。在歷史上這條茶葉之路中,賒旗是最重要的中轉站。
人口情況
2002年末,全縣總人口6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5萬人。男33.0萬人,女30.1萬人。 2002年出生人口5977人,出生率7.5‰;死亡率5‰漢族佔全縣總人口的90%以上。 2002年末,社旗縣共有勞動力數34.1萬,其中鄉村勞動力33.8萬人,城鎮失業人數0.3萬人。 2002年末,社旗縣共有單位從業人員23534人,工資總額13095.3萬元,年平均工資5569元/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7974人。
社會建設
社旗縣交通便利,距二廣G55、滬陝G40、南蘭S83三大高速入口、南陽機場均在30分鍾車程以內;S333、S239、S240三條省道貫穿縣境,西鄰焦枝鐵路,南毗寧西鐵路。程式控制電話與行動電話、光纜通訊等構成了多功能、全方位的大通訊網路。全縣處在華中電網覆蓋之下,50萬伏高壓線路橫貫全境,電力充沛。 社旗縣金水小區規劃圖社旗縣按照「立足新起點、實現新跨越、建設新社旗」的要求,堅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科學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四大方略」,實施「一年小變樣,三年中變樣,五年大變樣」的創業工程,加快推進工業強縣、生態大縣、文化名縣「三縣」建設,縣域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2008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完成71.5億元,增長10.8%,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3.5億元,增長6.1%,第二產業完成29.1億元,增長11.7%,第三產業完成18.9億元,增長1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2億元,增長38.2%;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7億元,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16元,增長1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862元,增長17.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4億元,增長22.7%。
經濟
經濟結構
產業結構調整突出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的推動作用,一、二、三次產業在融合滲透中共同發展。2002年,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6.6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2年增長4.13倍,平均每年增長13.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43億元,比1992年增長3.40倍,平均每年增長11.8%。三次產業的比例由2000年的45.9∶23.9∶30.2調整為2002年的45.1∶24.7∶30.2。關公讀春秋銅像廣場[2] 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多元化均衡發展。以金融保險業、商業、交通郵電運輸業、房地產業和咨詢服務業為支柱的第三產業持續發展。2002年,這五大行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8.4%。其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佔1.02%;房地產業加速發展,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2%上升到4.5%。