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說出濟南七十二名泉每個泉的名稱的來歷
1、濟南泉水具有悠久的歷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記述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水相會之事。濼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八·濟水二》中描述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金代有人立一方《名泉碑》,列舉了濟南七十二名泉。此後,便有濟南「七十二泉」之說。
2、關於濟南七十二名泉的記載共有三處:(1)元代至元年間於欽《齊乘》轉述的金代《名泉碑》;(2)明代崇禎年間劉敕《歷乘》載晏璧作於明永樂年間的《濟南七十二泉詩》;(3)民國初年《續修歷城縣志》所載郝植恭作於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濟南七十二泉記》。三處記載的七十二泉均不盡相同。
3、濟南七十二泉記 [清]郝植恭
(1)濟水伏流地中,經歷下溢而出者,遍地皆泉。其稱名者蓋七十二焉。七十二泉,趵突為大。趵突在城西南呂祖祠,三窟並發,浪花高數尺,跳躍唐突,若有激使然者,故名曰趵突。城內則珍珠為大,在明德藩故宮,今巡撫署西偏,平地湧泉,參差錯落,如瀉萬斛之珠,故名曰珍珠。都泉,在中宮,為岱北諸泉之總都聚也,水之所聚曰都。
(2)白泉,出紙坊北,方十畝,中有大泉,間數刻一發,聲如隱雷,以其多白沙也,故名曰白泉。曰響泉,以其聲也。曰懸泉,以其形也。曰溫泉、曰冷泉,以其性也。曰硃砂、曰胭脂,以其色也。可以染,曰染池;可以汲,曰林汲,以其用也。泉有取象於天者:曰白雲,如雲之英英也;曰甘露,如露之滴滴也。泉有以地名者:曰當道,橫去路也;
(3)曰龍門,出洞口也;曰溪亭,占園林之勝也;曰菩薩,出菩薩岩下也。泉有以人名者:曰舜泉,歷山之遺跡在焉;曰杜康,世傳杜康嘗以此釀酒;曰孝感,孝子事親水遠,感而出泉;曰雙忠,則以祠而名之也;曰賢清,一名三娘子灣,蓋以三娘子而得名也;曰獨孤、曰竇姑、曰羅姑,泉從乎姓也。
(4)泉有以動物名者:曰馬跑,如馬之奔也;曰鹿趵[跑],如鹿之逐也;曰白龍,如白龍之出峽也;曰騰蛟,如蛟之得雲雨而飛騰也;曰虎,虎嘯風生也;曰金虎、曰黑虎、曰白虎,則又以其色而別之也。
(5)泉有以植物名者:曰花,花紋盪漾也;曰草,水草交縈也;曰芙蓉,明以艷也;曰萵苣,寒以苦也;曰黃華,淡而彌永也;曰柳絮,水沫紛翻,如絮飛舞也;曰雙桃,夾岸桃花,如桃源仙境也。泉有以用物名者:纓之濯也,清如;缽之洗也,蠲如;曰鑒者,澤如;曰爐者,沸如;曰南叵羅者,斟如;曰槍桿者,其流直如;曰玉環者,兩泉並出,其形環如也。
(6)泉有以食物名者:曰試茶,茗之瀹也;曰煮糟,□之啜也;曰漿水,米汁之傾也;曰醴,酒之甘也;曰蜜脂,中邊皆甜也。泉有以樂器名者:曰琴,流水之調也;曰琵琶,潯陽之舊曲也。泉有以珍寶名者:曰懸珠,珠之懸也;曰漱玉,玉之漱也;曰金沙,淘沙而金可揀也。
(7)泉有得名於釋氏者:曰印度,初禪之地;曰錫杖,將飛之候也。泉有得名於女工者:曰金線,波紋之細;田麻披,縷縷之不絕也。至於灰之澄也,曰灰池;井之滿也,曰淺井;天倒影而如鏡也,曰天鏡;水懸流而如簾也,曰水簾;曰涌騰也;曰團圓也;曰避暑,清涼界也;曰無憂,歡喜境也;曰冰冰,凝陰之所結也;曰□,蓋取《爾雅·釋水》之義也。
凡此為七十二泉。後人於五龍潭潭西得泉,題曰七十三泉,則以無名而名者也。無名而名,故不在此數。
(1)黑虎泉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濟南的水文:
1、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五龍潭泉群、珍珠泉泉群、白泉泉群、百脈泉泉群、玉河泉泉群、湧泉泉群、袈裟泉泉群以及平陰的洪範池泉群十大泉群。以上十大泉群均屬「濟南泉群」。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說,流傳甚廣。濟南老城的泉水分布最為密集,十大泉群中,僅有老城就佔有4個。
2、基本上是現今遊船環城一圈的區域:從黑虎泉出發,經泉城廣場—西門—五龍潭—大明湖公園北側—老東門—青龍橋,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匯流成的護城河流淌到大明湖,與周圍的千佛山、鵲山、華山等構成了獨特的風光,也成為少有的集「山、泉、湖、河、城」於一體的城市,自古就有「家家泉水,戶戶垂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
3、除此之外,濟南境內河流主要有黃河、小清河兩大水系,還有環繞老城區的護城河,以及南北大沙河,玉符河,綉江河,巨野河等河流。湖泊有歷下區的大明湖(水源來自趵突泉等泉群)和章丘區的百脈泉,眼明泉等公園內也布有大小泉池。
網路-七十二名泉
網路-水經注
㈡ 泉城的來歷
泉城一般是指濟南。濟南泉城的來歷:
濟南泉群眾多、水量豐沛,被稱為的天然岩溶泉水博物館。濟南城內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密布著大大小小100多處天然甘泉。由於濟南泉群眾多,故被稱為泉城。
濟南簡介: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山東省省會、副省級城市,是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會展和科教中心,解放軍七大軍區之一的濟南軍區總部及其領導機構駐地。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㈢ 求濟南黑虎泉簡介
黑虎泉由來,有這樣的說法:
昔日泉水聲勢浩大。"水擊巨石,聲如虎嘯而起。有詩為證:石蟠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不裂,一聲消嘯月無光。"(明晏璧《七十二泉詩·黑虎泉》)另外還有詩這樣寫道:"石激湍聲成虎吼,泉噴清響作龍吟。"(明劉
㈣ 黑虎泉為什麼被稱為黑虎泉
泉水從巨石下湧出,湍擊岩石,發出震天的鳴響。夜半朔風吹入石隙裂縫,驚人的吼聲在洞中回盪,酷似虎嘯,故名
ziliao :
