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虎丘的來歷是什麼
虎丘
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角的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素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譽,宋代大詩人蘇東坡「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千古名言,使虎丘成為旅遊者的神往之地。景區現有面積100公頃,保護區面積475.9公頃,作為蘇州的一個重要旅遊窗口,虎丘屢獲殊榮,先後評為全國首批十佳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全國AAAA級風景區,並於2001年12月份通過了ISO9001—14001雙體系認證。
虎丘,原名海涌山,據《史記》載吳王闔閭葬於此,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佔地僅三百餘畝,山高僅三十多米,卻有「江左丘壑之表」的風范,絕岩聳壑,氣象萬千,並有三絕九宜十八景之勝,其中最為著名的是雲岩寺塔、劍池和千人石:高聳入雲的雲岩寺塔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世界第二斜塔,古樸雄奇,早已成為蘇州古城的標志性建築;劍池幽奇神秘,埋有吳王闔閭墓葬的千古之謎,令人留連忘返;千人石氣勢磅礴,留下了「生公講座,下有千人列坐」的佳話。位於虎丘西麓的萬景山莊匯集蘇派盆景之精華,借山光塔影,恬美如畫;虎丘後山植被茂密,林相豐富,群鳥繞塔盤旋,蔚為壯觀。近兩年又恢復了「虎丘十景」中的「西溪環翠」和「書台松影」兩處景點,2005年又完成了虎丘山燈光亮化一期工程,千年斜塔在夜色的映襯下熠熠生輝,成為蘇州古城夜景的新亮點。
虎丘還是蘇州民間集會的重要場所,根據吳地「三市三節」的歷史,虎丘山風景名勝區管理處每年春季都舉辦藝術花會,展出牡丹、鬱金香、比利時杜鵑、百合等大批名貴花卉17萬盆,數百個品種;秋季舉辦民俗風情濃郁的民俗廟會,展演南北交融的民俗節目,深受遊客喜愛,一年兩會已成為蘇州特色旅遊項目中的熱點節目。景區還在2004年春節推出了春節特色花展,主展催花牡丹,隨著景區燈光亮化工程的順利竣工,景區還將推出中秋賞月燈會等特色游覽活動。
虎丘山風景名勝區在保護開發風景名勝資源時,向五湖四海的遊人展現了一幅吳地文化與江南山水完美結合的秀美畫卷,是華東眾多旅遊景區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❷ 虎丘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虎丘塔建於宋代(961年)距今已經經歷了1150年的滄桑。
虎丘的由來:據說吳王闔閭墓在此,吳國動用了十萬民工建成,並隨葬扁諸、魚腸劍等三千把寶劍於墓中。墓成時顯白虎蹲於海涌山上,世說為吳王霸氣凝聚而成。從那以後,36米的浪涌山便有了虎丘的稱謂,從公元前496年闔閭墓建成,至今已存世2507年。由於吳王墓的建造前山為石後山為土,地基不牢,使得重6000噸的虎丘塔向西北傾斜。由於吳王墓在塔底且規模宏大,一旦開挖必影響虎丘塔的傾斜,從而保護了底下的吳王墓,使之不能開挖,至今仍未打開墓門,留下千古之謎。而虎丘塔的傾斜成了一隻真正保護吳王墓的白虎。
❸ 虎丘是蘇州的地標景區,這個地方為何得名虎丘呢
Tiger Hillshan風景區位於蘇州西北部的蘇州西北,歷史悠久,歷史悠久超過2500年。它的聲譽是「武箏第一勝」,「吳中第一山」,宋代詩人蘇東坡寫道「蘇州不打老虎山,這是一個遺憾!」古代名字。
Tiger Hill Tower的位置是老虎山的最高峰。但江南不是山,海平面也很低,所以虎山是最高的,但34.3高度。站在老虎塔附近,大多是植被,甚至是古代建築。灰色的屋頂,腳的耳塞,並且有一瞥,古代的意圖和禪宗。在這里,蘇軾的評論是評價!
