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江陰有哪些神話傳說
江陰23鎮的名字由來就很有意思,各自都是一個故事有興趣歡迎加我71
92
4
6
1
6
8
『貳』 歷史江左、江右、江東、江陰、江陽的概念意思
1、江左:地理名詞,即江東。
因長江在安徽境內向東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為標准確定東西和左右。大致范圍包括今蘇南、皖南、浙北、贛東北。此地域概念盛行於唐以前,尤其是魏晉時期,江左也是以金陵(今南京)為首都的六朝時代的政治與經濟中心,人文昌盛,物阜民豐。
2、江右
指長江以西地區,古人以西為右,故又稱江右。因長江在自金陵以上至九江一段為南北走向,而以此段江為標准確定東西和左右,古有中原進入南方吳地的主要渡口,江之西地區稱為「江西」。
3、江陰:長江以南地區。
4、江陽:長江以北地區。在古代,通常習慣用「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來判斷,山的南面稱作陽面,北面稱為陰面。河流等的北面叫陽面,南面叫陰面。
(2)江陰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歷史上「江左、江右、江東、江西」中的江,專指的是長江。其中,江左,即江東。對此,一方面是古人習慣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東西與左右常可互相替代。魏禧《日錄雜說》雲:「江東稱江左,江西稱江右,自江北論之,江東在左,江西在右耳。」
古代以中原為中心,比如在長江以北的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那麼長江的左邊正好對應著長江的東邊。由此,江左一般就是指江東。長江在自九江往南京一段(皖江)為西南往東北走向,古有中原進入南方吳地的主要渡口,於是將大江以東的地區稱為「江東」。
由此,江東主要指今天的江蘇、安徽、浙江等地。比如在楚漢爭霸,項羽感慨「無顏見江東父老」,而項羽的家鄉就是今江蘇省宿遷市一帶。
『叄』 江陰這個城市的特點
江陰意表江南,是名符其實的江南城市。江陰人屬於吳越民系,江陰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江陰人姓吳。
『肆』 華陰』『江陰』『淮陽』三地得名的由來
古人認為,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正如:衡陽在衡山之南,洛陽在洛河之北,華陰在華山之北,江陰在長江之南。
以「陰」命名的甚少,洪邁認為「蓋面勢在背,自難立國邑耳」。但「山之北者」華陰、山陰最為有名,華陰在西嶽華山之北,因西嶽登山之路在北,故華陰得以立邑。山陰即浙江紹興,因在會稽山之北而得名,是古越國都城。以「水南為陰」命名者,以江蘇的江陰、淮陰最為有名,江陰是解放戰爭中渡江要塞,淮陰則是周恩來的故鄉。
整篇文章在http://www.sxsdq.cn/Html/Article/whsy/dywh/339401825.html
『伍』 無錫名字的由來
無錫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即現在流行的說法,認為周、秦間錫山產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新莽時錫復出,改縣名為「有錫」,東漢初為無錫。
這一說法見於唐朝陸羽《惠山寺記》,謂:「山東峰,當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方殫,故創無錫縣,屬會稽。自光武至孝順之世,錫果竭,順帝更為無錫縣,屬吳郡。」這一說法,歷代無錫地方誌都相沿記載。
另一種說法認為「無錫」是古越語地名之一。「無」是發語詞,無實義,「錫」的原義因古越語佚亡已久,無從考證。這一說法是當今一些地名學者、語言學者、歷史地理學者在總結前人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經過對江浙地區大量地名的調查研究而得出的結論。
他們認為,「無錫」和江浙地區其它許多地名,如夫椒、餘杭、句容、姑蘇等一樣,都是屬於齊頭式地名,冠首字雖然寫法不同,但古音相合或相近,都是古越語的發語詞,無實義。
(5)江陰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科技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市共有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9家,省級以上企業重點實驗室6家,國家級國際合作基地8家,省級國際技術轉移中心11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40萬人,在校生10.60萬人,畢業生3.20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7萬人,在校生0.78萬人,畢業生0.23萬人。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底,無錫共有藝術表演團體72個,文化館8個,公共圖書館8個,文化站82個,博物(紀念)館58個。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底,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7213人,全年共發放低保金1.46億元。實施城鄉醫療救助41.23萬人次,支付救助金9910.74萬元;實施臨時救助24246人次,發放救助金2434.07萬元。
全市享受國家撫恤、生活補助的優撫對象17787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序推進,全市新開工保障性住房17204套,基本建成18565套 。
『陸』 在清朝江陰叫什麼
江陰人都清楚,江陰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縣級市,但旗下的鄉鎮眾多,鄉鎮的名字也各有特色。但小夥伴們是否了解這些名稱的由來呢?