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詩》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記》所著錄的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於"黑虎泉泉群"之首。位於濟南黑虎泉路下環城公園南隅的護城河南岸。因其聲、色特點而得名。泉源處於懸崖下一深3米、高2米、寬1·7米的深邃天然洞穴中。水清澈見底,寒氣襲人。洞口由青石壘砌,內有巨石盤曲伏卧,上生苔蘚,猶如猛虎深藏。泉水從巨石下湧出,湍擊岩石,發出震天的鳴響。夜半朔風吹入石隙裂縫,驚人的吼聲在洞中回盪,酷似虎嘯,故名。有詩雲「石蟠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石裂,一聲清嘯月無光。」 黑虎泉最大涌量約4.1萬立方米/日,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諸泉中居於第二位。水自洞中通過暗道由標高27·88米的石雕獸頭口中噴出,形似瀑布,然後瀉入長約13米、寬9米的石砌方池中。此獸名曰霸下,傳說為龍王之六子,性好喜水,常棲水邊。池口獸頭清末僅為一個,民國二十年(1931)整治泉池時建為三個。池內泉水清澈如鏡,池北為一水閘,標高6·93米,水漫流形成水簾,流入護城河中。
黑虎泉在濟南泉水中是最有氣勢的,巨大的泉水從三個石雕獸頭中噴射而出,在水池中激起層層雪白的水花,動人心魄,令觀者無不驚嘆,夜色中遠遠聞聽更是聲如虎吼。
明嘉靖年間,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廟,院內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麗。如今,在黑虎廟舊址新建一處小庭院院內,東有月門、茶亭,西有曲廊小亭,假山疊布,洞壑迂迴,幽靜蜿蜒,清雅宜人,遊人登臨其中,賞泉觀景,休憩其中,令人心曠神怡。
昔日,黑虎泉水聲勢浩大,明朝人劉敕曾做過繪聲繪色的描述:「泉溢而出,轟轟下瀉,澎湃萬狀,飄者若雪,斷者若霧,綴者若流,掛者若簾,瀉為圓池,名曰太極。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擊,珠迸玉碎,瀠洄作態,其聲如昆陽巨鹿之戰,萬人嗚鼓擊缶……。」如今,盛水季節其氣勢如故。
黑虎泉水涌量僅次於趵突泉,在濟南眾泉中占第二位,水由石雕獸頭口噴出,形似瀑布,取「口內懸河」之意,曾列金、明、清三代七十二名泉。
㈤ 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官家池的名字來由
【趵突泉來歷】
2002年,有專家根據河南安陽出土的甲骨文考證,趵突泉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上溯至我國的商代,長達3543年。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泉源上奮,水涌若輪,「觱涌三窟,突出雪濤數尺,聲如隱雷。」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比之為「平地湧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清朝劉鶚《老殘游記》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歷城縣志》中對趵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隱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趵突泉水從地下石灰岩溶洞中湧出,其最大涌量達到24萬立方米/日,出露標高可達26.49米。水清澈見底,水質清醇甘洌,含菌量極低,經化驗,符合國家飲用水標准,是理想的天然飲用水,可以直接飲用。"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 ,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當地人稱之為「雲蒸霧潤」。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 ,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緻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遊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
黑虎泉因為:
明代晏壁在《七十二泉》詩雲:"石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石裂,一聲清嘯月無光。"所以後世稱其為黑虎泉
珍珠泉,傳說,珍珠泉的串串「珍珠」是當年舜的兩個妃子——娥皇和女英的眼淚所化。遠古時代,歷山(今千佛山)下出了一個大賢人——舜,他自小就跟著當地百姓在山下耕種,在群體生活中逐漸顯示出超人的品格和才能,三十多歲就被人們推舉為首領。堯聽說後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後連國君之位也禪讓於舜。舜勤於政事,常四方巡視。有一年,舜遠行南方,而山東一帶遭受了大旱,娥皇、女英便帶領父老兄弟早晚祈禱上天降雨,但姐妹二人膝蓋跪出了血,天空仍沒有一絲雲影。
姐妹倆又帶領大家向龍王要水,人人雙手都磨出血泡,終於挖出一口深井。正在這時,南方傳來舜帝病倒於蒼梧的消息,娥皇、女英當即啟程南行。看著揮淚話別的人們,她們禁不住一串串淚珠灑落大地。突然,「嘩啦」一聲,淚珠滴處,冒出一股股清泉,泉水如同一串珍珠汩汩湧出,這就是今天的珍珠泉。後人有詩曰:「娥皇女英異別淚,化作珍珠清泉水。」
官家池是濟南的地名,不是泉水名!!
㈥ 黑虎泉的特點
大家好,我叫胡瀚尹,如果你是我們小組人來搜UC瀏覽器的話下次來告訴我。不是的話就算了。你們看:
《泉城》小組學習,我們是第三組,學習第四自然段,來看個對話。
胡胡:我們學什麼?
孫孫:第四自然段。
胡胡:學第四自然段的什麼?
孫孫:黑虎泉的特點。
胡胡:那你會嗎?
孫孫:會啊。我來說:黑虎泉的源頭在懸崖下的洞穴中。泉口是用石頭雕成的三個老虎頭,泉水便從「老虎」的口裡不斷地噴吐出來。水聲喧騰,晝夜不息。
胡胡:除了課文中的,你還會其他黑虎泉的特點嗎?
孫孫:會。黑虎泉泉水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呢!它可是四大著名泉水之一!河水清澈見底,一眼都能看到底。
胡胡:我知道了,謝謝!
其實孫孫蠻聰明的,只要他努力就行了。送你們一句話:功夫不負有心人!!!