第三產業內部結構的進一步優化,增強了社旗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 投資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重點向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等方面傾斜。2002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7億元,比上年增長13.1 %。在投資總額中,房地產開發投資成為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重要支撐,全年完成投資150 億元,增長4.9%,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1.1%。。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社旗縣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不斷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2002年,在全縣國內生產總值中,公有制經濟所佔比54.5%,公有制實現形式日趨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所佔比重升為45.5 %,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按照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原則,加快城市布局結構的調整,提高中心城區現代化和郊區城市化的水平。推動中心城區綜合改造,加速舊房成片成套改造。重點突破、有序推進郊區城鎮體系建設。強化對鄉鎮建設的規劃指導與管理,鼓勵工業向縣工業區和重點鄉鎮規劃的工業園區集中,重點發展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環境優雅的新城和中心鄉鎮,加快推進鄉鎮的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進程。
農業發展
社旗大力推進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努力實施科技興農,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為載體,推動農業現代化整體水平的提高。2002年,全市縣實現農業總產值1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1992年增長378.4%,平均每年增長12.9%。 全縣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適宜於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素有「豫南糧倉」之美稱。盛產小麥、玉米、大豆、綠豆、芝麻、棉花、煙葉,紅薯、花生等農作物,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花、優質綠豆生產基地縣和全國聞名的黃牛開發基地,也是重要的優質花生、芝麻、油菜生產區。社旗縣建成生態梨出口基地近年來,全縣確立了「壓縮低效糧食,主攻優質煙棉,壯大三粉、畜牧,發展林果套種」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煙葉、棉花、小辣椒等高效經濟作物面積達55.5萬畝,培育發展的以畜牧、「三粉」為主的支柱產業已初具規模:以牛羊為主的畜牧養殖業發展迅速,豬牛羊飼養量達到162萬頭(只),年出欄90萬頭(只),畜牧業產值達6.8億元;以「三粉」為主的加工業獨具特色。 社旗縣農副產品、勞力資源,旅遊資源豐富,原材料價格和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為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熱忱歡迎海內外賓朋前來旅遊觀光,投資開發,興辦實業,重振古鎮輝煌,共創社旗大業。