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韓愈的名字的由來

韓愈的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18 03:03:22

㈠ 韓愈的名和字的關系

古人的名和字是有聯系的,就是所謂表字,一般字是名的同義,也有相反意義的。韓愈,字退之,就是取了反義。

㈡ 韓愈的字是退之,他的名與字之間是什麼關系

古人的名和字是有聯系的,就是所謂表字,一般字是名的同義,也有相反意義的。韓愈,字退之,就是取了反義。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2)韓愈的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

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㈢ 韓愈的簡介

韓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兩代八散文大家的並稱。即唐代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他們八個在古文運動中貢獻最大.最初有明朝的朱右著《八先生文集》。因我國明代選家茅坤輯錄他們的作品為《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因之得名,並由於該選本的廣泛流傳而名聲遠播。

他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20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25~35歲,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36~49歲,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歲,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政治上較有作為。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唐代散文學兼詩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屢被貶。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為了整頓舊時秩序和振興儒道統而提供學習古文,又為了宣傳古道而寫作古文。他對古方創作的要求是,「必出入於仁義、「文從字順各識職」(《南陽樊紹述墓誌銘》)、「唯陳言之務去」(《答李翊書》——、「師其意不師其辭」(《答劉正夫書》)。因忠於古文,其成果頗碩,《原毀》、《進學解》、《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雜說》、《祭十二郎文》、《張中丞傳後敘》等都是優秀作品。在詩歌方面,他推崇陳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韓孟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詩,或反映時事,或寫中下層文士的政治失意和個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亂》,《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山石》、《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等。古詩往往規模宏大,才氣縱橫,氣勢雄偉。為了矯正大歷詩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詩歌發展的新路。不過象《陸渾山火》、《南山》、《石鼓歌》、《月食》等,故意搜集險怪,過分散文化、議論化,有傷詩意。生平詳見《新唐書》卷一七六。

文學主張與創作

文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韓 愈(Han Yu)
韓愈(768~824) 字退之,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25歲中進士,29歲開始登上仕途,卻在功名與仕途上屢受挫折。貞元十九年(803)被貶為陽山(今廣東陽山縣)縣令。轉年八月,又「量移」為江陵府法曹參軍。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與衡州刺史鄒儒立會於石鼓山合江亭,留題古詩二十韻。《題合江亭寄刺史鄒君》全詩凡二百言,一韻到底,一氣呵成,音調鏗鏘,氣勢磅礴,為自唐以來題詠石鼓千古傳誦、膾炙人口之傑作,亦為後世文人學士所推崇,步其韻而歌者不乏其人。尤其是「瞰臨渺空闊,綠凈不可唾」兩句,已成為後世人們廣為傳誦的名句。明萬曆中(1587~1598),與李寬、李士真、周敦頤、朱熹、張栻、黃干同祀石鼓書院七賢祠,世稱石鼓七賢。
(據《湖湘文化名人衡陽辭典》,甘建華主編,爾雅文化出品)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後,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三十六歲後,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歲後,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五十七歲終。政治上較有作為。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
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韓愈(七六八-八二四),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後於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
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歷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於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譎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
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後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游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編輯本段]文學成就
文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將他與杜甫並提,有「杜詩韓文」之稱。
他在詩歌創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謂「以文為詩」,別開生面,用韻險怪,開創了「說理詩派」的詩風。當然,他的詩也存在著過分散文化、議論化的缺點,對後代有不良影響。
韓愈還是一位熱心的教育家,他能逆當時的潮流,積極指導後進學習,他「收召後學」、「抗顏而為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特別重視教育和培養年輕作家。
他在《答李翊書》一文中說:「根之茂者,其實遂……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所謂「根」或「氣」,都是指作家的思想修養、人格修養強調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文學修養,對搞好創作的重要性。現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韓愈作為修武人,曾多次游歷縣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長詩《題西白澗》,由此使西白澗也成為百家岩重要一景。 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韓愈的散文、詩歌創作,實現了自己的理論。其賦、詩、論、說、傳、記、頌、贊、書、序、哀辭、祭文、碑誌、狀、表、雜文等各種體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論說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盪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
[編輯本段]生平年表
唐貞元二年(788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復;三次登權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通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
貞元十九年(803年)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兩個月,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吟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其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20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晉升為中書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任潮州刺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雖然僅在袁州九個月,卻辦了一件「禁隸」的大好事,據據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當地人為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㈣ 韓愈的字由來

