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周瑜是誰
http://www.cne3online.com/ren2/view.asp?name=%D6%DC%E8%A4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三國時吳國大將,廬江縣人。建安十三年(208年)破曹兵於赤壁,史稱赤壁之戰,周瑜因此而揚名後世。建安十五年,在率兵西征途中,因長期征戰,積勞成疾,導致箭傷復發,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時年35歲。
周瑜(175-210),字公瑾,廬舒(今安徽舒城)人。是江東的士族地主,很有勢力。孫策起兵時,他大力相助。孫策死後,他全力輔佐孫權,成為東吳軍隊的年輕統帥。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十五、六萬大軍,以突然襲擊的手段,一舉奪佔了荊州的大部地區,又下書給孫權,說已訓練水軍80萬,要與孫權會戰,企圖逼其投降。孫權急召周瑜商定大計。
周瑜從鄱陽(今江西波陽)星夜回到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堅持主戰。他向孫權分析說:「曹操雖然統一了北方,局勢並不穩定。馬超韓遂割據關西,威脅著他的後方;他令部隊舍棄熟悉的鞍馬,登上生疏的戰艦來進攻我們,正是舍長就短。如今天寒地凍,牛馬缺草,北方士兵進入江湖地帶,水土不服,必然要生疾病。這些都是用兵的大忌。曹操如此貿然行事,豈有戰勝之理!要打敗曹操,此正是好時機。請給我幾萬人馬,前去破敵。」孫權聽了周瑜陳述非常激動,他抽出寶劍,砍去書案一角,厲聲說:「誰敢再說投降,就和這案角一樣!」。
當天晚上,周瑜又進風孫權說:「根據我的偵察,曹操從北方帶來的軍隊只有十五、六萬,已經疲憊不堪,新得的荊州軍隊最多七、八萬,對曹操還存著疑懼心理。這樣的軍隊,人數雖多,並不可怕,請將軍放心,只要給我精兵5萬,就能夠打敗曹操」。孫權聽了,抗曹決心更加堅定,馬上任命周瑜、程普為左右都督(正副指揮)、魯肅為贊軍校尉(相當於參謀長),率精兵3萬西上,會合劉備,迎擊曹軍。
孫劉聯軍在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會師後,溯江而上,在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曹軍前鋒遭遇,經過一場戰斗,曹軍先頭部隊敗退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鄔林磯),和主力會合,與孫劉聯軍隔江對峙。
不出周瑜所料,曹軍初到南方,水土不服,疾病迅速流行,加上受不了長江上的風浪顛簸,士氣迅速下降。為了減輕暈船,曹操令部隊用鐵索將戰船連接起來,上面輔上木板,以降低戰船的搖擺度。部將黃蓋覺得這是一個可以利用的好機會,就向周瑜獻計說:「敵眾我寡,長期相持對我不利。現在敵船用鐵索連鎖首尾相接,首尾相接,可用火攻來打敗曹操。」周瑜同意這一意見,並商定由黃蓋寫信向曹操詐降,以便接近曹船。曹操得到降書之後,考慮信中說得合情合理,就相信了,並與送信人約定了接受黃蓋投降的時間和信號。
周瑜令黃蓋事先准備好了十艘名叫艨艟、斗艦的大戰船,在船上裝滿了乾柴,灌上硫磺,澆上油料,外面用布幕蒙好,插上了約定的旗號,在每船後面拴上一條小船。十一月的一天,黃蓋率領十艘大船向北岸急駛而去,快接近曹軍戰船時,黃蓋命令士兵舉火,同時高喊:「黃蓋投降來啦!黃蓋投降來啦!」曹軍信以為真,紛紛走出船艙觀望。黃蓋命令10艘大船同時發火,然後跳上小船退走。這天正好刮著猛烈的東南風,火借風勢,風助火威,傾刻間,曹軍的戰船烈焰沖天,因被鐵索連著,倉猝間無法拆開、疏散,很快就淹沒在一片火海之中。由於火大風猛,又延燒到岸上的曹軍營寨,燒死淹死者不計其數。周瑜率領孫劉聯軍,乘勢猛殺過來,曹軍士兵多有疾病在身,被殺得人仰船翻,曹操倉皇地帶著殘兵敗將,從陸路經華容(今湖北監利東北)向江陵逃去。途中人馬自相踐踏,兵力傷亡已超過大半。周瑜、劉備水陸並進,一直追到江陵城下。曹操率殘部撤回北方。
赤壁之戰以後,周瑜拒絕了曹操的誘降,幫助孫權迅速擴大了東吳的力量,還雄心勃勃地計劃先取巴蜀,再圖北方,進而統一天下。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正當他欲展宏圖之際,忽患重病,死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㈡ 三國人物簡介——周瑜
周瑜
(東漢末年名將)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合肥市舒縣)人[1]。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身體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孫權稱贊周瑜有「王佐之資",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㈢ 周瑜的瑜字是什麼意思
美玉,瑾瑜,美玉也。——《說文》,周瑜不是字公瑾么,就是一個意思
㈣ 列舉周瑜典故名稱(至少4個)
火燒赤壁
周瑜打黃蓋
群英會蔣干中計
一時瑜亮
顧曲周郎
據《三國志》記載,周瑜年少時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後,彈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錯,他都能覺察到,並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由於周郎相貌英俊,酒酣後更是別有一番風姿。彈奏者多為女子,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將曲譜彈錯 。自魏晉時代之後,「周郎顧曲」常作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現在各類詩歌、戲曲等文學作品中。唐人李端有《聽箏》詩贊道:「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飲醇自醉
當初周瑜與孫策是好友,吳夫人又命孫權像兄長一樣侍奉周瑜。當時孫權只是將軍,諸將賓客禮節還很簡單。只有周瑜畢恭畢敬,執行臣的禮節。周瑜為人寬宏,只有程普與他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從重視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 後來用於比喻與寬厚人交,不覺心醉,令人敬服。
