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胡適先生的原名叫什麼
胡適(1891.12.17----1962.2.24) 原名胡洪騂、洪馬辛、嗣穈、字希疆,參加「庚款」留美考試後改名適,字適之,學名洪騂,筆名天風、藏暉等。安徽績溪人。他的故鄉是安徽績溪上庄村。現代著名學者、詩人、歷史家、文學家,哲學家。胡適因提倡文學革命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興趣廣泛,作為學者他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進行研究。但是後來走上了實用主義道路,成為了歷史上臭名昭著的資產階級右翼反動文人。 胡適5歲開蒙,在績溪老家私塾受過9年舊式教育,打下一定的舊學基礎。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學堂、澄衷學堂求學,初步接觸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啟超、嚴復思想的較大影響。1904年到上海進新式學校,接受《天演論》等新思潮,並開始在《競業旬報》上發表白話文章。1906年考入中國公學,1910年考中「庚子賠款」留學生,赴美後先入康乃爾大學農學院,後轉文學院哲學。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唯心主義哲學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哲學,並一生服膺。 191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加入《新青年》編輯部,撰文反對封建主義,宣傳個性自由、民主和科學,積極提倡「文學改良」和白話文學,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的重要人物。同年,胡適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主張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提出寫文章「不作無病之呻吟」,「須言之有物」等主張,為新文學形式作出初步設想。「五四」時期,與李大釗等展開「問題與主義」辯難;陪同來華講學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譯二年多;與張君勱等展開「科玄論戰」,是當時「科學派」丁文江的後台。從1920年至1933年,主要從事中國古典小說的研究考證,同是也參與一些政治活動,並一度擔任上海公學校長。抗日戰爭初期出任國民黨「國防參議會」參議員,1938年被任命為中國駐美國大使。抗戰勝利後,1946年任北京大學校長。 1949年寄居美國,致力於《水經注》的考證等工作。後去台灣。1954年,任台灣「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957年,出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台灣的一個酒會上突發心臟病去世。胡適是個學識淵博的學者,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等諸多領域均有不小的建樹。就對孔子和儒學的研究而言,在1919年出版《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中,胡適首先採用了西方近代哲學的體系和方法研究中國先秦哲學,把孔子和儒學放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用「平等的眼光」與諸子進行比較研究,破除了儒學「獨尊」的地位和神秘色彩,具有開創性的影響。以後又發表長篇論文《說儒》,提出「儒是殷民族教士」,「最初的儒都是殷人,都是殷的遺民」,「靠他們的禮教知識為衣食之端,他們都是殷民族的祖先教的教士,行的是殷禮,穿的是殷衣冠」;周滅殷後,「他們負背著保存入國文化的遺風」「儒是柔懦之人,不但指那逢衣博帶的文縐縐的樣子,還指亡國遺民忍辱負重的柔道和生觀」;孔子是殷民族「懸記」而生的「救世主」,「他從一個亡國民族的教士階級,變到調和三代文化的師儒」,孔子的最大貢獻在於殷民族部落性的「儒」,擴大到到「仁以為己任」的儒,把柔懦的「儒」改變到剛毅進取的「儒」。孔子不是「儒」的創造者,而是儒學的中興者。孔子的學說強調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強調教育和仁政,並以此來影響整個社會。胡適「大膽假說」的觀點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他的論證不夠充分,不過他假設「儒」在殷時代就有了被後來的甲骨文研究判為事實。 胡適並不盲目崇拜孔子和儒學,他認為「孔教不能適應時勢需要」,「現在大多數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夢」(《新思潮的意義》)辛亥革命後的中國社會進步,「不是孔夫子之賜,是大家努力革命的結果,是大家接受一個新世界的新文明的結果。只有向前走是有希望的,開倒車是不會成功的。」