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東湖名字的由來

東湖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22 03:21:43

1. 武漢市東西湖區「東西湖」這個名稱的來歷

東西湖區地處長江左岸,武漢市的西北近郊,漢江、漢北河及府環河匯合之處。位於北緯30°34′--30°47′,東經113°53′--114°30′之間,是古雲夢澤的一部分。境域自姑嫂樹向西沿張公堤至舵落口接漢江干堤至新溝,再接舊府河堤至辛安渡,東北沿淪河、府河(又名捷涇河)經北涇嘴、黃花澇、大李家墩至戴家山,全境東西長38公里,南北寬22.5公里。總面積499.71平方公里(勘界後的幅員面積)。
全境三面環水,一面緊靠張公堤。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寧強縣的漢江(又名襄河)從新溝鎮入境,流經西南側,在境內全長35.3公里,年平均過境水量557億立方米(湖北省水文總站1984年資料),盛漲時每年由新溝倒灌經辛安渡入湖區。發源於隨州大洪山北麓的府河(又名?水)1959年改道前,其主流向南流至辛安渡後分兩支,一支向東北流,稱淪河,一支向南流仍稱府河,至新溝入漢江轉注長江。?水俗稱縣河,與淪河相會後入捷涇河,經東西湖境由諶家磯入長江。府河改道後流經區境東北側,過境長度38.5公里。經諶家磯流入長江,年平均過境水量為47.1億立方米。起自天門萬家台的漢北河(1969--1970年原天門河下游改道後的一條人工河),流域總面積為6304平方公里,在新溝鎮過境,長7公里,通過新溝閘入漢江。其支流流經漢川民樂閘,經過區境15公里,通過東山頭大閘下泄府河,泄洪量分別是1200m3/s、800m3/s,共2000m3/s。
1957年東西湖圍墾前,長江在五月份高漲時,由諶家磯沿捷涇河倒灌入東西湖,其頂托的范圍可達朱湖和?水的李家窯,倒灌止於十月或十一月。??二水,山洪下注受長江頂托,宣洩不暢,亦停蓄湖區,故每年高水位時除部分丘陵、高地、吳家山(海拔71.1米),柏泉山(海拔67.6米)、睡虎山(海拔56米)及原漢宜公路(現漢渝鐵路)以南至漢江干堤52.8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區以外,其餘446平方公里的地區全是一片汪洋澤國,並與東北部之楊馬湖、朱湖、野豬湖及東部之童家湖連成汪洋一片,面積約達570平方公里。
1958年圍墾工程,在三面圍以大堤,全長94公里(其中新修圍堤53.57公里,加高培40.43公里),改變了原來的地理狀況,形成了獨立的內湖水系。區境內原來較多湖泊和縱橫溝渠,經過多年改造治理,西湖已不復見,東湖大部分老河舊港也已先後改造為精養魚池。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東西湖地區在歷史上是古雲夢澤的一部分,北距黃陂區灄口?龍湖至今有3500多年的商代方國城址--盤龍城近約5公里。南與東晉建興元年(313年)荊州刺史兼江夏太守陶侃,修築在今蔡甸區城頭山作為郡縣治所的臨嶂城僅一河之隔。據三店、柏泉、徑河地區的馬投潭、鑰匙墩、龍王台、余家嘴、曹房墩、下灣、鳳凰嶺、張家墩、塔爾頭、北賽湖等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商、周的文化遺址,發掘數量可觀的文化標本,及陸續挖掘出上自漢、唐,下至宋、元、明的古墓,證明迄今五千年之前就有人群聚居,從事漁獵和耕耘。
據《漢陽縣志》和《夏口縣志》記載,東西湖地區在殷周時(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屬豫州,春秋戰國時屬楚,後期屬安?石陽縣。戰國時秦昭襄王29年(公元前278年)置南郡,東西湖地區屬南郡。西漢時高帝6年(公元前201年)屬江夏郡沙羨縣。東漢建武元年(公元25年)置沌陽縣,東漢末復為安?縣,均屬荊州江夏郡,東西湖地區先屬沙羨,後屬沌陽縣。三國時置石陽縣,前屬吳,後入魏,東西湖地區屬石陽縣。晉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石陽為曲陽縣,復置沌陽縣。懷帝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沌陽縣遷治臨嶂山(今蔡甸區城頭山),屬江夏郡,東西湖地區屬沌陽縣。南朝宋、齊、梁、陳割據時期,沌陽迭為藩封。廢藩封後,並入後周,縣名依舊。東西湖大部分地區屬之。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沌陽縣屬沔州(後更名為復州)。開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沌陽縣改稱漢津縣。