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慶地名的來歷
安慶地名的來歷:
安慶城始建於南宋時期。南宋嘉定十年金人破光山,而沿邊多警。知府黃干在舒州舊址建城安慶以備戰守。
後因戰亂,安慶府於南宋端平二年移治羅剎洲、楊槎洲,及至南宋景定元年,沿江置制大使馬光祖。
為了阻止蒙古大軍從水路進攻南宋國都臨安廢舒州府利用原舒州府城牆磚石改築於宜城為新安慶府,並遷懷寧縣治附郭。
此地瀕臨長江,易守難攻。從此以後,安慶府治穩定不移,「安慶」才作城鎮地名,並與行政區名稱相一致,沿用至今。
(1)安慶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安慶市轄區面積1.54萬平方公里,現轄一市七縣三區,即桐城市,懷寧、樅陽、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七個縣和迎江、大觀、宜秀三個區,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9萬人。
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宜城,故別稱宜城。南宋紹興年間置安慶軍,始得名安慶,嘉定十年始築安慶城。
清乾隆二十五年至民國二十六年,為安徽省省會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文學史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統治文壇200餘年。
新文化運動先驅陳獨秀、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家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兩彈元勛鄧稼先、雜技皇後夏菊花都誕生於此。
安慶境內遍布名山秀水、人文古跡,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天柱山、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薛家崗文化遺址。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鷂落坪,另有省級風景名勝區6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省級歷史文化名城3座。
安慶正在形成石油化工、輕紡、機械電子、建材和食品五大支柱產業。安慶科技教育事業具有較好的基礎,已連續25年高考錄取人數居全省第一。
2. 安慶名稱及簡稱的由來
安慶具有悠久的歷史。潛山薛家崗和市郊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生息、繁衍在這片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 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宜城」,故別稱「宜城」。南宋紹興年間置安慶郡,始得名「安慶」,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始築安慶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為安徽省省會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安徽就是「安慶」和「徽州」首字的合稱。因安慶境內有座皖山,又有皖河繞流其間,春秋時期這里曾有過一個皖國,安徽簡稱「皖」即出於此,因此,人們常說安慶為安徽之源。
------------------
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舒州被賜「軍額」,置節度使,這個「軍」叫德慶軍。紹興十七年(1147年),因廣東的康州改名為德慶府,德慶軍與之同名,遂取同安郡的安字,改稱安慶軍,「安慶」之名從此始,合稱舒州安慶軍。孝宗淳熙十七年(1185年)皇太孫趙擴任安慶軍節度使,封為平陽郡王。他就是後來的宋寧宗,舒州是他的潛邸之一。他即皇位後,慶元年(1195年)10月,改舒州為安慶府,從此,安慶府代替了舒州,安慶軍節度使的建制未變。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四月,金兵南下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安慶知府黃干奏請朝廷,在「盛唐灣宜城渡之陰」(即今市區)建築新城,以備戰守。此為安慶建城之始。同時,安慶府治從懷寧縣(在今潛山縣)移於安慶新城。懷寧縣治亦遷皖口(今懷寧縣山口鎮)。後由於金兵威脅減輕,建城時輟時續。端平三年(1236年)蒙古軍南進,府治移羅剎州又移楊槎州(均在今貴池境內),府城漸荒廢。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為防禦蒙古軍,沿江制置大使馬光祖復築安慶城,懷寧縣始遷附郭。安慶城從此府縣同城而治。
安慶城位於長江北岸一片獨立的丘陵台地之上,古名盛唐山,三面臨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在頻受洪水侵襲的長江岸邊,是屯糧駐兵、集市經商的理想地。盛唐山下的盛唐灣是一個天然的避風良港,加之長江江面又以這里較窄,自古就成為一條溝通大江南北的重要交通孔道。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行南巡狩,至於盛唐,望祀虞舜於九疑,登潛天柱山,自潯陽浮江,親射蛟江中,獲之,舳艫千里,薄樅陽而出,作樅陽盛唐之歌。」這件事《史記》、《漢書》都有記載,也是發生在安慶這塊土地上最早有文字可查的一件事。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安慶府為安慶路。屬蘄黃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罷司置省,安慶路屬於河南省。至治三年,在原懷寧縣清朝、玉照兩鄉的基礎上增設潛山縣,安慶路領懷寧、桐城、太湖、宿松、望江和潛山6縣。永樂元年(1403年)安慶府直隸南京。清代實行省、府、縣三級制。順治二年(1645年),安慶府屬江南省(治江寧)。十八年(1661年)安慶府改屬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治江寧)。康熙元年(1662年)因*江軍務並歸江南總督,安徽巡撫駐安慶。六年(1667年)成立安徽省,寄治江寧。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安徽布政使司遷安慶,自此至1938年的178年間,省會設在安慶。當時安慶府屬安徽省安池太道。同治四年(1865年),安慶府改屬安廬滁和道(治安慶府)。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改屬皖南道(治蕪湖)。太平天國期間,太平軍改安慶府為安慶郡。咸豐十一年八月,清軍陷安慶,仍改為安慶府。
民國2年(1913年)安慶府廢。次年安徽省分設安慶、蕪湖、淮泗3道。安慶道下轄懷寧、桐城、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合肥、廬江、舒城、無為、巢縣,和縣、含山、滁縣、全椒、來安16縣。省、安慶道均駐安慶城。民國17年安慶道撤銷。
民國11年(1922年),設安慶市政籌備處。民國16年,安徽省政務委員會決議,籌建安慶市。11月安慶市成立,直屬省政府。民國18年2月撤銷市政府,改設市政籌備處。次年11月改為省會工程專員辦事處。
3. 安徽名字的由來
