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奉城名字由來

奉城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4-29 18:02:11

Ⅰ 上海的各個區的名字有什麼來歷

黃浦的地名得名於「黃浦江」:黃浦江,南宋名「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澱山湖,流經十一區,至北部吳淞口注入長江,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1945年建區時,以境東河名命名為「黃浦區」。

盧灣的地名得名於「盧家灣」:舊時肇家浜自西向東,折向北流,轉彎處浜畔有羅姓居住,故名「羅家灣」(約今魯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國中路一帶),後諧稱「盧家灣」。1945年建區時,以境內地名「盧家灣」命名。1950年改稱「盧灣區」。
「靜安」靜安相傳靜安寺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從松江(今蘇州河)北岸遷來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華山路、愚園路間),香火甚旺,為江南名剎。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寺名命名為「靜安區」。

長寧的地名得名於「長寧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名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1945年置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長寧區」。
徐家匯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於此建立農庄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
普陀的地名得名於「普陀路」: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以浙江省佛教勝地「普陀山」之名命名為「普陀路」(1949年後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普陀區」

虹口的地名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區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涇浦,東納沙涇港,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虹口區」。

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橋附近的吳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閘,就是後來所稱的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閘西面三里外的金家灣(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稱為新閘。嘉慶年間,因吳淞江上船來船往,貿易興旺,在老閘和新閘周圍形成了兩個市集,新閘市集為吳淞江下游航運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鐵鋪和商肆,市面較盛,而市集附近的吳淞江北岸區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開埠以後,新閘、老閘北面也開始發展,閘北之名開始出現。1927年置區時,稱「閘北區」。

楊浦「楊樹浦港」原名「楊樹浦」,在今楊浦區西南部,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楊樹浦區」。1949年改稱「楊浦區」。 楊浦」的地名得名於「楊樹浦港」

浦東新區地處上海市東大門、黃浦江以東,「浦東」之名即由此而來。浦東新區最早的歷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時設有崑山縣,隸屬於信義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唐天寶十年(751)屬華亭縣;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歸屬於上海縣;清雍正三年(1725)後分隸南匯和上海兩縣;嘉慶十五年(1810)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成立。1993年3月,楊浦區歇浦路街道、南市區浦東地區的周家渡、塘橋、南碼頭、上鋼新村4個街道及楊思鎮、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及黃浦區的浦東部分正式劃歸浦東新區。

寶山,因山得名,明永樂十年(1412年),境內海濱,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志,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定山名為寶山。

閔行的地名得名於「閔行鎮」:閔行鎮原名敏行市,在今閔行區南部,明弘治時形成集市(一說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游學,卒後葬此,故名)。1930年置鎮,1960年置區時,取境內鎮名命名為「閔行區」。「閔行」地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約500年。該志卷二《山川志·鎮市》中稱:「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位於市區東南部,東、南瀕黃浦江。轄境主要為原上海縣老城區,鴉片戰爭以後,縣城的城河浜(相當今人民路)以北先後被占為租界。原上海縣城區和小東門、十六鋪一帶的老市,因與北面租界商業區「北市「相對,所以稱為南市。

嘉定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號得名,1992年撤縣設區。境域東鄰寶山區,東南接普陀區,南濱吳淞江與閔行區、青浦縣相望,西、北兩面與江蘇省接壤。

奉賢位於上海市南部,南瀕杭州灣。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華亭縣東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河流奉賢涇得名,一說相傳孔子高徒吳國人言偃(子游)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縣駐地初設在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堡(今奉城),民國元年(1912年)復遷南橋。民國廢松江府直屬江蘇省,日偽時期隸上海特別市,曾改為區。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民國22年將金匯橋和蕭塘以北東西長約10餘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的南匯縣插花地帶劃入,民國31年原屬松江縣的柘林鎮劃入。1950年阮巷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 缺地區劃入。

松江位於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寶十載(751年)設華亭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設華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屬縣陸續析置上海、青浦、婁縣、金山、奉賢、南匯6縣及川沙撫民廳。民國元年(1912年)廢松江府存縣,同年婁縣並入華亭縣,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民國期間,曾在此設江蘇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專區,屬蘇南行署,1950年劃入奉賢縣阮巷鄉,劃出 缺歸奉賢縣。1954年劃入青浦縣杜寅、佘山、辰山、陳坊4鄉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聯等鄉的6個村,劃出天心鄉及新石鄉的3個村歸青浦縣。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縣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劃入金山縣泖港公社,劃出楓涇、亭林2鎮及楓圍、亭新、朱行、漕涇、山陽5個公社和張澤公社部分歸金山縣。

青浦位於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華亭縣的修竹、華亭2鄉和上海縣的新江、北亭、海隅3鄉建青浦縣,駐地青龍鎮(今舊青浦),因附近青龍江、浦家江得名,屬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銷青浦縣,萬曆元年(1573年)復置,移駐地唐行鎮(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縣東北境的新江、北亭2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撤銷福泉縣,轄地復入青浦縣。宣統二年(1910年)原屬元和(今蘇州市)、吳江2縣的插花地章練塘,歸並青浦縣。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江蘇省。1949年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同年黃渡鄉劃歸嘉定縣,崑山縣井亭鎮、嘉定縣西勝鄉劃入縣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陳坊等鄉劃歸松江縣,劃入松江縣天心鄉。1956年,崑山縣葉盪鄉劃入青浦縣,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鄉劃歸崑山縣,次年仍回縣境。1958年改隸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

南匯大約2千多年前,由「揚子江水出海後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曾稱「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為御倭寇,在南匯嘴(今惠南鎮)築城設守御所。南匯成陸於唐代前後,1726年建縣,建縣時因縣治設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縣名「南匯」。

