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吉林省公主嶺市地名來例
名稱由來
固倫和敬公主,為乾隆帝第三女,其母為弘歷嫡妃富察氏(孝賢純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生。乾隆初年封固倫和敬公主稱號;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和敬公主卒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遺體葬於北京東郊的東壩鎮附近。
當時根據色布騰巴勒珠爾家族政治、經濟地位上的需要,將和敬公主的衣冠埋於自己的領地,即今公主陵遺址。公主陵位於公主嶺市北郊5公里的土嶺上。土嶺有九峰,號稱「九鳳朝陽」,中峰最高,公主陵就坐落在的中峰腳下。
清光緒三年(1877年)清朝在柳條邊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懷德縣,駐地八家子(今懷德鎮)。解放後,遷至今公主嶺市區所在地。1898至1903年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稱今公主嶺為「三站」,日本侵佔東北時期,因清朝公主陵墓在其北側,改「三站」為「公主陵」,因忌諱「陵」字不祥,遂將「陵」諧音為「嶺」。「陵」改為「嶺」的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公主嶺地處松花江和遼河流域的分水嶺上,遂將「陵」改為「嶺」。從那時起,公主嶺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貳』 公主嶺由來
公主嶺市位於吉林省中西部,長春、四平兩城之間,長大鐵路穿過城區。地處松遼平原、東遼河的中游北岸。市域地勢南高北低,南部多低山丘陵、北部為平原。屬松花江與遼河兩個流域的分水嶺。關於公主嶺地名的由來,多年來有一較通俗的說法:公主嶺為遼河和松花江的分水嶺,又有一座公主陵,遂將「陵」諧音成「嶺」,於是,起名公主嶺。
清初,公主嶺這塊地方還是一片荒原,沒有人家。至道光年間,公主嶺才有幾十戶人家,那時此地是達爾罕王的牧地。光緒初年,初設懷德縣時,此地仍是一個小村子,公主嶺當時叫葦子溝。因村中有一條叫葦子溝的小河而得名,該河現已建成暗河。1898年(清光緒二十五年),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在此地設站,火車站並沒叫葦子溝,而稱三站。當時以長春為起點,向南每隔30公里為一站。故稱范家屯為二站,稱公主嶺為三站。後來附近和關內的人逐漸移居此地,使公主嶺逐漸繁華起來,慢慢發展成重要城鎮。
在三站站北5公里有一道土嶺,嶺上有九座山峰,數中峰最高,左右各峰呈階梯狀,如眾星捧月。當地人感其靈異,視之為科爾沁的地勢之冠。傳說有公主葬於中峰之下,故稱此山為公主陵。其墓地左繞清溪,右環翠柳,山上峰谷疊嶂,柳暗花明,美景古跡相映成趣。早年時常有遊人隱士、野老貧僧,到此納涼暢話,遊人絡繹不絕,一時遠近聞名。因此,沒多久俄國人便把三站改名為公主陵。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日俄戰爭以後,獲取了中東鐵路寬城子至旅順口段所有權的日本人覺得把車站和城鎮稱為「陵」很不吉利,便把「陵」字諧音為 「嶺」字,於是公主陵就成了公主嶺。關於「公主陵」的傳說一直很多,有的說是達爾罕王的獨生女兒響鈴公主因意中人被害而殉情;有的說是清朝皇帝的格格下嫁科爾沁達爾罕王的途中死在這里。種種傳說都有生動的故事情節,公主嶺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些故事不脛而走,隨著電波飛上熒屏,乘著列車傳遍四面八方,甚至漂洋過海……
那麼,古墓中葬的究竟是誰呢?