㈦ 泉城名字的來歷
泉城
山東省省會濟南,位於山東省中西部,北瀕黃河,南依泰山。市居盆地,四面環山.轄市中、歷下、槐蔭、天橋、歷城、長清6個區,平陰、濟陽、商河3個縣和縣級章丘市。總面積8227平方公里,人口549萬,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沿海開放城市。
濟南歷史悠久,是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早在5000年前,該地居民已能製作烏黑發亮的陶瓷,由此構成了我國古代以黑陶為代表的龍山文化。這里文物古跡眾多,既有新石器時期的龍山黑陶文化遺址,又有被譽為「海內第一名塑」的靈岩寺宋代彩塑羅漢,既有中國最古老的地面房屋建築——漢代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又有中國最古老的石塔——隋代柳埠四門塔。2600年前,齊國在此築城,濟南成為當時齊國的邊防要塞。
「家家泉水,戶戶垂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說的就是「泉城」濟南。這是一處以泉水眾多、風光明秀而著稱於世的美麗城市。
濟南城內原來百泉爭涌,分布著久負盛名的趵突泉、黑虎泉、五龍潭、珍珠泉四大泉群,有美泉100多處,享有「七十二名泉」之美稱。現大多數名泉都已見底,不知何時才能再見漣漣水波。趵突泉有「天下第一泉」之美稱,噴高三尺已不復見,然奇泉不可不看,更有易安與李攀龍,非去不可。黑虎泉,找一個人少的早上,漫步泉旁,看泉眼如珠冒起,聽黑虎泉奔涌之暢快,亦屬一樂事。
大明湖、千佛山與趵突泉,並稱為濟南三大名勝。大明湖湖面寬闊,由眾泉匯流而成,夏日湖上荷花映日,綠柳成蔭,趕上荷花節期間去大明頗有一番風味。千佛山為佛教名山,古名歷山,有舜耕歷山之說,登山遠眺,明湖如鏡,黃河似帶,泉城風貌,盡收眼底。
游濟南,可春遊趵突泉,冬遊大明湖雪景。但濟南冬冷夏熱,春季風沙大,最佳旅遊時間是秋季。
㈧ 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名字的來歷。
珍珠泉泉群位於濟南舊城中部,其中珍珠泉、濯纓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最為有名。
珍珠泉因平地湧泉,騰如珠串而得名。在濟南諸泉中,珍珠泉名氣甚大,與趵突泉不相上下。乾隆皇帝甚至認為珍珠泉要優於趵突泉,他在詩中寫道;"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瀦。其中誰巨擘?趵突與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珍珠泉泉池呈長方形,面積達1240平方米,四周設有漢白玉雕刻石欄。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銀色水泡自水底翻湧而上,日光相映,如瀉萬斛珠璣。清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記》 中描繪道:"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瑟瑟然,累累然?quot;明代濟南詩人邊貢曾以"百尺珠簾水面鋪"的詩句贊美珍珠泉,這一比喻十分傳神。明代成化二年(1466),德王朱見潾建德王府,將珍珠泉圈入王府中。清代康熙年間又改成巡府署院。現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地。珍珠泉周圍廣植花木,並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橋,景色十分優美。
濯纓泉位於王府池子街中段,得名於《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又名王府池。古時濯纓泉水勢旺盛,匯水成湖,據說在湖上可以盪龍舟。後水面不斷縮小,現成為一長30米,寬19米的泉池。盛水期水勢仍旺,水涌似珠,碧波盪漾。泉池東西民居錯落,南北楊柳婆裟。樹叢之間,藤架蔭下,設有石桌石凳,盛夏時節,附近居民常於此乘涼避暑。
舜泉也叫舜井,位於舜井街中部舜園門前。泉呈圓井形,世傳為大舜所鑿,故名。泉旁原有規模宏大的舜廟,後頹圮。舜泉名氣甚大,歐陽修、曾鞏、蘇轍、元好問等大家均有題詠。相傳大禹治水時,舜井內有蛟龍出沒,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與蛟龍惡斗數日,最終將其制服,用鐵鏈鎖於舜井中。現井口仍掛著一根鐵鏈,深入井底。1985年於舜泉處建起舜園,園內竹影移牆,小溪潺湲,整個庭園顯得典雅玲瓏。
芙蓉泉在芙蓉街,泉池呈長方形,為青石疊砌。清代詩人董芸曾寄居於此,並賦《芙蓉泉寓舍》詩雲:"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樑浮動上游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幾花陰坐著書。"芙蓉泉泉池一度曾遭到破壞,1997年芙蓉街69號院內居民訂立了"護泉公約"保護該泉,其後園林部門對泉池進行了修復。
孝感泉位於趵突泉北路東側。泉池長3.4米,寬2米,池岸鐫"孝感泉"三字。據《太平寰宇記》載:"耆老傳雲,昔有孝子事母,取水遠。感此,泉湧出,故名'孝 水'。天寶六年敕改為'孝感水'。"由此可知孝感泉名稱的由來。古時孝感泉旁建有太平寺,為濟南三大寺之一,後太平寺廢,孝感泉依然存留,且水勢尚好。
珍珠泉泉群中還有溪亭泉、灰池泉、散水泉、玉環泉、雲樓泉、知魚泉、鑒泉、濋泉、硃砂泉、羅姑泉等名泉及若干無名泉。這些泉比較分散,散布在珍珠泉附近的芙蓉街、曲水亭街、東更道街、舜井街等街道,有的就在居民庭院之中。
五龍潭泉群
五龍潭泉群在濟南舊城西北部,共有泉池28處,除五龍潭外,古溫泉、懸清泉、天鏡泉、七十三泉比較有名。