韓愈字退之,退之兩字來自下面的這首詩中的最後一句: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欲知此詩出自何處,有何詳情,請耐心閱讀下面的故事。

據說

韓愈年輕時求取功名屢有不順,
此間,經人介紹與洛陽的河南府法曹參軍之女盧小姐訂婚,
並暫居盧家,准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
盧小姐天性活潑,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後有所做為,現在就應當規勸他一下,可是如何規勸他呢?
這天晚飯後,花前月下,二人閑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為此事嘆息,科場失意乃常有之事。家父對我總是誇你學識淵博,為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為的,只是這科場屢挫 ,必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才是。」韓愈聽後,頻頻點頭,心中暗道 :盧小姐果有見地,接著說道 :「小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黑,請小姐賜教。」盧小姐一聽,「嗤」地笑出聲來,說道:「你真是個聰明人啊!」隨即展紙揮筆,寫道: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韓愈捧贈言,一陣沉思:此乃小姐肺腑之語啊!自古道驕兵必敗,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於是,他立即選用盧小姐贈言中的最後兩 個字:退之,給自已起了個新名字。

㈤ 韓愈的介紹

韓愈(768~824),字退之,漢族,唐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
人物簡介
歷程
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郡望」一詞,是「郡」與「望」的合稱。「郡」是行政區劃,「望」是名門望族,「郡望」連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國范圍內的名門大族。而韓愈世居昌黎,故又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者,故與其並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與柳宗元、歐陽修、王安石、曾鞏、蘇洵、蘇軾、蘇轍(合稱為三蘇)合稱為「唐宋八大家」。
生平
韓愈一生經歷大致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24歲以前。3歲喪父。受兄韓會撫育。後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後遷居宣城。7歲讀書,13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究心古訓,並關心政治,自稱"前古之興亡,未嘗不經於心也,當世之得失,未嘗不留於意也"(《與鳳翔邢尚書書》),確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20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 第二階段,25至35歲。先登進士第。然後三試博學鴻詞不入選,便先後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至京師,官四門博士。這一階段重要詩文,有《原道》、《原性》、《答李翊書》、《師說》、《送李願歸盤谷序》、《送孟東野序》、《此日足可惜贈張籍》、《山石》等。 第三階段,36至49歲。先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國子博士。改河南令,遷職方員外郎,歷官至太子右庶子。因先後與宦官、權要相對抗,仕宦一直不得志。這一階段重要詩文,有《張中丞傳後敘》、《毛穎傳》、《送窮文》、《進學解》、《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赴江陵途中寄贈……翰林三學士》、《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南山詩》、《秋懷詩》11首、《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石鼓歌》等。 