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銀川名字的由來

銀川名字的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07 21:50:24

A. 銀川為什麼叫銀川

正式是從民國時期用『銀川』這個名字,有幾種說法:
1、地名遷移說,西夏時期的李繼遷出生於銀川寨這個地名,便把這個地名帶到寧夏
2、明清朝時期,銀川市湖泊眾多,文人墨客登山賀蘭山遙望銀川,看到波光粼粼的景色,把銀、川二字用在詩詞中,時間長了,便形成地名。

B. 寧夏銀川這個名稱的由來

今寧夏銀川地區,古為靈州、興州和朔方屬地,史書中曾以「靈夏」、「銀夏」、「麟夏」、「銀麟」泛指過今寧夏和陝北地區,寧夏早就與「銀」字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這是因為至少從南北朝到唐代時期,今陝西省與今寧夏毗鄰的陝北地區在地名上就被並稱連呼過。特別是北魏間,在陝北設立了夏州(治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鄉),北周間又曾設置過銀州 (在今陝西省橫山縣境東),到唐朝時又改名為銀川郡。此外,隋唐時期還在今陝北地區設置過夏綏銀宥節度使。唐代,今陝北地區成為黨項羌族拓跋氏的割據勢力中心地帶。而到宋朝,陝北更是宋與西夏爭奪交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北宋雍熙二年(985年),銀州(銀川郡)城被西夏軍攻取,元豐五年(1082年),宋軍又於永樂城舊址(今陝西省米脂縣西北)重新修築一座新城,取名「銀川寨」或日「銀川城」,此城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成為宋夏在軍事上的必爭之地,於是當時和後來的一些史書便把古夏州、古銀州與古銀川城聯系起來而泛泛呼之,
從此,銀與夏就彼此相連,密不可分了。到了明朝,在一些名人、官員先生們的筆下,為了表達抒發懷古之幽情,托古之雅趣,有時別出心裁附會古意,有意識的以夏州含射寧夏,而同時亦以銀州或銀川來隱喻興州與後來的寧夏城(今銀川市)。如明按察副使曹璉的《西夏形勝賦》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翳夏州之大郡」。此「夏州」謂何?結合文題來看,文章所謂夏州,就是指古西夏,也是指明代寧夏鎮城,因為文內所提到的,「帶河渠之重阻」,「水旋繞如環雍」,「營興廣武」,「園開麗景」,「靈武秋高」,「蠡山之雲」,「賀蘭晴雪」,「漢渠春漲」和諸如花馬池、鳴沙州、應理州、平虜城以及昊王陵等地名都在寧夏境內,可見此文以夏州代指興州即今銀川市。
又如在山西省《永濟志》中所載《重修河瀆海神廟記》的記文中,所提到的捐修人郭之琮曾任過寧夏巡撫。而記文對此載述是:郭之琮「開府銀夏」,顯然又以「銀夏」指代明朝時的寧夏和寧夏鎮城。
明朝還有一位寧夏巡撫王崇古在《北風行別總戎吳西台》的詩中,也有「三年肩我靖朔銀,九秋驅馳丹心竭」的句子,這里又以「朔銀」代稱明疆寧夏和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城。朔,顯然指寧夏全境;銀,則具指鎮城了。
看來明代人正在逐漸把以「靈夏」、「銀夏」、「朔銀」和「銀麟」指代古西夏和寧夏鎮的大范圍,逐漸向具指鎮城(寧夏城)的點上轉移與縮小。這時在詩句、文章中所提到的「銀」和「夏"等字和詞,還基本泛指寧夏全境,尚無明確的地名意義。 終於,在明朝後期,坐鎮指揮西北四大軍鎮的三邊總督劉敏寬,在他所作的一首詩中首次帶來了突破。他在《秋日楊楚璞中丞撫臨良唔長城關四首》之一中曰:「樓台矗矗冠層巒,無限華夷樹大觀。縹緲煙霞隨劍履,橫斜星斗亂旌干。須憑駝嶺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函谷玉門堪鼎足,金城百二入安瀾。」
劉敏寬,山西運城人,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由延綏巡撫升任陝西三邊總督,開府固原(今寧夏固原市),節制延綏、寧夏、甘州和固原四大軍鎮兵馬和統一指揮西北各戰區的戰守軍務。這首詩應是他在擔任三邊總督時,由固原赴花馬池(今鹽池縣)執行秋防閱邊任務時,在長城關(為明花馬池城東門外長城關門)上西眺賀蘭山下寧夏鎮防區的即興所賦。詩中所提到的「銀川」已不是以古銀州或古銀川來進行隱喻射比古興州和寧夏鎮城了,因為詩句寫到了河套,並與賀蘭山同時出現,所描寫的長城或黃河就如同兩條帶子,不僅「遙帶」著「銀川」,而且還「挹」注著「賀蘭」。所以從詩句與整個詩意來看,詩中的「銀川」,已實實在在是在確指寧夏銀川平原或寧夏鎮城了。
這也不難看出,直至明朝後期,仍然沒有以「銀川」確指鎮城,所以鎮城之內也沒有出現以「銀川」命名的情況發生。就連文人們最喜歡在書院的命名時,採用懷古的做法也沒有出現,當時鎮城的書院分別命名為養正、揆文和朔方等名字。
清代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人們開始紛紛看中「銀川」一詞,並漸漸在寧夏大地上廣為使用,又從河西灌區慢慢收縮而具體定位到寧夏城的一點上,最終完全成為這座古城的別名和代稱了。清代寧夏府隸屬於甘肅省管轄,府城即今銀川市。
在歷史文獻中,首次以「銀川」代稱府城,見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寧夏水利同知王全臣的《重修漢渠暗洞落成》的詩中曰:「河流運行漢唐中,雙拖百練舞長虹。唐徠西繞蘭山麓,漢延綿亘唐之東。……曾聞河源來自天,一曲伏流路幾千,或是天公聊小試,暫移鰍穴到銀川。」在王全臣之後,較早使用「銀川」射夏城的是通智,他是清廷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到寧夏主持修鑿惠農、昌潤二渠。七年 (1729年)渠成,他親自撰寫了《惠農渠碑記》,碑文一開頭就寫到:「黃河發源於昆侖,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而北……。」立碑應在渠成放水之時,可知,寧夏古城以「銀川」代稱,真正出現在清康、雍之際。