五龍潭又名凈池、烏龍潭、龍居泉,古時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傳昔日五龍潭頗有靈性,每逢大旱,在潭邊祈雨必靈。故元朝初年,在潭邊建廟,內塑五方龍神,此後便稱五龍潭。關於五龍潭的形成,傳說甚多。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在《復龍祥觀施田記》中說:"聞故老言,此唐胡國公秦瓊第遺址,一夕雷雨,潰而為淵。"清代訓詁學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記》中寫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五龍潭是濟南諸泉中最深的一個,泉水碧綠凝重,深不見底,終年涌流不息。桂馥曾在潭邊建潭西精舍,後頹廢。現於其舊址建起潭西閣,遊人可於閣中賞看龍潭秀色。
古溫泉位於五龍潭東南側,因泉水溫度較高,且歷史悠久而得名。隆冬季節、寒風凜冽,大雪紛飛,而泉中卻熱氣蒸騰。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園,後荒廢。泉南側有一座二層小樓,是早期中共山東省領導機關所在地。
懸清泉又名賢清泉,位於五龍潭北側。泉池深2.4米,呈不規則狀,以自然石駁岸。泉水清澈,楊柳垂蔭,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賢清園記略》中寫道:"濟南名泉甲天下,舊傳七十有二……其著者為趵突,為珍珠,而賢清實具二泉之體而微焉者也。"清代懸清泉畔曾建有一處別致的水景園--朗園。現朗園已廢,人們在其舊址上修建了攬泓榭,景色亦佳。
天鏡泉又名江家池,位於五龍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雲倒映水面如天垂鏡,故名。清道光《濟南府志》中載:"天鏡泉……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鑒須眉。"天鏡泉是五龍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勢甚好。池內青藻浮動,錦魚穿梭,很是好看。
懸清泉又名賢清泉,位於五龍潭北側。泉池深2.4米,呈不規則狀,以自然石駁岸。泉水清澈,楊柳垂蔭,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賢清園記略》中寫道:"濟南名泉甲天下,舊傳七十有二……其著者為趵突,為珍珠,而賢清實具二泉之體而微焉者也。"清代懸清泉畔曾建有一處別致的水景園--朗園。現朗園已廢,人們在其舊址上修建了攬泓榭,景色亦佳。
天鏡泉又名江家池,位於五龍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雲倒映水面如天垂鏡,故名。清道光《濟南府志》中載:"天鏡泉……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鑒須眉。"天鏡泉是五龍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勢甚好。池內青藻浮動,錦魚穿梭,很是好看。
七十三泉在五龍潭西南側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駁岸,玲瓏別致,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匯入五龍潭。七十三泉的出現尚有一段佳話: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名學者桂馥命人在五龍潭西側修建潭西精舍。孰料在挖地基時,竟挖出一個泉眼,泉水汨汨噴涌,水勢甚佳。桂馥大喜,大宴賓客,請眾人為此泉起名。眾人七嘴八舌,所起的名字都不甚理想。最後桂馥靈機一動,為此泉起名為"七十三泉",眾人無不稱妙。桂馥還賦詩一首:"名泉七十二,不數五龍潭。為勞算博士,籌添七十三。"
五龍潭泉群中還有濂泉、東蜜脂泉、官家池、睛明泉、聰耳泉、回馬泉、玉泉、青泉、潭西泉、月牙泉等名泉。
黑虎泉泉群
黑虎泉泉群在濟南舊城的東南部,有泉水15處,除黑虎泉外,著名的還有琵琶泉、白石泉、瑪瑙泉、九女泉、五蓮泉等。
黑虎泉位於南護城河南岸。泉源在陡壁下一個深邃的洞穴內。洞中上有巧石懸掛,下有頑石嚙波,左右秀石錯落。古時洞前有一黝黑巨石,泉水激石,有如虎嘯。加之巨石又似一踞伏的猛虎,故得"黑虎"之名。明代詩人晏璧曾有詩描繪當時的黑虎泉:"石磻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石裂,一聲清嘯月無光。"後來人們在洞北砌一方池,在池南壁雕刻了三隻雙目圓瞪,大口怒張的虎頭。泉水通過洞底暗道,從三個大張的虎口中噴涌而出,瀉入池內。黑虎泉的涌水量在濟南諸名泉中僅次於趵突泉,居第二位。當年黑虎泉那種陰森可怖的氣氛雖然今已不見,但虎口噴水的壯觀景象及虎嘯般的水聲仍可讓人領略到它的粗獷美。明代嘉靖年間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廟,後頹圮。1985年建設環城公園時在此處新建了觀賞泉水的亭台,遊人可憑欄賞看泉涌及周圍景色。
琵琶泉位於黑虎泉西,護城河南岸。泉池原為不規則狀,後整修為長方形,四周護以石雕欄板。泉池伸進護城河,比河面高出1米,池外壁有兩層石階,泉水溢出泉池,經石階跌宕四瀉,發出悅耳的響聲,彷彿彈奏琵琶聲。其實這並非琵琶泉真正奇妙所在。奇妙的是,在盛水期,琵琶泉地下也會發出動聽的琵琶聲。據地質學家考證,琵琶泉下為奧陶紀的雲質石灰岩,間有大大小小的溶洞和溶槽,地下水噴突涌動,拍擊中空岩石,於是便發出了清越動人的琵琶聲。泉東有琵琶橋,泉西有清音閣,遊人於橋上閣中,都可盡情聆聽泉聲,賞看泉景。
