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南跟河北名稱的來歷
黃河以南為河南,黃河以北為河北。
2. 河北省的簡稱的由來
河北省簡稱「冀」的由來
在中國的遠古時代,有一位治水的英雄叫「禹」,人們尊崇他,稱他為「大禹」,又因為他是我國第一個朝代「夏」的開國君王,又稱他為「夏禹」。
在大禹的時代,洪水泛濫,他治理洪水以後,曾以山川大勢,劃全國為「九州」(這里的「州」不是行政區劃,而是地理區域)。
到了戰國時代,即公元前475至前221年,中國有一部記載上古之事的書叫《尚書》,其中有一篇地理著作叫《禹貢》,對這件事作了記載。
「九州」中頭一個就是冀州,河北這塊土地是古冀州的組成部分,以後不少朝代都在這里設過冀州,所以河北就簡稱為「冀」。
(2)河北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河北省的其他別稱
河北省又以「燕趙」代稱,因為在戰國時期,七個強大的諸侯國爭奪霸業。在現在河北省境內,就主要的地理區域說,北有燕國之地,南為趙國之城,所以後世就以「燕趙」作為河北的代稱。
中國到了封建社會晚期,金(公元1115至1234年)、元(公元1271至1368年)、明(公元1368至1644年)、清(公元1644至1911)四個朝代都先後建都北京,河北作為國都的屏護,倍受重視。
古時把國都附近的地方稱為「畿輔」,所以河北大地又有「畿輔之地」或「京畿」的美名。現在,河北省依然作為首都北京的屏護,也常常被稱為「畿輔之地」或「京畿」。
河北省的地理環境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省接壤。
隸屬廊坊的「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被京津兩市包圍,成為河北省的一塊「飛地」,為首都的「後花園」。
河北省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貌復雜多樣,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類型齊全,有壩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單元。
河北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大部分地區四季分明,1月平均氣溫在3℃以下,7月平均氣溫18℃至27℃,降水量分布特點為東南多西北少。
河北省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經過數千年的積淀,形成了豐富、獨特的文化,成為名符其實的文化資源大省。擁有長城、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廟宇、清東陵、清西陵等3項5處世界文化遺產。
3. 河北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河北在古代叫冀州、幽州。
河北古稱冀州,舜分置十二州,河北為幽州。《禹貢》亦為冀州。《周禮·職方》曰幽州。公元前15世紀,商王祖乙遷都於邢(今邢台市),經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至南庚遷奄,約130多年。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封召公之子於燕國,封周公之子於邢國,河北成為燕、邢之地。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西北部屬代國。邯鄲和邢台曾是趙國都城。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東臨渤海、內環京津,西為太行山,北為燕山,燕山以北為張北高原,兼有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草原和海濱等地貌,地跨海河、灤河兩大水系。河北省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沿海開放地區,是中國經濟由東向西梯次推進發展的東部地帶。
河北省是中國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的省份。是中國重要糧棉產區。
河北省環抱首都北京,地處東經113°27′~119°50′,北緯36°05′~42°40′之間,橫跨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總面積18.85萬平方公里,省會石家莊市。
