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奉旨填詞柳三變出自於哪
這個小故事講的是關於:柳永奉旨填詞。
宋代出了許多傑出的詞人,柳永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他是宋代第一位專門寫詞的作家.由於他曲折放浪的生活經歷,使得他的詞作風格浪漫多情,通俗感人,音節響亮,充滿了市民的生活情趣,其中有許多優美警句廣為流傳.
柳永(987—1053)原名三變,是福建崇安人,因為排行第七,大夥兒也叫他「柳七」.父親柳宜飽讀詩書,而且官做得很大.家庭教育的影響,使柳永把讀書做官看成是人生的第一目標.大約在30歲的時候,他告別家鄉到京城追求功名.誰知第一次考試就落榜了;隔了幾年,第二次考試又沒被錄取,這回他忍不住發牢騷了,便寫了一首詞《鶴沖天》: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這首詞的主要意思是:考不上進士,做不成官,有什麼關系呢?只要我有才能,我就是一個不穿朝服的官吏.那些虛浮的名聲有什麼用,還不如把它換成喝酒、唱歌、作詞的生活吧!
這話本是一個失意讀書人在背後發的小小牢騷,但這首牢騷詞不脛(jìng)而走,傳到了宮里,也傳到宋仁宗的耳朵里.仁宗一聽大為惱火,牢牢記住了這首詞和他的作者.
隔了幾年,柳三變又參加了一次科舉考試,這次好不容易被通過了.等錄取的名單放到了皇上面前,宋仁宗看著看著,覺得其中一個名字很熟,他問身邊的太監:「這個柳三變是誰?」
太監回答:「這個柳三變就是所謂的『白衣卿相』呀!陛下不知道呵,連西夏國的人都在說呢,有人居住、有井水的地方就有人唱柳三變的詞呢!」
這話提醒了宋仁宗,他不以為然地說:「他不是說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嗎?那就讓他去喝他的酒、填他的詞吧!還要功名干什麼?」說著,就把柳永的名字一筆勾掉了.
柳永在仕途上又一次遭受了嚴重的打擊!
多年來在首都繁華的環境里所受到的薰陶,再加上官場向他關上了大門,使得出生優裕的柳三變從此流連往返於社會最底層,交了許多民間的朋友,包括歌妓在內.
從此,柳三變就經常自嘲是「奉旨填詞」,意思是遵循皇帝的旨意在寫詞填曲!寫詞填曲還真的成了他全部生活和生命呢!
柳三變的許多詞,准確地反映了社會下層女子受壓迫遭蹂躪的痛苦生活,從而得到了她們的友誼和資助;她們也因為唱了他的詞而迅速走紅,對他倍加愛戴.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的歌謠:「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可見他在這一時期的詞作所受歡迎的程度.
詞是被人唱的,而唱它的人多是社會地位很低、被人瞧不起的歌妓,過去沒人專門從事詞的創作.是柳三變開拓了詞的領域,並使詞獲得了表達更為復雜的思想情感和更為廣泛的社會生活的能力.在內容上,他大膽引進了市井百姓的情調和情緒;在形式上,他創新並發展了一百多字的長調.他一生寫了二百多首詞,聲情並茂,膾灸人口,如《醉蓬萊》、《望海潮》、《雨霖鈴》、《八聲甘州》等,為詞的通俗性、民間性、音樂性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柳永的名字是他後來改的.在做了許多風流詞人以後,柳三變又回到了封建士大夫的行列中.他先是將名字改為「柳永」,使得統治者再也想不起昔日的柳三變.47歲那年他中了進士,走上了當官的道路.以後他做過縣令等.他的政績不錯,民聲也好,為國為民做了一些好事.
但是,柳永的詞風從此以後也有了較大的改變,他寫的詞開始脫「俗」變「雅」起來,也有了不少歌頌皇恩和粉飾太平的詞作.這時的柳永才真的「奉旨填詞」了.
