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奧克蘭的歷史沿革
市名的由來
紐西蘭首任總督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以印度總督奧克蘭(Auckland)之名命名這座城市。有意思的是,在毛利語中,奧克蘭得名於Tāmaki-makau-rau,意思是「純潔的少女和一百個情人」。這是由於該地區有眾多的部落的緣故。
第一批移民(公元1350年)
奧克蘭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亞種的毛利人,公元1350年,毛利人從波利尼西亞群島中的庫克島上集體航海,在海上和波濤奮戰了好幾個星期,橫渡3200公里的海洋來到這片盛產長嘴無翼鳥、長著茂密植物的美麗土地,成為奧克蘭最古老的土著居民。因為這里的土地非常肥沃,競爭對手很多,他們就必須要在火山峰頂建造「帕」(pā)(防衛性的山寨)。在歐洲人到來之前,大約有2萬毛利人居住在這里。隨著火器被引進紐西蘭的北部地區,這打破了這一地區的平衡,並導致了部落與部落間慘烈的戰爭。而一些缺少武器的部落(iwi)不得不在這一地區尋求新的避難所,還不能在這沿海地區被其他部落發現。結果當歐洲人到達此地並建立「紐西蘭」這一殖民地的時候,這一地區的毛利人非常的分散。以致毛利人並沒有仔細討論歐洲人的政策。
在那段歐洲人的移民時期,由於戰爭和後來的大批歐洲移民,奧克蘭中部區域的毛利人急速減少。納提瓦圖瓦(Ngati Whatua)和泰努伊(Tainui)曾經是世代生活在那片區域的兩個主要部落。
時至今日,在奧克蘭郊區附近不少火山岡丘山仍保留著早期毛利人的堡壘式遺址,例如伊甸山(Mount Eden)和獨樹山(One Tree Hill)。
奧克蘭的誕生(1840年)
盡管早在1769年英國船長詹姆斯·庫克就曾經經過這個地區,但他卻沒有進入到懷特瑪塔港(Waitemata Harbour)和豪拉基灣(Hauraki Gulf)。直到1820年,撒母耳·馬斯丹才發現了今日的奧克蘭市中心。而1840年奧克蘭建城時的居民只有約2000人。
1840年2月6日,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上尉被英國政府派到紐西蘭跟當地的毛利原住民簽定《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後,這塊地就用六英鎊被買下來,霍布森就選擇奧克蘭作為這新殖民地的首都。一年間,兩千個英國移民就來砍伐開墾。英國政府就用50個床單、20件長褲、20個短柄小斧、10件背心、10個便帽、10個鐵鍋、四木桶的煙草、一箱子的煙斗、一個毛布、糖和麵粉把奧克蘭三千英畝的地買下來。
一國之都(1841-1865年)
當歐洲人與毛利人在1840年2月簽定《懷唐伊條約》(Treaty of Waitangi)不久後,紐西蘭的首任總督威廉·霍布森(William Hobson)決定放棄北部地區(Northland)的小鎮拉塞爾(Russell)為首都,在這座城市重新定都,並以印度總督奧克蘭之名命名了這座城市。奧克蘭因此成為了紐西蘭的第二任首都。奧克蘭位於紐西蘭北島的北方,離南島實在路途遙遠,這也引起了南島權貴的長期抱怨。
仍在1840年,尼科爾森港(Port Nicholson,即現首都惠靈頓)對於紐西蘭來說作為行政首都再好不過,因為這座城市離紐西蘭南島只是一座海峽之遙(庫克海峽)。尼科爾森港自此也迅速的發展起來。
與此同時,直到1876年紐西蘭廢除了省這一行政系統,奧克蘭仍然是紐西蘭的首都和奧克蘭省(已不存在)的省會。盡管大量的移民不斷地給這座城市帶來更新鮮的活力,但奧克蘭還是於1865年被取消了首都的地位。
毛利戰爭(1845-1872年)
為了對抗英國政府,毛利人便於1860年代發起了「毛利國王運動」(Māori King Movement),這是毛利人對土地受到日益增長的威脅所作出的反應。此後,自1845至1872年間,紐西蘭發生一系列白人與毛利人的沖突,這就是紐西蘭史上著名的「毛利戰爭」(也稱「紐西蘭戰爭」、「土地戰爭」),戰爭因一些問題而起,最主要的是因毛利人的土地被賣給了殖民(白人)人群。而這也同樣波及到了奧克蘭。奧克蘭地區參加「毛利國王運動」的毛利人也是急劇增加,從1841年的只有1400人到1864年的12,423人,而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其他受白人控制的商業城市,而這些城市主要圍繞著紐西蘭各個海港,那裡的人口激增和污染問題引起毛利人的強烈不滿。
強盛發展(1860年-今)
到了20世紀上半葉,奧克蘭開始出現了有軌電車和鐵路,並且迅速地發展。不久,隨著電氣時代的來臨,電車開始出現並逐漸統治了這里並一直延續至今。干線路和高速公路的出現也改變了奧克蘭的城市風光,更為意義深遠是,這導致了城市與城市間的聯合。例如北岸(North Shore)(尤其是在奧克蘭海港大橋修建後)和南方的曼努考市(Manukau City)與奧克蘭的聯合。
奧克蘭地區至今仍然建有大量郊區風格的房子,使得奧克蘭今日的人口密度仍舊非常之低。盡管奧克蘭地區的人口還不到倫敦人口的六分之一,但奧克蘭的面積卻超過了1000平方公里。這也使得奧克蘭比其他高密度人口城市發展公共交通變得更加困難與昂貴。
B. new zealand是哪個國家