據《漢陽縣志》批露隋代漢津即漢津縣,系漢陽縣前身,東西湖地區在轄境內。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因漢津位於漢水北岸,依"山北為陰,水北為陽"的舊例,改漢津為漢陽。此後縣名一直沿用。歷時一千三百餘年。據《漢陽縣志》記載,東西湖大部分地區屬漢陽縣管轄。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漢陽縣屬沔州漢陽郡,縣治郡治州治由蔡甸臨嶂山遷到魯山(今漢陽區龜山西頭南側)。玄宗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沔州改稱漢陽郡,仍治漢陽。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為沔州。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沔州一度撤廢,建中四年恢復。敬宗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廢沔州,漢陽縣改隸鄂州,東西湖大部分地區仍屬漢陽縣。
五代十國時,漢陽縣先後屬吳和南唐,仍隸鄂州。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漢陽縣屬漢陽軍,軍治漢陽城。
宋初,漢陽縣屬荊湖北路漢陽軍。神宗熙寧四年(公元1071年)廢漢陽軍,漢陽縣屬荊湖北路鄂州。哲宗元右元年(公元1086年)復置漢陽軍。元代改漢陽軍為漢陽府,隸屬湖廣行中書省。
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撤漢陽府,漢陽縣屬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洪武十三年恢復漢陽府,漢陽縣改歸漢陽府管轄,東西湖大部分地區屬之。
光緒廿五年(公元1899年)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庭,將漢口鎮與漢陽縣分治,改漢口鎮為夏口廳,與縣地位相等,且屬漢陽府,並撥出原漢陽縣所轄漢水以北,北到灄口(今黃陂區),西到?口(今新溝鎮)橫約一百二十餘里,縱約卅里的地方,劃歸夏口廳管轄,准奏後改舊制。東西湖地區南自?口北自巨龍以下屬夏口廳所轄。辛安渡的20多個村灣分屬孝感縣的廣陽鄉。縣河口曾為漢川縣下設區的治所、縣河口、港口、潘家堖、沙湖港等地區屬之。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夏口廳改稱夏口縣,轄區仍舊。據《夏口縣志》記載,是時東西湖一帶屬夏口縣管轄的有三個區,即五區,七區,九區。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漢口改市,原夏口縣所轄之張公堤以西漢水以北的地區,又全部劃歸漢陽縣管轄。東西湖地區又隸屬漢陽縣。
民國廿七年(公元1938年)十月,漢陽、漢川、孝感等縣淪陷,原縣政府流亡。民國廿九年(1940年)恢復縣治,屬偽湖北省政府,是時東西湖地區,除新溝鎮駐有日軍,辛安渡駐有黃衛軍直接統治外,所有鄉村都隸屬於中國共產黨漢(漢川與漢陽),孝(孝感),陂(黃陂)邊區縣委和縣抗日民主政府管轄,偽政府在本地區所設置的區、鄉及保、甲等政權組織,只不過是虛設而已。
民國卅四年(1945年)八月抗日戰爭勝利後,東西湖地區分屬漢陽縣之新溝鄉、安樂鄉、巨泉鄉;孝感縣之辛安渡鄉;漢川縣之縣河鄉(後改為靈河鄉)黃陂縣捷涇鄉管轄。
1949年5月,武漢及周邊地區解放,東西湖地區仍分屬漢陽、漢川、孝感、黃陂管轄。1951年7月,東西湖地區之巨龍崗、柏泉、三店、李家墩、漢水北岸胡家台以下地帶,劃入武漢市三店區公所管轄。1952年7月,武漢市三店區撤消,原地區除李家墩交黃陂外,全部交歸漢陽縣。
1958年3月,經過省和國務院批准,湖北省編制委員會正式行文批准成立武漢市國營農場管理局。9月22日,根據(1958年)鄂農林字第548號電示,武漢市人民委員會作出,關於迅即辦理接交東西湖新擴展區域的決定,將漢陽縣的柏泉、三店、巨龍三個鄉及鴉渡鄉的東風、先鋒、前鋒三個農業社,以及黃陂、孝感、漢川三縣在東西湖農場墾區內的一些土地、農民歸劃市區建制,9月辦妥接交手續。1958年10月,武漢市增設東西湖區行政建制,實行區局合一體制,對外掛兩塊牌子。1959年3月26日,經中央、湖北省委和武漢市委批准,東西湖墾區內和長豐南北垸境內,全部農業生產合作社劃歸東西湖區。計有7個鄉,90個農業合作社,15426戶,66564人,22422個正副勞動力。
從此東西湖全境,東西長38.65公里,南北寬22.6公里,輻員面積499.71平方公里,作為一個單獨建制的行政區隸屬武漢市管轄。

