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望京的地名由來
沈括在他所著的,被英國中國史學家李約瑟稱譽為「中國科學史坐標」的《夢溪筆談》中曾記載:京都東北五十里處有望京墩一座。由望京墩而來的這個地名,是目前能查閱到的最早的文字記載,而北京這個名稱是在明朝以後才有的,比望京的名字還要晚幾百年。後來,這里就有了兩個小村,大的叫大望京,小的叫小望京。
Ⅱ 北京的名字由來
歷朝歷代都將北京視為重鎮加以治理和保護,並不斷改變著它的名稱。有人統計過,北京城的各種名稱達六十多個。
就大家熟悉和史書中常見的說,北京地區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周朝時稱薊,春秋戰國時是燕國的都城,故稱燕京。秦置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陽、薊縣,北魏稱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運河的北端就從這里開始。唐改稱范陽,安史之亂時,安祿山就是從范陽起兵的。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里作為陪都稱幽都,也稱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於此,稱中都,並對其進行了擴建。這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開始。
元朝時稱大都,這時的北京城已是一個相當繁華的大都市了。馬可•波羅在他的游記中曾對大都做過詳細描述。北京作為全國的政治中心也由此開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將首都定在南京。後朱棣從他侄兒手中奪得政權後,將首都遷到這里,故稱北京。明朝時,還一度稱北京為京師。清朝也建都北京,並沿用了明朝的名稱。民國建立之後仍稱北京。1928年改稱北平。北平這一名稱是國民黨四大家族之一的陳立夫提議改用的。
北伐戰爭後,陳立夫曾在南京辦了一份《京報》。這份民間報紙很敢說話,銷路很好,其銷出的份數比《中央日報》還多。有一天,陳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決定在南京,北京這一名稱應更改,以免殘余軍閥再圖在那裡起野心設政府。於是,他讓《京報》羅時實執筆,寫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國民政府採納了陳立夫的建議。
其實,歷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稱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攻佔元朝大都之後,即對大都城進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將元大都改稱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從此安寧平靜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時,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國成立,又將北平改為北京。
Ⅲ 望京的由來的傳說200字左右
史書記載,望京作為地名最早出現在遼代,距今已有千年。沈括所言實際指的是遼代之事。遼代定都於中京(今內蒙古寧城),而把幽州(今北京)作為陪都之一,稱之為南京(亦稱燕京)。當年的望京館其實並沒有建在望京,而是建在望京東北十餘里的孫侯(今孫河村)。孫侯與望京當時都處在中京經古北口通往幽州的交通要道上,孫侯更是位居溫渝河(今溫榆河)之南岸,是當時從東北方向進出幽州必經的重要渡口,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村中曾設有瞭望敵方情況的土堡,孫侯原為孫堠。為了給南來北往的使臣提供宿息飲餞之所,遼代便在孫侯建立館舍。始稱孫侯館,後改為望京館。想必是當年望京較孫侯更有名。如今到孫河村去找尋望京館的遺跡,已是一無所獲。
望京館既在孫侯,沈括所言「三十里」似有不確。故清代於敏中所輯《日下舊聞考》及吳長元所輯《宸垣識略》中均稱「望京館在城東北五十里孫侯村」。考慮到遼代幽州在今西便門至宣武門一帶,此說該較為准確。另外宋《王沂公(曾)行程錄》中還有「四十里」一說。
如果說在遼宋時期讓望京出名的是望京館,那麼到了明代築起瞭望京墩則讓望京再次揚名。
望京墩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此時的明朝正處在戰亂年代,北方蒙古族瓦剌部不斷進犯,戰事頻繁。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英宗朱祁鎮親率五十萬大軍北上討伐,卻大敗於懷來土木堡,英宗亦成為瓦剌軍的階下囚。英宗之弟朱祁鈺隨後即位(號稱景帝),上台後首要之事便是重用兵部尚書於謙,依仗其刷新內政、整頓軍隊、備足糧草、構築城防,以保京城不失。同年十月,於謙率領明軍成功擊潰兵臨北京城下的瓦剌軍。過了三月即明景泰元年閏正月,於謙為加強北京城防又奏請皇上:「京城四面,因無墩台瞭望,寇至不能知其遠近及下營處,卒難提備,可用四面離城一、二十里或三十里築立墩台,以便瞭望。」景帝回曰:「所言甚善。」其令欽天監踏勘,畫圖來看。同年六月,總兵武清侯石亨再奏:「京城四面,宜築墩台,以便瞭望。」只過一月,七月就在京城北面和東北面「築德勝門雙綜鋪及東直門外望京村墩台」(《明實錄類纂》北京史料卷)。至於此墩台的形狀和規模,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可比照當年其他地方所築墩台的大小:「高三丈,闊十二丈」。清代的《日下舊聞考》和《宸垣識略》對這座「望京村墩台」都有所提及。
歷經550多年的風風雨雨,望京墩已不見蹤影。如今的望京村人都不知望京墩為何物,但村裡的老人還記得,早年村南地頭曾有一土包,人稱「單墩」,恐是望京墩的遺留之所。後來建廠房、修公路將這一僅存的土包推平了。
■明後期分出大小望京村
明代以前望京只為一村,明後期分出了大小望京村。兩村以一條小河相隔,大望京村居東,小望京村居西。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大望京村已有常住人口近2000人,440多戶。小望京村則有700多人,300多戶。盡管大小望京村的人們對望京館、望京墩幾乎一無所知,但說起望京的來歷,村裡老人都會說出這樣一個事實:他們小時候站在村頭就可以望見東直門(城樓)、鼓樓。
■乾隆帝御封望京?
