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開封市歷史上的稱謂有哪些
開封市歷史上的稱謂有:老丘、大梁、、浚儀、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
1、老丘
夏朝,自帝杼至帝廑在開封一帶建都217年,史稱老丘(今開封市東北國都里村),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
老丘為夏朝中後期都城。春秋時期為宋國城邑。在今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東約45里黃河大堤南岸的國都里村附近。相傳夏代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東北),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遷至西河,共歷六世,成為當時夏代政治、經濟中心。
1998年春,開封市文物工作隊在配合商開高速公路建設的文物勘探中,在位於國都里村北僅1.5公里的劉京寨的北部,探明一處較大型的古文化遺址,出土了具有夏、商時期文化特徵的殘碎陶片。國內學術界多數人認為,今國都里村及其附近應是夏都老丘所在地。
2、大梁
大梁,是指戰國時魏(梁)國都城,當時中國最大都市之一。在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魏惠王三十一年(公元前339年,一說魏惠王五年或六年),魏國都城自安邑(今山西夏縣北)遷此。秦,設大梁縣,屬碭郡,郡治睢陽縣(今商丘市睢陽區)。
3、東京
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 稱之為「東都」或「東京」,這一時期開封正式取代了洛陽,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後梁定都開封十七年,時間雖短,但國家的租賦較輕,人民得到休養生息,同時,後梁定都開封,使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從河洛地區的洛陽轉向豫東平原的開封地區,對中國古代的都城轉移及政治中心轉移具有重要的劃時代意義。
4、開封
西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縣改名為開封縣,這便是「開封」這一名稱的最早由來。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徐達帶領北伐軍攻取河南,此時許多人向朱元璋建議定都汴梁。四月,朱元璋來到汴梁城考察。五月,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將開封縣並入祥符縣,至此兩縣合一,置河南中書分省,省治開封府。同年八月,以開封府升格建為北京,位居陪都,重建開封城,改土城為磚城。
5、汴州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576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失落了近百年的開封又逐步的恢復了元氣,開封也成為北魏對南部各朝作戰的水運線上的八個重要倉庫之一。
6、汴梁
是元朝至明朝初期對於開封的稱呼。元朝初,沿襲金朝稱呼,仍為南京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南京路為汴梁路,為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治。「汴梁」始而得名。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建北京於汴梁。洪武二年(1369年),罷北京,復稱開封府,為河南布政司治。領州四、縣三十。
② 開封名字的由來
開封古稱東京(亦有汴梁、汴京之稱),簡稱汴,位於河南省東部。
最早為夏朝時在此建都;
春秋時期,鄭庄公(前743一前701)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鎮附近古城村構築城邑、取名啟封;
漢初因避文帝劉啟諱、改為開封。
③ 曹操起兵於陳留,最後為何稱自己為魏王
首先曹操魏王的稱呼是來自於魏郡。後來曹操以魏郡為基礎建立魏國,是為魏王。
鄴城是一個好地方,鄴城靠近太行山脈的東面,向北經過邯鄲可以到達薊城(北京),從黎陽過河可以到達河南平原,經過滏口穿越太行山可以到達並州,向東經過倉亭津可以可以達到兗州的西部,繼而到達青州地界也就是山東,鄴城同時還是交通要道。同時鄴城地處河北平原,土地肥沃,水源豐富,農業十分發達,由於華北水道的開發,這也使得鄴城的地位逐步提高,而且鄴城靠近中原,這座城池和洛陽十分靠近,可以以河北為基礎在鄴城聚集重兵制衡洛陽。
④ 開封古代叫什麼
開封,古稱啟封、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
開封市的最終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開封市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關於史文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就有開封的事跡,開封地勢遼闊,曾被評為亞洲最大的都市。開封最早的名字由來是「啟封」,取「啟拓封疆」之意,有開疆擴土的意思。
開封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曾用名「大梁」、「汴州」,也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北齊皇帝在開封建立了很多寺廟,漸漸有了佛文化的宣揚,為開封文化奠定前期基礎。
五代時期梁漢晉周都曾將首都定居在開封,開封為「東都」,此後中國古代的都城政治、經濟中心都轉移到開封,這一轉向具有劃時代意義,開封因此也被稱為「八朝之都」。五代後梁亡,後唐定為汴州,之後遼太宗改汗稱帝,開封為南京。
⑤ 姓陳的來歷
陳姓出自舜帝姚重華裔孫陳胡公媯滿,屬於以先祖封地為氏。
