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貴州銅仁松桃公民可以改名字嗎
改名字是一個公民的正常的權利,沒有什麼可不可以的,你想要改可以到戶口本所在的派出所申請就是了!
② 松桃希望城老闆是誰
松桃希望城老闆是松桃特驅置業有限公司的老闆名字叫:王德武。
以上信息來自於貴州省工商局,不會有錯。查找不容易,望採納我的回答。
③ 松桃縣長是誰
松桃縣委副書記、縣長:龍群躍
④ 銅仁為什麼叫銅仁
銅仁境內歷史,在春秋戰國以前未見確切文字記載,此後有些零星記載散見於有關史籍。銅仁原名銅人,相傳元朝時有漁人在銅岩處潛入江底,得銅人三尊。元代設置「銅人大小江蠻夷軍民長官司」。隸屬思南宣慰司。明永樂十一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於今境地設銅仁、思南、石阡、烏羅4府,均隸屬於由此而設置的貴州布政使司。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廢烏羅府,其大部並入銅仁府。銅仁由此得名。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撤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並入銅仁府(治所今銅仁市);民國2年(1913年)改銅仁府為銅仁縣(治所今銅仁市);同時,改思南府為思南縣,改石阡府為石阡縣,改松桃直隸廳為松桃縣。另外,恢復原銅仁縣(治所今江口縣)改名江口縣,安化縣改名德江縣,以原思南府沿河佑溪吏目駐地設沿河縣,以原銅仁府省溪吏目設省溪縣(今萬山特區)。玉屏縣、印江縣建置不變。民國3年(1914年)以原銅仁縣正大營縣丞駐地設正大營分縣,隸屬松桃縣兼管;以原四十八溪主薄駐地設四十八溪(今甘龍口)分縣,隸屬松挑縣兼管。民國24年(公元1935年)6月,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行營核准,在貴州省建立11個行政督察區。其中第六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思南,轄思南、德江、印江、沿河、石阡等縣,第五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挑、玉屏、省溪等縣。民國25年(1936年)1月,正大營分縣並入銅仁縣,甘龍口分縣並入松桃縣。同年3月,全省縮編為8個督察區,第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松桃、玉屏、石殲、省溪、思南、德江、印江、沿河、後坪(治所今沿河縣後坪鄉)13縣。民國26年(1937年)11月,督察區重新設置,德江、後坪2縣劃屬第五督察區(治所今遵義市),其餘9縣隸屬第一督察區(治所今鎮遠縣)。民國30年(1941年)撤省溪縣,轄地分別並入銅仁、玉屏2縣;撒後坪縣,轄地分別並入沿河、務川2縣。民國32年(1943年)2月,全省改設6個行政督察區。第六督察區專員公署駐銅仁,轄銅仁、江口、玉屏、松桃、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縣。至此,銅仁地區建置基本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銅仁地區於1950年1月12日全境解放,當年設銅仁專區,專員公署駐銅仁縣,轄銅仁、玉屏、松挑、江口、印江、石阡、思南、德江、沿河9縣。1956年9月撤消松桃縣,設立松桃苗族自治縣。1958年12月撤銷玉屏、江口二縣,並入銅仁縣。1961年8月恢復玉屏、江口兩縣。1966年12月設立萬山特區,1968年9月撤銷,1970年8月恢復萬山特區。1979年1月撤消銅仁地區革命委員會正式設立銅仁地區行政公署(筒稱行署),作為貴州省人民政府行政派出機關的現行建制。至此開始,行署駐銅仁縣,下轄銅仁縣、江口縣、印江縣、石阡縣、思南縣、德江縣、沿河縣、玉屏縣、松桃苗族自治縣、萬山特區.共8縣l自治縣1特區。此後縣級建制變動情況有:1983年9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玉屏縣建立玉屏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6年10月7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沿河縣,設立沿河土家族白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印江縣,設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原行政區域不變。1987年8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撒銷銅仁縣,設立銅仁市,原行政區域不變。鄉級建制變動情況有:1984年1月將人民公社改為鄉,通過建鄉建鎮調整,全區鄉級行政區劃分60個區,10個區級鎮。區(鎮)下轄369個鄉,2l個鄉級鎮、4個民族鄉。1987年新建民族鄉79個,鄉級建制為60個區,l0個區級鎮,區(鎮)下轄315個鄉、22個鄉級鎮,83個民族鄉。1991年全區通過「建並撒」並報經省人民政府批復,自此開始建置為39個鄉、56個民族鄉、69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