❹ 虎丘哪些有名啊
【虎丘的由來】相傳在 2400 年前的春秋時期,吳王闔閭在與越國的楔李大戰中,不慎受傷,不久就死去了,死後數日他兒子將他葬於虎丘,據說,葬後三日有一隻白虎蹲在山上,所以把「海涌山」改名為虎丘山。
【虎丘塔、第三泉由來】 相傳太湖邊有個上浜村,五代十國時期,列國紛爭,苦煞百姓,大家都怕本地出皇帝,被逼去打仗,不料有一天,上浜村大白天里忽然烏雲密布,雷雨交加,只聽一聲巨響,一座寶塔從天而降。當地百姓不知是福是禍,這時候,有個想做皇帝的人借機說:「喜事啊,寶塔鎮龍地,皇帝出這里。」百姓一聽,氣上心來,男女老少動手砸塔,連塔身也砸得斜了,那座寶塔竟騰空而起,恰巧齊天大聖大鬧天宮後回花果山路過此處,見一座寶塔在空中飄盪,便用金箍棒一撥,准備帶回花果山,但行到蘇州西北上空,見虎丘景色誘人,忍不住手舞足蹈,寶塔失手落地,落在山頂,可惜沒放正,有點斜,吃剩的半個仙桃也落在半山腰化為半個石桃了,夾在腋下的一壺美酒也在山上砸開了一座「鐵華岩」,這個岩泉形狀如瓶,第三泉水質甘冽,其名源於唐人陸羽賞評, 唐代文人劉伯芻也是品水高手,在遍嘗全國佳水後評出前七名,鎮江揚子江金山中泠泉為第一,無錫惠山石泉為第二,蘇州虎丘石井為第三。明正德年間,長洲知縣重疏井泉,大學士 王鏊撰《虎丘復第三泉記》有「虎丘第三泉,其始出於陸鴻漸品定」之說。
【斷梁殿】所謂斷梁,便是說有一根梁是斷的,那麼讓我們抬起頭來仔細看一下這座殿門的正梁,它不是用一根整木,而是分兩段接合而成的,中間有明顯的拼縫。在這里有一個傳說,說是乾隆皇帝南巡時,下令修建虎丘廟門,時間非常的緊迫,准備上樑的時候,才發現原先准備作為大梁的大木料已經被作為頂梁鋸成了兩截。由於限期的臨近,無法另外尋找到木料,老木匠賽魯班得到藝人的指點,用此巧構終於如期的完工。乾隆皇帝非常的高興。
【憨憨泉】 相傳梁代僧人的憨憨法師,是廟里的挑水和尚。自小患有眼疾,但是他耳朵靈心眼好,有一次他挑水經過這里,踩在了青苔上摔了一跤,他就想到是不是這個下面有泉水,於是他就在這里挖土尋找泉眼,村民們見他瞎折騰,就笑他傻,戲言道,「如果能挖出泉水,我就變成一隻大青蛙守在這里。」話音剛落,地下就冒出一股清泉噴到了憨憨法師的臉上,頓時感到一陣清涼,他的雙眼又重見了光明,這個時候,憨憨法師發現那個農夫果然是變成了一隻青蛙,久久的守在了古井旁。
【試劍石】吳王闔閭為了爭霸天下,抓來當時最有名的鑄劍高手干將、莫邪夫婦,要求他們一百天內鑄造出天下獨一無二的寶劍,王命難為,干將夫婦來到蘇州當時的相門外日夜不停的冶煉,現在貫穿蘇州古城東西的大道,故稱干將路,就是為了紀念他們。但三個月過去了,仍未如火純青,緊要關頭,莫邪跳入爐中,化作一縷青煙,終於鑄成了干將、莫邪一對雌雄寶劍。干將按期來到了海涌山,將雌劍莫邪獻給了吳王。吳王揮劍試刃,將身旁大石一劈為二,就是您看到的這塊巨石了。但是吳王是個 暴 君,當他正想提劍殺死干將,以確保寶劍舉世無雙時,干將卻早有準備,拔出雄劍干將,那把劍突然化為青龍,干將騎著龍直上雲霄,成為了劍神。
❺ 虎丘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被譽為」吳中第一名勝」的虎丘,又名海涌山、海涌峰、虎阜,位於蘇州古城西北,距閶門3.5公里的郊外。虎丘海拔34.3米,佔地約20公頃,山體為距今一億五千萬年的中生代侏羅紀時代噴發的岩漿凝結而成的流紋岩。