崇明位於上海市北部長江口崇明島上。五代楊吳於顧俊沙設崇明鎮、崇明之稱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賜鹽場於姚劉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隸屬揚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崇明縣,隸屬蘇州府,後隸屬蘇州府太倉州,民國期間隸屬江蘇省,1958年11月改屬上海市。現縣境東有佘山島,南鄰江蘇省和寶山區、浦東新區,西、北與江蘇省海門、啟東接界。
「崇明島」的來歷,源於一個傳說。東晉末年,孫恩農民起義失敗後,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這些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這片沙嘴尚沒完全露出江面,隨著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之感。人們說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於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
後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人們見其氣勢壯觀,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並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於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了。

Ⅱ 上海有多少個鎮有沒有人知道的,分別是哪些鎮叫什麼名字

近幾年許多有合並規整,列目前各區縣編制為鄉鎮的名錄,數目嘛,自己數數阿,都在這里了:

青浦區:朱家角鎮、趙巷鎮、徐涇鎮、華新鎮、重固鎮、白鶴鎮、練塘鎮、金澤鎮、大盈鎮。
奉賢區:南橋鎮、海灣鎮、庄行鎮、金匯鎮、奉城鎮、四團鎮、青村鎮、柘林鎮。
嘉定區:南翔鎮、安亭鎮、馬陸鎮、徐行鎮、華亭鎮、外岡鎮、江橋鎮。
金山區:朱涇鎮、楓涇鎮、張堰鎮、亭林鎮、呂巷鎮、廊下鎮、金山衛鎮、漕涇鎮、山陽鎮。
松江區:泗涇鎮、佘山鎮、車墩鎮、新橋鎮、洞涇鎮、九亭鎮、泖港鎮、石湖盪鎮、新浜鎮、葉榭鎮。

寶山區:羅店鎮、大場鎮、楊行鎮、月浦鎮、羅涇鎮、顧村鎮、高境鎮、廟行鎮、淞南鎮。
閔行區:莘庄鎮、七寶鎮、浦江鎮、梅隴鎮、虹橋鎮、馬橋鎮、吳涇鎮、華漕鎮、顓橋鎮。
崇明縣:城橋鎮、堡鎮、新河鎮、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村鄉、長興鄉、橫沙鄉。
普陀區:真如、長征、桃浦。
楊浦區:五角場鎮。
長寧區:新涇鎮。

浦東新區(含原先南匯區):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康橋鎮、周浦鎮、航頭鎮、新場鎮、宣橋鎮、六灶鎮、祝橋鎮、大團鎮、老港鎮、書院鎮、萬祥鎮、泥城鎮、蘆潮港鎮。

Ⅲ 上海有幾個區每個區的名稱由來

中心城區包括:盧灣區,黃浦區(原黃浦區加原南市區),靜安區,徐匯區,虹口區,長寧路,普陀區,閘北區,楊浦區;及浦東新區的原南市區,黃浦區及楊浦區的浦東部分(大致為黃浦江至成山路/楊高路及高橋一帶),剩餘的浦東新區即原川沙縣.
郊區:寶山區,嘉定區,閔行區(原上海縣,1989年與閔行區合並),松江區,青浦區,南匯區,奉賢區,金山區
郊縣:崇明縣(崇明島,橫沙島及長興島,橫沙島及長興島原屬寶山區,於2005年劃歸崇明縣)

上海區名的來由:
黃浦:「黃浦」的地名得名於「黃浦江」:黃浦江,南宋名「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澱山湖,流經十一區,至北部吳淞口注入長江,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1945年建區時,以境東河名命名為「黃浦區」。

盧灣:「盧灣」的地名得名於「盧家灣」:舊時肇家浜自西向東,折向北流,轉彎處浜畔有羅姓居住,故名「羅家灣」(約今魯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國中路一帶),後諧稱「盧家灣」。1945年建區時,以境內地名「盧家灣」命名。1950年改稱「盧灣區」。

靜安:相傳靜安寺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從松江(今蘇州河)北岸遷來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華山路、愚園路間),香火甚旺,為江南名剎。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寺名命名為「靜安區」。

長寧:「長寧」的地名得名於「長寧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名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1945年置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長寧區」。

徐匯:徐家匯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於此建立農庄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

普陀:「普陀」的地名得名於「普陀路」: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以浙江省佛教勝地「普陀山」之名命名為「普陀路」(1949年後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普陀區」。

虹口:「虹口」的地名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區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涇浦,東納沙涇港,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虹口區」。

閘北: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橋附近的吳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閘,就是後來所稱的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閘西面三里外的金家灣(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稱為新閘。嘉慶年間,因吳淞江上船來船往,貿易興旺,在老閘和新閘周圍形成了兩個市集,新閘市集為吳淞江下游航運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鐵鋪和商肆,市面較盛,而市集附近的吳淞江北岸區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開埠以後,新閘、老閘北面也開始發展,閘北之名開始出現。1927年置區時,稱「閘北區」。

楊浦:「楊樹浦港」原名「楊樹浦」,在今楊浦區西南部,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楊樹浦區」。1949年改稱「楊浦區」。 楊浦」的地名得名於「楊樹浦港」

浦東:浦東新區地處上海市東大門、黃浦江以東,「浦東」之名即由此而來。浦東新區最早的歷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時設有崑山縣,隸屬於信義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唐天寶十年(751)屬華亭縣;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歸屬於上海縣;清雍正三年(1725)後分隸南匯和上海兩縣;嘉慶十五年(1810)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成立。1993年3月,楊浦區歇浦路街道、南市區浦東地區的周家渡、塘橋、南碼頭、上鋼新村4個街道及楊思鎮、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及黃浦區的浦東部分正式劃歸浦東新區。

寶山:寶山,因山得名,明永樂十年(1412年),境內海濱,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志,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定山名為寶山。

閔行:「閔行」的地名得名於「閔行鎮」:閔行鎮原名敏行市,在今閔行區南部,明弘治時形成集市(一說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游學,卒後葬此,故名)。1930年置鎮,1960年置區時,取境內鎮名命名為「閔行區」。「閔行」地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約500年。該志卷二《山川志·鎮市》中稱:「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區 位於市區東南部,東、南瀕黃浦江。轄境主要為原上海縣老城區,鴉片戰爭以後,縣城的城河浜(相當今人民路)以北先後被占為租界。原上海縣城區和小東門、十六鋪一帶的老市,因與北面租界商業區「北市「相對,所以稱為南市。

