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蒲江名字的由來

蒲江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06 15:21:47

1. 四川省浦江縣屬於哪個市

屬於成都市。

成都市轄11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5個縣級市,共259個鄉鎮(205個鎮、54個鄉),116個街道。其中所轄的4個縣分別為:蒲江縣、大邑縣、金堂縣、新津縣。

蒲江縣是成都市下轄縣,位於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匯處。縣域東鄰眉山市東坡區、彭山區,西靠名山區,南接丹棱縣,北接邛崍市。毗鄰天府新區,屬成都「半小時經濟圈」,是「進藏入滇」的咽喉要道,交通便利。全縣幅員面積583平方公里,轄8鎮4鄉。

(1)蒲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蒲江歷史悠久。據縣內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文物鑒證,至少在4000年前,就有人類活動。蒲江地域,古代屬蜀國地。秦滅蜀後,隸蒲陽縣。漢屬臨邛縣。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正式建縣,名廣定。隋仁壽元年(601年)改名蒲江。

2013年,省政府批復同意撤銷鶴山鎮,設立鶴山街道。蒲江縣管轄1個街道、7個鎮、4個鄉:鶴山街道、大塘鎮、壽安鎮、朝陽湖鎮、西來鎮、大興鎮、甘溪鎮、成佳鎮、復興鄉、光明鄉、白雲鄉、長秋鄉。有107個村、25個社區、1392個村民小組、89個居民小組。

2. 成都名字由來

成都,這座西南重鎮,一直以其歷史悠久和文化積淀雄厚而知名於世。然而,成都含義為何?古今學者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茲將諸家之說簡述於下,以明關於此問題的學術淵源。最早對成都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七二)。樂史認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輿勝覽》成都府路郡名條認為「蓋取《史記》所謂三年成都之義」。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影響較大。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贊同其說。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認為「史稱: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語以釋成都之義,亦無不可。」任乃強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認為:「望帝杜宇新營過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義」。因為杜宇「認為建國功成,可垂久遠,這個都城可以一成不變了,所以命名為成都。」李金彝、王家佑先生根據《山海經》有「成都載天」之山、「成侯之山」的文字記載,認為成都的「成」是古族名或國名,其字形為戊與丁的合體,戊是斧鉞的形象,丁象箭或箭中靶形,「成侯就是以這個字來作為部落酋王的權力的象徵。」「都」字在藏語中指兩條河的交匯處 。按照他們的解釋,成都二字的含義就應是成侯居住的(兩河交匯的)地方溫少峰先生則認為成都二字「不過是用中原華夏文字對蜀語『成都』這兩個音的一種對譯罷了」。然後根據讀音推論「成都之成是蜀人族稱,其義為高原人」,「成」字是「蒲卑」二字的對譯。又根據氐羌系統的普米族「很可能是古代蜀族先民的直接後裔」,在普米語中,地名末尾的「都」音是表示「地方」、「地域」,從而推測成都之「都」字也應是這個意思。由此得出結論:「『成都』的蜀語含義是成族人的地方,換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或蒲卑人的地方劉冠群先生對於成都得名的由來提出了一種新看法。他認為:成都二字是蜀語音譯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語讀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 」,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代漢語的「」音,那麼,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西禾先生在《蜀族的演進與成都聚落的形成》一文中,也對成都的得名作了考察。西文通過對古代西南地區民居形式和名稱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古代的居住形式是一種稱作「籠」的巢居,成都的「成」字就是重疊的「籠」,「都」字本意是水澤匯聚之地,古成都地勢低窪,池沼密布,故稱為「都」的新看法 沈仲常、黃家祥先生通過對考古材料的分析,特別是根據先秦至秦漢時期四川漆器銘文演變序列:成——成亭——成市——蜀郡工官,從而推測「『成都』一名,在周秦以前不存在的可能性極大,而且也發生過變更,它是在秦漢之際出現,並在秦以後才普遍流行起來的。」至於「成都」二字的含義,沈、黃二先生未予明確的解釋,只是說《華陽國志·蜀志》中有蜀王開明遷居成都的記載,「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因此,秦漢之際人們遂將開明氏建都這個地方稱之為成都了

