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平樓的歷史由來
這是新落成的小平小道紀念館大門:透出一絲現代氣息.參觀完紀念館,我們從這個現代化的大門出來,走向由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
如今,「小平樓」仍靜靜地佇立在那兒,它像一本厚重的書,真實記錄了小平同志一段非凡的人生經歷,也教會我們如何對待人生挫折,對待生活和事業中的坎坷。到「小平樓」看一看,到「小平小道」上走一走,我們會獲得許多對人生有益的感悟和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
⑵ 關於鄧小平的故事||快!急!
1915年下半年,鄧小平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位於縣城西北考棚巷的廣安縣立高等小學堂。此建築原系清代紫金精舍書院,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廣安人蒲殿俊於光緒三十年以紫金書院為主體,將培文、渠江、甘棠書院並入,建立了廣安縣高等小學堂。
鄧小平被分在12班,其班主任老師是位清末秀才,名叫李腴膏,古詩詞功底甚為深厚。教理科的老師是上過幾天洋學堂的曾樹森。小平同班同學李再標出身於廣安一個富商家庭,對母親十分孝順。母親重病不起,讀了不少舊書的李再標認為只要割下自己身上的肉給母親吃,便會治好病。母親病日重,李決定割肝盡孝,鄧小平知道後厲聲喝止:「肝子是葯嗎?你怎麼活命?」新學堂講求科學,相信科學,小平陪同李再標請醫生給其母親看病,結果,肝未割,其母親倒康復
http://..com/question/15039094.html
⑶ 關於鄧小平的故事
戒煙趣聞之一:
陸鏗是香港著名記者,曾多次訪問北京,並與鄧小平會見。1988年,香港百姓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了他的專著《風雲變幻的鄧小平時代》,受到了輿論界的重視和好評。該書對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政策給予高度評價,也介紹了他在與鄧小平會見中,反映鄧小平性格與特點的一些趣事。
書中寫到:鄧小平沒有架子,平易近人。說話不繞山繞水,開門見山,一句是一句,而且有幽默感。比如,當我談到香港問題時,他就說,到期收回,不是單收回九龍,而是像廣東人說的「辦爛」,並向在座的鄧穎超和方毅解釋,「辦爛」就是統統收回的意思。而且說,收回之後,制度不變,可以告訴在香港的親戚朋友放心。表現得很乾脆。鄧為人豁達,看得開。已經確認香煙有害於身體健康,因此美國香煙廣告都要同時刊出有害的聲明。鄧小平很誠懇地表示:像我這樣的人,沒有其他的嗜好,只是抽抽香煙。而且年紀這么大了,何必再戒除呢?如果因抽煙而縮短壽命,也只好認了。說得在座的人都笑了起來。
戒煙趣聞之二:
鄧小平戒煙的趣事還有一例:1988年3月25日至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一天下午,大會選舉國家領導人。在主席台上就座的鄧小平投過票後回到自己的座位,便習慣地點燃了一支香煙吸起來。坐在台下大廳中間的一位代表看見了,便對坐在旁邊的另一位代表說:世界無煙日剛過,全中國全世界都大力宣傳吸煙危害健康,小平同志為什麼煙癮這么大,開大會還吸煙呢?於是商量後決定向鄧小平提出意見。
不一會兒,主持大會的宋平手裡出現一張小字條,上面寫著一行字:「請小平同志在主席台上不要吸煙。」宋平看過字條後會意地遞給鄧小平。
鄧小平看了看,笑著趕快把正在吸著的煙熄滅了。
此後,鄧小平在主席台上再也沒有吸煙。
事後,那位全國人大代表,一提起他在人民大會堂給鄧小平寫字條提意見的事,逢人便說:「鄧小平同志這樣認真地接受我們的意見,真使我們非常感動。」
⑷ 鄧小平的故事
留法勤工儉學,是20世紀初興起的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1912年4月,蔡元培、吳玉章等在北京發起了以「節儉費用,推廣西學」為宗旨的留法儉學會。該會成立後在北京建立了一所「留法預備學校」。到1916年6月,該會共組織了兩批共80人到法國留學。
辛亥革命失敗後,蔡元培、吳玉章被迫流亡國外。1915年5月,在他們的支持下,華工組織成立了以「勤於工作,儉以求學」為宗旨的勤工儉學會。留法勤工儉學會,先後在北京、保定等地設立了三所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並很快推向全國。四川的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是由吳玉章親自倡導和領導的。重慶商會會長汪雲松、教育局局長溫少鶴等人在吳玉章的影響下,召集社會名流,籌集經費,在重慶開辦了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
