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早茶起源於哪裡
早茶發源地:廣東及江蘇地區
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早茶習俗多見於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江蘇揚州、泰州、鹽城、里下河地區和廣東。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食在廣州,味在西關。
西關是三百多年來廣州美食文化的核心區域,也是最正宗廣式點心的發源地,廣州的十大名小吃皆是出自西關地區。到廣州,不可不來西關飲茶,飲早茶,自然少不了西關名點。每逢周末或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在廣東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愉快的消遣,在這個層面上來說與其他娛樂活動並無二致。
蘇式早茶
揚州、泰州地區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蘇式早茶,比較多的是豆制干絲和面點小食,比如餛飩,魚湯面,干拌面,炒麵等各種面條,以及蟹黃湯包,鮮肉筍包,乾菜包等等。其實南方人也有很多面點,但是這些面點的做法,形制,味道,都和北方的麵食區別很大。至於干絲,是由豆腐乾切成的,先用刀將一塊豆腐乾均勻削成20片左右,再斜鋪切成和火柴棒相當的細絲,然後倒進沸水裡反復沖燙。當然,干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得依賴調料來調和。醬油、水、糖、鹽,調到濃淡適度,略帶甜味和鮮味;撒上姜絲、香菜、胡蘿卜絲、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燙干絲。
粵式早茶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於消化。常見的有發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貳』 廣東地區的早茶起源
廣州早茶探源
在咸豐同治間有一種館子叫「一厘館」,它的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開口掛一個木牌子,寫著「茶話」兩個字,為客人提供一歇腳敘談,吃東西的地方,後來出現了「茶居」,「居」就是「隱」即躲起來,也是為了提供一些有閑的人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後來規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樓。當時佛山經營茶樓的人,都買下土地建幾層高的茶房,然後全棟用來經營大型茶樓,大茶樓越來越多,此後,廣東人開始有上茶館的習慣了。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
古廣州的茶樓
廣州茶樓的前身是酒樓,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間區永利為最古,有絕詩說:「萬瓦鱗鱗雉堞遮,小東門外一簾斜,永安橋畔行人識,二百年前舊酒家。」東堤的襟江酒樓亦古老,其聯雲:「襟上酒痕多,廿四橋頭吹玉笛,江心雲色重,萬千帆影集金樽。」
清代同治間,廣州開業的茶座初稱「居」,叫「上茶居」。好像惠愛路城隍廟口的福來居,太平路的陸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及光緒間,「居」改稱「樓」,叫做「上茶樓」。怪的是:「如」字型大小的茶樓湧出,自有其一段來歷:光緒元年有陳惠如者,在惠愛中首創了「惠如樓」。後來,譚新義、譚晴波、趙儉生等先後集股開了眾多「如」字型大小的茶樓,如珠璣路的多如樓,三角市的東如樓,海珠路的三如樓、惠福路的南如樓、賣麻街的福如樓、長堤五仙門的瑞如樓,河南塹口的天如樓、一德路的寶如樓,同興街的九如樓等。
既然是樓,那地下門市便用來賣糕點餅鉺。樓上中間設廳堂雅座,周邊設安靜套間,茶價也較高,故諺語雲:「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蹲)。」
陶陶居的「居」為何沿用至今而不改稱「樓」?乃因其高雅也。粵劇藝人多住在西關,白駒榮、薛覺先常來陶陶居品茗,文化名流亦來此雅集,魯迅、許廣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解放後,改革後的茶樓發展
這個時候是一個茶樓飛躍的時候。
茶樓發展到現代的酒家,更上了一個台階。當代的酒家在裝修上捨得花大本錢,有單間的,搞雅座的,西式的;日式的,東南亞式的,各式各樣的擺設,開各種茶座,讓不同階層的市民有更多的選擇。既有早茶,也開設了下午茶,至於夜茶嘛,樣式更豐富,吃燉品,吃海鮮都可以。
至於經營模式也有了很多改變。
廣州酒家,南海城,食為天等連鎖式經營,南海漁村,江南漁村等一系列海鮮城,還有敦煌等高檔經營的。