3. 姓蒲的名字

蒲玉冷洋,蒲海清田

4. 蒲江、蒙頂山相隔不遠氣候相似,為何蒙頂山的茶叫甘露,蒲江的叫雀舌茶葉區別是什麼

雀舌是形容茶的干茶外形,甘露是形容茶的口感,沒啥聯系。
每一個地區的茶葉口感香氣都不同,沒什麼為什麼叫這個不叫那個。
安徽名茶更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名字,沿襲下來的而已。

5. 四川18個地級市名稱的來歷

成都的來歷:《蜀王本紀》:「蜀王據有巴、蜀之地,本治廣都樊鄉,徙居成都。」
自貢市的來歷:自流井和貢井的合稱攀枝花市:1965年2月5日3月20日,攀枝花特區人民委員會正式成立,4月改稱渡口市。渡口市區內到處生長著高大挺拔的攀枝花樹(攀枝花又稱木棉花、英雄花),開花時嬌艷粗獷,無一片綠葉,氣質卓越,深受市民喜愛。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攀枝花市,成為中國唯一以花命名的城市。瀘州市:西漢景帝時,趙國丞相蘇嘉因協助削藩有功,位封江陽侯。《水經注》雲:「江陽縣枕帶雙流,據江、洛會也。漢景帝六年,封趙相蘇嘉為侯國。」 漢景帝六年(前151年),這是瀘州有確切歷史紀年的開始,也是瀘州有確切政歷域名的開始。江,指今長江,陽,指長江之北,洛,指今沱江。說明古江陽治地位於長江北岸與沱江交匯處,也即今瀘州城區中心半島。瀘州稱江陽,就源於二千多年前的封侯故地。南北朝時期,南朝梁武帝大同三年(537),從統治需要出發,設置瀘州。段玉裁說:「梁置瀘州,治馬湖江口,以馬湖江即瀘水,故曰『瀘州』也。」馬湖江概指今三峽至金沙江一段長江河道,別稱瀘水。瀘州建置於江陽,從此相沿成名。南朝瀘州管轄范圍,大體相當於今日瀘州市四縣三區和江安、富順及貴州習水、赤水、仁懷、畢節、大方諸縣一帶,是控扼三江兩河(長江、沱江、岷江、永寧河、赤水河),柔治川滇黔結合部的西南會要之地。當時瀘州的管轄重點是長江以南的廣大滇黔地區,確立了以後歷代瀘州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基本方向,即拓殖疆土、化育邊民是主要目的。在歷史上,州,主要設置在漢人與少數民族聚居交錯生活的邊地,兼有軍事彈壓、行政管理、鎮邊防禦、文明教化多重功能,如幽州、涼州。瀘州正好位於西南苗彝族與漢人交錯生活的結合部地區,它的設置符合政歷慣例和統治需要,符合瀘州歷史實際和地緣狀況。梁武帝建置的瀘州,其轄地范圍大體相當於現在省一級行政區。瀘州有此建制歷史距今已有1469年,說明瀘州在歷史上設置獨特,政歷深厚,政功卓有。

6. 蒲江只是個縣嗎是江的名字嗎

蒲江縣隸屬成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部、成都平原西南緣,介於東經103°19′至103°41′,北緯30°05′至30°20′之間,東鄰彭山和眉山、西界名山、南連丹棱、北接邛崍,東西長37公里,南北寬27.5公里。縣城鶴山鎮距成都68公里,距西南航空港60公里,距彭山青龍場火車站35公里。
蒲江始建於公元554年,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宋代理學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將李家鈺的故鄉。全縣幅員面積5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22萬畝;轄8鎮4鄉、192個村、14個居委會、1420個社、9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5.6萬人。
蒲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宜種性廣。年平均氣溫16.4 攝氏度,日照1122小時,降雨1280毫米,相對濕度84%,常年無霜期302天。境內地勢平坦,南高北矮,平均海拔高度534米,最高1022米,最低465米。地貌以淺丘為主,平原、丘陵、山地比例為24:54:22。
蒲江森林資源豐富,植被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松櫟林區的盆地西部馬尾松林、常綠樟、櫟林小區。樹種100多種,主要有馬尾松、杉木、柏林、香樟、楨楠、銀杏、黃柏、杜仲等,森林活立木總蓄量169.29萬立方米,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45.5%,其中景區80.9%以上,享有「綠色蒲江,天然氧吧」美譽。野生動物有200餘種,其中有短尾松、穿山甲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0餘種,有中白鷺、八聲杜鵑等四川省重點保護動物180餘種。
蒲江河流主要有兩條,分別是蒲江河、臨溪河,水資源總量8.03億立方米,年可開發利用量5.48億立方米,現已開發利用2.36億立方米。全縣地表水達到國家Ⅲ類水域標准,其中景區達到國家Ⅰ類標准,有全國一流的高硅低納礦泉水。

