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承德武烈河的介紹
武烈河有三處源頭:十八爾台河(又名固都爾呼河)、茅溝河和賽音河。
B. 武烈河的介紹
武烈河,灤河支流、古稱武列水,《熱河志》稱其為熱河。發源於燕山山脈七老圖山支脈南側的圍場縣道至溝,在承德市大石廟鎮雹神廟村匯入灤河。流域地處灤河中游左岸。地理坐標在東經 117°42'~118°26' ,北緯 40°53'~41°42' 之間。河長 114 千米,流域總面積 2580 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坡降 10.8 ‟。流域涉及圍場、隆化、承德三縣和承德市雙橋區。1
C. 熱河的名稱由來
熱河,名稱來源自蒙語「哈倫告盧」,意思是熱的河流,流經承德市的武烈河,上中游有溫泉注入,故而冬日非嚴寒而不封凍。冬日清晨,水汽遇寒冷空氣而凝結成霧,故稱熱河。
D. 武烈河的流域文化
承德市過去僅僅是武烈河邊的一個小山村,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至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年),在此營建皇家園林避暑山莊,耗時近90 年。園林總面積564萬平方米,建有殿堂樓閣130多處,建築面積10萬多平方米。初期它是清王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是我國留存最大的皇家園林。山莊周圍建有12座雄偉壯麗風格各異的皇家寺廟,是清王朝團結少數民族的象徵。1994年承 7 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說:「它是由眾多的宮殿以及其它處理政務、舉行儀式的建築構成的一個龐大的建築群。建築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跡。」 承德市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被譽為全國十大名勝城市之一。
E. 承德市武烈河名稱由來
據柯劭文著《清史稿》——志二十九——《熱河》中記載:古武列水。西源固都爾呼河,自豐寧入,納中源茅溝河即默沁河,東源賽音河,逕磬錘峰,合溫泉(這溫泉溫度不高。冬季常在8℃左右,而夏季一般與氣溫持平。它是山莊內湖水的來源之一,一年四季勝景不衰。春季水清見底,魚戲池中;夏季垂柳浮萍,蟬唱晚晴;秋季荷香陣陣,松菊爭艷;嚴冬來臨,別處雪填冰凍,泉口處卻是碧波盪漾,暖意融融。),始曰熱河。 武烈河的源頭有三: 其一:發源於內蒙境內的固都爾乎山麓的固都爾呼河,(又名:十八爾台河)流經承德境內與發自隆化和圍場交界處的敖包山西麓的鸚鵡河相交匯,向下始稱鸚鵡河,經隆化縣荒地,章吉營,於中關鎮和另外兩條支流交會。 其二:發源於隆化縣境內茅荊壩森林公園的茅溝河(史稱:默沁河)流經茅荊壩鎮、七家鎮、兩家鎮、崗子鄉,於中關鎮和另外兩條支流交匯。 其三:發源於現承德縣北大山森林公園的玉帶河(史稱:賽音郭勒河)流經湯泉,於中關鎮和另外兩條支流交匯。 這三條河流在隆化縣中關鎮相交匯,從此稱為武烈河。繼續向下流經承德市區16.4公里最終於馮營子鄉入灤河口。 武烈河是承德避暑山莊湖區的主要水源,由此保持湖區的水質的良好狀態。由於是活水,所以湖區呈現了良好的生態景緻。並且此河是承德人的主要飲用水源,是承德人的母親河。
F. 承德市武烈河的基本情況
武烈河12道橡膠壩是全國最大的橡膠壩群,12道橡膠壩梯級相連的12公里水景觀長廊,共形成水面240萬平方米,使市區居民平均每人享有水面10平方米,呈現出具有承德特色的湖光山色城市景觀帶。橡膠壩群及堤防工程建設使武烈河防洪標准提高到二十年一遇,雙峰寺水庫建成後可達百年一遇,保證了城市和避暑山莊及周圍部分寺廟的防洪安全。同時,橡膠壩群還是避暑山莊生態用水的重要保障,每年可向山莊湖區補水400多萬立方米,不僅增加了蓄水能力,也保障了居民的飲水安全。
以上是上頭的觀點,下面是我個人觀點:
武烈河水質惡劣,每年五月末六月初,富營養化使水藻瘋長,水體內生物衰亡後造成惡臭難當,各污水口向武烈河排放大量未經處理的污水,既有生活污水,也有暗排的工業污水,飲用水採取受到嚴重威脅,乾陽大酒店附近發生的事故,不是警鍾嗎?治理不嚴是第一原因,可笑的是污水處理廠卻不能滿負荷生產。
橡膠壩過多讓活水變死水,自潔能力喪失,水生物生存環境脆弱命懸一線。
從上二道河子一直到大石廟橋頭,遍地漁翁,沒有一萬支魚竿也得有八千,尤其可恨的是碧麓嘉園5號樓前那個賣肉的屠夫,夥同地皮流忙公然用拉網長期過濾式捕魚,承德大橋橡膠壩管理人員卻在那裡裝瞎。
G. 承德巿內的河叫什麼名字
雙灤區的是灤河,雙橋區的是武烈河,兩條河流在承德市開發區交匯,也就是京承高速雙橋區出口處
H. 承德的名字來源