廣州茶樓的發展有了個質飛躍,經營模式更趨多元化,從傳統老字型大小的擴大經營,到連鎖經營,到高檔次茶樓的發展。廣州的茶樓的發展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廣州早茶現狀
「食在廣州」,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假。各種西餐廳,如蒙地卡羅,還有快餐店,如M記(麥當勞),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傳統的廣州茶樓受到壓力。例如M記和KFC吧。兩間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給了廣州茶樓一個警告。它們已經把小孩,年輕一輩都吸引住了。而茶樓就變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
廣州是個老城,這不僅僅因為它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更是因為有眾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樓之中。這些閑來無事的老人延續著幾百年來的習慣,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樓中,叫上一壺清茶,兩件小點,或閑聊,或閱報,將早上的大半時光悠閑地打發。廣州的早茶因為這些老人,顯得格外閑適。即使茶樓還有不少出手闊綽,來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覺他們終究不過是過客而已。但對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們的生活。場地可以換,生活則別無其他。
對此,長年行走於台、港、深等地的台商孫先生也表贊同:「香港酒樓里的顧客70%以上也是60歲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剩下的30%則是40歲以上的男士,20來歲的上班族則是一個都沒有,可見平日的早茶的確是閑來無事的老人家的玩意。在座眾客十之有六每人手上一份當日報紙,這也算是香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同是生意人,廣州的生意人或許受了廣州老人的影響,喝早茶的節奏也顯得平和、緩慢,有事沒事坐上幾個小時稀鬆平常。而且,廣州的早茶名副其實,大清早4、5點就有茶樓開張,老人們反正睡得少,起得早,天不亮就趕去茶樓。正是由於他們的早起,使得那些生意人即使姍姍來遲,也無礙早茶之實。沒了老人的深圳,早茶可一點不早,別說4、5點,就是7、8點,深圳人也嫌太早,在這么一個夜生活如此豐富的地方,能一早爬起來吃早茶的深圳人絕對難以湊成對兒。10點後才是深圳人是吃早茶的理想時間,由於離中午時間太短,不少深圳人乾脆將早茶、午飯一並解決,這使得深圳的早茶、午茶的概念含混不清。
在經營時間上,格蘭雲天酒店的中餐總廚林譽明師傅告訴記者:「廣州人講究個三茶兩飯,廣州人下海較早,有錢較早,一天當中有很多休閑的時間,所以早茶、午茶、夜茶都很旺。廣州的早茶通常清晨4時就開市了,夜茶要到深夜12點,有的甚至要到次日凌晨1-2點才收市,有的更是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的人也很多,尤其在夏天,很多廣東人都把吃夜茶當做消夏的一種方式。」
價格
廣州人講究「食不厭精」,但點心的價格是高低都有,窮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價格實惠、雷打不動的一盅兩件,有錢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來些魚翅漱口。
熟悉廣東文化的格蘭雲天大酒店中餐部經理杜廣順也說:「廣州是老城市,吃早茶是幾百年來積淀的生活習慣,價格也比深圳的便宜。與廣州相比,深圳的點心質量高,吃早茶的環境好,更適宜商業客洽談業務。而廣州的早茶因為主要以家庭客為主,吃得就沒有深圳這么斯文,環境也不一定非得上星級,只要一家人吃得開心就好。」
廣州茶樓主導地位依舊存在,畢竟歷史淵源。目前廣州的茶樓在頂著各種阻力,不斷創新,不斷改進經營方式,使廣州的茶樓得以進一步發展。雖然西餐廳,快餐店等的沖擊下有一段沉寂期,但廣州茶樓正在復甦,正在蘇醒。
喝早茶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既入此鄉,當隨此俗,到了廣東不喝早茶,豈不枉做嶺南人。
理由二:親人朋友,圍桌而坐,一壺茶水,幾件美點,可以增進感情。
理由三:豐豐盛盛吃頓早飯,對於每日忙碌的自己是件有益的犒勞。
理由四:全家吃個早茶,人均消費卻不過二、三十元,還可早午飯一起解決,經濟又享受。
理由五:有諸多美點可供享用。
不喝早茶五大理由
理由一:周一到周五沒時間,要上班;周末也沒時間,要睡覺。
理由二:早餐我都不吃,干嗎吃早茶?