據考察,在城北土崗下確有過公主陵(但如今已盪然無存了),是清乾隆皇帝之女和敬公主的衣冠冢。據色布騰巴爾珠爾的族譜記載及其後人提供:和敬公主是乾隆皇帝的三女兒,生於1731年(清雍正九年),系孝純皇後富察氏(成恩公李榮保之女)所生。其滿語名為「耐日勒吐賀其相貴」,譯稱「和敬圓倫」。1745年(清乾隆十年),選內蒙古科爾沁達拉罕親王羅十贊袞布之子合碩親王色布騰巴爾珠爾為額駙(駙馬),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公主下嫁,時年16歲。
和敬公主的丈夫色布騰巴爾珠爾9歲被召進宮,伴皇太子讀書。由於他天資聰穎,成績優異,深得乾隆皇帝寵愛。婚後,於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承襲達拉漢親王爵位。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率兵攻伊犁,後因罪被革除王爵,由其兄色旺諾布承繼了王爵。此後由於他屢建戰功,再次被封為親王。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死於征金川的軍旅中。公主生前居住在北京和敬公主府。色布騰巴爾珠爾死後第17年,1792年(清乾隆五十七年),和敬公主薨於北京,終年62歲。乾隆皇帝親自為公主和駙馬題寫了碑文。
和敬公主死後,葬於北京東郊東壩鎮附近。當時色布騰巴爾珠爾家族出於政治、經濟上的需要,將和敬公主的衣冠葬於自己的領地內,這就是今天的公主陵遺址。按照清朝的慣例,只有皇帝之墓稱陵,而此處所以稱公主陵,其原因有二:一是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其夫又戰功卓著;二是葬於東北邊疆蒙王領地,距京城遙遠,所以稱「陵」,諒也無妨。公主陵建成後,此地做為祭田,由色布騰巴爾珠爾家族派專人管理。直至20世紀初,公主陵祭田仍屬其家族領地,色布騰巴爾珠爾的第七代孫固山貝子達賴,曾因祭田所有權被侵問題,上訴至奉天衙署。對此事在史料中曾有記載。
公主嶺市原稱懷德縣。地處柳條邊之外,人煙稀少。1866年(清同治五年),設分房經歷於八家子,就是現在的懷德鎮,俗稱老懷德。1877年(清光緒三年),八家子分防經歷移至康家屯(現康平縣)。同年設懷德縣,縣治所設在八家子(關於懷德縣地名的由來詳見懷德鎮篇)。公主嶺在懷德縣境內,曾為懷德縣轄鎮。1931年懷德縣治所遷至公主嶺。1940年將公主嶺街變為省轄市。1942年析置公主嶺市。1949年5月6日,懷德縣政府再次從懷德鎮遷至公主嶺。1985年2月4日,撤銷懷德縣,設立了公主嶺市(地級),1985年12月改為縣級市,原懷德縣轄區歸入公主嶺市。
『叄』 公主嶺的來歷是什麼
公主陵,為清乾隆皇帝三女兒和敬固倫公主的衣冠冢。日本侵華時期,忌諱陵字,改稱公主陵為公主嶺,延用至今。
乾隆初年封固倫和敬公主稱號;十二年(1747年)三月,嫁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輔國公色布騰巴勒珠爾。和敬公主卒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遺體葬於北京東郊的東壩鎮附近。
清光緒三年(1877年)清朝在柳條邊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懷德縣,駐地八家子(今懷德鎮)。解放後,遷至今公主嶺市區所在地。
公主嶺市,吉林省直管縣級市,地處吉林省中西部,東遼河中游右岸。位於東經124°02´至125°18´,北緯43°11´至44°09´之間。
1898至1903年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稱今公主嶺為「三站」,日本侵佔東北時期,因清朝公主陵墓在其北側,改「三站」為「公主陵」,因忌諱「陵」字不祥,遂將「陵」諧音為「嶺」。
「陵」改為「嶺」的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公主嶺地處松花江和遼河流域的分水嶺上,遂將「陵」改為「嶺」。從那時起,公主嶺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肆』 誰知道吉林省的公主嶺市的市名的由來。是哪位公主啊