new zealand是紐西蘭。
紐西蘭(英語:New Zealand),又譯紐西蘭,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國家,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
(2)紐西蘭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1、位置
紐西蘭由北島、南島、斯圖爾特島及其附近一些小島組成,紐西蘭素以「綠色」著稱。雖然境內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總面積75%以上。兩座主要島嶼(南島與北島)面積約為266200km²。
2、氣候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四季溫差不大,溫帶海洋性氣候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
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全國80%的電力為水力發電。森林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9%,生態環境非常好。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
3、行政區劃
紐西蘭全國設有11個大區,5個單一轄區,下設67個地區行政機構(其中包括13個市政廳、53個區議會和查塔姆群島議會)。主要城市有:惠靈頓、奧克蘭、克賴斯特徹奇(基督城)、哈密爾頓、達尼丁等。此外,紐西蘭還有庫克群島、紐埃、托克勞等殖民地。
C. 奇異果名字的由來
奇異果 kiwifruit
簡介
奇異果是紐西蘭的特產,其實它的祖籍在中國,原名叫「獼猴桃」。100多年前,一位紐西蘭女校長在中國旅遊時發現了獼猴桃,並將它帶回了紐西蘭,從此開始了獼猴桃的移民生涯。奇異果與獼猴桃是同一種水果,只是由於在紐西蘭經過培育、改良,才在國際上名聲大振。至於為什麼叫奇異果,那是因為它酷似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奇異果除了富含維他命C、A、E以及鉀、鎂、纖維素外,還含有其他水果中很少見的營養成分——葉酸、胡蘿卜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因而被營養師稱之為「營養活力的來源」。據分析,每100克新鮮奇異果肉便含有100至300毫克(甚至超過400毫克)維生素C,比蘋果高出20至80倍,比柑桔則高5至10倍。
「奇異果」的由來
1962年,一個叫Frieda Caplan的美國女士經營的一家公司(Proce Specialties, Inc.,現名Frieda『s Inc.),應客戶要求,開始從紐西蘭進口獼猴桃。因為那時的美國人對獼猴桃還比較陌生,第一批1000隻獼猴桃,Caplan用了數月才售完。有水果商建議Caplan採用紐西蘭特有的Kiwi鳥來命名該水果,因為Kiwi鳥也有類似獼猴桃那樣毛茸茸的羽毛,顏色也相差不遠。Kiwi鳥是尾巴翅膀極短不會飛的鳥,非常珍貴,只在紐西蘭僻靜的叢林里才能見到,所以成為紐西蘭的國鳥。Kiwi鳥為紐西蘭人驕傲,紐西蘭人也自稱為Kiwi。於是Caplan就將這個主意告訴了紐西蘭的種植商,他們當然高興,於是命名為Kiwifruit,聽上去倒是象紐西蘭土生土長的水果了。也有人認為此名在五十年代就開始用了。
而在美國出版的WEBSTER』S 英文大詞典上,標出Kiwifruit一詞最早出現於一九六六年。不管如何,獼猴桃從此開始漸漸受歡迎,並以此名享譽世界。獼猴桃在我國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栽培歷史,早在1849年已為外國引種。英國、美國、紐西蘭等都是最早的引種國,現在已被引種到歐洲、美洲和澳洲。目前獼猴桃在紐西蘭,義大利等國成為果品產業的支柱產業之一。
D. 紐西蘭國家名稱的原意是什麼
紐西蘭位於大洋洲,同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紐西蘭國名的由來與荷蘭的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有密切的關系。
17世紀以前,紐西蘭的居民是毛利人。毛利人把這片土地稱為「奧蒂羅」,意為「白雲連綿的土地」。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島國。他認為這個地方與荷蘭的澤蘭省十分相似,便把它稱為「新澤西」,意為「新的海中陸地」。後來,大批的英國移民涌到這兒,漸漸地,「新澤西」就成為「紐西蘭」了。
E. 關於紐西蘭的常識有哪些
國名:紐西蘭(New Zealand)
首都:惠靈頓
面積:27.0534萬平方千米
人口:425萬(2007年)
民族:居民中79.6%是歐洲移民的後裔,其他為毛利人等。
語言:英語為國語
貨幣:紐西蘭元
