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維克多雨果資料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國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在法國及世界有著廣泛的影響力。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於法國貝桑松,上有兄長二人。13歲時與兄長進入寄讀學校就學,兄弟均成為學生領袖。他在16歲時已能創作傑出的詩句,21歲時出版詩集,聲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議院議員職位,自此專心從政。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法王路易被遜位。雨果於此時期四處奔走宣傳革命,為人民貢獻良多,贏得新共和政體的尊敬,晉封伯爵,並當選國民代表及國會議員。三年後,拿破崙三世稱帝,他對此大加攻擊,因此被放逐國外。
此後20年間各處漂泊,此時期完成小說《悲慘世界》。1870年法國恢復共和政體(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雨果結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國。1885年5月22日,雨果辭世,於潘德拉舉行國葬。
(1)維克多雨果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悲慘世界》創作背景:
這部小說的創作動機,來自這樣二件事實:1801年,一個名叫彼埃爾·莫的窮苦農民,因飢餓偷了一塊麵包而判五年苦役,刑滿釋放後,持黃色身份證討生活又處處碰壁;雨果自己的好友維克多年輕時的逃亡生活。
到1828年,雨果又開始搜集有關米奧利斯主教及其家庭的資料,醞釀寫一個釋放的苦役犯受聖徒式的主教感化而棄惡從善的故事。
在1829年和1830年間,他還大量搜集有關黑玻璃製造業的材料,這便是冉·阿讓到海濱蒙特伊,化名為馬德蘭先生,從苦役犯變成企業家,開辦工廠並發跡的由來。此外,他還參觀了布雷斯特和土倫的苦役犯監獄,在街頭目睹了類似芳汀受辱的場面。
1832年,這部小說的構思已相當明確,而且,他在搜集素材的基礎上,寫了《死囚末日記》(1830年)、《克洛德·格》(1834年)等長篇小說,揭露使人走上犯罪道路的社會現實,並嚴厲譴責司法制度的不公正。
此外,他還發表了紀念碑式的作品《巴黎聖母院》(1831年),以及許多詩歌與戲劇,獨獨沒有動手寫壓在他心頭的這部作品。
醞釀了二十年之久,直到1845年11月,雨果才終於開始創作,同時還繼續增加材料,豐富內容,順利寫完第一部,定名為《苦難》,書稿已寫出將近五分之四,不料雨果又捲入政治漩渦,於1848年2月21日停止創作,一擱置又是十二年。
《苦難》一書遭逢苦難的命運,在胎兒中也要隨作者流亡了。雨果在蓋納西島過流亡生活期間,用全方位的目光和思想,重新審視、反思一切。在此基礎上,對《苦難》手稿做了重大修改和調整,增添大量新內容,最終完成此書,定名為《悲慘世界》。
② 維克多雨果的簡介,急急急!!!
姓名:維克多·雨果
性別:男
國籍:法國
代表作(有名一點的代表作品):
《巴黎聖母院》
《笑面人》
《悲慘世界》
《九三年》
作品風格:浪漫主義
名言警句(他說的名言):
人生至福,就是確信有人愛你,有人為你的現狀而愛你,說得更准確些,有人不問你如何就愛你。——《悲慘世界》
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未來將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一種人,因為思想也是勞動。
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人的智慧掌握著三把鑰匙,一把開啟數字,一把開啟字母,一把開啟音符。知識、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
大膽是取得進步所付出的代價。
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
藝術的大道上荊棘叢生,這也是好事,常人都望而怯步,只有意志堅強的人例外。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
笑聲如陽光,驅走人們臉上的冬天。
勉強應允不如坦誠拒絕。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人,有了物質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談得上生活。
腳步不能達到的地方,眼光可以到達;眼光不能到達的地方,精神可以飛到。
多辦一所學校,可少建一座監獄。
生活就是面對微笑。
人的兩只耳朵,一隻聽到上帝的聲音,一隻聽到魔鬼的聲音。
我寧願靠自己的力量,打開我的前途,而不願求有力者垂青。
人類第一種飢餓就是無知。
不認識痛苦,就不是一條好漢。
雨果作品中的名言
人道用的是什麼武器?是什麼軍械?是搖籃。
——《九三年》
稍微花點力氣,蕁麻就能成為有用的東西;根本不管,它就變成有害的東西,於是就鏟除。多少人類似蕁麻!
永遠也不要害怕盜賊和兇手。那是身外的危險,小危險。還是懼怕我們自身吧。偏見,就是盜賊;惡習,就是兇手。巨大的危險在我們自身。威脅我們腦袋或者錢袋的危險,何足掛齒!一心考慮威脅我們靈魂的危險吧!