第四階段,50至57歲病故。先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任行軍司馬,貫徹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淮西平定後,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為兵部侍郎時,鎮州王庭湊叛亂,他前往宣撫,成功而還。最後這一階段,政治上較有作為。重要詩文有《平淮西碑》、《論佛骨表》、《柳子厚墓誌銘》、《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瀧吏》等。 韓愈
評價
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韓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風。),明人推崇他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後人對韓愈評價頗高,尊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韓文與杜詩並列,稱為「杜詩韓筆」;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韓柳倡導的古文運動,開辟了唐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韓詩力求新奇,重氣勢,有獨創之功。韓愈以文為詩,把新的古文語言、章法、技巧引入詩壇,增強了詩的表達功能,擴大了詩的領域,糾正了大歷(766~780)以來的平庸詩風。
「字」來歷
韓 愈(Han Yu)
韓文公名愈字退之,說起這名和字,倒有一段佳話。 韓愈父母早亡,從小就由哥嫂撫養。轉眼到了入學的齡,嫂嫂鄭氏一心想給弟弟起個又美又雅的學名,這天,鄭氏翻開書年,左挑一個字嫌不好,右揀一個字嫌太俗,挑來揀 去,過了半個時辰,還沒有給弟弟選定一個合意的學名。韓愈站在一旁觀看,見嫂嫂為他起 名作難 ,便問:「 嫂嫂,你要給我起個什麼名呢?」鄭氏道:你大哥名會,二弟名介,會、介都是人字作頭,象徵他們都要做人群之首,會乃聚集,介乃耿直,其含義都很不錯,三弟的學名,也須找個人字作頭,含義更要講究 的才好,韓愈聽後,立即說到:「嫂嫂,你不必在翻字書了,這人字作頭的『愈』字最佳了,我就叫韓愈好了。」鄭氏一聽,忙將字書合上,問弟弟道:「愈字有何佳意?」韓愈道「愈,超越也。我長大以 後,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後無來者,決不當平庸之輩。」嫂嫂聽後,拍手叫絕:「好!好!你真會起名,好一個『愈』字吆!」 韓愈怎麼會給自己起出一個這樣又美又雅的名呢?原來他自幼聰慧,飽讀經書,從三歲起就開始識文,每日可記數千言,不到七歲,就讀完了諸子之著。那超凡的天賦和文化素養,使他早早就抱定了遠大志向,這個「愈」字,正是他少年胸懷表露。 他長到十九歲時,已經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勃勃少年。這年恰逢皇科開選,鄭氏為他打點行裝,送他進京去應試。 到京城後,他自持才高,以為入場便可得中,從未把同伴擱在眼裡。結果別人考中了,他卻名落孫山。 後來,他在京中一連住了幾年,連續考了四次,最後才算中了第十三名。之後,一連經過三次殿試,也沒得到一官半職。 由於銀錢早已花盡,他由京都移居洛陽去找友人求助。在洛陽,友人穿針引線,他與才貌雙全的盧氏小姐訂了婚。盧小姐的父親是河南府法曹參軍,甚有尊望,韓愈就住在他家,准備擇定吉日與盧小姐完婚。 盧小姐天性活潑,為人坦率,一方面敬慕韓郎的才華,一方面又對韓郎那自傲之情有所擔憂。她曾多次思忖,要使郎君日後有所做為,現在就應當規勸他一下,可是如何規勸他呢? 這天晚飯後,花前月下,二人閑聊詩文。暢談中,韓愈提 起這幾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盧小姐和顏悅色地說道:「相公不必再為此事嘆憂,科場失意乃長有之事。家父對我總是誇你學識淵博,為人誠摯。我想你將來一定會有作為的,只是這科場屢挫 ,必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眼下當找出這個緣由才是。」韓愈聽後,頻頻點頭,心中暗道 :盧小姐果有見地,接著說道 :「小姐講的甚是有理,俗話說自已瞧不見自已臉上的黑,請小姐賜教。」盧小姐一聽,「嗤」地笑出聲來,說道:「你真是個聰明人啊!」隨即展紙揮筆,寫道: 人求言實,火求心虛, 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韓愈捧贈言,一陣沉思:此乃小姐骯腑之語啊!自古道驕兵必敗,自已身上缺少的正是謙虛之情,這個「愈」字便是證據。於是,他立即選用盧小姐贈言中的最後兩個字:退之,給自已起了個新名字。