魚類資源:
據調查:圍墾初有短頜、鱭、鰻鱺、沙鰍、黃顙魚、鯰、黃鱔、鱖、烏鱧、刺鰍、青魚、草魚、鰱、鱅、魷、團頭魴、長春鯿、蒙古紅、、銀魚、鯝條、黃尾密鯝、細鱗斜頜鯝、銀魚骨 、花魚骨 、鯉、鯽、後又陸續引進了紅鯽、銀鯽、興國紅鯉、散鱗鏡鯉及莫三比克羅非魚、尼羅羅非魚、福壽魚、團草雜交魚和豐鯉異育銀鯽等41個品種和養殖對象。其中主要經濟魚類是鰱、鱅、草魚、鯉、鯽、鯿等。
本區屬「武、鄂、黃市郊池塘精養湖泊增養區」,位於特大中心城市近郊,有一定的水面資源,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物物資豐富,發展漁業生產的條件十分優越。

2. 東湖由來的傳說作文

這一天,天氣十分涼爽,我和爸爸媽媽來到了東湖荷園看荷花。東湖荷園的荷花會有什麼不同呢?我期待著。

在東湖裡散步,似乎是一種使心平靜下來的方式,湖裡,偶爾會有幾只小魚「騰」的一聲翻起來,路邊過往的人們好像都是來看荷花的,跟著人流走就對了。果然,走到一個地方,一個大池子映入眼簾,一大群荷花亭亭玉立,正如古人詩雲:「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如同夢幻般的荷花有紅、黃、粉等幾種顏色,應接不暇。一大片綠色中有零落的顏色,似乎是在點綴著綠,其中還有噴泉在噴水柱呢!我走上木橋,盯著水中的荷花,上面有隻蜻蜓呢,紅色的,扇動著翅膀,突然,「撲」的一聲飛走了。不遠處,有座石拱橋,我興奮地跑了上去,放眼望去,竟然有一片水仙花群,黃色的水仙花配襯著荷花,精美絕倫。草地上還有幾塊大石頭。我蹲在荷花邊的草地上,觀察著一朵荷花。那朵荷花是紅色睡蓮,中間有黃色的花蕊,紅色的花瓣一層一層,一片一片,紅中又透著一點白,十分漂亮。一陣風兒吹來,柳樹的樹枝輕輕搖動,在水中盪漾著,風兒又吹來幾只蜻蜓在上空盤旋。爸爸媽媽過來說:「再看一會兒就回去吧。」「好吧。」我極不情願的點點頭,這里多涼快啊。突然,我看見了一個長相奇特的小石頭,我把它撿起來用衣服擦了擦,它長得像一個愛心,十分相似。我不禁感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啊!

果然,下午,我們就要回去了,我把我的小石頭帶著,准備在上面用水粉寫幾個字:「東湖荷園之石」,作為我到東湖荷園的紀念品吧。

3. 武漢地名的來歷

武漢名稱的來歷是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從此定名為「武漢」。武漢即為武昌、漢口、漢陽的統稱,武昌、漢口、漢陽又被稱為武漢三鎮。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5月16日,武漢三鎮解放;同年合武昌市、漢口市和漢陽縣城為武漢市,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

截至2017年末,武漢市下轄江岸區、江漢區、硚口區、漢陽區、武昌區、青山區、洪山區、蔡甸區、江夏區、黃陂區、新洲區、東西湖區、漢南區等13個行政區 。武漢市人民政府駐江岸區沿江大道188號。

(3)東湖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武漢地區的歷史沿革

武漢地方建制始於西漢,為江夏郡沙羨縣地。東漢末年,在今漢陽先後興建卻月城和魯山城,在今武昌蛇山興建夏口城。時荊州牧劉表派黃祖為江夏太守,將郡治設在位於今漢陽龜山的「卻月城」中,「卻月城」遂成為武漢市區內已知的最早城堡。

