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日照的萬平口名字的由來時什麼
據文字記載,元朝時期,這里是南來北往的商船停泊之地,那時南方江浙一帶的大米要經糧船運往北方,中途經過石臼所萬平口停靠,因這里風平浪靜,是天然的避風港,因此每年有上萬只船在此停泊,有「江淮紅粟達神京,轉運都有萬平行」之意,萬平口由此而得名。萬平口港灣1992年開辟為第二海水浴場,在此基礎上又於1998年3月建成萬平口海濱旅遊區,建成跨海橋一座,使沿海的旅遊景點連成一體。 萬平口海濱風景區是市區內最大的景區,海岸線長5000米,佔地面積760萬平方米,以優美宜人的自然環境、濕潤清新的空氣、寬闊潔凈的沙灘、清澈透明的海水和明媚燦爛的陽光著稱於世,遊客們在此可以進行海水浴、日光浴、沙灘浴、沙灘排球等運動,是最能體現日照「藍天、碧海、金沙灘」特色的景區。
② 日照城市的真正由來
日照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屬東夷。《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說,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東夷之士」。今秦樓街道馮家溝村東南有姜公台,傳說即為太公釣魚處遺址。
日照本是一個縣,後來劃分後成為一個市。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後,封少昊之後裔為莒國君,定都今莒縣城陽。公元前431年,莒國被楚所滅。;歷經滄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據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之意,始有「日照」之名。曾被譽為「東方橋頭堡」之美譽!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日照劃歸沂水專署。1953年8月,又劃歸膠州專署。1956年5月,改屬臨沂專署。1984年4月,石臼港辦事處建立。1985年3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日照縣和石臼辦事處改為日照市,5月正式辦公。1989年6月12日,經國務院批准,日照市升格為地級市,11月5日對外正式辦公。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設區帶縣,將原屬臨沂地區的莒縣和濰坊市的五蓮縣劃歸日照市,同時成立東港區。1993年5月29日設立嵐山辦事處,作為市政府派出機構。8月20日,成立日照經濟開發區。
1995年9月12日,省政府批復設立山海天旅遊度假區。2000年底,根據省統一規劃,實施鄉鎮撤銷和合並計劃,共撤銷、合並18處鄉鎮,撤銷汾水鎮,新成立安東衛街道。2001年,又先後撤銷虎山鄉、棋山鄉、洛河鄉,設置虎山鎮、棋山鎮、洛河鎮。
2004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嵐山區。
日照市現轄東港區、莒縣、五蓮縣,嵐山區、日照經濟開發區、山海天旅遊度假區,6個街道,46個鄉鎮。
③ 山東省日照為什麼叫日照
最早是南宋金國時期,金國在今山東置山東東路,始有日照地名出現。
搜索到了「十二、日照市市名的由來 日照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元祜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設日照縣。1989年升格為地級市。1994年設區帶縣。
」
來源:http://upcxin.bokee.com/1252552.html
④ 日照為何而得名
日照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屬東夷。《呂氏春秋·孝行覽·首時》說,西周初年的著名人物姜太公是「東夷之士」。今秦樓街道馮家溝村東南有姜公台,傳說即為太公釣魚處遺址。
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後,封少昊之後裔為莒國君,定都今莒縣城陽。公元前431年,莒國被楚所滅.歷經滄桑沿革,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據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金(南宋)翰林日照狀元張行簡在祝賀日照由鎮升縣時寫到:
"大定二十四年,聞莒州升日照鎮為縣。喜不自勝,欣然命筆。
《山海經》曰:「琅琊台在渤海間,琅琊之東」 。《紀年》亦雲:「東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天台者,神鰲背負之山也,浮游海內,不紀經年。惟女媧斬鰲足而立四極,見仙山無著,乃移於琅琊之濱」。念我日照,雖偏居海隅,卻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勝,背依泰沂,懷抱東海,更兼仙山飄渺,河流縱橫,自古為日神祭祀之地,黃老成仙之鄉。河上公、 安期生、於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漢武到此尋仙訪道,可謂盛極一時也。
