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取名留園
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 咸豐十年(1860),蘇州閶門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毀圮殆盡,惟寒碧庄倖存下來。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園為常州盛康(旭人)購得,繕修加築,於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時園內「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涼台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俞樾作《留園記》)。比昔盛時更增雄麗,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盛康乃仿隨園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
B. 感嘆蘇州園林留園的古詩句名詩名句
蘇州園林
君到姑蘇間,
人家皆枕河.
故宮閑地少,
水巷小橋多(唐.杜荀鶴)
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元·維則《獅子林即景》)
絕憐人境無車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園圖詠·若墅堂》)
東西南北橋相望,畫橋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橋,兩岸朱樓夾柳條
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
不知城市有山林,謝公丘壑應無負.(清·徐崧《秋過懷雲亭訪周雪客調寄踏莎行》.懷雲亭即今蘇州北半園)
C. 好聽的古代園林名字
百花園林、煙雨園林、清風園林、玉蘭園林、湖山園林、凝翠園林、紫竹園林、碧波園林、柳浪聞鶯園林、雪香雲蔚園林、楓和園林、大地園林、雨後春筍園林、 錦綉春光園林等
D. 蘇州園林的園名和景點名的由來,
拙政園 是因先園主厭惡官宦生活,名拙政,似有自嘲、退隱之意。
獅子林 因園內假山眾多,狀如石獅,聳立成林。
耦園 呈兩小園對偶狀,且園主有「佳偶」的寓意在其中。
滄浪亭 取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漁父》(園中游覽牌介紹說出自《孟子》,待考證)
網師園 寓意「漁隱」,網,漁夫用的工具,網師園由此而來。
怡園 乃「怡然自得」之意,也是我最喜歡的。
環秀山莊 中有一精緻特別之假山,開門見山,四面植被相環,故有此名。
藝圃 原先是一葯圃。
留園 曾有一任園主命名為「寒碧山莊」,該園主姓劉,故俗稱「劉園」,後來的園主取其諧音命名為「留園」。
以上大多個人理解,請多指教。
E. 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它們名字的由來,高分請速回答
拙政園:
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留園: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網師園:
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於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築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
F. 「留園」這名字的來源是哪裡啊蘇州留園好玩嗎
盛宣懷他父親從原來的劉園主手裡買的,劉園,取其諧音,就是留園了
G. 留園——長留天地間
Liu shan Garden,keeping alive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文/周國華
by Zhou Guohua
中國觀賞石.3
中國觀賞石.3
