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地方名字的由來

地方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18 13:59:43

⑴ 地方名字的由來

關於這一地名的由來,有兩種「版本」。
一是說「九棵樹」在清代時形成村落,最初只有趙、張、金、苗四姓,因該村位於進出通州城的大道旁,從村口至舊城南門的路邊共植有九十九棵樹,所以被稱為「九十九棵樹村」,後來人們覺得「九十九棵樹村」叫著繞口,就簡稱為「九棵樹」。
二是說早年間「九棵樹」附近曾有九棵高大的楊樹(另一說為槐樹),形成村落後以樹稱地名為「九棵樹」。
相傳,這九棵樹下有一口水井,人們常在樹下乘涼。有一次乾隆皇帝微服私訪路過此地並在樹下乘涼。隨從還從樹下的水井中打上水來,讓他喝了。當乾隆喝完水後,頓感涼爽,便即興賜予此井為「瓊池」,並將為他遮陽的九棵楊樹封為「九君樹」。但人們覺得這個名字過於文雅,便直接稱「九棵樹」,村名也因此而得。
這兩種說法,前者更為可信,1992年出版的《通縣地名志》有此記載,而後者只是民間傳說,不足為信。
九棵樹的今生
北京市通州區地鐵八通線‎經過站點。有一小區,名為:九棵樹家園。
途徑公交車:372;372;668;668;938;938;938空;938空;938空;938空;938支;938支;938支1;938支1;938支5;938支5;976支;976支;通州10;通州10;通州13;通州13;通州14;通州20;通州20;通州21;通州21;通州22;通州22;通州25;通州7

⑵ 中國每個城市名字的由來

中國部分城市名稱的由來
北京的由來
北京古代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國都,遼代稱燕京,金代稱中京,元代為大都,明代始改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北京的名稱。
古時,帝都稱京師。北京的「北」字,是根據其地理位置而取的,故金陵為南京,長安(西安)為西京,汴梁(今開封)為東京;洛陽、遼陽也稱過東京。
天津的由來
清代乾隆初年,從浙江來天津的詩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詩中說:「天津名自長陵賜」。長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樂二年,公元1404)給起的名字。當時不是作為地名,而是作為軍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衛。
燕王朱棣當了皇帝後,把首都定在現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宮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當了永樂皇帝,想到天津(當時還叫直沽)是一個既通海又通內河的軍事要地,就想派他的軍隊到直沽一邊種地一邊防守。回憶到自己在直沽順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衛。衛是一處警備小區的意思,每衛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樂皇帝認為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過這個渡口,眼前就是康莊大道。
上海的由來
上海簡稱滬,名稱最早見於北宋郊旦之《水利書》。上海因何得名?一說「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當時漁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說是由於當時的漁民用「滬」這種捕魚的工具勞作,幹活就是上「滬」,因而得名。宋代開始設上海鎮,元代稱上海縣。宋代之後貿易日盛,一躍而為「東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間,「商賈雲集,海艇大小以萬計,城內外無隙地」。1928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稱上海市,沿用至今。
廣州的由來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6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郡下面設縣。其中南海郡管轄番禺、龍川等四個縣。
南海郡治,即政治、軍事機構所在地,設在這里,當時稱蕃禺,並在此建城,此為廣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吳黃武五年),東吳孫權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蒼梧等4郡,新設置廣州,因州治原在廣信(今梧州、封開一帶),廣州之名取自廣信的「廣」字。交廣分治後,廣州州治遷到番禺,廣州之名由此而來。