理由三:太貴,如果弄成大排擋,可以考慮。
理由四:理由很簡單,沒人請客。
理由五:早茶?早茶是啥?
廣州的早茶文化
飲早茶是廣東人獨特的喝茶習俗。清晨起床以後,在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點(早點),一盅兩件,既解決了早餐,也是一種絕妙享受。
茶點,即是茶水與點心。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等種類,點心的種類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各種包子,諸如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以及其他各類干蒸燒賣,各種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生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等等。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這里,緊張的人們開始鬆弛下來,清閑地談著人生,談著故人,講著故事;在這里,人們揮灑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們在茶樓里沏上一壺好茶,點上幾道美味點心,有的自斟自飲,有的與朋友海闊天空地大侃一陣,豈不悠哉!
茶樓也是人們謀生的重要場所。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里談論著股票、樓市,談論著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閑、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使得茶樓不再只是人們閑談,打發時光的悠靜場所。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這正是人在茶樓飲茶的心理寫照。
當然茶樓並不僅僅是為早茶才開的。茶客從早到夜總是不斷,茶樓多是早上5點多鍾開門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兩飯直落"。
在廣東,飲茶有"禮節"。服務員倒茶時,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輕扣桌面表示謝意。傳說這一風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從的皇帝給扮作主子的隨從斟茶,隨從感恩戴德、驚恐萬狀,本應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於是靈機一動,遂以兩指微屈,輕扣桌面代之叩禮,並一直傳襲至今。
在茶樓里,當客人需要續水時,只要把壺蓋打開,服務員便會意而來。關於這一禮儀的由來,相傳是過去有一富商到茶樓飲茶,叫堂倌給他加水,堂倌剛把壺蓋打開,他"呵嗬"大叫一聲,賴稱壺中有隻價值千金的畫眉給堂倌放飛了,定要茶樓賠償。老闆無奈之下,從此規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開壺蓋,以防有詐。時至今日,這習慣動作已成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號,無須叫喚服務員了。
至於廣州早茶點心的種類可以上下面的網頁上瀏覽:
http://news.21cn.com/special/kejiao/2002-09-11/765592.html
『叄』 早茶的起源在什麼時間,什麼地方
如今的上班族們的時間越來越緊迫,再加上許多女生為了保持身材大多數的早餐都是棄之不顧的。每一天只有早上吃好才能夠一整天充滿精神,早茶也就是各個地方非常注重早餐而延展的。
那麼,早茶的起源在什麼時間呢。
所謂的喝早茶,據說起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那時候的有錢人喜歡玩鳥和鬥蟋蟀,溜鳥一般都是在清晨,所以以前總是可以看見一大群的富家公子一人一籠一鳥的走在大街上,由於當時的通信落後,一般大的新聞和消息都是有錢的人家通過與外面的來往而最先知道的,所以很多的富家之人總是在清早聚在茶館,叫上一盅茶,點上兩份點心。
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每逢周末或假日,廣東人便扶老攜幼,或約上三五知己,齊聚茶樓「嘆早茶」。常見的有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
早茶,廣州人把飲早茶稱為「嘆茶」。至今仍流傳著「嘆一盅兩件」(即享受一盅香茶、兩件點心之意)的口頭禪。「嘆」在廣東話中是享受的意思,由此可見,喝早茶在廣東人的心目中是一種愉快的消遣,在這個層面上來說與其他娛樂活動並無二致。