人類最神聖的慷慨,是為別人贖罪。
人類賴以生存的東西,「肯定」比麵包還重要。
人心比任何地方都更眩目,也更黑暗;精神的眼睛所注視的任何東西,也沒有人心這樣可怕,這樣復雜,這樣神秘,這樣無邊無際。有一種比海洋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天空;還有一種比天空更宏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內心世界。
享樂,多麼可悲的目的,多麼微不足道的志向!愚昧的人才享樂。思考,這才是靈魂的真正勝利。
一所修院就是一大矛盾。目的,是永福;方式,是犧牲。修院,是以極端克己為結果的極端自私。
沉思靜觀,就是勞作;思考玄響,就是行動。
從不祈禱的人,確實需要總在祈禱的人。
我們身外有無限,難道身上同時沒有個無限嗎?這兩個無限難道不是相互重疊的嗎?第二個無限難道不是第一個無限的內在嗎?難道它不是另一個無限的鏡子、反光和回聲,共有一個中心點嗎?第二個無限是不是也有智力呢?它在思考嗎?它會愛嗎?它有願望嗎?假如這兩個無限都有智力,那麼各有一個能產生意願的本質,在上方那個無限中有個我,同樣,在下方這個無限中也有個我。下方這個我就是靈魂,上方那個我就是上帝。
思考、幻想、祈禱,都是巨大而神秘的輻射。我們應當尊重。靈魂這種壯麗的光輝射向哪裡?射向黑暗,也就是射向光明。
摧毀狂熱,崇敬無限,這才是正道。
要逃命的人不會咳嗽,也不會打噴嚏。
任何女人從出生之日起也都知道!她的嘴應付一個人,她的眼神卻回答另一個人。
——《悲慘世界》
笑和愉快能等同嗎?青銅像彷彿在笑,逗人發笑,其實它在沉思。
芸芸眾生頭腦太多,結果反而沒有思想;眼睛太多,結果反而什麼也沒看見;他們本身便是表面,因此總停留在表面。
富人的天堂是窮人用地獄建造的。
風就像孤獨的人,話多。
詞語的不妥便在於它們所表示的輪廓比思想清晰。各種各樣的思想,它們的界限能相互交叉,而詞語不行。心靈總有某個漫射角逸出詞的能力范圍。表達有限,思想無限。
肉慾大聲說:「去!」靈魂叫喊著:「不去!」
我是可怕的笑面人。笑面人笑什麼?笑你們,笑他自己,笑一切。他的笑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你們的罪孽和他的痛苦。他把這罪孽扔到你們頭上,他把這痛苦吐到你們臉上。我笑,這也就是說:我在哭。
——《笑面人》
被人扯下面具是一種失敗,但自己揭去面具則是一種勝利。
一旦陷入痛苦的深淵,有時就會把你逐出生者的世界。
做與做成是兩回事,譬如做夢很容易,但要夢想成真就難了。
在深淵的盡頭,陰謀與邪惡的代表進行了一場較量,一方是獸,一方是人,惡獸處決了惡人。真是可怕的正義。
——《海上勞工》
③ 維克多雨果是誰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2.26~1885.5.22),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代表作品
《巴黎聖母院》(1831)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離奇和對比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副主教克羅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迫害吉卜賽女郎愛斯梅拉爾達。面目醜陋、心地善良的敲鍾人卡西莫多為救女郎捨身。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宣告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舍己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迴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志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一大步。
《悲慘世界》最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藝術風格,他以卓越的藝術魅力展示了資本主義社會奴役勞動人民、逼良為娼的殘酷的現實。然而,作家深信唯有道德感化是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小說雖不乏現實主義因素,但就人物形象的塑造、環境的描寫,象徵和對比手法的運用等方面而言,仍然是一部浪漫主義的傑作。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一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 《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多次被拍成電影,在世界上廣為流傳,成為經典之作。
④ 維克多·雨果是誰
維克多·雨果,19世紀法國著名的詩人、小說家、文藝評論家、政論家。他是法國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和旗幟。雨果出生在法國東部城市貝桑松的一個平民家庭。
⑤ 維克多·雨果被稱為什麼
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⑥ 誰知道維克多雨果的資料,要詳細!!