不知道的話就來看看你所在的鄉鎮名字的由來。以後和朋友聊天還能拿出來講一番,不顯得我們知識淵博見多識廣么。
陰得名較晚,約在公元六世紀的梁朝末年。傳說上古時虞舜曾經到過這里,江陰長涇有東舜城的古跡,文林有西舜城的遺址,城區還有舜過井的遺跡。晉.周處在《風土記》中也有舜在西舜城居住過的說法。《風土記》還說輔佐周武王滅紂的姜子牙曾在這里的由里山垂釣過,後人在山上建造了姜公祠。這里最早的地名為「延陵」,吳國公子季札被吳王封於這里為「延陵君」。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這里屬會稽郡的延陵鄉。傳說秦始皇南巡時曾到過這里的一座山峰,他想驅趕這座山入海去尋找長生不老葯,這座山峰當然不可能順從他的意旨,他只能站在山頂無可奈何的向東海眺望。這座山峰後被人們稱為秦望山。
漢朝設置毗陵縣(今常州),由於這里有暨陽湖,稱為暨陽鄉。這就是江陰又名暨陽的由來。到晉代升格為暨陽縣,開始有了縣的建制。梁朝末年,梁敬帝蕭方智將暨陽縣改為江陰郡。古人把水之南稱為陰,水之北稱為陽。因這里在長江之南,故稱之為江陰。蕭方智於公元555年登上王位,557年就被陳霸先趕下了台,被安置在江陰做了江陰國的國王。
隋朝時,江陰國、江陰郡均被廢除,仍為江陰縣。由於江陰地扼長江咽喉,為兵家必爭之地,五代南唐,曾改江陰縣為江陽軍。元代時,改置為江陰路、江陰州,至明代仍改為江陰縣。20世紀90年代,改置為江陰市。
江陰的由來:古人把水之南稱為陰,水之北稱為陽。因這里在長江之南,故稱之為江陰。
『柒』 現在的江陰是古代的什麼地方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稱做「陰」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稱做「陽」 所以古代有 洛陽 淮陰 漢陽 江陰 這些地名。 江陰古稱暨陽,有7000年的歷史、5 000年文明史、2 500年文字記載史、1725年建縣史。南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開始,下轄江陰、利城、梁豐3縣。此後江陰分別為郡、為國、為軍、為路、為州,建置幾經變化。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恢復江陰縣建置。1949年4月22日江陰解放,後屬蘇南行署常州專區。1953年改屬蘇州地區。 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改屬無錫市。 江陰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據祁頭山馬家浜文化遺址、高城墩良渚文化遺址、佘城馬橋文化遺址的考證發現,江陰已有7000年的歷史、5000年的文明史和2500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境內有數十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古城堡遺址和古建築、古碑刻,有黃山國家森林公園、中山公園、紅豆院和華西村田園風光等10多處自然景觀和徐霞客故居、千年文廟和心經碑等20多處人文景觀。同時,正在建設的大橋風景區已成為中外遊客觀光游覽的新熱點。
求採納
『捌』 江陰是如何命名的
「江陰」是以「水」命名的。位於山水南、北兩邊的,多用「山水的專名+陰(或陽)」命名,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反之為陰。 「山之南」就是山的南面;「水之北」就是水的北面;「山之南」與「水之北」為陽;反過來,「山之北」與「水之南」為陰。 「江陰」在長江的南面,「水之南」為陰,所以古人就把這個地方就叫「江陰」! 古時候,中國有著無數的地名是依山、水命名的,擇要介紹如下:
1、依山、水命名。主要分以下幾種情況:(1)直接以山脈、河流、湖泊等名稱命名,如五台縣、牡丹江市、沂水縣、微山縣。 (2)以山、水配上吉祥語命名,如泰安市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則四海皆安」,寓國泰民安之意。 (3)以幾座山、幾條河的首字組成地名。新泰市,西晉以前曾稱「東平陽縣」。晉泰始年間,南城侯羊祜奏本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改縣名為「新泰」。瀟湘,古鎮名,五代時置,在今湖南省永州市西北,因地處瀟、湘二水合流處得名。 (4)以位於山、水的方位命名:如山西省因地處太行山以西得名,雲南省因位於雲嶺以南得名,湖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北得名,汝南縣因縣城位於汝河之南岸得名。 位於山水南北兩邊的,多用「山水的專名+陰(或陽)」命名:山南、水北為陽,反之為陰。 如衡陽市因在衡山之南得名,洛陽市因在洛河之北得名,海陽市因位於黃海之北得名。這一類地名還有蒙陰縣、江陰市等。此類地名中,陽字地名極多,陰字地名較少。 (5)因地處河流的源頭而取名,如濟源市、沂源縣、資源縣。 (6)因位於河流的尾閭而命名,如漢口、海門市、河口瑤族自治縣。 (7)因靠近水或山而得名,如臨沂市、臨汾市、臨海市、江浦縣、漵浦縣、淮濱縣、濱海縣、臨朐縣、臨邛縣、臨高縣。此外,合川市古稱合州,因地處嘉陵江、涪江、渠江三江匯合之處,1913年改稱合川縣。三水市因位於西江、北江匯流處,城臨西江、北江、珠江三條河流而得名。 (8)因山脈走向或河流流向的曲折得名。這一類地名多在山水專名後面或在姓氏後面綴以灣、曲、套、圈、隅、里等字,如河曲、河套、易家灣、苗家曲、王家圈、高里、朱家裡庄,有的則直接用兩個此類字組成,如圈裡。
『玖』 江陰大橋憑什麼以江陰命名
江陰方面是這樣說的:靖江出一個「江」,江陰出一個「陰」,是謂「江陰長江大橋」。江陰非常謙虛客氣的,將靖江置於首位。你們還不滿意
『拾』 江陰古稱什麼
江陰古稱暨陽。江陰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有2500多年。晉太康二年置暨陽縣。實際上我們的先人早就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了。這是不容質疑的。但苦於沒有像餘姚那樣,有「河姆渡」考古挖掘遺址的實物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