廣東早茶的長盛不衰,與廣東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發展迅速是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時分可以傾談生意、交換信息,也可以會朋聚友、談天說地。生意人把茶樓當作商談重地,普通人則在此抒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
揚泰地區的早茶可以追溯到清前中期。「奪魁品罷雨前茶,樓開綠雨試新茶。」這是清道光年間泰州詩人朱餘庭的詩句。正如詩人描述的那樣,在清中期之前,泰州的茶館只是單一經營清茶,這期間誕生了「雨軒」、「綠雨樓」、「廣勝居」、「品香」等知名茶館。
到了晚清之際,陸續有外地商戶和本邑人開設茶館,同行間相互競爭激烈。為招攬生意,一些茶館除清茶外,又售賣起干絲、面點等小吃,這種創新的經營思路逐漸影響了泰州飲食行業。
清末民初時,「富春」、「海陵春」、「怡園」、「者者居」、「大東酒樓」等茶館應運而生。「者者居」是泰州茶館中一家知名的老字型大小店鋪,其店址原在孫家橋附近,清民期間,由於這家的早茶味道很好,當時泰州人都趕到「者者居」品嘗早茶,以致這家茶館生意火爆,去晚了很難落座。
【結束語】其實早茶在古代大多都是上流社會的人才有資格去品嘗的,重點並不是去喝茶吃點心而是交換信息。茶樓也從此變成了一個社交的聖地,在中國的其它地方也是有著茶樓的。
『肆』 廣東喝早茶的由來
所謂的喝早茶,據說起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那時候的有錢人喜歡玩鳥和鬥蟋蟀,溜鳥一般都是在清晨,所以以前總是可以看見一大群的富家公子一人一籠一鳥的走在大街上,由於當時的通信落後,一般大的新聞和消息都是有錢的人家通過與外面的來往而最先知道的,所以很多的富家之人總是在清早聚在茶館,叫上一盅茶,點上兩份點心。以前配茶的點心通常是干蒸馬蹄糕、糯米雞等等,然後大家就把相互消息說來交流或者眩耀自身的價值,而平常人家也以因得以上茶館了解平常所不知的事而顯威風,而且因為上茶館的一般都是有錢人,所以久而久之,上茶館就成了身份的像征.當然了,時致今日,由早茶到現在的下午茶,夜茶.上茶館已經成了城市居民最平常最普通的習慣了.現在的茶樓不但是交流信息的地方,也是人們謀生的重要場所。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很多的商機和信息就是在一杯一杯的茶里泡出來的.
『伍』 嘆早茶的來歷是什麼樣的
廣州早期的茶居叫做「二厘館」。「二厘館」多在街邊巷口開鋪,設備簡陋,木凳木桌,供應糕點,顧客群體都是勞苦大眾。實際上就是一個為客人提供歇腳敘談,吃點東西的地方。清代咸豐、同治年間,廣州的「二厘館」遍布大街小巷,有首民謠這樣唱:「去二厘館飲餐茶,茶銀二厘不多花。糕餅樣樣都抵食,最能頂肚冇花假。」發展到後來,這樣的場所就逐漸專業起來,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場面也越來越豪華,並最終促成了廣州人的早茶習俗。
而「嘆」即享受的意思, 廣州人喜愛飲茶,故稱為「嘆早茶」。
『陸』 「世界美食之都」揚州早茶,是怎麼由來的
揚州早茶是一種民間流傳的飲食習俗,總體是淮揚菜的風格,曾經受到過乾隆皇帝的稱贊與欣賞。揚州有名的富春茶社有一對形容揚州早茶的茶聯,佳餚無肉亦可,雅淡離我難成。足可見,早茶在揚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了。
蝦籽餛飩是紅湯的餛飩,配上豬油和蝦子醬油,由骨頭湯熬制數小時的湯頭,香醇咸鮮,麵皮由鹼水揉成,韌勁十足,內餡是蝦和麻油,海鮮的鮮味搭上芝麻的香味,吃起來欲罷不能。
除此之外,還有白湯脆魚面、三丁包子、豆腐皮包子、揚州干絲等面點。
『柒』 廣式早茶歷史
廣式早茶歷史
廣式早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
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
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
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既名為早茶。
(7)早茶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茶點在廣式早茶中的地位也很重要。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
其中又以干點做得最為精緻,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隻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後輕輕一咬。
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高級茶樓特製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
