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漢文為什麼要改名為端木蕻良,是想干什麼啊(我認為這好樣日本鬼子的名字)
錯了當時白色恐怖下他為了掩人耳目就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又把印象很深的紅梁做名字但是當時是白色恐怖用紅不免引起懷疑就改蕻 ,梁又不想人名所以改良。參考書上找到的有冒犯多多見諒
2. 為什麼曹漢文改名為端木蕻良
筆名由來
說法一:隨養父姓
中國著名國畫師端木夢錫的孫子端木小明說的,內容是說端木夢錫先生曾經和端木蕻良在一次筆會上相遇,因為同姓,所以問及到家世,然後端木蕻良先生說自己本不姓端木,是隨養父改的姓,後來用這個筆名發表了短篇小說《鴜鷺湖的憂郁》。
說法二:避免迫害
《閩南日報》2002年10月9日吳桂玲所寫的短文《戰爭與作家的筆名》,其中說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曹漢文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名字。於是,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東北紅高粱中的『紅粱』移作名字。這樣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紅粱』。可是,他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所以,他靈機一動,就將『端木紅粱』中的『紅』字改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這樣『端木蕻良』就成了曹漢文的筆名」。
在親屬中也並無姓端木者。是在1936年經鄭振鐸推薦給《文學》雜志發表他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鴜鷺湖的憂郁》時,想取一個不與別人犯重的筆名——復姓『端木』、名『紅梁』(他的家鄉至今管高粱叫紅梁)。責編王統照嫌『紅』字在當時惹眼犯忌,建議換成一個較生僻的『蕻』字。後覺『蕻梁』二字組合起不理想,便又改為『蕻良』。
端木蕻良 (中國現代作家)
原名曹漢文(曹京平),(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滿族,遼寧昌圖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端木蕻(hóng)良,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風景》、《大江》,短篇小說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台》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影響卓著,為世人所流傳。同時,文章《土地的誓言》被錄用為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第7課和魯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6課。
3. 端木蕻良 原名真是曹京平嗎為什麼我們語文書上寫的是 曹漢文
曹漢文
4. 端木蕻良原名是曹金平還是曹瀚文
曹翁文是他的原名
5. 曹漢文的端木蕻良-筆名由來
《閩南日報》2002年10月9日吳桂玲所寫的短文《戰爭與作家的筆名》,裡面說由於當時特定的歷史背景,曹京平為了掩人耳目,避免遭到迫害,所以給自己取了這樣一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名字。於是,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東北紅高粱中的『紅粱』移作名字。這樣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紅粱』。可是,他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所以,他靈機一動,就將『端木紅粱』中的『紅』字改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這樣『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筆名」。
6. 端木蕻良簡介
一、人物簡介
端木蕻(hóng)良,(1912年9月25日—1996年10月5日),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曾任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
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1996年10月5日,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江南風景》《大江》,短篇小說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
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台》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影響卓著,為世人所流傳。同時,文章《土地的誓言》被錄用為人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第7課和魯教版六年級下冊第16課。
二、人物生平
1912年9月25日生於遼寧昌圖。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從事進步學生運動。
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同時開始文學創作活動,發表端木蕻良第一部小說《母親》。
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4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
1935年參加「一二·九」運動。曾在臨汾民族革命大學任教。
從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創作亦走向成熟與多產,計有長篇小說《大地的海》,以及《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風格獨異的短篇小說,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壇的地位。
1938年5月,端木蕻良與蕭紅在武漢結婚。
1938至1940上在重慶復旦大學任教,編輯《文摘副刊》。
1940年,與蕭紅到香港。
1940至1942年在香港主編《時代文學》和《大時代文藝叢書》,曾先後參加《力報》、《大剛報》、《求是》的編輯工作。建國後,歷任北京市文聯創作部部長、副秘書長、中國作協理事、北京分會副主席。
三十年代學習世界語,熱心世界語的宣傳、推廣,1936年曾在《世界》雜志發表文章盛贊世界語,八十年代加入中國世界語之友會,在報刊上繼續寫文章宣傳世界語。