C. 寧夏和銀川地名的由來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並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銀川市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東臨黃河、西屏賀蘭山,現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市面積為446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87.8萬;回族居民占總人口的 20%左右。

2100年前的漢武帝時代,在今銀川東郊有一座管理屯田事業的典農城,漢族人俗稱呂城,附近的黃河渡口叫呂渡,而匈奴、鮮卑等民族則稱它為飲汗城,這就是銀川的前身。五世紀初,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在這里建成「麗子園」,為游樂和屯兵的要地。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此地稱懷遠縣。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黨項族首領李德明將其都府遷至銀川,當時的銀川已改名為興州。後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在這里建立了西夏國,而興州已易名為中興府,俗稱東京。從此,這座邊塞小城,一躍而為地跨今寧、陝甘、青、內蒙古遼闊地域的西夏國的軍事政治中心。西夏滅亡後,元朝在這里建立寧夏府城。這時,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來此定居,逐漸形成了回族聚居區。明清時期銀川被稱為「小南京」,城市商賈雲集,市肆繁榮。康熙年間,滿族旗兵連其家屬萬餘人駐扎寧夏,又於城西建造「新城滿營」,即今日的新城。1947年正式將寧夏省城定名銀川市。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因為民間有鳳凰曾在這里降落的傳說,所以銀川又稱「鳳凰城」。

D. 銀川城市名字的由來

相傳,好早好早以前,銀川叫鳳凰城。說起鳳凰城來,一些老年人至今還指指點點——東門外高台寺是鳳凰的頭,頭挨在黃河邊;高台寺旁邊有兩眼井,那是鳳凰的眼睛;城中心的鼓樓是鳳凰的心臟;西塔和北塔是鳳凰的兩只爪子;西馬營里花花草草,樹木成陰,那是鳳凰的尾巴,那邊,鳳凰的尾巴長得一直拉到賀蘭山。

為啥叫鳳凰城呢?說來話長。你們可知道鳳凰鳥嗎?鳳凰鳥是幸福鳥,哪裡有鳳凰,哪裡就有幸福。鳳凰姐妹一共七個,住在長江南邊的一架高山上,鳳凰常常為人們造福,所以江南很美麗,山是青山,水是綠水,鮮花遍地香,樹木都成行,人長得清秀健壯,年年五穀豐登,大夥兒過著富裕的日子,什麼也不愁,都歡歡樂樂、高高興興......