⑶ 5~10個中國的地名名字的歷史由來

1、西藏自治區(藏)
元時稱西藏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代稱西藏東部為「康」(喀木),中部為「衛」,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國西部,故稱西藏。1965年設立西藏自治區。
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於故稱「烏思藏」。
拉薩: 拉薩,藏文意為「聖地」或「佛地」,古稱為「邏娑」。相傳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娶得大唐文成公主入藏。為了慶祝此事,決心要好好建 設王都。但當時的吐蕃王都,還是一片荒草沙灘之地。文成公主由於精通天象地氣,善觀五行風水,她觀察拉薩的地形,發現其好像一個仰卧的羅剎女(即母夜 叉),認為選拉薩作為國都實在是對國極為不利。於是公主建議在拉薩外圍建立四個寺廟,以鎮住女魔的四肢。她又算出拉薩中心的卧馬湖是母夜叉的心臟,湖水便 是母夜叉的血液,都應想辦法鎮住。於是,公主根據五行之說,主張用白羊背土填湖。藏王松贊干布聽從了公主的意見,就在卧馬湖動工,填湖造寺,建成了著名的 大昭寺。拉薩原稱「山羊地」,便由此得名。大昭寺建成後,藏王便把文成公主由長安帶來的釋加牟尼佛像供在廟內,從此各地善男信女紛紛前來朝拜。久而久之,這塊神聖的「邏娑」(山羊地)因音似,便被稱為「拉薩」即「聖地」了。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3、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上海地區有十吅八吅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 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 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 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 「渝」。
5、內蒙古自治區(蒙)
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於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國。元滅後,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內、外蒙古之稱。晚清以後,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所以盟旗為內蒙古。
取全稱中「蒙」字作為簡稱。
呼和浩特:公元十六世紀,蒙古封吅建主阿拉坦汗率領默特部駐牧呼和浩特地區。1581年,阿拉坦汗與夫人三娘子,大興土木建城,並用青磚修起城牆,把房屋等圍起來,遠遠望去,一片青色,所以蒙語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城市"。

⑷ 某個地方的名字的來歷呀!!!!

北京名稱的由來:
北京最早叫薊,春秋戰國時期為燕都,唐朝又稱幽州。遼時契丹人在這里建陪都,稱燕京。
1153年,女真人建立了金朝,並正式在這里建都,改稱中都。從這時起,北京就成為我國歷代封建王朝建都的地方。
元時,定北京為首都,在這里重新營造了一座氣勢雄偉的城市稱大都城。1638年,明大將徐達進入大都,改名北平府。明永樂元年(1403)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後又改為京師。從這個時候起,北京這個名稱才正式出現。
京師之稱歷清至辛亥革命未改,但習慣上自明永樂以後,人們仍沿稱北京。1928年,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把北平改為北京。

佛山名稱的由來
廣東省佛山市是我國四大名鎮之一。佛山得名與一副對聯有關。
佛山曾有一座塔坡寺。據說三藏法師曾到寺院講經,並築了一個經堂。唐朝貞觀二年(628)有人在經堂後面掘出一塊石碑,碑上刻有「塔坡寺佛」四個大字,兩邊還有一副對聯:
聖地驟開 一千年前青山是我佛
蓮花極頂 五百載後說法是何人
這副對聯傳開後,人們便把此地叫做「佛山」了。

重慶名稱的由來
重慶市位於長江和嘉陵江的交匯處。早在3000年前,它就是巴國的首府,古名叫「巴」。隋唐時改名渝州,北宋時改名恭州。1199年正月,宋孝宗封子趙敦於恭州,稱為恭王。同年二月,趙敦禪帝位,因先封王後封帝,自詡為雙重喜慶,故改恭州為重慶府。重慶一名由此而來。因隋唐時期時叫渝州,故簡稱渝。
因市區建於山上,樓房層層疊疊,很有立體感,故別稱「山城」。