7. 雅安名字的由來

雅安兩字,這一地名名稱中雅字最早見於《隋書》地理志中:臨邛郡舊置雅州。統縣九,戶二萬三千三百四十八。《舊唐書》地理志中說:雅州下都督府 隋臨邛郡。武德元年,改為雅州,領嚴道、名山、盧山、依政、臨邛、蒲江、臨溪、蒙陽、**、火井、長松、靈關、楊啟、嘉良、大利、陽山十六縣。其年,割依政、臨邛、蒲江、臨溪、火井五縣置邛州;漢原、陽山二縣置登州。二年,置榮經縣。六年,省嘉良、楊啟、大利、靈關、蒙陽、長松六縣。九年,廢登州,還以陽山、**來屬。貞觀二年,又以陽山、**屬巂州。八年,又置百丈縣。永徽五年,以巂州**來屬。儀鳳四年,置飛越、大渡二縣。大足元年,又割**、飛越二縣置黎州。神龍三年,廢黎州,**、飛越屬雅州。開元三年,又割二縣置黎州,又置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盧山郡。乾元元年,復為雅州,都督羈縻一十九州也,舊領縣五,戶一萬三百六十二,口四萬一千七百二十三。天寶,戶一萬八百九十二,口五萬四千四百一十九。在京師西南二千七百二十三里,至東都三千五百一里。
從武德元年到乾元元年短短的這些年中,雅州行政區域變化,名稱卻沒變化,那「安」字又是咋會事呢。安的出現在《漢書》地理志中:南安[樂山],鑄錢的鄧通就是南安人,《華陽國志》說蒙山有水自地下出,與南安交界即指此處。[今雅安龜都府,也即洪雅槽魚灘和雅安龜都府交界處。]從此兩地和字說應是雅州的東南方至南安為界,此為雅安一說。雅安二字合並為一有史可考的是《清史稿》地理志所說。 清朝雍正七年,升雅州為府。雅州府:沖,繁,難。建昌道治所。明,雅州。順治初,因明制,為直隸州,領縣三。雍正七年升府,撫民同知駐靖西關地,在哲孟雄之北,為亞東出入要路。有商埠。以其地增置雅安縣。這就是雅安最早的雅安二字合並為一的名稱直到現在。雅州府時改天全土司為天全州,改長河西魚通安遠宣慰司為打箭爐

8. 中國有兩個浦江縣,一個在四川,一個在浙江

回答:

有兩個,分別在浙江和四川。

四川的浦江縣:

四川省蒲江縣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轄縣,位於成都、眉山、雅安三市交匯處,毗鄰天府新區,屬成都「半小時經濟圈」。

浙江的浦江縣:

浦江縣位於浙江中部,金華市北部,是杭州、紹興、金華的交接地區。有著書畫之鄉、水晶之都(盛產水晶工藝品)、掛鎖之城的美稱。

主要游覽勝地:

仙華山、江南第一家、白石灣、神麗峽

位置:

浦江縣地處浙江省中部,金華市北緣。南與義烏、蘭溪接壤,北連桐廬,西靠建德,東旁諸暨。

人文自然景觀:

2002年,鄭宅鎮鄭義門古建築群(江南第一家)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是中國古代家族文化的縮影。仙華山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山奇峰秀,峰林聚巔。白石灣和神麗峽景區建成開放。上山( 塘山背)史前文化遺址得到搶救性挖掘。另外,還有通濟湖、馬嶺、寶掌幽谷等近百個景點。