(《寫在孔子誕辰之後》)對儒家強調的「三綱五常」持批判態度,說:「三綱五論」的話,古人認為是真理,因為這種話在古時宗法社會很有點用處。但現在時勢變了,國體變了……古時的天經地義現在變成廢話了。(實驗主義》) 胡適著作很多,又經多次編選,比較重要的有《胡適文存》、《胡適論學近著》、《胡適學術文集》等。 胡適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參加「庚款」留學考試時改名胡適,字適之。先生1891年2月17日生於上海大東門外,世為安徽績溪人。其父胡傳(字鐵花,號鈍夫),清歲貢生,官至淞滬厘卡總巡、台東直隸州知州,有著作《台灣紀事兩種》傳世。先生一生領盡風騷,1962年2月24日於中央研究院院長任上逝世,享年72歲。 五四時期,胡適連續撰寫《歷史的文學觀念論》、《建設的文學革命論》等文,提倡「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並相繼完成《國語文法概論》、《白話文學史》等著作,對白話文取代文言文而成為現代中國人重要的思想和交流工具起了決定性作用。 在理論倡導的同時,胡適還進行了一些文學創作的「嘗試」。其小說、劇本均未見成功,獨有出版於1902年的《嘗試集》,乃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新詩集,頗有開拓之功。 文學創作非其所長,在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另一主要貢獻是輸入新思想。其《易卜生主義》、《貞操問題》,當年都是振聾發聵之作。而從問題與主義之爭,到《人權論集》,再到主辦《獨立評論》,胡適始終堅持獨立姿態和批判精神。抗戰軍興,胡適出任駐美大使;勝利後又先後擔任北京大學校長和中央研究院院長。但其始終保持書生本色,不曾背叛五四主義知識分子。 胡適稱新文化運動為「中國的文藝復興」,並斷言其有四重目的:研究問題;輸入學理;整理國故;再造文明。照他的理解,所謂整理國故,就是用科學方法對三千年來破碎的古學進行一番有系統的研究。故胡適治學特重方法,屢次撰文介紹清儒與西哲的「科學方法」,以至於再三聲稱他的學術研究都是為了證明並推廣其「科學方法」。 胡適治學有兩個主要領域,一是中國哲學史,一是中國文學史。盡管《中國哲學史大綱》只出版了上卷,《白話文學史》也沒有下編,可這兩部書都是建立規范並奠定學科基礎的經典性著作。後人可以贊賞,也可以批評,卻無法漠視其存在。前者的平視諸子以及歷史的眼光,後者的雙線文學觀念,都是對本世紀學術發展影響甚深的「大膽假設」。另外,他首創新紅學,重修禪宗史,以及用歷史演進法來研究中國章回小說,都是開一代新風,功不可沒。 抗戰以後,因奔走國事,再加上自身學術路數的內在限制,胡適學術上未能更上一層樓。晚年沉醉於《水經注》疑案,目的在為戴震辯白,下力甚大,據專家說,至今無人在《水經注》的研究上超過他。
B. 請寫出陶行知,胡適這兩位傑出人物名字的由來。
陶行知,曾改名為陶知行,由於哲學說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只有實踐才能得到認識,所以又改回陶行知
C. 胡適的原名是什麼
胡適(1891-1962),原名胡洪(馬辛)、嗣糜、字希疆,後改名適,字適之。
D. 胡適是誰
中文名: 胡適
別名: 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適之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安徽績溪縣
出生日期: 1891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 1962年2月24日
職業: 學者,作家
畢業院校: 康乃爾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主要成就: 領導新文化運動
代表作品: 《文學改良芻議》,《盧山游記》,《胡適文選》
語言: 國語、徽州話(績溪嶺北小片)
E. 胡適名字的由來
就我自己的名字,對於中國以進化論為時尚,也是一個證據。我請我二哥替我起個學名的那個早晨,我還記得清楚。他只想了一刻,他就說,「『適者生存』中的『適』字怎麼樣?」我表同意;先用來做筆名,最後於1910年就用作我的名字。——胡適:《我的信仰》
F. 胡適原名字現代是誰的奠基人之一,著有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幼年就讀於家鄉私塾,19歲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留學美國,師從哲學家約翰·杜威,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揚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他的文章從創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別,提倡新文學創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作。他於1917年發表的白話詩是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胡適信奉實驗主義哲學。「五四運動」後,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20年不談政治;20年不幹政治」的態度。他於1920年代辦《努力周報》,1930年代辦《獨立評論》,19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2年返台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