社旗縣是一個種植大縣,2002年,紅薯種植面積30萬畝,其中優質紅薯面積12萬畝,脫毒紅薯10.7萬畝。三粉加工在社旗縣有300多年的歷史。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三粉加工做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產業,進行扶持壯大,狠抓基地建設、擴大加工規模、培育龍頭企業、興建銷售市場,使三粉加工成為農民致富的主要途徑。目前已發展三粉加工機械生產線650條,建成5個加工小區,年加工三粉總產量達到10.8萬噸,產值2.8億元,並創出"旗珍"、"達兆"、"銀寶"等一批名優產品,遠銷湖北、湖南、甘肅、陝西、新疆、青海等地,成為全國聞名的「三粉之鄉」。。今年在鞏固擴大加工能力、開拓市場的同時,瞄準農村城市兩個市場,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發展高中低檔產品,實現三分之一產品進超市,三分之一的產品銷往省外,三分之一的產品銷往農村,並朝著創建全國"三粉"名縣的目標邁進。 糧油加工業發展:社旗縣農副產品優勢明顯,發展糧油加工企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糧油加工企業發展迅猛,止2002年底,私營糧油加工企業達336個。其中植物油加工企業132個,豆製品加工企業12個,麵粉加工企業192個,大型面積加工企業47個,僅大型麵粉企業年創產值19585萬元,創利稅1882.6萬元。社旗縣擁有縣辦工業52家,中外合資企業3家,鄉(鎮)村兩級集體企業82家。其中,河南賒店酒業有限公司在全國50家大型飲料生產企業中各項經濟指標居全國酒精行業第二位,是中國酒精 行業綜合利用最佳企業。 畜牧業發展:社旗縣發展畜牧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年產農作物秸稈3億公斤、餅麩糟渣等農產品加工副產品1.4億公斤;荒山草坡4.2萬畝,同時是退耕還林工程實施縣;是南陽黃牛的主產區;廣大群眾素有養殖習慣。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依託資源優勢,把畜牧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擺脫貧困面貌的重點支柱產業大力發展。以牛羊等草食畜為主的畜牧業生產。據統計,2002年底,全縣牛豬羊飼養量達到166.8萬頭只,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6%。其中,牛存欄28.5萬頭,出欄11.6萬頭;羊存欄33.0萬只,出欄27.4萬只;豬存欄30.0萬頭,出欄36.3萬頭。肉類總量達到5.04萬噸,同比增長6.4%。禽蛋產量達到2.37萬噸,同比增長3.0%。牧業產值實現5.7億元,同比增長8.5%%,占農業總產值的34.6%。全縣人均飼養量、畜產品產量、牧業產值位居全省前列。 社旗縣畜牧業發展以「一區三專」(養殖小區、專業場、專業村、專業戶)為載體的規模飼養迅猛發展。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猛上規模、提高水平」的指導思想,通過政策支持、典型引路、服務推動、市場拉動等措施,大力發展規模飼養。初步形成了肉牛、奶牛、肉羊、生豬、蛋雞、肉兔等六大養殖基地。2002年以來,全縣新建養殖小區30個,其中,千頭(只)畜位的養牛小區23個,養羊小區6個。養殖場發展到318個,專業自然村發展到259個,專業戶發展到11210戶。全縣牛豬羊規模飼養量達到70萬頭只,占總飼養量的42%。按照產業化要求,培育了豐源牛羊養殖公司、恆發養殖公司、巨鑫養殖公司等龍頭企業,帶動畜牧業快速發展,養殖業已成為全縣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以牛羊優質肉用品種為主攻方向的改良工作成效顯著。強化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改良站點裝備條件。全縣冷配站點達到56個。