吳黃武二年(223年),東吳孫權在武昌蛇山修築夏口城,同時在城內的黃鵠磯上修築瞭望塔,取名黃鶴樓。南朝時,夏口擴建為郢州,成為郢州的治所。

隋朝置江夏縣和漢陽縣,分別以武昌、漢陽為治所。唐時江夏(武昌)和漢陽分別升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為長江沿岸的商業重鎮。江城之稱亦始於隋唐。唐朝詩人李白曾在此寫下「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漢自古又稱江城。此後經宋以迄明、清,均為歷代州府治所。

兩宋時武昌屬鄂州,漢陽、漢口屬漢陽軍。南宋抗金將領岳飛駐防鄂州(今武昌)八年,在此興師北伐。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為湖廣行省的省治,這是武漢第一次成為一級行政單位(相當於現代的省一級)的治所。

明代,朱元璋第六子朱楨被分封到武昌做楚王。由於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從龜山以北匯入長江,到嘉靖年間在漢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興的漢口鎮,奠定了武漢三鎮的地理基礎。

明末清初,漢口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天下四聚」,又與朱仙鎮、景德鎮、佛山鎮同稱天下「四大名鎮」,成為「楚中第一繁盛處」,為全國性水陸交通樞紐,享有「九省通衢」的美譽。

清咸豐八年(1858年),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漢口被辟為對外通商口岸。

咸豐十一年(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老漢口鎮的下游沿長江先後開辟了漢口英租界、漢口德租界、漢口俄租界、漢口法租界和漢口日租界五國租界,這些租界獨立於中國政府管轄之外,在界內分別設置工部局、巡捕房、領事法院(庭)等迥異於中國政治體制的管理機構。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分漢水以北地置夏口廳,治所即今漢口。至此,漢口與漢陽城區、武昌城區統稱「三鎮」。宣統三年(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宣布脫離清朝,成立中華民國,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武漢成為革命中心。

民國元年(1912年),改江夏縣為武昌縣,廢漢陽府留漢陽縣,改夏口廳為夏口縣。民國三年(1914年),同屬江漢道。民國十三年(1924年),湖北省在武昌設立市政籌備處。民國十五年(1926年),改武昌縣城區為武昌市(12月成立市政廳),夏口縣與漢陽縣城區並為漢口市。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1日,國民黨中央臨時聯席會議宣布,國民政府在漢口開始辦公。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為京兆區,定名「武漢」,作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

4. 東西湖名字的來歷

一樓答得很詳盡.但我還是沒搞清楚.我猜是不是當初這兒有很多小湖,其中最大的有東湖和西湖.後來行政區劃調整,就叫東西湖了.第二個可能是 當初這有一個大湖叫西湖,而西湖又分兩部分--東西湖與西西湖,西西湖湮沒了,只剩東西湖了.我也想知道准確的答案.

5. 浙江東湖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叫東湖有哪些景點

談到浙江省的景點,很多人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名氣超級大的西湖,很多人對西湖再熟悉不過了。但是,浙江除了有西湖之外,還有東湖,東湖坐落於臨海市,很少人知道它的存在。

臨海東湖對當地人進行免費開放,很多當地人喜歡在假期,或者是其他空暇時間來這里賞賞風景。在這里,在看風景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到臨海濃厚無比的歷史底蘊,也可以體驗到當地人特有的生活氣息。之所以對旅遊痴迷,是因為我們能夠邂逅很多美麗的風景。美麗的東湖在等你,朋友們,你有來過東湖嗎?對這里的風景是否滿意,如果有機會,願意來東湖看看嗎?

