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城關鎮的名稱由來
在清代以前,我國的縣城是縣政府的直屬地,沒有鄉鎮建制;縣郊則劃分為鄉,由鄉老士紳自治。
民國開始,部分縣開始將縣城也編為鄉鎮;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已有大量縣城建立鄉鎮建制,而且多無城名,一般都被當地人民稱為「城關鎮」。因而在建國後一般就依照習慣,各地設立了眾多的城關鎮、城關鄉、城關區等等;部分縣的縣治遷移,城關鎮不再是縣城,但是治所遷移後一般還是會保留歷史原有稱謂。
自90年代起,各地陸續意識到這個問題,全國千篇一律的諸多「城關鎮」開始普遍改名或分設街道。
㈡ 濛陽鎮的名稱由來
再說說濛陽河。濛陽河——古稱濛水,是經湔江堰分流的九大河流之一,流經丹景山、隆豐、天彭、軍樂、昇平、九尺等鎮,至濛陽場南二道橋,再下入廣漢界,經中興場南,在西城橋下合馬牧河,東匯白土河(蔣家河),東南至三水關(今三水鎮)注入清白江,全河長60.1公里。俗話說,生命之源源於水。濛陽河之水灌溉了上萬畝糧田,養育了數十萬濛陽兒女,成為濛陽河流域人民的母親河,濛陽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母親河。而今,有不少人只圖書寫簡便,將濛陽寫成「蒙陽」,實在是愧對母親河,愧對祖先啊!第三
按照國務院頒布的《地名管理條理》第九條規定:「各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使用地名時,都以地名機構或民政部門編輯出版的地名書籍為准。」民政部頒發的《地名管理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規定:「機關、團體、部隊、企業、事業單位的公告、文件、證件、影視、商標、廣告、匾牌、地圖以及出版物等方面使用的地名,均以正式公布的標准地名(包括規范化譯名)為准,不得擅自更改。」所以,作為行政區劃名稱的濛陽鎮之「濛」是有法律保障的,勸君切忌圖方便,將濛陽鎮之「濛」寫成「蒙」。
㈢ 潁陽鎮名字的由來
潁陽鎮名字的由來
北宋慶歷三年 (1043)廢潁陽縣置,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南潁陽鎮。四年 (1044) 復為潁陽縣。熙寧二年 (1069) 廢縣為鎮。元祐二年 (1087) 復為縣。金又廢縣為鎮。
(1)在河南省登封市西部。面積89.5平方千米。人口5萬。鎮人民政府駐潁陽,人口6480。因古時曾屬潁川郡,縣在狂河之北,故名。漢為綸氏縣治,北魏為潁陽縣治,隋為武林縣、輪氏縣治,唐為武林縣、潁陽縣治。1961年建潁陽公社,1983年改鄉,1993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煙葉等。有煤礦和硅鐵、燒鹼等廠。鄭盧公路經此。名勝古跡有潁陽遺址、崇法寺和寶林寺。(2)在河南省襄城縣東北部。面積58.5平方千米。人口5.2萬。鎮人民政府駐馬庄,人口470。潁河流經境內,西漢時曾為潁陽縣地,故名。1958年成立潁橋公社,1966年改東方紅公社,1971年復潁橋公社。1984年改潁橋鄉,1985年改潁陽鄉,1994年置鎮。產小麥、玉米、甘薯、大豆、煙葉等,特產粉皮、粉絲。有制磚、化工、金剛砂、麵粉、棉紡等廠。311國道經此。古跡有四侯冢、小河遺址等。
