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寧波名字的由來
明朝之前叫明州,但是因為和明朝的明字相同犯了忌諱,所以重新取「海定則波寧」之意,名為寧波。
下面是查到的:
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
『貳』 寧波名字的起源是什麼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採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叄』 寧波這個名字的來歷
寧波,取自「海定則波寧」,簡稱「甬」,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採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肆』 寧波名稱的來歷
寧波歷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了燦爛的河姆渡文化。春秋時為越國地,戰國中期以後為楚國轄地。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鄮、句章3縣,屬會稽郡。兩漢、三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3縣除隸屬的州、國和郡名時有變動外,其區域范圍基本未變。隋開皇九年9589年,3縣同餘姚合並,稱句章縣,縣治置小溪(今鄞縣鄞江鎮),仍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鄞州,設州治於三江口(現寧波老城區);武德八年(625年)改稱鄮縣,屬越州,縣治復置小溪。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鄮、慈溪、奉化、翁山4縣,州治也在小溪。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故址相傳在今西門筱牆巷一帶。
五代稱明州望海軍。北宋建隆元年(960)稱明州奉國軍。南宋紹興三年(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轄溫台明越四郡。南宋慶元元年(1195)升為慶元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稱慶元路。大德七年(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
朱元璋吳元年(1367年)稱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為避國號諱,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亦為寧波專署駐地。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寧波逐漸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進,並形成三江、鎮海、北侖三片濱海臨江發展的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計劃單列市。
寧波以港興市,是中外聞名的商埠。唐時已是與日本、朝鮮及東南亞一些國家通商的主要港口。鴉片戰爭後,寧波被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幫」更是蜚聲海內外。2000年寧波港吞吐量已突破億噸。北侖港已經成為我國著名的深水良港。
『伍』 寧波的名稱由來
寧波為何簡稱「甬」呢?「甬」在《辭海》里是指鍾柄。因「甬」字在古文中與鏞字相通,所以其本義是指大鍾。另外,從「甬」的字形來看,也很像我們平時在寺院里看到的大鍾形狀。而「甬」作為寧波的簡稱,則早在24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就已出現了。當時,寧波這塊地方還不叫寧波,僅有鄞和句章兩個地名,隸屬於越國,是越王勾踐的領地。春秋後期成書的《國語·越語》載:「勾踐之地,東至於鄞。」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十年後一舉攻破吳國,生擒吳王夫差於姑蘇山上,然後將其流放到荒涼的舟山島。對這段歷史,《國語·越語》記載道:「請達王甬句東。」春秋時期左丘明所著的《左傳》也寫道:「請使吳王居甬東。」300多年後,司馬遷在《史記·吳世家》中再一次提到「甬」這個地方「越滅吳。勾欲遷吳王夫差於甬東,予百家居之,後夫差自盡。」史料中講的「甬」和「句」,就是指今寧波,而「甬東」、「甬句東」則是指現在的舟山島。
對「甬」字的來歷,三國時期的韋昭在《國語·吳語》註:「甬,甬江。」就是說「甬」這個地名源於甬江,而甬江又源於甬山。甬山就是今天鄞縣與奉化交界處的江口鎮塔山,發源於四明山麓,是雪竇山的余脈,山南為奉化,山北為鄞州。《奉化志》上講,甬山的得名是這座山很像覆置的大鍾,且山上水源豐富,像泉水一般湧出來,而「甬」 即含「涌」的意思,故稱甬山。如今《辭海》里解釋:「甬,浙江省寧波市的簡稱,因境內有甬江而得名。」
在春秋時期,鄞、甬地名己十分出名,而且地域遼闊,到秦朝(公元前222年)建鄞縣時,它的地域包括今鄞西以及奉化全境和寧海、象山一部分,縣府設在今奉化市的白杜村,其境內惟一通向大海的這條甬江,成為這一地區通往外界的主要水道。所以,當時甬江名氣己很大,鄞、甬兩個地名同時並存,指同一地域,但那時所指的甬江,是從剡江、鄞江和奉化方橋方向流來的東江匯合處開始,一直到鎮海口出海為止,而不是指今天的甬江。現在己將從甬山流至寧波市區新江橋的長達121公里江段稱為奉化江,而把奉化江和餘姚江匯合於寧波市三江口至鎮海口的22公里江段稱為甬江。
古時將甬江流經的區域都稱為「甬地」,盡管這塊土地的名稱曾經歷多次變遷,但「甬」始終作為它的簡稱,延續至今。
寧波春秋時期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郭、貿、句章三縣,唐時稱明州;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將明州府改為寧波取"海定則波寧"之意,一直沿用至今。
————————————————————————
我想大家都應該知道了吧?美麗的寧波的由來