旅遊地點:東湖,位於紹興城東箬簣山麓

浙江“最低調”的景點:風景不比西湖差,距今也有千年歷史

6. 武漢的「東湖」為什麼叫東湖

縣城的東湖,鄉人稱「東罐」。相傳,在很古很古的時候,清源(今清徐縣)縣城西面篙泊村(現高白村)一帶,是一片汪洋沼澤,雜草叢生,水漫四方,鹼化農田十分嚴重,官府雖然每年逼迫農民修壩築埝,但也無濟於事。每到雨季,山洪爆發,湖水四溢,便堤垮埝塌,淹沒周圍萬畝糧田,農民顆粒無收,怨聲載道。這是為什麼?傳說,水中有個千年老龜,每到雨季便翻身打滾伸懶腰,致使湖水泛濫成災,民不聊生。為了求得平安,每到農歷七月十五,人們三五成群地來到水邊,燒香磕頭,供獻食品,祭祀祈禱,年復一年,仍然無濟於事,鄰近的居民只好攜兒帶女,背井離鄉,外出逃荒,死難者不計其數。
人們的苦難遭遇,觸動了天上的玉皇大帝,於是便派王母娘娘下凡處理。王母娘娘化作一老媼下凡,手提石罐,來到篙泊村水澤旁邊,施展法術,將千年龜裝入罐里,准備送交東海龍王管制,當老媼行到清源縣城時,遇到一位老漢口渴難忍,求水解渴。老媼動了側隱之心,一邊將石罐交與老漢,一邊囑咐說:「只准閉眼喝,不準睜眼看」。老漢喝了一口,又甜又爽,好生痛快,可心裡卻一直在嘀咕:為什麼不讓看呢?他乘老媼不備偷看了一眼,只見一隻龜兒在罐中晃動,心一怕,手一松,石罐掉在地上。霎時,眼前出現一片汪洋。因水在清源縣城東面,又是罐破而成,人們就稱之為東罐,經過多年的演變便成了現在的東湖。
至於那千年龜呢,看見罐破水流,想乘機逃跑,老媼眼急手快,順手揀起半個破罐將龜壓住。這樣傳到後世立碑時,多要壓龜以示平安。那另一半破罐淹沒水中,變成一座廟——玉皇閣。傳說,遇到天大早時,人們還可以看到湖中的廟頂

7. 山西 清徐 東湖的來歷.

「東湖」牌老陳醋始創於明洪武1368年「美和居」醋坊,「美和居」醋坊被業內稱為中國釀醋第一坊。產品以優質高梁、大麥、豌豆為原料,經過液態酒精與固態醋酸天然發酵而成基醋,再經過「夏伏曬,冬撈冰」陳釀至少一年後才出廠,該口綿、酸、香、甜、鮮、素有「華夏第一醋」之稱。
1981、1985、1990連續三年榮獲國家經委銀質獎,2002年、2003年分獲得國家質量監督檢驗總局頒發的山西老陳醋「原產地標記注冊證」「產品質量免檢證」「中國名牌產品」等殊榮。
2004年2月9日中央電視台針對山西部分制醋企業存在的粗製濫造問題的報道,反映了山西醋業准入秩序、競爭秩序混亂的現狀。作為山西醋的正宗傳人與真正代表,「東湖」醋業深感憤怒,嚴厲譴責這種「砸祖宗牌、斷子孫碗」的犯罪行徑。「東湖」醋業作為「承啟傳統精藝、實現健康理念」的山西老陳醋排頭兵,我們將與廣大消費者一起抵制假冒偽劣,開展維權行為。