嘉定區 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號得名,1992年撤縣設區。境域東鄰寶山區,東南接普陀區,南濱吳淞江與閔行區、青浦縣相望,西、北兩面與江蘇省接壤。

奉賢區 位於上海市南部,南瀕杭州灣。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華亭縣東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河流奉賢涇得名,一說相傳孔子高徒吳國人言偃(子游)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縣駐地初設在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堡(今奉城),民國元年(1912年)復遷南橋。民國廢松江府直屬江蘇省,日偽時期隸上海特別市,曾改為區。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民國22年將金匯橋和蕭塘以北東西長約10餘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的南匯縣插花地帶劃入,民國31年原屬松江縣的柘林鎮劃入。1950年阮巷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 缺地區劃入。

松江區 位於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寶十載(751年)設華亭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設華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屬縣陸續析置上海、青浦、婁縣、金山、奉賢、南匯6縣及川沙撫民廳。民國元年(1912年)廢松江府存縣,同年婁縣並入華亭縣,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民國期間,曾在此設江蘇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專區,屬蘇南行署,1950年劃入奉賢縣阮巷鄉,劃出 缺歸奉賢縣。1954年劃入青浦縣杜寅、佘山、辰山、陳坊4鄉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聯等鄉的6個村,劃出天心鄉及新石鄉的3個村歸青浦縣。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縣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劃入金山縣泖港公社,劃出楓涇、亭林2鎮及楓圍、亭新、朱行、漕涇、山陽5個公社和張澤公社部分歸金山縣。

金山區 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杭州灣北岸,西鄰浙江省。是上海市成陸最早的地區之一,縣境東南部漕涇鎮沙積村的「高宅基」,即6400年前上海地區第一條沙岡的僅剩遺址。秦代設置的海鹽縣,南北朝時先後設置的前京、胥浦兩縣,縣駐地都位於境內。明置金山衛,清初屬婁縣,雍正二年(1724年)分婁縣置金山縣,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金山得名。縣駐地初設在朱涇,雍正九年移治金山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復遷朱涇,屬松江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直隸江蘇省,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同年,橫潦涇以北、豎潦涇以西的潦北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潘涇以西的後岡鄉、灣樓鄉、亭林鎮、張澤鄉的部分地域歸入金山縣。1958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松江縣的亭林、楓涇2鎮和朱行、山陽、漕涇、亭新、楓圍5個公社劃入,泖港公社劃歸松江縣。

青浦區 位於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華亭縣的修竹、華亭2鄉和上海縣的新江、北亭、海隅3鄉建青浦縣,駐地青龍鎮(今舊青浦),因附近青龍江、浦家江得名,屬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銷青浦縣,萬曆元年(1573年)復置,移駐地唐行鎮(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縣東北境的新江、北亭2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撤銷福泉縣,轄地復入青浦縣。宣統二年(1910年)原屬元和(今蘇州市)、吳江2縣的插花地章練塘,歸並青浦縣。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江蘇省。1949年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同年黃渡鄉劃歸嘉定縣,崑山縣井亭鎮、嘉定縣西勝鄉劃入縣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陳坊等鄉劃歸松江縣,劃入松江縣天心鄉。1956年,崑山縣葉盪鄉劃入青浦縣,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鄉劃歸崑山縣,次年仍回縣境。1958年改隸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

崇明縣 位於上海市北部長江口崇明島上。五代楊吳於顧俊沙設崇明鎮、崇明之稱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賜鹽場於姚劉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隸屬揚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崇明縣,隸屬蘇州府,後隸屬蘇州府太倉州,民國期間隸屬江蘇省,1958年11月改屬上海市。現縣境東有佘山島,南鄰江蘇省和寶山區、浦東新區,西、北與江蘇省海門、啟東接界。

南匯區 大約2千多年前,由「揚子江水出海後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曾稱「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為御倭寇,在南匯嘴(今惠南鎮)築城設守御所。南匯成陸於唐代前後,1726年建縣,建縣時因縣治設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縣名「南匯」。
1949年5月16日,南匯解放後歸蘇南松江公署管轄,1958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將其改為上海市轄。解放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南匯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曾先後三次進入年財政收入超億元(雙億元)的全國十大富縣行列。2001年8月,正式撤縣建區。

Ⅳ 費氏的起源

費姓源出有三:一為夏禹後代,封於費(今山東濟寧);一為魯桓公子季友,封於費。前者以國為姓,後者以邑為姓。再有鮮卑族費連氏,北魏時漢化改為單姓。

費姓望出江夏(今湖北中部),據稱是由河南、山東南遷的。在今江南主要聚居在蘇州、吳興地區。

上海有費姓當在宋末,景定中(1260~1264)有費輔之,於今青浦金澤建頤浩禪寺。德枯年問(1275~1276),長興人費,為南。宋未任上海市舶分司提舉,其族即由長興經嘉興移居上海。

元初,費領金牌千戶銜,兼上海總管府總管;繼賜虎符,加授武德將軍,管領海船萬戶;後又升懷遠大將軍、浙東宣慰使。他為人寬厚,輕財好施,人稱費佛於。他看到沿海民船缺乏管理,多流為盜,遂請准朝廷,錄編船戶籍,免其謠役。由此得船數千,水手萬人,為朱清、張渲組織潛運,奠定了運輸能力的基礎。費秦主掌上海市舶分司達20年之久,對海運貨物推行三十稅一制度,輕稅政策對上海海運發展有很大的促進。

費去世後,兒子費拱宸襲職,接任運糧萬戶,自平江(蘇州)等處運糧至大都(北京),以功晉封良顯侯,費拱宸之後,其於費雄接掌,官昭武大將軍。祖孫三代,主持上海海運數十年。有元之世,成為當時松江府的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元亡,明太祖以「從逆」罪,籍沒了費雄家族,其後裔漸而衰落。明初移居崑山的費姓家族,出了位大航海家費信。他在太倉黃渡市舶司服役,得以常接觸外國商人,獲得不少海外知識。永樂七年(1409),曾隨鄭和出使西洋,此後又三次隨船隊航海。他所到之處,記錄風土人情,寫成《星搓勝覽》、《大心紀行》等書。