9. 眉山市的來歷

眉山,古稱眉州,位於四川盆地西南邊緣,介於岷峨之間,因峨眉山而得名。

眉山建置於南齊建武三年(496年),歷史上曾為郡、州、專區治所。1997年5月30日,由樂山市劃出眉山縣、仁壽縣、彭山縣、洪雅縣、丹棱縣、青神縣,建立眉山地區。2000年6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眉山地區,設立地級眉山市。

(9)蒲江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明洪武九年(1376年),眉州降為眉縣,歸嘉定州管轄。次年,彭山、丹棱並入眉縣,青神並入嘉州。十三年眉縣復升為眉州,直隸屬四川布政使司,眉山縣仍由州治理,領3縣:丹棱、彭山、青神。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眉州恢復眉山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屬建昌道。十七至十八年(1928至1929年),撤銷道制。二十四年(1935年),置四川省第四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設眉山縣城,轄眉山、彭山、丹棱、青神、夾江、洪雅、大邑、邛崍、蒲江和名山10縣。

解放後,1950年1月,設眉山專區,專員公署設眉山縣城,屬川西行政公署,轄10縣,同解放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區轄縣,以後大邑劃出,新津劃入。1953年3月5日撤銷眉山專區,眉山縣劃歸樂山專區管轄。1959年,彭山、青神與眉山合為1縣,稱眉山縣,1962年11月,兩縣恢復縣制。1968年,眉山縣屬樂山地區,1985年,屬省轄樂山市(樂山地區改建)。

1997年8月,建眉山地區,眉山縣改轄於眉山地區。

2000年12月,撤地建市原眉山縣改為東坡區。

2014年10月,國務院同意撤銷彭山縣,設立眉山市彭山區,以原彭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彭山區的行政區域,彭山區人民政府駐鳳鳴鎮西街98號。

參考資料來源:眉山市人民政府-眉山簡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眉山市

10. 姓氏起源

葛姓,《風俗通》記載說:「葛氏,古葛天氏之後。」如果葛天
氏確有其人,則我國的葛姓,跟其他的千百個姓氏相較,算起來資格
是夠老的了。

現在就算把有關葛天氏的傳說當作「姑妄言之」,但是葛姓卻也
跟我國所有的其他姓氏一樣,是有確實的姓源可查的——《通志氏族
略》上記載說:「夏諸侯有葛伯,子孫以國為氏。」

我國的古籍上,關於葛伯的記載相當不少,譬如《書經》的「仲
虺之誥「曾說到:「葛伯仇餉」。「孟子滕文公」也曾提到:「湯居
毫,與葛伯為鄰」,其注則說:「葛,夏諸侯嬴姓之國。」由此可見,
「葛」的確是3000多年以前曾經獨霸一方的一個諸侯,是由顓頊的嬴
姓後代所建立,他們跟後來滅夏桀而有天下的商湯是「芳鄰」,擁有
今河南省蔡丘縣東北的一片地方,後來,他們的子孫也「以國為氏」,
統統都姓了葛,並且一直繁衍到今天。

如此看來,葛氏的得姓是相當早的,比後來成為我國諸家姓氏主
流的周文王姬姓後代之得氏,最少要早到六、七百年。所以,盡管關
於葛氏源自上古葛天氏的說法不盡可靠,然而,葛姓在我國群姓之中
的「老資格」,卻是無可疑的。
姓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源復雜的姓氏,歷史可以上溯至遠古黃帝時代。周姓源於姬姓,是黃帝的後裔。

周氏來源較多,有以下幾種:

一是出自姬姓,用國名作姓氏的。後稷的裔孫古公父(即周太王)為狄所逼,率領族人自邰遷徙至陝西岐山下周原,從此稱為周族。古公的曾孫姬發,繼承其父姬昌的遺志,聯合諸侯,攻滅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後,傳至第24王周赧王時,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滅掉,以赧王為首的王族,都被廢為庶人百姓,遷到今河南臨汝縣西北。當地人稱其為周家,於是他們就以"周"作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個兒子叫姬烈,被另封於汝南(今屬河南),被當地人稱為周家,後來演化成周氏。

