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朱家角,放生橋名字的由來
明朝隆慶年間,朱家角上的明遠庵里有三個和尚,奉了師傅的法旨,四處化緣,准備把化緣的銀子,替百姓做幾件善事。
話說其中的性潮和尚,遠游十多年,化緣得來一筆巨款,他捨不得化費丁點銀鈿,急急沖沖趕回朱家角,欲向師傅復命。不料,師傅竟已離開人世,性潮和尚頓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來踱去,苦思冥想,究竟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拾頭一看,只見漕港河兩岸許多人在等船擺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對,不如在兩岸造橋一座,方便百姓來來往往,豈不美哉?
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買馬,籌集木材石頭,造橋工程開始起動。誰知,開工幾日,橋樁就是打不下去、這橋樁究竟打在何處何方,竟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地方。性潮望河興嘆,卻無計可施。一日,漕港河來了個乞丐,笑著對性潮說:「大師造大橋,功德大無邊,橋樁要深打,蘆生最為吉。」性潮十分氣忿,你們明明看見河灘方圓十里無一根蘆葦,分明是閉著眼睛說瞎話,故意取笑我不成?那個乞丐也下答話,從懷里摸出一把紅棗,往嘴裡亂嚼一通,吐出一團棗核,輪番扔進漕港河。說時遲,那時快,一眨眼功夫,河裡齊刷刷長出四片蘆葦。性潮和尚情知這人必定神仙無疑,俯身便拜,那個乞丐早已無蹤
影。
性潮在蘆葦灘上打上橋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橋。好事多磨,待到最後安放刻有八條盤龍的龍門石時,居然放來放去放不下,合來合去合不攏,急煞性潮和當地老百姓。這時,來了一個白發銀須老人,對性潮笑笑說;「若要龍門石合攏,除非要等馬騎人來到。」性潮不解,世上只有人騎馬,從來
沒有見過馬騎人,龍門石怕是一輩子難合攏。他正在為難,突然見前方來了個掮著一隻三腳木的漢子。性潮方悟,三腳木即三腳馬,不錯,天助我也。於是性潮大喝一聲:「馬騎人來也,快合龍門石。在場的幾個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龍門石放到正中位置,這時,只見那「馬騎人」走到橋正中,用「三腳馬」在龍門石上輕輕一敲;不偏不倚龍門石正好落准。事後,人們傳說那「馬騎人」就是八仙中的「鐵拐李」。龍門石果真合上,而且一絲不差。
事後性潮和尚將橋下方里許為慈門寺僧放生之地,以謝造橋仙人之功德無量。並禁止漁人置網,在水中立樁為界,每逢農歷初一,為放生日期,故橋稱為「放生橋」。
⑵ 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的名稱由來--簡介
【簡介】
上海澱山湖畔,靜卧著名聞遐邇的江南古鎮朱家角。36座古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放生橋。
始建於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的放生橋,位於朱家角鎮東部,它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五孔石拱橋,也是包括周庄、烏鎮、同里等在內的「江南十大名鎮」中惟一的大型古橋。
放生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橋身中間最大的孔徑達13米,兩側孔徑各10米上下。承重結構採用超薄型橋墩,橋墩厚度約100厘米。大橋造型秀美,壯觀而不失精巧,歷數百年風雨滄桑而依舊保存完好。放生橋長如玉帶,狀如彩虹,遠遠看去,在平靜如鏡的河水倒映下,5個半圓形橋孔變成完整的圓孔,相映成趣,別有洞天;舊稱「井帶長虹」,是當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歷史文化名鎮朱家角的標志性建築。
江南古鎮的一些石拱橋走勢陡峭,使過橋有如登山,備感吃力。放生橋的走勢卻顯得平緩舒坦,它的台階特別薄,最薄處厚度僅有3厘米,一般不超過8厘米,因此凡過放生橋如履平地。放生橋南北兩面台階合計達122級。這么多的級數在江南石拱橋中是非常罕見的,可見古代造橋者的聰明才智和對路人的一份人文關懷。
放生橋橋體龐大,狀似巨龍,給人以非常「大」氣的感覺。它的建築技藝與風格「大」而不「粗」,處處體現出精緻、細微、周到。往上走去,台階顯得寬闊而平整,組成橋欄的高近60厘米的石塊沿斜坡緊緊相連,天衣無縫,非常堅固,成為確保行人安全的屏障;橋頂龍門石橋面上微微突起八條盤龍,中間綴有一顆耀眼的明珠,精雕細刻,手藝不凡;正中兩側橋欄頂端對稱地「蹲」著四隻石獅子,小巧玲瓏,造型優美。
【名稱由來】
明清時代,每逢農歷初一,當地僧人都要在橋頂隆重舉行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放生橋」之名即由此而來。
⑶ 放生橋名稱的由來
人們到西湖在此放生魚鱉
⑷ 上海朱家角放生橋的名字由來
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由寺僧募款建造,僧人性潮曾規定在橋下只准放生伍鱉,而不得撒網捕撈,話說當年明代僧侶想村民積德從善,所以專程在佛寺門外建了一道大橋,以讓村民在橋下放生魚獲,還明文規定不可撒網捕魚,以積善德。故名放生橋
⑸ 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的名稱由來.