北距北京283公里,東與天津市毗連並緊傍渤海,東南部、南部銜山東、河南兩省,西倚太行山與山西省為鄰,西北部、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東北部與遼寧省接壤。隸屬廊坊的「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被京津兩市包圍,成為河北省的一塊「飛地」,為首都的「後花園」。
河北省河流眾多,長度在18公里以上1000公里以下者就達300多條。境內河流大都發源或流經燕山、冀北山地和太行山山區,其下游有的合流入海,有的單獨入海,還有因地形流入湖泊不外流者。
主要河流從南到北依次有漳衛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潮白河、薊運河、灤河等,分屬海河、灤河、內陸河、遼河4個水系。其中海河水系最大,灤河水系次之。
4. 河北省石家莊名字的由來
石家莊市的名稱來源於石家莊村。一百年前,石家莊是獲鹿縣(今鹿泉市)的一個小村,面積不足半平方公里,只有百餘戶,六百多人。從1902年起隨著京廣、石太、石德鐵路的興建,逐漸發展為現代都市。現在石家莊市面積14164平方公里,人口九百多萬,成為「天下第一庄」。
石家莊村名最早見諸於明代。現在上京毗盧寺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4年)重修碑記中,有石家莊村名。清光緒四年本《獲鹿縣志》記載:「石家莊,縣三十五里,街道六,廟宇六,井泉四」。當時石家莊村的位置和范圍,在今新華區東南部的北大街以西,大橋路以北,北後街以南,北於家胡同以東。石家莊由何而得名,傳說頗多,有說因「石」姓而得名,有說由「十家莊」訛傳而得名,還有說因村中多石匠而得名,但都無史籍記載,有待進一步考證。
石家莊之所以從一個小村發展為大城市,關鍵是由於京漢(今京廣)鐵路與正太(今石太)鐵路交匯點的確定。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里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正太鐵路,1904年動工興建,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有力的促進了石家莊的經濟發展,成為城市崛起的先導。
5. 河北這個名字的由來
河北,因位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是個古老的名稱,最早以地域名稱見諸於戰國史籍,唐初始成為大行政區的名稱,中華民國(1928年)由直隸省改為河北省。
6. 有誰知道河北地名的來歷啊
河北省的名稱及其來歷
作者:楊廣富
河北,因位於黃河下游以北而得名。「河北」是個古老的名稱,最早以地域名稱見諸於戰國史籍,唐初始成為大行政區的名稱,中華民國(1928年)由直隸省改為河北省。
「河北」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的《周禮·職方》,中有「河北之地」的記載。《戰國策·趙策三》則有「趙有河北,齊有河東」。《爾雅·釋丘》記載:「天下有名丘五,三在河南,其二在河北」。文中的「河」,指「黃河」。黃河,古稱「河」。後世以河水多泥沙而色黃,故稱「黃河」。戰國時的黃河,由今河南省濮陽流向東北,經今河北省大名、館陶,及山東省平原等地,於山東省慶雲縣入海。其北有趙,其東有齊。從黃河流經的地域,可知那時的「河北」,大抵包括今河北省中、南部廣大地區和今山東省東北隅、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地區。古代河北與今河北有著地域上的部分重疊關系,從而可以看出當今河北省這個名稱悠久的歷史淵源①。
「河北」自戰國出現,歷經秦、漢,至隋,它一直作為黃河以北廣大地域的泛稱存在,但並無具體嚴格而明確的地區范圍。《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陳余為將,將卒數萬人而軍巨鹿之北,此所謂河北之軍也」。此書還記載劉邦對項羽所言:「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當時「巨鹿」在今河北省邢台市境內,「河北之軍」指在邢台「巨鹿之北」。「將軍戰河北」,指項羽之軍是在今河北省中南部地區。《隋書·五行志》記載:「仁壽二年,河南、河北諸州大水」。「河北」,指太行山以東,黃河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包括今河北省及其相鄰地區②。總之,「河北」在唐代以前是個約定俗成的地域泛稱。