三是東周莊王時,周公姬旦的後代周公黑肩企圖殺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殺,其後代亦稱周氏,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間,唐玄宗名叫李隆基,為了避諱,把姬氏改為周氏。

五是鮮卑族復姓中有賀魯氏,後改為周氏。

周姓還有一支是少數民族改姓,北魏時魏獻帝的次兄晉乃氏改為周氏。孝文帝遷都洛都後改鮮卑姓為漢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來源外,北周、唐、後梁時又有因改姓、賜姓而姓成的,還有冒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發展。

從東漢末年到晉代,都有中原周氏南遷的記載。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從清朝康乾年間始,閩、粵周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

王姓來源主要有五種: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構成王氏主體的三支姬姓族派:

1.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

《通志·氏族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畢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時,他被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為公爵,故史稱為畢公高。春秋時,其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為司徒,並被分封於魏,傳至魏文侯斯,與趙、韓三國瓜分晉國。公元前225年為秦所滅,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也都被稱為王家。

姬姓在先秦時期是著姓、大姓,武王滅商後,延續三個半世紀的西周都是姬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記載的後稷。傳說後稷的母親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見一個巨大的人的腳印,她感到很好奇,因為她從來沒見過這么巨大的腳印。她走過去,踩在那個巨大的腳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腳大多少。誰知這一踩就懷了孕,後來居然生下一個男孩。姜原以為這個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讓過往的牛馬把他踩死。不料牛馬見了這個孩子全都繞道而行。姜原又想把他扔在森林裡,但她走到哪裡哪裡都有人,又沒扔成。最後姜原來到一條水渠旁,當時正值冬天,渠水結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凍死。就在這時候,又飛來一隻大鳥,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的翅膀護翼溫暖著這個孩子。姜原以為這個孩子有神靈保護,不是個普通的人,就放棄了把他拋棄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撫養成人。因為當初這個孩子曾經被拋棄,所以這個孩子名字就叫棄。

棄因為善種五穀,在帝堯時被舉為農師。舜繼位後,又把他封在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號為後稷,賜姓為姬。

後稷以後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個名叫公劉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發展起來。這時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劉以後的第九代,姬姓部落又出了一個名叫古公(顫-頁)父的人。在那個時候,當地戎狄之人經常侵擾姬姓部族,為了避免與他們發生沖突,古公(顫-頁)父便率領部族從豳(今陝西旬邑縣西南)遷徙到岐山(今陝西岐山縣東北)腳下。古公宣父帶領部族在這里建築城郭房屋,並建立了官僚機構管理部族事務,從而具備了國家的規模。

古公的孫子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當時正值商紂王殘暴統治時期,姬昌大行仁德,禮賢下士,與之成了鮮明的對比。姬周的力量不斷發展,接連征服了周邊的一些小國,又把都城向東遷到了豐邑(今陝西長安縣西北灃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發的時候,終於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周朝。

周武王的兄弟眾多,其中有一個弟弟名高,是文王的第15子。姬高在武王滅商及周初政治生活中都曾發揮過重要作用。武王滅商後,舉行了莊重的進入商都的儀式,入城以後,姬高又奉命打開殷商的監獄,釋放出關押在那裡的百姓。接著又接管了商朝掌管音樂禮儀的機構。因此,當武王分封諸侯的時候,姬高被分封於畢(今陝西咸陽西北),所以又稱畢公高。武王死,成王立。成王臨死的時候,又把召公、畢公召來,讓他們輔佐太子釗。成王死,太子釗立,是為康王。

不知過了幾代,畢公高的後代們失去了封爵和封地,變成了平民,有的還跑到了少數民族居住區。只有他們因地而改的姓氏——畢。在春秋中期的時候,畢公高的後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人來到了晉國,再一次使畢公高這一支姬姓家族興旺起來。當時晉國正是晉獻公在位,畢萬在晉獻公手下當差。晉獻公十六年(公元前 661年),畢萬和趙夙一起統兵進攻霍、耿、魏三國,將它們滅掉。

畢萬因功被晉獻公授予大夫之位,封在了魏(今山西芮城縣北)地。從此,畢萬及其後代又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氏而改姓魏了。在一次次的政治斗爭中,魏氏協助了晉室,卻也壯大了自己。最後終於導致了晉國被韓、趙、魏三家瓜分,晉國滅亡。