政治主張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潮州,後因治政突出,遷袁州,即今江西宜春,刺袁州史。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文學成就
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理論上: 他認為道(即仁義)是目的和內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強調文以載道,文道合 韓愈石像
一,以道為主。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古文,並博取兼資莊周、屈原、司馬遷、司馬相如、揚雄諸家作品。 主張學古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堅持「詞必己出」、「陳言務去」。 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提出養氣論,「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書》)。 提出「不平則鳴」的論點。認為作者對現實的不平情緒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風格方面,他強調「奇」,以奇詭為善。 韓愈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將他與杜甫並提,有「杜詩韓文」之稱。
詩歌創作
他在詩歌創作上也有新的探索。所謂「以文為詩」,別開生面,用韻險怪,開創了「說理詩派」的詩風。當然,他的詩也存在著過分散文化、議論化的缺點,對後代有不良影響。
論說文
論說 韓愈全身像
文在韓文中佔有重要的地位。以尊儒反佛為主要內容的中、長篇,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等,它們大都格局嚴整,層次分明。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短篇如《雜說》、《獲麟解》,比喻巧妙,寄慨深遠;長篇如《送窮文》、《進學解》,運用問答形式,筆觸幽默,構思奇特,鋒芒畢露。論述文學思想和寫作經驗的,體裁多樣,文筆多變,形象奇幻,理論精湛。敘事文在韓文中比重較大。學習儒家經書的,如《平淮西碑》,用《尚書》和《雅》、《頌》體裁,篇幅宏大,語句奇重,酣暢淋漓;《畫記》直敘眾多人物,寫法脫化於《尚書·顧命》、《周禮·考工記·梓人職》。繼承《史記》歷史散文傳統的,如名篇《張中丞傳後敘》,融敘事、議論、抒情於一爐。學《史記》、《漢書》,描繪人物生動奇特而不用議論的,如《試大理評事王君墓誌銘》、《清河張君墓誌銘》等。記文學摯友,能突出不同作家特色的,如《柳子厚墓誌銘》、《南陽樊紹述墓誌銘》、《貞曜先生墓誌銘》等。但在大量墓碑和墓誌銘中,韓愈也有些「諛墓」(指為死者歌功頌德,在墓誌銘中不論其功績如何,一概誇大其詞予以贊頌的行為)之作,當時已受譏斥。 《韓愈全集校注》
抒情文中的祭文,一類寫骨肉深情,用散文形式,突破四言押韻常規,如《祭十二郎文》;一類寫朋友交誼和患難生活,四言押韻,如《祭河南張員外文》、《祭柳子厚文》。此外,書信如《與孟東野書》、贈序如《送楊少尹序》等,也都是具有一定感染力的佳作。韓愈另有一些散文,如《毛穎傳》、《石鼎聯句詩序》之類,完全出於虛構,接近傳奇小說。韓愈散文氣勢充沛,縱橫開合,奇偶交錯,巧譬善喻;或詭譎,或嚴正,藝術特色多樣化;掃盪了六朝以來柔靡駢儷的文風。 他善於揚棄前人語言,提煉當時的口語,如「蠅營狗苟」(《送窮文》)、「同工異曲」、「俱收並蓄」(《進學解》)等新穎詞語,韓文中較多。他主張「文從字順」,創造了一種在口語基礎上提煉出來的書面散文語言,擴大了文言文體的表達功能。但他也有一種佶屈聱牙的文句。自謂「不可時施,只以自嬉」(《送窮文》),對後世有一定影響。韓愈也是詩歌名家,藝術特色以奇特雄偉、光怪陸離為主。如《陸渾山火和皇甫用其韻》、《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內容深刻;《南山詩》、《岳陽樓別竇司直》、《孟東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韓詩在求奇中往往流於填砌生字僻語、押險韻。韓愈也有一類樸素無華、本色自然的詩。韓詩古體工而近體少,但律詩、絕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答張十一功曹》、《題驛梁》,七絕《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題楚昭王廟》等。 韓愈