日照之名,始於元佑。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題字雲:「雲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無,日照台前台後勝景台上有」,「日照」之名蓋出於此,謂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日照歷史悠久,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兩城,是亞洲最早的城市。夏、商時期屬東夷,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設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設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明代屬青州,清代屬沂州。民國時期,先後屬膠州道和琅琊道;1928年撤道,直屬山東省政府。1940年3月,中共領導的日照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次年8月隸屬濱海專員公署。新中國建立後先後劃歸沂水行署、膠州行署、臨沂行署。1985年3月撤縣建市,1989年6月建地級市,1992年12月設區帶縣。陶文化源遠流長。在日照境內目前發現的800多處重要的龍山文化遺址,其出土的文物主要是陶類。陶器多以表面透黑的砂質陶和烏黑光亮的細泥質陶為主,有部分磨光黑陶,器表以素麵為主,有的飾弦紋、劃紋和縷孔。如兩城鎮遺址、堯王城遺址、東海峪遺址、丹土遺址所出土的各類黑陶製品均製作精細、美觀,特別是東海峪遺址出土的蛋殼黑陶高柄孔杯,無釉而烏黑發亮,胎薄而質地堅硬,其壁最厚不過1毫米,最薄處僅0.2毫米,重僅22克,製作工藝之精,堪稱蓋世一絕,系珍貴文物。
日照是中國遠古時期的太陽文化起源地,是世界五大太陽文化起源地之一。歷來有太陽崇拜的習俗。
據考證,《山海經》中記載的羲和祭祀太陽的湯谷和十日國就在日照地區。日照市東港區濤雒鎮上的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太陽神石、太陽神陵、大羿陵、老祖象、東方神龍、老母廟、石雞、石椅、石磨、日晷等與太陽崇拜有關的遺跡。莒縣凌陽河出土的「日火山」和「日火」陶文以及陶器上出現的大量太陽紋,都充分證明日照地區東夷先民的太陽崇拜傳統。《後漢書,方術列傳,趙彥》記載:莒有五陽之地:城陽,南武陽,開陽,陽都,安陽等地名,都是古莒國太陽崇拜的直接證據。莒縣博物館蘇兆慶先生在「夷人崇日與秦始皇東巡琅琊」一文中說:「特別是東夷民族對太陽神的崇拜更有其悠久歷史傳承,不少有關太陽來歷的神話故事廣為流傳於民間」,「主要崇拜太陽的少昊羲和族,居住在湯谷(亦稱暘谷)一帶,是太陽神賜福下民的聖地」。「用史跡和考古資料對這些古代神話進行印證,可能湯谷就在東海之濱的琅琊一帶。這里的先民早在5000年前,就已掌握了用日出方向判斷四時,並將這種原始歷法用於發展農業和航海事業」,「祭日活動,解放之初,莒地依然流行」。
⑤ 日照的傳說日照的名字由來,有什麼傳說典故
日照一名的由來是太陽出來首先照到的地方。
日照歷史源遠流長,夏、商時期屬東夷。傳說中叫石和縣,歷史上叫海曲,現名日照乃取「日出初光先照」。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後,封少昊之後裔為莒國君,定都今莒縣城陽。公元前431年,莒國被楚所滅。
歷經滄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據乾隆年間《日照縣志》記載)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5)日照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日照,山東省地級市,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全市陸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
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2區2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有55個鄉鎮、街道,1944個村居,2016年末戶籍總人口299.72萬人。
日照是一個濱海城市,是山東半島城市群、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日照已成功舉辦全國青年帆船錦標賽、山東省帆船帆板錦標賽、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中日韓國際帆船賽等重大體育賽事活動。日照被譽為「水上運動之都」與「東方太陽城」,並獲得聯合國人居獎。
⑥ 山東日照的歷史故事,歷史名人以及歷史古跡
一、歷史故事
淹了石河縣,立了日照城