九女泉位於黑虎泉對面。泉池呈橢圓形,由太湖石壘成,半伸護城河中,高出河面半尺。池底為潔凈的細沙和礫石,不斷有水泡從沙石中冒出,裊裊升起,於水面綻破。泉水清澈剔透,水色碧藍,宛若晶瑩柔軟的碧玉。相傳古時每到月色皎潔的夜晚,就會有九位仙女到泉中綜紗沐浴。九女泉因此而得名。
白石泉在黑虎泉東北,南護城河北岸。此泉是清代乾隆年間疏浚護城河時發現的,因泉周圍有許多白石出沒水中而得名。白石泉後來湮沒,直至1984年建環城公園疏浚護城河時才得以復出。現該泉以白石砌岸,恰似一塊嵌於護城河中的白玉。
瑪瑙泉在黑虎泉東側,與白石泉隔岸相對。泉池四周以塊石壘砌,泉水晶瑩透撤,從泉池北壁石洞中流人護城河。因池底不斷有水泡冒出,在陽光照射下光彩奪目,似粒粒瑪瑙,故得名。
五蓮泉在琵琶泉西側,池底泉眼甚多,較大者有五個,水泡成簇,於水面綻開,似五朵盛開的蓮花,故名。泉南側河岸上建有五蓮軒,由亭、台、廊、榭組成,景觀十分別致。
黑虎泉泉群中還有金虎泉、南珍珠泉、一虎泉、豆芽泉、匯波泉、胤嗣泉、對波泉、壽康泉、任泉等名泉,大都在護城河兩岸。
趵突泉
趵突泉公園位於濟南市中心,趵突泉南路和濼源大街中段,南靠千佛山,東臨泉城廣場,北望大明湖,面積158畝。趵突泉公園是以泉為主的特色園林。
趵突泉又名檻泉,為濼水之源,至今已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趵突泉,三窟並發,聲如隱雷,「泉源上奮,水涌若輪」。泉水一年四季恆定在攝氏18度左右,嚴冬,水面上水氣裊裊,像一層薄薄的煙霧,一邊是泉池幽深波光粼粼,一邊是樓閣彩繪,雕梁畫棟,構成了一幅奇妙的人間仙境。歷代著名文學家、哲學家、詩人諸如曾鞏、蘇軾、張養浩、王守仁、蒲松齡等都有吟泉佳作和美文。
泉池西側伸入水中的「觀瀾亭」建於明朝天順五年,亭內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休憩賞泉。亭西牆壁上嵌刻的「觀瀾」為明代書法家的墨跡,「第一泉」石刻,是清朝同治年間書法家王鍾霖手筆,亭西「趵突泉」石碑,由明代山東巡府胡纘宗所書。趵突泉東池北岸,依水而築,窗明幾凈的建築就是有名的蓬萊社,又稱望鶴亭茶社,當年康熙、乾隆兩個皇帝都曾在這里臨水靜坐,品茗賞泉,領略趵突泉的萬般風韻,當品嘗到趵突泉水後竟將南巡中攜飲的北京玉泉水全部換成趵突泉水,故有「潤澤春茶味更真」,不飲趵突水,空負濟南遊之說。 趵突泉北岸有一組較大的古建築群,通稱三大殿。最南大殿「濼源堂」,三間兩層,歇山飛檐,古色古香,建於北宋年間,挹廈柱上,刻著元代文學家趙孟兆頁的著名詩句:「雲霧潤蒸華不住,波濤聲震大明湖。」字體雄渾有力,詩句生動傳神,恰與眼前的波光水影交相輝映。殿堂後面還有兩座大殿,原寫「娥姜祠」,現寫「娥英祠」,後人為贊頌舜的兩位妃子娥皇、女英而建祠,以志紀念。在三大殿院內的花格透牆上,鑲嵌著30餘方石刻,都是歷代名人的佳作詩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院內的那尊罕見的「雙御碑」,記載著康熙三臨、乾隆二臨趵突泉的題詞詩文,標示著趵突泉的地位。
趵突泉以南石灣泉處的白雪樓,是為紀念明朝文學家、後七子領袖李攀龍所建,原樓毀於一旦,九六年在原址重新修建與白雪樓連為一體的戲劇大舞台,於同年建成。這里常年舉辦以京劇為主的各種戲劇演出,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演出活動中心。趵突泉東南處的滄園據說是李攀龍曾讀書的地方,院內三廳兩院,外廊環繞,曲廊相圍,院中奇花異木,蒼松滴翠,當代著名小花鳥畫家王雪濤紀念館1987年建於此處,200餘件繪畫常年陳列展出。
步出滄園,跨過楓溪島小橋,東北方向不遠處一泓碧水,從地面湧出似一面明鏡,這便是七十二名泉中的漱玉泉,泉邊緣柳成蔭,泉水清澈見底,水石相激,淙淙有聲,猶如漱玉。由漱玉泉向西,柳絮泉、黃華泉、趴牛泉如一方碧玉,各展秀姿,並肩媲美。在柳絮泉邊和柳絮泉西北方,各有一石砌方池,這便是著名的金線泉和老金線泉。泉水中有兩道來自不同方向的泉水相撞,激起一道水紋,經過陽光一照,金光閃閃,故曰「金線」,因在一定氣候和條件下才能出現「金線」,故有誰能看到金線,誰交好運的傳說。
登上趵突泉北假山,腳下蒼松翠柏,雜花爛漫,綠草如蔭,怪石林立,向下一看,假山石壁上便是馬跑泉。在假山以南綠樹掩蔭下,有一方挺拔露骨,筋絡明顯,高近4米的太湖石,其形如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張養浩之藏寶。喻為濟南第一名石。 坐落在漱玉泉北岸的李清照紀念堂按照民族風格建成,院內溪泉、溪亭、疊翠軒、迴廊,奇峰聳立,松竹掩映,院落靜雅素樸,當代文豪郭沫若先生「一代詞人」、「大明湖畔趵突泉邊故居在垂柳深處,漱玉集中金石錄里文采有後主遺風」的墨寶刻立於紀念堂正亭和報柱上。室內,除陳列著女詞人著作、塑像外,還有歷代名家對詞人的生平論述和作品評價的書刊及古今名人的書畫題詠等。李清照紀念堂以西有一個三面小溪環抱,泉水淙淙,沿屋穿廊的小院,便是同治九年山東巡撫丁寶禎在此建的培養科舉人才的「尚志書院」,又名「尚志堂」。位於濼源大街的趵突泉南門,古今結合,造型別致,具有傳統風格和地方特色,堪稱中國園林第一門,是遊人賞景留影的好去處。 位於公園西鄰,環境清幽,景色宜人的園林勝景萬竹園是趵突泉公園的園中園,佔地18畝,以13個不同院落組成,園內有望水、白雲、東高等名泉,是一處獨具風格的私人庭園,始建於元朝,明代宰相殷士儋、清朝詩人王蘋都曾是此園主人,後軍閥張懷芝占據該園,歷經數年修建方成今日規模。八四年正式對外開放。八六年著名國畫大師李苦禪紀念館設在園內。十八個展室中共陳列字畫、文物200餘件,是迄今為止,全國最大的書畫紀念館。園內還長年陳列著200餘件明清古傢具和文物。萬竹園是在北方四合院的基礎上,揉合了江南古典園林的特點和風格,曲廊環繞,院院相通,樓、堂、亭、廡參差錯落,園內木雕、石雕、磚雕堪稱三絕,一九九三年被收入《中國傳統民居圖集》,無論從園林藝術還是從歷史文物來說都是一份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㈨ 黑虎泉的由來