那時,寧夏山川,地薄人窮。東有黃河,可河水淺得上不了岸;西有賀蘭山,南有六盤山,可山高擋不住西伯利亞的寒流,擋不住騰格里的黃沙滾滾。住在這里的回族、蒙古族、漢族人民,並不灰心,老是一個勁兒地在土地上辛勤地勞動著。但是,盡管人們把筋都快要苦斷了,把心血都快要熬幹了,還是改變不了窮樣子。人們都憂愁地唱著:

這么大的河來,這么高的山,寧夏川呀,一眼望不盡荒草灘。

這么大的河來,這么高的山,寧夏川呀,百姓年年沒吃穿!

幸福鳥的事,傳到了寧夏川以後,不論是回民呀,漢民呀,蒙民呀,都急切地天天盼,月月盼,把眼都盼紅啦,盼望鳳凰飛到寧夏來。這事被大雁知道了,她被大家盼望鳳凰的誠心所感動,便自告奮勇,不怕辛苦,飛往江南,見了鳳凰,咋長咋短,一五一十地把寧夏百姓的心意都告訴了鳳凰。鳳凰知道這些情況後,坐在高山的松林里商量,最小的七妹說啥也要到寧夏去看看,姐妹們都知道她是「板上釘釘」的脾氣,就同意了,希望她早去早回。七妹說走就走,山林里的百鳥都來送行,吹簫的吹簫,彈琴的彈琴,唱歌的唱歌,跳舞的跳舞,熱鬧得簡直沒法說。江南的百姓也都趕到長江邊送行,送的禮物可多啦,有的是送給七妹的,有的是送給寧夏各兄弟民族老百姓的。

六個姐姐和百靈鳥把七妹送過長江以後,七妹就高興地告別了眾親友,由大雁領路,朝寧夏飛來。七妹駕著一朵紅雲,飛行在藍天里。一會會子,就飛到六盤山區。七妹在六盤山頂上盤旋了又盤旋,這里的回民看見了,趕忙道一聲「色倆目」之類的話,都認為藍天里飄紅雲是吉慶到來了。鳳凰也高興地在六盤山和賀山之間的黃河邊上落了下來。

黃河兩岸早已搭滿了帳篷、草棚、蒙古包,口念「胡達」的回民,驚喜呼喊「老天」的漢民,叨叨不休「不休」佛爺的蒙民,都穿上各色各樣的民族服裝,敲鑼打鼓,早在黃河兩岸等著迎接鳳凰。六盤山、賀蘭山的百鳥,平川、草原上的牛、羊、駱駝、馬也都來了。大家都扯開嗓子唱呀唱呀,越唱越攢勁,連黃河的水也跳著奔著唱起來啦。

鳳凰來到寧夏後,也不緩一緩,就飛到這,飛到那——「啊!這么大的一片平川,怎麼都幹得裂開了嘴?」她轉臉看了看黃河,就這兒劃一條線,那兒劃一條線,劃得可多了,劃過後都變成了一條一條的渠道,渠里淌著水,渠口都搭在黃河裡。

第二天,天剛麻麻亮,她又飛到這,飛到那,忙得汗都不得顧不上擦。她把帶的禮物都灑在六盤山、賀蘭山和銀川平原上。馬上,銀川平原處處都是花草樹木,五穀莊稼;牛、馬、駱駝、羊,成群結隊地歡奔在草原上;六盤山褪掉了愁雲(容),換上了翠綠翠綠的衣衫;賀蘭山一高興,嘩嘩嘩地連滿頭的白發都脫掉啦,變成了青山。

寧夏山山水水變了樣,人人都感激鳳凰,說是她給大家帶來了幸福,帶來了江南鳳光,人們後來乾脆就把寧夏叫成「塞上江南」。

有了渠水,土地吃飽喝足了,莊稼長得格外壯實。從此以後,寧夏山川年年豐收,百姓都高興地跳起來,唱起來:

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南邊站著六盤山,年種年收水澆田,......