遠古時代,虎丘曾是海灣中的一座隨著海潮時隱時現的小島,歷經滄海桑田的變遷,最終從海中湧出,成為孤立在平地上的山丘,人們便稱它為海涌山。「何年海涌來?霹靂破地脈,裂透千仞深,嵌空削蒼壁。「宋人鄭思肖的詩句形象地道出了虎丘的由來。如今虎丘雖已遠離大海,人們依然能感受到海的蹤影,海的信息。人們來到虎丘,未踏進頭山門,就看到隔河照牆上嵌有「海涌流輝」四個大字;進山門後,一座石橋跨過環山河,橋被稱作「海涌橋」;上山路旁的一些怪石,圓滑的石體是因為海浪沖刷而致;憨憨泉因為潛通大海,又被稱作「海湧泉」;擁翠山莊月駕軒內立有清代學者錢大昕書寫的「海涌峰」石刻。虎丘曾有過望海樓、海泉亭、海宴亭等勝景。在歷代文人筆下,更可見虎丘與海的淵源,「海當亭兩面,山在寺中心。」(白居易)「寶剎近城郭,峰從海涌來。」(顧瑛)「嘗疑海上峰,湧起自天外。」(王鏊)虎丘的人文歷史可追溯到二千五百年前,和蘇州古城一樣歷史悠久。相傳,春秋時期,這里就是吳王闔閭的離宮所在。公元前496年,闔閭在吳越之戰中負傷後死去,其子夫差把他的遺體葬在這里。據《史記》等書記載,當時征調十萬軍民施工,並使用大象運輸,穿土鑿池,積壤為丘;靈柩外套銅槨三重,池中灌注水銀,以金鳧玉雁隨葬,並將闔閭生前喜愛的「扁諸」、「魚腸」等三千柄寶劍一同秘藏於幽宮深處。據說葬經三日,金精化為白虎蹲其上,因號虎丘。「宋代蘇州州學教授朱長文則認為,虎丘因形似蹲虎而得名,並說:」然觀其岩壑之勢,出於天成,疑先有是丘,而闔閭因之以葬也。「清乾隆帝弘歷也表示贊同:」本來岩壑擅天成,虎踞偏稱金氣精。」相傳,吳國滅亡後的數百年間,越王勾踐、秦始皇、東吳孫權,曾先後來次探寶求劍,結果都一無所獲,徒勞而返。
虎丘由帝王陵寢成為佛教名山和游覽勝地始於六朝。東晉時,司徒王及其弟司空王珉各自在山中營建別墅,咸和二年(327年),雙雙舍宅為虎丘山寺,仍分兩處,稱東寺、西寺,劉宋高僧竺道生從北方來此講經弘法,留下了「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佳話和生公講台、千人坐、點頭石、白蓮池等膾炙人口的古跡。六朝時的虎丘即已建有佛塔,陳代張正見、江整二人詠虎丘詩有」遠看銀台竦,洞塔耀山莊。「和」寶塔據高壟,經台鎮嶺頭。」之句,可為佐證。這是虎丘見於記載的最早的塔,廢毀已久。
結束南北朝分裂局面,使中國復歸一統的隋文帝楊堅,篤信佛教,於仁壽年間(601年-604年)下詔各州郡建造舍利塔,並由「有司造樣送往當州」,也就是附發了塔的樣式,以便統一規制。於是,虎丘歷史上便有了第二座塔,位於山頂東晉王琴台故址,不過,據古建築專家劉敦楨考證,它只是一座方形的木塔,早已無有,決非保存至今的以磚結構為主的八角形塔。這一結論已是毋庸置疑的了。
到了唐代,為避唐高祖李淵祖父李虎名諱,虎丘一度改名武丘,寺名亦易為武丘報恩寺,仍分東西兩寺。顏真卿詩有「不到東西寺,於今五十春。」之句。那時虎丘離城雖近,但無大路和河流可通,遊人需從田間阡陌穿行,如遇雨天還要涉水方能抵達,交通極為不便。寶歷元年(825年),五十四歲的白居易出任蘇州刺吏。這位熱愛蘇州風物、對虎丘情有獨鍾的大詩人有感於此,便領導蘇州百姓自閶門至虎丘開挖河道與運河貫通,沿河修築塘路直達山前,又栽種桃李數千株,加以美化,並繞山開渠引水,形成環山溪。事後,詩人寫有一首五律《武丘寺路》:「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河堤上,長留一道春。」虎丘山下溪流映帶,碧波潺緩,遠遠望去恍若海上仙島;從此水陸稱便,遊人絡繹不絕。為紀念白居易功績,後人稱塘路為白公堤,即今山塘街,河為山塘河,皆長七里,號稱」七里山塘「。此後一千一白多年間,山塘成為連結閶門與虎丘的唯一紐帶,是從蘇州城去虎丘的必經之路;既是閶門商市的延伸,又是虎丘風景名勝的前奏,歷史上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明清兩代虎丘的多部山志無不將山塘包括在內,一並加以記述。