http://www.zhujiajiao.com/ONEWS.asp?id=95
放生橋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04-10-8 閱讀:2434次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長 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並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說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系,使薄墩橋更為堅固。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台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其詩沒有詳細描寫那酒肆、茶樓。店面、鋪房、河流、橋路,而以時間的空間化展現了古鎮一天繁華的景象。盡管一日最好的時光已過去,但是橋的兩岸仍然是那樣熱鬧,達到了高潮。一個「亂」字,突出了車馬喧鬧,行人穿棱的流動的場面,愛橋臨高仁立橋頂,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放生橋凌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像跨越寬闊的江面,表現出古時一代橋工克服天然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從美學角度看,放生橋不愧是一座功能、技術、經濟、美觀融合一體綜合美的橋梁。說來也怪,放生橋究竟有多少級,有人說南是73級.北是72級,第二遍再數又不是這個數了,沒有人能數正確過。不信你也來數數,倒底是多少級。所以關於放生橋美麗的傳說就更多了。
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視下,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為開發朱家角旅遊事業,在放生橋東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橋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鎮仍保持著濃厚的江南水鄉風韻,放生橋成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占建築。放生橋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石拱橋,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隨著該鎮的文化旅遊興起,它將成為澱山湖畔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旅遊景點。
--------------------------------------------------------------------------------------------------
http://www.qpshs.sh.cn/printpage.asp?ArticleID=707
悠久美麗的放生橋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15
摘要:青浦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朱家角便是以與水相依相傍營造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氛圍,水鄉風情貴在多橋,而這其中又以放生橋最為著名。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放生橋以它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成為古鎮的一道美麗風景。
關鍵字:朱家角放生橋 歷史悠久 外觀宏偉
(一)人們對放生橋的了解
朱家角開門見河,出門動櫓,水網密布,是一處勝景佳地。放生橋作為它的一處名景,當然應是聞名遐邇,青浦人們對於放生橋到底了解多少呢?帶著疑問我們小組成員們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另人吃驚但又在情理中(調查情況如圖)。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被詢問者中極大多數都知道朱家角有放生橋一景,然而只有極小部分的人知曉放生橋的概況。朱家角放生橋雖人盡皆知,但並非人人了解。
(二)悠久美麗的放生橋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整道橋的橋墩厚約100厘米,屬薄墩,在當時是屬於嶄新的設計,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井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為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百聞不如一見」,實地地參觀了書面上死板的放生橋,它展現了新的形態。遠觀放生橋,只見全橋形成一個緩和舒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近視,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歇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它的橋聯更為意義深刻,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走平溪珠浦浪千里。」,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關於放生橋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話說當年明代僧侶想村民積德從善,所以專程在佛寺門外建了一道大橋,以讓村民在橋下放生魚獲,還明文規定不可撒網捕魚,以積善德。
(三)放生橋的設計與構造
放生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為五孔石拱橋,而非平橋或單孔石拱橋,自有其意義。假設有人體重為60千克,即G=600N,那麼平直橋面所受的壓力就為600N;而拱橋其所受的壓力則小於600N。五孔的設計又使每個拱所承擔的壓力達到最佳,為單孔或七孔所不及。
放生橋的橋基是木樁,歷經幾百年卻仍未腐爛,為什麼呢?大家在平時燒糯米圓子時,有沒有發現燒熟的糯米圓子,外表光亮,有著一層緻密的保護膜,冷卻後不溶於水,且裡面的糯米比較粘。放生橋橋基的奧秘其實就在於此,我們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推出:(1)生石灰+水→氫氧化鈣+熱量 糯米+高溫→燒糯米粥 (2)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粉末 碳酸鈣粉末+糯米→恢復成原來的大理石。故糯米加石灰形成的保護膜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並使糯米的粘合作用更強。放生橋的建造上也運用了這一化學原理。