唐代初期,「河北」開始成為全國一級大行政區的名稱,沿襲到宋、金兩朝。《舊唐本·地理志》記載:「貞觀元年,悉令並省。始於山河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內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東道,四曰河北道……」。這是「河北」成為大政區名稱的開始。根據「山河形便」的命名原則,在黃河以北設道,名曰「河北道」,這是順理成章的。河北道轄孟、懷、魏、博、相、衛、貝、澶、邢、洺、惠、鎮、冀、深、趙、滄、景、德、定、易、幽、涿、瀛、莫、平、媯、檀、荊、營等29州及東安都護府。此時黃河已向南改道,即由河南省濮陽向東北經今山東省陽谷、東阿、禹城、商河、濱縣等至利津入海。河北道的范圍大體包括今河北省全部轄域及山東省、河南省北部一隅和內蒙古自治區、遼寧省、吉林省的南部地區。由上可知,當時「河北」的地域十分遼闊。宋代將河北道改為河北路。金代沿用河北路。元代推行省制,便廢除了河北路③。
省,原是官署的名稱。作為政區名的行省,起源甚早。魏、晉時已有「尚書省」、「中書省」之稱,是中央行政機構。元代以中書省為中央政府,除京師附近地區的山東、山西和河北直隸於中書省外,又在路之上於河南、浙江、湖廣、陝西、遼陽、甘肅、嶺北、雲南等處設十一個行中書省(略等於中書省辦事處或中書省行署),簡稱行省。後來行省正式成為行政區劃名稱,簡稱省④。古稱「天子之居」為「京師」,即今首都。明代直隸於京師的地區為「直隸」。明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朝自南京遷北京後,因稱直隸北京的今河北、天津等地為「北直隸」;直隸南京的今江蘇、安徽省為「南直隸」。清初,改北直隸為「直隸省」,南直隸為「江南省」⑤。明、清沿用元代行政區為「省」的名稱,至今。
民國初期,中華民國政府定都北京,全國省級行政區設置多襲清制,大體在今河北省轄域仍設直隸省。1927年8月,民國黨政俯遷都南京以後,直隸省不僅失去了原來較其他省重要的政治地位,而且已名不符實,於是便產生了更改直隸省名的問題⑥。1928年6月20日,國民黨政府決定,直隸省改稱河北省,京兆尹公署撤銷,所屬二十縣劃歸河北省。北京改為北平,天津為河北省省會⑦。同年6月28 日,中華民國政府又明令公布這項決議。1928年7月4日,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於天津成立,國民黨政府行政院任命晉軍將領商震為河北省主席。從此,「河北」又作為政區名稱出現了,它指稱著黃河下游以北的某一廣闊地域。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的北部,首都北京市的周圍,東鄰天津市,東臨渤海,西依太行山與山西省相鄰,南鄰河南省,東南與山東省毗連,西北、北部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東北與遼寧省相連。70多年來,河北省的轄域雖有變更,但今昔河北省標志轄域的范圍大體是一致的。
因河北省古為冀州之域,所以河北省簡稱冀。冀州歷史悠久,早在四千多年以前就出現了。《尚書·禹貢》中說:大禹治水以後,按當時的山川河流,把全國劃分為九州(當時的州不是行政區劃,而是地理區域):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冀為九州之首」。《冀縣志》中說:「冀為最古之州,唐虞之前,聖賢帝王多為冀產」,是「堯、舜建都之地也」。《漢書》中說:「冀州,堯所都,故禹治水自冀州始也」。冀州的由來,則是由冀之地而得名。《說文解字》中說:「冀,北方州也,北方名冀,因而以名其州也,」。《爾雅·釋州國》中說:「以取地以為名也!」 《爾雅·釋地》中說:「兩河間,曰冀」。「兩河」,指黃河和遼河。「冀」,指冀州。「兩訶間」指黃河和遼河之間,為冀州之地。那時所說冀州的地域范圍,實際包括現在的河北、山西兩省,及河南省黃河以北,遼寧省遼河以西的地域,可見冀州地域之大。西漢楊雄等對古冀州的描寫,「洋洋冀州,鴻原大陸」,「東近瀛海則資儲可充,南臨河濟則折沖易達,據河北之中,川原饒衍,控帶燕齊」。
到了東周列國時,九州又分為十二州,冀州析為幽、並二州。此時的冀州,包括今河北省的大部分地域。
在秦漢以前,無論是「九州」,還是「十二州」,都是傳說中的地理區域,而不是行政區劃。冀州作為實際上的行政區劃是從漢代開始。西漢武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開始把京師附近地區外的地區劃分為13個監察區,稱為13州,置刺史巡查境內。今河北省主要屬冀州刺史部(有10郡郡部在今河北)和幽州刺史部(有5郡郡部在今河北)管轄⑧。東漢政區基本沿襲西漢,歷經魏、晉、南北朝。冀州的轄區曾多次變更,轄境愈變愈小,逐漸變成縣級的州、市。