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慾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後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結合,美味得讓人慾罷不能。
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捌』 南方人說的吃早茶是什麼意思
南方吃早茶,和北方所說的吃早餐差不多。不同的是,南方吃早茶會真的喝茶,比如綠茶、鐵觀音、普洱呀之類的。
還會吃各種各樣的點心(北方俗稱小包子之類的,不過南方的是加糖的),還是一些蒸制的排骨呀,腸粉等等,另有各種粥等等。這些點心和食物分大點、中點、小點三種。吃早茶時,一家人會做在一起聊天;也可以約人談生意等等。
(8)早茶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早茶的來源: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
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
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於消化。
常見的有發酵茶(安化黑茶、普洱茶等)、烏龍茶(鐵觀音、大紅袍等),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廣東早茶的長盛不衰,與廣東自古以來貿易興盛,經濟發展迅速是分不開的。在廣東,早茶時分可以傾談生意、交換信息,也可以會朋聚友、談天說地。生意人把茶樓當作商談重地,普通人則在此抒解壓力,換得浮生半日閑。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副對聯:
『玖』 請問廣州早茶的起源和點心的種類
廣州早茶探源
在咸豐同治間有一種館子叫「一厘館」,它的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開口掛一個木牌子,寫著「茶話」兩個字,為客人提供一歇腳敘談,吃東西的地方,後來出現了「茶居」,「居」就是「隱」即躲起來,也是為了提供一些有閑的人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後來規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樓。當時佛山經營茶樓的人,都買下土地建幾層高的茶房,然後全棟用來經營大型茶樓,大茶樓越來越多,此後,廣東人開始有上茶館的習慣了。還有一種叫「二厘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厘,而二厘館的茶資只需要二厘,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
古廣州的茶樓
廣州茶樓的前身是酒樓,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間區永利為最古,有絕詩說:「萬瓦鱗鱗雉堞遮,小東門外一簾斜,永安橋畔行人識,二百年前舊酒家。」東堤的襟江酒樓亦古老,其聯雲:「襟上酒痕多,廿四橋頭吹玉笛,江心雲色重,萬千帆影集金樽。」
清代同治間,廣州開業的茶座初稱「居」,叫「上茶居」。好像惠愛路城隍廟口的福來居,太平路的陸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及光緒間,「居」改稱「樓」,叫做「上茶樓」。怪的是:「如」字型大小的茶樓湧出,自有其一段來歷:光緒元年有陳惠如者,在惠愛中首創了「惠如樓」。後來,譚新義、譚晴波、趙儉生等先後集股開了眾多「如」字型大小的茶樓,如珠璣路的多如樓,三角市的東如樓,海珠路的三如樓、惠福路的南如樓、賣麻街的福如樓、長堤五仙門的瑞如樓,河南塹口的天如樓、一德路的寶如樓,同興街的九如樓等。
既然是樓,那地下門市便用來賣糕點餅鉺。樓上中間設廳堂雅座,周邊設安靜套間,茶價也較高,故諺語雲:「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蹲)。」
陶陶居的「居」為何沿用至今而不改稱「樓」?乃因其高雅也。粵劇藝人多住在西關,白駒榮、薛覺先常來陶陶居品茗,文化名流亦來此雅集,魯迅、許廣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解放後,改革後的茶樓發展
這個時候是一個茶樓飛躍的時候。
茶樓發展到現代的酒家,更上了一個台階。當代的酒家在裝修上捨得花大本錢,有單間的,搞雅座的,西式的;日式的,東南亞式的,各式各樣的擺設,開各種茶座,讓不同階層的市民有更多的選擇。既有早茶,也開設了下午茶,至於夜茶嘛,樣式更豐富,吃燉品,吃海鮮都可以。