『陸』 寧波在古代稱為什麼
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寧波的名稱為「鄞」,春秋時為越國境地,秦時屬會稽郡的鄞(縣治為今奉化區西塢街道白杜村)、鄮(縣治為今鄞州區五鄉鎮同嶴村)、句章(縣治為今江北區慈城鎮王家壩村)三縣。
唐時稱明州,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設明州,轄鄮、慈溪、奉化、翁山4縣;唐長慶元年(821年)州治遷至三江口(今海曙區),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來城市的發展奠定基礎。
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稱句章城,縣治置小溪(今鄞州區鄞江鎮)。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治於三江口;
唐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稱鄮縣。
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明州,轄慈溪、奉化、鎮海、定海、象山等5縣,州治鄞縣,屬浙江東道。
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州治從小溪遷至三江口,並建子城,為其後一千多年寧波城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據記載,寧波市中心最早的城垣為東晉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劉牢之所築,稱筱牆,舊址相傳在今天西門口筱牆巷一帶。
五代十國屬於吳越國。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稱明州奉國軍,屬於兩浙路。
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屬於兩浙東路。
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為慶元府,屬於兩浙東路。
元朝至開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稱慶元路。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設浙東道都元帥府。屬於江浙行省。
明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7年),中國沿海地區海禁,唯獨明州對外開放。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為避國號諱,朱元璋採納鄞縣讀書人單仲友的建議,取「海定則波寧」之義,將明州府改稱寧波府。寧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設寧紹台道,駐寧波。
民國1927年劃鄞縣城區設寧波市,屬於浙江省,1931年撤寧波市,復入鄞縣。
1949年5月浙東解放,鄞縣城區建置寧波市,城區為寧波專署駐地。
1983年撤銷專署,實行市管縣體制。隨著北侖深水良港的開發建設,
寧波逐漸由內河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變,並形成三江片、鎮海片、北侖片相對獨立的濱海臨江發展空間格局。1986年寧波被列為中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經國務院審核,成為計劃單列市。
1984年,寧波被列為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1988年3月批准為有制訂地方性法規許可權的較大的市。
1994年寧波被確定為副省級市。
2015年11月1日寧波當選2016「東亞文化之都」。
2016年,撤銷寧波市江東區,將原江東區管轄的行政區域劃歸寧波市鄞州區管轄。將鄞州區的集士港鎮、古林鎮、高橋鎮、橫街鎮、鄞江鎮、洞橋鎮、章水鎮、龍觀鄉、石碶街道劃歸寧波市海曙區管轄。撤銷縣級奉化市,設立寧波市奉化區
(6)寧波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寧波位於東經120°55'至122°16',北緯28°51'至30°33'。地處我國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寧波市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市區海拔4-5.8米,郊區海拔為3.6-4米。地貌分為山脈、丘陵、盆地和平原。寧波市山脈面積占陸域的24.9%,丘陵佔25.2%,盆地佔8.1%,平原佔40.3%。
寧波地處寧波平原,緯度適中,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寧波市的多年平均氣溫16.4℃,平均氣溫以七月份最高,為28.0℃,一月份最低,為4.7℃。寧波市無霜期一般為230天至24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80毫米左右,五至九月佔全年降水量的60%。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850小時。
寧波四季分明,冬夏季長達4個月,春秋季僅約2個月。若以平均氣溫0>22℃為夏季、0<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兩季這一標准劃分一般是3月第六候入春,6月第一候進夏,9月第六候入秋,11月第六候入冬。
作物生長期300天。多年平均降水量1480mm,山地丘陵一般要比平原多三成,主要雨季有3~6月的春雨連梅雨和8~9月的台風雨和秋雨,主汛期5~9月的降水量佔全年的60%。
寧波是浙江省八大水系之一,河流有餘姚江、奉化江、甬江,餘姚江發源於上虞區梁湖;奉化江發源於奉化區斑竹。餘姚江、奉化江在市區「三江口」匯成甬江,流向東北,經招寶山入東海。
『柒』 紹興和寧波名稱的由來