此外還能從他們嘴裡聽到一個御封望京的傳說:那一年,乾隆皇帝去避暑山莊度夏,經由御道路過此村,停下歇息,飲茶之時回頭一眼望見東直門,隨即賜名此地為望京。老人們質朴的說法和傳說大概道出瞭望京一名初始的含義,當然遼代是見不著東直門的,但可以望見當時幽州城的某一高點。此說不無根據,看看望京一帶村子的海拔高度,雖都處在大平原上,大小望京村比周圍村子差不多能高出一米,比孫河村更是高出2米多。想像一下吧,當時來自北方的使臣、商賈走出莽莽燕山,來到廣闊平原,行至望京,豁然看見京城的一角,那是何等的喜悅。大望京村的老人還有印象,早年御道穿村而過,御道兩旁商鋪、酒館一一排列,好不熱鬧。五十年前村裡還有雙關老爺廟(一殿供兩個關老爺),一步兩井等古跡,現已無存。大小望京村周圍曾有幾處明清時期顯赫人物的墓地,多已平復,僅存清末軍機大臣、大學士世續(俗稱「世中堂」)墓地的幾間殿房和兩株馬尾松
■希望新望京能讓久遠的歷史得以延續
進入新世紀,大小望京村逐漸要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全新的望京。多麼希望新望京能保留一些古老望京的信息,讓久遠的歷史得以延續。比如在望京中心地帶仿製一座望京墩,立碑銘刻上望京的歷史變遷。
Ⅳ 北京各地區名字的來歷
北京城像一塊大豆腐,四方四正。城裡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都是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識極強。過去拉洋車的,逢轉彎處都高叫一聲「東去!」「西去!」以防碰著行人。老兩口睡覺,老太太賺老頭子擠著她了,說「你往南邊去一點」。這是外地少有的。街道如是斜的,就特別標明是斜街,如煙袋斜街、楊梅竹斜街。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個又一個方塊。這種方正不但影響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響了北京人的思想。
胡同原是蒙古語,據說原意是水井,未知確否。胡同的取名,有各種來源。有的是計數的,,如東單三條、東四十條。有的原是皇家儲存物件的地方,如皮庫胡同、惜薪司胡同(存放柴炭的地方),有的是這條胡同里曾住過一個有名的人物,如無量大人胡同、石老娘(老娘是接生婆)胡同。大雅寶胡同原名大啞吧胡同,大概胡同里曾住過一個啞吧。王皮胡同是因為有一個姓王的皮匠。王廣福胡同原名王寡婦胡同。有的是某種行業集中的地方。手帕胡同大概是賣手帕的。羊肉胡同當初想必是賣羊肉的,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狀的。高義伯胡同原名狗尾巴胡同。小羊宜賓胡同原名羊尾巴胡同。大概是因為這兩條胡同的樣子有點像羊尾巴、狗尾巴。有些胡同則不知道何所取義,如大綠紗帽胡同。
胡同有的很寬闊,如東總布胡同、鐵獅子胡同。這些胡同兩邊大都是「宅門」,到現在房屋都還挺整齊。有些胡同很小,如耳朵眼胡同。北京到底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說: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數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胡同是貫通大街的網路。它距離鬧市很近,打個醬油,約二斤雞蛋什麼的,很方便,但又似很遠。這里沒有車水馬龍,總是安安靜靜的。偶爾有剃頭挑子的「喚頭」(像一個大鑷子,用鐵棒從當中擦過,便發出噌的一聲)、磨剪子磨刀的「驚閨」(十幾個鐵片穿成一串,搖動作聲)、算命的盲人(現在早沒有了)吹的短笛的聲音。這些聲音不但不顯得喧鬧,倒顯得胡同里更加安靜了。
胡同和四合院是一體。胡同兩邊是若干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態。我們通常說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即便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胡同文化是一種封閉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遷,不大願意搬家。有在一個胡同里一住住幾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幾輩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舊了,「地根兒」房子就不太好,舊房檁,斷磚牆。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裡小下。一到下大雨,總可以聽到房塌的聲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們捨不得「挪窩兒」,——「破家值萬貫」。
四合院是一個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獨門獨院」。北京人也很講究「處街坊」。「遠親不如近鄰」。「街坊里道」的,誰家有點事,婚喪嫁娶,都得「隨」一點「份子」,道個喜或道個惱,不這樣就不合「禮數」。但是平常日子,過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殺」一盤;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過去山西人開的酒鋪,都沒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塊規成圓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兩「個」(大酒缸二兩一杯,叫做「一個」);或是鳥友,不約而同,各晃著鳥籠,到天壇城根、玉淵潭去「會鳥」(會鳥是把鳥籠掛在一處,既可讓鳥互相學叫,也互相比賽),此外,「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北京人易於滿足,他們對生活的物質要求不高。