一七二二年舊歷十一月的一個晚上,年近七旬的康熙皇帝極虛弱地躺在金絲楠木的御榻上,他的喉頭呼嚕呼嚕響,一口緊似一口地倒氣,一陣痛苦的喘息過後,他微微睜開滯澀的雙眼,渾濁的目光示意身邊的寵臣隆科多取來暗藏密詔的金匣子,斷斷續續地對隆科多說:「聯……怕是不行了,日後……愛卿……要著意輔佐……新君,掌好祖宗留下的……社稷。大位的安排……都在那裡了……。
隆科多急忙跪下,唏噓著說:「請皇上放心,奴才一定遵旨照辦。」
果然過不多時崇洋媚外了六十一年皇帝的康熙脖子一歪,腿兒一蹬,大駕殯天了,於是,隆科多將康熙遺詔亮出來,諭示於眾。詔書上寫著位於四子胤禎。「欽此」。詔書公而後,當天,皇四子胤禎便登上了皇帝的寶座。他,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但是,這位嗣君登基不久,立足未穩,朝野內外便捲起了一股風。人們紛紛議論說,先帝的遺詔是被人篡改過了的,本來上面寫的是「傳十四子胤禎。欽此。」但雍正是絕不能容忍這種輿論存在的,於是,他開始大規模地清洗和迫害對自己「不忠」的人。經過殘酷的****,他總算是坐穩了屁股下的寶座。
代俗話說「背後罵皇帝」,輿論畢竟不是一朝一夕即能根除的。而且,那些舞文弄墨搖唇鼓舌的史官會怎麼看待這件事呢!總要有一個能調順輿論的好辦法。所以,雍正為此事一直是耿耿於懷。
到了雍正十一年,時值康熙八十誕辰,工於心計雍正忽然有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但想起康熙在世時曾多次隨父親到熱河行宮巡獵狩圍,消夏避暑,在伴駕的眾多皇子中,只有皇三子誠親王胤祉和自己得到了康熙的賜園。自己賜園並且得到了康熙的御筆親題,這不正足以表明先帝對自己厚愛嗎?於是,他借祭奠康熙八十誕辰之際,效仿當年康熙故事,將熱河賜名為「承德」,意思是告訴天下人,我這個皇帝是奉天承運之真命天子,不是篡位的假皇帝。
歷史的奧秘自有史學家們去研究探討,但是後來幾經更易,「承德」這個地名卻從此因襲下來。
I. 熱河的來歷
熱河的承德在清代初年只是一個僅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落,叫「熱河上營」。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廷在此修建避暑山莊,雍正元年(1723年)設熱河廳,「熱河」這一地名便由小村莊「熱河上營」而來。民國建立後,於1914年(民國三年)設熱河特別行政區。1928年改為熱河省。1956年撤銷,轄區分別並入河北、遼寧兩省和內蒙古自治區。
J. 歷史上有熱河之稱的地方是哪裡
歷史上有熱河之稱的地方是: 河北省承德 承德原名熱河,以水得名。最早以蒙古語命名為「哈倫告魯」,或「哈倫郭勒」,漢語意譯為「熱河」。清初,這里除蒙古人的牧馬場以外,還只有一個幾十戶人家的小山村,叫熱河上營,清建行宮以後,這里一直稱為熱河。 熱河的來歷有個神話。相傳在遠古時代,承德是一片汪洋大海。海里有一座龍宮,住著龍王和他的子孫。有一年大旱,土地龜裂,莊稼枯萎,黎民百姓飢渴難忍。此事驚動了龍宮善良的龍女,她便偷偷降了一場大雨。不料惹怒了玉皇大帝,說她觸犯了天規,就派天兵天將填平了大海,並把龍女壓在大山底下。龍女雖然受盡折磨,但並沒有屈服,不斷從嘴裡吐出水泡。水泡慢慢鑽出地面,形成一股清泉。泉水甘甜溫馨,終年不斷,淙淙流淌,滋潤了大地,撫育了黎民。因水熱,泉流成河,故名「熱河泉」。因它有「天下第一美泉」之稱,後人在泉邊立了一塊自然山石,上刻「熱河泉」三個大字。據測定,在冬季水溫仍達攝氏八度。嚴冬時節,山莊的整個湖面都封凍起來,冰厚達四十公分。但熱河泉仍是清泉脈脈,霧靄蒸騰,附近湖水中,甚至能看到游魚浮動,實為奇絕。康熙曾經引用古人的詩句來描寫「熱河」時說:「向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乾隆也曾有「荷花仲秋見,唯應此熱泉」的詩句。 原來武烈河也稱熱河。據傳,有一年清朝道光皇帝到熱河避暑,很欣賞武烈河的美景。當他問左右武烈河的源頭在哪裡時,一個太監誤把山莊水眼看作是武烈河的源頭。於是道光皇帝親筆題寫「熱河」二字並刻於石碑上,立在水源之旁。從此,人們便不再稱武烈河為熱河了,而是把避暑山莊的熱河泉從五孔閘流出,至注入武烈河,這一段的熱河小溪,稱為熱河了。熱河全長0.3公里,是世界上最短的河流。 熱河之名,起源於水。熱河古為「引弓之國,芻牧之地」,歷史悠久,但它的崛起卻是在清朝,是隨著避暑山莊(也叫熱河行宮)和外八廟的興建而逐漸發展起來的。由於熱河「群山回合,清流縈繞」的優美環境,周圍群山奔赴,符合「四方朝揖,眾象所歸」的帝王心理,又有「去京師至近,章奏朝發夕至」的政治地理條件,以及控制蒙古、西北、東北的戰略地位,被清政府選中,因而於1703年開始興建熱河行宮以及外八廟。1723年,清朝政府在這里設置了熱河廳。此為熱河設置國家行政機關之始。1810年,清朝政府置熱河都統署。民國政府於1914年設熱河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