河北省簡稱冀,那麼,「冀」是什麼意思呢?「冀」屬多義字,其中有一義是「希冀」、「冀望」、「期望」等詞。東漢時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來的書叫《釋名》,它在解釋「冀州」地名的由來時寫道:「其地有險有易,帝王所都,亂則冀治,弱則冀強,荒則冀豐也。」《釋名》對「冀州」名稱的解釋,就使用了含有「希望」的意義。這樣,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那麼,如今簡稱「冀」的河北省,就應是寄予美好希望之地了⑨。
河北省的別稱燕趙,也稱燕趙中山。因為戰國初期在今河北省轄域內建都的有三個諸侯國,即燕、趙、中山,故有燕趙中山之稱。趙國滅中山國後,因在戰國「七雄」爭霸時期,今河北省轄域,北為燕國之地,南為趙國之地,故又有「燕趙」之稱。
「燕趙」和「燕趙中山」之稱,為何以「燕」字當頭呢?這與燕建國時期較早和成為戰國「七雄」之一有關。《中國史話》中說:「周初封的大國有山東的齊國、魯國,河南的衛、陳、蔡、宋,山西的晉,河北的燕,湖北的楚……等。」《可愛的河北》中說:河北省「戰國時分屬燕、趙、中山以及魏、齊等國,其中以燕、趙最為有名,故也有『燕趙』之稱。」
燕,本作匽、郾,西周時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始封之君為召公奭。燕國在戰國時代逐漸強盛起來,號稱七雄之一。國都在薊(今北京市西南),稱為上都。燕昭王時修建武陽(在今河北省易縣),稱為燕下都。這個下都武陽,就是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王的出發地⑩。燕國強盛時的疆土,包括今河北省北部,內蒙古自治區南部,遼寧省西南部及山東省北部。公元前226年,秦攻燕,取薊,燕遷都遼東。公元前222年,秦攻遼東,燕滅亡⑾。
趙國,原趙大夫趙衰的後代趙籍夥同魏、韓瓜分晉國而來,史稱「三家分晉」。公元前403年,趙被周威烈王承認為諸侯,建都晉陽(今太原市西南)。公元前386年遷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趙國最強盛時的疆土,包括今河北省中部和南部,山西省中部和北部,陝西省東北部,山東省西部及河南省北部⑿。公元前228年,趙被秦滅亡。
中山國,原名鮮虞國,是由鮮虞水而得名,始建於西周,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狄建立的國家。約在春秋末年鮮虞改為中山,公元前506年「中山」國名正式見於史籍。中山國因定都於中山城(在今唐縣城西)而得名⒀。《水經注》記載:「城中有山,故名中山」。「子系中山狼」詩句中的「中山」,即指「中山國」。中山國曾三次亡國,兩次復國遷都。第一次被晉國滅亡,復國後於公元前414年,建都於顧(今定州市)。第二次被魏國攻滅,於公元前378年桓公復國後,遷都於靈壽(今平山縣三汲)。國力強盛後稱王,成為僅次於戰國七雄的「千乘之國」。疆域的北界是從安新經徐水向西的燕長城,南界到房子和鄗(今贊皇、高邑一帶),西到太行山麓,東至衡水。第三次亡國,即公元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滅亡⒁。中山雖然亡國了,但「中山」這一國名卻長期被後世沿用。如,漢高祖置中山郡,漢景帝封皇子劉勝為中山王,建中山國⒂,等等。
河北省的別稱,還有畿輔。畿,古稱天子直接所領之地,後多指京城附近由京師直轄的地區。輔,古代也指京城附近的地方。畿輔,指國都附近的地方,或京城附近由京師直轄的地區。因為元、明、清三代先後都建都於北京,河北省是京畿、藩屏之地,政治、經濟、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故又有「畿輔」之譽。河北古稱畿輔之地,所以清代所修的河北通志就叫《畿輔通志》⒃。
註:
①②③⑥《「河北」考釋》路洪昌,《河北地方方誌》1987年第3期。
④《省·行省》,《河北地方誌》1988年第1期。
⑤《中外史地知識手冊》,1984年1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19頁。
⑦《河北近代大記事》,1986年4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138頁。