相傳~
古代一燒炭翁早晨到東山去砍柴。
日.上三竿時餓了便在山洞水泉邊燃火烤乾糧。
不小心引著了山洞中的柴草向洞內燒去~
此時~
從山洞中沖出一隻嗷嗚大叫冒著煙的猛虎跳進了山泉里……
燒炭翁嚇的屁滾尿流逃下了山去~😁
……
從此以後~
燒炭翁再也不敢去東山砍柴了。
東山的泉水也出了名被叫做了「黑虎泉」。
更有好事者~
把黑虎說成了山神。
還說黑虎泉能治百病……
㈩ 濟南七十二泉,各泉的傳說
泉城濟南之名泉風采
名泉概況 四大泉群:趵突泉泉群、黑虎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龍潭泉群
濟南七十二名泉 泉水成因 市郊名泉:章丘百脈泉泉群、平陰洪範池泉群、其他名泉
◇名泉概況
濟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稱。眾多清冽甘美的泉水,從城市地下湧出,匯為河流、湖泊。盛水時節,在泉涌密集區,呈現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清泉石上流的綺麗風光。早在宋代,文學家曾鞏就評價道:齊多甘泉,冠於天下。元代地理學家於欽亦稱贊說:濟南山水甲齊魯,泉甲天下。
濟南泉水,具有悠久的歷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會齊侯於濼的記載,記述公元前694年魯桓公與齊襄公在濼水相會之事。濼,系趵突泉之古稱。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在《水經注·卷八·濟水二》中描述道:濼水出歷(城)縣故城西南,泉源上奮,水涌若輪。金代文學家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說:濟南名泉七十有二。於欽在其《齊乘》一書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記錄了下來。明初,詩人晏璧作《濟南七十二泉詩》,對濟南名泉一一加以吟詠。到了清代,記述泉水的詩詞歌賦、文章典籍,更是數不勝數。
濟南泉水數量之多,在中國城市之中,可謂罕見。清沈廷芳在《賢清園記》中說:舊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處。道光年間編纂的《濟南府志》說:總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時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聽泉齋記》中的說法則更加符合實際:歷下之泉甲海內, 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無名者奚啻百數。據山東省水文地質一隊1964年調查,僅市區即有天然泉池108處。濟南市城市規劃建設領導小組1980年調查材料上列舉了119處泉池。1983年6、7月間和1998年6月,市園林局、市名泉保護管理辦公室,又以上述記載為基礎進行調查,查出城區有名稱的泉池139處。截至1998年6月,除湮沒、填埋者外,尚有103處泉池基本完好,其中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處。這些泉池,集中在東起青龍橋、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覺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積僅2.6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濟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卻各具風采。或如沸騰的急湍,噴突翻滾;或如傾瀉的瀑布,獅吼虎嘯;或如串串珍珠,燦爛晶瑩;或如古韻悠揚的琴瑟,鏗鏘有聲……,整個泉城沉浸在泉水潺潺淙淙、詩情畫意之中,使得歷代文人為之傾倒。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名人如李白、曾鞏、蘇轍、趙孟頫、蒲松齡、王士禛等,都留下了贊泉的詩文。濟南泉水,孕育出李清照、辛棄疾等一代又一代婉約與豪放派詩人詞人。濟南泉水,以其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和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到此旅遊觀光,尤其改革開放以來,每年客流量達200萬人次以上。泉水已成為濟南的象徵,是濟南的眼睛,她在濟南的城市建設、經濟發展、旅遊文化等諸多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龍頭作用。這些泉水,以形、色、聲、姓氏、傳說、動植物、樂器、珍寶取名或無名而名,各具情趣。
濟南泉水還以質純著稱。泉水來自岩層深處,受氣溫影響甚微,水溫比較穩定,常年保持在17~18攝氏度,無色透明,清冽甘美,為優質飲料。20世紀90年代開發的濟南普利思礦泉水,即是直接從地下汲取而成。經國家地礦部門鑒定,礦化度為650,並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鋰(Li)0.12毫克、鍶(Sr)0.99毫克、鋅(Zn)0.13毫克、鎂(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鈣(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
四大泉群
◇趵突泉泉群
趵突泉泉群位於濟南舊城區西南部,由38處泉水組成,其中27處集中在今趵突泉公園內,最著名的有趵突泉、金線泉、漱玉泉、柳絮泉、馬跑泉、皇華泉、卧牛泉等。