韓集古本,以南宋魏懷忠《五百家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外集》為最善;廖瑩中世堂本《昌黎先生集》、《外集》、《遺文》(明徐氏東雅堂翻刻)最為通行。清代顧嗣立、方世舉各有詩集單行注本。今人錢仲聯《韓昌黎詩系年集釋》是另行系年的集注本。另外,為韓集作校勘或補注而不列正文者,有宋方崧卿、朱熹,清陳景雲、王元啟、沈欽韓、方成和今人徐震。年譜以宋洪興祖《韓子年譜》最為詳備。趙翼《甌北詩話》、方東樹《昭昧詹言》、林紓《韓柳文研究法》中有關部分,是評論其詩文的代表著作。《馬說》被選入初中課本。
散文作品
韓愈散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鮮明簡煉,新穎生動,為古文運動樹立了典範。韓文風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①論說文,可分為兩類,一是宣揚道統和儒家思想,如《原道》 、《原性》 、《原人》 ;另一類也或多或少存在著明道傾向,但重在反映現實,作不平之鳴,而且不少文章有一種反流俗、反傳統的力量,並在行文中夾雜著強烈的感情傾向,如最有代表性的《師說》 、《馬說》 。 ②雜文,與論說文相比,雜文更為自由隨便,或長或短,或庄或諧,文隨事異,各當其用。如《進學解》通過設問設答的方式,反話正說,全文多用辭賦鋪陳的手法排比對偶,行文輕松活潑。雜文中最可矚目的是那些嘲諷現實、議論犀利的精悍短文,如《雜說》 、《獲麟解》等,形式活潑,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③序文(即贈序),大都言簡意賅,別出心裁,表現對現實社會的各種感慨,如《張中丞傳後敘》、《送李願歸盤谷序》、 《送孟東野序》等。此外,韓愈還在傳記、碑誌中表現出狀物敘事的傑出才能,如《毛穎傳》《柳子厚墓誌銘》等。 ④傳記、抒情散文,韓愈的傳記文繼承《史記》傳統,敘事中刻畫人物,議論、抒情妥帖巧妙。《張中丞傳後敘》是公認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 《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絕調,具有濃厚的抒情色彩。 韓愈肖像
思想意義
韓愈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他領導了中唐時期的古文運動,在散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被蘇軾譽為「文起八代之衰」;在詩歌創作方面,針對大歷以來詩人「竊占青山白雲,春風芳草以為己有」(皎然《詩式》)的浮盪習氣,「往往涉於齊梁綺靡婉麗」(高仲武《中興間氣集》)的詩風,自覺地繼承和發揚李白、杜甫在詩歌創作上的業績,力圖恢復盛唐氣象。因此,他在詩歌創作上勇於創造,大膽革新,另闢蹊徑,獨樹一幟,較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的現實,成為中唐時期詩壇上一個影響較大的詩人。但是,一些文學史和有關韓愈研究的論著,以反映人民疾苦為評價韓愈詩歌的准則,也就是政治標准第一,因而認為韓愈反映現實的詩歌數量不多,沒有像白居易那樣繼承杜甫詩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意義不大。如游國恩諸先生主編的《中國文學史》中有這樣的意見:「從創作實踐來看,韓愈主要是繼承李白的自由豪放,和杜甫的體格變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藝術傳統,獨立開拓道路。和白居易著重繼承杜甫現實主義精神有所不同。」詹鍈先生《唐詩》也是這樣說的:「在韓愈詩里也有些反映現實的。但這樣的詩數量不多,而且往往和個人的不幸交織在一起,認識不夠深刻。」張燕瑾同志《唐詩選析》認為:「韓愈的詩歌追求奇險,形成了宏偉奇崛和『以文為詩』的特色。但反映社會重大生活內容少,比較膚淺。」類似的意見還有,這里不一一列舉。我以為上述諸先生的論斷值得進一步探討。韓愈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在數量上不及杜甫和白居易,但反映人民疾苦不是評價作家作品的唯一標准,就韓愈而論,他的詩歌既有深切同情人民苦難,揭露統治集團罪惡的篇章,也有不少是反對藩鎮割據,維護國家統一的佳什,更有猛烈抨擊佛、道二教危害之作,還有指斥當權者壓抑人才,抒發懷才不遇的作品。這些都從不同方面較為深刻地反映了中唐時期社會的重大生活,有強烈的戰斗性,應該說也是現實主義的優秀作品。 韓愈陵園