清末民國初,有費雲直,曾與蔡元培、陳去病共創《警鍾日報》。有費龍丁,是著名的書畫金石學家,娶妻李華書,繫上海名人李平書之妹,著有《愛廬叢稿》、《愛廬印存》等,他們收藏有很多文物和書畫精品,不幸多在江浙軍閥混戰時損毀。今人有奉賢費芝若,系奉城醫院副院長,全國先進工作室。

南市雲錦樓,原為費家宅。費姓星散後,此樓成為上海一處名勝。至今,上海尚留著一些冠以費姓的地名,在徐匯區有費家塘,在浦東等地有好幾個費家宅。現建國東路500弄,原名即稱費家弄。

Ⅳ 上海各區的名稱由來

1、靜安區:因靜安寺得名

相傳建於三國孫吳年間,初名滬瀆重玄寺。南宋嘉定年間,從吳淞江畔遷入蘆浦沸井浜邊(今南京西路1686號),沸井浜就是有著「天下第六泉」之稱的湧泉。抗戰勝利後,靜安區境域劃分為第十、第十一和第十二區。因千年古剎靜安寺坐落第十區,故以寺名區。

2、徐匯區:因「徐家厙」得名

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在上海縣城西建農庄「瀼西草堂」,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shè)」,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

3、寶山區:因「山」得名

鄭和下西洋開辟了海上「絲綢之路」,但長江口航道風急浪高,水流湍急,卻沒有導航標志。明成祖朱棣便命人在長江口南岸堆土造山,山上建「烽堠」,白天舉煙、晚上明火,為來往船隻指明航向,當地百姓稱其為「寶山」。此山後坍沒於海,但其名沿用至今。

4、普陀區:因普陀路得名

抗日戰爭期間,上海分設31個警區,蘇州河(吳淞江)以南地域為第十三警區,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抗戰勝利後,仍按舊時警區地域設「第十三區」,1947年改稱普陀區。「普陀」得名於1920年前後公共租界工部局所築「普陀路」,普陀路則是以浙江普陀山命名的。

5、黃浦區:因黃浦江而得名

南宋時期,吳淞江有條支流叫「黃浦塘」,元代河道漸寬始有「大黃浦」之稱,明代大黃浦改造疏浚,河面不斷開闊改稱「黃浦江」。抗戰勝利後,全市分設30個區,第一區因瀕臨黃浦江,以江名黃浦為區名。

6、長寧區:因長寧路得名

長寧路是橫貫長寧境內的道路,前身叫「白利南路」。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為「白利南路」。1943年,「白利南路」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因長寧路橫貫境內,1945年置區時命名為長寧區,解放後沿用區名。

7、虹口區:因虹口港得名

虹口境內原為東海之濱的灘地,歷史上曾有大小河流50條之多。虹口港是主要河流之一,過去叫沙洪,沙洪和黃浦江交匯處被稱為洪口(虹口),這就是虹口區名稱的由來。上海開埠後,因水運便利,虹口沿黃浦江地帶漸次發展成上海遠洋、沿海客貨運的重要港口。

8、楊浦區:因楊樹浦港得名

楊浦區的名稱來自一條河,昔日楊浦,河網水鄉,有河流100多條,西南部有條「楊樹浦港」(原名為「楊樹浦」),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是縱貫於地境中部的一條主要河流。歲月變遷,境內河流十之八九填沒,僅剩19條河道,而楊樹浦仍在。

9、閘北區:因2座水閘得名

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康熙、雍正年間,先後建起兩座擋潮石閘,稱為老閘和新閘,而這兩座水閘就位於現在的福建路橋(舊稱老閘橋)和新閘橋附近。

10、閔行區:因「閔行鎮」得名

「閔行」二字得名於「閔行鎮」,此鎮在明弘治年間叫「敏行市」,在現閔行區南部。正德年間,松江府水災絕收,附近災民多去敏行貿易,敏行日漸繁榮,正德7年的《松江府志》開始將此地稱為「閔行」。相傳因文人閔其游學途中去世葬於此地,閔行鎮以其姓得名。

11、青浦區:因「青龍鎮」和「五浦」得名

青浦置縣前,縣境半為上海縣西境,半為華亭縣北境。明嘉靖年間,因地域寬廣,不易治理,將華亭縣和上海縣境內五鄉置青浦縣,隸屬松江府,設縣治於青龍鎮。因縣治在青龍鎮,縣境東部有五浦(趙屯、大盈、盤龍、顧會、崧子),就有了青浦的名稱。

12、金山區:因「金山島」得名

金山區因近海中的金山三島而得名,金山三島由大金山、小金山、浮山三島組成。古時的金山三島在陸上同屬一山,統稱金山,五代前叫「釗山」。大金山頂峰高105.03米,是上海市地面最高點。由於岸坍陷後退,宋代淪入海中,三個頂峰出露海面,構成現在的三個島嶼。

13、嘉定區:因南宋「嘉定」年號得名

嘉定向來有「教化嘉定」之稱,其前身是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當時的崑山縣東境春申、安亭、臨江、平樂、醋塘5個鄉析出置縣,以年號「嘉定」作為縣名。這5個鄉後改名為依仁、循義、服禮、樂智、守信。此外,嘉定還有「疁城」,「練川」,「三儂之地」等別稱。

14、松江區:因吳淞江得名

松江素有「上海之根、滬上之巔、浦江之首」的美譽。說起松江的歷史不得不提「華亭侯」,東漢時期,東吳名將陸遜以功封華亭侯,松江古時也有華亭之稱。唐天寶年間置華亭縣,元代升為華亭府。因為「吳淞江」就在華亭府境內。次年「華亭府」改名為「松江府」。