⑤ 苗族的簡介和來歷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
唐宋以前,曾有「三苗」、「南蠻」、「荊蠻」、「五陵蠻」等稱呼。這些稱呼把苗和其他族稱混同在一起。宋以後,苗才從若干混稱的「蠻」中脫離出來,作為單一的民族名稱。
關於苗族族源,與早在4千多年前,生活在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以及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的被史籍稱為「南蠻」的氏族或部落有聯系。有人認為古史傳說時代的蚩尤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與苗族有親緣關系。
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在巴蜀、夜郎以及荊州都有苗族先民活動。秦漢時,大部分苗族先民在武陵郡、牂柯郡、越巂郡、巴郡、南郡等地區定居,小部分繼續遷徙到黔東南都柳江流域。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⑥ 貴州省名稱的由來
「貴州」名稱,始於宋朝。公元974年,土著首領普貴以控制的矩州歸順,宋朝在敕書中有:「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是以貴州之名稱此地區的最早記載。
除此以外,還有另一種說法,指貴州的名稱源自「羅氏鬼國」。
因為「鬼」不好聽,才轉音為「貴」,也有一說,因此地地形崎嶇,交通不便,運送物資不易,造成百物昂貴,故有"貴州"之名。
(6)松桃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簡介
貴州省,簡稱貴或黔,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南地區的一個省份,位於雲貴高原東部。省會是貴陽市。貴州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毗湖南、南鄰廣西、西連雲南、北接四川和重慶。
全省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面積約17.6萬平方千米,佔中國國土面積的1.8%,共有9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8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的37.9%。素有多彩貴州之稱。
地貌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南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地無三里平」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
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內最高點。
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布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氣候
貴州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其中,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1.9℃-10.4℃,高於同緯度其他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17.7℃-27.9℃之間,為典型夏涼地區, 省會貴陽擁有「中國避暑之都」美譽。
年均降水量1181mm,雨季明顯,年均日照時數1185小時,年均無雨日數190天,陰天多,輻射小,常年相對濕度在80.1%以上。貴州立體氣候明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
⑦ 貴州有哪些縣市
地級市有:貴陽市 、遵義市、 六盤水市 、安順市 、畢節市、 銅仁市 。
各地級市、州下轄縣市介紹:
一、貴陽市
清鎮市、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
二、 遵義市
赤水市、仁懷市桐梓縣、綏陽縣、正安縣、道真縣、務川縣、鳳岡縣、湄潭縣、余慶縣、習水縣、
三、六盤水市
盤州市、水城縣。
四、安順市
鎮寧縣、普定縣、關嶺縣、紫雲縣。
五、畢節市
赫章縣、威寧縣、納雍縣、織金縣、黔西縣、金沙縣、大方縣。
六、 銅仁市
江口縣、玉屏縣、石阡縣、思南縣、印江縣、德江縣、沿河縣、松桃苗族自治縣。