各處地名大部分都有來歷,中國地源廣闊,有來歷的地名太多了,不能一一例舉。

⑸ 地方名的由來

關於「香港」一名的由來,有三種傳說: 一說來自「香江」。據說早年島上有一溪水自山間流出入海,水質甘香清甜,為附近居民與過往船隻供應淡水,稱為「香江」。由香江出海的港口也就稱為「香港」。香江故址在今薄扶林附近,早已不存,但「香江」卻成了香港的別名。 另一說香港名稱來自「香姑」。香姑是傳說中的女海盜,盤踞香港島,後該島被稱為香姑島,簡稱香島,再演變成香港。 還有一說香港之名源於」紅香爐」。傳說很久以前從海上飄來一個紅香爐,泊於天後廟前,居民以為天後顯聖,便把紅香爐供奉在廟中。島上有個山也稱為紅香爐山。後來把這地方叫做「紅香爐港」,筒稱「香港」。 有根據的一種說法,是說香港得名與香樹、香市有關。香樹生長於廣東沿海及越南北部,以東莞、新安等縣為多,香港沙田及大嶼山亦有種植。 香樹長高至二十尺時,割出樹液,就可製成「香」,是多種香製品的原料,可作供神和上貢的佳品,「莞香」聞名全國。明神宗萬曆元年以前,香港一帶均屬東莞縣。沙田、大埔一帶是「莞香」的著名產地。 因香產豐盛,這里的香市貿易也十分發達。香產品多數先運送到九龍的尖沙咀,再用「大眼雞」船運至石排灣(即今日的香港仔)集中,然後轉運往中國內地、南洋以至阿拉伯國家。故尖沙咀古稱「香埠頭」,石排灣這個轉運香料的港口,也就被稱為「香港」,附近的村莊也被稱為「香港村」後來,「香港」一名被擴大應用於全島。 廣東地名由來: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軍)、縣三級。今廣東省境包括廣南東路14州和廣南西路境內的7州,共61縣。宋朝對唐制有所繼承又有所調整。粵西及海南島裁撤8個州,而粵東、粵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漢所增置的4個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廣南路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東路治所在廣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廣東大部分屬廣南東路,「廣東」即廣南東路的簡稱。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軍)、縣四級,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轉機構。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改廣東道為廣東等處行中書省,並將海北海南道改隸廣東,廣東成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過去長期與廣西同屬一個大區的雷州半島、海南島劃撥廣東統轄,結束了廣東以往隸屬不同政區的狀況,廣東省區域輪廓自此基本形成。終明之世,廣東設10府1直隸州,統轄7州75縣。其中,屬明代新置的有順德、從化、高明、饒平、惠來、大浦、普寧、澄海等22縣。 清初承襲明制,地方行政機關分省、道、府、縣4級,但將明時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所轄范圍與明廣東布政使司相同。清設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稱「兩廣總督」,初駐肇慶,1746年(乾隆十一年)移廣州。

麻煩採納,謝謝!

⑹ 我國各省份名稱來歷

1、北京(京)

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
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
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名稱一直沿用至
今。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
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
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1949年設為直轄市。

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

3、上海(滬)

上海之稱始於宋代,當時上海已成為我國的一個新興貿易港口,那時的
上海地區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條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設有上海鎮。1292
年,上海改鎮為縣。這是上海這一名稱的由來。1949年,上海設為直轄
市。

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
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
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重慶(渝)

重慶古稱「巴」。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
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
取「雙重喜慶」之意。1997年,重慶設為直轄市。

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
「渝」。

二、五個自治區

1、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蒙古原為部落名,始見於唐代記載。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
建立蒙古國。元滅後,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內、外蒙古之稱。晚
清以後,泛指大漠以南、長城以北、東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魯特所
以盟旗為內蒙古。

取全稱中「內蒙古」三字作為簡稱。

2、維吾爾自治區(新)

轄區古稱西域。西漢設西域都護府。東漢魏晉改都護為長史。唐代設
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兩個都護府。17世紀中葉以後,清朝平定
了准噶爾部叛亂,在天山南北設伊犁將軍。清光緒10年(1884年),改
為新疆省,意為「故土新歸」。1955年,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取全稱中的「新」字作為簡稱。

3、西藏自治區(藏)

元時稱西藏地區為「烏思藏」。「烏思」是藏語「中央」的意思,
「藏」是「聖潔」的意思。明代設立兩個都指揮使司。清代稱西藏東部
為「康」(喀木),中部為「衛」,西部日喀則一帶為「藏」(包括阿
里),因其在中國西部,故稱西藏。1965年設立西藏自治區。

取全稱中的「藏」字作為簡稱。另一說認為簡稱源於故稱「烏思藏」。

4、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公元5世紀處,匈奴貴族赫連勃勃自以為是夏後氏後裔,故將建立的割
據政權定國號為「夏」。宋代,黨項族拓拔氏首領李元昊稱帝,定都興
慶府(今銀川),立國號「夏」,創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紀,元
滅西夏,取「平定西夏永遠安寧」之意,在這里設寧夏行省,始有寧夏
之名。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

取全稱中的「寧」字作為簡稱。

5、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宋設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一名產生。元設廣西兩江道。明
設廣西省。1958年設廣西僮族自治區,1965年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