15、奉賢區:相傳因「言子講學」得名

「奉賢」二字的由來,多數人主張和言子講學有關。言偃,字子游,是孔門72弟子之一,常在南方傳播孔子學說。相傳言子到此地講學,「奉賢」就是出自「奉子游之賢」(敬奉子游的賢德)。另有一說是因為明代有條叫「奉賢涇」的大河(位於奉賢西側)。

16、崇明縣:因位置和風光而得名

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武德年間,崇明島露出江面,時稱東沙和西沙。唐神龍年間在西沙設鎮,取名「崇明」,「崇」為高,「明」為海闊天空,「崇明」意為高出水面又平坦寬闊的明凈平地。文天祥題崇明為「海上瀛洲」,朱元璋稱崇明為「東海瀛洲」。

17、浦東新區:因位於黃浦江之東而得名

「浦東」二字最早出現在南宋,當時華亭縣有「浦東」在內的5個鹽場。浦東新區可以說是上海最年輕的區,因處黃浦江東而得名。部分區境原為川沙縣,1990年川沙縣建制撤銷,同時將劃歸到南市、黃浦、楊浦的地區及閔行的三林鄉收回,成立了浦東新區。

(5)奉城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上海市,簡稱「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上海是中國共產黨誕生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

上海位於中國華東地區,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名稱由來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

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Ⅵ 請問上海各個區縣的由來

黃浦的地名得名於「黃浦江」:黃浦江,南宋名「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澱山湖,流經十一區,至北部吳淞口注入長江,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1945年建區時,以境東河名命名為「黃浦區」。

盧灣的地名得名於「盧家灣」:舊時肇家浜自西向東,折向北流,轉彎處浜畔有羅姓居住,故名「羅家灣」(約今魯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國中路一帶),後諧稱「盧家灣」。1945年建區時,以境內地名「盧家灣」命名。1950年改稱「盧灣區」。
「靜安」靜安相傳靜安寺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從松江(今蘇州河)北岸遷來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華山路、愚園路間),香火甚旺,為江南名剎。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寺名命名為「靜安區」。

長寧的地名得名於「長寧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名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1945年置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長寧區」。
徐家匯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於此建立農庄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
普陀的地名得名於「普陀路」: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以浙江省佛教勝地「普陀山」之名命名為「普陀路」(1949年後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普陀區」

虹口的地名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區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涇浦,東納沙涇港,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虹口區」。

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橋附近的吳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閘,就是後來所稱的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閘西面三里外的金家灣(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稱為新閘。嘉慶年間,因吳淞江上船來船往,貿易興旺,在老閘和新閘周圍形成了兩個市集,新閘市集為吳淞江下游航運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鐵鋪和商肆,市面較盛,而市集附近的吳淞江北岸區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開埠以後,新閘、老閘北面也開始發展,閘北之名開始出現。1927年置區時,稱「閘北區」。

楊浦「楊樹浦港」原名「楊樹浦」,在今楊浦區西南部,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楊樹浦區」。1949年改稱「楊浦區」。 楊浦」的地名得名於「楊樹浦港」

浦東新區地處上海市東大門、黃浦江以東,「浦東」之名即由此而來。浦東新區最早的歷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時設有崑山縣,隸屬於信義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唐天寶十年(751)屬華亭縣;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歸屬於上海縣;清雍正三年(1725)後分隸南匯和上海兩縣;嘉慶十五年(1810)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成立。1993年3月,楊浦區歇浦路街道、南市區浦東地區的周家渡、塘橋、南碼頭、上鋼新村4個街道及楊思鎮、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及黃浦區的浦東部分正式劃歸浦東新區。

寶山,因山得名,明永樂十年(1412年),境內海濱,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志,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定山名為寶山。

閔行的地名得名於「閔行鎮」:閔行鎮原名敏行市,在今閔行區南部,明弘治時形成集市(一說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游學,卒後葬此,故名)。1930年置鎮,1960年置區時,取境內鎮名命名為「閔行區」。「閔行」地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約500年。該志卷二《山川志·鎮市》中稱:「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位於市區東南部,東、南瀕黃浦江。轄境主要為原上海縣老城區,鴉片戰爭以後,縣城的城河浜(相當今人民路)以北先後被占為租界。原上海縣城區和小東門、十六鋪一帶的老市,因與北面租界商業區「北市「相對,所以稱為南市。

嘉定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號得名,1992年撤縣設區。境域東鄰寶山區,東南接普陀區,南濱吳淞江與閔行區、青浦縣相望,西、北兩面與江蘇省接壤。

奉賢位於上海市南部,南瀕杭州灣。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華亭縣東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河流奉賢涇得名,一說相傳孔子高徒吳國人言偃(子游)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縣駐地初設在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堡(今奉城),民國元年(1912年)復遷南橋。民國廢松江府直屬江蘇省,日偽時期隸上海特別市,曾改為區。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民國22年將金匯橋和蕭塘以北東西長約10餘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的南匯縣插花地帶劃入,民國31年原屬松江縣的柘林鎮劃入。1950年阮巷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 缺地區劃入。

松江位於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寶十載(751年)設華亭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設華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屬縣陸續析置上海、青浦、婁縣、金山、奉賢、南匯6縣及川沙撫民廳。民國元年(1912年)廢松江府存縣,同年婁縣並入華亭縣,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民國期間,曾在此設江蘇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專區,屬蘇南行署,1950年劃入奉賢縣阮巷鄉,劃出 缺歸奉賢縣。1954年劃入青浦縣杜寅、佘山、辰山、陳坊4鄉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聯等鄉的6個村,劃出天心鄉及新石鄉的3個村歸青浦縣。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縣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劃入金山縣泖港公社,劃出楓涇、亭林2鎮及楓圍、亭新、朱行、漕涇、山陽5個公社和張澤公社部分歸金山縣。