(四)放生橋的保護和開發價值
根據我們的考察、研究,朱家角放生橋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古建築,已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它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上海現存比較完好的古橋大約有90多座,放生橋作為其中之一,不論是從歷史作用,還是文化底蘊來說,對於歷史的研究是一分難得的材料。我們沒有理由讓它毀於我們的手中。八十年代,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在放生橋東畔重新建了放生池和放生亭。1959年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美化它的同時,人們也應減少對這座古橋的傷害。
既然放生橋歷史悠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點開發旅遊資源。例如,以放生橋為主題衍生出其餘的旅遊項目:人們漫步於青石板的小巷間,潺潺的小河在身旁流過,置身小橋流水間。勞累時,在富有水鄉特色的茶館里吃一些零食,喝喝茶水,聊聊天,別有一番情趣。登橋臨高,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
http://www.njenet.net.cn/zw/user/forum/showtopic.asp?cat_id=21cat1_id=21cat1_id=21&cat1_id=21&forum_id=26&topicid=4415
主題:美麗的青浦
啊!美麗的青浦,在你身上發生的變化有多大呀!比如白玉蘭廣場,去年我來的時候,你還不存在,現在,你不但裝修平淡高雅,而且還成為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早上,居民隨著音樂舞蹈,噴泉的水隨著音樂的節拍噴上噴下。晚上,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有的人不怕獻丑,大展歌喉,有的在跳舞,還有的在玩耍嬉戲。他們在你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的照射下,顯示自己的才能。曲水園起因於寺廟,所以在建築布局上較為規則,坐北向南。全園景物以凝和堂為中心,有覺堂、花神堂左右並峙,橫向一軸三堂,是園林中少見的。三堂垣牆相隔,曲徑相連,景色誘人。縱向也以凝和堂為軸,前堂後房(前:凝和堂,後:清籟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為體(山:大假山小飛來峰,二池:荷花池 、睡蓮池)。園景的布局是以湖區為中心,環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園必繞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曲水園整體坐北朝南,南面為各自成園的花神堂、凝和堂,北側為兒童游樂 區,西側為古建築群有覺堂、得月軒區,東面則以綠化為主的植物景觀區。各個 景區皆環湖而營,自然成趣。曲水園以小巧玲瓏、典雅古樸著稱。園地三十畝,水體佔15%,是上海五大古園之一。園內建築以青瓦、白牆、青磚構成,樹木枝榮葉茂,花繁果碩,素有" 春日櫻桃爭艷,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臘梅璀璨",真是:四季名 花桂為冠,滿園金栗帶香歸。青浦區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10月,是一座以古文化陳列為特色的地誌性博物館,現佔地面積 2381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 2247平方米, 陳列面積 1000平方米,珍藏歷代各類文物近萬件。該館主要陳列著淞澤、福泉山等畝文化遺址出士的各類珍貴文物二百多件,有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以及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反映了上海古代先民的生產、生活活動狀況及社會發展歷程,猶如一部上海地區遠古文明的"編年體史書"。此外,該館每年舉辦其他文物展覽,供觀眾們欣賞。朱家角是江南名鎮,還是旅遊勝地,所以,去旅遊的人特別多。那裡最有名的就是放生橋了,這座橋是五孔石拱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 米,傳說橋是一位名叫性潮的和尚修建的。而且傳說橋中央的石頭還有八仙里的"鐵拐李"用三腳木打上去的。廊橋也有一時轟動的時候,就在1942 年,漢奸支友坤認賊作父,殘害革命戰士和鎮民,抗日戰士為民除害將其正法,將其首級割下,掛在廊橋上示眾,所以那時廊橋名聲大振。平安橋是抗寇軍隊威家軍建的,因為它橋板堅固,所以它完好的保存至今。 俗話說得好,"到過角里看過橋,勿看纜石也白跑。"朱家角的纜石真是多種多樣,別具一格,有花瓶的、牛角的等,看過朱家角的纜石的人都誇朱家角的纜石雕刻的線條簡明流暢,造型生動古樸。朱家角的河埠更是奇特了,其實說簡單了就是一個梯子伸到水裡面,有的河埠的旁邊還有一個槽,那是用來放碗和衣物的。東胡街168號一戶民居的河埠是全鎮唯一的"隱身河埠",為什麼要這么說呢?是因為屋內下有石階,上有小樓,灘度縮在房中,河水進入家內,外面只有一層凹水,真可謂"不管風吹雨打,任我洗汰自如。" 朱家角的名人也很多,比如乾隆誇"人才難得"的王昶,"恩榮五召"的御醫國手陳蓮舫,崑曲藝術的薪傳者的國樂家夏煥新等。 朱家角的名園雅緻的布局不亞於蘇州的拙政園、網獅園等名園,園子里的石、木、山、水、亭、閣,讓人看了以後流連忘返。比如座落於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的課植園,園名的意思是"課讀之餘,不忘耕植",圓子的名字不但好聽,而且園子的內部結構也是園主馬文卿游覽遍江南所有的園子,把其中的精華融入在課植園內,怪不得園內風光秀麗、景色優美,讓人遐想萬千。 朱家角的廟宇也耐人尋味。古色古香的城隍廟,城隍廟與別的廟宇不同的就是它是坐東朝西,正面正好對著市河,正殿的檐下,掛著一隻醒目的大算盤,上面打著"666 123456789 888"象徵著朱家角的城隍老爺既替老百姓精打細算,還能保佑八方平安。每逢佛教組織活動,信徒們都積極參加。
⑹ 為何放生橋叫放生橋
