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蘇州的寒山寺有什麼歷史呢
為著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的詩,從此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嚮往,覺得來蘇州遊玩不親身感受下寒山寺的話算是一種遺憾。雖然現在的鍾已經不是詩中的那口鍾了,橋也不是原來的橋。但是詩中的意境一直都在,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會背誦這首詩的原因。
不管是園林風格的江南特色,還是佛教文化的傳播之地,寒山詩都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歷史的積淀在文化中表現,是來蘇州遊玩不可忽略的景點之一
❷ 江蘇「寒山寺」由誰題字
唐玄宗時著名禪師希遷在此創建伽藍,題額曰寒山寺。
石頭希遷禪師(700~790),唐代禪僧。俗姓陳,端州高要(今廣東省高要縣)人。希遷年輕時即沉毅果斷,自信力強。他反對鄉邑迷信神祠、定期殺牛灑酒的祭祀,每逢祀期,就前往毀祠奪牛,態度堅決。希遷的禪法總結於他所撰的《參同契》。
希遷的禪法,還經他的門下天皇道悟弘傳,到五代時,更衍為雲門、法眼兩系,他們同樣著重在「一切現成」,都和希遷所主張的「即事而真」的宗旨一脈相通。禪宗五家中,溈仰一家早絕,其餘四家除臨濟外,曹洞、雲門和法眼三家,在傳承上都淵源於希遷。
曹洞禪後傳入日本,迄今傳習不衰。法眼的再傳也曾繁衍於高麗。對於國內外的禪學界,希遷的禪思想的影響是相當大的。
(2)寒山寺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希遷的門人頗多,著名的法嗣有葯山惟儼、天皇道悟、丹霞天然、招提慧朗、興國振朗、潭州大川、潮州大顛等。惟儼在同門中最受希遷器重,他傳法於雲岩曇晟,曇晟傳洞山良價,良價傳曹山本寂和雲居道膺。
後曹山一脈中斷,賴雲居門下單傳,到了南宋而再興。另一方面,道悟傳龍潭崇信、信傳德山宣鑒、鑒傳雪峰義存而續傳於雲門文偃,行化自南而北。義存的別系經玄沙師備、地藏桂琛而傳法於清涼文益,為五家中最後出的法眼宗的開祖。
文益的再傳永明延壽(904~975),著有《宗鏡錄》一百卷,導天台、唯識、賢首以歸於宗門,集禪理之大成。延壽又以禪來融攝凈土法門,開後世禪凈一致之風,尤為中國佛教從教、禪競弘轉入諸宗融合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❸ 寒山寺是誰的詩
名為《寒山寺》的古詩有2首作者分別是:明·王犀登、清·陸鼎,樓上幾個說的張繼是詩名字叫《楓橋夜泊》是描寫寒山寺外景色的
寒山寺
清·陸鼎
寺樓直與眾山鄰,魚米東南此要津。
獨惜牙郎趨利市,不聞漁火感詩人。
絕無逆旅知歸客,安問寒岩舊應真。
一自鍾聲響清夜,幾人同夢不同塵。
寒山寺
明·王犀登
古寺西邊路,青山滿目中。
石龍從作雨,江鵲尚鳴風。
市近僧難定,泉慳花不紅。
燭憐門外路,塵土暗江楓。
❹ 蘇州的 寒山寺 三個是由那二人題字
「寒山」二字是祝枝山寫的,方丈請祝枝山題詞,但是要一字千金,方丈沒那麼多錢,只有兩千金所以只寫了兩個字。。。後來陶淵明的後人陶浚宣寫 「寺」字,是免費的,條件就是在後面寫上他的名字。
❺ 誰能告訴我寒山寺的由來寒山是人名嗎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❻ 寒山和拾得都喜歡的女孩叫什麼(寒山寺的由來)
寒山和拾得一起來到國清寺,只見古剎幽靜,佛像庄嚴,
香客如雲,一派鼎盛興旺之象,就捨不得離去,要求方丈讓他
們留在寺里燒火做飯。
寒山與拾得在寺中形影不離,情同手足,成了莫逆之交。某一
年,有位越州的汪氏,由女兒芙蓉陪同一起來寺進香。不料汪
氏進香完畢,突生一病,在寺中一病不起,臨命終前她指派芙
蓉,請來了寒山和拾得兩個人,汪氏對他們說:「眼看我的病
已難愈,我把芙蓉託付給你們兩位,望你們今後能以手足相待
,最好能與你們中的一個結為夫妻……」說罷,她就離開了人
世。
從此以後,他們兩人對待芙蓉更是情同手足,拾得與芙蓉
的年齡相仿,後來就漸生愛慕之情,而有的人見寒山年長無妻
,卻希望寒山與芙蓉結成夫妻。
一天清早,寒山出外砍柴回來,看見芙蓉的房裡燈還亮著
,感到有些奇怪,他走近窗邊一聽,原來芙蓉在房間里傷心地
哭涕,拾得正在旁邊勸說。寒山正准備進去問個究竟,只聽得
拾得對芙蓉說:「芙蓉,不要哭了,我們暗暗相好,寒山並不
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成全我們的。我和你雖然不能結
為夫妻,但你永遠是我的好妹妹……」
寒山一聽,才知道拾得與芙蓉早就相愛了,他當即打定主
意,離寺遠走,以成全他們兩人的大事。寒山收拾號自己的破
衣爛被,走出了小院,忽然一想,自己不明不白的離去,一定