是固倫和敬公主。
固倫和敬公主,為乾隆帝第三女,其母為弘歷嫡妃富察氏(孝賢純皇後),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二十四生,乾隆初年封固倫和敬公主稱號。
和敬公主卒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遺體葬於北京東郊的東壩鎮附近。當時根據色布騰巴勒珠爾家族政治、經濟地位上的需要,將和敬公主的衣冠埋於自己的領地,即今公主陵遺址。
清光緒三年(1877年)清朝在柳條邊之外的扼要之地建懷德縣,駐地八家子(今懷德鎮)。解放後,遷至今公主嶺市區所在地。
1898至1903年沙俄修築中東鐵路時,稱今公主嶺為「三站」,日本侵佔東北時期,因清朝公主陵墓在其北側,改「三站」為「公主陵」,因忌諱「陵」字不祥,遂將「陵」諧音為「嶺」。
「陵」改為「嶺」的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公主嶺地處松花江和遼河流域的分水嶺上,遂將「陵」改為「嶺」。從那時起,公主嶺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固倫和敬公主的陵墓:
固倫和敬公主卒於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其遺體葬於北京東郊的東壩鎮附近,與色布騰巴爾珠爾合葬。當時根據色布騰巴勒珠爾家族政治、經濟地位上的需要,將固倫和敬公主的衣冠埋於自己的領地,即今公主陵遺址。
按照清朝的慣例,只有皇帝之墓稱陵,而此處之所以稱公主陵,其原因有二:一是固倫和敬公主生前深受乾隆皇帝的寵愛,又其夫戰功卓著;二是葬於科爾沁領地,距京遙遠,稱「陵」以提高其政治地位。
固倫和敬公主的家庭成員:
1、父親:乾隆帝
2、母親:孝賢純皇後富察氏
3、姐姐:皇長女
4、哥哥:端慧皇太子永璉
5、弟弟:悼敏皇子永琮(後追封哲親王)
6、丈夫:科爾沁輔國公博爾濟吉特·色布騰巴勒珠爾
7、兒子:博爾濟吉特·鄂勒哲特穆爾額爾克巴拜(意為幸運的鋼鐵)
『伍』 公主嶺的傳說
公主嶺
今公主嶺市北十里許人稱九鳳朝陽的小山上,有一座陵墓。陵墓周圍生長著橡子樹、玻璃蕻子和柳樹。每年初夏,山上綠樹成蔭,鮮花遍野,鳥雀歡鳴,山下小河流水,含情脈脈,如同奏琴。據最後一個守陵人孫煥章介紹說,陵墓的四周是青磚圍牆,中間是門樓,可惜日俄戰爭時扒掉了。進了門樓,是一條磚鋪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間青磚瓦房,座北朝南,象個廟堂,殿堂中間有墓道通入陵墓,這些,解放後也被拆毀了。
陵墓里埋葬的是一位公主,提起她,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呢!
乾隆年間,鄭家屯一帶有一位蒙古族達爾罕王爺。當他50歲時,他的夫人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叫美麗其格。他給女兒帶上一串銅鈴,表示鎮鬼壓邪,保證她長命百歲。從此以後,王府內外的人們就把美麗其格叫做響鈴公主。王爺特意找來漢族婦女--張媽當奶娘,善良的張媽撫育公主特別耐心,這使王爺非常高興。於是,破例允許張媽的兒子張龍進府。年幼的公主很喜歡張龍,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耍,真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響鈴公主14歲那年,張龍的父親不幸死去。不久,張媽被趕出王府,孤兒寡母,艱難度日。不到兩年,張媽積勞成疾,也離開了人世。孤苦伶仃的張龍頑強的活下去,他苦練騎射,在一年一度的蒙古族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他成為射箭,賽馬、摔跤的佼佼者。公主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但是,傳統的等級觀念,殘酷的府規王法使他們如隔萬重高山。在一次狩獵中,響鈴公主遇上猛虎,不慎墜馬,眼看即成虎食,突然一枝飛箭射來,正中猛虎咽喉,公主得救了。張龍與公主又重逢了,兩人親切地交談,久久不肯離去。這時,王爺帶著管家找上山來,聽完公主敘說被搭救的經過,也十分感動,並把張龍留在王府喂馬、趕車。