南宋趙構皇帝被金人所逼,到處奔竄於江浙一帶。公元1131年逃至紹興(那時是越州)覺得心情很好,江山會被收復,所以有了一句「紹祚中興」,並改元為紹興,而越州也就成了紹興城。 在紹興,一跨入農歷十二月,人們就忙著准備過年:買酒、春糕、裹粽、撣塵、殺雞宰鵝、買魚買肉,准備新年穿戴的衣著鞋帽,購置饋贈親友的禮物等等,可謂忙得不可開交,唯恐籌措不周,鬧出笑話。臘月二十三晚上,家家戶戶都要送灶神上天,供奉一種富有粘性的糖,藉此粘住灶神的牙齒,使他沒法向玉皇大帝陳說人們的過失。送灶神之後,除夕之前,每戶人家總要選擇一個祝福的吉日,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聖宗」四字,紹興人叫祝福菩薩、大菩薩,據說是宋代的皇帝。南宋滅亡後,遺臣們懾於元朝統治者的淫威,不敢公開設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靜時悄悄地進行。這種帶有民族意識的祭記,後來不僅廣為流傳,而且增添了答謝神明保佑和祈求來年幸福的意義。照老年人的說法,天上的菩薩,不進不潔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須把廳堂、祭桌、祭器等憚掃、洗刷得乾乾凈凈。「五牲福禮」煮好後,盛放在木製的朱漆大盤里。其擺法都有一定的規矩,如雞鵝要跪著,頭朝福神,表示歡迎;一尾活鯉魚用紅繩穿過其背刺吊在「龍門架」上,用紅紙貼住色眼睛,是取「鯉魚跳龍門」之意。祭典若在深夜舉行,氣氛更為庄嚴肅穆。男丁按輩份行三跪九叩大禮,婦女和個別忌生肖的男丁都要迴避。別說百身莫陵的寡婦祥林嫂,就是魯府的太太、小姐們也是被剝奪祝福資格的。 祝福後便祭祖(俗稱「請回堂羹飯」)。祝福時桌子是照桌面的木紋橫擺的,祭祖時則改為直擺;祝福時祭掃者朝外行禮,祭祖時則朝內跪拜。祭祖後,便用煮福禮的汁湯燒年糕或面吃,名日「散福」,表示神所賜之「福」放給了一家人。過年的習俗,紹興和外地大同小異。「除夕吃喝,尤已穿著」,這是過年的高潮。在新年舊歲交替的一個月里,人們就是這么忙碌著的。然而,在吃人的舊社會里,對勞動人民來說,過年如過關,祈神祭祖是得不到什麼「福」的。像管四老爺家裡那種闊綽的祝福排場,令人只有在電影《祥林嫂》里,作為歷史的陳跡而重現。 2002年,紹興市被國家環保總局認定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
『捌』 寧波市簡稱為「甬」的由來是什麼
「甬」字是古代大鍾的一個象形字,在鄞、奉兩縣的縣境上,山的峰巒很象古代的覆鍾,故叫甬山,這條江就叫甬江,這一帶地方就稱為「甬」地。鄞、奉兩縣的位置就在現今的寧波,這就是寧波簡稱的由來。
寧波地處東南沿海,位於中國大陸海岸線中段,長江三角洲南翼,東有舟山群島為天然屏障,北瀕杭州灣,西接紹興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臨三門灣,並與台州的三門、天台相連。
2018年12月,寧波被評為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名第16名,2018中國創新力最強的30個城市之一。
(8)寧波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寧波的四張「名片」:
1、寧波港
寧波自古以來就是以港興市,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中外聞名的商埠。寧波港是一個有1200多年歷史的古老港口。
據史料記載,寧波港起源於古老的河姆渡,形成了人類早期的港口雛形。公元752年(唐天寶11年),3艘日本遣唐使船在寧波靠岸,標志寧波港正式開埠。
唐朝時與揚州、廣州並稱為中國三大對外貿易港口,宋時又與廣州、泉州同列為對外貿易的三大港口重鎮,鴉片戰爭後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在近代史上,寧波新興工商業發展較早。寧波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港口城市,擁有我國四大國際深水良港之一的北侖港,水深、浪小、不凍、不淤、陸域寬廣。北侖在歷史上是沒有名字的,過去稱為鎮海縣江南片。
建港時,專家在北侖山勘測過,後來港址沒有選在北侖山,但「北侖」卻成了港口的名字。
2、寧波幫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指出:「寧波的優勢有兩個,一個是寧波港,一個是寧波幫」。
他不僅關注寧波幫,肯定寧波幫的作用,還作了大量具體的工作。這是一個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富庶、最為龐大的商幫之一,也是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商幫。
寧波素有「無寧不成市」的美譽,更使寧波人的經商才能聞名遐爾,蜚聲海內外。這片土地孕育著無數的有著儒商頭腦的寧波人,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寧波商事之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寧波的錢庄、南北貨號、魚行遍布於市,世人稱「走遍天下,不如寧波江廈」。
3、寧波裝
寧波市委、市政府不僅把發揮「寧波幫」的積極性作為興市、強市的謀略之一,而且注重扶持「寧波裝」,把發展服裝業作為寧波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積極鼓勵服裝企業參加多種國際性服裝展示活動,加強與世界服裝業的交流與合作。
連續幾屆寧波國際服裝節,把寧波大街小巷鬧騰得沸沸揚揚,成了全市盛大的節日。
4、寧波景
寧波裝帶動了寧波的旅遊業,在寧波「十五」 旅遊規劃明確提出,要以文化為主題,重點構造「一圈四帶」旅遊板塊,著力構築旅遊開發的新格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波
『玖』 寧波是怎樣命名的
這是出自一句詩,原句叫「海定則波寧」。這句詩包含了寧波與定海名字的由來。寧波原是鄞縣的縣城名,現在的寧波市原來名叫明州府,在明朝時因為與國號沖突,就以當時明州府治所在地寧波城為名,改為了寧波府,也就有了現在的寧波市。現在寧波的鎮海北侖和舟山的定海古時候是同一個地方,叫定海。所以無論從詩意來看還是從地理位置來看,這句詩寫得非常絕妙。這也就是寧波名稱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