留園是明時園,園子主人是萬曆年間太僕寺少卿徐泰時。徐泰時為人耿直,卻遭彈劾而罷官歸里,一氣之下從此「一切不問戶外事,益治園圃」。他建東園,收了西園。東園即今留園前身,至今在留園里還能看到「東園」的匾額。而西園被其子舍作佛寺,成了今天的西園戒幢律寺。
東園在清嘉慶時歸了吳縣東山劉恕,因園內竹色清寒,波光澄碧,並多植白皮鬆,遂更名寒碧庄,又名「花步小築」。同治年間常州盛康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比起昔時更加雄麗。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盛康乃仿隨園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並取「長留天地間」之意改名留園。俞樾作《留園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
留園在留園路上,路以園得名。這么一個天下名園,入口處僅是一個高不過2米、寬不過1米半的窄門。進了門也看不見園子,而是寬敞的前廳。步出廳右,左折右拐,路過一個四方小天井,再走,來到面向大天井的敞廳,敞廳後折入窄弄,最後到了「古木交柯」小庭後的通道。這一口氣,悠長曲折,柳暗花明,所過之處始終為高牆所界,僅靠幾扇漏窗篩入絲縷光線,進入「古木交柯」才豁然開朗,這一部分的設計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每個過渡空間大小不一,寬窄不一,明暗不一,走向不一,不僅不使人感到單調,反而生了探幽尋奇的況味,符合造園「凡入門處必小委屈,忌太直」的要旨。
中國觀賞石.3
中國觀賞石.3
「古木交柯」處原來植有一棵古柏和一棵女貞,兩樹緊緊纏繞,人稱「連理樹」。後來不幸相繼死去,補種了古柏、南天竹和山茶,畢竟難復舊觀,僅留下這么一個名字,供人追想感懷。它的北面廊壁是六個大小相同圖案各異的漏窗,自西向東依次為藤莖如意紋式、葵花式、海棠蘭花式、十字川龜景式、宮式萬字式和六角式,玲瓏剔透,不僅發揮了漏窗的基本功能——漏明,並通過漏孔可一窺園內山池,使曲廊與園中山池隔而不斷,移步換景,遊人看園將見未見,心癢癢的,造園術里又叫「瀉景」。
中國觀賞石.3
中國觀賞石.3
繞到「綠蔭」軒,視線驀地開朗,「綠蔭」名字取自明高啟的葵花詩句:艷發朱光里,叢依綠蔭邊。西側原有古楓一株,葉發時如大傘遮在屋頂上,因而得名。這里也是園中四季景緻觀賞處之賞春景的地方,紫藤水廊上花木繁茂,春光無限好。
軒是長方形,中間一道海棠鏤花隔扇,後面是一過道,又是一個小景「花步小築」,什麼意思呢?原來留園一帶舊名「花步里」,「步」即「埠」,「花步」即裝卸花木的碼頭,主人的意思是,我們家的花園僅僅是花步里邊上的一處小建築而已——真是夠謙虛的。
前面就是明瑟樓,取自《水經注》「目對魚鳥,水木明瑟」。樓下有「恰航」匾額,想是取杜甫「野航恰受二三人」之句。這里有藝人在表演評彈,清歌慢發的吳儂軟語,極有韻味,閉眼細聽,很有點「夢里不知身是客」的感受了。軒的正面是一個很好的取景框:上部的 卍 川 掛落,下部半牆坐檻上的美人靠著兩側的柱子,構成圖案優美的深色畫框,與拙政園的「芙蓉榭」有異曲同工之妙。對面山上聳立的可亭和花樹是遠景;中景是「小蓬萊」島,曲橋欄桿,紫藤花架,天然一幅淡雅優美的圖畫。南望小院中,有盤旋而上的疊石「一梯雲」,這名字使堅硬的山石有了飄動之意,佳妙。低頭看卵石鋪地,有金魚、蓮藕、仙鶴——因此又俗稱「花街」。
回頭從西面進入涵碧山房,朱熹寫過:「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寥寥兩句,色彩絢爛。既然涵碧,房前必然是有賞景的平台,此台可賞留園中部全景。西北為爬山長廊;北面有碧水一池;對面可亭聳立於假山之上,小蓬萊島上,曲橋逶迤,倒影如畫,紫藤枝幹蔓延,遮蔽著曲溪樓、西樓、清風池館……三面景色不僅迥然有異,並且通過不同空間距離的比較對照,拉深了層次。夏天滿池荷花競放,美不勝收,因此這里也是賞夏景的最佳處。