相傳,古時沒有日照城,現今日照城石臼所以東廣大海面,原來是一大片陸地,石河縣就設在那裡。石河縣所處的地域,漁有闊水,耕有沃土,是個美麗富庶的地方。可是石河縣的人卻為富不仁,互相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偷盜劫掠隨處可見,拐騙殺戮俯拾皆是。
陸上不安,殃及水族。近海龍王深感不安,便到天上向玉皇大帝奏了一本,並提議:淹了石河縣,另立新城。玉皇大帝一聽,不假思索就准奏了,令東海龍王執行。
東海龍王奉旨來到石河縣城。這一天,時逢石河縣大集,人來人往,絡繹不絕。這東海龍王便化作一個賣油的老頭,設攤叫賣:「賣油啦,一葫蘆頭半斤,二葫蘆頭四兩。」他這么一喊,馬上圍上一大群人。
這時一個小孩走過來說:「老爺爺,你這樣賣不折本了嗎?」東海龍王心想:石河縣還是有好人的。龍王此時收了攤子,把那個小孩叫到身邊說:「孩子,你是個誠實的孩子,我告訴你一件事,三日內,這里將是一片汪洋大海,你若是看見縣衙門口的石獅子眼紅了,立即往西北方向跑。記住了,千萬不要回頭。」孩子聽了,很吃驚,他把龍王的話記住了,天天到縣衙前看那石獅子。
再說東海龍王把到石河縣考察的情況向玉皇大帝做了匯報,玉帝聽說石河縣好人壞人都有,不知如何處置。還是太白金星主意多,他建議玉帝降旨,讓石河縣的土地神,火速把石河縣善良的人家查訪清楚,然後托夢給他們,讓這些好人避開水禍,把壞人都淹死。
這天夜裡,石河縣善良誠實的人家同時做了一個夢,讓他們三天之後跟著一個小孩跑。大家雖然將信將疑,但還是各自做了准備。
到了第三天的下午,那小孩又到縣衙門前,見那對石獅子眼睛紅了,便按照賣油老頭說的,拔腿就往西北方向跑。就聽後面狂風呼嘯,海浪咆哮,電閃雷鳴,就像在屁股後面追趕他一樣,他也不敢回頭拚命地往西北跑。
當跑到一個山嶺上時候,風停了,浪靜了,他回頭一看,偌大的個石河縣不見了,成了一片汪洋。大家聚攏在山頂,往東望去,只見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映紅了大地。大家對著紅日歡呼雀躍,慶幸躲過了一場劫難。從此,這些人就在這里居住下來,變遷興廢,建立了一個新城。因為大難以後,時逢紅日東升,人們就把這個新城叫做「日照城」。
二、歷史名人
1、姜太公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字子牙,號飛熊,河內郡汲縣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周朝開國元勛,商末周初兵學奠基人。周康王六年,卒於鎬京,長子姜伋嗣位。
2、呂母
呂母(?—18年),女,琅琊郡海曲縣(今山東省日照市)人。最早反抗王莽統治的農民起義領袖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領導農民起義的女領袖。呂母作為一個財產俱豐的富戶,點燃反抗王莽反動統治的火炬,率領大軍打破縣城,殺死貪官。天鳳五年(公元18年),因病去世,起義軍歸附「赤眉軍」。
三、歷史古跡
1、孫臏書院
孫臏書院亦稱九仙書院,靴谷書院,坐落在九仙山游覽區內,倉敖嶺西麓抱犢峰下,始建年代無考,相傳此為齊國軍事家孫臏聚徒講學之處。
2、定林寺
始建於南北朝時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全寺南北長約95米,寬52米,總面積4940平方米,整個建築分前,中,後三進院落,以「大雄寶殿」為主體,向前向後左右展開,東西兩旁對稱,依山勢向後逐級升高,現已為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⑦ 日照名稱的由來
1087年(宋元佑二年)置日照鎮,屬莒縣,日照之名始於此。1184年(金大定二十四年)始設日照縣,屬益都府莒州。元明沿襲。清屬沂州府。
日照海岸位於黃海中部,岬灣相連,北起甜水河口,南到綉針河口,全長 168.5 公里,屬於比較平直的基岩沙礫質海岸。海岸線上有石臼灣、佛手灣兩大天然港灣與日照港、嵐山港組成的日照港群。近陸島嶼有桃花島、出風島;遠有平島、達山島和車牛山島組成的「前三島」,面積 0.42 平方公里。
日照境內有大小山頭 4358 座。西部為泰沂山脈系,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北部山脈多呈南北和西南、東北走向;中南部有 7 條互不銜接的山脈,走向各異;東部屬膠東丘陵。海拔 500 米以上的有 39 座。
(7)日照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日照,那是一座文明的、生態的、安全的港口城市!」如今,鮮明的城市特色已經成為外地人談起日照的「第一印象」。
日照瞄準環境、秩序、道德風尚三大重點,聚全民之智、舉全市之力推進創城,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文明秩序大為改觀、市民素質顯著提升,發生了全方位、深層次的空前巨變,利民惠民為民目標得以實現,群眾滿意度獲得感不斷增強。
2017年9月初,日照入選2017中國地級市民生發展100強,位列全國第34位。