寧夏山川變得和江南一樣了。鳳凰心裡盤算:「這里的回漢蒙民都很勤勞善良,這里和江南一樣美好,我就留在這里不回去了。」

她就把寧夏當成了自己的家鄉,年年歲歲和大夥兒一塊,勤耕耘著土地,精心喂著牛、馬、駱駝、羊。

當時,寧夏西邊遙遠的地方,有個異族部落。有一年,異族部落的頭頭帶領了兵馬,如狼似虎地殺進寧夏山川。他們見莊稼就燒,見人就殺。鳳凰氣極啦,就變成一座城,把寧夏的老百姓都裝在城裡,四面城門一關,敵人咋也打不開,一連打了三個月,敵人沒糧吃,就撤兵逃跑了。以後,只要敵人一來,大家就嘁哩喀喳進了城。敵人走了人們又出城,務農的務農,放牧的放牧。

鳳凰變成一座城以後,就託大雁捎信給江南,一來向姐姐們請安,二來告訴姐姐們,她不再回江南了。這樣,捎信走江南就成了大雁年年的差使。年年在天高雲淡、稻穀飄香的季節,大雁就向南飛去,第二年春天,又把南方的鄉情和六個姐姐的懷念帶給鳳凰。

不知道過了去了多少年月,後來出了頭人,後來的後來又出了皇帝,出了軍閥、官,出了地主......就改變了寧夏山川的面貌,少數人盤剝、壓榨大多數人。從此,山川荒涼了,水草枯竭了,牛、羊、駱駝餓得瘦干啦。六盤山頂上煙霧騰騰,苦悶得沒有睛朗過;賀蘭山上黑雲蓋頂,愁腸得沒有舒展過。有一年,皇帝派來了一個麻子官,麻子官壞透頂啦,一來到寧夏川,就在鳳凰城的東南築起宮殿,今天拉夫,明天搶財,害得回漢蒙民連口氣也喘不過來。麻子官臉黑心毒,見財就眼紅,他打探到黑泉湖裡有一個金馬駒,就想偷偷盜走了。

一天夜裡,他坐在衙門里,左思謀,右盤算:我盜金馬駒別人能瞞得過,可咋能瞞過鳳凰呢?又想,自寧夏川有鳳凰,人人都很聰明,能人越來越多,我幹了那麼多壞事,總有一天要倒霉,金馬駒盜到手也保不住。麻子官司想著想著:「哼!」了一聲,從牙縫里擠出一句「無毒不丈夫」的話來,便趁天還沒有亮,提上寶劍,偷偷地在鳳凰的脖子上砍了一劍。鳳凰雖然被麻子官砍斷了脖頸,但是她的心沒有死,還在懷念寧夏的各族老百姓。她用她的熱血流了一條渠道,渠水流過村莊,流過田野.......

東方發亮的時候,許多人都驚異地看見有一道新開的渠道,從他們的家門前曲曲彎彎穿過。人們一傳十、十傳百地都跑到渠上觀看、納悶、發呆:「咋回事啊,難道是天上銀河降落到人間?!」人們看著嘩嘩的渠水,忽然發現渠里有道血紅血紅的紅線,年長的老人辨認出來了,他們喊道:「啊,渠水裡還流淌著鮮血!」這時,一個老阿訇瘋瘋顛地跑過來,撥開人群,盯著渠水,捶胸頓足地哭喊著:「胡達呀,真是這樣的!」馬上,大家都驚奇地圍住了他,七嘴八舌地追問:「咋回事?咋回事?」老阿訇半天才喃喃地說道:「夜間,鳳凰給我託了一個夢,說她被壞人把脖子砍斷了......她想念大家,並用鮮血流成了一條渠,讓大家灌溉田地......

眾人一聽,淚滴心穿,有的抽泣,有的嗚嗚咽咽,有的手捧血水發 ,有的號啕大哭......就這樣悲悲切切,痛哭了九天九夜,連天都哭陰了,樹都哭黃了,山都哭白了......人們喃喃地唱道:

瓜兒哪能離開秧,孩子哪能離開娘,寧夏的回漢蒙百姓呀,咋能離開鳳凰!........