鄧小平經過在學校一年的學習,順利通過各項考試和檢查,於1920年8月21日與80多名川東弟子一道在重慶碼頭登上開往萬縣方向的「吉慶」輪,沿宜昌、漢口、九江一路順水東下,最後抵達上海,在這里改乘法國郵船「鴦特萊蓬號」駛出吳淞口,開始了赴法求學的漫長歷程。
法國的勤工儉學生活對他們來說是很不容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新的經濟危機,從1920年下半年後,歐洲開始出現一派蕭條的景象。20世紀20年代早期的法國正處於經濟危機的中間階段,伴隨工業由戰爭到和平時期的轉變和百廢待興局面的到來,經濟狀況也是凋敝不堪,經濟結構暴露出嚴重的不合理。由於工業原料缺乏,許多工廠相繼全部或部分停產,加上一批軍工企業的關閉,致使法國失業工人劇增,就業格外困難。同時,由於戰後法國政府迭加新稅,法郎貶值,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十分困難。在這樣嚴重的形勢下,中國留法勤工儉學學生的生活受到極大的影響,工作非常難找。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持有的中國的學歷證明資料在進入法國高等院校時不能被接受,他們的法語口語還不能應付學習的需要。大部分人想到巴黎那些僱用大批外國工人的大型工廠去打工,如巴黎南郊的比頓古爾市的雷諾汽車廠。鄧小平在法國最後三年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那兒打工度過的。在那裡,鄧小平與其他勤工儉學的學生同甘共苦,非常親密地住在一起。但中國人即使是在那些較好的大工廠打工的,工資也只有普通法國工人的一半。他們處於欲工不能,欲學不得的困境之中,許多人由於政治的原因或社會的原因加入到新生的共產主義運動中。到1920年底,在法國的1600名勤工儉學學生中,已經做工的不到總數的四分之一,而由於冬季到來又失去工作的幾乎又有做工人數的四分之一。為了節省開支,他們只能住在貧民窟里,有的則合租房間,自己動手做飯。平時吃麵包加捲心菜或洋芋,因為價錢太高,連西紅柿也不敢多買,逢年過節或遇上喜慶的事,能吃上腌黃瓜、香腸就算是改善生活了。這些學生因為營養不良,面黃肌瘦,有的人長久躺在潮濕的花園草地和地板上,導致腿腳腫脹,行走困難。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病死者就達61人,送醫院就醫者有80餘人。這些病死者和就醫者,都是住在巴黎及其附近的勤工儉學的學生,人數占當地勤工儉學學生的五分之一。
這時,鄧小平家中也已無力寄錢給他,他只能艱難度日。冷酷的現實,使得鄧小平等原想出國留學的理想化為泡影。
面對這種情況,為了解決勤工儉學的費用,1922年6月,在周恩來的倡議下,由鄧小平負責主持,在巴黎開辦了一間「中華豆腐店」。在豆腐店裡,大家輪流推磨豆腐,幹得非常愉快。大家你說一個笑話,他哼一個小曲,其樂融融。周恩來還吟起了古人的豆腐詩:「旋輪磨上流瓊液」,鄧小平則和起下句:「煮月鐺中滾雪花」。大家聽後拍手叫好。
鄧小平熱情好客,很有組織能力。這間具有東方風味的豆腐店,很快吸引了法國人,豆腐店聞名巴黎,大有供不應求之勢。於是店裡決定用定時供應、售完為止的措施限制銷售。在鄧小平和同學們的努力經營下,豆腐店的銷售品種不斷增加,由單一的豆腐擴大到豆漿、豆腐腦、豆腐乾、凍豆腐、臭豆腐等許多品種。就這樣鄧小平開店賣豆腐,解決了留法勤工儉學的飲食和學費,也為當時中共旅歐支部提供了活動經費,起到一舉兩得的作用。在鄧小平等學生離開巴黎後,旅法華僑接管承辦了豆腐店。這個店後來有了很大發展,馳名歐洲。
⑸ 鄧小平故事
鄧小平童年生活點滴
1904年8月22日,在四川省廣安縣協興牌坊村的一座普通的三合院里,一個嬰兒呱呱墜地,他就是鄧小平。
1910年,6歲的鄧小平進入私塾讀書。蒙童時期的功課主要是讀《三字經》、《千字文》等。那時,老師講課只是照本宣科,逐句教讀,然後讓學生死記硬背,可是,聰明伶俐的鄧小平卻愛動腦筋,敢於不懂就問,一直到弄明白為止,所以他背課文總是理解著背,不僅背得快,而且記得牢,為此,老師也特別喜歡他。
在私塾先生的精心培養下,鄧小平學會了用毛筆寫字。他對寫字特別感興趣。每天放學後,他從不在路上貪玩,回到家裡,讀書後便開始反復練習寫字。經過私塾寫字課的嚴格訓練,鄧小平的書法有了良好的基礎。
酷愛讀書、習字的鄧小平並不是個小「書獃子」,他非常活潑頑皮。每天放學回到家中,他總是把姐姐和妹妹叫到一起,讓她們坐好,自己則站在她們對面,學著課堂上老師的樣子,一隻手*在腰部,一隻手拿著書,一邊搖晃著腦袋,一邊背誦著剛學會的詩文,逗得家裡人哈哈大笑,都戲稱他為「小先生」。
不僅如此,年少的鄧小平還表現出了過人膽識。
在鄧小平家附近,有兩塊高3米、寬1米的石碑,立在兩個巨大的石烏龜背上。這是清朝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兩名廣安籍高官鄧時敏和鄭人慶的功績而賜造的。當地老百姓對它十分敬畏,誰也不敢去碰它、摸它,免得招來禍災。