因自宋至清,廣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廣西簡稱
「桂」。另一說認為廣西秦時曾設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歷史上廣
西2/3地域屬桂林郡,故廣西簡稱「桂」。

三、兩個特別行政區

1、香港特別行政區(港)

宋代以前,這里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
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
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

取全稱中的「港」字作為簡稱。

2、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
盛產「蚝」。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
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門」字的來歷有多種說
法,一說是本地內港的媽祖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象
門;另一說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橫琴、路環、大橫琴四島離立對峙,
海水貫流其中呈十字門狀;再一說是本地南台山(媽閣廟山)和北台山
(蓮峰山)相封成門。總之,既是澳,又是門,故曰澳門。1999年成立
澳門特別行政區。

取全稱中的「澳」字作為簡稱。

四、23個省

1、黑龍江省(黑)

1671年為抵禦沙俄東侵,清政府在黑龍江沿岸修築黑龍江城(黑河舊
城),設置黑龍江將軍,管轄黑龍江流域。1907年改為黑龍江省。

取全稱中的「黑」字作為簡稱。一說簡稱源於河流黑龍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於「吉林烏拉」,滿語意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
城。1676年置吉林將軍。1907年將其轄區改稱吉林省。

取全稱中的「吉」字作為簡稱。

3、遼寧省(遼)

秦漢魏晉時代,在遼河以東設遼東郡,以西設遼西郡。北宋時,在今河
北、遼寧一帶,契丹族建立遼國。遼金時代設置遼陽府。元設遼陽行
省。明設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因遼河流域為清朝發源地,取
「奉天承運」之意,改為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
意,改稱遼寧省。

取全稱中的「遼」字作為簡稱。一說因境內有遼河,故簡稱「遼」。

4、河北省(冀)

戰國時,黃河以北的齊國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轄
區與今有出入。1928年設河北省。

轄區相當於我國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貢》中的冀州,故簡稱「冀」。

5、山西省(晉)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西的地區稱為山西。元時,稱太行山以
西為山西,設河東山西道宣慰司,這是山西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明處
設山西省。

轄區為春秋時晉國地,故簡稱「晉」。

6、青海省(青)

因境內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據《水經注》記載,早在公元前5世
紀時,這里就稱青海了,也有寫作西海的。唐以後多以青海為正名。
1928年設青海省。

取全稱中的「青」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青海湖故簡稱
「青」。

7、山東省(魯)

戰國至秦漢時,崤山、函谷關以東的地區稱為山東。金時,在開封以東
地區設山東東路、山東西路,這是山東作為政區名稱的開始。清初設山
東省。

轄區為春秋時魯國地,故簡稱「魯」。

8、河南省(豫)古稱

古稱黃河以南地區為河南。漢設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
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設河南省。

轄區相當於《禹貢》中的豫州,故簡稱「豫」。

9、江蘇省(蘇)

清康熙6年(1667年)設江蘇省,取兩江總督駐所江寧(今南京市)和
巡撫駐所蘇州(今蘇州市)兩府首字組成江蘇省。

取全稱中的「蘇」字作為簡稱。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當時的政治中心安慶(今安慶市)和經濟都會徽州(今歙
縣)二府首字組成安徽省。

安慶府是春秋時皖國故地,別稱為皖,故安徽簡稱「皖」。一說認為因
境內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稱皖公山,故簡稱「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盤回曲折之意。戰國時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
江。東漢將浙江分為浙東、浙西兩個地區。唐以後這兩個地區轉化為政
區名稱。明初設浙江省。

取全稱中的「浙」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富春江、錢塘江和新安江古
稱浙江,故簡稱「浙」。

12、福建省(閩)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此設閩中郡。漢時稱福建為閩越國。唐開元年間
設福建節度使,管轄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兩州的名字組
成的。元設福建行省。明設福建省至今。轄區古為閩越族聚居地,故簡
稱「閩」。一說因境內有閩江,故簡稱「閩」。

13、江西省(贛)

唐代設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設江南西路。元設江
西行省。後皆設江西省。

因贛江縱貫全省,故簡稱「贛」。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設湖南節度使,始出現湖南一
名。宋置荊湖南路,簡稱湖南路。元明兩代設湖南道。清代設置湖南
省。