G. 胡適原名叫什麼,字型大小分別是什麼
1、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適之,徽州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2、簡介
胡適(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字適之,徽州績溪人。曾任北京大學校長、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中華民國駐美大使等職。
胡適因提倡文學改良而成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話文、新詩的學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雖與陳獨秀政見不合,但與其同為五四運動的核心人物,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胡適興趣廣泛,著述豐富,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倫理學、紅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話文學史》《胡適文存》《嘗試集》《中國哲學史大綱》等書。
1962年2月24日因心臟病猝發於台北逝世。
3、成就
新文化運動領袖,開創中國哲學史,研究創辦新青年,提倡白話文。
4、評價
胡適是一個書生,說不好聽一點,就是一個書獃子。舉一小事稱,胡適一次會議前聲明要提前退席,會上忽而有人談到《水經注》,胡適之先生立即精神抖擻,眉飛色舞,口若懸河起來,乃至忘了提早退席這件事。——季羨林評
H. 請問一下,胡適這位傑出人物名字的由來
著名學者胡適最初讀《天演論》的時候,和他的許多同學一樣,並不了解赫胥黎在科學史和思想史上的貢獻,也不真正了解科學的進化論。他們所能了解的,只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一類的口號和公式。看看國際上弱肉強食的殘酷斗爭,想一想中國面臨瓜分滅國的危機,他們更覺得這個天演公式簡直是當頭棒喝,受了絕大的刺激。於是,在他們同學中的第一個反響,便是改名字,有人改名孫競存,有人改名楊天擇。胡適也改了名字: 我在學堂里的名字是胡洪騂。有一天的早晨,我請我二哥代我想一個表字。二哥一面洗臉,一面說,「就用『物用天擇適者生存』的『適』字,好不好?」我很高興,就用『適之』二字。(二哥字紹之,三哥字振之。)後來我發表文字,偶然用「胡適」作筆名,直到考試留美官費時(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適」的名字。 這「胡適」,便是他開始接受進化論思想影響留下的一點「紀念品」。從此,赫胥黎便成了對胡適生平思想「影響最大」的一個人 追問: 哥,能簡略點嗎,我只要2行 回答: 物用天擇適者生存』的『適』
I. 胡適的原名是什麼
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後改名胡適,字適之,筆名天風、藏暉等
J. 陶行知和胡適名字的由來,要簡短點,不過也不能太短了,謝謝捏
著名學者胡適最初讀《天演論》的時候,和他的許多同學一樣,並不了解赫胥黎在科學史和思想史上的貢獻,也不真正了解科學的進化論。他們所能了解的,只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一類的口號和公式。看看國際上弱肉強食的殘酷斗爭,想一想中國面臨瓜分滅國的危機,他們更覺得這個天演公式簡直是當頭棒喝,受了絕大的刺激。於是,在他們同學中的第一個反響,便是改名字,有人改名孫競存,有人改名楊天擇。胡適也改了名字: 我在學堂里的名字是胡洪騂。有一天的早晨,我請我二哥代我想一個表字。二哥一面洗臉,一面說,「就用『物用天擇適者生存』的『適』字,好不好?」我很高興,就用『適之』二字。(二哥字紹之,三哥字振之。)後來我發表文字,偶然用「胡適」作筆名,直到考試留美官費時(1910年)我才正式用「胡適」的名字。 這「胡適」,便是他開始接受進化論思想影響留下的一點「紀念品」。從此,赫胥黎便成了對胡適生平思想「影響最大」的一個人。 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學期間推崇明代哲學家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學說,取名「知行」。43歲時,他在《生活教育》上發表《行知行》一文,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並改名為陶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