1942年蕭紅在香港病逝後,端木蕻良旅居桂林,後又輾轉於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積極投身於文學創作,新品有長篇小說《大江》、《大時代》、《上海潮》、《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諸多中短篇小說。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農村、工廠和部隊深入生活,並創作了《墨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大量謳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
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十年浩劫後,端木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勤奮的創作加入了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歷程,先後寫出了《懷念老舍》等一批散文和文化隨筆,《江南風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說,而尤以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卓著。
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內外頗多贊譽。
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在中國國當代文學史上又添重筆。
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現當代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作品特色
端木蕻良的作品,從第一部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4)開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說《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砂》﹑《憎恨》﹑《爺爺為什麼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東北故鄉為背景,展現出在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下人民的災難和戰斗。
作家懷著憂郁的心情眷戀故鄉的土地,為人民所遭受的苦難而憤怒。愛與憎交織的思想基調﹐貫穿於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場面宏偉,筆調細致,有些細節描寫十分突出﹔以濃郁的風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強烈的地方色彩。
早期有些短篇小說,表現手法簡練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後期某些長篇小說,過多地追求場景宏大,開掘不深,顯得龐雜,但仍然保持著鮮明的地方色彩。
7. 為什麼叫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圖片),原名曹京平,筆名,荃葉、羅旋、辛人、葉之琳、曹坪等。1912年9月25日出生,遼寧省昌圖縣人。
端木從30年代起的60多年的文學創作生涯中,出版了長篇、短篇小說集、散文集和戲、曲劇本等十幾部,在海內外報刊上發表未編集的散文、論文、序跋、評論、戲劇、戲曲、雜文、詩歌、舊詩詞等共千餘萬字,書畫作品多幅,是我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中傑出代表。
他的《科爾沁旗草原》和晚年創作的洪篇巨著《曹雪芹》均在中國現代文學史和當代文學史中佔有重要地位。
端木蕻良,是昌圖人民的驕傲。
8. 端木蕻良為什麼改名
小說家端木蕻良原名曹京平, 1936 年,當其短篇小說《鷺鷥湖的憂郁》脫稿後,他忽然想起當時上海文藝界有一股肆意模仿他人姓名的歪風,決計給自己取個繁雜的筆名。於是他把稀有的復姓「端木」作姓氏,以東北家鄉紅高粱的「紅粱」為名字,成為「端木紅粱」。但時處白色恐怖之時,公開亮出象徵革命的「紅」字,必將招惹是非,故又按諧音將「紅」改為「蕻」。作家王統照發稿時,覺得端木蕻粱含意模糊,遂將「粱」字改為「良」。這樣,在小說發表時,他的署名便成了「端木蕻良」。
9. 端木蕻良的簡介
現當代著名作家 ,原名曹漢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筆名黃葉、羅旋、葉之林、曹坪等。遼寧昌圖人。1912年 9月25日生。中學時代就接受了進步思想的影響,1932年在清華大學學習期間,加入北平左翼作家聯盟,同時開始文學創作活動。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在山西、重慶等處任教,在重慶、香港、上海等地編輯《文摘》副刊、《時代文學》雜志、《大剛報》副刊《大江》、《求是》,長期從事進步的文化工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風景》,短篇小說集《憎恨》《風陵渡》,童話《星星記》,京劇《戚繼光斬子》《除三害》,評劇《羅漢錢》《梁山伯與祝英台》及長篇歷史小說集《曹雪芹》等。 端木蕻良這個名字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中國的30年代,是動盪不安的年代,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日本侵華戰爭的蹂躪,把中國折騰得千瘡百孔。曹京平為了掩人耳目,避免國民黨迫害,在寫完小說之後,突發奇想,決定給自己起個既不被人猜疑,又讓人難以模仿的名字。於是,用了「端木」這個復姓,又把他印象很深的東北紅高粱中的「紅粱」移作名字。這樣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紅粱」。可是,他當時身處白色恐怖之中,公開使用「紅」字,很容易招來嫌疑。所以,他靈機一動,就將「端木紅粱」中的「紅」字改為「蕻」了。但是「端木蕻粱」又不像人名,就又把「粱」改作了「良」。這樣「端木蕻良」就成了曹京平的筆名。
端木蕻良的作品,從第一部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4)開始,包括《大地的海》,中、短篇小說《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砂》、《憎恨》、《爺爺為什麼不吃高粱米粥》等,大都以東北故鄉為背景,展現出在民族與階級的雙重壓迫下人民的災難和戰斗。作家懷著憂郁的心情眷戀故鄉的土地,為人民所遭受的苦難而憤怒。愛與憎交織的思想基調,貫穿於他的主要作品和人物身上。作品場面宏偉,筆調細致,有些細節描寫十分突出;以濃郁的風土人情和方言,渲染出強烈的地方色彩。早期有些短篇小說,表現手法簡練而含蓄,富有抒情色彩。後期某些長篇小說,過多地追求場景宏大,開掘不深,顯得龐雜,但仍然保持著鮮明的地方色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端木蕻良主要從事歷史題材的戲曲和小說創作,曾在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工作,編輯《北京文藝》,1980年發表長篇小說《曹雪芹》(上卷)。