放生橋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04-10-8 閱讀:2434次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長 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並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說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系,使薄墩橋更為堅固。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台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其詩沒有詳細描寫那酒肆、茶樓。店面、鋪房、河流、橋路,而以時間的空間化展現了古鎮一天繁華的景象。盡管一日最好的時光已過去,但是橋的兩岸仍然是那樣熱鬧,達到了高潮。一個「亂」字,突出了車馬喧鬧,行人穿棱的流動的場面,愛橋臨高仁立橋頂,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放生橋凌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像跨越寬闊的江面,表現出古時一代橋工克服天然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從美學角度看,放生橋不愧是一座功能、技術、經濟、美觀融合一體綜合美的橋梁。說來也怪,放生橋究竟有多少級,有人說南是73級.北是72級,第二遍再數又不是這個數了,沒有人能數正確過。不信你也來數數,倒底是多少級。所以關於放生橋美麗的傳說就更多了。
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視下,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為開發朱家角旅遊事業,在放生橋東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橋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鎮仍保持著濃厚的江南水鄉風韻,放生橋成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占建築。放生橋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石拱橋,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隨著該鎮的文化旅遊興起,它將成為澱山湖畔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旅遊景點。
--------------------------------------------------------------------------------------------------
http://www.qpshs.sh.cn/printpage.asp?ArticleID=707
悠久美麗的放生橋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15
摘要:青浦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朱家角便是以與水相依相傍營造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氛圍,水鄉風情貴在多橋,而這其中又以放生橋最為著名。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放生橋以它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成為古鎮的一道美麗風景。
關鍵字:朱家角放生橋 歷史悠久 外觀宏偉
(一)人們對放生橋的了解
朱家角開門見河,出門動櫓,水網密布,是一處勝景佳地。放生橋作為它的一處名景,當然應是聞名遐邇,青浦人們對於放生橋到底了解多少呢?帶著疑問我們小組成員們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另人吃驚但又在情理中(調查情況如圖)。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被詢問者中極大多數都知道朱家角有放生橋一景,然而只有極小部分的人知曉放生橋的概況。朱家角放生橋雖人盡皆知,但並非人人了解。
(二)悠久美麗的放生橋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整道橋的橋墩厚約100厘米,屬薄墩,在當時是屬於嶄新的設計,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井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為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百聞不如一見」,實地地參觀了書面上死板的放生橋,它展現了新的形態。遠觀放生橋,只見全橋形成一個緩和舒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近視,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歇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它的橋聯更為意義深刻,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走平溪珠浦浪千里。」,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關於放生橋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話說當年明代僧侶想村民積德從善,所以專程在佛寺門外建了一道大橋,以讓村民在橋下放生魚獲,還明文規定不可撒網捕魚,以積善德。
(三)放生橋的設計與構造
放生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為五孔石拱橋,而非平橋或單孔石拱橋,自有其意義。假設有人體重為60千克,即G=600N,那麼平直橋面所受的壓力就為600N;而拱橋其所受的壓力則小於600N。五孔的設計又使每個拱所承擔的壓力達到最佳,為單孔或七孔所不及。
放生橋的橋基是木樁,歷經幾百年卻仍未腐爛,為什麼呢?大家在平時燒糯米圓子時,有沒有發現燒熟的糯米圓子,外表光亮,有著一層緻密的保護膜,冷卻後不溶於水,且裡面的糯米比較粘。放生橋橋基的奧秘其實就在於此,我們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推出:(1)生石灰+水→氫氧化鈣+熱量 糯米+高溫→燒糯米粥 (2)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粉末 碳酸鈣粉末+糯米→恢復成原來的大理石。故糯米加石灰形成的保護膜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並使糯米的粘合作用更強。放生橋的建造上也運用了這一化學原理。
(四)放生橋的保護和開發價值