大力推廣德國黃牛、夏洛來、梨木贊、蘭白花等優質肉牛及波爾山羊雜交改良技術,開展牛三元、四元雜交,年冷配牛6萬頭,羊2萬只。通過改良,牛、羊良種比例分別達到90%、78%,已形成優質肉用商品規模優勢。 奶業生產勢頭強勁。2002年,牧笛乳業公司、灣泉乳業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全縣奶業生產進入了一個養殖、加工、銷售同步發展的新階段。以這兩個企業為龍頭,輻射帶動了全縣8個鄉鎮的一大批農戶發展奶牛養殖,目前全縣奶牛存欄近2000頭,促進了奶業生產的蓬勃發展,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 無公害生產技術深入推廣。全縣成立了養牛、養羊、養豬、養禽、養兔等五個養殖協會和畜牧獸醫、牲畜改良兩個專業協會,指導養殖小區和養殖場、戶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按照無公害畜產品生產技術規范進行飼養管理,同時,搞好防疫、檢疫工作,確保肉、蛋、奶質量安全,一些養殖企業獲得河南省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證。 種草養畜逐步擴大,科學飼養基本普及。結合農業結構調整、退耕還林等國家政策的實施,全縣牧草種植面積發展到3.8萬畝,規劃三年內發展到15萬畝,糧、經、飼比例達到60:25:15。全面推廣科學飼養技術,不斷引進新技術,通過科學養殖不斷提高畜牧業經濟效益。 面對社旗畜牧業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加入WTO後面臨的國內外廣闊的市場前景,縣委、縣政府描繪了宏偉藍:五年內,建成六大養殖基地建設,推進無公害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打造牧草新興產業,提高畜產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帶動二三產業快速發展。 面對世界經濟對外貿出口帶來的不利影響,社旗縣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努力拓展新的出口增長點,使外貿出口實現了持續較快增長。2002年,社旗縣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41.5萬美元,增長22.3%,其中出口總額41.5萬美元.
工業發展
社旗工業在發展中調整,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經濟取得重大進展,發展速度加快,經濟效益明顯提高。 全縣擁有縣辦工業52家, 中外合資企業3家,鄉(鎮)村兩級集體企業82家,已初步形成了以釀酒、醫葯、化工、汽車配件、澱粉、皮革和農副產品加工等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布局比較合理的工業體系。
❽ 社旗有個廟叫什麼名字
天下第一館、山陝會館。俗稱山陝廟。
社旗山陝會館,國家3A級景區,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城中心,為清代山西、陝西在賒旗店的商賈集資興建,作為他們同鄉集會的場所,故名山陝同鄉會館。會館「春秋樓」內泥塑關羽坐像,並豢養有監、官、僧道,會館亦稱「山陝廟」。道光年間曾改稱「鼎元社」,1923年復稱「山陝會館」。
❾ 誰知道社旗山陝會館的由來.謝謝
社旗山陝會館建築於中國古建築藝術臻於完美的最後一個高潮期,加之寓居賒店的山、陝二省商賈「蓋壓三江」的比富心理,以其雄厚的財力對會館建築傾力投入,從而使社旗山陝會館建築之時得以「運巨材於楚北,訪名匠於天下」,其用材之優,延聘工匠之多,為斯時斯地建築工程之冠。各地的能工巧匠匯聚於此,各展「絕活」,使社旗山陝會館的建築裝飾藝術達到了其時的巔峰狀態。同時,賒店地處南北文化相互交流、影響的交沖要地,其建築工藝兼收南北建築文化之長,融北方古建築雄渾壯觀之氣勢和南方古建築嚴謹柔美之風格於一體,成為一處風標獨樹的古建築典範之作。總結起來,社旗山陝會館的建築裝飾藝術在全國現存會館類建築乃至除皇宮外的民間古建築中有十方面的獨特之處,可稱為「十之最」:
一、全國會館之最
煌壯據有關資在全國現存80餘座會館類古建築群中,社旗山陝會館以其建築規模最為宏偉、保存最為完好、建築裝飾工藝最為精湛,商業文化內涵最為豐富,而於 1988年元月,首家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爾後相繼被批准為國保單位的四川自貢西秦會館與山東聊城山陝會館,其佔地面積均各為 3000餘平方米,而社旗山陝會館的佔地面積達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即達6000餘平方米,遠遠高出以上二館數倍之多。國家多位權威古建築專家均對社旗山陝會館給予高度贊譽與評價,原國家文物局局長呂濟民題詞贊為:「藝術輝煌,絕無僅有」,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題詞贊為「輝煌壯麗,天下第一」。由此而確立了社旗山陝會館在全國現存會館類建築最具代表性的首屈一指之地位,被全國多位著名專家一致公認為「中國第一會館」。
二、琉璃照壁之最
「琉璃照壁之最」不是指其規模最大,而是指其裝飾工藝最為獨特。照壁作為中國古建築的特有形式,其裝飾風格主要有兩種:一為「海漫式」,即以整幅壁面組成一幅完整的圖案,多以龍與海水圖案為主,如北京北海之九龍壁,山西大同之九龍壁等;二為「盒子式」,僅以磚雕或石雕裝飾照壁壁面的中心部位,或為菱形,或為橢圓形,稱之為盒子。全國現存會館類建築或其它民間古建築中之照壁多為此種形式。而社旗山陝會館的琉璃照壁則系將海漫式與盒子式兩種風格完美結合於一體,將各種琉璃燒制的吉祥植物、吉祥動物、神獸,匾額與楹聯、變形「福」「壽」字等圖案巧妙組合成一幅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完整畫面,既有相對獨立的「盒子」裝飾,又有海漫式的畫面效果;主次分明,銜接自然;既富麗堂皇,又和諧流暢;既給人以直觀的美感享受,又富有厚重的文化內涵。為此可稱為全國會館類建築照壁裝飾藝術之最。
三、鐵旗桿之最
鐵旗桿是「武廟」即關帝廟建築的特有裝飾。社旗山陝會館兩株鐵旗桿立於清嘉慶二十二年,重五萬余斤,高二十餘米。據《南陽賒旗鎮山陝會館鐵旗桿記》碑文載:當時會館建成之時,「獨贏三千餘金。廟之壯麗不可有加,又不可折空金入私。因鑄鐵旗桿二株重五萬余斤,樹於大門之左右。……山陝會館遍天下,皆宏敞可觀。第朱仙鎮有鐵桿今於賒旗鎮再見。」由此可知,在全國各地眾多的會館類建築中,當時僅有朱仙鎮與賒旗鎮山陝會館建有此類鐵旗桿。今朱仙鎮鐵旗桿已失,唯社旗山陝會館鐵旗桿獨存。據有關古建築專家稱:就其重量、高度,形制之完整,內容之豐富,工藝之精湛,造型之完美而言,全國同類建築無出之右者。由此可知:社旗山陝會館鐵旗桿堪稱全國現存古建築鐵旗桿之最。
四、戲樓之最
全國現存古戲樓很多,建築各有特色。但若論其建築之宏偉、裝飾之精美,首屈一指當推社旗山陝會館懸鑒樓。懸鑒樓興建於清嘉慶年間,高24米,為三重檐歇山頂建築,面南為山門,檐廊寬敞,面北為戲台,這種勾連搭結構獨具匠心,極富特色。戲台上方懸匾之上又出一飛檐,形成八角高挑、飄飄欲飛之勢。樓之上下左右以技藝高超的木、石雕刻及風格獨特的彩畫藝術裝飾得美輪美奐。而且左右輔之以敞開式的鍾、鼓二樓,一反它處古建築多將封閉式的鍾、鼓樓置於神殿兩側之常規,使之形成風格別具的樂樓組群,三樓翼角交錯,似分似連,相映相襯,形成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已故中國古建築學會會長、南京大學校長楊廷寶先生(中國古建築界兩大世界著名的學術泰斗之一,被稱為「南楊北梁」,梁為梁啟超之子、北京大學教授梁思成)對此樓情有獨鍾,親帶研究生對該樓進行詳細測繪、拍照,稱贊懸鑒樓為「華夏古戲樓的典範之作」。為此,社旗山陝會館懸鑒樓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中國古戲樓之最」。
五、石雕藝術之最
以石牌坊及各殿柱礎為代表的社旗山陝會館石雕藝術集中國古建築全部石雕技法於一體,其圓雕、透雕、浮雕、平雕、線雕,浮雕之素平、減地平級、壓地穩起、剔地起突等技法,均得到恰到好處的運用,反復充分的展示。其雕刻形式和內容包括圓雕獅、虎、麒麟、英召等動物和神獸造型,圓雕石榴、仙桃等瓜果造型,透雕、高浮雕人物故事造型,浮雕、平雕各類花鳥、植物及吉祥裝飾圖案等。特別是其人物故事雕圖盡得我國歷代繪畫與雕刻藝術之神韻,充分發揮繪畫與雕刻藝術之象徵性、假定性、類型化之特徵,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給人以藝術美的享受,為眾多國內古建築專家交口贊「絕」,當之無愧的被稱為中國古建築「石雕藝術之最」。