轉眼間,公主17歲了,長得眉清目秀,她謝絕了達官顯宦的求婚,私下同張龍定了終身,准備逃出王府。王爺知道此事便設下了圈套,要張龍上山打虎立功,然後答應他與公主成親。臨行前王爺贈送給張龍一把寶刀,誰知鞘中灌注了鉛。上山後張龍與猛虎相遇時, 刀已不拔出鞘,可是,久經獵場的張龍竟用帶鞘的刀把虎打死了。然而,卻被管家的暗箭射中了,當公主趕到時,築弓已倒在血泊中,悲憤至極,用扎在張龍身上的箭刺死管家,自己也割頸身亡。
公主死後,達爾罕王爺夫婦非常悲痛,用厚禮將女兒就地安葬。並在每年1日歷三月初三清明節、十月初一,都從鄭家屯那邊來幾輛小車子,拉著紙錢、金銀紙錁子以及豬、羊等祭品給公主祭靈掃墓。來的蒙古人就在這里住下吃喝幾天,給守陵人一些錢物後才回去。偽滿時因有土匪,他們有時來一輛花軲轆車, 有時用騾馬來馱豬頭,羊頭、小雞之類的祭品,祭祀後最多住一天就走了。
俄國人修南滿鐵路時,原設計從公主陵的地方通過,由於蒙古王爺同俄國人進行了交涉,才把鐵路往南挪了十多里。後來,隨著交通的發展,公主陵附近的人口增多, 很快成為較大的鎮,陵的諧音是嶺,公主陵便成了今日的公主嶺了。
『陸』 公主嶺名盛古跡,名字的來歷,特產,名人,景色
公主嶺市北十里許人稱九鳳朝陽的小山上,有一座陵墓。陵墓周圍生長著橡子樹、玻璃蕻子和柳樹。每年初夏,山上綠樹成蔭,鮮花遍野,鳥雀歡鳴,山下小河流水,含情脈脈,如同奏琴。據最後一個守陵人孫煥章介紹說,陵墓的四周是青磚圍牆,中間是門樓,可惜日俄戰爭時扒掉了。進了門樓,是一條磚鋪的通道,直通食殿。食殿是三間青磚瓦房,座北朝南,象個廟堂,殿堂中間有墓道通入陵墓,這些,解放後也被拆毀了。
陵墓里埋葬的是一位公主,提起她,還有一段動人的愛情故事呢!
乾隆年間,鄭家屯一帶有一位蒙古族達爾罕王爺。當他50歲時,他的夫人生下一個女兒,取名叫美麗其格。他給女兒帶上一串銅鈴,表示鎮鬼壓邪,保證她長命百歲。從此以後,王府內外的人們就把美麗其格叫做響鈴公主。王爺特意找來漢族婦女--張媽當奶娘,善良的張媽撫育公主特別耐心,這使王爺非常高興。於是,破例允許張媽的兒子張龍進府。年幼的公主很喜歡張龍,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耍,真可謂青梅竹馬,兩小無猜。
響鈴公主14歲那年,張龍的父親不幸死去。不久,張媽被趕出王府,孤兒寡母,艱難度日。不到兩年,張媽積勞成疾,也離開了人世。孤苦伶仃的張龍頑強的活下去,他苦練騎射,在一年一度的蒙古族傳統的那達慕大會上,他成為射箭,賽馬、摔跤的佼佼者。公主看在眼裡,喜在心上。但是,傳統的等級觀念,殘酷的府規王法使他們如隔萬重高山。在一次狩獵中,響鈴公主遇上猛虎,不慎墜馬,眼看即成虎食,突然一枝飛箭射來,正中猛虎咽喉,公主得救了。張龍與公主又重逢了,兩人親切地交談,久久不肯離去。這時,王爺帶著管家找上山來,聽完公主敘說被搭救的經過,也十分感動,並把張龍留在王府喂馬、趕車。
轉眼間,公主17歲了,長得眉清目秀,她謝絕了達官顯宦的求婚,私下同張龍定了終身,准備逃出王府。王爺知道此事便設下了圈套,要張龍上山打虎立功,然後答應他與公主成親。臨行前王爺贈送給張龍一把寶刀,誰知鞘中灌注了鉛。上山後張龍與猛虎相遇時,刀已不拔出鞘,可是,久經獵場的張龍竟用帶鞘的刀把虎打死了。然而,卻被管家的暗箭射中了,當公主趕到時,築弓已倒在血泊中,悲憤至極,用扎在張龍身上的箭刺死管家,自己也割頸身亡。
公主死後,達爾罕王爺夫婦非常悲痛,用厚禮將女兒就地安葬。並在每年1日歷三月初三清明節、十月初一,都從鄭家屯那邊來幾輛小車子,拉著紙錢、金銀紙錁子以及豬、羊等祭品給公主祭靈掃墓。來的蒙古人就在這里住下吃喝幾天,給守陵人一些錢物後才回去。偽滿時因有土匪,他們有時來一輛花軲轆車,有時用騾馬來馱豬頭,羊頭、小雞之類的祭品,祭祀後最多住一天就走了。
俄國人修南滿鐵路時,原設計從公主陵的地方通過,由於蒙古王爺同俄國人進行了交涉,才把鐵路往南挪了十多里。後來,隨著交通的發展,公主陵附近的人口增多,很快成為較大的鎮,陵的諧音是嶺,公主陵便成了今日的公主嶺了。
這就是公主嶺名稱的來歷!