㈣ 桐城市鄉鎮名稱的由來
趙州泉址在桐城市城郊投子山觀音亭下,泉水依石而出,淙淙有韻,甘洌清醇。泉旁勒石篆書陰刻「古泉」二字,筆力蒼勁古樸。關於趙州泉的由來,還有一段傳說。
相傳,唐朝趙州和尚雲游四方,慕名來到投子山,卓錫投子寺弘揚佛法。當時正值大旱,寺中眾僧飲水困難,苦不堪言。一天,趙州和尚端坐蒲團之上,手捻佛珠,口念佛經。良久,他驀地高舉錫杖,用力向一堆鬆散的沙土刺去,錫杖如飛,直插土中。
過了一會兒,趙州和尚拔出錫杖,一股清泉竟汩汩而出,咕嚕有聲。當沙土被泉水沖刷過後,一個泉眼傍石露出。僧徒見狀大喜,紛紛合掌而誦「阿彌陀佛」,嘆服佛法無邊,救苦救難。趙州和尚走後,寺僧為感其恩德,將此泉取名「趙州泉」,又因他飛錫得泉,故又稱為「卓錫泉」。後來又立碑刻「古泉」以志之。現在,趙州泉舊址依稀可見,古碑尚存。
㈤ 誰知道登封幾個鄉鎮名稱的來由
登封;武則天蹬嵩山封中嶽神,後漸稱登封。
告城鎮;意曰武則天登峰封神大功告成。
大金店;原指金朝金兀術修的南嶽廟(此南嶽乃是金兀術受到岳飛的阻擋,無法實現佔領五嶽的目的,於是就在這里見了假南嶽廟。)大金店原是大金殿。
東金店;在大金店東,原是金朝駐兵之地,將住大金店,又稱小金店。
穎陽;古代河之北稱陽,河之南稱陰,因在潁河北岸故得名。
石道;現
盧店;已
宣化;經
大冶;無
君召;法
送表;考
白坪;證
㈥ 張良鎮的鎮名由來
張良鎮這個名字源於西漢,因張良曾在此安營紮寨而得名。最初叫張良店,後改名留侯鎮,又易名張良鎮。起初人少蕭條,漢後逐漸發展,明代形成商埠,清代名揚豫、皖、晉、陝、冀、鄂,民國時被省府列為名鎮。新中國成立後市場更為繁榮。1992年,被河南省建設廳命名為中州名鎮。
張良鎮周圍的村莊名稱也按當年留侯安營紮寨的布局來分布。張良鎮所在的張良東、西、南、北四村原合稱張良街,應為當年張良本人的大營;相傳當年漢軍駐扎此地,呂後與劉邦的其他嬪妃不合,讓劉邦不勝其煩,最後還是張良來說和,最後呂後帶著太子駐扎在張良大營的東邊,其他嬪妃就駐扎在張良大營的西面,是為東營村、西營村;
而劉邦的大寨就駐扎在東營以南,是為王營村;王營村以西、張良以南有一范庄村,據說是劉邦親信樊噲駐扎所在,後世訛傳「樊」為「范」故名,但此說已不可考;王營東北約6里為紀營,為劉邦大將紀信的大營;紀營再往東北數里為韓信街村,為韓信大營;而蕭何則駐扎在王營以北數里,與張良大寨和韓信大營連成西南-東北一線,現稱蕭何村。
張良鎮周圍其他還有許多以營、寨命名的村莊,如磙子營、張官營、虎營、薛寨、袁寨等等,相傳都是當年駐軍舊址,但具體是哪位將領已無從查證。而張良村與王營村之間有條普普通通的小河,名字卻很別致,叫「馬不跳河」,相傳是楚漢交戰,漢軍一敗塗地一路逃難至此,人困馬乏,軍馬連這一條小小的河道都無力跨越,劉邦無奈,只得下令在此安營紮寨。漢軍休整後,又得到附近豐富的給養,果然重新振作,回師出擊獲勝後,終於擺脫了潰逃的局面。後又進軍滎陽,與楚軍以鴻溝為界,相持了4年,最終得以一統天下。
這兒的人有句俗話:張良有個坑,坑中有口井。這個坑指的是二郎廟坑,井指的便是這口古井。村裡人說不上來它挖於何時,只是井壁上的青苔訴說著年代的久遠。