9月19日,日照捧得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10月9日,日照市東港區入選2017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嵐山區入選2017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2017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10月10日,日照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0月12日,日照莒縣、五蓮縣成功躋身國家園林縣城。
2017年11月14日,榮膺「全國文明城市」桂冠。
⑧ 日照市為什麼叫日照
北宋時,日照屬京東東路密州。公元1087年,置日照鎮,仍屬莒縣。日照之名始於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日照市是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東南部。北與青島市、濰坊市相連,西和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東瀕黃海。全市總面積5,359平方公里,人口超過300萬。
對外貿易和漁業是日照重要的經濟組成部分,日照港是魯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其中24%的運貨是煤炭,臨港大工業的發展現在十分迅速。
截止2018年10月,日照現轄2個市轄區、2個縣。
市轄區:東港區、嵐山區
縣:五蓮縣、莒縣
(8)日照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部分區、縣介紹:
一、東港區
東港區是1992年12月7日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縣級區。地處山東半島南翼,東瀕黃海,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北依青島、南與嵐山區相連。
全區陸域總面積1636.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80公里,2012年公安戶籍年報數據顯示,全區年末總人口為69.33萬人(包含日照國際海洋城、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日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二、五蓮縣
五蓮縣,是中國山東省日照市下轄縣。地處山東半島南部、日照市東北端,東臨青島市黃島區(西海岸新區),南接日照市東港區,西連莒縣,北靠諸城。
五蓮縣先後榮獲中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市、「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山東省旅遊強縣」、國家園林縣。
⑨ 日照市 名稱來歷
日照擁有悠久的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的《世界史便覽》稱,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兩城,是亞洲最早的城市。夏、商時期屬東夷,西周到戰國前期屬莒國。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年)設日照鎮,屬莒縣,勸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
⑩ 山東日照名字的由來
唐、宋屬密州。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鎮,屬莒縣,日照之名始於此。
日照,位於黃海之濱、山東半島東南側翼,東隔黃海與日本、韓國相望,西靠臨沂,北連青島、濰坊,南接江蘇省連雲港,全市陸域面積5310平方千米、海域面積6000平方千米。
下轄東港區、嵐山區、莒縣、五蓮縣2區2縣以及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山海天旅遊度假區,有55個鄉鎮、街道,1944個村居,2018年末戶籍總人口306.65萬人。
(10)日照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日照地理環境:
1,位置境域
日照市位於東經118°25′~119°39′,北緯35°04′~36°04′之間,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山東半島東南部。東臨黃海,西接臨沂市,南與江蘇省連雲港市毗鄰,北與青島市、濰坊市接壤,隔海與日本、韓國相望。南北長約82公里,東西寬約90公里,總面積5359平方公里。
2,地形地貌
日照市屬魯東丘陵,總的地勢背山面海,中部高四周低,略向東南傾斜,山地、丘陵、平原相間分布。最高點為五蓮縣境內馬耳山,海拔706米。
最低點為東港區東海峪村,海拔1~1.5米。山地佔總面積的17.5%,丘陵佔57.2%,平原佔25.3%。日照地處海濱,境內地貌類型多樣,有平原、山丘、水域、濕地、海洋等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