會把拾得、芙蓉急壞。想到此,他又轉身回到院里,拿起一塊
小小的石頭,在院落的牆壁上畫了一個光頭和尚,又在旁邊留
了一首五言詩:「相喚采芙蓉,可憐清江里。……此時居舟楫
,浩盪情無已。」寫完後,寒山就悄悄地離開了國清寺。
拾得和芙蓉在寺院等了好久,一直不見寒山回來,他們便
心裡納悶,好生奇怪,後來在院落的牆壁上,看到了寒山留下
的詩和畫,才知道他已經出家做和尚去了。拾得明白事情原由
以後說:「我一定要把他找回來,哪怕是找到天涯海角,如果
找到了,我就與他一起出家;如果找不到,我也就不會回來了
。」芙蓉聽罷,知道寒山和拾得的真情厚義,也只好忍著心中
的痛苦,哭著與拾得分別了。
❼ 寒山寺的名字是什麼原來的名字是什麼
歷史上,寒山寺幾易其名。相傳,寒山寺始建於梁武帝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在唐代改名寒山寺,北宋時改名"普明禪院",南宋年間稱楓橋寺,元代始復稱寒山寺,沿用至今。關於寒山寺一名的由來,又與民間傳說中的"和合二仙"分不開。"傳說,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和拾得來到這里住持,才改名寒山寺。"
❽ 「姑蘇城外寒山寺」中的寒山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寒山寺最初叫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名僧人寒山、拾得從浙江天台山國清寺來到這里當住持,故稱寒山寺。
❾ 寒山寺好玩嗎好像有什麼典故的地址怎麼走啊,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松翠柏,曲徑通幽。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韻鍾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
寒山寺名稱的由來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求的朋友。寒山長大以後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裡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也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採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裡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毒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據說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愛的模樣,也稱「和合二仙」。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搭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來「和合二仙」早就告誡過:中日兩佃人民應該既「和」又「合」,而不應兵刃相見。正因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誼、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強音!
兩人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為流傳,影響甚廣。現在餐飲等公共場所、民眾家裡經常有此句做裱懸掛。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❿ 寒山寺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長大後寒山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寒山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裡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
拾得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裡高興極了,此時的寒山已經是山上的主持,兩個好朋友就一同留在山上,從此山上這座寺廟就叫寒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