有窩頭,就知足了。大腌蘿卜,就不錯。小醬蘿卜,那還有什麼說的。臭豆腐滴幾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蝦米皮熬白菜,嘿!我認識一個在國子監當過差,伺候過陸潤庫、王(土序)等祭酒的老人,他說:「哪兒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別處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麼神?我至今考查不出來。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卻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個人一輩子吃的大白菜摞起來大概有北海白塔那麼高。
北京人愛瞧熱鬧,但是不愛管閑事。他們總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觀。北京是民主運動的策源地,「民國」以來,常有學生運動。北京人管學生運動叫做「鬧學生」。學生示威遊行,叫做「過學生」。與他們無關。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義是「忍」,安分守已、逆來順受。老舍《茶館》里的王利發說「我當了一輩子的順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態。
我的小說《八月驕陽》里寫到「文化大革命」,有這樣一段對話:
「還有個章法沒有?我可是當了一輩子安善良民,從來奉公守法。這會兒,全亂了。我這眼面前就跟『下黃土』似的,簡直的,分不清東西南北了。」
「您多餘操這份兒心。糧店還賣不賣棒子麵?」
「賣!」
「還是的。有棒子麵就行。……」
我們樓里有個小夥子,為一點事,打了開電梯的小姑娘一個嘴巴。我們都很生氣,怎麼可以打一個女孩子呢!我跟兩個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他們是「搬遷戶」,原來是住在胡同里的)說,大家應該主持正義,讓小夥子當眾向小姑娘認錯,這二位同志說:「叫他認錯?門兒也沒有!忍著吧!——『窮忍著,富耐著,睡不著眯著』!」「睡不著眯著」這話實在太精彩了!睡不著,別煩躁,別起急,眯著,北京人,真有你的!
看看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產生懷舊情緒,甚至有些傷感。但是這是無可奈何的事。在商品經濟大潮的席捲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總有一天會消失的。也許像西安的蝦蟆陵,南京的烏衣巷,還會保留一兩個名目,使人悵望低徊。
再見吧,胡同。
Ⅳ 北京名字的由來
網路
目錄
夜色北京版航拍宣傳片——《壯麗70年,我們都知道》
90.1萬 1'33"
我被北京給撩了
15.8萬 3'25"
北京歷史上各種奇葩叫法
37.5萬 2'11"
老北京獨有的韻味
25.3萬 3'14"
北京十渡——中國國家地質公園
22.5萬 33"
>
北京 [běi jīng]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6個義項
特色詞條 |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
貢獻維護者 1165774571
詞條視頻圖片數說深度解讀
北京市,簡稱「京」,古稱燕京、北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1]。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16410.54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2153.6萬人,城鎮人口1865萬人,城鎮化率86.6%[2],常住外來人口達794.3萬人。[3]
北京地處中國北部、華北平原北部,東與天津毗連,其餘均與河北相鄰,中心位置東經116°20′、北緯39°56′,是世界著名古都和現代化國際城市,也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辦公所在地。[4]
北京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三面環山,東南部是一片緩緩向渤海傾斜的平原。境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拒馬河等,多由西北部山地發源,穿過崇山峻嶺,向東南蜿蜒流經平原地區,最後分別匯入渤海。北京的氣候為暖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5][6]
北京被世界權威機構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7]。聯合國報告指出北京人類發展指數居中國城市第二位。[8]2019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371.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270.1億元。[9]
中文名
北京
外文名
Beijing[10]
別名
北平、燕京、薊、幽州
行政區劃代碼
110000
行政區類別
直轄市
數說北京
| 合作夥伴:中國社會科學院、 國家統計局、 北京統計局、 艾漫數據、 網路地圖、 網路知識圖譜、 貝殼、 攜程
宜居影響力No.23 古都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森林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查看全部
玩轉北京
國內城市這樣玩才有趣!