『柒』 公主嶺的名字的由來
這里有個公主陵.清朝乾隆皇帝女兒和敬固倫公主的陵園而得名.
『捌』 公主嶺原名什麼
公主陵的由來
公主陵位於公主嶺市區五公里的土嶺上,土嶺有九峰,中峰最高,公主陵就座落在中峰山腳下,是清乾隆皇帝之女兒,合碩親王色巴布騰巴爾珠爾之妻—和敬公主的衣冠冢。據史料記載,和敬公主生於雍正九年,卒於乾隆五十一年。和敬公主死後遺體葬於北京東郊東壩鎮附近,當時根據色布騰巴爾珠爾家族政治、經濟地位的需要,將和敬公主的衣冠埋在自己的領地,也就是今天的公主陵。
公主嶺的歷史演變
公主嶺是響鈴公主的故鄉,公主嶺也因響鈴公主的故事而蜚聲海內外。公主嶺原名公主陵。日俄戰爭後,日本侵略者佔領了公主陵,他們覺得將城鎮稱「陵」不吉,遂將陵用其諧音改為「嶺」,於是有了公主嶺,並沿用至今。
『玖』 誰知道公主嶺市的由來
1945年8月15日,懷德縣(今公主嶺市)駐公主嶺鎮。10月,劃歸吉合區行政委委員會長春地區管轄。下轄8個區。12月,懷德縣劃歸吉林省直轄。不久,改歸遼北省懷德專區。
1946年2月,劃歸遼西省二專區。
1946年4月,為發動四平戰役,因公主嶺處於戰略要地前沿,特成立中共公主嶺中心縣委,領導伊通、雙陽、懷德縣委,戰斗結束後,於5月撤銷。6月,劃歸遼吉區二專區。
1947年5月,公主嶺解放。
1948年2月,劃歸遼北省後方辦事處。7月,劃歸遼吉區第二專區。
1948年10月,劃歸遼北省直轄。本縣仍實行區村制度,分8個區。1948年,土地改革完成。懷德縣轄10個區,239個村。
1949年3月31日,設立公主嶺市。為丙等城市。5月,變為縣轄市。懷德縣劃歸吉林省管轄。
1949年4月21日,東北行政委員會[東建民字第15號]令,遼北省的懷德縣等劃歸吉林省管轄。(公主嶺市為全省310個縣轄區中包括的4個縣轄市之一。)下轄13個區。
1949年8月,八區劃給長春縣。9月10日,九區一分為二,分出范家屯區,後二區機關由大嶺遷到柳楊。
1950年4月,六區劃出十屋區。10月20日,一區一分為二,成立了平安區。全縣共分為12個區。
1952年9月,公主嶺市定為區級市,隸屬於懷德縣。10月14日,撤銷長春縣,將長春縣的三區燒鍋、四區和氣、五區雙城堡劃給懷德縣,全縣共分為15個區.
1955年5月26日,各區取消以序數命名的區名,恢復原名。陶家屯區改稱劉房子區。6月4日,設雙城堡街、黑林子村為鄉級鎮。
1956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懷德專區,行署駐公主嶺鎮。轄懷德、榆樹、農安、扶余、德惠、九台、梨樹、伊通、雙陽、東遼lO個縣。設立公主嶺市,以原公主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公主嶺市的行政區域。9月,公主嶺市改為區級鎮,范家屯升為區級鎮,撤銷劉房子、十屋、平安、燒鍋、和氣等5個區。全縣實行區、鄉、社制。10月6日,懷德專員公署更名為公主嶺專員公署,12日,公主嶺鎮從懷德縣析出,成立公主嶺市,以懷德縣公主嶺鎮的行政區域為公主嶺市的行政區域。為省轄市。設公主嶺市人民委員會。
1958年1月,裁區並鄉,撤銷雙城堡、黑林子鄉級鎮建制;保留范家屯區級鎮、懷德、楊大城子鄉級鎮建制。2月10日,伊通縣的二十家子、余慶號、放馬溝、李家燒鍋等4個鄉劃歸懷德縣,同時將二十家子鄉變為鄉級鎮。原縣內小鄉合並成為33個大鄉。調整後,全縣轄鄉、鎮37個。
1958年7月,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縣37個鄉、鎮轉為37個公社(鎮)。
1958年10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公主嶺專區,設立四平專區,將懷德縣公主嶺市等劃歸四平專區管轄。
1959年3月,公主嶺市降為鎮。轄15個社、鎮。
1959年7月3日,經國務院批准成立懷德專區,撤銷公主嶺市還懷德縣,行署駐公主嶺鎮。10月6日,更名公主嶺專區。lO月12日,設立公主嶺市,仍存懷德縣。
1960年1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公主嶺市,恢復公主嶺鎮,隸於四平專區懷德縣。公主嶺鎮轄15個社、鎮,不久又劃為28個社、鎮。
1961年,將28個公社、鎮調整為35個公社、鎮。
1966年5月27日,將燒鍋人民公社劃歸農安縣管轄。
1970年10月,撤銷楊大城子鎮,五星人民公社和楊大城子人民公社合並,設立楊大城子人民公社。
1979年末,又設五星人民公社和楊大城子鎮。
