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漯河名字由來

漯河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01 22:00:00

A. 漯河的河名字

「漯河」地名由來----因境內有沙、澧二河在此匯流,形成螺狀河灣,故名。《郾城縣記》記述:「沙澧二河在鎮西北匯流,形似螺,因此名灣為螺,地以灣名。」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
因此,按你所問,「河」應指沙河(相對於沙河來說,澧河應是沙河的支流)。

B. 漯河的前身是叫什麼名字

漯河很早就叫漯河了。解放前漯河就是一個獨立的縣級市。在很早的時候——大概在明朝時候,叫源匯寨!所以,現在漯河有個源匯區。源匯區基本上就是老漯河的地盤。

C. 漯河為什麼叫漯河求達人解答~

漯河由來 漯河位於河南省中部,居沙河與京廣鐵路交匯處。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宋書·州郡志》記載:「景平元年(公元423年)魏師南伐,破許昌城,潁川郡治召陵,稱南潁川郡。」潁川郡治,原在陽翟(今禹州),後遷許昌。北朝魏軍攻佔許昌城後,南朝宋所屬的潁川郡治便設在召陵縣的奇雒城,領召陵、曲陽、臨潁三縣,稱南潁川郡。北朝魏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在其撰著《水經注》卷二十一汝水篇中寫道:「汝水又東南,經奇雒城西北,今南潁川郡治也,隱水出焉,世謂之大隱水。」在《水經注》卷二十二潁水篇記載:「潁水又東南,汝水支津注之,水上承汝水別瀆於奇雒城三十里,世人謂之大隱水也。東南徑召陵縣故城南。」酈道元曾實地考察了這些水道,其注准確可信。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郡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資治通鑒》記載:「唐代平淮蔡吳元濟叛亂,曾運楊子院(今江蘇義征縣南)米,自淮陰溯淮入潁,自項城入殷,輸於郾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三月,唐軍與淮蔡軍「夾殷水而軍,諸軍相顧望,無敢涉殷水者。」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築了寨牆,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郾城縣記》記述:「沙澧二河在鎮西北匯流,形似螺,因此名灣為螺,地以灣名。」《中國地名大辭典》曰:「螺灣河,在河南省郾城縣東——名螺灣渡。」《清一統志》曰:「澧河自縣東南螺灣渡北流合沙河,今京漢鐵路經之。」由於這里雙河匯流,舟楫便利,東通於海,西達於山,南北陸路暢達,故商旅群集,百貨薈萃。楚漢、冀魯、山陝商賈,雲集於此,進行物資交流。明永樂年間,郾城知縣王季立,曾作《螺灣買棹》詩詠之曰:「沙河東流碧,螺灣匯雙河。舟行此焉薄,估客南來多。江淮百貨萃,此處星辰羅。木棉繭如雪,收入雲間梭。」由此可見其繁華之一斑。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等權威字書,也先後相繼認可。《現代漢語詞典》註:漯,漯河,市名,在河南。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現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00平方公里。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漯河城區面積1020平方公里,市區建成面積35.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125萬人,市區人口34.7萬人。

D. 漯河由來,歷史,特產,古跡

歷史文化
新石器時代早期,這里就已經有人類定居生息。[1]
賈湖遺址發現的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世界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世界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遺留物將世界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1] 發掘出的碳化稻米及石磨盤、磨棒、石鏟等實物,表明8000年前這里已最早有了人工栽培水稻。[2]
春秋時期這里發生了舉世聞名的召陵之盟;孔子亦曾在這里的化身台授徒講學。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此,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字學宗師」和「字聖」。曹丕篡漢的歷史實證「受禪台」和「三絕碑」也屹立於此;早於趙州橋20年,被譽為「天下第一橋」的現存最早石拱橋——隋代小商橋也依然挺立。[1]
南宋名將岳飛領導的郾城大捷也發生在這片土地。
行政沿革
漯河夜景
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縣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
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並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總面積約2640平方公里。
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E. 漯河古時候叫什麼名字