⑧⑾⑿⒀⒁《可愛的河北》,1984年9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第49頁,第47頁,第48頁,第48頁,第48頁。
⑨《「冀」簡稱的由來及其含義》張常,《老人世界》1998年第12期。
⑩《燕國的荊軻》陳沖,1998年6月4日《燕趙晚報》。
⒂《中山國的變遷》梁勇,1997年11月6日《燕趙晚報》。
⒃《三修〈畿輔通志〉》王景玉,1986年3月11日《人民日報》。
7. 河北省還有哪些名稱它們分別有什麼來歷呢拜託了各位 謝謝
上古文明 河北省是中國一個古老的文明發源地,據說當年伏羲就是在邢台一帶生活,黃帝曾在涿鹿大戰蚩尤。 先秦時代 春秋時山戎國首都無終山(今河北遷安縣燕山一帶),孤竹國首都在也在今唐山市附近。(孤竹國原為商先族旁支墨胎氏氏族,但後來部分地區與游牧民族無異),齊桓公稱霸時,齊燕聯軍最終「北伐山戎,弗刂令支,斬孤竹而南歸」,齊桓公在伐山戎時,同時把孤竹國也滅了。至此,孤竹國在歷史上就消亡了。而燕國也開辟了疆土,成為霸主齊國的北方屏障。 而三家分晉之後,趙國也迅速崛起,齊國勢力漸漸退出河北地。 戰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保定市是當時的燕趙分界線,在保定市中心原存有「燕趙分界石」。當年燕國太子丹送別荊軻去刺秦王就是在燕國國界易水河分別,現在易縣的易水旁尚有古跡荊軻塔。 中山國,春秋戰國時期唯一一個少數民族的千乘之國,國都位於今平山縣三汲鄉境內。 趙國,戰國時期的中原強國,都城就在現在的邯鄲,現存仍有趙武靈王修建的「叢台」,市中還存在傳說中趙國丞相藺相如為避免和老將廉頗爭執而讓路的「回車巷」。 魏國,臨漳縣一帶的漳河是西門豹修建的最早的水利工程,因為「河伯娶婦」的故事而出名。 孤竹國在今灤縣油窄鎮孫薛營村,進還有禹齊廟舊址,古城灤州現在正在復建中,屬於國家5a級旅遊景點。唐山西蘆台至山海關,南至沿海都是孤竹國土。可參考灤州志, 秦漢時代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又在此地建立了右北平郡、漁陽郡、廣陽郡、上谷郡、代郡等機構。 漢朝時在河北設立幽州和冀州,三國時曹操曾在漳河畔修建「銅雀台」,命其子曹植作名篇《銅雀台賦》。 兩晉南北朝 西晉時為 右北平郡,平州。 東晉被晉朝官方建制營州所管轄,而實際上五胡亂華後相繼存在了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北燕等政權管轄。在北魏統一北方(除了遼東以北)前比較有影響力的大國有前燕,前秦,後燕,其中後燕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後成為北魏的重要軍事重鎮。 337年,慕容皝於大棘城(今遼寧義縣西北)稱燕王,建燕國,史稱前燕。 386年正月,慕容垂稱帝,定都中山(今河北省定州),改元建興,史稱後燕 409年,漢將馮跋自稱燕天王,以燕為國號,都龍城,史稱北燕。 在燕國的同時在河北北部到遼北塞外存在著段部鮮卑。 436年四月,北魏滅北燕降服高句麗等邊疆政權,統一除了今天遼東以北的北方。 534年,北魏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後來發展為北齊和北周,其中東魏,北齊定都於今河北鄴城。 隋唐五代 漢人關隴軍閥集團的代表楊堅滅亡北周後進而建立隋朝,河北地為河北道。 唐代為河北道,安祿山曾任河北,平盧三地節度史,從今河北北部起兵反唐。 五代時河北地經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統治,其中後晉時沙陀人石敬瑭向契丹人投降稱『兒皇帝』,並且割讓『幽雲十六州』。這樣後晉到宋統一漢地前,河北北部處於契丹人的控制之下,南部還短暫的存在過北漢等小國家。 燕(五代),五代時期軍閥割據之地,原燕王、盧龍節度使劉守光割據的勢力范圍,故地位於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據的時間為895年—913年,正式稱帝割據的時間為911年—913年僅二年;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八月,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國號「大燕」,改元「應天」;後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一月,晉王李存勖拔幽州,劉守光出逃,後被擒,至此,燕國滅亡。 