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蘇州名字的由來
蘇州名字的由來是隋朝楊堅開皇9年滅掉陳國後因吳州有姑蘇山,取「蘇」重新命名為蘇州。
隋朝建立後,改變州、郡、縣三級制為州、縣兩級制。隋開皇9年,即公元589年,楊堅消滅陳國後廢除吳郡重新建置,因為城西有姑蘇山的原因,改變吳州為蘇州,這是蘇州得名之始。
(1)留園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隋開皇11年(公元591年),因反叛騷亂頻繁,危及蘇城安全,故楊素於蘇城西南橫山(七子山)與黃山之間另築城廓,州、縣治悉移新廓,至今該處地名仍稱新郭。
隋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復甦州為吳州,3年(公元607年)又改州縣制為郡縣制,吳州復稱吳郡。
唐武德4年(公元621年)復吳郡為蘇州。7年(公元624年)將隋代遷出的州、縣治遷回原址。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蘇州為吳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復稱蘇州。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蘇州成為吳越國的領地,改稱中吳府。後梁開平3年(公元909年),吳越王錢鏐分吳縣南部地另置吳江縣,吳江建縣自此始。
太平興國3年(公元978年)吳越納土歸宋,恢復甦州建置,轉屬兩浙路轉運使。政和3年(公元1113年)敕升蘇州為平江府,屬江南道浙西路,於是蘇州又有平江之稱。
元貞元年(1295年)升崑山、常熟、吳江、嘉定四縣為州。元末至正16年(公元1356年)張士誠入據平江,建大周政權,一度改稱隆平府,次年張士誠接受元朝封冊,復改為平江路。
明太祖吳元年(公元1367年),改平江路為蘇州府,隸江南行中二書省。永樂19年(公元1421年)遷都北京,南京成為陪都,以江南為南直隸省,蘇州府屬之。
清以後改南直隸為江南省,置左、右兩布政使。蘇州仍稱府,屬縣不變,隸右布政使。
咸豐10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國李秀成進駐蘇州,以蘇州為省會,建蘇福省,實行省、郡、縣三級制。同治2年(公元1863年)清軍攻陷蘇州,恢復建置如舊。
清宣統3年(1911年)10月10日(公歷,以下同),辛亥革命爆發。11月5日,蘇州宣布獨立,原江蘇巡撫程德全自稱蘇軍都督,設都督府於蘇州。
2. 古典園林名稱的由來是什麼例如網師園,是怎麼來的
網師園——是蘇州中型古典山水宅園的代表作品。它位於蘇州葑門附近的帶城橋南闊家頭巷11號,後門面向蘇州古城東南之十全街,多路公車可達,與蘇州、南園等飯店相距僅幾十米,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於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築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庄,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王獻臣在建園之期,曾請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為其設計藍圖,形成以水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風景的園林。
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滄浪亭——「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
3. 蘇州名字的由來是什麼
蘇州名稱由來
相傳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季歷有子昌,古公亶父認為昌有興王業的才能,想把君位傳給季歷再傳於昌。泰伯、仲雍了解了這一意圖後,為尊重父意,避讓君位而逃避到當時被稱為荊蠻之地的江南。並隨鄉入俗,自行「斷發文身」。表示他們已是荊蠻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繼位了。
他們的這一義行,以及他們帶來的周族先進的文化和農業生產技術,受到了當地居民的擁護,在梅里(今無錫縣梅村)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勻吳」(勻吳的「勻」是荊蠻語的發聲詞,無實際意義,勻吳即吳。由於筆誤,勻吳也被誤寫為勾吳)。
4. 拙政園、留園、網師園它們名字的由來,高分請速回答
拙政園:
此地初為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為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16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音:yù,<書>賣)蔬,以供朝夕之膳(饋)……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
留園:
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網師園:
園址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於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於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築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
5. 古典園林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列舉蘇州四大名園——拙政園、留園、獅子林、滄浪亭名稱的由來:
拙政園——始建於明正德四年(1509),為明代弘治進士、御史王獻臣棄官回鄉後,在唐代陸龜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舊址處拓建而成。取晉代文學家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句意,將此園命名為拙政園。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庄,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
獅子林——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禪師維則的弟子「相率出資,買地結屋,以居其師。」因園內「林有竹萬固,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師子林」、「獅子林」。
滄浪亭——「滄浪亭」始為五代時吳越國廣陵王錢元璙近戚中吳軍節度使孫承祐的池館。宋代著名詩人蘇舜欽以四萬貫錢買下廢園,進行修築,傍水造亭,因感於「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題名「滄浪亭」,自號滄浪翁,並作《滄浪亭記》。歐陽修應邀作《滄浪亭》長詩,詩中以「清風明月本無價,可惜只賣四萬錢」題詠此事。自此,「滄浪亭」名聲大振。
6. 蘇州拙政園名字的由來
取之晉代文人潘岳的《閑居賦》中句:「庶浮雲之志,築室種樹,逍遙自得,池沼足以漁釣,舂稅足以代耕,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養酤酪,以俟伏臘之費,孝乎唯孝,友於兄弟,此亦拙者之為政也。」這是文人自我解嘲。
7. 為什麼取名留園
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 咸豐十年(1860),蘇州閶門外均遭兵燹,街衢巷陌,毀圮殆盡,惟寒碧庄倖存下來。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園為常州盛康(旭人)購得,繕修加築,於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完工,其時園內「嘉樹榮而佳卉茁,奇石顯而清流通,涼台燠館,風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邐相屬」(俞樾作《留園記》)。比昔盛時更增雄麗,因前園主姓劉而俗稱劉園,盛康乃仿隨園之例,取其音而易其字,改名留園
8. 「留園」這名字的來源是哪裡啊蘇州留園好玩嗎
盛宣懷他父親從原來的劉園主手裡買的,劉園,取其諧音,就是留園了
9. 蘇州園林的園名和景點名的由來,
拙政園 是因先園主厭惡官宦生活,名拙政,似有自嘲、退隱之意。
獅子林 因園內假山眾多,狀如石獅,聳立成林。
耦園 呈兩小園對偶狀,且園主有「佳偶」的寓意在其中。
滄浪亭 取自「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屈原《漁父》(園中游覽牌介紹說出自《孟子》,待考證)
網師園 寓意「漁隱」,網,漁夫用的工具,網師園由此而來。
怡園 乃「怡然自得」之意,也是我最喜歡的。
環秀山莊 中有一精緻特別之假山,開門見山,四面植被相環,故有此名。
藝圃 原先是一葯圃。
留園 曾有一任園主命名為「寒碧山莊」,該園主姓劉,故俗稱「劉園」,後來的園主取其諧音命名為「留園」。
以上大多個人理解,請多指教。
10. 誰知道「留園」的歷史
留園位於蘇州古城西北的閶門外,始建於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為當時已罷官的太僕寺少卿徐泰時邀請疊石名人周時臣設計建造的私家園林,名東園。
清嘉慶三年(1798年),劉恕在原已破落的東園舊址基礎上改建,以「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命名為寒碧庄,同時因園主姓劉,所以也叫做劉園。道光三年(1823年)起,園林開始對民眾開放,成為一處著名景點。
但到太平天國時,由於戰禍和缺乏管理,留園逐漸荒蕪。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盛宣懷之父)購得此園,花了三年時間進行大規模改修、增建,終於在光緒二年(1876年)落成,並以「劉園」的同音易名為「留園」。
但此後的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留園又被棄置,甚至淪為軍隊養馬之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蘇州市政府接手此園進行整修,於1954年重新對民眾開放。今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等並列為中國四大古典園林。
(10)留園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園林歷史
留園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為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時人稱東園,其時東園「宏麗軒舉,前樓後廳,皆可醉客」。瑞雲峰「妍巧甲於江南」,由疊山大師周時臣所堆之石屏,玲瓏峭削「如一幅山水橫披畫」。今中部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黃石疊石,似為當年遺物。
泰時去世後,「東園」漸廢,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園為吳縣東山劉恕所得,在「東園」故址改建,經修建於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
因多植白皮鬆、梧竹,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園內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莊」, 俗稱「劉園」劉恕喜好法書名畫,他將自己撰寫的文章和古人法帖勒石嵌砌在園中廊壁。
後代園主多承襲此風,逐漸形成今日留園多「書條石」的特色。劉恕愛石,治園時,他搜尋了十二名峰移入園內,並撰文多篇,記尋石經過,抒仰石之情。嘉慶七年(1802),著名畫家王學浩繪《寒碧庄十二峰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