8. 武漢東湖的前稱叫什麼

就叫做東湖啊

9. 你沒有進入正文武漢東湖的來歷,而是偏題了。

東湖,位於中國武漢市武昌區東部,故得此名。東湖水域面積達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曾為中國最大的城中湖,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東湖由長江淤塞而成,100多年前曾和武昌其他湖泊相通並與長江相連,水患頻繁。1899年至1902年,湖廣總督張之洞下令在長江與東湖之間修建了武金堤和武青堤,並在堤防上修建了武泰閘和武豐閘,至此,東湖及其周邊的湖泊與長江分離。
東湖歷史底蘊深厚。東湖西岸放鷹台出土的遺物表明,公元前4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這里就有人類活動,同時這里也流傳著李白放鷹題詩的故事。此外,屈原曾在東湖「澤畔行吟」,楚莊王曾在東湖「清河橋」附近擊鼓督戰,劉備也曾在東湖磨山東峰設壇祭天。南宋詩人袁說友用「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美文贊美東湖。近代以來,隨著武漢逐漸登上近代世界城市之林,東湖也逐步進入中國歷史視野,成為一度關於國家命運的地方。抗日戰爭初期的1937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將武漢定為「戰時首都」,蔣介石攜夫人宋美齡等國民政府要員來到武漢指揮全國抗戰,期間,蔣宋二人曾居住於東湖之畔的武漢大學「半山廬」長達一年。一時之間,武漢東湖作為雲集著國民政府及各方政治勢力和眾多國內、國際政治、經濟、文化各界名流。建國後直到1974年,毛澤東曾48次下榻武漢東湖賓館並主持國家政務,期間在東湖接待了64個國家的94批外國政要,使武漢東湖成為他在1949年以後除了中南海以外居住最長的地方,也使武漢東湖成為北京之外的另一個國家政治中心。為了歌頌東湖的迤邐風光,朱德元帥還曾在50多年前寫下「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後將比西湖強」的詩句。目前,東湖之濱的湖北省博物館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館藏文物20餘萬件,國家一級文物945件(套),薈萃了湖北地區的文化遺珍。曾侯乙編鍾、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為鎮館之寶。
近年來,武漢市以全國最長的湖泊隧道——東湖隧道的修建為契機,對東湖湖中路及各個子景區的道路進行了重新整合、完善,於2016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了世界級綠道的東湖綠道。該觀景綠道全部位於東湖風景區內,是國內首條城區內5A級旅遊景區綠道,目前已開發的一期工程全長28.7公里,寬6米,串聯起東湖磨山、聽濤、落雁、漁光、喻家湖五大景區,由湖中道、湖山道、磨山道、郊野道4段主題綠道組成。未來,整個大東湖區域的綠道體系將達到124公里,由4條63.5公里主幹線、9條22.5公里次干線,以及若干條支線組成,打造「世界級綠道」。

10. 湖北名字的由來

Hubei Province
湖北省位於中國的中部,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稱湖北,簡稱鄂。湖北省北接河南省,東連安徽省,東南和南鄰江西、湖南兩省,西靠重慶市,西北與陝西省為鄰。介於北緯29°05′~33°20′,東經108°21′~116°07′。東西長約740公里,南北寬約470公里,面積18.59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94%,居全國第16位。截止2000年11月,全省人口6027.82萬人。全省設有武漢、黃石、十堰、荊州、宜昌、襄樊、鄂州、荊門、孝感、黃岡、咸寧、隨州12個省轄市,仙桃、天門、潛江3個省直管市,1個恩施自治州和1個神農架林區;市轄區(縣級)35個,市轄縣(市)63個,其中22個縣級市,39個縣,2個自治縣。省會城市為武漢市。

湖北是中國開發較早的省份之一。京山縣屈家嶺文化遺址發掘證明,距今四五千年前已有陶器製作和水稻種植;戰國時,今荊州市江陵區紀南城為楚郢都遺址,亦是長江流域「楚文化」的中心,楚國曾建都於此達411年。春秋戰國時大冶已有采銅冶煉。秦漢時,由於湖北接近黃河中下游地區,江陵和襄陽發展成為經濟和軍事重鎮。南北朝時中國經濟中心開始南移,中原居民大量南遷,加速兩湖地區的開發。唐代湖北地區稻、麥、麻、茶和蠶絲等農作物有較大發展。江陵成為中國南方經濟中心。宋代江漢平原廣泛挽堤圍垸,使汛期漫水常淹的江漢平原成為主要農業區,故元明時流行「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唐宋時,武漢即以商業著稱,江夏城(今武漢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並列為南宋三大都會。明中後期,漢江下游和舉水、倒水下游地區引種棉花,至清中期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已躍居經濟作物首位,手工紡織業迅速發展,武漢成為長江、漢江沿岸和兩湖地區農副產品的大集散地,漢口發展成為中國四大商業名鎮之一。鴉片戰爭後,帝國主義勢力由沿海侵入湖北,漢口、宜昌、沙市辟為商埠,開辦工廠,在漢口等地建立制茶、煙草等加工工業。1904年京漢鐵路和1918年粵漢鐵路武昌至長沙段通車後,武漢成為華中最大水陸交通樞紐,內地最大港口。同時建立近代工業,有漢陽兵工廠、漢陽鐵廠(漢冶萍公司),武昌紡、織、絲、麻四局等,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1911年10月10日,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舉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湖北人民為了自由和解放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北伐戰爭、黃麻起義、湘鄂贛邊區革命根據地以及將軍縣——紅安在中國革命史上都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1947年後,劉鄧大軍南下,相繼在鄂北、豫南一帶建立江漢、桐柏和豫南行政公署。1949年5月6日,武漢解放。

閱讀全文

與東湖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