由魏氏建立的魏國始終是戰國七雄之一。魏國的最後一位君主魏王假被秦軍俘獲,魏國亡。魏國亡後的第4年,秦朝就統一了天下,魏王假的子孫們也分散到各地,被人們稱為王家。從此,他們便以王作為自己的姓氏。

2.源於太子晉的王氏

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頗有才華的王室貴族。據說有一次晉平公派叔譽入周覲見,太子晉的能言善辯令叔譽感到十分意外,回到晉國後,就對晉平公說:「靈王太子晉才15歲,竟如此厲害,我和他辯論,竟被他問得理屈詞窮。我們還是及早歸還先前侵佔的周王室的土地吧,否則我們就會大禍臨頭」。在一邊的師曠聽後很不服氣,他不相信一個15歲的孩子會有這么厲害,便要求到周廷與太子晉辯論。沒想到師曠見了太子晉後也被太子晉問倒。師曠是個盲人,他利用這個生理上的殘疾為自己找了個下台的台階。他說:「我是個盲人,看不見,只靠耳朵來了解外部世界。耳聞要比眼見的東西少多了,所以容易被問倒。」話雖這么說,師曠也確實領教了太子晉的厲害。

太子晉不但對來較量的使臣唇槍舌劍,對自己國家的事也據理力爭。周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谷水、洛水兩條河流洪水泛濫,直接威脅著王宮的安全,周靈王打算用堵截的辦法阻住洪水,太子晉堅決反對,主張用疏導的辦法根本解決。尤其應該指出的是,太子晉從如何治水的問題中引申出如何治國的大問題,指出壅堵的辦法實際上是保自己於一時而使矛盾激化。他說:「王將防斗川以飾宮,是飾亂而佐斗也,其無乃章禍而遇傷乎?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我又章之,懼長及子孫,王室其愈卑乎?」

太子晉是東周時一位具有太子身份而沒有能夠繼承王位的人。關於他沒繼承王位,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因為直言相諫而被廢掉了太子的身份;另一種說法是年幼早喪,失去了繼承王位的機會。

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載,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邪,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

3. 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

河東猗氏有王姓,為周平王太孫赤之後,平王在位五十多年,他的太子濁父先他而死,濁父子名赤,是周桓王的胞兄。平王去逝後,赤繼承王位,但因勢力不如胞弟強大,不久便被推翻,他不得已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是為山西王氏。

二、是出自媯姓

為齊王田和的後代,公元前404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姜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國滅後的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異、桓、軫。異生子安。項羽反秦時被封為濟北王,項羽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了紀念這一時的輝煌,從此便改姓王。此為河南王氏。

媯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的虞舜。虞舜以虞為姓,是因為這個家族所生活繁衍的地方位於今天陝西省的南端蒲州、芮城、平陸一帶,境內有虞山,又是古虞國所在地。

當初,虞舜沒有被選為堯的接班人時,堯為了考察和培養他,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了他。虞舜與他的兩位夫人當時就住在媯水之濱。這條媯河就在今天山西永濟縣蒲州鎮南,它從歷山發源,向西流入黃河。所以舜的後代便以所居住的這條河的名字為姓,為媯氏。

舜的母親死得早,他的父親瞽叟又娶了新妻,以後又與新妻生了個兒子名字叫象。瞽叟喜愛新妻及後子,對舜由親到疏,由疏到厭,由厭到恨,多次設計謀害他,欲把他置之死地。有一次,瞽叟讓舜去修理倉廩的頂部,當舜爬到頂部後,瞽叟卻在倉廩下放起火來,企圖把舜燒死。幸虧舜事先有所防備,他用兩只大竹笠護衛著自己,

舜從堯那裡以推舉的方式繼承了天下,他退位之前,又以推舉的方式把天下傳給了夏禹。夏禹因舜傳位之恩,把舜的長子商均分封在虞(今河南虞城縣北),從此媯姓的一支在這個地方代代生息繁衍。

經過夏、商兩朝,媯姓在媯水流域和虞國這兩個地方都得到了發展。到了商朝末期,由諼鞣郊

閱讀全文

與蒲江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