根據我們的考察、研究,朱家角放生橋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古建築,已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它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上海現存比較完好的古橋大約有90多座,放生橋作為其中之一,不論是從歷史作用,還是文化底蘊來說,對於歷史的研究是一分難得的材料。我們沒有理由讓它毀於我們的手中。八十年代,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在放生橋東畔重新建了放生池和放生亭。1959年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美化它的同時,人們也應減少對這座古橋的傷害。
既然放生橋歷史悠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點開發旅遊資源。例如,以放生橋為主題衍生出其餘的旅遊項目:人們漫步於青石板的小巷間,潺潺的小河在身旁流過,置身小橋流水間。勞累時,在富有水鄉特色的茶館里吃一些零食,喝喝茶水,聊聊天,別有一番情趣。登橋臨高,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
http://www.njenet.net.cn/zw/user/forum/showtopic.asp?cat_id=21cat1_id=21cat1_id=21&cat1_id=21&forum_id=26&topicid=4415
主題:美麗的青浦
啊!美麗的青浦,在你身上發生的變化有多大呀!比如白玉蘭廣場,去年我來的時候,你還不存在,現在,你不但裝修平淡高雅,而且還成為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早上,居民隨著音樂舞蹈,噴泉的水隨著音樂的節拍噴上噴下。晚上,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有的人不怕獻丑,大展歌喉,有的在跳舞,還有的在玩耍嬉戲。他們在你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的照射下,顯示自己的才能。曲水園起因於寺廟,所以在建築布局上較為規則,坐北向南。全園景物以凝和堂為中心,有覺堂、花神堂左右並峙,橫向一軸三堂,是園林中少見的。三堂垣牆相隔,曲徑相連,景色誘人。縱向也以凝和堂為軸,前堂後房(前:凝和堂,後:清籟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為體(山:大假山小飛來峰,二池:荷花池 、睡蓮池)。園景的布局是以湖區為中心,環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園必繞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曲水園整體坐北朝南,南面為各自成園的花神堂、凝和堂,北側為兒童游樂 區,西側為古建築群有覺堂、得月軒區,東面則以綠化為主的植物景觀區。各個 景區皆環湖而營,自然成趣。曲水園以小巧玲瓏、典雅古樸著稱。園地三十畝,水體佔15%,是上海五大古園之一。園內建築以青瓦、白牆、青磚構成,樹木枝榮葉茂,花繁果碩,素有" 春日櫻桃爭艷,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臘梅璀璨",真是:四季名 花桂為冠,滿園金栗帶香歸。青浦區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10月,是一座以古文化陳列為特色的地誌性博物館,現佔地面積 2381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 2247平方米, 陳列面積 1000平方米,珍藏歷代各類文物近萬件。該館主要陳列著淞澤、福泉山等畝文化遺址出士的各類珍貴文物二百多件,有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以及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反映了上海古代先民的生產、生活活動狀況及社會發展歷程,猶如一部上海地區遠古文明的"編年體史書"。此外,該館每年舉辦其他文物展覽,供觀眾們欣賞。朱家角是江南名鎮,還是旅遊勝地,所以,去旅遊的人特別多。那裡最有名的就是放生橋了,這座橋是五孔石拱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 米,傳說橋是一位名叫性潮的和尚修建的。而且傳說橋中央的石頭還有八仙里的"鐵拐李"用三腳木打上去的。廊橋也有一時轟動的時候,就在1942 年,漢奸支友坤認賊作父,殘害革命戰士和鎮民,抗日戰士為民除害將其正法,將其首級割下,掛在廊橋上示眾,所以那時廊橋名聲大振。平安橋是抗寇軍隊威家軍建的,因為它橋板堅固,所以它完好的保存至今。 俗話說得好,"到過角里看過橋,勿看纜石也白跑。"朱家角的纜石真是多種多樣,別具一格,有花瓶的、牛角的等,看過朱家角的纜石的人都誇朱家角的纜石雕刻的線條簡明流暢,造型生動古樸。朱家角的河埠更是奇特了,其實說簡單了就是一個梯子伸到水裡面,有的河埠的旁邊還有一個槽,那是用來放碗和衣物的。東胡街168號一戶民居的河埠是全鎮唯一的"隱身河埠",為什麼要這么說呢?是因為屋內下有石階,上有小樓,灘度縮在房中,河水進入家內,外面只有一層凹水,真可謂"不管風吹雨打,任我洗汰自如。" 朱家角的名人也很多,比如乾隆誇"人才難得"的王昶,"恩榮五召"的御醫國手陳蓮舫,崑曲藝術的薪傳者的國樂家夏煥新等。 朱家角的名園雅緻的布局不亞於蘇州的拙政園、網獅園等名園,園子里的石、木、山、水、亭、閣,讓人看了以後流連忘返。比如座落於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的課植園,園名的意思是"課讀之餘,不忘耕植",圓子的名字不但好聽,而且園子的內部結構也是園主馬文卿游覽遍江南所有的園子,把其中的精華融入在課植園內,怪不得園內風光秀麗、景色優美,讓人遐想萬千。 朱家角的廟宇也耐人尋味。古色古香的城隍廟,城隍廟與別的廟宇不同的就是它是坐東朝西,正面正好對著市河,正殿的檐下,掛著一隻醒目的大算盤,上面打著"666 123456789 888"象徵著朱家角的城隍老爺既替老百姓精打細算,還能保佑八方平安。每逢佛教組織活動,信徒們都積極參加。
⑺ 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名字由來
明清時代,每逢農歷初一,當地僧人都要在橋頂隆重舉行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放生橋」之名即由此而來。
明朝隆慶年間,朱家角上的明遠庵里有三個和尚,奉了師傅的法旨,四處化緣,准備把化緣的銀子,替百姓做幾件善事。
話說其中的性潮和尚,遠游十多年,化緣得來一筆巨款,他捨不得化費丁點銀鈿,急急沖沖趕回朱家角,欲向師傅復命。不料,師傅竟已離開人世,性潮和尚頓足捶胸痛不欲生。
性潮每日在漕港河踱來踱去,苦思冥想,究竟為百姓做哪件善事?偶然一日,性潮拾頭一看,只見漕港河兩岸許多人在等船擺渡。性潮眼前豁然一亮,對,不如在兩岸造橋一座,方便百姓來來往往,豈不美哉?