青浦位於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華亭縣的修竹、華亭2鄉和上海縣的新江、北亭、海隅3鄉建青浦縣,駐地青龍鎮(今舊青浦),因附近青龍江、浦家江得名,屬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銷青浦縣,萬曆元年(1573年)復置,移駐地唐行鎮(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縣東北境的新江、北亭2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撤銷福泉縣,轄地復入青浦縣。宣統二年(1910年)原屬元和(今蘇州市)、吳江2縣的插花地章練塘,歸並青浦縣。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江蘇省。1949年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同年黃渡鄉劃歸嘉定縣,崑山縣井亭鎮、嘉定縣西勝鄉劃入縣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陳坊等鄉劃歸松江縣,劃入松江縣天心鄉。1956年,崑山縣葉盪鄉劃入青浦縣,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鄉劃歸崑山縣,次年仍回縣境。1958年改隸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

南匯大約2千多年前,由「揚子江水出海後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曾稱「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為御倭寇,在南匯嘴(今惠南鎮)築城設守御所。南匯成陸於唐代前後,1726年建縣,建縣時因縣治設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縣名「南匯」。

崇明位於上海市北部長江口崇明島上。五代楊吳於顧俊沙設崇明鎮、崇明之稱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賜鹽場於姚劉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隸屬揚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崇明縣,隸屬蘇州府,後隸屬蘇州府太倉州,民國期間隸屬江蘇省,1958年11月改屬上海市。現縣境東有佘山島,南鄰江蘇省和寶山區、浦東新區,西、北與江蘇省海門、啟東接界。
「崇明島」的來歷,源於一個傳說。東晉末年,孫恩農民起義失敗後,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這些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這片沙嘴尚沒完全露出江面,隨著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之感。人們說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於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
後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人們見其氣勢壯觀,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並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於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了。

Ⅶ 誰給我找關於橋的名稱的由來,關於橋的故事與傳說。本人有急用!!!!

彈琴橋——在南橋鎮北數百米,原有座小石橋,名彈琴橋。相傳很早以前地有個錢姓官宦,生養三女,小女彈得一手好琴。附近有個青年名韓重,也是彈琴高手。日子一久,兩人知音相愛,可錢老爺不允,小女只得勸韓重進京城修琴藝,求得功名,好讓父親答應他倆婚事。韓灑淚而別。但錢強逼小女嫁於權貴,小女思念韓重,含恨而死。不久,韓重歸來,得知情人已故,就盤坐於小石橋上,彈起傷心之曲,表達懷念。彈罷,抱琴投河而亡。

乾隆皇帝看高橋——奉城高橋鎮有座石拱橋,建於明永樂六年。相傳當地有個鄉紳外出,有人問他出生何處?他說高橋。那人又問高橋有多高?他誇耀說:「初一跌下去,月半咚聲響。」此事傳到乾隆皇帝那裡,引起游興,欲下江南看高橋。船從澱山湖進黃浦江直駛奉賢,途徑得勝港。乾隆問:「此處何地?」侍從答道:「此乃得勝港。」乾隆一聽「得勝」兩字,大悅,即令回朝。乾隆中途回朝可樂煞高橋鄉紳,慶倖免卻一場欺君殺身大禍。