然而,當初白居易開河築堤不到二十年,唐武宗李炎在位時,崇道闢佛,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於會昌五年(845年)詔令沒收寺院土地財產,毀壞佛寺佛像,強迫僧尼還俗,史稱「會昌滅佛」。遠離長安的蘇州也未能倖免於難,建寺已五百餘年的虎丘東西二寺當即被拆得片瓦無存。但過了不久,佛教又得到恢復。重建的虎丘山寺合二寺為一寺,並從山下遷移到山上,逐步形成保留至今的依山而築的格局。山下則另建東山廟和西山廟,以紀念舍宅為寺的王、王珉兄弟。五代時期,中原分爭,江南一隅比較太平。當時蘇州是吳越國錢氏政權統治下,僅次於都城杭州的重鎮,國主錢第四子錢元、錢文奉父子治理蘇州數十年,大事修建佛寺、構築圓林。據記載錢元「每游虎丘山寺,前路引望已欣動顏色。比至,必規畫修繕。」虎丘的寺院和勝跡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維修和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現代修塔施工中,發現文物的文字紀年和塔的形制判斷,虎丘現有的佛塔,就是五代最後一年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亦即吳越國王錢弘在位的第十三年,至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的建築。建成後十七年,吳越國「納土歸宋」,蘇州正式歸入宋王朝的版圖。
北宋至道年間(995-997年)蘇州知州魏庠奏改虎丘山寺為雲岩禪寺,由律宗改奉禪宗。景元年(1034年)詔以宋真宗趙恆御書三百卷副本藏於寺中,為此四年(1037年)特建御書閣。皇初(約1044年),又改禪寺為十方住持。此後常為禪僧掛錫之所。南宋紹興初(約1131年),高僧紹隆到虎丘講經,一時眾僧雲集,聲名大振,遂形成禪宗臨濟宗的一個派別「虎丘派」。紹隆法師名重宇內,聲聞海外,「法席鼎盛。東南大叢林號為』五山十剎『者,虎丘遂居其一。」紹隆於紹興六年(1136年)圓寂坐化於虎丘。虎丘舊有隆祖塔院,在東山廟畔,昔時日本使者來華至蘇,必定要朝拜隆祖塔,可見影響之大。宋代在山上創建的還有應夢幻觀音殿(石觀音殿)、轉輪大藏殿、水陸堂、陳公樓(雙井橋)、千頃雲閣、和靖書院等。
元代至元四年(1338年)到至正四年(1344年)年間,雲岩寺有過一次較大規模的修建,塔的維修也第一次見於記載,現存的二山門(斷梁殿)即當時所建。同時修繕和改建的還有大佛殿、千佛閣、三大士殿、平遠堂、小吳軒、花雨亭等建築,並鑄造巨鍾一口,疏浚環山溪六千餘尺。元末群雄並起,至正十六年(1356年)張士誠佔領平江(蘇州)割據稱王。為保衛城池,選中水陸要沖的虎丘駐軍布防,在疏浚環山溪的同時,沿溪修築了一座環山城,將登臨之人歲無虛日的名勝之區變成了介戒備森嚴的軍事要害。一時「山上樓台山下城,朱旗夾道少人行。」(呂志學句)但虎丘土城在軍事上並未發揮作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派大將徐達、常遇春率軍征討張士誠,圍攻孤城平江(蘇州)達十個月之久。相傳徐達的攻城指揮部就設在虎丘,而常遇春亦屯兵於虎丘,與張士誠軍激戰於山塘至閶門南北濠一帶。