性潮主意打定,即日便招兵買馬,籌集木材石頭,造橋工程開始起動。誰知,開工幾日,橋樁就是打不下去、這橋樁究竟打在何處何方,竟找不到一塊合適的地方。性潮望河興嘆,卻無計可施。一日,漕港河來了個乞丐,笑著對性潮說:「大師造大橋,功德大無邊,橋樁要深打,蘆生最為吉。」性潮十分氣忿,你們明明看見河灘方圓十里無一根蘆葦,分明是閉著眼睛說瞎話,故意取笑我不成?那個乞丐也下答話,從懷里摸出一把紅棗,往嘴裡亂嚼一通,吐出一團棗核,輪番扔進漕港河。說時遲,那時快,一眨眼功夫,河裡齊刷刷長出四片蘆葦。性潮和尚情知這人必定神仙無疑,俯身便拜,那個乞丐早已無蹤影。
性潮在蘆葦灘上打上橋基、建成了一座五孔式的拱形大橋。好事多磨,待到最後安放刻有八條盤龍的龍門石時,居然放來放去放不下,合來合去合不攏,急煞性潮和當地老百姓。這時,來了一個白發銀須老人,對性潮笑笑說;「若要龍門石合攏,除非要等馬騎人來到。」性潮不解,世上只有人騎馬,從來
沒有見過馬騎人,龍門石怕是一輩子難合攏。他正在為難,突然見前方來了個掮著一隻三腳木的漢子。性潮方悟,三腳木即三腳馬,不錯,天助我也。於是性潮大喝一聲:「馬騎人來也,快合龍門石。在場的幾個匠人立即抬的抬,扛的扛,把龍門石放到正中位置,這時,只見那「馬騎人」走到橋正中,用「三腳馬」在龍門石上輕輕一敲;不偏不倚龍門石正好落准。事後,人們傳說那「馬騎人」就是八仙中的「鐵拐李」。龍門石果真合上,而且一絲不差。
事後性潮和尚將橋下方里許為慈門寺僧放生之地,以謝造橋仙人之功德無量。並禁止漁人置網,在水中立樁為界,每逢農歷初一,為放生日期,故橋稱為「放生橋」。
⑻ 上海朱家角放生橋名字的由來
http://www.zhujiajiao.com/ONEWS.asp?id=95
放生橋
發布者:admin 發布時間:2004-10-8 閱讀:2434次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拱,全長 70.8米,寬5.8米,高7.4米,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並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四百多年前要在水深流急的大江上建造如此大橋,極不容易。該橋設置了超薄的柔性墩,使主拱受力大大減小,材料大大節省,這對當地缺乏礦山資源,造橋石料全靠外運來說是十分經濟的。橋拱主拱圈採用縱聯分節並列砌法,加強拱石間的聯系,使薄墩橋更為堅固。橋的中孔9節拱石,兩邊孔分別為7節、5節,每節由9道拱石並列而成。上下拱石間有獨塊橫系石聯接;橋台座石也為整塊石板,顯得十分穩固。由於墩薄,加上橋拱自然遞增,全橋形成一個緩和順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板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平溪珠浦浪千重。」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其詩沒有詳細描寫那酒肆、茶樓。店面、鋪房、河流、橋路,而以時間的空間化展現了古鎮一天繁華的景象。盡管一日最好的時光已過去,但是橋的兩岸仍然是那樣熱鬧,達到了高潮。一個「亂」字,突出了車馬喧鬧,行人穿棱的流動的場面,愛橋臨高仁立橋頂,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放生橋凌空而起,以超越凡力的想像跨越寬闊的江面,表現出古時一代橋工克服天然險阻的無窮智慧和力量。從美學角度看,放生橋不愧是一座功能、技術、經濟、美觀融合一體綜合美的橋梁。說來也怪,放生橋究竟有多少級,有人說南是73級.北是72級,第二遍再數又不是這個數了,沒有人能數正確過。不信你也來數數,倒底是多少級。所以關於放生橋美麗的傳說就更多了。
八十年代,在政府的重視下,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為開發朱家角旅遊事業,在放生橋東畔重修建放生池和放生亭,使放生橋重放光彩。使朱家角鎮仍保持著濃厚的江南水鄉風韻,放生橋成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占建築。放生橋為上海地區現存最大最長的石拱橋,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隨著該鎮的文化旅遊興起,它將成為澱山湖畔的一個不可多得的旅遊景點。
--------------------------------------------------------------------------------------------------
http://www.qpshs.sh.cn/printpage.asp?ArticleID=707
悠久美麗的放生橋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315
摘要:青浦是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朱家角便是以與水相依相傍營造出一種小橋流水人家的氛圍,水鄉風情貴在多橋,而這其中又以放生橋最為著名。放生橋長如帶,形如虹。「井帶長虹」為朱家角十景之一。歷來文人雅士贊美此橋,有詩雲:「長橋駕彩虹,往來便是井。日中交易過,斜陽亂人影。」放生橋以它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成為古鎮的一道美麗風景。