漯水 古黃河之支流,其故道自河南武涉縣妥支行今黃河之北,經河北至山東,改行今黃河之南,東注於海,《書禹貢》浮於濟漯,達於河,《漢書地理志》漯水出東郡東武陽縣,至樂安千乘縣入海,過郡三,行千二十里,《書正義》「浮於濟漯,達於河,從漯入濟,從濟入河。」又《漢書地理志》「高唐縣,桑欽言漯水所出。」諸儒言漯水者,遂多說成兩水,然漢志兩處言雖不同,而其水則一,《蔣廷錫尚書地理今釋》今山東朝城縣南有漯河陂,高苑縣北有漯河,禹城縣西二里有漯河,一名源河,俗又名土河,朝城,漢之東武陽縣,高苑,漢之千辮縣,禹城,漢之高唐縣,漯水本出高唐至千乘入海,禹導河至呂還,始分河之一支東北流,首經東武陽,至高唐合漯水,自合漯水,則高唐以南武陽以北之河,皆被以漯名矣,《胡渭禹貢錐》「以今與地言之,浚縣、滑縣、開州、清豐、觀城、濮州、范縣、朝城、莘縣、堂邑、聊城、清平、博平、禹城、臨邑、濟陽、章丘、鄒平、齊東、青城、高苑諸州縣界中,皆古漯水之所經,自宋世河決商胡,朝城流約,而舊跡之存者鮮矣。」按清會典圖今有漯河,出山東茌平縣西南,東北流經禹城縣入徙駭河,或即古漯水之殘余者也。

F. 請問河南省漯河市的古代地名叫什麽

商周時期,漯河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
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並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築了寨牆,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清末,京漢鐵路在這里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G. 漯河古代叫什麼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南北朝時,北魏在此築奇雒城,設南潁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灣河鎮;嘉靖二十一年,改「螺」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灣店」,是郾城縣11個集鎮之一,為重要津渡。清咸豐二年(1852年)修源匯寨。民國初年改稱「漯河鎮」,俗名「河上街」。1948年置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1992年被省定為內陸特區,1994年確定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H. 漯河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漯河歷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創造了輝煌燦爛的古代文化。勤勞朴實的漯河人民,為這塊土地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古跡名勝。 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漯河定居生息。南北朝時,北魏在此築奇雒城,設南潁川郡。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建螺灣河鎮;嘉靖二十一年,改「螺」為「漯」;嘉靖三十三年,曾名「螺灣店」,是郾城縣11個集鎮之一,為重要津渡。清咸豐二年(1852年)修源匯寨。民國初年改稱「漯河鎮」,俗名「河上街」。1948年置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1992年被省定為內陸特區,1994年確定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市。2004年新的行政區劃調整後,轄區由原來的郾城、臨潁、舞陽]、源匯區「三縣一區」調整為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臨潁、舞陽二縣。 史載,南宋紹興十年,宋抗金於郾城,即著名的「郾城大戰」。1904年,平漢鐵路部分通車,漯河車站投入運營。1927年,國民政府二次北伐,唐生智部與奉系軍閥在漯河、郾城、臨潁激戰,奉軍傷亡萬余,潰走許昌。1944年5月5日,漯河被日軍侵佔。1945年9月20日,日軍中將鷹森孝在漯向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簽投降書。1947年12月19日,由陳賡兵團四縱隊解放。1948年1月,建立市人民民主政府。1975年8月,境內連降暴雨,沙、澧河決堤,造成重大洪水災害,烏蘭夫率中央慰問團來漯視察。 1986年1月18日,國務院批准,漯河市升為地級市,原許昌地區所屬的偃城、舞陽、臨潁3縣劃歸漯河市管轄。

I. 誰知道漯河地名由來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明嘉靖三年(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

漯河市,河南省轄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處於暖溫帶的南部邊緣地區,屬於溫暖過渡型季風氣候。一年當中,冷熱交替,四季分明。下轄3市轄區、2縣,2018年總人口284.13萬人。

(9)漯河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地形地貌

漯河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南邊緣地帶,西部為伏牛山,東部為平原,是中國地形上第二第三階梯的接合部位。市境范圍內沉積了厚達千米以上的新生界地層,形成比較平坦的平原地貌景觀。由於西部山地的上升,全市總地勢西高東低。

西部卸甲店一帶絕對高程達百米以上,東部漯河市區57米左右,臨額縣王崗、三家店一帶最低,為53米左右。坡降在1‰一4‰。

J. 河南省漯河市在三國時期叫什麼名字啊。

漯河市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這里定居生息。商周時期,漯河小鎮就逐漸形成,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屬召陵縣管轄.到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所以它的名字叫隱陽城

閱讀全文

與漯河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