因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荊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設荊湖北路,簡稱湖北
路,湖北一名產生。元明兩代設湖北道。清代設置湖北省。

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為隋以後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簡稱「鄂」。

16、廣東省(粵)

宋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由此出現廣東一名。元設廣東道。明設廣
東省。

轄區漢初為南粵之地,故簡稱「粵」。

17、台灣省(台)

台灣一名源於西拉雅族的台窩灣支族。台灣在秦漢時稱「東鯷」。三國
時稱「東夷」。元時稱「瑠求」。明萬曆年間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灣一
名。清光緒11年(1885年)設台灣省。

取全稱中的「台」字作為簡稱。

18、海南省(瓊)

因其位於南中國海域,境內最大島嶼又稱海南島,故名海南省。1988年
建省。

因秦以後稱這一帶為瓊台、瓊州或瓊崖,故簡稱「瓊」。

19、甘肅省(甘或隴)

甘肅一名始於11世紀西夏王朝設置的十二監軍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張
掖縣),轄甘州、肅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組成甘肅。元設甘
肅行省,明代並入陝西省,清代恢復省治。

取全稱中的「甘」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西夏時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簡
稱「甘」。

由於甘、陝兩省間有隴山,甘肅古時別稱隴西,故又簡稱「隴」。

20、陝西省(陝或秦)

陝西一名,源於周代周、召二公「分陝而治」,今陝縣張汴塬一帶古稱
陝塬,當時的陝西就是陝塬以西的涇渭平原。唐安史之亂後設陝西節度
使,陝西始轉化為政區名稱。宋設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設陝西
省。

取全稱中的「陝」字作為簡稱。

又因轄區春秋時為秦國地,故又簡稱「秦」。

21、四川省(川或蜀)

轄區秦時設蜀郡。漢設益州部。唐設劍南道,又分劍南東川、劍南西川
兩節度使。宋設西川路和峽路,後將西川、峽二路分為益州、梓州、利
州、夔州四路,合稱「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產
生。元時合並四路,設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

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22、貴州省(貴或黔)

宋代以前設矩州,因當地語音「貴」「矩」難分,故也寫做貴州,元初
正式命名為貴州。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設貴州省。

取全稱中的「貴」字作為簡稱。一說認為因境內有貴山,故簡稱
「貴」。

轄區東北部秦時屬黔中郡,唐屬黔中道,故又簡稱「黔」。一說認為境
內有黔靈山、黔靈河,故簡稱「黔」。

23、雲南省(雲或滇)

因在雲嶺以南,故名雲南。西漢時設雲南縣。三國蜀漢時設雲南郡。元
設雲南行省。明設雲南布政使司。清設雲南省。

取全稱中的「雲」字作為簡稱。

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帶,屬戰國時滇國地,故又簡稱「滇」。一說因境
內有滇池,故簡稱「滇」。

綜上所述,省級行政區名稱的命名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類:

一、地理位置命名:如河北、河南、山東、山西、湖北、湖南、西藏、
海南、陝西、雲南、江西、廣東、廣西等。

二、古代官府名稱或轄區名稱命名:如安徽、甘肅、江蘇、福建、四川
等。

三、賦予一定紀念意義的命名:如重慶、天津、新疆、寧夏、遼寧等。

四、以境內中心城鎮命名:如吉林、上海、北京等。

五、以境內河湖名稱命名:如浙江、青海、黑龍江等。

六、與民族名稱相關的命名:如內蒙古、台灣等。

七、其他:如貴州、香港、澳門等。

簡稱的命名,大致可歸納為:

一、以歷史名稱命名:如滬、渝、桂、冀、晉、魯、豫、鄂、粵、瓊、
秦、蜀等。

二、以境內河湖山脈名稱命名:如贛、湘、貴、浙、隴等。

三、以全稱中的一或多個字代替。

四、綜合上述幾類情況命名:如閩、皖、黔、滇、黑、遼、青、藏、甘
等。

⑺ 中國各省名稱的由來

1、北京市

簡稱:京。由來:取全稱中的「京」字作為簡稱。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北京有據可查的第一個名稱為「薊」,是春秋戰國時燕國的都城。遼金是將北京作為陪都,稱為燕京。金滅遼後,遷都於此,稱中都。元代改稱大都。明成祖朱棣從南京遷都於此,改稱「北京」。

