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山名字的由來【100】字
黃山古稱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黟山雲凝碧漢,氣冠群山,有古木靈葯,名花異果,瀑水飛瀉,湯泉香溫,相傳為軒轅黃帝「棲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於天寶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為黃山。山上很多景名都同黃帝有關,如軒轅峰、黃帝坑、煉丹台、洗葯溪、葯臼、丹井等。
② 黃山的由來
傳說故事:黃山由來
黃山,古代稱為「天子都」,因為它雄偉秀麗,又神秘莫測,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到秦代,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為「黟(yī)山」。那麼,後來為什麼又改叫「黃山」了呢?據說是因為黃帝曾在此煉丹而得名。
黃帝又稱軒轅氏,是部落聯盟的首領。他帶領我們的祖先養蠶、製造舟車。時光飛逝,黃帝到了老年,可他還有許多事情要辦:河流需要治理,土地需要開墾,禽獸需要馴化等等。為了長生不老,多為百姓辦好事,黃帝便派浮丘公為他尋找煉丹的地方。浮丘公走了三年才回來,告訴黃帝:「江南有一群高山,只因山上多是黑石,叫黟山,那裡可以煉丹。」
於是,黃帝帶領浮丘公、容成子和一些臣僕來到黟山,壘石造屋,又砌煉丹爐,然後去採集煉丹所需的草葯。
黟山有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有的地方連猴子也難上去,可軒轅黃帝卻踏遍了每一寸山崖。到後來,所備的糧食吃完了,只能靠摘野果充飢,很多人忍受不了那份苦,偷偷跑走了,最後只剩下黃帝和浮丘公、容成子三人。
他們經過九年千辛萬苦的尋找,才採集齊煉丹所需的草葯,又打了一眼井,掘開清冽甘甜的山泉,這才開始煉丹。三年過去了,原來准備好的柴快要燒完了,仙丹還沒煉成,煉丹台附近的樹已被砍光,浮丘公和容成子只得到遠處去砍柴,黃帝一人看守爐火。黃帝把最後一塊松柴填進了爐膛,浮丘公和容成子還沒回來,眼看火勢越來越小,一旦熄滅,將前功盡棄。
黃帝便把自己的一條腿伸進爐里當柴燒,終於煉成了仙丹。這時浮丘公和容成子也趕了回來,把黃帝的腿從火里救了出來。三個人吃了仙丹,果然脫胎換骨,飄然成仙了。
因為黟山是黃帝煉丹的地方,人們就叫它「黃山」了。黃山七十二峰中就有以三位仙人命名的軒轅峰、浮丘峰、容成峰。桃花溪中還有他們煉丹時用過的丹井、葯臼。
③ 黃山的來歷是什麼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五絕三瀑」,五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
④ 有關黃山的歷史名人
古時代的歷史名人有,胡適,胡雪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唯一提到的中國人王茂蔭,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南宋學者朱熹、理學代表程顥、程頤、清代學者戴震
近代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現代著名畫家黃賓虹、明代數學家程大位、北宋末年農民起義首領方臘、新安畫派代表人物漸江、「揚州八怪」之一汪士慎、明代戲曲家汪道昆等。
⑤ 黃山的名字起源於什麼
黃山在黟縣境內。黃山古稱黟山,因為遠遠望去,黃山山色如黛,而且蒼闊,故此以「黟」為名,簡單點說黟就是黑的意思,「黃山一點也不黃」。
黃山這個名字的來歷是這樣的。唐代出了本偽書《周書異記》裡面提到軒轅黃帝率手下大臣容成子、浮丘公來此煉丹,並最終得到升天。楊貴妃的老公唐明皇聽信了這個傳說,於是就在天寶六年(公元747年) 下令改黟山為黃山,以此為紀念黃帝。
⑥ 黃山的山名與哪個人有關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
⑦ 黃山名字的由來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7)黃山名字的由來與下列哪位人物有關擴展閱讀
黃山景點:
1,北海景區
黃山北海景區是黃山景區的腹地,在光明頂與始信峰、獅子峰、白鵝峰之間,東連雲谷景區,南接玉屏景區,北近松谷景區。是一片海拔1600米左右的高山開闊地帶,面積1316公頃。
2,溫泉景區
黃山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一般來說游覽黃山均乘車至此,現為黃山旅遊的接待中心之一。景區以攬勝橋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桃花溪和逍遙溪貫穿其中,中心海拔高度在650米左右。
3,慈光閣
慈光閣,原為慈光寺,古稱硃砂庵。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萬曆年間普門和尚改名為法海禪院,名聲漸大,傳入宮廷,並於萬曆三十八年欽賜「護國慈光寺」。現為黃山前山登山入口,也是玉屏索道的入口。
⑧ 黃山的來歷
黃山風景區(Huangshan Mountain)是中國著名風景區之一,世界游覽勝地,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8米。黃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內,由於山高谷深,氣候呈垂直變化。同時由於北坡和南坡受陽光的輻射差大,局部地形對其氣候起主導作用,形成雲霧多、濕度大、降水多的氣候特點。黃山集名山之長。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衡山之煙雲,廬山之瀑,雁盪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麗,黃山無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學家 徐霞客兩游黃山,贊嘆說:「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又留「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譽。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可以說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並以 奇松、怪石、雲海、溫泉 黃山四絕著稱於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爭輝。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異。黃山還兼有「天然動物園和天下植物園」的美稱,有植物近1500種,動物500多種。黃山氣候宜人,是得天獨厚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勝地。1985年入選全國十大風景名勝,1990年12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是中國第一個同時作為文化、自然雙重遺產列入名錄的。2004年2月入選世界地質公園。蜚聲中外,令世人難忘。古今有很多黃山詩詞流傳於世。 2007年5月8日,黃山市黃山風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的區分