趵突泉是古濼水之源,古時稱濼,宋代曾鞏為其定名為趵突泉。亦有檻泉、娥英水、溫泉、瀑流水、三股水等名。所謂趵突,即跳躍奔突之意,反映了趵突泉三窟迸發,噴涌不息的特點。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記趵突泉曰:泉源上奮,水涌若輪。金代詩人元好問描繪為且向波間看玉塔,元代著名畫家、詩人趙孟頫比之為平地湧出白玉壺,清代詩人何紹基喻之為萬斛珠璣盡倒飛,《歷城縣志》中對的突泉的描繪最為詳盡: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濤數尺,聲如殷雷,冬夏如一。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則認為趵突泉是海內之名泉第一,齊門之勝地無雙。趵突泉水量甚大,泉水噴涌時,三支水柱騰空而起,達三、四尺高,大如車輪,聲若洪雷,趵突騰空為明清時濟南八景之首。趵突泉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美,是十分理想的飲用水。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一泉。現趵突泉為濟南趵突泉公園主要景點,泉在一泓方池之中,北臨濼源堂,西傍觀瀾亭,東架來鶴橋,南有長廊圍合,景緻極佳。泉池中放養金魚,大者長逾三尺。泉東側隔來鶴橋有望鶴亭茶社,專為遊人提供用趵突泉水沏的香茶。作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首的趵突泉,每年都吸引大批海內外遊客前來游覽,遊人可聽泉、觀瀾、品茗,盡享趵突之美。1999年,市政府對趵突泉公園進行了擴建,公園面積由8.5公頃擴大到10.5公頃,大大提高了趵突泉的待客能力,使其風姿得以更好地體現。
金線泉位於趵突泉東北側,是濟南著名奇泉。水盛時,泉池水面上南北方向有時會形成一條水線,在陽光照射下,宛如一條游動的金絲。宋人吳曾在《能改齋漫錄》中記金線泉曰:池心南北有金線一道,隱起水面。曾鞏《金線泉》詩雲:玉甃常浮灝氣鮮,金絲不定路南泉,雲依美藻爭成縷,月照靈漪巧上弦。明清兩代,金線尚看得清晰,後來隨著水勢減弱,金線便不常見了。在1956年建趵突泉公園時,金線泉東側20米處的一處泉池中也出現了金線,而且十分清晰,於是人們把新發現的泉池稱為金線泉,而把原來的金線泉改稱為老金線泉。
柳絮泉和漱玉泉在老金線泉東側。二泉皆與濟南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有不解之緣。曾有一說,李清照故居即在二泉旁。清代學者任宏遠在《柳絮泉訪李易安故宅》詩中寫道:為尋詞女舍,卻向柳泉行。秋雨黃花瘦,春流漱玉聲。更有傳說李清照曾在漱玉泉邊梳妝打扮,填詞吟詩。基於這些說法,1959年在二泉旁邊修建了李清照紀念堂。柳絮泉周圍多柳樹,陽春三月,泉花與柳絮共舞,甚是迷人。漱玉泉泉水自池底湧出,溢出池外,跌落石上,如同漱玉。相傳李清照的《漱玉詞》即以此泉命名。
馬跑泉在漱玉泉東北的假山下。泉池為不規則形,池壁由自然石壘砌,曲折參差。泉水匯流成溪,流人西濼河。馬跑泉得名於一則傳說。相傳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南下攻至濟南,知府劉豫貪生怕死,欲獻城投降,其部將大刀關勝則堅決主戰。關勝率軍屢創金兵,但最終在金兵和劉豫的前後夾擊下,戰死於濟南西門外。關勝的戰馬看到主人遇難,仰天長嘶,前蹄連連刨地,結果刨出一汪清泉,這就是馬跑泉。
皇華泉和卧牛泉在柳絮泉西側,並排列於趵突泉公園魚展室門前。皇華泉得名於《詩經·小雅》中的皇皇者華。相傳古時歷山(今濟南千佛山)下有三首蛇為害,舜奉堯的命令率勇士斬殺三首蛇,為百姓除害。後來當地百姓便以趵突泉畔兩眼並排的清泉紀念舜。一為皇華泉,稱頌舜秉承堯的旨意施恩於民;一為卧牛泉,紀念舜曾耕於歷山。兩泉皆石砌,呈長方形,周飾石雕圍欄,水盛時泉水清澈晶瑩,似兩顆明珠嵌於趵突泉畔。
趵突泉泉群中還有淺水泉、螺絲泉、洗缽泉、混沙泉、無憂泉、滿井泉、湛露泉、石灣泉、酒泉、東高泉、望水泉、登州泉等名泉,均各具特色。
◇黑虎泉泉群
黑虎泉泉群在濟南舊城的東南部,有泉水15處,除黑虎泉外,著名的還有琵琶泉、白石泉、瑪瑙泉、九女泉、五蓮泉等。
黑虎泉位於南護城河南岸。泉源在陡壁下一個深邃的洞穴內。洞中上有巧石懸掛,下有頑石嚙波,左右秀石錯落。古時洞前有一黝黑巨石,泉水激石,有如虎嘯。加之巨石又似一踞伏的猛虎,故得黑虎之名。明代詩人晏璧曾有詩描繪當時的黑虎泉:石磻水府色蒼蒼,深處渾如黑虎藏。半夜朔風吹石裂,一聲清嘯月無光。後來人們在洞北砌一方池,在池南壁雕刻了三隻雙目圓瞪,大口怒張的虎頭。泉水通過洞底暗道,從三個大張的虎口中噴涌而出,瀉入池內。黑虎泉的涌水量在濟南諸名泉中僅次於趵突泉,居第二位。當年黑虎泉那種陰森可怖的氣氛雖然今已不見,但虎口噴水的壯觀景象及虎嘯般的水聲仍可讓人領略到它的粗獷美。明代嘉靖年間黑虎泉洞穴上方曾建有黑虎廟,後頹圮。1985年建設環城公園時在此處新建了觀賞泉水的亭台,遊人可憑欄賞看泉涌及周圍景色。
a 琵琶泉位於黑虎泉西,護城河南岸。泉池原為不規則狀,後整修為長方形,四周護以石雕欄板。泉池伸進護城河,比河面高出1米,池外壁有兩層石階,泉水溢出泉池,經石階跌宕四瀉,發出悅耳的響聲,彷彿彈奏琵琶聲。其實這並非琵琶泉真正奇妙所在。奇妙的是,在盛水期,琵琶泉地下也會發出動聽的琵琶聲。據地質學家考證,琵琶泉下為奧陶紀的雲質石灰岩,間有大大小小的溶洞和溶槽,地下水噴突涌動,拍擊中空岩石,於是便發出了清越動人的琵琶聲。泉東有琵琶橋,泉西有清音閣,遊人於橋上閣中,都可盡情聆聽泉聲,賞看泉景。
九女泉位於黑虎泉對面。泉池呈橢圓形,由太湖石壘成,半伸護城河中,高出河面半尺。池底為潔凈的細沙和礫石,不斷有水泡從沙石中冒出,裊裊升起,於水面綻破。泉水清澈剔透,水色碧藍,宛若晶瑩柔軟的碧玉。相傳古時每到月色皎潔的夜晚,就會有九位仙女到泉中綜紗沐浴。九女泉因此而得名。