明代是虎丘歷史上的多事之秋,曾三次發生火災,毀而復建。第一次,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僧舍不戒於火,寺焚,延及浮圖」。至永樂初(約403年)修塔,建大佛殿、文殊閣,十七年(1419年)至十九年建妙庄嚴閣、千佛閣、大悲閣、轉輪大藏殿、天王殿、旃林選佛場等。第二次,宣德八年(1433年)「火復作於僧舍,浮圖又及於災,而加甚於昔焉。」距第一次災後修復竣工僅十二年。巡撫侍郎周忱、知府況鍾聞知雲岩寺住持南邱立志復興,率先以俸祿捐助,蘇州官民紛紛施以財物。自正統二年(1437年)至景泰四年(1453年)約十五年間,先修復寶塔、重建大佛殿,而後構建敕賜藏經閣庋藏敕賜《藏經》、三大士殿、伽藍殿、香積堂、海泉亭等。嘉靖萬曆和天啟年間。在知府胡瓚宗等倡議和贊助下,又陸續修建了萬佛閣(妙庄嚴閣)、西方殿、伽藍殿,天王殿。千手觀音殿、大悲閣、轉輪大藏殿、千佛閣、悟石軒、和靖祠、五賢祠、申公祠,仰蘇樓等,並再次修塔。但時隔不久,崇禎二年(1629年)第三次失火,大雄寶殿、萬佛閣、方丈樓觀,一夕而毀。十一年(1638年)至十三年(1640年),巡撫張國維捐俸重建大雄寶殿、千佛閣,並修塔。據劉敦禎教授考證,塔的第七層即當時改建。
清代,虎丘經歷了一個盛極而衰的過程。虎丘最興盛之時,為康熙至乾隆期間。康熙帝玄燁和乾隆帝弘歷都曾六次南巡,每次下江南都要光臨虎丘,並曾駐蹕山上,有幾次從浙江回京途經蘇州還要重遊虎丘。祖孫二人先後在虎丘題寫匾額楹聯數十處,吟詩不下二十餘首。現今頭山門所懸「虎阜禪寺」豎匾,就是玄燁的手筆。為此虎丘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至四十五年(1706年)先後建起了萬歲樓、御碑亭、文昌閣,以及宏偉的行宮「含暉山館」,接著又重修了大雄寶殿、千佛閣。乾隆十五年(1750年),再次全面修整,十九年(1754年)建千手觀音殿、地藏殿,三十八年(1773年)修塔。當時山前山後軒榭亭台逶邐參差,多達五千零八十餘間,共有勝景二百多處;白堤春泛、蓮池清馥、可中玩月、海峰雪霽、風壑雲泉、平林遠野、石澗養鶴、書台松影、西溪環翠、小吳晚眺,號稱「虎丘十景」。虎丘衰落之時,為咸豐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的兵火摧殘。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修成自天京(南京)揮軍東征,一路勢如破竹,迅速逼近蘇州,潰敗的清軍在城外楓橋、虎丘、山塘、上塘、下塘和南濠、北濠一帶縱火,大火延燒三晝夜。「山塘七里繁華夢,贏得姑蘇一炬紅」(俞平伯詩)被譽為」紅塵中一二等風流之地(紅樓夢第一回)的蘇州閶門,繁華商市及虎丘、寒山寺等勝跡,旦夕之間化為廢墟。1863年虎丘又成為太平軍蘇城保衛戰的西北前哨陣地,曾在附近修築防禦工事。戰後的虎丘,殿閣樓台僅存斷壁頹垣,唯有破敗的雲岩寺塔、二山門。二仙亭和石幢兀立於荒煙蔓草中;危塔暮鴉,西風殘照,人跡罕至,荒涼不堪。同治十年(1871年)起山寺殿宇才略有恢復,但因陋就簡,規模已大不如前。光緒十年(1884年),狀元洪鈞、詞人鄭文焯等集資於憨憨泉坡地依山勢創建擁翠山莊。辛亥革命後,1918年吳中名士金松岑、費仲深、汪鼎丞等募建冷香閣於擁翠山莊北,並於閣旁植紅綠梅數百株,成為品茗賞梅勝地。此後十餘年,又陸續修建了頭山門、石觀音殿、申公祠、三泉亭、致爽閣、可中亭諸勝。但八年抗戰期間,勝跡失修,樹木被砍,又出現了荒涼景象。