關鍵字:朱家角放生橋 歷史悠久 外觀宏偉
(一)人們對放生橋的了解
朱家角開門見河,出門動櫓,水網密布,是一處勝景佳地。放生橋作為它的一處名景,當然應是聞名遐邇,青浦人們對於放生橋到底了解多少呢?帶著疑問我們小組成員們對於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結果另人吃驚但又在情理中(調查情況如圖)。很明顯地可以看出被詢問者中極大多數都知道朱家角有放生橋一景,然而只有極小部分的人知曉放生橋的概況。朱家角放生橋雖人盡皆知,但並非人人了解。
(二)悠久美麗的放生橋
放生橋橫跨於鎮東首漕港河上。5孔石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整道橋的橋墩厚約100厘米,屬薄墩,在當時是屬於嶄新的設計,是上海地區最長、最大、最高的五孔石拱橋,稱為「滬上第一橋」。古時24里長漕港河僅此一座大橋,南堍為朱家角鎮,隔岸為崑山井亭,因地處澱山湖要沖,元代時就已成為交通要道。明隆慶五年(1571年),由慈門寺僧性潮募建。「百聞不如一見」,實地地參觀了書面上死板的放生橋,它展現了新的形態。遠觀放生橋,只見全橋形成一個緩和舒適的縱坡,自然和諧地銜接兩岸街面,顯得雄偉而不笨重。近視,橋上的石刻技藝也十分高超,龍門石上鐫有盤龍8條,環繞明珠,形態逼真;橋頂四角蹲著石獅4隻,仰頭張嘴,栩栩如生。中間有竹節望柱,橋面中央鑲嵌雕花石板。長方形式橋欄,四角方整,稜角分明。橋東建有碑亭,供行人歇息,臨水築以石駁,鑿以鎖纜孔,為舟楫停泊所用。它的橋聯更為意義深刻,橋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聯:「帆影逐歸鴻鎖住玉山雲一片,潮聲喧走馬走平溪珠浦浪千里。」,楹聯各12字,自上而下,似山澗飛瀑,一瀉百丈,頗有氣勢。它描繪了十里漕港水運繁忙的熱鬧景象和江河波濤之洶涌,更加突出了放生橋的宏偉氣派。
關於放生橋的由來還有一段故事。話說當年明代僧侶想村民積德從善,所以專程在佛寺門外建了一道大橋,以讓村民在橋下放生魚獲,還明文規定不可撒網捕魚,以積善德。
(三)放生橋的設計與構造
放生橋凝結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在其設計與構造上可見一斑。放生橋為五孔石拱橋,而非平橋或單孔石拱橋,自有其意義。假設有人體重為60千克,即G=600N,那麼平直橋面所受的壓力就為600N;而拱橋其所受的壓力則小於600N。五孔的設計又使每個拱所承擔的壓力達到最佳,為單孔或七孔所不及。
放生橋的橋基是木樁,歷經幾百年卻仍未腐爛,為什麼呢?大家在平時燒糯米圓子時,有沒有發現燒熟的糯米圓子,外表光亮,有著一層緻密的保護膜,冷卻後不溶於水,且裡面的糯米比較粘。放生橋橋基的奧秘其實就在於此,我們根據所學的化學知識推出:(1)生石灰+水→氫氧化鈣+熱量 糯米+高溫→燒糯米粥 (2)氫氧化鈣+二氧化碳→碳酸鈣粉末 碳酸鈣粉末+糯米→恢復成原來的大理石。故糯米加石灰形成的保護膜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並使糯米的粘合作用更強。放生橋的建造上也運用了這一化學原理。
(四)放生橋的保護和開發價值
根據我們的考察、研究,朱家角放生橋是一筆寶貴的文化遺產,作為古鎮上的一個標志性古建築,已被錄入《上海之最》、《江南勝跡》、《中國名勝詞典》。它見證了歷史的發展,是歷史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上海現存比較完好的古橋大約有90多座,放生橋作為其中之一,不論是從歷史作用,還是文化底蘊來說,對於歷史的研究是一分難得的材料。我們沒有理由讓它毀於我們的手中。八十年代,對放生橋進行了加固,橋墩作了防沖措施,容貌煥然一新。九十年代在放生橋東畔重新建了放生池和放生亭。1959年列為青浦縣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在美化它的同時,人們也應減少對這座古橋的傷害。
既然放生橋歷史悠久,我們完全可以利用這點開發旅遊資源。例如,以放生橋為主題衍生出其餘的旅遊項目:人們漫步於青石板的小巷間,潺潺的小河在身旁流過,置身小橋流水間。勞累時,在富有水鄉特色的茶館里吃一些零食,喝喝茶水,聊聊天,別有一番情趣。登橋臨高,遠眺近望,水鄉風貌盡收眼底。
--------------------------------------------------------------------------------------------------
http://www.njenet.net.cn/zw/user/forum/showtopic.asp?cat_id=21cat1_id=21cat1_id=21&cat1_id=21&forum_id=26&topicid=4415
主題:美麗的青浦