1980年初,全縣轄30個公社、3個鎮。401個生產大隊,3 026個生產小隊。同年,撤銷懷德縣革命委員會,成立懷德縣人民政府。
1983年4月,人民公社改為鄉,生產大隊改為村,生產小隊改為屯。同年,和平鄉改稱龍河鄉,建設鄉改稱育林鄉。
1983年9月5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四平地區,設立四平市(地級),將原四平地區的懷德縣等劃歸四平市管轄。
1984年11月20日,將二十家子鄉改為二十家子滿族鄉,後改為鎮。將龍河鄉改為放馬溝滿族鄉。
1984年12月,秦家屯、雙城堡、黑林子、劉房子4個鄉改為鎮,其管轄區域不變。
1985年2月2日,五星鄉與楊大城子鎮合並,平安鄉與懷德鎮合並。鳳響鄉與范家屯鎮合並(後又分開)。
1985年2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懷德縣。設公主嶺市(地級市)。以原縣區域為公主嶺市區域。撤銷懷德縣建制後,設立懷德鎮歸公主嶺市管轄。轄懷德、公主嶺2個市轄區。將伊通縣劃歸公主嶺市管轄。
1985年5月30日,設葦子溝鄉。
1985年12月20日,將大嶺、響水、桑樹台3個鄉改為鎮。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將公主嶺市改為縣級市(不設區、不帶縣),由四平市代管,計劃由省單列。將伊通縣劃歸四平市管轄。
1987年12月,公主嶺市轄11個鎮、21個鄉。410個村民委員會,2 330個自然屯。
1988年5月6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恢復公主嶺市鳳響鄉建制;撤銷公主嶺市的公主嶺鎮。設立鐵北、河北、河南、嶺東、東三5個街道辦事處。
1992年11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公主嶺市南崴子鄉、八屋鄉、玻璃城子鄉、朝陽坡鄉、陶家屯鄉。設立南崴子鎮、八屋鎮、玻璃城子鎮、朝陽坡鎮、陶家屯鎮。
1994年11月14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公主嶺市大榆樹鄉、十屋鄉、毛城子鄉,設立大榆樹鎮、十屋鎮、毛城子鎮。
1995年12月,公主嶺市轄5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13個鄉,129個居民委員會、413個村民委員會。
1997年8月2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主嶺市放馬溝滿族鄉更名為龍山滿族鄉。
1998年11月13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主嶺市增設嶺西街道辦事處。12月4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公主嶺市雙龍鄉,設立雙龍鎮。
1999年9月23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公主嶺市葦子溝鄉,設立葦子溝街道辦事處。將原葦子溝鄉管轄的獾子洞村、向華村。鐵北街道辦事處管轄的站前等5個委,嶺西街道辦事處管轄的嶺西等2個委劃歸葦子溝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葦子溝鄉管轄的向陽村劃歸鐵北街道辦事處管轄,向前村劃歸嶺西街道辦事處管轄。葦子溝村劃歸河南街道辦事處管轄,長青村劃歸嶺東街道辦事處管轄。
1999年9月23日,和政府駐地不變。
2000年1月31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公主嶺市鳳響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范家屯鎮管轄。
2000年8月20日,經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公主嶺市四道崗鄉、寶泉鄉。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分別劃歸懷德鎮、楊大城子鎮管轄。
2002年12月,公主嶺市轄7個街道辦事處、19個鎮、1個民族鎮、7個鄉、1個民族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