新中國建立以後,虎丘勝跡才真正開始全面修整。1953年到1963年短短十年中,維修加固了瘡痍滿目、開裂欲傾的雲岩寺塔,重修了二山門、大殿、千手觀音殿、小武當、小武軒、百步趨、十八折、擁翠山莊、申公祠、五十三參、御碑亭、上山路、陳去病墓,重建了悟石軒、平遠堂、花雨亭、通幽軒、玉蘭山房,新建了東丘亭、放鶴亭、孫武子亭、湧泉亭、海涌橋,疏浚了劍池、第三泉、環山溪,在元末張士誠土城殘基上修築了環山路,並在保護古樹的同時,大規模綠化,植樹二萬二千多株,山前山後滿目蒼翠,盡改往昔荒蕪面貌。1961年,雲岩寺塔以及二山門,有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是,從1966年到1976年十年「文革」中,虎丘不但整修和建設陷於停頓,而且受到了人為的破壞,石刻、佛像、匾額、楹聯、書畫損失嚴重。七十年代後期起,虎丘又進入了一個加快步伐恢復發展的新時期。到1989年建國四十周年時,失修、破損、無存的建築、石刻、匾聯逐步得到維修保護和復原,重建了千頃雲閣、五賢堂,新建了分翠亭、攬月榭、雲在茶香、萬家煙火等景點;1980年至1982年,新建「萬景山莊」盆景園於東山廟、隆祖塔院遺址一帶,薈萃蘇派樹樁盆景和水石盆景數千盆;1981年至1986年,對雲岩寺塔的塔基和基礎進行了加固,使這座傾斜已達2、34米的千年古塔轉危為安;年以後,重修了二山門,重建了巢雲廊、平遠堂、養鶴澗、頭山門兩廊,疏通了第三泉經劍池、千人石、白蓮池到養鶴澗的古水系,並將崎嶇不平的環山石子路和山坡小徑全部改鋪成平坦的石板路。與此同時,大力載種竹、茶、樟、杉、松、柏、梅、桂、櫻、楓、玉蘭、銀杏、石榴、枇杷、柿、棗、桔、栗、杜鵑等。如今,西麓的紅梅、綠梅,東麓的櫻花,後山的毛竹、杜鵑、白雲茶,都已蔚然成林;人工培植的書帶草、麥冬草和長春藤等也取代了以往山坡、路旁野生的雜草。春花、夏蔭、秋果,冬翠,四時佳景清麗可人,千古名山生機盎然。
年,虎丘以其整潔優美的環境井然有序的管理和優良的服務,被評為十處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之一。
年,蘇州山市虎丘山風景區日前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認證。此前,風山景區已獲「全國十大文明示範風景區」和國家旅遊局確認的高等級「AAAA」景區等評定,此番通過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的國際認證,標志著該景區百尺竿頭再上層樓,將從科學化過細管理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進一步優化質量刷新形象。