2、天津市

簡稱:津。由來:取全稱中的「津」字作為簡稱。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唐宋以前,天津稱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稱「直沽寨」。元代設津海鎮,這是天津建城的開始。明永樂2年(1404年)築城設衛,始稱天津衛,取「天子經過的渡口」之意。

3、上海市

簡稱:滬,其他簡稱:申。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上海之稱始於宋代,古時,上海地區的漁民發明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扈」,當時還沒有上海這一地名,因此,這一帶被稱為「滬瀆」,故上海簡稱「滬」。春秋戰國時上海是楚春申君黃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別稱「申」。

4、江蘇省

簡稱:蘇,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有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

5、浙江省

簡稱:浙,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6、安徽省

簡稱:皖,由來:以境內山名是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7、福建省

簡稱:閩,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境內有江叫閩江,以閩江為母親河,故簡稱「閩」。

8、江西省

簡稱:贛,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贛江,以贛江為母親河,故簡稱「贛」。

9、湖南省

簡稱:湘,由來:以境內大河名稱為簡稱的有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因境內有貫穿省內南北的河流叫湘江,以湘江為母親河,故簡稱「湘」。

10、山東省

簡稱:魯,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明朝設置山東省,春秋時是魯國領土,所以簡稱魯。

11、河南省

簡稱:豫,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相對於黃河為南,主要部分在黃河以南,因為古代屬豫州地區,所以簡稱豫。

12、內蒙古自治區

簡稱:內蒙古,由來:以區名的前三字為簡稱的有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是蒙古族聚居地區,清朝時,為區別外蒙古,習慣上稱為內蒙古。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是所有簡稱中最長的一個。

13、湖北省

簡稱:鄂,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清朝時省會武昌屬鄂州管轄,所以簡稱鄂。

14、寧夏回族自治區

簡稱:寧,由來:以西夏安寧得名。這里原為古代西夏地區。取夏地安寧的意思,因此叫寧夏。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設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1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簡稱:新,由來:新疆,意為「故土新歸」。古代稱西域,公元前一世紀起,成為漢王朝的一部分,因為是新開辟的疆土,習慣上稱新疆。清光緒年間設置新疆省,解放後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16、廣東省

簡稱:粵,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五代時叫廣東。明朝設廣東省,因為古是百越(粵)地區,所以簡稱粵。

17、西藏自治區

簡稱:藏,由來: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元朝、明朝稱西藏地區為烏斯藏,「烏斯」是藏語「中央」的意思,藏是「聖潔」的意思。因為它在中國西部,稱西藏。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18、海南省

簡稱:瓊,由來: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設立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19、廣西壯族自治區

簡稱:桂,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復設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20、四川省

簡稱:川或蜀,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市、區名稱的第二個字為簡稱的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21、河北省

簡稱:冀,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22、貴州省

簡稱:貴或黔,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23、重慶市

簡稱:渝,其他別稱:巴,由來:重慶古稱「巴」,商周時期為巴國首都。秦時稱江州。隋稱渝州。北宋稱恭州。重慶之名始於1190年,因南宋光宗趙敦先封恭王,後登帝位,遂將恭州升為重慶府,取「雙重喜慶」之意。隋時,嘉陵江稱渝水,重慶因位於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慶簡稱「渝」。

24、山西省

簡稱:晉,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5、雲南省

簡稱:雲或滇,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因在雲嶺以南而得名。相傳漢武帝時有人在白崖看見彩雲,派人追彩雲到這里,因為設立的縣在彩雲的邊,所以叫雲南,簡稱雲。因為昆明附近是古代滇國,故又簡稱滇。

26、遼寧省

簡稱:遼,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

27、陝西省

簡稱:陝或秦,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28、吉林省

簡稱:吉,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29、甘肅省

簡稱:甘或隴,由來:以境內部分地區歷史上的行政轄地名稱為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30、黑龍江省