有一天,鄧小平和村裡的一群小夥伴玩耍到這里,看著巨大的石烏龜,他眼珠一轉,招呼小夥伴們:「我們爬到烏龜背上去玩好不好?」別看小夥伴們平時都挺聽從鄧小平的,可這時卻嚇得紛紛往後退著說:「我可不敢,聽大人們講,這神碑是摸不得的,碰了它,會生病的。」可鄧小平卻堅決不信這個邪,他說:「一個石頭打的烏龜有那麼神嗎?我不信,你們不敢爬,我去爬
⑹ 關於鄧小平生平的
《輝煌歲月:鄧小平的最後二十年》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52852.html
《世紀小平:再現一代偉人領袖風采》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7712.html
《我的父親鄧小平》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38140.html
⑺ 鄧小平的資料,急用!!!
鄧小平的相關資料
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1997年8月被選為中央第十一屆(ji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主席。1987年3月當選為政(zhèn)協(xié)全國委(wěi)員會主席。1983年6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南巡(xún)」,是指他的武(wǔ)昌(chānɡ)、深圳(zhèn)、珠海、上海之行。1979年春、1992年春兩詞南巡,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大家之所以對這個時間記憶猶(yóu)新,是因為他的這個舉動,在當時令所有中國人大感意外,也因為他那一路的講話具有異乎尋常的震撼(hàn)力,還因為他出人意料的講話在當時的中國產生了一種撥正航(hánɡ)行的作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新一輪改革,從此理直氣壯。
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的時代背景、理論基礎和社會歷史條件
鄧小平理論是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歷史條件下,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中,在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勝利和挫折的歷史經驗並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鄧小平理論形成的基本依據是:
1.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理論基礎。
2.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根據。
3.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現實依據。
4.當代國際形勢的新發展,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鄧小平精闢地分析了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新形勢,為我們一心一意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
⑻ 強小平名字的寓意
姓強,這么沒什麼,小平,嗯。。。我只能說,可惜了,你要是姓鄧就好了。
⑼ 鄧小平資料
鄧小平的家鄉是四川省廣安縣協興鄉牌坊村。他的祖居是一所傳統的三合院,鄧小平祖上三代都住在這個林木掩映的瓦舍內。一九零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他出生在這里。鄧小平的父親鄧文明,清末就學於成都法政學校、以後長期在外謀事。母親淡氏,不幸早年去世。繼母夏氏,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兒。鄧小平是長子,有三個弟弟、一個姐姐和兩個妹妹童年時候的鄧小平名叫鄧先聖,學名鄧希賢。他五歲開始讀書,先進私塾發蒙,七歲時轉入新式小學。高小畢業後,考入中學。一九一九年,重隊開辦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他考入了這所學校。少年的鄧小平已經有了樸素的愛國思想。五四運動後,他同全校同學一趙參加了抵制日貨活動。他當時對救國的想法,還只是在學生中流行的「工業救國」的思想.只是滿懷希望能到法國去一面做工、一面求學,學點本事回國。就這樣,他開始走上了探索人生的道路。
出國留學
一九二零年夏,鄧小平在重慶留法預備學校畢業。抱著滿腔的熱望,他和八九十位同學一起乘輪船赴法(坐的是四等艙,即船上裝貨的地方),於十月抵達法國馬賽。那時鄧小平剛滿十六歲,在同學中是最年輕的。
