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印度名字由來

印度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25 04:53:46

Ⅰ 印度名字的由來(30個字)


印度的英文名稱,則源於印度河。

印度河原文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

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同時他們的語言中又無送氣濁輔音dh,遂將該名訛讀為Hin;

而Hin一詞在傳入希臘後,送氣音H失去,成為In或Ins。希臘人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的名字指稱整個印度地區。

中世紀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

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為India,顯然India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Ⅱ 「印度」之名的來源和意義是什麼

印度之名源於印度河,梵文曰「信度」(Sindhu),意為海洋、江河。在古貸,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的名稱,而是一個地理概念,指的是包括現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等國的領土在內的整個印度次大陸。

Ⅲ 印度名字來源是什麼

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於印度河。

歷史上,中國對印度的稱呼幾經改變。西漢譯為「羌獨」,東漢稱它為「天竺」。唐代玄奘則仔細探討了天竺的名稱,放棄了天竺、身毒、賢豆這些名稱,而根據當地發音,稱做印度。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譯名皆源於印度河的梵語名(Sindhu),其波斯語變音為(Hin)、希臘語變為ινδία(India),龜茲語Indaka。

(3)印度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Ⅳ 印度名字是什麼意思

印度國名的由來
同世界上的所有文明古國一樣,印度也是在部落融合成為社會之後才建立國家的。古印度大部分時間處於小國林立的分裂狀態。玄奘在公元7世紀游學印度時,足跡遍及五印度。他的《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當時的國家數目達138個。即使在莫卧兒王朝和英屬印度帝國時期,印度也只是相對統一,各地大小土邦為數眾多。印度詩人泰戈爾在一篇關於歷史的文章中說,印度從來就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概念。這一論斷反映了歷史事實。
印度諸語言中稱印度為「婆羅多」。這一名稱最早出現在梵文史詩《摩訶婆羅多》及《蓮花往世書》中。《摩訶婆羅多·初篇》有一段講述國王豆扇陀與靜修仙人義女沙恭達羅的愛情故事。二人結婚後生有一子,名婆羅多,婆羅多長大後成為轉輪王,他的後代被稱為婆羅多族。因此,印度諸語言又名印度為Bharatavarsa,意思是婆羅多子孫之國或婆羅多族之國。印度古人亦稱印度次大陸為瞻部洲(Jambudvipa),佛經及《西遊記》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稱或包括此地。
中國人至少在西漢時期就已經知道印度之名。《史記正義》釋大水為河,則此河顯系印度河。《史記》之後,《漢書》與《後漢書》等史籍對印度均有記載。《後漢書·西域傳》寫道:「天竺國一名身毒,其國鄰大水,乘象而戰。其人修浮屠道,不殺伐,遂以成俗。」除了,「身毒」「天竺」外,中國古人對印度有賢豆、捐毒、印都等眾多稱謂。顯然,它們基本都是Sindhu的音譯,只是不同時代不同譯者選用了不同的漢字,但在讀音上還是十分接近的。因此,初唐訓詁學家顏師古雲:「捐毒即身毒,身毒則天竺也,塞種即釋種也,蓋語言有輕重也。」然而,這些譯名用字大多缺乏美感,玄奘認識到了中文譯名的混亂,他在《大唐西域記》卷二《印度總述·釋名》中說:「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中國人經歷了七百餘年才最終確立了印度的譯名,一名之立,城非易事。
關於印度的英文名稱,則源於印度河。印度河原文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同時他們的語言中又無送氣濁輔音dh,遂將該名訛讀為Hin;而Hin一詞在傳入希臘後,送氣音H失去,成為In或Ins。希臘人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的名字指稱整個印度地區。中世紀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為India,顯然India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Ⅳ 印度名字的由來誰知道

印度又名「婆羅多」,「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於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稱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發現,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發現(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巴基斯坦)。後來,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跡。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廣。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響范圍: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佐-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元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印度人自稱「婆羅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