後晉的建立者沙陀人石敬瑭為了打敗後唐,投降契丹人,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這16州是:幽(今北京市)、薊(今天津薊縣)、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涿(今河北涿州)、檀(今北京密雲)、順(今北京順義)、新(今河北涿鹿)、媯(原屬北京懷來,今為官廳水庫庫區)、儒(今北京延慶)、武(今河北宣化)、蔚(今河北蔚縣)、雲(今山西大同)、應(今山西應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朔(今山西朔縣),並向契丹稱兒皇帝。 石敬瑭割讓包括今北京,河北,天津等在內的燕雲十六州為遼國和金國後來對宋朝長江以北地區的威脅打開了門戶。 遼國管轄時,河北渤海灣設立了「榷鹽院」,管理鹽務。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區)與遼戰斗,意圖收復被後晉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未果;遼於會同元年起在北京地區建立了陪都,號南京幽都府,開泰元年改號析津府。北宋末年連金滅遼,曾短暫收復燕雲十六州,並設置了燕山府路和雲中府路,天津屬於燕山府路。後金國以張覺事件大局伐宋,再次侵略今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等地。 宋遼金元 燕雲十六州的戰略地位 宋代分為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北部『幽雲十六州』屬於遼國,是兩國經常交戰的地方。在世界各地博物館享有盛名的遼代瓷大羅漢像就是從易縣的山洞中被外國人盜走的。《水滸傳》中的人物林沖曾被發配滄州,盧俊義是大名府人。 宋連金滅遼後曾短暫的奪回『幽雲十六州』,但後來整個河北地成為金國的范圍。 元代河北為中央直屬的中書省。 明清 明代為北直隸省,仍屬中央直轄,天津開始設縣(天津衛),徐光啟開始將南方的稻向河北沿海移植,開啟了中國北方種稻的歷史。 清代仍為中央直轄的直隸省。唐山修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第一座現代化煤礦。京張鐵路是北京通往張家口的鐵路,是第一條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鐵路,總工程師詹天佑有許多發明被世界各國鐵路採用。 近代 中華民國時被分為察哈爾、熱河、河北三省,河北省省會設在保定,現存有當時的都督府遺址。 熱河的省會承德市和察哈爾的省會張家口(當時叫張家口廳,同時張家口以叫張垣而聞名)現在都在河北省的范圍之內。 現當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察哈爾、熱河省的一部分並入河北省,省會設在保定,1958年天津市並入河北省,省會遷往天津。1966年天津升為直轄市,省會遷回保定。文化大革命期間保定局勢混亂,省會於1968年遷到現在的石家莊市。
8. 河南跟河北名稱的來歷
1、河南
河南位於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以南,故稱河南。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河流縱橫,森林茂密,野象眾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為人牽象之地,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簡稱「豫」的由來。
2、河北省
戰國史,黃河以北的騎過土地稱為河北。漢設河北縣,唐設河北道。1928年設河北省。因古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
(8)河北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河南、河北的現代發展:以2018年為例:
1、河南
2018年,河南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055.86億元,同比增長7.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289.38億元,同比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2034.83億元,同比增長7.2%;第三產業增加值21731.65億元,同比增長9.2%。2018年,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45.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0.0%,高於第二產業4.4個百分點。