鄧小平到法國後,情況同他的願望相反,大部分時間只是做工,而且是學不到多少技藝的苦力工。到法國後兩個月,他去克婁梭鋼鐵廠做雜工,以後又在巴黎比揚古雷諾工廠當過鉗工,在火車上當過司爐.還到飯館里做工,收入剛夠糊口。只有短時間在貝頁中學、夏蒂榮中學等校學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歐洲在戰爭中遭到嚴重的破壞。法國的經濟十分蕭條,就業格外因難。中國人即使是到那些較好的大工廠去的,工資也只有普通法國工人的一半。鄧小平家中已無力寄錢給他,他只能艱難度日。冷酪的現實,使鄧小平原來出國留學時的理想化為泡影。但是,一種新的革命思想強烈地吸引了這個年輕人。當時的法國,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工人運動蓬勃發展,馬克思主義和其他各種社會主義思潮廣為流行,一批先進的中國留學生先後接受了馬克恩主義而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較年長的趙世炎、周恩來等人影響下,鄧小平積極學習馬克思主義,進行各種政治宣傳活動。一九二二年參加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一九二四年下半年成為小國共產黨黨員,並擔任青年團旅歐總支部的領導成員。第二年,他在里昂做工的時候,黨組織又委派他擔任里昂區黨的特派員,領導里昂地區的黨團工作和華工運動。鄧小平從十六歲到二十一歲,在法國生活了五年多、由一個愛國青年成長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這是他革命生涯的開端。當時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組織有一份油印出版的《赤光》雜志,是幫助在法國、比利時和德國的中國同志學習理論的。鄧小平既參加編輯.撰寫文章,又要刻蠟紙、油印。後來,在歐洲的中國黨團員有很多人分批轉赴蘇聯學習。一『九二六年初,鄧小平離法赴蘇,到了莫斯科。他先進東方大學,不久轉入中山大學。這所大學以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名字命名,為中國革命培養人才。那時,國內建立了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在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下,大批有志青年去中山大學學習。鄧小平記得在他們年級中有兩個人是最年輕的,一個是馮弗能(馮玉祥長女),一個是蔣經國。
鄧小平在中山大學學習一年。他專心讀書,鑽研馬列主義基本理論。這時,控制著中國西北地區的國民軍領導人馮玉樣到了蘇聯。他正准備參加國民革命、要求派一批中國同志到他的部隊工作。鄧小平是被選出的二十幾個人中的—個。他途經蒙古,穿過沙漠.在一九二七年春回到祖國。
回國初期
鄧小平回國時,國共兩黨的合作已處在走向破裂的前夕、政局動盪他接受黨分配的任務,一九二七年三月到西安,在中山軍政學校工作。這是他在國內從事革命實踐活動的第一個場所。這所學校隸屬於馮玉祥的國民聯軍總部,實際上由劉伯堅等幾位共產黨人籌建。鄧小平擔任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並任該校中共黨組織書記。這所學校培養出一批有革命覺悟的初級軍官和黨政工作幹部,並向國民聯軍駐陝總司令部政治保衛隊輸送了一批畢業生,逐步組建了一支出中國共產黨掌握的武裝力量。這為後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西渭華起義創造了條件。陝北紅軍的一些將領,就是從這所學校里出來的。一九二七年四月,中國政局發生突變。六月間,馮玉詳下令要所有在他部隊工作的共產黨員集中到開封.名曰訓練,其實是「禮送出境」。鄧小平根據黨組織的安排、離開西安轉赴當時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漢口。
他到了漢口後,就留在中共中央工作,擔任秘書。這時,國內的政治局勢繼續惡化。不久,武漢政府公開反共,嚴酷的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共產黨被迫轉入地下。為了適應秘密環境,他從這時起改名為鄧小平。八月七日,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批判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鄧小平列席會議。中共中央秘密遷到上海後,二十三歲的鄧小平擔任了中央秘書長,主要管理中央機關的文書、機要,交通、財務等工作。「九二八年中國共產黨在莫斯科召開六大,他作為中共中央秘書長協助留在國內的李維漢、任弼時處理中央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