Ⅵ 印度國名的由來是怎樣的

由來: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間創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亞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土著,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確立了種姓制度,婆羅門教興起。公元前4世紀崛起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中世紀小國林立,印度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淪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國成立,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位於10°N-30°N之間,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部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大體屬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分為涼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降雨量忽多忽少,分配不均。

Ⅶ 印度的由來15字

則源於印度河。印度河原文Sindhu,本義為河流,中國古代音譯為「身毒」等。但印度的近鄰波斯人在說Sindhu時,對其首字母S存在發音困難,同時他們的語言中又無送氣濁輔音dh,遂將該名訛讀為Hin;而Hin一詞在傳入希臘後,送氣音H失去,成為In或Ins。希臘人印度西部的這條河流的名字指稱整個印度地區。中世紀穆斯林人侵入印度後,又依波斯語稱印度為Hinstan,意思是「印度人生活的地方」。英國殖民者來到印度後稱印度為India,顯然India是從Ins演變而來的。

Ⅷ 「印度阿三」名字的由來

印度阿三是由「紅頭阿三」演變過來的,因為「紅頭阿三」就是指印度人。
「紅頭阿三」語源是上海地方話,舊時上海有(各國)租界,英租界內一般的差吏(小警察)多是從英殖民地印度調來的印度人,他們因為信仰錫克教,頭上都纏頭巾(當然,沒當差前一般頭纏白巾),做為制服,印度警察的頭巾冠以『紅色』,這是「紅頭」的由來。
至於阿三,有兩種說法:
其一,那時的人形容猴子即「阿三」(為何則不得而知),舉凡洋人,在國人看來,皆如猴子般形貌舉止,尤其以印度人之面貌黧黑更甚,而且民族「優越性」使然,覺得自家仍是高印度一頭、、、故此特(蔑)稱印度人為『阿三』
其二,據說因為印度人由於殖民地的關系,做公務員是要懂英語的,而他們因為懂英語的關系,卻也喜歡在中國人面前擺譜,通常在說一些不流利中文時,總會不自覺地加一句「I SAY......」(我說...)由於 I say 的發音和「阿三」很接近,因此便有了「阿三」的稱呼。
還有一種版本,是當時印度自詡為繼美、蘇後世界的第三強國,於是我們就叫他們「阿三」以戲謔之
印度阿三的來歷是過去印度人因為自己是不結盟運動(亞非拉好幾十個國家組成的一個鬆散的聯盟)的領袖,便狂妄的宣稱美國是一極、前蘇聯是一極,而他們作為不結盟運動的領袖,是當之無愧的第三極。自視頗高,根本沒把中國放在眼裡,最後狂妄的和中國打了一架。當然,後果你也知道,中國人拿著塑料鞋底輕輕地抽了他兩下屁股,從此印度引為恥辱,說英雄打臉不打屁股,尤其是打完後還把褲子給提起來,又好生相勸的送回家,這更是奇恥大辱,到現在印度人還無法原諒中國。自此,中國一些好事者便親切的稱呼印度為阿三。當然,後來稱自己為世界第三的還有越南,但中國人好象從來都是嗤之以鼻的,到現在也不見誰稱越南是阿三。
另一種說法:不只是上海,作為英殖民時候的香港也早將印度人稱作「印度阿三」。當時印度還沒加入不結盟運動。
另:話說七、八十年前,上海還是個租界,所以老外非常多、尤其是英國人,更是佔了絕大多數!為了維護上海租界的治安,所以英國人找了很多來自印度的錫克教徒來當保安警察(當時的名詞叫做巡捕)。
這些印度佬的皮膚都很黑,加上宗教信仰之故,頭頂上都纏著紅巾。所以上海人一開始都叫這些印度警察為「紅頭黑炭」。
不過英國體系的公務人員(尤其是警察)長久以來都習慣被稱呼為SIR(詳見成龍的警察系列電影,不是都叫警察為阿SIR或是警SIR嗎?)。另外上海人一向習慣在單音節的單字前面添加一個「阿」字。所以上海人叫著叫著、就把阿Sir叫成了阿三,於是印度警察就被叫成了「紅頭阿三」了。
後來又過了幾個月,上海人發現並不是每一個印度人都是纏著紅巾的錫克教徒,印度還有很多不纏紅頭巾的其它宗教人民。所以上海人索性就把「紅頭阿三」改成了「印度阿三」,於是這個不禮貌的渾號就一直沿用至今、幾乎華人地區的每一個人都還是習慣叫印度人為「印度阿三」。
另外還有一種可信度頗高、已經被列入俚語辭典大網路的說法!就是當時上海租界的民眾經常要與這些印度警察溝通,不過中國人的英文不好、印度人的英文也是怪腔怪調,所以當時上海的「警民溝通」可說是雞同鴨講、非常地不順暢!
不過上海人居然從這種雞同鴨講式的溝通上,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因為他們發現印度警察每回遇上了舌尖嘴利的上海民眾的時候,總是會面紅耳赤、吞吞吐吐,喜歡結結巴巴地反復講著:「I Say.....I Say.....」。所以上海人就把印度警察的經典結巴名句:「I Say」、用上海話來發音,又變成了「阿三」。
就是因為以上這兩種有點莫名其妙的原因,所以「印度人」與「印度阿三」之間,從此就被硬生生地畫上了等號。想起來,印度人也真的蠻冤枉的!平白無故就多了「印度阿三」這個渾號!
再周星馳大話西遊里,唐僧綽號「那個印度阿三」,搞笑之極。
小平同志說過了:我們中國永遠不搞霸權,不強出頭,永遠不當老大!印度甘地聽後感嘆的說:「唉!看來我們只有做千年老三的份了!」
印度阿三因此得名!

