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東省為什麼叫做廣東 廣東、廣西省名字的由來
自古,兩廣山水相連,人文相通。兩廣之分始於宋朝。以古廣信劃分(廣信,是古代兩漢時期的交州首府,位於現今廣西梧州、賀州與廣東封開一帶,即西江與賀江交匯一帶。經近年專家、學者考證確認,自公元前106年起,廣信作為嶺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前後歷經300多年,被譽為「嶺南古都」,是嶺南文化和粵語的最早發祥地。)。廣信以東謂之:廣南東路,即廣東。廣信以西,謂之:廣南西路,即廣西。兩廣(廣東、廣西)是在北宋時期正式定名的,而嶺南從此能夠以兩廣來加以代稱。
嶺南地區遠離中原地區,歷史上在中原史籍記載中著墨極少,一直被後人以「化外之地,瘴癘之鄉」一類詞彙描述;不少人認為嶺南文明的開始,是在被秦始皇五十萬大軍征服之後,當地土著「百越人」才從蒙昧的原始氏族部落階段一躍跨入封建社會。考古學界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這一觀點是「歷史的誤會」—— 廣東博羅出土的大量文物實證表明,嶺南地區於先秦時已存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嶺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
唐初地方設州、縣。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廣東屬嶺南東道,廣西屬嶺南西道。
Ⅱ 湛江霞山「高佬鋪」名字的由來
以前有個高老在湛江霞山建新東路外貿賓館一帶開了一間理發店
十分出名
Ⅲ 問問湛江的歷史
樓主您好!
--------------------------------------------------------------------------------------------------------------------------------------------
1899年,雷州府遂溪縣東部沿海(今湛江市區)被法國「租借」,當時名字叫「廣州灣」,對外貿易曾繁盛一時。
1943年,廣州灣為日軍佔領。
1945年日本投降後,於9月21日從日本侵略軍和法國殖民者手中接收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因歷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因而得名。
據現存的地方誌記載,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的。今湛江轄地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夏、商之間),就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
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911年10月起,五縣先後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南區善後委員會公署、南區綏靖公署;民國25年(1936年)起,南部三縣先後屬廣東省第八 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吳川縣先後屬第七區、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寧景炎三年(1278年),寧帝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史事件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
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
現湛江市共轄二縣:遂溪縣、徐聞縣,四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代管三個縣級市: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望採納
Ⅳ 湛江的歷史
市名由來
由「廣州灣」到'湛江"市 1899年,法國強租當時名曰「廣州灣」的雷州府遂溪縣東部沿海(今湛江市區)法國人則稱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對外貿易盛極一時。1943年,日軍侵略者從法國人手中接管「廣州灣」,到45年日本投降後,民國政府於當年9月21日光復廣州灣,以原范圍劃設市治,因史上曾屬椹川縣,境內東海島曾設椹川巡檢司,古「椹川」亦有稱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悠久的歷史
今湛江轄地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約4000年前夏、商之間)便有了人煙。秦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 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 1899年,晚清政府與法國簽署《廣州灣租借專條》,「神州後門上的一把鐵鎖」-廣州灣,被強租法國。我國現代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門、香港、台灣、威海衛 廣州灣 九龍 旅順大連等七處「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廣州灣」湛江。 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正面)[1]
?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寧景炎三年(1278年),寧帝禺即位於市區硇洲島,升硇洲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
歷史事件
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 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 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 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 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
Ⅳ 名字的由來
你好!