要前行就又得走游廊。留園的游廊長達700米,貫穿全園各個景點,並在每個部分都各有特色:在中部沿著山石曲折向上,又與雲牆結合,至「聞木樨香軒」走勢向下,頗有些陡,需要緊跑兩步,這是地形需要,卻也增添了游園的樂趣;在東部,游廊迂迴於廳堂軒齋各個景點之間,穿珠引線,將建築與峰石、樹木分割成大小變化、特色分明的園林小空間。留園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嵌在廊壁的書條石,共359塊,被稱為「留園法帖」,自晉、唐、宋、元、明、清,南派帖學諸家無不具備,蔚為壯觀,為江南園林之最。其中有名的是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松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之久。
「聞木樨香軒」名字巧妙得很,木樨是桂花的學名,當然周圍遍植桂花,說它巧妙是說它用學名,平仄雅緻。怡園也有以桂花為主題的景點——「金粟亭」,重在說桂花繁盛的形態,「聞木樨香軒」則點出了秋日丹桂的香沁心脾。據說其中還有一個典故,《羅湖野錄》中說:黃魯直與晦堂和尚一起遊玩,這時暑退涼生,秋香滿院。晦堂說:「吾無隱,聞木樨香乎?」黃公回答:「聞到了。」晦堂又說:「香嗎?」黃公頓時開悟。不用說,這里是觀賞秋景的最佳地方。軒前有山路可達園中部可亭,周圍種有梅花,是欣賞冬景的;東北面是遠翠閣。可亭與「明瑟樓」和涵碧山房隔岸相呼應,是一個很好的休憩觀景之所。
從遠翠閣過水廊有島「小蓬萊」,還有個方亭叫「濠濮亭」,專為觀魚而設。再往前就是曲溪樓,為了紀念王羲之曲水流觴,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可見園主對書聖的推崇。曲溪樓向右就是西樓,然後是清風池館、汲古得綆處。汲古得綆的意思是:要想打深井裡的水要用長繩子。淺顯的道理,卻說出了做學問的深意。
中國觀賞石.3
清風池館出來是「五峰仙館」,「五峰仙館」匾額是清代著名金石學家吳大徵篆書的。又因樑柱傢具全部由楠木做成,俗稱楠木廳,此廳是蘇州園林中規模最大的一幢建築,也是留園三寶之一。它是個鴛鴦廳,寬敞宏大,建築內部雕梁畫棟,富麗堂皇,精細雅緻,體現了齊整對稱的美,不愧為是古典廳堂建築的精品。它還有一個巧妙的區別就在梁架,男廳是方正的,女廳是圓形的。中間的漏空窗上面鑲著兩塊彩色玻璃,因為在那個時候玻璃是稀有品,故主人極其珍惜。這里掛著清代狀元陸潤庠的著名對聯:
讀《書》取正,讀《易》取變,讀《騷》取幽,讀《庄》取達,讀漢文取堅,最有味卷中歲月;與菊同野,與梅同疏,與蓮同潔,與蘭同芳,與海棠同韻,定自稱花里神仙。
他取用五部名著與五種名花相排比,其中又蘊涵了人——孔子、荀子、屈原、採菊東籬的陶淵明、梅妻鶴子的林和靖、愛蓮自潔的周敦頤,反復頌之,確是佳對。館內有一個大理石大型圓屏,采自滇南,是一幅黑白滲漉、陰陽混蒙的水墨畫,如果上鑒寶節目,不知會開出個什麼天價來。館的前後都有獨立的庭院,前庭湖石嶙峋,上面紫藤開得正盛;後院曲廊環繞,間隔花牆漏窗。「五峰仙館」富麗堂皇,園外卻是山石野趣,正好形成對比,體現了道家「既雕既琢,復歸於朴」的思想。
中國觀賞石.3
中國觀賞石.3
大廳東側由鶴所、揖峰軒、還我讀書處共同構成一組園群,作為中部和東部的過渡,是主人宴客時備餐、小憩之處。鶴所有兩個極為有名的花窗,細巧空靈,疏朗勻稱,透著院內碧綠青翠的芭蕉。揖峰軒原來是主人的書齋,面闊兩間半,空間體量依次遞減,讓人感受到一種節奏感。外面植有修篁數竿,與石峰輝映,好一幅板橋的《竹石圖》。
向東是「林泉耆碩之館」,意指此處為德高望重的名士聚會之處。這也是一間鴛鴦廳,與「五峰仙館」相比空間較小,朝向相反,但同樣面對湖石,是古典廳堂建築的精品。上述兩館並稱「雙絕」。布局也頗花費了留園主人一番心思:兩個廳堂,無論前後相續還是左右排列,都略顯呆板,於是採用一偏東南,一偏西北的格局,交錯呼應。它的落地罩是體型較大的圓光罩,它取內外兩層同心圓形式,圓框碩壯,圖案纖細密布,捲曲盤繞,從而形成繁復密麗的藝術風格。
計成《園冶·門窗》中所述「偉石迎人,別有一壺天地。」出得館外,冠雲峰迎面而來,它是留園精華,也是太湖石之冠。評點太湖石有「瘦」、「漏」、「透」、「皺」四個字,冠雲峰可謂風光占盡。讀冠雲峰,要從上中下三段來看。上部宛轉委曲,偏東有一大孔,使整塊峰石貫注,通體皆靈;西面稜角嶙峋,形狀像鸚鵡凸起的嘴,又像老虎張開的大嘴。並且四周遍布斜向折襞,略見錯綜,均勻而不乏相交,這在湖石中極為罕見。整個上部明朗空靈。中部大片的層棱嵌空,二三處穿眼宛轉,洞中曲折尖峭,深窈幽邃,給人神秘詭幻的感覺;上部向東,中部向西,下部全石復歸重心平衡,大幅度向東扭,正面有一孔穴,旁邊有幾個小小的洞渦,可貴之處在於籠絡隱起,其上有斧劈,呈現一種深邃之美。