教育主張
韓愈是一位熱心的教育家,他能逆當時的潮流,積極指導後進學習,他「收召後學」、「抗顏而為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特別重視教育和培養年輕作家。 他在《答李翊書》一文中說:「根之茂者,其實遂……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所謂「根」或「氣」,都是指作家的思想修養、人格修養強調作家的道德修養和文學修養,對搞好創作的重要性。現存《昌黎先生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韓愈作為修武人,曾多次游歷縣境北部的百家岩,在此曾作長詩《題西白澗》,由此使西白澗也成為百家岩重要一景。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凈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贊孟子辟排楊朱、墨子,認為楊、墨偏廢正道,卻又主張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貴王道,賤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他抨擊二王集團的改革,但在反對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等主要問題上,與二王的主張並無二致。這些復雜矛盾的現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生平年表
唐貞元二年(788年)韓愈十九歲,懷著經世之志進京參加進士考試,一連三次均失敗, 韓愈雕像
直至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進士考試才考取。按照唐律,考取進士以後還必須參加吏部博學宏辭科考試,韓愈又三次參加吏選,但都失敗;三次給宰相上書,沒有得到一次回復;三次登權者之門,均被拒之門外。 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韓愈二十九歲,受董晉推薦,出任宣武軍節度使觀察推官。這是韓愈從政開始。韓愈在任觀察推官三年中,邊指導李翱、張籍等青年學文,邊利用一切機會,極力宣傳自己對散文革新的主張。 貞元十六年冬,韓愈第四次參吏部考試,第二年(801年)通過銓選。這時期寫的《答李翊書》,闡述自己把古文運動和儒學復古運動緊密結合在一起的主張,這是韓愈發起開展古文運動的代表作。這年秋末,韓愈時年三十四歲,被任命為國子監四門博士,這是韓愈步入京師政府機構任職開端。任職四門博士期間,積極推薦文學青年,敢為人師,廣授門徒,人稱「韓門第子」。 貞元十九年(803年)寫了名作《師說》,系統提出師道的理論。冬,韓愈晉升為監察御史,在任不過兩個月 韓愈
,為了體恤民情,忠於職守,上書《論天旱人飢狀》,因遭權臣讒害,貶官連州陽山令。韓愈三年任職陽山令,深入民間,參加山民耕作和魚獵活動,愛民惠政德禮文治,《新唐書·韓愈傳》因此特書「有愛於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陽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韓愈門下,與青年學子吟詩論道,詩文著作頗豐,今見之《昌黎文集》有古詩二十餘首,文數篇。此時構思並開始著述的《原道》等篇章,構成韓學重要論著「五原」學說,這是唐宋時期,新儒學的先聲,其理論建樹影響巨大。 貞元二十一年(805年)年夏秋之間,韓愈離開陽山,八月任江陵法曹參軍。 元和元年(806年)六月,韓愈奉召回長安,官授權知國子博士。 元 韓愈
和三年(808年),韓愈改真博士。 元和四年(809年),改授都官員外郎分司東都兼判祠部。是年冬被降職調為河南令,以後相繼任職方員外郎、國子博士。 元和八年(813年),晉升為比部郎中史館修選,完成《順宗實錄》著名史書編寫。 元和九年(814年),韓愈任考功郎中知制誥。 元和十年(815年),晉升為中書舍人。 元和十二年(817年),協助宰相裴度,以行軍司馬身份,平定淮西亂,因軍功晉授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憲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鳳翔迎佛骨,京城一時間掀起信佛狂潮,韓愈不顧個人安危,毅然上《論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將佛骨 「投諸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後代之惑。」憲宗得表,龍顏震怒,要處以極刑。幸宰相裴度及朝中大臣極力說情,免得一死,貶為潮州刺史。韓愈任潮州刺史八個月,概括說來:驅鱷魚、為民除害;請教師,辦鄉校;計庸抵債,釋放奴隸;率領百姓,興修水利,排澇灌溉。千餘年來,使潮 韓愈紀念館|