六、木雕藝術之最
社旗山陝會館的木雕裝飾藝術與石雕裝飾藝術兩相媲美,並稱「雙絕」。會館建築的額枋、雀替、垂花門樓、內檐裝修之格扇、檻板、乃至穿插梁板及檐下斗拱昂嘴、耍頭皆飾以木雕,幾乎達到了無木不雕的地步。而且以最具木雕藝術表現力的深透雕為主要雕作手段,其主體建築懸鑒樓、大拜殿、大座殿、葯王殿、馬王殿之額枋、雀替全為透雕,雕鏤深度達五層0.15米。其構圖空間布局均勻,線條優美流暢,造型洗練;大量的人物故事雕圖形象突出,鮮活生動,誇張傳神,人物眉目、山水草木,一波一紋皆精雕細鏤。從而使山陝會館的木雕藝術以透雕藝術之精而享譽國內古建築界。國家建設部顧問、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燮題詞贊為:「高樓傑閣,巧奪天工,精雕細琢,錦綉裝成,公輸匠藝,壯哉斯館」。將其雕刻裝飾藝術與建築業之祖師魯班的匠藝相比美,足見評價之高,為此,稱其為 「全國木雕之最」當之無愧。
七、慈禧太後御筆親書「龍」「虎」二字更可稱為全國會館「之最」
社旗山陝會館主殿大座殿前檐兩山所嵌之慈禧皇太後御筆之寶「龍」、「虎」二字碑。碑寬0.42米,高0.80米,上圓下方,上方刻一方形篆體御印章,內為「慈禧皇太後御筆之寶」九字。左額亦題「慈禧皇太後御筆之寶」九字,中刻草書
「龍」「虎」二字一揮而就,字體瀟灑剛勁,一氣貫通。大座殿建築於清同治年間,落成於清光緒十八年,當時正是慈禧威權正盛之時,任何人豈敢偽托其御筆之寶公開置於此矚目之處?由此足見此「龍」、「虎」二字確系慈禧御筆真跡無疑。作為民間商會建築而能得慈禧皇太後御筆之寶作為鎮殿之寶,在全國的會館建築中可說是絕無僅有,當然成為全國會館唯一之殊榮。
八、全國清代民間剌綉珍品之最
社旗山陝會館館藏40餘件清代剌綉珍品,其中5件被國家文物局確定為國保文物一級品,並征調兩件遠赴瑞士、丹麥等國作為國保珍品文物展出。為此稱之謂「全國清代民間剌綉品之最」亦當之無愧。
九、會館附屬建築道坊院亦為全國會館之最
社旗山陝會館之附屬建築道坊院又名掖園宮、接官廳,其建築風格融合北方四合院建築與南方民居與園林建築風格與一體,系管理會館的道士的平時居住之地,亦為接待聯絡官府人員的場所,是為會館作為民間商會與官府斡旋功能的實物見證,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在全國現存會館類建築中獨此一家,堪稱「全國之最」。
十、商業道德規則碑可稱為全國之最
社旗山陝會館現存碑刻共計九塊,其中有關記述商業道德規則及會館興建活動的碑刻計七塊,分別為:初刻於清雍正二年(1725年)重刻於同治元年的《同行商賈公議戥秤定規矩》碑;立於清乾隆五十年的《公議雜貨行規》碑、立於清道光二十三年的《過載行差務》碑、以及記述山陝會館創建活動及捐資及開支財務公示的《創建春秋樓碑記》、《南陽賒旗鎮山陝會館鐵旗桿碑記》、《重興山陝會館碑記》、《重建山陝會館碑記》。前三塊碑石對於研究清代賒店商業發展的概況及商業行為的規范提供了彌足珍貴的佐證。其中《同行商賈公議戥秤定規矩》碑對規范度量衡作出了嚴格的規定;《公議雜貨行規》碑則以倡導誠信精神為核心,對各種商業行為做出多達十八項的嚴格規定;《過載行差務碑》則對支應官府的席片數量作出分解公示。這三塊碑石也是我國現存會館類建築中所存最早也最為全面的商業道德規則碑記,堪稱為全國之最。
社旗縣是一座歷史文化名鎮,坐落在南陽東北45公里處。它東與駐馬店市泌陽縣接壤,西和南陽縣宛城區毗連,北和方城縣交界,南與唐河縣為鄰。1965年建立社旗縣,社旗鎮為縣委、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社旗鎮原名賒旗店,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商業古鎮。據有關資料記載:該鎮初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清代康乾年間最為繁盛,為河南四大名鎮之一。民間有 「天下店數賒店」之稱。當時該鎮為水旱碼頭,南船北馬,總集百貨,尤多秦晉鹽茶大賈,為南北九省交通要道,全國有13個省的商人在此經商,僅各省商人建的同鄉會館就有:山陝會館、湖北會館、江西會館、廣東會館、福建會館等十餘個。全鎮人口13萬,鎮內有72道街,現存較為完整的古街道有十餘條。1989年 7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我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