Ⅸ 請教「印度」一次的由來

印度又名「婆羅多」,「印度」這個名字來源於梵文(唯有真理得勝),得名於印度河。印度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國家,擁有十億人口以及上百種語言。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又有「電影王國」之譽,曾創造了燦爛的印度河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文明(Ins Valley Civilization)亦稱印度河文明(Ins civilization)或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 印度次大陸已知的最早的城市文化,1921年第一次在旁遮普邦(Punjab)的哈拉巴發現,1922年又在信德邦(Sindh)境內印度河畔的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發現(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屬於巴基斯坦)。後來,在喀拉蚩東北1,600公里(1000哩)西姆拉山(Simla Hills)麓的魯伯爾(Rupar),在距喀拉蚩東南800公里(500哩)西海岸南部的坎貝灣(Gulf of Cambay),以及在離德里北邊50公里(30哩)的亞穆納河盆地(Yamuna Basin),都發現這一文明的遺跡。它比稍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和埃及文明分布更廣。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大型古城。
影響范圍:
印度河文明包括哈拉帕和摩亨佐-達羅兩個大城市以及100多個較小的城鎮和村莊。兩個大城市方圓都超過5公里(3哩),由其規模可推測是兩個大邦的政治中心或是一個大帝國輪流以兩地為京城(印度歷史上原是有一國兩都之制的),但也可能是哈拉帕繼摩亨佐-達羅之後成為京城所在地,因為摩亨佐-達羅不止一次受到大洪水的破壞。在卡提阿瓦(Kathiawar)以及更往南的南部文化區比主要的印度河地區略遲開發,這種文化有文字,字元約有250~500個,部分已被試作解讀,此種語言已暫被歸入達羅毗荼(Dravidian)語族。該文明的中心時期約在西元前2500~前1700年,但在前2千紀出現的南部地區文化可能延續到更晚的時候。
印度人自稱「婆羅多」(भारत / Bhārata),梵文的意思是月亮,中文名稱是唐代高僧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記》中的譯法,在這以前稱天竺或身毒。與印度接壤的國家包括了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印度又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隔海相望。(除此之外,按印度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 。

閱讀全文

與印度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