詳見如下:
名字
據說上古時期,嬰兒在出生三個月的時候由父親給命名,這就是古人「名」的由來。其實在我國民間,部分地區至今仍保留著嬰兒滿月時才命名的習俗,不過是命名的權利不再由父親一人擔當,而是由嬰兒的親人共同擔當。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長到20歲的時候要舉行「結發加冠」之禮,以示成人,這時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歲時要舉行「結發加筓」之禮以示可以嫁人了,這時也要取字。可見,古代的時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麼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什麼聯系嗎?一般認為,古人的名和字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系。一種情況是名和字意義相同或相近。例如屈原,名平,字原。(《爾雅 釋地》:「廣平曰原。」 )又如岳飛,字鵬舉。而「鵬舉」既是大鵬展翅高飛的意思。另一種情況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例如曾點,字皙。(《說文》:「點,小黑也。」而「皙,人色白也。」 )當然,隨著歷史的發展,許多詞語的語義發生了變化,對於古人名和字的語義聯系就很難看出來。不過只要你是個有心人,仍有許多先賢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來。
瑞名軒周易起名館老師說:名字是一個不知名物品的代號,有了名字才能准確的指出一個東西,否則,將分不清物品。有了名字我們才能更有氣質的活下去。
中國名字的詳細起源習俗:
根據《禮記˙內則》記載可知: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後,方由父親正式為之命「名」。這大概是從前醫衛條件差,出生滿三月,確定能存活,長輩才幫小孩正式取「名」。「名」是幼時在家供親長稱呼之用,通常稱「小名」,或叫「乳名」、「奶名」。先秦之世,人「名」或不忌雅俗,例如:晉成公名黑臀,魯成公名黑肱,齊桓公名小白……
「名」與「字」,通常「字」由「名」衍生而來,意義上,有其密不可分的關聯。《白虎通˙姓名》說:「或傍其名而為之字者,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大體上,我們粗分為以下七大類∶
一、同義互訓。名與字的意義相同,可以互相解釋。如:諸葛亮,字孔明;「亮」與「明」同義
二、反義相對。名與字的意義相反,兩者對立相應。這是希望人不要過與不及,取其制衡之意。如:連戰,字永平
三、使典用事。有些名、字援引經史載記,使用典故。如:陸羽,字鴻漸(《易˙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羽儀」)
四、景仰前賢。如:牛僧孺,字師黯(汲黯,字長孺,漢武帝贊之為社稷之臣) 瑞名軒周易起名館五、崇奉宗教。如:王維,字摩詰(維摩詰,佛家菩薩名)
六、原名變化。把名做些簡單變化,便成為字。如:李白,字太白
七、記實志盛。有些人名、字間,根本無法望文生義。如:張耒,字文潛;若非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紀錄:「張文潛生而有文在其手,曰耒,故以為名,而字文潛。」任誰也猜不透其名字意義上之關聯
瑞名軒周易起名館宋派民老師說:名與字除了表稱呼外,還能顯現親屬關系。最常見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輩關系;萬一是單名的話,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蘇軾、蘇轍兄弟。此外,名字也可以表現長幼排行,先秦時多在名前加上孟(伯、長)、仲、叔、季來表示。例如:孟姜女;孔丘,字仲尼;伯夷、叔齊兩昆仲。唐代則以數字來表示,稱為行第(大排行)。例如高適《人日寄杜二拾遺》中的「杜二」是指杜甫,白居易《與元九書》的「元九」指元稹,韓愈《祭十二郎文》等,都是以名字來表示長幼秩序。另外,甚至還可以以排行為字,例如管夷吾字仲,范睢字叔。不過這種情況極為少見。貴族女子字的前面加上姓,姓的前面再加上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後面加上「母」或「女」表示性別,這樣就構成了女子字的全稱。例如孟妊車母,中姞義母。也可省去「母」字、「女」字或排行,例如季姬牙、姬原母。有時甚至可以單稱「某母」或「某女」,例如壽母、帛女。
Ⅵ 誰知道廣東名字的由來
「廣」是古越語中「講」的意思,現在廣東話和壯語仍然這稱呼「講話」。「廣東」和「廣西」之地秦朝開疆擴土時稱嶺南,也稱廣南,廣東是廣南東路的簡寫,而廣西是廣南西路的簡寫.