Ⅱ 柳永初名為什麼叫三變
宋陳師道《後山詩話》、王辟之《澠水燕談》卷八、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六,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九,都以為柳永初名三變,後來改名永。唯有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三說,柳永初名永,後來改名三變。我以為柳永弟兄原來都以「三」字排行,兄名三復,三接,他名三變,正是初名如此;並且諸家記載柳永未登第以前的事跡,都稱他為「三變」,而他自己也說:「奉聖旨填詞柳三變」(《苕溪漁隱叢話》後集三十九引《藝苑雌黃》。),可見他原名三變,後來因為宋仁宗「以無行黜之」,只好改名永以圖進取。葉說改名三 變是不可信的。《苕溪漁隱叢話》又說,三變字景庄,其他的書也沒有提過。 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http://www.bjxsyinshua.com
Ⅲ 宋朝著名詞人柳永,為何又叫柳三變,他「變」在何處
柳永的本名就是柳三變,後來自己改名為柳永,連自己的字也從景庄改為耆卿。
柳永是我國北宋史上傑出的詩人代表,是婉約派的代表,福建崇安人,柳永的祖上官是宦世家,其父親柳宜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柳永從小就跟母親相依為命,在私塾學習詩詞,並且她很有才氣,在當時小有名聲。柳宜有三個兒子,老大是柳三復、依次是柳三接和柳三變,柳三變就是柳永,當時柳氏三兄弟的名聲很大,被稱為「柳氏三絕」。
雖然柳永 坎坷一生,但是可以說坎坷的經歷造就了柳永在詩詞上的成就,柳永的詞很多都體現著他一生宦遊浮沉的經歷。初次之外,因為生活在民間,柳永還用大量的詩詞描寫了平民女子的心聲,他永大眾化、平民化的詩詞特點將詞發展到了一個新境界,同時柳永還是對宋詞進行改革的第一人,這對後來詞的發展有深厚的影響。
Ⅳ 柳永原名之「三變」有何意
柳永(?-約1053), 北宋詞人. 原名三變, 字景庄. 後改名永, 字耆卿, 排行第七, 崇安(今屬福建)人. 景佑元年(1034)進士. 官屯田員外郎. 世稱柳七、柳屯田. 為人放盪不羈, 終身潦倒. 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 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 創作慢詞獨多. 鋪敘刻畫, 情景交融, 語言通俗, 音律諧婉, 在當時流傳很廣, 對宋詞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雨霖鈴》、《八聲甘州》、《望海潮》等頗有名. 但作品中時有頹廢思想和庸俗情趣. 詩僅存數首, 《煮海歌》描寫鹽民貧苦生活, 甚痛切. 有《樂章集》.
Ⅳ 柳三變名字的由來。
一變詞人、二變官人、三變仙人、
Ⅵ 奉旨填詞《柳三變》的出處是什麼
仁宗皇帝御批進士,看到柳永的名字,此莫非填詞之柳三遍?隨從答:是。御批;且去填詞。你干這個就行了,你這樣天天寫黃色反動歌曲的不弘揚主旋律,當了官怎麼和黨中央保持一致呀。
Ⅶ 柳永為什麼要改名柳三變
柳永的爹柳宜有三個兒子,分別是柳三復、柳三接和柳三變,也就是說,柳永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
柳永的仕途之路是坎坷,四次科舉不中,直到景祐元年即公元1034年,宋仁宗特開恩科,對往年落第的才子放寬了要求,柳永才及第。當時柳永已經年過半百,但是柳永依然十分喜悅,被授睦洲團練推官。
柳永前往,睦洲上任的時候路過蘇州,並前去拜訪了在蘇州的范仲淹,到了睦洲後深受當地知府呂蔚的賞識,呂蔚向上舉薦柳永,但是被朝廷以「未有善狀」給駁回了,此後柳永就一直被調來調去,並且只是做一些小官小吏。
皇佑五年即公元1053年,柳永去世,由於沒有親人,窮困潦倒,柳永死後,是和他交好的青樓女子湊錢埋葬了他。
作品:
1、《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宋代: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翻譯: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雲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盪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願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2、《鶴沖天·黃金榜上》宋代: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翻譯:在金字題名的榜上,我只不過是偶然失去取得狀元的機會。即使在政治清明的時代,君王也會一時錯失賢能之才,我今後該怎麼辦呢?既然沒有得到好的機遇,為什麼不隨心所欲地游樂呢!何必為功名患得患失?做一個風流才子為歌姬譜寫詞章,即使身著白衣,也不亞於公卿將相。
在歌姬居住的街巷裡,有擺放著丹青畫屏的綉房。幸運的是那裡住著我的意中人,值得我細細地追求尋訪。與她們依偎,享受這風流的生活,才是我平生最大的歡樂。青春不過是片刻時間,我寧願把功名,換成手中淺淺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徊婉轉的歌唱。
Ⅷ 柳永又叫柳七,為什麼還有人叫他柳三變
其實,柳永這個名字在有關記載上來說它並不是柳永的本名,而柳三變這個名字才是他真正的本名,而柳永這個名名字是柳永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才改的名字,而劉勇家分別有三個兄弟,他們分別是柳三夏、柳三接、柳三變。而柳三變這個名字也沒什麼特殊的意義,只是他父親給他取得一個名字罷了!
柳永這個人一生的仕途可以說非常的坎坷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柳永有一次在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原本想著自己要金榜題名,但是非常不幸的是,柳永在這場考試之中不幸落榜,而柳永這個人說實話他的脾氣不是很好,在得知自己落榜以後,柳永這個人開始寫詞發憤自己心中的不快,恰恰就是這首詞為劉永帶來了一場的災難,柳永這首詞傳到了當時宋代皇帝的耳朵里,而皇帝也因此非常的憤怒,決定不讓他再參加科舉考試,而為了自己能夠再次參加科舉考試,來步入仕途,於是,柳永將自己的名字從柳三變改成了柳永!
Ⅸ 詩人 柳三變 的名字叫什麼
白衣卿相柳永(約987年—約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詞人,婉約派創始人。原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由於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轉而厭倦官場,耽溺於旖旎繁華的都市生活,在「倚紅偎翠」、「淺斟低唱」中尋找寄託。作為北宋第一個專力作詞的詞人,他不僅開拓了詞的題材內容,而且製作了大量的慢詞,發展了鋪敘手法,促進了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在詞史上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景祐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盪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妓女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