啊!美麗的青浦,在你身上發生的變化有多大呀!比如白玉蘭廣場,去年我來的時候,你還不存在,現在,你不但裝修平淡高雅,而且還成為了居民休閑的好去處。早上,居民隨著音樂舞蹈,噴泉的水隨著音樂的節拍噴上噴下。晚上,可以說是人山人海,有的人不怕獻丑,大展歌喉,有的在跳舞,還有的在玩耍嬉戲。他們在你五彩繽紛的霓虹燈的照射下,顯示自己的才能。曲水園起因於寺廟,所以在建築布局上較為規則,坐北向南。全園景物以凝和堂為中心,有覺堂、花神堂左右並峙,橫向一軸三堂,是園林中少見的。三堂垣牆相隔,曲徑相連,景色誘人。縱向也以凝和堂為軸,前堂後房(前:凝和堂,後:清籟山房),中以一山架二池為體(山:大假山小飛來峰,二池:荷花池 、睡蓮池)。園景的布局是以湖區為中心,環湖而增景,堂堂近水,亭亭靠池,山架二池水,游園必繞池,故有"深深院落重重水,庭院深深深幾許"之感。 曲水園整體坐北朝南,南面為各自成園的花神堂、凝和堂,北側為兒童游樂 區,西側為古建築群有覺堂、得月軒區,東面則以綠化為主的植物景觀區。各個 景區皆環湖而營,自然成趣。曲水園以小巧玲瓏、典雅古樸著稱。園地三十畝,水體佔15%,是上海五大古園之一。園內建築以青瓦、白牆、青磚構成,樹木枝榮葉茂,花繁果碩,素有" 春日櫻桃爭艷,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臘梅璀璨",真是:四季名 花桂為冠,滿園金栗帶香歸。青浦區博物館創建於1958年10月,是一座以古文化陳列為特色的地誌性博物館,現佔地面積 2381平方米, 總建築面積 2247平方米, 陳列面積 1000平方米,珍藏歷代各類文物近萬件。該館主要陳列著淞澤、福泉山等畝文化遺址出士的各類珍貴文物二百多件,有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馬橋文化以及春秋戰國至漢代的陶器、石器和玉器等,反映了上海古代先民的生產、生活活動狀況及社會發展歷程,猶如一部上海地區遠古文明的"編年體史書"。此外,該館每年舉辦其他文物展覽,供觀眾們欣賞。朱家角是江南名鎮,還是旅遊勝地,所以,去旅遊的人特別多。那裡最有名的就是放生橋了,這座橋是五孔石拱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 米,傳說橋是一位名叫性潮的和尚修建的。而且傳說橋中央的石頭還有八仙里的"鐵拐李"用三腳木打上去的。廊橋也有一時轟動的時候,就在1942 年,漢奸支友坤認賊作父,殘害革命戰士和鎮民,抗日戰士為民除害將其正法,將其首級割下,掛在廊橋上示眾,所以那時廊橋名聲大振。平安橋是抗寇軍隊威家軍建的,因為它橋板堅固,所以它完好的保存至今。 俗話說得好,"到過角里看過橋,勿看纜石也白跑。"朱家角的纜石真是多種多樣,別具一格,有花瓶的、牛角的等,看過朱家角的纜石的人都誇朱家角的纜石雕刻的線條簡明流暢,造型生動古樸。朱家角的河埠更是奇特了,其實說簡單了就是一個梯子伸到水裡面,有的河埠的旁邊還有一個槽,那是用來放碗和衣物的。東胡街168號一戶民居的河埠是全鎮唯一的"隱身河埠",為什麼要這么說呢?是因為屋內下有石階,上有小樓,灘度縮在房中,河水進入家內,外面只有一層凹水,真可謂"不管風吹雨打,任我洗汰自如。" 朱家角的名人也很多,比如乾隆誇"人才難得"的王昶,"恩榮五召"的御醫國手陳蓮舫,崑曲藝術的薪傳者的國樂家夏煥新等。 朱家角的名園雅緻的布局不亞於蘇州的拙政園、網獅園等名園,園子里的石、木、山、水、亭、閣,讓人看了以後流連忘返。比如座落於朱家角北首西井街的課植園,園名的意思是"課讀之餘,不忘耕植",圓子的名字不但好聽,而且園子的內部結構也是園主馬文卿游覽遍江南所有的園子,把其中的精華融入在課植園內,怪不得園內風光秀麗、景色優美,讓人遐想萬千。 朱家角的廟宇也耐人尋味。古色古香的城隍廟,城隍廟與別的廟宇不同的就是它是坐東朝西,正面正好對著市河,正殿的檐下,掛著一隻醒目的大算盤,上面打著"666 123456789 888"象徵著朱家角的城隍老爺既替老百姓精打細算,還能保佑八方平安。每逢佛教組織活動,信徒們都積極參加。
⑼ 上海朱家角的放生橋 名稱的由來
放生橋
【簡介】
上海澱山湖畔,靜卧著名聞遐邇的江南古鎮朱家角。36座古橋星羅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錯的朱家角各處,最負盛名的當數放生橋。
始建於明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的放生橋,位於朱家角鎮東部,它是華東地區最大的五孔石拱橋,也是包括周庄、烏鎮、同里等在內的「江南十大名鎮」中惟一的大型古橋。
放生橋全長70.8米,寬5.8米,高7.4米,橋身中間最大的孔徑達13米,兩側孔徑各10米上下。承重結構採用超薄型橋墩,橋墩厚度約100厘米。大橋造型秀美,壯觀而不失精巧,歷數百年風雨滄桑而依舊保存完好。放生橋長如玉帶,狀如彩虹,遠遠看去,在平靜如鏡的河水倒映下,5個半圓形橋孔變成完整的圓孔,相映成趣,別有洞天;舊稱「井帶長虹」,是當地著名的「十景」之一,也是歷史文化名鎮朱家角的標志性建築。
江南古鎮的一些石拱橋走勢陡峭,使過橋有如登山,備感吃力。放生橋的走勢卻顯得平緩舒坦,它的台階特別薄,最薄處厚度僅有3厘米,一般不超過8厘米,因此凡過放生橋如履平地。放生橋南北兩面台階合計達122級。這么多的級數在江南石拱橋中是非常罕見的,可見古代造橋者的聰明才智和對路人的一份人文關懷。
放生橋橋體龐大,狀似巨龍,給人以非常「大」氣的感覺。它的建築技藝與風格「大」而不「粗」,處處體現出精緻、細微、周到。往上走去,台階顯得寬闊而平整,組成橋欄的高近60厘米的石塊沿斜坡緊緊相連,天衣無縫,非常堅固,成為確保行人安全的屏障;橋頂龍門石橋面上微微突起八條盤龍,中間綴有一顆耀眼的明珠,精雕細刻,手藝不凡;正中兩側橋欄頂端對稱地「蹲」著四隻石獅子,小巧玲瓏,造型優美。
【名稱由來】
明清時代,每逢農歷初一,當地僧人都要在橋頂隆重舉行儀式,將活魚投入河中放生,以此彰顯對生命的尊重。「放生橋」之名即由此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