安徽建省於清朝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省名取當時安慶、徽州兩府首字合成,因境內有皖山、春秋時期有古皖國而簡稱皖。
它位於中國中東部,是長江三角洲組成部分。全省南北長約570公里,東西寬約450公里。總面積14.01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45%。2018年年末全省戶籍人口7082.9萬人,常住人口6323.6萬人。
截止到2018年安徽現有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16個地級市,7個縣級市、54個縣、44個市轄區。
(3)安慶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安徽風景名勝:
1,三河古鎮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渚)、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里。三河古鎮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積,漸成陸地。南北朝後期稱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鎮。
2,黃山
黃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中華十大名山,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4. 安慶府與徽州府是安徽名字的由來,為什麼安慶府還是個市(安慶市),徽州府卻被劃成了小縣城(歙縣)
徽州府原先是個地區(與地級市平級),清朝時府衙設在歙縣,與安慶府並列,江西婺源也屬於當時的徽州府。建國後地區行署不再設到歙縣,設在現在的屯溪區(以前是休寧縣的一個鎮)。1987年改成黃山市,並劃給宣州兩個縣,僅管轄現在的三區四縣,歙縣也僅成一個縣了。現在歙縣還有重修的一個景點---徽州府衙。
5. 求安徽省安慶市名稱的由來
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皖」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為「錦綉河山".安徽省潛山縣有天柱山,是大別山脈的最高山,也叫萬尖山,古時候是皖國,皖伯大夫的封地,天柱山也叫皖山。天柱山也是最早的五嶽之南嶽,舊稱衡山。山下的河流叫皖河,注入長江。水叫皖水,也叫潛水。城,叫皖城。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
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舒州德慶軍為舒州安慶軍,「安慶」自此得名(含「平安吉慶」之意)。安慶城始建於公元1217年,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東晉詩人郭璞曾稱「此地宜城」,故安慶又別名「宜城」。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6. 安慶這個城市名字的由來誰知道呢
東晉詩人郭璞曾登臨安慶長江邊的盛唐山遠眺,曰「此地宜城」,故別稱「宜城」。唐朝以前,此地被稱為「宜城渡」,又因安慶的江邊有一座盛唐山,又稱為盛唐灣。天寶元年(742)改稱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改稱為盛唐郡,乾元二年(759)復改名舒州。北宋初屬舒州同安郡,政和五年(1115)設舒州德慶軍,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改設舒州安慶軍。由此始得名「安慶」,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始築安慶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為安徽省省會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安徽就是「安慶」和「徽州」首字的合稱。因安慶境內有座皖山,又有皖河繞流其間,春秋時期這里曾有過一個皖國,安徽簡稱「皖」即出於此,因此,人們常說安慶為安徽之源。
7. 安徽之名的由來
安徽於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由原江南省分治安徽,江蘇兩省),從原江南省的安慶府、徽州府各取兩個首字,簡稱為「安徽」,首府定於安慶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而「皖」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象徵著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順治二年(1645年),清設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駐江寧府,右布政使駐蘇州府。今安徽境內所屬府、州、縣隸屬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轄今江蘇。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為安徽布政司,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7府及滁州、和州、廣德3直隸州,從此安徽省正式建立,與江蘇省分治。 、徽州府各取兩個首字,簡稱為「安徽」,首府定於安慶府,安徽地名由此出。又因東周時期安慶是古皖國所在地,而「皖」為「美好」之意,故安徽省簡稱「皖」即由此而來,象徵著江淮大地永世美好而繁盛。 順治二年(1645年),清設江南省,置江南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駐江寧府,右布政使駐蘇州府。今安徽境內所屬府、州、縣隸屬左布政司,右布政司管轄今江蘇。康熙六年(1667年),改左布政司為安徽布政司,轄安慶、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廬州、鳳陽7府及滁州、和州、廣德3直隸州,從此安徽省正式建立,與江蘇省分治。
8. 安慶市稱"宜城"地名的由來
朋友,
以下為珍藏擇錄,
僅供參考!
安慶具有悠久的歷史。
潛山薛家崗和市郊張四墩等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見證了安慶的祖先自古就生息、
繁衍在這片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
東晉詩人郭璞說「此地宜城」,
故別稱「宜城」。
南宋紹興年間置安慶軍,始得名「安慶」,
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始築安慶城。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至民國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
為安徽省省會所在地和安徽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安徽就是「安慶」和「徽州」首字的合稱。
因安慶境內有座皖山,
又有皖河繞流其間,
春秋時期這里曾有過一個皖國,
安徽簡稱「皖」即出於此,
因此,人們常說安慶為安徽之源。
9. 安徽名字的由來是安慶和徽州組成的嗎
安慶,當時安徽政治中心。徽州,當時安徽的經濟中心。所以取二府的首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