❻ 吳中虎丘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相傳在很久以前的春秋晚期,吳王夫差的父親埋葬在這兒三天後,這兒出現了一隻老虎,虎丘因此得名。也有人說,這座山丘像一隻虎蹲在那兒,因為形狀像虎,所以叫虎丘。虎丘這座山並不太高,只相當於13層樓那麼高。山頂的虎丘塔卻比虎丘山還要高出兩層樓的高度。塔七級八面,內外兩重,用磚砌成,沒有一寸木頭。但卻有木結構的外形,很有獨特的地方。
❼ 虎丘是怎麼形成的
虎丘在蘇州市閶門外。相傳在很久以前的春秋晚期,吳王夫差的父親埋葬在這兒三天後,這兒出現了一隻老虎,虎丘因此得名。也有人說,這座山丘像一隻虎蹲在那兒,因為形狀像虎,所以叫虎丘。虎丘是蘇州的重要名勝,並流傳有豐富的民間傳說。
虎丘這座山並不太高,只相當於13層樓那麼高。山頂的虎丘塔卻比虎丘山還要高出兩層樓的高度。塔七級八面,內外兩重,用磚砌成,沒有一寸木頭。但卻有木結構的外形,很有獨特的地方。人們把虎丘塔作為蘇州的標志。虎丘最高觀賞處是塔院旁的致爽閣,在這兒可以遠望江南景色。半山腰有斷梁殿,路西有水清甜涼的憨憨泉,是梁代憨憨僧開鑿的。路東的試劍石中有裂縫,像刀劈的一樣。相傳吳王曾用這塊石頭試過劍。在大路盡頭,有一片平坦的褐色大岩石,像人工鑿成的,這就是千人石。有人說梁代高僧生公在這兒講經,有千人聽講,所以叫千人石。石崖上還刻有「生公講壇」四個字。崖底的長池叫白蓮池,池中有點頭石。傳說生公講經時,連頑石也點頭稱贊。千人石北面的圓門旁,刻有「虎丘劍池」四字。吳王夫差在這兒埋葬父親闔閭,曾用三千把寶劍陪葬。秦始皇和孫權曾為尋找這些寶劍,在這兒挖掘。劍沒得到,卻挖成了一個劍池,池旁陡壁如同刀削,池上架著天橋,橋上有雙井,名字叫雙吊桶,景色奇險。
虎丘有「吳中第一名勝」的美稱,景色真是美不勝收。古人用「紅月隱檐底,青山寺中藏」的詩句描繪虎丘的景色,一點也不過分。
❽ 蘇州高新區為什麼叫虎丘區,虎丘都不在他范圍內啊
蘇州高新區就是虎丘區,是一套班子,兩個名字。要國家優惠政策時就是高新區,民政管理時就叫虎丘區。
❾ 虎丘為何敢稱吳中第一名勝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蘇東坡說,不去蘇州游覽戶口是一件遺憾的事。蘇州園林這么多,為什麼獨湖區官壓群芳?不僅是因為美麗的自然景色,還因為其他花園無法企及的文化魅力。今天,讓我們靠近虎口,看看它獨特的風韻和韻味。非同尋常的遊客來到虎丘一定是因為那美麗的景色。戶口的建築物中包含了樓台亭廊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建築物的集大成者。但是隱藏在它後面的傳說是它更精緻的地方。從名字來說,戶口是以吳王侯的名字命名的,其死亡葬於此,墳墓上有白虎,戶口因而得名。從此與帝王結下了不解之緣。秦始皇,孫權不來探墓,康熙乾隆在江南劉湖區。
除了傳達千古風景和詩句之外,戶口作為旅遊景點,還為遊客准備著獨特的驚喜。從戶口白雲車繼承下來的雲岩車只有在旅遊區冷香閣和雲里,在茶香茶室對外銷售。這輛白雲車不簡單。據傳聞,多城肉牛在戶口居住期間發現了高質量的水源,即現在的「天下第三千」,挖了井,種了茶樹,用山水煮茶。這些茶樹現在已經不存在了,但是虎口旅遊區經過不懈的努力,在茶鄉景點建雲,致力於恢復白雲車,目前製造的白雲神茶甜美,唇齒留香,與碧螺春不相上下。也有想吃特色冰淇淋的朋友。虎丘塔下面有賣素媛冰淇淋的地方,賣的冰淇淋和虎丘塔一樣,可以說又是小驚喜。戶口每年都有盛大的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