進入專題
北京連續30天確診病例「零新增」
9月5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無新增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據統計,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226天、懷柔區212天、順義區210天、密雲區207天、石景山區83天、門頭溝區82天、房山區82天、東城區81天、通州區77天、朝陽區76天、西城區75天、海淀區72天、大興區67天、豐台區62天、昌平區30天。
百家號 2020-09-06
北京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改革
8月20日,為進一步提高患者在市屬醫院的就醫便利性,提升患者就醫感受,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在市屬醫院推進醫療收費電子票據、醫療繳費支付「三個統一」等一系列財務便民舉措,在方便就醫、便捷服務方面再疏「堵」。
中國新聞網 2020-08-20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
政治
經濟
社會事業
交通運輸
歷史文化
旅遊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對外交流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北京天安門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北京一帶。
京城,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北京人文地圖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13]
北京為什麼曾被叫燕京?
山河志
贊68
閱讀1.1萬
清末北京人口下降, 是疏解了人口嗎?
晚清陳卿美
贊140
閱讀2.5萬
從太原到北京:京號【北京】的歷史流轉
寒鯤
贊122
閱讀17.2萬
建制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於北京及附近地區,稱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區的琉璃河鎮,遺址尚存。又封黃帝之後人於薊,在今北京西南。後燕國滅薊國,遷都於薊,統稱為燕都或燕京。
秦代設北京為薊縣,為廣陽郡郡治。
萬里長城
漢高祖五年,被劃入燕國轄地。元鳳元年復為廣陽郡薊縣,屬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親分封於此,故更為廣陽國首府。
網路星圖 發現萬物之間的聯系
2020年具備國際客運航班接收能力的口岸城市名單
全部
北京
常州
成都
大連
福州
廣州
貴陽
哈爾濱
杭州
合肥
呼和浩特
濟南
昆明
蘭州
南昌
查看
更多
hot游武當仙山,享福壽康寧
new網路校園開學季,等你來參加!
權威網路8月十大熱詞發布!
網路吧 意見反饋 權威合作 網路協議
內容均由網友貢獻,編輯、創建、修改和認證均免費 | 詳情
詞條目錄
網路名片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建制沿革
建都朝代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氣候環境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礦產資源
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人口
政治
經濟
綜述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社會事業
醫療衛生
科學技術
體育事業
文化事業
人民生活
城市建設
安全生產
社會保障
教育事業
交通運輸
鐵路
航空
市內交通
歷史文化
宗教文化
傳統建築
飲食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
老字型大小
旅遊
綜合概述
旅遊景點
主要博物館
現代文化
宗教文化
購物街區
著名人物
城市榮譽
對外交流
Ⅵ 北京 名稱的由來
北京名稱是由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北京由於經歷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稱:
1、燕都
據史書記載,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2、幽州
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3、京城
京城泛指國都,北京成為國都後,也多將其稱為京城。
4、南京
遼太宗會同元年(938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
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7、北京明永樂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准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
8、京師