黃山市成立後,因歷史的原因,形成了三個基本相同的地名,這就是:黃山市、黃山區、黃山風景區。
黃山市原為徽州地區,是我國三大地方學之一「徽學」(其他兩個是「藏學」「敦煌學」)的發源地。1987年,為發展黃山旅遊改徽州地區為黃山市,同時將原黃山市(縣級市,原太平縣)改為黃山區,這樣就有了三個不同性質的「黃山」:黃山市(屯溪)、黃山區(太平,黃山風景區北大門)、黃山風景區(湯口鎮,黃山風景區南大門)。
黃山風景區(也就是要游覽的黃山腳下)目前在黃山區的政區內,不在黃山市政府所在區,黃山市政府所在區以及黃山車站、黃山機場距黃山風景區約70公里。
⑨ 黃山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黃山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
1、黃山原名叫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
2、唐玄宗信奉道教,特於天寶六年(747年)六月十七日敕改為黃山。
黃山五絕,是指中國安徽省黃山的五種獨特景觀。分別為: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
(9)黃山名字的由來與下列哪位人物有關擴展閱讀
黃山經歷了造山運動和地殼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風化作用,才形成其峰林結構。黃山有七十二峰,素有「三十六大峰,三十六小峰」之稱,主峰蓮花峰海拔高達1864.8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
黃山山體主要由燕山期花崗岩構成,垂直節理發育,侵蝕切割強烈,斷裂和裂隙交錯,長期受水溶蝕,形成花崗岩洞穴與孔道。全山有嶺30處、岩22處、洞7處、關2處。黃山的第四紀冰川遺跡主要分布在前山的東南部。
⑩ 誰知道黃山名字的由來
黃山原名黟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里采葯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過去,由於關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絕頂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當它一露崢嶸,即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藝術大師、著名畫家劉海粟不顧年高體弱,93歲十上黃山。香港攝影家羅蘇民,不顧迢迢路遠旅途只辛,20次上黃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險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上黃山,而且兩次都登上頂峰。嘆而贊之,昭示後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等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原名黟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里采葯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過去,由於關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絕頂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當它一露崢嶸,即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藝術大師、著名畫家劉海粟不顧年高體弱,93歲十上黃山。香港攝影家羅蘇民,不顧迢迢路遠旅途只辛,20次上黃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險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上黃山,而且兩次都登上頂峰。嘆而贊之,昭示後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等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原名黟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里采葯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過去,由於關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絕頂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當它一露崢嶸,即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藝術大師、著名畫家劉海粟不顧年高體弱,93歲十上黃山。香港攝影家羅蘇民,不顧迢迢路遠旅途只辛,20次上黃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險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上黃山,而且兩次都登上頂峰。嘆而贊之,昭示後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等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
黃山原名黟山。唐天寶六載(747),唐玄宗根據軒轅黃帝在這里采葯煉丹得道升天的傳說,改其名為黃山。過去,由於關山阻隔道路不通,一座奇秀絕頂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當它一露崢嶸,即引起人們濃厚的興趣。藝術大師、著名畫家劉海粟不顧年高體弱,93歲十上黃山。香港攝影家羅蘇民,不顧迢迢路遠旅途只辛,20次上黃山。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於公元1616、1618年,在登山要冒生命危險的極端困難條件下上黃山,而且兩次都登上頂峰。嘆而贊之,昭示後人:「薄海內外,無如徽之黃山。等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