簡稱:黑,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31、青海省

簡稱:青,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32、台灣省

簡稱:台,由來:以省、區名稱的第一個字為簡稱的有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古代台灣稱「夷州」或「流求」,又稱「東番」、「北港」、「大員」、「大灣」,後來又改為「台灣」,清光緒年間建立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特別行政區

簡稱:港,由來:宋代以前,香港是海上漁民捕魚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後,島上有個小村,叫「香港村「,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

34、澳門特別行政區

簡稱:澳,由來:澳門名字最早記錄於明朝史書,叫做「蚝鏡」(濠鏡),意為海灣如明鏡,盛產「蚝」。後又稱做「澳」,即船隻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稱「蚝鏡澳」,因隸屬廣東香山,亦稱「香山澳」。

(7)地方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1、四大經濟區,以省級行政區劃分的結果如下:

(1)東北地區(3個):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2)東部地區(11個):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廣東省、海南省、台灣省

(3)中部地區(6個):山西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4)西部地區(12個):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2、政區地名詩

兩湖兩廣兩河山,四江二寧福吉安。

雲貴川藏青甘陝,新蒙瓊瑜北上天。

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譜新篇。

大陸台灣本一家,企盼早日大團圓。

3、行政區劃審批

(1)全國人大審議決定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設立、撤銷、更名;

(2)國務院審批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的行政區劃界線的變更,地區、盟、自治州、地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縣級市、市轄區、林區、特區的設立、撤銷、更名或者改變隸屬關系;

(3)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特別行政區政府審批縣級部分行政區域界線的變更;鄉、民族鄉、鎮、街道、蘇木、民族蘇木的設立、撤銷、更名或變更行政區域界線;

⑻ 中國各大城市名字之由來

中國部分城市名稱的由來

北京的由來

北京古代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國都,遼代稱燕京,金代稱中京,元代為大都,明代始改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北京的名稱。

古時,帝都稱京師。北京的「北」字,是根據其地理位置而取的,故金陵為南京,長安(西安)為西京,汴梁(今開封)為東京;洛陽、遼陽也稱過東京。

天津的由來

清代乾隆初年,從浙江來天津的詩人汪沆,寫出描寫天津民俗的第一本《竹枝詞》(通俗詩),詩中說:「天津名自長陵賜」。長陵是指十三陵中理葬的明代皇帝成祖朱棣。天津就是在他登基作皇帝的第二年(永樂二年,公元1404)給起的名字。當時不是作為地名,而是作為軍事建置而命名的,它就是天津衛。

燕王朱棣當了皇帝後,把首都定在現在的北京,北京的故宮就是他逐步建成的。燕王朱棣當了永樂皇帝,想到天津(當時還叫直沽)是一個既通海又通內河的軍事要地,就想派他的軍隊到直沽一邊種地一邊防守。回憶到自己在直沽順利渡河,就建立起天津衛。衛是一處警備小區的意思,每衛5600人。「津」是渡口的意思,永樂皇帝認為這里是「天子的津梁」,即皇帝的渡口,通過這個渡口,眼前就是康莊大道。

上海的由來

上海簡稱滬,名稱最早見於北宋郊旦之《水利書》。上海因何得名?一說「其地居海上之洋」(《弘治上海志》),即當時漁民商船出海的地方;一說是由於當時的漁民用「滬」這種捕魚的工具勞作,幹活就是上「滬」,因而得名。宋代開始設上海鎮,元代稱上海縣。宋代之後貿易日盛,一躍而為「東南名城」,至清道光年間,「商賈雲集,海艇大小以萬計,城內外無隙地」。1928年設上海特別市,1930年改稱上海市,沿用至今。

廣州的由來

廣州是一座具有221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是國務院頒布的62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這里的「百越」人民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民已有來往,特建「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個郡,郡下面設縣。其中南海郡管轄番禺、龍川等四個縣。

南海郡治,即政治、軍事機構所在地,設在這里,當時稱蕃禺,並在此建城,此為廣州建城之年。公元226年(吳黃武五年),東吳孫權由原交州分出南海、蒼梧等4郡,新設置廣州,因州治原在廣信(今梧州、封開一帶),廣州之名取自廣信的「廣」字。交廣分治後,廣州州治遷到番禺,廣州之名由此而來。

閱讀全文

與地方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