白石泉在黑虎泉東北,南護城河北岸。此泉是清代乾隆年間疏浚護城河時發現的,因泉周圍有許多白石出沒水中而得名。白石泉後來湮沒,直至1984年建環城公園疏浚護城河時才得以復出。現該泉以白石砌岸,恰似一塊嵌於護城河中的白玉。
瑪瑙泉在黑虎泉東側,與白石泉隔岸相對。泉池四周以塊石壘砌,泉水晶瑩透撤,從泉池北壁石洞中流人護城河。因池底不斷有水泡冒出,在陽光照射下光彩奪目,似粒粒瑪瑙,故得名。
五蓮泉在琵琶泉西側,池底泉眼甚多,較大者有五個,水泡成簇,於水面綻開,似五朵盛開的蓮花,故名。泉南側河岸上建有五蓮軒,由亭、台、廊、榭組成,景觀十分別致。
黑虎泉泉群中還有金虎泉、南珍珠泉、一虎泉、豆芽泉、匯波泉、胤嗣泉、對波泉、壽康泉、任泉等名泉,大都在護城河兩岸。
◇珍珠泉泉群
珍珠泉泉群位於濟南舊城中部,其中珍珠泉、濯纓泉、舜泉、芙蓉泉、孝感泉最為有名。
珍珠泉因平地湧泉,騰如珠串而得名。在濟南諸泉中,珍珠泉名氣甚大,與趵突泉不相上下。乾隆皇帝甚至認為珍珠泉要優於趵突泉,他在詩中寫道;濟南多名泉,岳陰水所瀦。其中誰巨擘?趵突與珍珠。趵突固已佳,稍籍人工夫。珍珠擅天然,創見訝仙區。卓冠七十二,分匯大明湖。珍珠泉泉池呈長方形,面積達1240平方米,四周設有漢白玉雕刻石欄。池中泉眼甚多,串串銀色水泡自水底翻湧而上,日光相映,如瀉萬斛珠璣。清人王昶在《游珍珠泉記》 中描繪道:泉從沙際出,忽聚忽散,忽斷忽續,忽急忽緩,日映之,大者為珠,小者為璣,皆自底以達於面,瑟瑟然,累累然。明代濟南詩人邊貢曾以百尺珠簾水面鋪的詩句贊美珍珠泉,這一比喻十分傳神。明代成化二年(1466),德王朱見潾建德王府,將珍珠泉圈入王府中。清代康熙年間又改成巡府署院。現為山東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地。珍珠泉周圍廣植花木,並建有亭台水榭,假山石橋,景色十分優美。
濯纓泉位於王府池子街中段,得名於《孟子·離婁上》清斯濯纓。又名王府池。古時濯纓泉水勢旺盛,匯水成湖,據說在湖上可以盪龍舟。後水面不斷縮小,現成為一長30米,寬19米的泉池。盛水期水勢仍旺,水涌似珠,碧波盪漾。泉池東西民居錯落,南北楊柳婆裟。樹叢之間,藤架蔭下,設有石桌石凳,盛夏時節,附近居民常於此乘涼避暑。
舜泉也叫舜井,位於舜井街中部舜園門前。泉呈圓井形,世傳為大舜所鑿,故名。泉旁原有規模宏大的舜廟,後頹圮。舜泉名氣甚大,歐陽修、曾鞏、蘇轍、元好問等大家均有題詠。相傳大禹治水時,舜井內有蛟龍出沒,興風作浪,造成水患。大禹與蛟龍惡斗數日,最終將其制服,用鐵鏈鎖於舜井中。現井口仍掛著一根鐵鏈,深入井底。1985年於舜泉處建起舜園,園內竹影移牆,小溪潺湲,整個庭園顯得典雅玲瓏。
芙蓉泉在芙蓉街,泉池呈長方形,為青石疊砌。清代詩人董芸曾寄居於此,並賦《芙蓉泉寓舍》詩雲:老屋蒼苔半畝居,石樑浮動上游魚。一池新綠芙蓉水,矮幾花陰坐著書。芙蓉泉泉池一度曾遭到破壞,1997年芙蓉街69號院內居民訂立了護泉公約保護該泉,其後園林部門對泉池進行了修復。
孝感泉位於趵突泉北路東側。泉池長3.4米,寬2米,池岸鐫孝感泉三字。據《太平寰宇記》載:耆老傳雲,昔有孝子事母,取水遠。感此,泉湧出,故名'孝 水'。天寶六年敕改為'孝感水'。由此可知孝感泉名稱的由來。古時孝感泉旁建有太平寺,為濟南三大寺之一,後太平寺廢,孝感泉依然存留,且水勢尚好。
珍珠泉泉群中還有溪亭泉、灰池泉、散水泉、玉環泉、雲樓泉、知魚泉、鑒泉、濋泉、硃砂泉、羅姑泉等名泉及若干無名泉。這些泉比較分散,散布在珍珠泉附近的芙蓉街、曲水亭街、東更道街、舜井街等街道,有的就在居民庭院之中。
◇五龍潭泉群
五龍潭泉群在濟南舊城西北部,共有泉池28處,除五龍潭外,古溫泉、懸清泉、天鏡泉、七十三泉比較有名。
五龍潭又名凈池、烏龍潭、龍居泉,古時曾是大明湖的一部分。相傳昔日五龍潭頗有靈性,每逢大旱,在潭邊祈雨必靈。故元朝初年,在潭邊建廟,內塑五方龍神,此後便稱五龍潭。關於五龍潭的形成,傳說甚多。元代散曲家張養浩在《復龍祥觀施田記》中說:聞故老言,此唐胡國公秦瓊第遺址,一夕雷雨,潰而為淵。清代訓詁學家桂馥在《潭西精合記》中寫道:歷城西門外,唐翼國公故宅,一夕化為淵,即五龍潭也。五龍潭是濟南諸泉中最深的一個,泉水碧綠凝重,深不見底,終年涌流不息。桂馥曾在潭邊建潭西精舍,後頹廢。現於其舊址建起潭西閣,遊人可於閣中賞看龍潭秀色。
古溫泉位於五龍潭東南側,因泉水溫度較高,且歷史悠久而得名。隆冬季節、寒風凜冽,大雪紛飛,而泉中卻熱氣蒸騰。清代泉旁曾建有漪園,後荒廢。泉南側有一座二層小樓,是早期中共山東省領導機關所在地。
懸清泉又名賢清泉,位於五龍潭北側。泉池深2.4米,呈不規則狀,以自然石駁岸。泉水清澈,楊柳垂蔭,景色怡人。清人沈廷芳在《賢清園記略》中寫道:濟南名泉甲天下,舊傳七十有二……其著者為趵突,為珍珠,而賢清實具二泉之體而微焉者也。清代懸清泉畔曾建有一處別致的水景園--朗園。現朗園已廢,人們在其舊址上修建了攬泓榭,景色亦佳。
天鏡泉又名江家池,位於五龍潭南端。因泉水清澈明亮,日月星雲倒映水面如天垂鏡,故名。清道光《濟南府志》中載:天鏡泉……即江家池,方廣一畝,可鑒須眉。天鏡泉是五龍潭泉群中第二大泉,水勢甚好。池內青藻浮動,錦魚穿梭,很是好看。
七十三泉在五龍潭西南側葡萄架下。泉池以自然石駁岸,玲瓏別致,泉水從石縫中流出,匯入五龍潭。七十三泉的出現尚有一段佳話: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著名學者桂馥命人在五龍潭西側修建潭西精舍。孰料在挖地基時,竟挖出一個泉眼,泉水汨汨噴涌,水勢甚佳。桂馥大喜,大宴賓客,請眾人為此泉起名。眾人七嘴八舌,所起的名字都不甚理想。最後桂馥靈機一動,為此泉起名為七十三泉,眾人無不稱妙。桂馥還賦詩一首:名泉七十二,不數五龍潭。為勞算博士,籌添七十三。
五龍潭泉群中還有濂泉、東蜜脂泉、官家池、睛明泉、聰耳泉、回馬泉、玉泉、青泉、潭西泉、月牙泉等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