Ⅷ 誰知道上海市名字的由來

黃浦的地名得名於「黃浦江」:黃浦江,南宋名「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澱山湖,流經十一區,至北部吳淞口注入長江,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1945年建區時,以境東河名命名為「黃浦區」。 盧灣的地名得名於「盧家灣」:舊時肇家浜自西向東,折向北流,轉彎處浜畔有羅姓居住,故名「羅家灣」(約今魯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國中路一帶),後諧稱「盧家灣」。1945年建區時,以境內地名「盧家灣」命名。1950年改稱「盧灣區」。 「靜安」靜安相傳靜安寺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從松江(今蘇州河)北岸遷來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華山路、愚園路間),香火甚旺,為江南名剎。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寺名命名為「靜安區」。 長寧的地名得名於「長寧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名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1945年置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長寧區」。徐家匯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於此建立農庄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普陀的地名得名於「普陀路」: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以浙江省佛教勝地「普陀山」之名命名為「普陀路」(1949年後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普陀區」 虹口的地名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區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涇浦,東納沙涇港,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虹口區」。 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橋附近的吳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閘,就是後來所稱的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閘西面三里外的金家灣(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稱為新閘。嘉慶年間,因吳淞江上船來船往,貿易興旺,在老閘和新閘周圍形成了兩個市集,新閘市集為吳淞江下游航運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鐵鋪和商肆,市面較盛,而市集附近的吳淞江北岸區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開埠以後,新閘、老閘北面也開始發展,閘北之名開始出現。1927年置區時,稱「閘北區」。 楊浦「楊樹浦港」原名「楊樹浦」,在今楊浦區西南部,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楊樹浦區」。1949年改稱「楊浦區」。楊浦」的地名得名於「楊樹浦港」 浦東新區地處上海市東大門、黃浦江以東,「浦東」之名即由此而來。浦東新區最早的歷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時設有崑山縣,隸屬於信義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唐天寶十年(751)屬華亭縣;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歸屬於上海縣;清雍正三年(1725)後分隸南匯和上海兩縣;嘉慶十五年(1810)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成立。1993年3月,楊浦區歇浦路街道、南市區浦東地區的周家渡、塘橋、南碼頭、上鋼新村4個街道及楊思鎮、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及黃浦區的浦東部分正式劃歸浦東新區。 寶山,因山得名,明永樂十年(1412年),境內海濱,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志,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定山名為寶山。 閔行的地名得名於「閔行鎮」:閔行鎮原名敏行市,在今閔行區南部,明弘治時形成集市(一說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游學,卒後葬此,故名)。1930年置鎮,1960年置區時,取境內鎮名命名為「閔行區」。「閔行」地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約500年。該志卷二《山川志·鎮市》中稱:「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位於市區東南部,東、南瀕黃浦江。轄境主要為原上海縣老城區,鴉片戰爭以後,縣城的城河浜(相當今人民路)以北先後被占為租界。原上海縣城區和小東門、十六鋪一帶的老市,因與北面租界商業區「北市「相對,所以稱為南市。 嘉定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號得名,1992年撤縣設區。境域東鄰寶山區,東南接普陀區,南濱吳淞江與閔行區、青浦縣相望,西、北兩面與江蘇省接壤。 奉賢位於上海市南部,南瀕杭州灣。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華亭縣東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河流奉賢涇得名,一說相傳孔子高徒吳國人言偃(子游)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縣駐地初設在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堡(今奉城),民國元年(1912年)復遷南橋。民國廢松江府直屬江蘇省,日偽時期隸上海特別市,曾改為區。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民國22年將金匯橋和蕭塘以北東西長約10餘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的南匯縣插花地帶劃入,民國31年原屬松江縣的柘林鎮劃入。1950年阮巷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缺地區劃入。 松江位於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寶十載(751年)設華亭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設華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屬縣陸續析置上海、青浦、婁縣、金山、奉賢、南匯6縣及川沙撫民廳。民國元年(1912年)廢松江府存縣,同年婁縣並入華亭縣,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民國期間,曾在此設江蘇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專區,屬蘇南行署,1950年劃入奉賢縣阮巷鄉,劃出缺歸奉賢縣。1954年劃入青浦縣杜寅、佘山、辰山、陳坊4鄉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聯等鄉的6個村,劃出天心鄉及新石鄉的3個村歸青浦縣。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縣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劃入金山縣泖港公社,劃出楓涇、亭林2鎮及楓圍、亭新、朱行、漕涇、山陽5個公社和張澤公社部分歸金山縣。 青浦位於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華亭縣的修竹、華亭2鄉和上海縣的新江、北亭、海隅3鄉建青浦縣,駐地青龍鎮(今舊青浦),因附近青龍江、浦家江得名,屬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銷青浦縣,萬曆元年(1573年)復置,移駐地唐行鎮(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縣東北境的新江、北亭2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撤銷福泉縣,轄地復入青浦縣。宣統二年(1910年)原屬元和(今蘇州市)、吳江2縣的插花地章練塘,歸並青浦縣。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江蘇省。1949年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同年黃渡鄉劃歸嘉定縣,崑山縣井亭鎮、嘉定縣西勝鄉劃入縣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陳坊等鄉劃歸松江縣,劃入松江縣天心鄉。1956年,崑山縣葉盪鄉劃入青浦縣,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鄉劃歸崑山縣,次年仍回縣境。1958年改隸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 南匯大約2千多年前,由「揚子江水出海後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曾稱「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為御倭寇,在南匯嘴(今惠南鎮)築城設守御所。南匯成陸於唐代前後,1726年建縣,建縣時因縣治設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縣名「南匯」。 崇明位於上海市北部長江口崇明島上。五代楊吳於顧俊沙設崇明鎮、崇明之稱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賜鹽場於姚劉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隸屬揚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崇明縣,隸屬蘇州府,後隸屬蘇州府太倉州,民國期間隸屬江蘇省,1958年11月改屬上海市。現縣境東有佘山島,南鄰江蘇省和寶山區、浦東新區,西、北與江蘇省海門、啟東接界。 「崇明島」的來歷,源於一個傳說。東晉末年,孫恩農民起義失敗後,起義軍的幾排竹筏飄浮到了靠近東海的長江口,在江邊的泥沙中擱淺。這些竹筏攔住了滾滾長江帶來的泥沙,逐漸形成了一個沙嘴。這片沙嘴尚沒完全露出江面,隨著江水海潮的漲落,時隱時現,給人一種神秘之感。人們說它既像怪物、又似神仙,既「鬼鬼祟祟」、又「明明顯顯」,於是便給它起了名字叫「祟明」。後來這片沙嘴泥沙越積越多,變得又高又大,完全露出了水面,形成一個小島,再也不受潮漲潮落的影響了。人們見其氣勢壯觀,已不再將其視為怪異,並產生了一種崇敬之情。於是人們便把「祟明」改稱為「崇明」了。

Ⅸ 上海有幾個區這些區都叫什麼名字

截止2019年9月,上海市共轄16個市轄區,分別是:

黃浦區、徐匯區、長寧區、靜安區、普陀區、虹口區、楊浦區、寶山區、閔行區、嘉定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金山區、浦東新區、崇明區。

一、黃浦區

轄10個街道:南京東路街道、外灘街道、半淞園路街道、小東門街道、豫園街道、老西門街道、五里橋街道、打浦橋街道、淮海中路街道、瑞金二路街道。。區政府駐外灘街道延安東路300號。

二、徐匯區

轄12個街道、1個鎮:天平路街道、湖南路街道、斜土路街道、楓林路街道、長橋街道、田林街道、虹梅路街道、康健新村街道、徐家匯街道、凌雲路街道、龍華街道、漕河涇街道、華涇鎮。區政府駐徐家匯街道漕溪北路336號。

三、長寧區轄9個街道、1個鎮:華陽路街道、江蘇路街道、新華路街道、周家橋街道、天山路街道、仙霞新村街道、虹橋街道、程家橋街道、北新涇街道、新涇鎮。區政府駐江蘇路街道長寧路599號。

四、靜安區

轄5個街道:江寧路街道、石門二路街道、南京西路街道、靜安寺街道、曹家渡街道。區政府駐江寧路街道常德路370號。

五、普陀區

轄6個街道、3個鎮:曹楊新村街道、長風新村街道、長壽路街道、甘泉路街道、石泉路街道、宜川路街道、真如鎮、長征鎮、桃浦鎮。區政府駐真如鎮大渡河路1668號。

六、虹口區

轄8個街道:歐陽路街道、曲陽路街道、廣中路街道、嘉興路街道、涼城新村街道、四川北路街道、提籃橋街道、江灣鎮街道。區政府駐嘉興路街道飛虹路518號。

七、楊浦區

轄11個街道、1個鎮:定海路街道、平涼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長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橋街道、五角場街道、新江灣城街道、五角場鎮。區政府駐平涼路街道江浦路549號。

八、閔行區

轄3個街道、9個鎮:江川路街道、古美街道、新虹街道、莘庄鎮、七寶鎮、顓橋鎮、華漕鎮、虹橋鎮、梅隴鎮、吳涇鎮、馬橋鎮、浦江鎮,1個工業區(莘庄工業區)。區政府駐莘庄鎮滬閔路6258號。