州成為具有個性特色的地域文化,潮州地區成為禮儀之邦和文化名城! 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韓愈調任袁州刺史,雖然僅在袁州九個月,卻辦了一件「禁隸」的大好事,據新舊《唐書》記載:「袁人以男女為隸,過期不贖則沒入之。愈至,悉計庸得贖所沒入之父母,七百餘人。因與約曰:禁其為隸。」當地人為了感激韓愈的這一行為,建了昌黎書院(今存)表示紀念。 元和十五年(820年)九月,韓愈詔內調為國子祭酒。 長慶元年(821年)七月,韓愈轉任兵部侍郎。 長慶二年(822年)單身匹馬,冒著風險赴鎮州宣慰亂軍,史稱「勇奪三軍帥」,不費一兵一卒,化干戈為玉帛,平息鎮州之亂。九月轉任吏部侍郎。 長慶三年(823年)六月,韓愈晉升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京兆之地稱復雜難理,在韓愈整治下,社會安定,盜賊止,米價不敢上。後相繼調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 長慶四年,韓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於長安,終年五十七歲。
傳世名言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韓愈治學名聯)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 ·昵昵兒女語,恩怨相爾汝。(《聽穎師彈琴》) ·古之君子,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原毀》) ·親之割之不斷,疏者屬之不堅。 ·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送孟東野序》)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事業無窮年。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師說》) ·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進學解》 )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師說》)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聖人無常師。(《師說》)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師說》) ·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調張籍》)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韓愈墓地
韓愈墓位於河南省焦作孟州市孟縣城西6公里韓庄村北半嶺坡上。此地北望太行,南臨黃河,是一片丘陵地帶。墓冢高大,有磚石圍牆,翠柏蓊鬱,芳草芨芨,棗樹成林。墓前有韓愈祠,明代建築,三進院落,韓愈雕像坐於祠中。 始建於唐敬宗寶歷元年(825年)。墓地處丘陵地帶,墓冢高10餘米,冢前建有祠堂,計有饗堂三間,門房三間。祠內共有石碑13通,記載有韓愈生平事跡等。墓前院內有古柏兩株,相傳為唐代栽植,有清乾隆年間孟縣知縣仇汝瑚碑記:"唐柏雙奇",左株高5丈,圍1.2丈;右株高4丈,圍1.1丈。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代表作品
《師說》 【題解】 本文見《昌黎先生集》。為作者贈李蟠之作。主旨在於闡明師道。「由魏晉氏以下,人益不事師。今之世, 韓愈
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後學,作《師說》,因抗顏而為師。」(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原文】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雲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㈥ 韓愈是哪一個朝代的人