http://..com/question/1789393.html
Ⅶ 湛江的歷史文化。
湛江歷史文化:湛江轄地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就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代,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
Ⅷ 湛江名字的來歷,誰知道
據考證,今湛江轄地遠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約夏、商之間),就有人類居住。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今湛江轄地歸屬象郡。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聞、海康、遂溪三縣屬交趾部徐聞縣;北部吳川、廉江兩縣分屬交趾部高涼縣和合浦縣。以後,南部三縣先後屬交州、合州、南合州、東合州,至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改東合州為雷州,統管雷州半島三縣,直至清代;北部兩縣先後屬廣州、羅州、化州,至明清屬高州。1911年10月起,五縣先後屬廣東省高雷道、南路行政區、南區善後委員會公署、南區綏靖公署;民國25年(1936年)起,南部三縣先後屬廣東省第八 區、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吳川縣先後屬第七區、第十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陸續解放湛江全境。此後,五縣先後屬廣東省南路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高雷區專員公署、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區與湛江市合並,五縣劃歸湛江市。
湛江市區歷史上屬遂溪、吳川兩縣。隋至唐初,郊區湖光鎮舊縣村曾先後為鐵耙縣、遂溪縣縣治;南寧景炎三年(1278年),寧帝禺即位於市區硇州島,升硇州為翔龍縣;明洪武年間至清雍正年間,曾先後在市郊舊縣村和東海島設置椹川巡檢司。清光緒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國脅迫清 政府簽訂《中法互訂廣州灣租界條約》,將遂溪、吳川兩縣屬部分陸地、島嶼以及兩縣間的麻斜海灣(今湛江港灣)劃為法國租界,統稱「廣州灣」,劃入法屬印度支那聯邦范圍,設廣州灣行政總公使署,受安南總督管轄。民國32年(1943年)2月,復為日本侵略軍所佔,曾建立極為短暫的日偽政權。民國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國收回,以廣州灣范圍劃設市治,定名「湛江市」。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為省轄市,並隸 屬廣東省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7年(1948年)3月改隸屬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38年(1949年)5月,改隸十四區行政督 察專員署;公署設於湛江。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為省轄市;1952年11月起,先後歸屬粵西區行政公署、湛江專區專員公署、湛江地區行政專員公署;1983年9月地區與市合並為湛江市,為省直轄市。現湛江市共轄二縣:遂溪縣、徐聞縣,四區: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坡頭區,代管三個縣級市:吳川市、廉江市、雷州市。
http://www.zhanjiang.gov.cn/
Ⅸ 有誰可以詳細講出湛江赤坎文章灣來歷
查閱了不少文獻,終於給你找到了,希望是最好的答案吧:
古代的赤坎,原為海邊荒地,只有少數漁民居住。宋末元初,大量追隨宋帝南逃的閩、浙百姓和官兵在此定居,赤坎於是從只有土著的居民點發展成為居民來源廣泛的埠頭,開始有了小規模的商業和航運。然而,自明朝洪武三年(1377年)開始實行海禁,長達二百年不準商船私往南洋貿易,清朝初年更進而「鎖海」、「遷海」,禁止船隻出海,強迫閩、粵沿海居民內遷50里,因而這二、三百年間,赤坎港埠幾近廢棄。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收復台灣,次年廢止「海禁」令。由於港口優良,且近南洋,素善經商的福建、浙江、潮州、廣州、瓊州及本地高州、雷州商民,紛紛從海路或陸路抵此定居經商,赤坎漸成「商船蟻集、懋遷者多」的繁榮商埠港口。乾隆以後,閩浙會館、潮州會館、廣府會館、高州會館、雷陽會館相繼建成,於是紳商雲集,商業發達,海上交通、貿易一片興旺。當時海水直達現今民主路,而民主路與大通街、水仙街至井街之間,自西至東有清代石砌的踏跺步級式渡頭10處,船隻可直泊碼頭。商船自此啟航,出鴨乸港、沙灣,北通高州、廣州、潮州及閩、浙,南達雷州、瓊州乃至南洋。於大通街、水仙街及米行街一帶,昔日貨棧林立,商號櫛次鱗比,貿易繁旺興盛。
自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法國租借廣州灣至民國初年,由於赤坎商埠的發展,「填海濱而鋪戶加多,浚海港而輪船不絕」,民主路一帶海灘逐漸被圍填,港口遂移至鴨乸港、沙灣一帶,原古埠碼頭終至廢棄。
這十處踏跺式渡頭遺址,分別位於湛江市晨光小學至井街口。1至4號碼頭西起晨光小學至大通街與平安街交接處,全長180米,是赤坎埠最古老的渡口碼頭,故稱古老渡街。該段碼頭包括晨光小學大門、大通街西北端斜坡出口、大通街西北段中部(此巷因狹窄彎曲,已堵塞)和平安街通民主路的三段踏級;5至10號碼頭則由大通街中段至井街口,包括大通街中段步級、染房街、東興街、水仙街、南興街(舊稱米行街)和泥水街。而大通街中段步級,盡處有一井(已棄用),是目前青石踏跺保存最為完整的渡頭遺址,甚至當年船隻系纜的石墩尚在。
Ⅹ 湛江年例的由來
追溯年例的歷史,它實際上是擴大了的元宵節、廟會、社、祖先遷移落腳紀念日等綜合起來的節日,大約起源於明清時期,已有幾百年歷史。古時候,湛江人受福建莆田文化的影響,每年的初春至清明期間各村都會挑一個固定的日子,開展舞醒獅、游神、演大戲,放花炮等多項活動,祛除凶災惡毒,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身健康和國泰民安。由於當時農村基本沒什麼娛樂設施,辛苦了一年的各村農民只有利用春閑時節各擇吉日釋放一下,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祈盼好光景。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年一度的年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