住在坑邊的村民馮平說:「這口井裡的水甜,大家都說是白糖水,村民家中打的都有井,可不是咸就是苦,吃不成,所以村裡人還到這里挑水吃。」村人將這口古井奉為神明,井邊還用磚砌了一個小廟。張良鎮營南村個體醫生劉永欽家保存了一塊石碑。碑文上的字體看起來還較清晰,有的似篆體,有的又似甲骨文。
劉國欽看不懂,後來找了當地幾位老教師幫忙翻譯成了現代漢字,大意為:「昔漢王巡營於張良寨,良以此地上酒貢之,王酒後神滿吟詩一首:美酒一杯神氣滿,立志要為天下雄,何懼霸王循楚地,揮動鐵臂天下平。漢王劉邦丙申年二月二日,寨民敬之,刻石記之,漢四年戊戌臘月二日。」這塊石碑是否系漢代文物,目前尚無定論,還有待於考古專家的鑒定。假如它的確源於漢代,張良在此安營紮寨、劉邦曾到此巡查就找到了有力的證據。
張良姜一直享有盛名。張良鎮種植姜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當地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早在公元前206~205年,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時,轉戰至魯山境內。當時劉邦瘟疫染身,久治不愈,當地人便獻上張良姜湯,劉邦喝下之後,一發汗竟然「湯」到病除。劉邦為此喜愛張良姜,坐上皇位之後便讓產地官吏年年朝貢。從此,張良姜名揚中原。
㈦ 安樂鎮的名字由來
安樂鎮的由來: 據說,當年劉禪被俘投降魏國後,被分到如今的安樂鎮做起來了他的被俘生活。當時的司馬集團,不是很放心他,因為姜維等的起義,讓魏國的統治岌岌可危,為了探清這位蜀國的後主的心思。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奉命前來這里探望他。
劉禪據說被俘後,縱情歌舞對於外事不理不問。一些蜀國遺臣卻一心想復國,面對這個環境。劉禪不得不裝聾作啞,就在司馬昭來了之後,與劉禪對酒賞樂。正在酒酣之際,司馬昭突然問劉禪,這里的美景與生活和以前的蜀國相比哪個好?劉禪一手持著酒杯,笑著說:「此樂間,不思蜀也!」
隨後,司馬昭回復魏國國主,劉禪的這句話。而後,劉禪就被封為「安樂王」。帶著一些蜀國的遺臣,在安樂長此定居。
後人隨改原地方名為安樂,以紀念這位蜀國最後的君主。
㈧ 誰知道伊寧縣各個鎮名字的由來
伊寧縣轄2個鎮、16個鄉(包括1個民族鄉):吉里於孜鎮、墩麻扎鎮、胡地亞於孜鄉、吐魯番於孜鄉、喀拉亞尕奇鄉、愉群翁回族鄉、阿熱吾斯塘鄉、英塔木鄉、巴依託海鄉、維吾爾玉其溫鄉、薩木於孜鄉、喀什鄉、麻扎鄉、溫亞爾鄉、阿烏利亞鄉、曲魯海鄉、武功鄉、薩地克於孜鄉。縣境內有:青年農場、多浪農場、兵團農四師七十團、農四師拜什墩農場。縣人民政府駐吉里於孜鎮。
吉里於孜鎮
代碼:654021100轄5個社區、6個村委會:東一區社區、東二區社區、西一區社區、西二區社區、城西社區、吉里於孜村、五道橋村、墩買里村、和田買里村、上肉孜買提於孜村、下肉孜買提於孜村。
墩麻扎鎮
代碼:654021101轄4個村委會:墩麻扎村、阿熱買里村、阿孜尕勒買里村、托海村。
吐魯番於孜鄉
代碼:654021201轄4個村委會:吐魯番於孜村、上吐魯番於孜村、下吐魯番於孜村、克伯克於孜村。
胡地亞於孜鄉
代碼:654021200轄9個村委會:胡地亞於孜村、下胡地亞於孜村、奧爾曼村、喀尕勒克買里村、闊坦塔木村、上他郡村、博斯坦村、下他郡村、蓋買村。