2、河北
2018年,河北省生產總值實現36010.3億元,比上年增長6.6%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338.0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16040.1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16632.2億元,增長9.8%。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9.2:46.6:44.2,調整為9.3:44.5:46.2,第三產業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全省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47772元,比上年增長6.0%。
9. 河北省名稱的來歷
古時稱為冀州,後改為幽州
春秋時期,河北省北部屬於燕國,南部屬於中山國、趙國和魏國、西北部屬代國
西漢時,河北屬幽州、冀州、並州
西晉時,屬幽州、冀州、司州
隋代時,屬冀州
唐代時,屬河北道、河東道
北宋時,南部屬河北東路和河北西路
金代時,屬河北東路、河北西路
蒙古,初置燕京路。至元四年,定都於北京,改大都路,置中書省
明屬北直隸、山西
清代屬直隸省
中華民國處稱為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以地在黃河以北,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河北省
10. 河北省會名字的由來
河北位於北京、天津兩市的外圍,是京城通往外地的門戶,自古即是京畿要地。作為清代皇室的「郊遊」場所,河北省東北部的承德是我國最早命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這里有清代最大的皇家古典園林承德避暑山莊,中國最大的皇家寺廟群——「外八廟」,清代皇家游獵的場所——木蘭圍場。河北是中國的文物大省,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8處,名列全國首位,著名的還有保定直隸總督署、古蓮花池、清東陵、清西陵、滄州鐵獅子、定州塔、趙州石橋、正定隆興寺等。 在悠悠歷史古跡的背後,河北省也不乏擁有風景秀麗的自然景觀:北戴河、南戴河的天然海濱風光,遼闊壯美的壩上草原,野趣天成的淶水野三坡,險峻又不失秀美的嶂石岩……山、水、草原各種景緻相映相成,為「燕趙大地」增添了不少色彩。 部分地區古屬冀州,故簡稱冀。河北地處華北、渤海之濱,首都北京周圍,近郊天津。春秋戰國時為燕、趙之地,漢、晉時置冀、幽二州,唐屬河北道,元屬中書省,明屬京師,清為直隸,1928年始稱河北省。現轄11地級市、23縣級市、109縣、6自治縣。60多個市縣對外開放。全省面積19萬平方公里。有漢族、回族、滿族、朝鮮族等民族。省會石家莊。 值得一提的是,「冀」這個河北省的簡稱,蘊含和寄託著美好的願望。如前所述,河北省簡稱「冀」是由古冀州而來。那麼,「冀」是什麼意思?我國古代傳說中的帝王堯,誕生於河北省順平縣,後建都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亦為古冀州之地)。曾在今河北省中、南部活動,順平縣、定州市、唐縣、望都縣、隆堯縣的地方誌中,都有關於帝堯活動的記載。東漢(公元25至220年)時有一部推究事物命名由來的書叫《釋名》,它在解釋「冀州」這個地名的由來時這樣寫道:冀州位於北方,這里居住過帝王,這個地方有險有易,紛亂希望得到治理,貧弱希望變得富強,荒歉希望獲得豐收。 「冀」是個多義字,在漢語里有多種含義,其中有一義是「希望」的意思。在漢語的書面語言中,就有「希冀」、「冀望」、「期冀」這些詞。《釋名》解釋冀州這個名稱的含義,就是在「希冀」這個意義上使用的。這樣,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那麼,如今簡稱「冀」的河北省就是寄予希望之地了。 河北省:相對於黃河為北。唐朝時黃河以北,太行山以東地區為河北道,1928年稱河北省。因代屬冀州地區,所以簡稱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