韓愈是唐朝的人。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漢族,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

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貞元十九年(803年),因論事而被貶陽山。後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
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在舊《廣東通志》中被稱為「廣東古八賢」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

㈦ 韓愈的名,與字的含義

韓愈,字退之。「愈」是超越、越過之義,「退之」是後退、謙謹以求平衡之義。名與字相反相成。

韓愈,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薄命不幸,動遭饞謗,進寸退尺,卒無所成」(《上兵部李侍郎書》),可以說是他仕途辛酸的真切寫照了。

當時的社會,盛行駢體文。這是一種過於拘泥於形式與華美詞藻的一種問題,講究聲律對仗,卻空洞無實。韓愈則推動秦漢時期的散文形式,講究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既要文風古樸,又要有獨創性,能反應現實。

(7)韓愈的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性情中人

韓愈性格開朗豁達,與人交往,無論對方發跡或是潦倒,他始終態度不變。年輕時同孟郊、張籍友善,二人聲名地位還不高,韓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贊揚推崇他們。

張籍終於得中進士,榮獲官祿。後來韓愈雖然身份顯貴,每當辦完公事的閑暇,便同他們一起談話宴飲,論文賦詩,和過去一樣。而他對那些權豪勢要,看作奴僕一般,瞪著眼睛不屑一顧。

韓愈很善於誘導勉勵後進,留在家中做賓客對待的十分之六七,即使自己早餐也吃不上,仍和顏悅色毫不在意。他總以振興名聲教化、弘揚仁義為己任。幫助內外親和朋友的孤女婚嫁的近十人。

㈧ 韓愈名什麼

姓韓名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員,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㈨ 韓姓氏的由來

一、源自姬姓

黃帝第二十九代韓侯,霜字輩。黃帝第四十三代韓獻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韓侯至平王時失國,凡二十四世,而滅於秦後有,韓氏、何氏、橫氏、俠人、罌氏、言氏、賈氏、褐氏、李氏、呂氏、韓侯氏、無忌氏、公族氏、韓褐氏、韓藉氏、韓嬰氏、韓信氏潁川成為韓姓的第一個郡望。

二、少數民族改姓而來

鮮卑族改韓姓,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革,把鮮卑姓氏改為漢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為韓。

滿族改韓姓,滿族哈勒塔喇氏,世居吉林烏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翰顏氏,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後多冠漢姓為韓氏;赫濟哩氏,世居輝發,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錫伯族改韓姓,錫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稱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訥,清中葉後,改為漢姓韓氏,韓吉利氏,清中葉後多冠漢姓為韓氏,韓亞喇氏,世居伯都訥,後多冠漢姓為韓氏。

朝鮮族改韓姓,滿清建國後,世居義州(今朝鮮新義州)、開城府(今朝鮮開城)的朝鮮族人,皆冠漢姓為韓氏。

鄂倫春族改韓姓,鄂倫春族卡格依爾氏,亦稱卡日基爾氏,世居雅魯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後多冠漢姓為韓,哈爾卡拉氏,世居雅魯河(今嫩江支流雅魯河流域),所冠漢字姓韓。

三、得姓始祖

韓虔,姬姓,韓氏,名虔,晉卿韓武子之子,戰國時期韓國國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西周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給虞,其子燮更國號為晉。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萬於韓,姬萬曾孫韓厥以封邑為姓。韓厥的七世孫韓虔建立韓國。韓虔即為韓姓的得姓始祖。

四、遷徙傳播

韓姓繁衍發展主要在春秋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及唐宋三個時期。韓姓最初活躍於陝西和山西一帶,商末周初時進入了河南和河北地區。

韓姓在東晉、隋唐時期的北方地區戰亂中,損失較大。宋朝時,中原人群大量南遷,韓姓也隨之遷往廣東、福建一帶。元明清時期,江浙一帶的韓姓人較大規模繼續南遷,有的遷居台灣,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定居。

(9)韓愈的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韓姓名人:

1、韓非(約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稱韓非子,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戰國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韓桓惠王之子,大儒荀子學生,秦國丞相李斯師兄。

2、韓信,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3、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4、韓休(673年-740年6月8日),字良士,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鳳閣舍人韓大敏之侄,洛州司戶韓大智之子。韓休出身於昌黎韓氏,制舉入仕,後被舉為賢良,歷任左補闕、主爵員外郎、中書舍人、禮部侍郎、虢州刺史、工部侍郎、尚書右丞。

閱讀全文

與韓愈的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