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9、京兆民國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范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6)望京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從1153年開始,北京經歷了金、元、明、清幾個朝代,歷時800多年,一直都處於國都的地位。因此,它又得到了各式各樣的別稱,如長安、春明、日下、京華、都門、帝州、帝台、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所以,綜觀世界各國歷史悠久的城市,北京市是世界上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正名、別稱約有60個,可以說是世界上歷史名稱最多的城市。北京地處華北大平原西北端,50萬年以前,這里就有了原始人的活動。
當時的「北京人」為人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存,但是沒有留下地名。北京在上古時期叫作幽陵;在夏代稱冀州;在周朝稱為薊;春秋戰國謂燕;秦署廣陽、漁陽;西漢設幽州;東漢為廣有、伐戊;北魏叫燕郡;隋改涿郡;唐改范陽郡;遼改為幽都;元朝稱大都;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開始稱北京;1421年改稱京師;清代稱北京;1928年又改北京為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恢復北京的稱號。這些名稱僅是比較常見的名稱。除此之外,北京在歷史上還曾叫過宛平、燕山府、聖都、汗八里。
Ⅶ 北京有個望京,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啊拜託各位了 3Q
「望京」之名由來已久,有的說是因望京墩而得。望京墩建於明景泰元年(1450年),當時的明朝正處在戰亂年代,北方蒙古族瓦剌部不斷進犯,戰事頻繁。兵部尚書於謙為了加強北京城防,在奏請皇上並得到恩准後,在京城的周邊地區築起多座瞭望敵情的墩台。「墩高三丈,闊十二丈」,日夜有重兵看守。其中在京城的東北處設置了一個據說天氣晴好時站在高台上能夠望見東直門的城樓,所以也稱望京墩。明朝滅亡後,望京墩逐漸荒廢。明代以前望京墩附近曾有一個小村子,明後期逐漸擴大,並分為南北兩個村子,北面的村子較大,叫「大望京」,南面的村子較小,叫「小望京」。此後「望京」之名一直延續了幾百年。 還有一種說法,是說「望京」二字為乾隆皇帝所賜。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到承德避暑山莊時路過此處,當時天氣炎熱,他便走到路邊一個高坡處的茶攤上喝茶。當他站在高坡上朝西南方瞭望時,隱隱約約地看見了一個城樓,便問隨行的太監那是什麼城。那太監看了看,便說是東直門的城樓。乾隆皇帝一聽很高興,想不到此地離京城這樣遠還能看到,可見京城城樓之高大,於是即興賜名此地為「望京」,從此附近的村落被稱為「望京」。
Ⅷ 寧波的望京路的來歷
好像原先那裡就是寧波的望京門,以望京門命名
Ⅸ 望京的名稱由來
望京的名稱有四個由來,分別是:
1、清代於敏中所輯《日下舊聞考》及吳長元所輯《宸垣識略》中均記有望京館。更有歷史文獻記載,早在遼代,幽州東北二十里有望京館。
幽州,即今北京城前身,位置在今略西。而大望京村,恰在東直門外,恰巧15華里,同時也確實位於京城東北,故此,完全與文獻相吻合。
望京館,又稱望京驛館,意為今日招待所、接待處之類,是進出京城的外國使臣及南來北往、東去西回的各地客商住宿、就餐之地 。
2、北宋科學家沈括所著《夢溪筆談》一書中,也記載瞭望京的來歷,京都東北處,有一座望京墩。沈括所處的時代,距今九百餘年,據此推算,望京墩的存在,至少與沈括在世同期甚至更早一些。從此可見,望京地名之歷史悠久。
3、乾隆時期從村中穿過的自西南向東北流向的小河,本是一條古道,是清王朝歷代皇族、顯貴自京城往返承德避暑山莊必經之路。
村北地形獨特,中間隆起的高崗猶如龍形,東西兩側各有一土丘。乾隆登上高崗,遙望京城方向,依稀可見東直門城門樓,於是,龍心大悅,遂將村莊正式命名望京。
4、宋遼時代,郊區曾出現多次激戰,從東北的黑水、松遼平原入關的軍隊,與來自江南水鄉的軍隊爭奪土地,你死我活,廝殺不斷。
將士們在異地他鄉,十分思念故土、親人,紛紛登上高處,遠望家鄉。只聽見一聲大喊:快看呀,望見京城了。
一時間,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望京的名字便誕生了,一直傳到了九百多年後的今日。
(9)望京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明代以前望京只為一村,明後期分出了大小望京村。兩村以一條小河相隔,大望京村居東,小望京村居西。
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大望京村已有常住人口近2000人,440多戶。小望京村則有700多人,300多戶。
盡管大小望京村的人們對望京墩幾乎一無所知,但說起望京的來歷,村民們有一句經典的話:望京就是我們這兒。
最早被稱為望京的地點,是今天的大望京村和小望京村,它們緊鄰京順路,並不在房地產概念的望京區域核心區。
望京村的老人們講,那一年,乾隆皇帝去避暑山莊度夏路過此村,停下歇息之時回頭一眼望見東直門,隨即賜名此地為望京。
解放前,望京村是周邊最大的村鎮,所轄土地和人口最多,村中有關帝廟一座,廟里為泥塑關雲長像,據稱還有天王像,惟妙惟肖,大殿主體為木結構,頗為高大,很有氣勢。
方圓數里百姓是以此村為中心文革後,此廟塑像被毀,大殿改為大望京小學校,後因年久失修,小學校重建校舍時拆毀。
大望京小學在建國後至九十年代末以有限的教學水平和條件培養出不少好學生,成為鄉里唯一幾所可以保送學生到重點中學就讀的小學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