位於鎮中心的「山陝會館」原名山陝同鄉會館,又名山陝廟、關公祠,曾稱鼎元社,是座巍峨壯觀,-金碧輝煌的宮殿式古建築群,系清代山西、陝西旅居賒旗鎮的富商大賈接客迎仕、聯誼集會和焚香祭奠的場所,因養有監管僧道亦稱山陝廟。正殿供奉關羽坐像,所以會館的絕大部分對聯、門榻、匾額都是頌揚關羽的功德,故又稱關公祠,道光年間稱鼎元社,民國十二年改稱山陝會館。
會館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經嘉慶、道光、咸豐、同治至光緒十八年落成,共經六帝137年。佔地面積10885.29平方米,建築面積6235.196平方米。主體建築自南而北沿中軸線有琉璃照壁、懸鎰樓、大拜殿和春秋樓,左右陪襯建築相互對稱,自南至北有:東西轅門、東西馬廄、鍾鼓二樓、東西廊房和大拜殿兩側的葯王、馬王兩座陪殿。建築布局形成前、中、後三進院落,布局嚴謹合理,殿堂樓閣疏密有間,北高南低,鱗次櫛比,氣勢雄渾,相映生輝。各類建築物共152間,室內外全用青白色大理石鋪砌,建築物採用石雕、木刻、火鑄或陶瓷塑精美圖案作裝飾。據碑文記載:「運巨材於楚北,訪名匠於天下」。耗白銀數百萬兩。總之,會館的總體設計追求詩情畫意,陳設裝飾極盡富貴華麗。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琉璃照壁,是仿照北京故宮九龍壁建起的,高10.4米,寬13米,厚1.70米,單檐硬山頂,是用1000多塊彩釉大方磚砌造起來的。壁的兩面飾有精巧剔透的「二龍戲」珠「、」龍虎爭斗「,」丹鳳朝陽「、鯉魚跳龍門」、「鳳穿牡丹」、「五龍捧聖」以及姿態各異的九條龍和福、祿、壽等圖案。照壁正中橫書「義冠古今」。兩側豎寫兩副對聯「浩氣已吞吳並魏,麻光常陰晉與秦」,「經壁輝光媲美富,羹牆瞻仰對英靈」。表達了山西、陝西人對關羽這個同鄉仰慕追念之情。字跡採用金黃色古寫隸體,顯得庄嚴肅穆生輝。
照壁陪襯建築有相互對稱的東轅門、西轅門、東馬廄、西馬廄環抱成會館前院。我們現在進前院參觀。院中立有白玉雕獅一對。獅前立鐵旗桿,鐵旗桿高 15米,重5萬余斤,青石須彌座,束腰部雕天馬、麒麟、獅子、異獸圖,須彌座上立鐵獅,旗桿穿獅而過。旗桿上有大、中、小三個雲斗,每個雲鬥上有四個風鐸,雲斗間行龍纏繞,頂部原各站一隻展翅欲飛的鳳鳥,抗日戰爭時期,東邊的一隻鳥被日本飛機炸掉。鐵旗桿鑄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據傳為分節擁土鑄造而成。轅門東西相對,築於高大磚券拱門上,為單檐歇山頂。下有磚護欄圍繞,高12.37米,正中分別嵌石刻「升自階」、「閱其履」匾額。
懸鎰樓,又名「八卦樓」,是會館的戲樓,興建於嘉慶元年(1786年),竣工於道光元年(1821年),歷時25年。樓高18.36米,長 20米,寬18米,分上中下三層,為三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正脊兩側裝飾有行龍、牡丹圖案,中間置琉璃樓,內刻「天五尺」三字,樓門兩邊對聯為「此地即是普陀山,何必遠求到南海」。樓內豎20根合抱大柱,下有三層柱礎,上層多為鼓形,下層為正方形鼓座,四面雕刻麒麟、獅子、牛、馬等圖案。樓北面為戲台,上掛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浩生社立「懸鎰樓」匾額。「懸鎰」兩字系山西明末書法家傅青主所寫(是從山西托來的)。「樓」字系葉縣清末舉人許靖所寫。兩側石柱上分別刻「還將[日事重新演,聊借俳優作古人」,「幻即是真世態人情描寫得淋漓盡致,今亦猶昔新聞舊事扮演來毫發無差」對聯。舞台屏上懸掛「既和縣平」匾額。戲台上下布滿木、石雕刻圖案,其內容多以古代傳統戲曲有關。
這分別是鍾樓和鼓樓,相對稱坐落於懸鎰樓兩側,鍾樓內懸大鍾一口,鍾高5尺,重2千餘斤,人稱聚將鍾,亦稱「金鍾報曉」,鼓樓在西側,內懸掛更鼓一面。