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 - 1885年5月22日)是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領袖,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 雨果幾乎經歷了19世紀法國的一切重大事變。一生寫過多部詩歌、小說、劇本、各種散文和文藝評論及政論文章,是法國有影響的人物。
雨果出生於法國東部緊挨瑞士的杜省貝桑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手下的一位將軍,兒時的雨果隨父在西班牙駐軍,10歲回巴黎上學,中學畢業入法學院學習,但他的興趣在於寫作,15歲時在法蘭西學院的詩歌競賽會得獎,17歲在「百花詩賽」得第一名,20歲出版詩集《頌詩集》,因歌頌波旁王朝復辟,獲路易十八賞賜,以後寫了大量異國情調的詩歌。以後他對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都感到失望,成為共和主義者,他還寫過許多詩劇和劇本。寫有大量具有鮮明特色並貫徹其主張出小說
1841年被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1845年任上院議員,1848年二月革命後,任共和國議會代表,1851年拿破崙三世稱帝,雨果奮起反對而被迫流亡國外,流亡期間寫下一部政治諷刺詩《懲罰集》,每章配有拿破崙三世的一則施政綱領條文,並加以諷刺,還用拿破崙一世的功績和拿破崙三世的恥辱對比。
1878年革命推翻拿破崙三世後,他回到巴黎。雨果一生著作等身,幾乎涉及文學所有領域,評論家認為,他的創作思想和現代思想最為接近,他死後法國舉國誌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國名人紀念牌的「先賢祠」。
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於30歲時邂逅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墮入愛河,以後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直到她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寫了將近兩萬封信。
[編輯]
作品
[編輯]
劇本
《克倫威爾》 1827年發表的韻文劇本。劇本的「序言」被認為是法國浪漫主義戲劇運動的宣言,是雨果極為重要的文藝論著。
《愛爾那尼》(愛格尼) 1830年,它的首演是法國浪漫主義對古典主義徹底勝利的標志。
[編輯]
小說
《巴黎聖母院》 1831年,是雨果著名的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的代表。小說中的兩個人物,卡西莫多和副主教克羅德是一對比,前者外貌醜陋,但心地純潔善良。後者道貌岸然。女主人公愛絲美拉達則是美的化身。
《笑面人》發表於1869年 小說有著和巴黎聖母院一樣的美醜對比。主人公格溫普蘭出生貴族,但因宮廷內的勾心鬥角,小時候被毀容。後來被民間藝人"熊"(或音譯"烏蘇斯")收養。所以說,格溫普蘭是人民的兒子。後來小說峰迴路轉,格溫普蘭命運大起大落,可是因為愛人"女神"(音譯"蒂")的病逝,徹底絕望,投河而去。《笑面人》的創作標志著作者向現實主義邁出了一大步。
《海上勞工》
《悲慘世界》歷時三十餘年,從1828年起構思,到1845年動筆創作,直至1861年雨果才終於寫完全書。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學手法,思想觀念的文學巨著。在小說中,雨果描述了下層人民的深重苦難。並且通過主人公冉阿讓的遭遇,表達了雨果悲天憫人的思想。
《九三年》 是雨果最後一部小說。小說的兩個對立人物,革命派郭文和保皇派郎特納克侯爵是雨果的又一善惡對比。郭文在捕獲郎特納克侯爵之後,因念郎特納克侯爵救了三個孩子,竟不惜把自己送上斷頭台,而放走了敵人頭子。這種安排,最能體現雨果對慈悲為懷,對純潔良心的信仰。
⑦ 維克多·雨果被譽為什麼
維克多·雨果,法國浪漫主義作家,人道主義的代表人物,19世紀前期積極浪漫主義文學運動的代表作家,法國文學史上卓越的資產階級民主作家,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⑧ 維克多雨果被稱為什麼
維克多·雨果被人們稱為「法蘭西的莎士比亞」。
希望幫到你。
⑨ 簡單介紹下維克多丶雨果,以及其著作名
姓名:維克多雨果
性別:男
國籍:法
代表作:《悲慘世界》《巴黎聖母院》《九三年》《懲罰集》
作品風格:法國浪漫主義代表
名言警句: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悲慘世界是一部雄渾的史詩,是一個人的史詩,但又不限於個人的意義。主人公冉阿讓一生的道路是那麼坎坷,幾乎具有了各種非凡的活力,他是一個浪漫主義色彩濃厚的傳奇性的主人公。這個人物的浪漫主義色彩,更重要的是表現在他的道德精神方面,他的精神歷程也像史詩一樣可歌可泣。他本是一個本性善良的勞動者,社會的殘害、法律的懲罰、現實的冷酷使他"逐漸成了猛獸",盲目向社會進行報復,以致犯下了真正使他終身悔恨的錯事,而這種悔恨卻又導致一種更深刻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展的起點,促使他的精神人格上升到了崇高的境界。
望採納,謝謝
⑩ 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1802-1885)中維克多是名字還是姓
是名字了。
外國人的名字在前,姓在後的。
但我們一般 只稱呼他們的姓,所以我們叫他雨果。
外國人叫我們,也只要姓的,例如他們稱姚明為YAO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