九、寶山區

轄3個街道、9個鎮:吳淞街道、友誼路街道、張廟街道、羅店鎮、大場鎮、楊行鎮、月浦鎮、羅涇鎮、顧村鎮、高境鎮、廟行鎮、淞南鎮。區政府駐友誼路街道密山路5號。

十、嘉定區

轄3個街道、7個鎮:新成路街道、真新街道、嘉定鎮街道、南翔鎮、安亭鎮、馬陸鎮、徐行鎮、華亭鎮、外岡鎮、江橋鎮,1個新區管委會(菊園新區)、1個市級工業區(嘉定工業區)。區政府駐新成路街道博樂南路111號。

十一、浦東新區

轄12個街道、24個鎮:濰坊新村街道、陸家嘴街道、周家渡街道、塘橋街道、上鋼新村街道、南碼頭路街道、滬東新村街道、金楊新村街道、洋涇街道、浦興路街道、東明路街道、花木街道、川沙新鎮、高橋鎮、北蔡鎮、合慶鎮、唐鎮、曹路鎮、金橋鎮、高行鎮、高東鎮、張江鎮、三林鎮、惠南鎮、周浦鎮、新場鎮、大團鎮、康橋鎮、航頭鎮、祝橋鎮、泥城鎮、宣橋鎮、書院鎮、萬祥鎮、老港鎮、南匯新城鎮。區政府駐花木街道世紀大道2001號。

十二、金山區

轄1個街道、9個鎮:石化街道、朱涇鎮、楓涇鎮、張堰鎮、亭林鎮、呂巷鎮、廊下鎮、金山衛鎮、漕涇鎮、山陽鎮。區政府駐山陽鎮金山大道2000號。

十三、松江區

轄4個街道、11個鎮:岳陽街道、永豐街道、方松街道、中山街道、泗涇鎮、佘山鎮、車墩鎮、新橋鎮、洞涇鎮、九亭鎮、泖港鎮、石湖盪鎮、新浜鎮、葉榭鎮、小崑山鎮。區政府駐方松街道園中路1號。

十四、青浦區

轄3個街道、8個鎮:夏陽街道、盈浦街道、香花橋街道、朱家角鎮、練塘鎮、金澤鎮、趙巷鎮、徐涇鎮、華新鎮、重固鎮、白鶴鎮。區政府駐夏陽街道公園路100號。

十五、奉賢區

轄8個鎮:南橋鎮、奉城鎮、庄行鎮、金匯鎮、四團鎮、青村鎮、柘林鎮、海灣鎮。區政府駐南橋鎮解放東路928號。

十六、崇明區

轄16個鎮、2個鄉:城橋鎮、堡鎮、新河鎮、廟鎮、豎新鎮、向化鎮、三星鎮、港沿鎮、中興鎮、陳家鎮、綠華鎮、港西鎮、建設鎮、新海鎮、東平鎮、長興鎮、新村鄉、橫沙鄉。縣政府駐城橋鎮人民路68號。

(9)奉城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上海: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中國直轄市之一,位於中國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20°52′-122°12′,北緯30°40′-31°53′之間,地處長江入海口,東隔東中國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北、西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上海市總面積6340.5平方千米。

建制沿革: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上海仍為中央直轄市。上海市劃分為20個市區和10個郊區。

1956年經過行政調整,上海市轄區減為18個,轄15個市區和3個郊區。

1958年,為了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將江蘇所屬上海地區的郊縣劃入上海市,至此,上海市轄黃浦、邑廟、蓬萊、盧灣、徐匯、長寧、普陀、閘北、新成、江寧、虹口、提籃橋、楊浦、榆林等14個區,浦東、嘉定、寶山、上海、崇明、松江、奉賢、南匯、青浦、川沙和金山等11個縣。

1960年1月,撤消邑廟、蓬萊設立南市區,有12個區和11個縣。

1960年3月,浙江省舟山縣嵊泗人民公社劃屬上海市。

1961年,上海市轄12區、10縣。

1962年,嵊泗又劃歸浙江省。

1964年,撤消閔行區與吳淞區,此後上海保持了10個區和10個縣不變達10餘年之久。

1988年,撤消吳淞區和寶山縣改為寶山區。

1992年,撤消嘉定縣,設立嘉定區。為進一步改革開放。

1993年,撤消川沙縣,將其境域與黃浦、楊浦、南市的浦東地區和閔行的三林鄉合並設立浦東新區。同年,撤消上海縣和閔行區,組建新的閔行區。

1995年,上海市轄浦東新區、徐匯、長寧、普陀、閘北、虹口、楊浦、黃浦、南市、盧灣、靜安、寶山、閔行、嘉定等14區和南匯、奉賢、松江、金山、青浦、崇明等6縣,有106個街道、208個鎮、10個鄉和3590個居民委員會、2986個行政村。

2000年,南市區劃入黃浦區。

2009年,撤南匯區、浦東新區,組建新的浦東新區。

2001年1月,奉賢縣、南匯縣撤縣建區。

2011年,撤銷黃浦區和盧灣區建制,組建新的黃浦區。

2015年,靜安區與閘北區正式合並,組成新的靜安區。

2016年,上海市下轄的唯一一個縣——崇明縣撤縣設區,改制為崇明區,此標志著上海市告別下轄縣,全市至此形成下轄16個市轄區的新局面。

Ⅹ 上海奉賢區早期有哪些鎮名字都是什麼

2001年1月9日,奉賢撤縣設區,下轄南橋鎮、江海鎮、奉城鎮、塘外鎮、洪廟鎮、平安鎮、邵廠鎮、西渡鎮、鄔橋鎮、頭橋鎮、四團鎮、泰日鎮、青村鎮、庄行鎮、胡橋鎮、錢橋鎮、金匯鎮、齊賢鎮、光明鎮、柘林鎮、新寺鎮、奉新鎮。

閱讀全文

與奉城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