至於經營模式也有了很多改變。
廣州酒家,南海城,食為天等連鎖式經營,南海漁村,江南漁村等一系列海鮮城,還有敦煌等高檔經營的。
廣州茶樓的發展有了個質飛躍,經營模式更趨多元化,從傳統老字型大小的擴大經營,到連鎖經營,到高檔次茶樓的發展。廣州的茶樓的發展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廣州早茶現狀
「食在廣州」,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假。各種西餐廳,如蒙地卡羅,還有快餐店,如M記(麥當勞),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傳統的廣州茶樓受到壓力。例如M記和KFC吧。兩間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給了廣州茶樓一個警告。它們已經把小孩,年輕一輩都吸引住了。而茶樓就變成了老人家才去的地方。
廣州是個老城,這不僅僅因為它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更是因為有眾多的老人散布在大街小巷的茶樓之中。這些閑來無事的老人延續著幾百年來的習慣,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樓中,叫上一壺清茶,兩件小點,或閑聊,或閱報,將早上的大半時光悠閑地打發。廣州的早茶因為這些老人,顯得格外閑適。即使茶樓還有不少出手闊綽,來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覺他們終究不過是過客而已。但對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們的生活。場地可以換,生活則別無其他。
對此,長年行走於台、港、深等地的台商孫先生也表贊同:「香港酒樓里的顧客70%以上也是60歲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剩下的30%則是40歲以上的男士,20來歲的上班族則是一個都沒有,可見平日的早茶的確是閑來無事的老人家的玩意。在座眾客十之有六每人手上一份當日報紙,這也算是香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同是生意人,廣州的生意人或許受了廣州老人的影響,喝早茶的節奏也顯得平和、緩慢,有事沒事坐上幾個小時稀鬆平常。而且,廣州的早茶名副其實,大清早4、5點就有茶樓開張,老人們反正睡得少,起得早,天不亮就趕去茶樓。正是由於他們的早起,使得那些生意人即使姍姍來遲,也無礙早茶之實。沒了老人的深圳,早茶可一點不早,別說4、5點,就是7、8點,深圳人也嫌太早,在這么一個夜生活如此豐富的地方,能一早爬起來吃早茶的深圳人絕對難以湊成對兒。10點後才是深圳人是吃早茶的理想時間,由於離中午時間太短,不少深圳人乾脆將早茶、午飯一並解決,這使得深圳的早茶、午茶的概念含混不清。
在經營時間上,格蘭雲天酒店的中餐總廚林譽明師傅告訴記者:「廣州人講究個三茶兩飯,廣州人下海較早,有錢較早,一天當中有很多休閑的時間,所以早茶、午茶、夜茶都很旺。廣州的早茶通常清晨4時就開市了,夜茶要到深夜12點,有的甚至要到次日凌晨1-2點才收市,有的更是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的人也很多,尤其在夏天,很多廣東人都把吃夜茶當做消夏的一種方式。」
價格
廣州人講究「食不厭精」,但點心的價格是高低都有,窮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價格實惠、雷打不動的一盅兩件,有錢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來些魚翅漱口。
熟悉廣東文化的格蘭雲天大酒店中餐部經理杜廣順也說:「廣州是老城市,吃早茶是幾百年來積淀的生活習慣,價格也比深圳的便宜。與廣州相比,深圳的點心質量高,吃早茶的環境好,更適宜商業客洽談業務。而廣州的早茶因為主要以家庭客為主,吃得就沒有深圳這么斯文,環境也不一定非得上星級,只要一家人吃得開心就好。」
廣州茶樓主導地位依舊存在,畢竟歷史淵源。目前廣州的茶樓在頂著各種阻力,不斷創新,不斷改進經營方式,使廣州的茶樓得以進一步發展。雖然西餐廳,快餐店等的沖擊下有一段沉寂期,但廣州茶樓正在復甦,正在蘇醒。
喝早茶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既入此鄉,當隨此俗,到了廣東不喝早茶,豈不枉做嶺南人。
理由二:親人朋友,圍桌而坐,一壺茶水,幾件美點,可以增進感情。
理由三:豐豐盛盛吃頓早飯,對於每日忙碌的自己是件有益的犒勞。
理由四:全家吃個早茶,人均消費卻不過二、三十元,還可早午飯一起解決,經濟又享受。
理由五:有諸多美點可供享用。
不喝早茶五大理由
理由一:周一到周五沒時間,要上班;周末也沒時間,要睡覺。
理由二:早餐我都不吃,干嗎吃早茶?