穿過戲樓進入萬人庭院,即會館的中心大院。院內全部用一尺見方的青石鋪地,中鋪甫道,甫路兩邊系條石,有柱洞可以搭棚,甫路左右庭院及兩廂分別為男女觀眾場地,院內可容萬人看戲,故又稱萬人庭院,現在我們參觀的是石牌坊,坐落於大殿前3米高的月台上,其分左中右三座。
中間一座為三間四柱式,須彌座方校,柱的兩側附以抱鼓石,中柱兩側鼓面刻:「俞伯牙愛琴」、「孟浩然愛梅」、「林和靖愛鶴」、「周敦頤愛蓮」、 「米元章愛石」、「嵇康愛竹」、「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八愛圖。中坊上雕福、祿、壽三星。匾書「孟氏難言這浩然」,相傳是社旗撥貢張玉炎撰寫。配坊左上刻「杜甫吟詩」,右上雕「李白騎鯨」,中坊背面上刻「五福圖」,匾書:「履中蹈和優入聖城」。
大拜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築,由大殿和拜殿兩部分組成,長40米,寬22米,高23.14米。殿前兩側立兩塊石室式單據歇山頂式石雕,高2米,寬1米,單檐硬山頂,左側刻:「十八學士登瀛洲」。圖中有杜如晦、房玄齡、於志宇等不畏艱險,騎馬沿崎嶇小路登上為天下人慕向的瀛洲。
故事出於《新唐書.諸亮傳》,唐太宗李世民為網羅人才開「文學館」,以杜如晦等十八人為學士,分為三番,每日六人值宿,討論典籍,號十八學士。右側刻「漁、樵、耕、讀」圖,下刻一河流,內行小舟,舟上老翁彎腰作打魚狀,山腰處一人擔柴若在行走,再上一人一牛,似去耕田,河對岸一人在讀書,故為漁、樵、耕、讀圖。圖中山水、樹木、飛禽、走獸、房屋採用汪淺浮雕、深浮雕、透雕、線雕等多種石作方法,使十八學士及漁樵耕讀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大拜殿興建於同治八年(1869處),竣工於光緒二十年(1892年),為會館主體建築部分。它連同石牌坊、東西腰樓、東西廊房、蕢鼓二樓、東西轅門及琉璃照壁,歷時二十五年,耗費白銀87788兩,當時可買大米950萬斤,約合五萬八千農民一年口糧。
馬王殿、葯王殿陪襯在大拜殿兩側,東為葯王殿,西為馬王殿。
在距大拜殿約50米的北面。原有早期興建的春秋樓。樓中塑有關羽夜讀《春秋》的泥像,樓因此而得名。咸豐七年(1857年),捻軍抵賒旗鎮時,由於遇到富商豪紳的踞樓抵抗,春秋樓被捻軍焚毀,現僅存月台遺址。
社旗山陝會館始建至今200多年,歷經風雨滄桑,其間曾遭受過捻軍、土匪及國民黨軍隊的大肆破壞,日寇飛機的狂轟亂炸。因此,會館在很大程度上失去它原有的風貌。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對這座文化藝術寶庫的保護工作。1963年,會館被納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重點單位,1988年1月13日被晉升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進行了全面整修工作。會館內布置了「社旗縣歷史文物陳列室」、「中原刺綉展」、「宮燈展」、「二十四孝展」、「社旗縣名優產品展」等五個展廳。
隨著事業的發展和「山陝會館」知名度的不斷提高,參觀的人數在逐年增加,全國著名古建築專家羅哲文、鄭孝攀、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土元、呂濟民等對會館的建築藝術贊不絕口、單土元老院長參觀後揮筆題寫了:「輝煌壯麗,天下第一」。呂濟民題詞是:「藝術輝煌,絕無僅有」,老專家羅哲文、鄭孝攀題寫了 「高樓傑閣巧奪天工,精雕細琢錦綉裝成,會輸匠藝,壯哉斯館''等題,給會館的建築藝術以極高的評價。
❿ 社旗縣陌陂鄉的歷史來歷
中文名稱
社旗縣
外文名稱
SheQi County
別 名
賒店、賒旗
行政區類別
縣級
所屬地區
中國·河南·南陽
下轄地區
賒店鎮、橋頭鎮、饒良鎮等15個鄉鎮
政府駐地
南陽市社旗縣西山貨街1號
電話區號
(+86)0377
郵政區碼
473300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
面 積
1203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