國家地理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相距1600千米。由南島、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兩島隔庫克海峽相望。全境多山,平原狹小,山地和丘陵佔全國面積的75%以上,河流短而湍急,航運不便,但水力資源比較豐富。森林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9%。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的庫克蜂海拔3764米,為全國最高峰。海岸線長6900千米。屬海洋性氣候。
紐西蘭是世界上地熱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沸泉、噴氣孔、沸泥塘、間歇泉等。不可勝數。熱泉資源豐富。北島有溫度很高的地下水、熱泉和蒸汽。白島約長210千米,寬48千米,是世界三大地熱區之一。羅托魯阿一陶波地熱區有「太平洋溫泉奇境」之稱。
紐西蘭國名的由來
毛利人曾稱紐西蘭島為「奧蒂羅」,意為「白雲綿綿的土地」。17世紀荷蘭航海家塔斯曼稱此地為「新澤蘭」,荷蘭語意為「新的海中綠地」。英國人大批遷入後,將「新澤蘭」英語化為紐西蘭。
「風城」:惠靈頓
是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南的首都(在南緯41。),位於北島的最南端,瀕臨庫克海峽,居於國家的中心部位,是紐西蘭的政治、文化、交通運輸中心。惠靈頓一年中大部分日子都刮風,而且風力較大,人們有趣地把它稱為風城。惠靈頓政府辦公大樓據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木頭建築物。
F. 為何紐西蘭南島一城被取命為基督城 它被取名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基督城ChristChurch(音譯:克萊斯特徹奇)位於紐西蘭南島東岸,又名「花園之城」,是僅次於最大城市奧克蘭(Auckland)、首都惠靈頓(Wellington)的紐西蘭第三大城市,紐西蘭南島最大的城市,也是紐西蘭除奧克蘭以外、來往世界各地的第二大門戶。遊客可選擇先到基督城暢游南島,再逐步北上,從奧克蘭離境。
基督城人口約327,211,地勢平坦。它把優雅的生活方式和有趣的文化樂趣有機地結合起來。安靜的雅芳河蜿蜒流過城市,古老的住宅建築構成了生動的藝術區,遊客乘坐重新恢復的有軌電車很容易參觀這里。第一批從英格蘭乘四艘船隻到來的人於1850年開始在基督城居住,城市內壯觀的歷史建築和宏偉堂皇的花園傳頌著先人的業績。參觀歷史遺址、博物館、藝術館,享受高度發達的餐館業的美味佳餚。乘基督城的平底船或在雅芳河上撐船旅遊是一種令人難忘的經歷。基督城有紐西蘭第二個國際機場,三個遊客信息中心。
G. 紐西蘭為什麼叫基督城
紐西蘭都是英國清教徒移民建立的
澳大利亞是流放的囚徒建立的
去一下這兩個國家就可以感受到明顯的差別了
H. 紐西蘭國名的由來是什麼
紐西蘭位於大洋洲,同澳大利亞隔海相望。紐西蘭國名的由來與荷蘭的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有密切的關系。
17世紀以前,紐西蘭的土著居民是毛利人。毛利人把這片土地稱為「奧蒂羅」,意為「白雲連綿的土地」。
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來到了這個美麗的島國。他認為這個地方與荷蘭的澤蘭省十分相似,便把它稱為「新澤西」,意為「新的海中陸地」。
後來,大批的英國移民來到這里。1769至1777年,英國人詹姆斯·庫克船長先後5次來到紐西蘭並測量和繪制了這里的地圖。
此後,英國向這里大批移民並宣布佔領紐西蘭,把海島的荷蘭文名字「新澤西」改成英文「紐西蘭」。
1840年英國迫使毛利人酋長簽訂《威坦哲條約》,把這片土地劃入了英帝國的版圖。
1907年,英國被迫同意紐西蘭獨立,成為英聯邦的自治領土,但其政治、經濟、外交仍受英國的控制。
一直到了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根據這項法案,紐西蘭於1947年獲得完全自主,但紐西蘭仍是英聯邦成員國。
I. 現在有個紐西蘭,有老西蘭么
沒有 但是曾經有個不被別國承認的西蘭公國 當然兩者沒有聯系 和西蘭花也沒有聯系
J. 紐西蘭英文名字的來源
紐西蘭乃世上最年輕的移民國家之一。波里尼西亞移民約在西元 500年至 1300年間抵達,成為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
首批已知到此的歐洲人是奉荷蘭東印度公司之命而來的荷蘭人亞伯·塔斯曼所帶領的船隊,在 1642年抵達「南北島」西岸。當時他們不知兩島是分開的,故整體命名為 Staaten Landt(州地)。其後再依照他們在現今印尼巴塔維亞的基地名稱改為 Nieuw Zeeland。該基地原先命名是依照荷蘭本土的西蘭省。
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開始仔細研究紐西蘭,先後三次到訪南太平洋和紐西蘭,並為紐西蘭繪制地圖。其最初的地圖,把斯圖爾特島當作一個半島,把班克斯半島當做一個島嶼。庫克的地圖致使歐洲捕鯨船擴增在此地海域的活動,紐西蘭最終成為歐洲的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