武功鄉
代碼:654021216轄4個村委會:武功村、上武功村、莫洛托乎提於孜村、巴熱提買里村。
薩地克於孜鄉
代碼:654021217轄2個村委會:薩地克於孜村、下薩地克於孜村。
曲魯海鄉
代碼:654021215轄6個村委會:曲魯海村、吾日勒克村、賽買里村、皮亞孜村、尤喀克塔木村、上皮亞孜村。
溫亞爾鄉
代碼:654021213轄7個村委會:上溫亞爾村、維吾爾布力開村、下溫亞爾村、賀加希村、上伊地力於孜村、多浪村、依地力於孜村。
麻扎鄉
代碼:654021212轄6個村委會:麻扎村、協合買里村、帕勒特外村、塔爾村、阿熱買里村、博爾博松村。
喀什鄉
代碼:654021211轄8個村委會:圖地於孜村、賽皮爾村、喀拉巴格村、石橋村、拜什墩村、其巴爾吐別克村、托提溫村、加爾蘇村。
薩木於孜鄉
代碼:654021210轄8個村委會:薩木於孜村、撒拉村、十三戶村、下十三戶村、下薩木於孜村、英阿瓦提村、艾希熱普村、克其克布拉克村。
維吾爾玉其溫鄉
代碼:654021209轄7個村委會:維吾爾玉其溫村、上阿山於孜村、阿山於孜村、阿同村、克什拉克塔木村、英阿亞提村、下阿同村 。
巴依託海鄉
代碼:654021208轄12個村委會:塔依爾於孜村、喀勒其塔木村、阿熱溫村、其格勒克麻扎村、也台溫村、下也台溫村、薩克於孜村、茶依其溫村、下薩克於孜村、下喀勒其塔木村、下阿熱溫村、熱瓦村。
英塔木鄉
代碼:654021207轄9個村委會:喀拉蘇村、英塔木村、阿克塔木村、包爾其村、包爾其玉其溫村、夏合勒克塔木村、木拉提村、托萬克塔木村、托萬克溫村。
阿熱吾斯塘鄉
代碼:654021206轄12個村委會:古庫熱提曼村、阿熱吾斯塘村、依孜別克塔木村、奧依曼巴依託海村、庫孜列克村、喀拉墩村、布拉克貝希村、庫台曼村、托萬克村、海勒潘買里村、吐格曼貝希村、阿勒台溫村。
喀拉亞尕奇鄉
代碼:654021202轄6個村委會:喀拉亞尕奇村、潘津布拉克村、喀贊其村、吉爾格朗村、胡吉爾特村、奧依曼布拉克村。
阿烏利亞鄉
代碼:654021214轄5個村委會:庫魯斯台村、阿烏利亞村、哈薩克布力開村、克孜勒布拉克村、托遜村。
愉群翁回族鄉
代碼:654021205轄15個村委會:愉群翁村、拜什溫村、下拜什溫村、伊克溫村、買買亞村、托乎其於孜村、斯拉木於孜村、阿勒推村、下皇工村、托庫孜塔拉村、皇工村、上阿不拉什村、阿不拉什村、下阿不拉什村、新戶村。
㈨ 雙溝鎮的鎮名由來
雙溝的名字由來已久。相傳古時候有一隻鳳凰落在該鎮,這只鳳凰年復一年地面西立於東崗,後以鳳凰的嘴為分界,形成兩條大溝,南溝自鳳凰嘴左側從正東門內蜿蜒流入唐河,北溝自鳳凰嘴右側彎曲注入唐河,故名「雙溝」,至今雙溝遺址猶存。
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雙溝在西周以前是襄國之域;春秋戰國時代系楚國屬地,自宋代屬襄陽府襄陽縣管轄至今」。位於鎮中心有一口「四眼井」,據當地老人講,古時候有四條龍匯聚於此,噴出四個泉眼,泉水清澈,味甜質純。過去在這兒建有「飛來泉」茶館,飲用這里的茶水沁人肺腑,還能治多種疾。「四眼井」周圍有十幾戶人家用這里的泉水生豆芽,生出的豆芽雪白鮮嫩,久放不爛。不少遠道而來的客人,總要嘗嘗「四眼井」的水方肯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