理由三:太貴,如果弄成大排擋,可以考慮。
理由四:理由很簡單,沒人請客。
理由五:早茶?早茶是啥?
廣州的早茶文化
飲早茶是廣東人獨特的喝茶習俗。清晨起床以後,在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點(早點),一盅兩件,既解決了早餐,也是一種絕妙享受。
茶點,即是茶水與點心。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等種類,點心的種類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各種包子,諸如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以及其他各類干蒸燒賣,各種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生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等等。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這里,緊張的人們開始鬆弛下來,清閑地談著人生,談著故人,講著故事;在這里,人們揮灑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們在茶樓里沏上一壺好茶,點上幾道美味點心,有的自斟自飲,有的與朋友海闊天空地大侃一陣,豈不悠哉!
茶樓也是人們謀生的重要場所。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里談論著股票、樓市,談論著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里,人們交流著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閑、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使得茶樓不再只是人們閑談,打發時光的悠靜場所。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對聯: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閑,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這正是人在茶樓飲茶的心理寫照。
當然茶樓並不僅僅是為早茶才開的。茶客從早到夜總是不斷,茶樓多是早上5點多鍾開門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兩飯直落"。
在廣東,飲茶有"禮節"。服務員倒茶時,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輕扣桌面表示謝意。傳說這一風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仆從的皇帝給扮作主子的隨從斟茶,隨從感恩戴德、驚恐萬狀,本應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於是靈機一動,遂以兩指微屈,輕扣桌面代之叩禮,並一直傳襲至今。
在茶樓里,當客人需要續水時,只要把壺蓋打開,服務員便會意而來。關於這一禮儀的由來,相傳是過去有一富商到茶樓飲茶,叫堂倌給他加水,堂倌剛把壺蓋打開,他"呵嗬"大叫一聲,賴稱壺中有隻價值千金的畫眉給堂倌放飛了,定要茶樓賠償。老闆無奈之下,從此規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開壺蓋,以防有詐。時至今日,這習慣動作已成為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號,無須叫喚服務員了。
至於廣州早茶點心的種類可以上下面的網頁上瀏覽:
http://news.21cn.com/special/kejiao/2002-09-11/765592.html
『拾』 廣東的早茶的歷史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閑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既名為「早茶」,茶水便自然是廣東早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茶的茶水以紅茶為主,取其暖胃去膩,利於消化。常見的有烏龍茶、鐵觀音、普洱茶,有的人也喜歡喝菊普茶,即在普洱茶中加入菊花,取其清涼祛火。紅茶色深紅,湯濃稠,味苦澀,雖在視覺和味覺上都不如綠茶,卻與廣東早茶中味道濃郁的茶點恰是絕佳配搭。
而茶點在廣東早茶中的地位就更為重要了。茶點分為干濕兩種,干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濕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干點做得最為精緻,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隻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後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教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高級茶樓特製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慾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後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結合,美味得讓人慾罷不能。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