周武王將長女太姬嫁給滿,備以三恪,奉祀虞舜。陳國始建都於株野(今河南 柘城胡襄鎮)史稱陳胡公,後遷都於宛丘(今河南淮陽城關一帶),轄地最大時達十四邑,大致為河南東部和安徽一部分。
從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殺陳湣公為止,陳國共歷25世,延續568多年。陳亡後,陳的分支仕齊的陳公子完的後裔於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齊國,史稱陳氏(田氏)代齊。
(5)陳留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陳姓的其他起源傳說
陳姓的血緣祖先舜即是黃帝的第九代孫。在有虞氏部落,陳氏是最為重要的一支,傳至舜時,與黃帝族通婚,舜入贅做了堯的女婿 (上古時代,女婚便是全子),當了黃部落大聯盟的酋長,因而尊舜為帝。
舜即帝位,建都於蒲坂,故城在今山西省永濟縣東30里虞鄉,俗稱虞舜都,乃曰有虞氏。有虞氏部落支裔眾多,子孫繁衍昌盛,構成華夏族和漢族的主體之一,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有虞氏部落中,陳姓是最重要的一支。(陳、虞、胡、姚、田同為帝舜之後,具有5姓聯宗之親)。商朝末年,舜的第33代孫遏父(又稱閼父)投奔了周國,擔任陶正一職,因其制陶技藝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歡心。
姬昌之子姬發(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後,追封先賢遺民時,把遏父的兒子媯滿封於陳(今河南開封以東,安徽亳縣以北),國號陳,榮為侯爵,奉守著帝舜的宗祀,並將大女兒太姬嫁給他為妻。媯滿死後,謚號為陳胡公,又稱胡公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姓
⑥ 在古代開封叫什麼
開封,古稱啟封、老丘、大梁、陳留、汴州、東京、汴京、汴梁等,簡稱汴。
開封市的最終歷史記載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開封市就有人類活動的遺跡,關於史文記載,在兩千七百年前就有開封的事跡,開封地勢遼闊,曾被評為亞洲最大的都市。開封最早的名字由來是「啟封」,取「啟拓封疆」之意,有開疆擴土的意思。
開封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曾用名「大梁」、「汴州」,也是清明上河圖的原創地,北齊皇帝在開封建立了很多寺廟,漸漸有了佛文化的宣揚,為開封文化奠定前期基礎。
五代時期梁漢晉周都曾將首都定居在開封,開封為「東都」,此後中國古代的都城政治、經濟中心都轉移到開封,這一轉向具有劃時代意義,開封因此也被稱為「八朝之都」。五代後梁亡,後唐定為汴州,之後遼太宗改汗稱帝,開封為南京。
(6)陳留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開封,七朝建都之地,我國的八大古都之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更替的王朝,不僅建造了多座城池、數道城垣,更賦予開封18個稱謂和雅號。儀邑現在開封城區位置上最早出現的名字,春秋時期為衛國南部邊境上的一座小城市。
位置境域:開封市地處華北平原腹地、河南省東部,位於黃河下游南岸之濱。開封居於東經113°52′15"—115°15′42",北緯34°11′45"—35°01′20"之間。
開封東與商丘市相連,距黃海500公里,西與省會鄭州市毗鄰,南接許昌市和周口市,北依黃河,與新鄉市隔黃河相望。開封總面積6247平方公里,其中開封市區面積1849平方公里。全市南北最寬約92公里,東西最長約126公里。
⑦ 開封,地名的來歷,起源於何時,開封這個名字是什麼含義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鄭庄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涌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封」一名是由「啟封」更名而來。
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列國爭雄。當時的古城村一帶為鄭國的東北邊陲。羽翼漸豐的「小霸」鄭庄公出於戰略上的需要,命大將鄭邴在這里屯兵築城,並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西漢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啟封也就改稱為開封
⑧ 河南省開封市在三國時期叫名字
開封古稱汴梁、汴京、東京,簡稱汴,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當時,鄭國君主鄭庄公選擇這里修築儲糧倉城,便取 啟拓封疆 之意,定名 啟封。到了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就將 啟封 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⑨ 河南省開封市杞縣的名字在歷史以前叫什麼名字
雍丘城
杞縣境內古多杞柳,夏商為中原古老方國,西周稱杞國,秦置雍丘縣,五代改杞縣。縣因古國名,國因柳名。[3]杞國,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為宋所滅,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國從雍丘(今河南杞縣)遷都至齊、魯之間的淳於一帶,重建杞國,於公元前445年被楚國滅亡。杞縣城,古稱「雍丘城」,是杞國的都城。杞在這里立國1000餘年,它在這里留下許多文化足跡。在杞縣境內有眾多的夏、商、周文化沉積。杞縣是革命老區,是豫東農民民武裝起義的中心區,早在1925年8月,杞縣建立了黨組織。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有3800多名英雄兒女獻出了寶貴生命,為新中國的建立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