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進步學生運動。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的,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從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創作亦走向成熟與多產,計有長篇小說《大地的海》,以及《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風格獨異的短篇小說,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壇的位置。 1938年5月,端木與蕭紅在武漢結婚。 1942年蕭紅在香港病逝後,端木旅居桂林,後又輾轉於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積極投身於新品有長新品有長篇小說《大江》、《大時代》、《上海潮》、《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諸多中短篇小說,其中《新都花絮》、《風陵渡》、《紅燈》、《紅夜》、《雕鶚堡》等篇都是有影響的佳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農村、工廠和部隊深入生活,並創作了《墨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大量謳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十年浩劫後,端木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勤奮和更勤奮的創作加入了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歷程,先後寫出了《懷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隨筆,《江南風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說,而尤以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內外頗多贊譽。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又添重筆。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現當代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編輯本段]端木蕻良主要著譯書目
[創作書目]
憎恨(短篇小說集) 1937年6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大地的海(長篇小說) 1938年5月,上海,生活書店
科爾泌旗草原(長篇小說) 1939年5月,上海,開明書店
風陵渡(短篇小說集) 1939年12月,重慶,上海雜志公司
江南風景(中篇小說集) 1940年5月,重慶,大時代公司
新都花絮(長篇小說) 1940年9月,上海,知識出版社
大江(長篇小說) 1944年4月,桂林,良友復興圖書印刷公司
羅漢堂(河北梆子劇本) 1952年2月,北京,寶文堂書店
梁祝、除三害、戚繼光斬子(京劇劇本) 1952年10月,北京,大眾出版社
此鷺灑湖的憂郁(短篇小說集) 1956年6月,香港,藝美圖書公司
鋼鐵的凱歌(長篇小說,未完成) 1958年,北京,北京出版社
端木蕻良選集 1978年6月,香港,文學研究所
曹雪芹(上卷) 1980年4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火鳥之羽(散文集)1981年7月,香港,文學研究會
端木蕻良小說選取 1982年3月,湖南人民出版社
端木蕻良近作 1983年1月,重慶,花城出版社
曹雪芹(中卷,與鍾耀群合著) 1985年5月,北京,北京出版社
中國現代作家選集--端木蕻良 1988年11月,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
友情的絲(散文集) 1993年1月,重慶,花城出版社
大時代--端木蕻良四十年代作品選取 1996年11月,台灣,立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土地的誓言 「九一八」十周年寫
[譯著書目]
蘋果樹 1945年7月,重慶,建國書店
端木蕻良,(1912.9.25?/FONT>1996.10.5)原名曹漢文、曹京平,遼寧省昌圖縣人。1928年入天津南開中學讀書,並從事進步學生運動。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歷史系,同年加入「左聯」,發表小說處女作《母親》。1933年開始創作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1935年完成,成為三十年代東北作家群產生重要影響的力作之一。從1936年至1938年,他在上海和武漢等地從事抗戰文學活動,創作亦走向成熟與多產,計有長篇小說《大地的海》,以及《鴜鷺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等一系列風格獨異的短篇小說,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文壇的位置。 1938年5月,端木與蕭紅在武漢結婚。 1942年蕭紅在香港病逝後,端木旅居桂林,後又輾轉於重慶、上海和香港等地,積極投身於新品有長新品有長篇小說《大江》、《大時代》、《上海潮》、《科爾沁旗草原》第二部和諸多中短篇小說,其中《新都花絮》、《風陵渡》、《紅燈》、《紅夜》、《雕鶚堡》等篇都是有影響的佳作。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端木從香港回到北京。從50年代到60年代初,他多次到農村、工廠和部隊深入生活,並創作了《墨爾格勒河》、《風從草原來》、《花一樣的石頭》等大量謳歌新生活的散文作品。1960年5月與鍾耀群結婚。十年浩劫後,端木以更大的熱情和更勤奮和更勤奮的創作加入了新時期文學的發展歷程,先後寫出了《懷念老舍》第一批散文和文化隨筆,《江南風景》等一批中短篇小說,而尤以長篇小說《曹雪芹》影響卓著。1979年《曹雪芹》上卷行世,海內外頗多贊譽。1980年,端木當選為北京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84年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85年,《曹雪芹》中卷(與夫人鍾耀群合著)出版,在我國當代文學史上又添重筆。1996年10月5日,這位跨越現當代文壇的遼寧籍著名作家,因病於北京逝世,享年84歲。
我國著名滿族文學大家瑞木良,1912年出生於遼寧省昌圖縣。1928年開始發表文藝作品,1932年加人北平「左聯」,曾任「左聯」常委。1933年完成了現代文學最優秀的長篇之一《科爾沁旗草原》。此後,又發表了《鳥尊湖的憂郁》、《遙遠的風沙》、《大地的海》、《新都花絮》、《大江》、《雕鄂堡》、《早春》、《初吻》等一流的長短篇小說與劇本、評論、詩歌、散文和譯作等大量作品,成為三四十年代活躍的、風格鮮明的、在藝術上獨樹一幟的文壇代表人物。晚年又以《曹雪芹)}形成絕響,留下千餘萬字的文學遺產。為了探討端木先生作品的創作個性…
10. 端木蕻良到底叫曹京平還是叫曹漢文
曹漢文,又名曹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