整個冠雲峰紋理縱橫,形態奇偉,一峰獨秀,相傳為北宋花石綱遺物,當時稱觀音峰,旁邊還有瑞雲峰、岫雲峰立於兩側,合稱「留園三峰」。瑞雲峰後被移入織造府行宮。
說到留園的太湖石,就得說到園主的嗜好。熟悉留園的都知道,留園以賞石為勝,園主生性愛石,聚奇石為十二峰之盛事,又有聯姻以石陪嫁的說法,奇石十二峰分別為奎宿、玉女、箬帽、青芝、累黍、一雲、印月、獼猴、雞冠、拂袖、仙掌、干霄,名重一時。
冠雲峰前是「浣雲沼」,採用規整形,是為了反襯出冠雲峰的曲線美,同理可證「林泉耆碩之館」由直線、直角構成的門框、窗框。而倒影中的冠雲峰越發顯得秀美,讓人不禁聯想到「美人照鏡」的中國古典美形象。
東部中軸線就是「東山絲竹」一林泉耆碩之館一浣雲沼—冠雲峰—冠雲樓,形成一個園中園,以冠雲峰為中心點。留園的第三絕「魚化石」就在冠雲樓室內壁上。
北部「又一村」滿植桃、李、杏、梅和竹林,喧鬧的春花與翠綠的修竹以及滿架的葡萄,猶若江南山野村莊,返璞歸真。西部以假山為主,一片楓林,至樂亭,舒嘯亭畫龍點睛。
整體再來看留園,它基本是以建築類型劃分: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東部以庭院建築為主;西部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有鄉村田園風味。
幾百年過去了,留園幾經滄桑,終於實現了「長留天地間」的願望!
中國觀賞石.3
H. 蘇州留園的景點「汲古得綆處」,這一名字是什麼意思
這是出於唐代韓愈的詩句:「汲古得修綆。」漢代的劉向(前77-前6)在《說苑》中借管仲之口說,「短綆不可以汲深井」,其意謂鑽研古人的學問,要有恆心,要下苦功夫,才能覓得「線索」,可以汲取深井之水(學問)。
I. 留園曾經住過什麼人
作為私家園林,留園主人先後有三個姓氏。
蘇州「東園」為明朝萬曆17年(1589年)太僕寺少卿徐泰時始建,至今已有420年。
清代的乾隆末年嘉慶初(公元1794-1798),曾任廣西右江兵備道的吳縣東山人劉恕(號蓉峰)辭官回家後買下了東園的舊址,進行整修和擴建,改建為「寒碧山莊」,因為園內多植白皮鬆,竹色清寒,波光澄碧,所以年取了這個名字;又叫「花步小築」,因為前面有一條路叫花步里;又因為主人姓劉,所以老百姓都叫它「劉家花園」。
同治末光緒初(公元1873-1876),湖北布政使盛康(字旭人)買下寒碧山莊廢園,改名為「留園」,對此園進行了大范圍的修葺,盛旭人出身中葯世家,精通醫道,原在常州開國葯店,曾給李鴻章搞軍需品,經李鴻章介紹,獻丹葯治好了慈禧太後的慢性皮炎,慈禧太後高興之下,就把台灣海峽的釣魚島等三座小島賞給盛家種草葯,園歸盛康之子晚清巨富盛宣懷,盛宣懷之後,作為遺產的留園由其第四個兒子盛恩頤(字澤丞)繼承。
二十世三十年代,張治中曾在這里設立「高級教官室」作為籌劃抗戰的秘密司令部.
蘇州淪陷後,日軍駐扎在這里,被用來養馬,里邊馬屎堆積,糟蹋的不成樣子。
解放初留園由國家管理,盛老四就住在留園大門口的幾間平房裡病逝。
其子盛毓度在東京建留園飯店,1972年他發起成立了圍棋組織「吳林會」(吳清源和林海峰),每年邀請中日名流交手,1977年改為「留園杯」圍棋賽。盛毓度1993年病逝日本。
1990年,另一位盛氏後人盛毓鳳在香港北角開出了香港的留園飯店,為坊間的一個名牌食府。以高級上海菜為特色的香港留園飯店成為眾多上海籍香港人的懷舊之地。
J. 古典園林名稱的由來是什麼例如網師園,是怎麼來的
網師園——是蘇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園的代表作品。它位於蘇州葑門附近的帶城橋南闊家頭巷11號,後門面向蘇州古城東南之十全街,多路公車可達,與蘇州、南園等飯店相距僅幾十米,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於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築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庄,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
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滄浪亭——「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