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凱里市、鎮遠縣、黃平縣、施秉縣、三穗縣、岑鞏縣、天柱縣、錦屏縣、劍河縣、台江縣、黎平縣、榕江縣、從江縣、雷山縣、麻江縣、丹寨縣。
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都勻市、福泉市、荔波縣、貴定縣、甕安縣、獨山縣、平塘縣、羅甸縣、長順縣、龍里縣、惠水縣、三都縣。
九、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興義市、興仁市、普安縣、晴隆縣、貞豐縣、望謨縣、冊亨縣、安龍縣。
(7)松桃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地處中國西南腹地,與重慶、四川、湖南、雲南、廣西接壤,是西南交通樞紐。世界知名山地旅遊目的地和山地旅遊大省,全國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轄貴陽市、遵義市、安順市、畢節市、銅仁市、六盤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貴州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種基本類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是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暖風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
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存發現頗多。早在24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已發現石器時代文化遺址80餘處。觀音洞舊石器遺址被正式命名為「觀音洞文化」,對研究中國舊石器時代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⑧ 貴州名字由來故事
貴州有悠久的歷史,境內舊石器時代遺址由黔西南、黔西北到黔北呈曲線分布,無論早中晚期均相互關聯。從發現的30多處舊石器時代遺址看,貴州距今五六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棲息繁衍。其中最重要的有:黔西觀音洞古人類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早期猿人,距今約五十至六十萬年,稍早於北京猿人;桐梓岩灰洞古人類遺址,被命名為「桐梓人」,處於「古猿人」向「古人」過渡階段,是我國南方最早發現的早期「智人」;水城硝灰洞古人類遺址,被命名為「水城人」,屬典型的中晚期「智人」。是我國南方發現古人類用火最早和最多的遺址,時間約晚於桐梓人;興義貓貓洞古人類遺址,被命名為「興義人」, 為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時間晚於水城人。屬「古人」向「新人」過渡的晚期「智人」;普定穿洞古人類遺址,被命名為「穿洞人」,是我國舊石器時代晚期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遺址,較系統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晚期智人的活動狀況;具有重要考古研究價值的盤縣大洞古人類遺址,為國內保存最完好的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對研究遠古人類東西方文化交流、古人類遷徙、古人類生活原貌等具有重要研究價值。被列入「199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新石器時代,貴州發現多處遺址。根據威寧、赫章、畢節、平壩等地發掘研究,貴州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由打制石器轉入磨製石器和燒制陶器階段。農牧業已從狩獵採集中分離出來,進入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至5000年。
夏商周及春秋時期,今貴州地區行政區劃情況,學術界有兩種說法。一說認為屬「鬼方」,一說認為屬古「牂牁國」。有待出土文物及文獻作進一步研究。
春秋戰國至西漢初年(公元前7世紀至前1世紀),今貴州地屬夜郎國,處於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時期。秦統一中國後設置的黔中郡轄今松桃、銅仁一帶。
漢代,牂牁、武陵、巴、犍為四郡分治今貴州地,部分地方形式上納入中央王朝統治,實際上是一種鬆散的「羈縻」關系。
秦漢時期,夜郎國逐漸縮小。漢成帝河平年間,(公元前28年至前25年)夜郎王興因反叛被誅,夜郎國滅亡。
魏晉南北朝,今貴州所轄郡縣略有調整。隋代設沅陵等六郡轄今貴州地。唐代基以烏江為界,江以北設經制州,朝廷委派官吏治理,江以南為「羈縻」州,由民族首領治理,仍推行漢代的「羈縻」政策。