㈤ 三國時期周瑜的原名叫做什麼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漢末名將,廬江舒縣(今安徽省廬江縣西南)人。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後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於巴丘(今湖南嶽陽),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㈥ 歷史上的周瑜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三國的英雄中,周瑜是著名的一位,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寫成一個心胸狹窄,嫉妒心很強的人。其實,歷史中真實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膽略過人」,「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在其它三國的史料中,也沒有任何有關周瑜「量窄」的記載。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對周瑜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赤壁之戰,指揮者是周瑜,而不是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有取西川的計劃,但卻被周瑜搶在了前面,只是天妒英才,周瑜病死在伐蜀的路上,並非被諸葛亮氣死。按真實的歷史推斷,周瑜會有更大的作為。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漢太尉。其父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瑜長壯有姿貌」《三國志》;「美姿貌」《吳地記》 ;「資質風流,儀容秀麗」《三國演義》),志向遠大。周瑜與孫策是摯友。當年孫堅兵討董卓時,家小移居舒縣。孫策和周瑜同歲,交往甚密。周瑜讓出路南的大宅院供 周瑜題跋像[3]孫家居住,且登堂拜見孫策的母親,兩家有無通共。周瑜和孫策在此廣交江南名士,很有聲譽。
周瑜心胸開闊,以德服人,只是曾經一度與程普不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齡比周瑜大,多次欺辱周瑜。周瑜卻始終折節容下,從不跟他計較。程普後來敬重佩服周瑜,曾對人說:「與周公瑾交往,如同啜飲美酒,不知不覺就醉了!」(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至於後人說周瑜氣量狹小,忌賢妒能,被人氣死,則純是小說家言,不足為信。
對周瑜的才幹,劉備、曹操、孫權都非常清楚。劉備曾私下挑撥周瑜和孫權的關系。一次,孫權、張昭等人為劉備送行,張昭等人先離開了,孫權和劉備談話。劉備嘆息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只是他器量太大,恐非久居人下者!」(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曹操則有意貶低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作用。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正趕上我的將士們染病,於是,我自己燒船退卻,沒想到,這下倒使周瑜成了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的故事人盡皆知,但在歷史上,兩人實際並無過節,也無正面交鋒。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的主要工作是在零陵、桂陽、長沙三郡征調賦稅以充軍實,是否與周瑜見過面尚未可知。而周瑜病逝後,為他奔喪至吳的是周瑜的功曹龐統,也不是諸葛亮。
點個贊吧!
㈦ 周瑜 簡介
周瑜(175-210),字公瑾,東吳四英將第一位,廬江舒城人。幼年與孫策相識,結為生死之交。後孫策脫離袁術自立後,周瑜主動投奔孫策。在孫策平定江東的戰爭中起到了謀士和武將的雙重作用,用計謀收服了太史慈。孫策平定江東後,周瑜任水軍都督。200年,孫策早逝,臨死前對孫權說「外事不決問周瑜」。孫權繼位後,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孫權西征黃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標直指江東,孫權戰和未定。周瑜及時從鄱陽湖趕回,正確分析了曹操遠來的種種弊端,使孫權決定與曹操一戰。周瑜身為水軍大都督,用火攻之計大破曹操,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戰。赤壁之戰後,周瑜攻打南郡時中毒箭,但還是拚死取下了南郡。隨後周瑜割長江南岸給劉備,但劉備至京口見孫權,要求得到整個荊州,孫權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養傷,在生病期間周瑜提醒孫權要提防劉備。210年,周瑜領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時箭傷發作,英年早逝,年僅36歲。孫權聞訊後,立即素服迎接周瑜靈柩回柴桑。
歷史上的周瑜風姿英發,心胸廣闊。東吳老將程普,早年跟隨孫堅,自以功高,瞧不起年輕的周瑜。但周瑜並不與程普計較,最後使程普自己折服,程普說道:「與周公瑾交,如飲醇繆,不覺自醉。」到宋代時,世人還是很喜歡周瑜,這一點從蘇軾的《念奴嬌》一詞中就可以看出。但到了元代以後,人們就逐漸對周瑜進行醜化,至到《三國演義》成書時,周瑜就完全成了另一個人了。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周瑜和劉備的關系,周瑜一方面主動割長江南岸地給劉備,但這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外交行為;另一方面周瑜又看出劉備的梟雄本色,不願劉備一天天壯大,因此上書孫權,要求孫權將劉備軟禁在京口(這就是《三國演義》中美人計的由來,但其實周瑜本人並未施美人計,孫尚香也是由孫權主動嫁給劉備的),但孫權不願。在對劉備一方的態度上,周瑜和魯肅採取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周瑜是激進派,而魯肅則眼光看得更遠。遺憾的是,千百年之後,這兩個人都成為了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諸葛亮的墊背人,周瑜成了心胸狹窄的代名詞,而魯肅則變成了一個老實得笨得出奇的人.
㈧ 周瑜的名字有什麼含義
名叫瑜,是美玉的意思,是他父親起的。
公瑾,是字,字是自己成年以後起的,一般和名相應。瑾也是美玉的意思。公只是常用的字,沒有特別的意思。
周瑜沒有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