宋代今貴州雖分屬夔州路、荊湖北路、廣南西路、潼川路管轄,實際大部分地區仍分布著數十個羈縻州。從漢至宋,貴州成為全國「羈縻」州最多的地區。
元代置行省。今貴州分屬湖廣、四川、雲南三省。並開始推行「土司制度」。設有八番順元、播州、思州、思南、亦溪不薛、烏撒烏蒙等六個宣慰司及普定、普安、永寧三路。
明初維持元代土司制度,並先後設立30個衛、140多個所,置屯軍鎮壓威懾少數民族。明代設三司治理行省。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貴州都指揮使司,永樂十一年(1413年),因思南、思州兩宣慰司長期爭斗,明王朝殺田琛、田宗鼎兩宣慰使,撤銷宣慰司,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貴州正式建省,成為全國13個行省之一。永樂十四年(1416年)設貴州提刑按察使司,貴州三司齊備,下轄思南、鎮遠、銅仁、烏羅、思州、石阡、新化、黎平八府;普安、普定、永寧、鎮寧四州及貴州宣慰司。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播州宣慰使楊應龍反叛被誅後,撤銷播州宣慰司,設遵義、平越二府。清順治二年(1645年),原明朝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即帝位,年號永曆。在清軍追擊下,永曆政權先後遷到梧州、桂林等地,順治九年(1652年),大西軍余部將領孫可望迎永曆帝至貴州安龍並獨霸朝政,順治十一年(1654年),永曆帝支持李定國除孫未遂,孫即於安龍誅殺了參與此事的18位大臣,其墓葬後人稱為「明十八先生墓」,並建祠供後人瞻仰。順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國軍至安龍,移永曆帝往雲南。康熙元年(1662年)永曆帝在緬甸被殺。
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清軍攻佔貴州,繼明代永樂、萬曆兩次「改土歸流」,康熙、雍正兩朝全面推行「改土歸流」。貴州土司制度基本廢除,但殘存一些長官司,至民國時期仍有土司存在。清初從鄰省劃進遵義等州縣屬貴州省,清末貴州省轄12府,2直隸廳、13州、13廳、43縣、53長官司。
民國元年(1912年)至民國24年(1935年),貴州相繼為興義系軍閥和桐梓系軍閥統治。民國24年(1935年)國民黨中央軍尾追紅軍進入貴州,取代軍閥統治,建立中央直接控制的政權。民國30年(1941年),設貴陽市、新增6個縣。至民國38年(1949年)全省有1直轄區、6行政督察專員區;1市、78縣、1設治局。
⑨ 松桃盤信、大興這一帶茶葉叫什麼名字總該有個名字吧比如龍井、鐵觀音、普洱什麼的
松桃自治縣梵凈山茶莊生產的茶葉這2-3年才有自己的品牌:「凈山牌」系列茶葉
松桃自治縣為貴州產茶大縣但近10多年已淪為初級茶葉原料供應地、外省名茶的「貼牌基地」。由於當地不重視,加上沒有自己的品牌,一直被外埠茶商低價收購茶青或茶葉,然後在江浙深加工搖身變成每公斤上千元的名茶,而在這些名茶的標簽上,卻看不到「貴州」、「松桃」的字樣。
上世紀90年代初,松桃茶業迅速發展,茶園面積上萬余畝。期間,該縣先後開發出5大類型,16個系列茶葉產品,其中縣茶葉公司與中國杭州茶葉研究所合作開發的「松桃翠芽」、「松桃春毫」等品牌深受青睞,榮獲1994-1995年全國名茶評比「中茶杯」一等獎,國家茶葉研究所的專家盛贊其為「名茶新秀」。
上世紀90年代末,面對茶園現狀和茶業的困境,松桃積極發力,力圖東山再起。借外出學習培訓之機,松桃一些官員在山東農業大學、中國茶科所尋覓良方,並赴山東、浙江等地招商引資。優惠的條件使得大批茶商紛至沓來。1999年,山東沂水天目茶葉有限公司承包經營了松桃自治縣正江茶場近600畝茶園;2003年1月,浙江武義嘉盛有機茶業有限公司簽訂合同承包經營了長興茶場、武陵山茶場和世昌茶場5120畝茶園,欲把松桃茶園建成產茶原料基地;浙江金華頂翠園茶業、銅仁和泰茶業等也接踵而至……
但是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如今,松桃人又必須面對「貼牌基地」的尷尬。有的松桃官員認為:茶園好比自己不能養好的孩子,送給別人找生路,不管怎樣也是一件好事啊。但是另外一種更加激烈的觀點認為,貼牌轉賣,為他人做嫁衣裳,不是長久之計,必須使本土品牌搶市場,由「幕後」轉向「台前」。
可喜的是這樣的局面正在逐步改變,松桃開始大膽嘗試,通過有意識地培植本土龍頭企業,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品牌。
為支持本地茶葉龍頭企業發展,該縣農辦重點扶持浙江嘉盛茶業正大茶場資金30萬元,創建本土品牌精加工出口基地。松桃自治縣梵凈山茶莊生產的「凈山牌」系列茶葉,開始在省內外市場受歡迎,產銷量逐年遞增。
政府部門的觀念也在轉變。在松桃自治縣50周年慶典之際,該縣把本土品牌「凈山翠芽」選為饋贈賓客的禮品。雖然此舉究竟對本土品牌的宣傳能產生多大影響尚難預料,但畢竟是折射出了松桃人品牌意識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