到第十年,鳳凰又托夢給那個阿訇,說她的心並沒有死,再過九十九年,還會復生,到那時候,要出好多好多能人,寧夏也好,江南也好,都會變成人間天堂,鳳凰還說:「等吧,等吧,等到六盤山山頂飄來紅雲,便是鳳凰飛來之時。」於是,人們不再悲傷了,萬物恢復了原樣。大家為了懷念鳳凰,把銀川城叫「鳳凰城」,把那條渠叫「紅花渠」。

E. 寧夏的名字由來是什麼

公元1038年,黨項族首領李元昊以寧夏為中心,建立大夏國,故元代以後史稱西夏,定都興慶府 (今銀川市),形成了和宋、遼、金政權三足鼎立189年的局面。元滅西夏後,設寧夏路,始有寧夏之名。

明朝設寧夏衛,清代設寧夏府。1929年成 立寧夏省。新中國成立後,1954年寧夏省撤銷並入甘肅。1958年10月25日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於1958年,面積6.64萬平方公里,2015年底總人口667.8萬人,其中回族人口佔36%,是全國最大的回族聚居區,轄5個地級市,22個縣、市(區)。

(5)銀川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寧夏地處中國地質、地貌「南北中軸」的北段,在華北台地、阿拉善台地與祁連山褶皺之間。高原與山地交錯帶,大地構造復雜。從西面、北面至東面,由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和毛烏素沙地相圍,南面與黃土高原相連。地形南北狹長,地勢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較大,東部起伏較緩。

南部的六盤山自南端往北延,與月亮山、南華山、西華山等斷續相連,把黃土高原分隔為二。東側和南面為陝北黃土高原與丘陵,西側和南側為隴中山地與黃土丘陵。中部山地、山間與平原交錯。衛寧北山、牛首山、羅山、青龍山等扶持山間平原,錯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顯的東西分異。黃河出青銅峽後,塑造了美麗富饒的銀川平原。平原西側,賀蘭山拔地而起,直指蒼穹。東側鄂爾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餘米,前緣為一陡坎,是寧夏向東突出的靈鹽台地。

F. 銀川的來歷

寧夏城取名「銀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的形成有一個曲折的歷史過程。 今寧夏銀川地區,古為靈州、興州和朔方屬地,史書中曾以「靈夏」、「銀夏」、「麟夏」、「銀麟」泛指過今寧夏和陝北地區,寧夏早就與「銀」字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了。這是因為至少從南北朝到唐代時期,今陝西省與今寧夏毗鄰的陝北地區在地名上就被並稱連呼過。特別是北魏間,在陝北設立了夏州(治今陝西省靖邊縣東北白城子鄉),北周間又曾設置過銀州 (在今陝西省橫山縣境東),到唐朝時又改名為銀川郡。此外,隋唐時期還在今陝北地區設置過夏綏銀宥節度使。唐代,今陝北地區成為黨項羌族拓跋氏的割據勢力中心地帶。而到宋朝,陝北更是宋與西夏爭奪交戰的主要戰場之一。北宋雍熙二年(985年),銀州(銀川郡)城被西夏軍攻取,元豐五年(1082年),宋軍又於永樂城舊址(今陝西省米脂縣西北)重新修築一座新城,取名「銀川寨」或日「銀川城」,此城軍事地位十分重要,成為宋夏在軍事上的必爭之地,於是當時和後來的一些史書便把古夏州、古銀州與古銀川城聯系起來而泛泛呼之, 從此,銀與夏就彼此相連,密不可分了。到了明朝,在一些名人、官員先生們的筆下,為了表達抒發懷古之幽情,托古之雅趣,有時別出心裁附會古意,有意識的以夏州含射寧夏,而同時亦以銀州或銀川來隱喻興州與後來的寧夏城(今銀川市)。如明按察副使曹璉的《西夏形勝賦》文章開頭第一句就是「翳夏州之大郡」。此「夏州」謂何?結合文題來看,文章所謂夏州,就是指古西夏,也是指明代寧夏鎮城,因為文內所提到的,「帶河渠之重阻」,「水旋繞如環雍」,「營興廣武」,「園開麗景」,「靈武秋高」,「蠡山之雲」,「賀蘭晴雪」,「漢渠春漲」和諸如花馬池、鳴沙州、應理州、平虜城以及昊王陵等地名都在寧夏境內,可見此文以夏州代指興州即今銀川市。 又如在山西省《永濟志》中所載《重修河瀆海神廟記》的記文中,所提到的捐修人郭之琮曾任過寧夏巡撫。而記文對此載述是:郭之琮「開府銀夏」,顯然又以「銀夏」指代明朝時的寧夏和寧夏鎮城。 明朝還有一位寧夏巡撫王崇古在《北風行別總戎吳西台》的詩中,也有「三年肩我靖朔銀,九秋驅馳丹心竭」的句子,這里又以「朔銀」代稱明疆寧夏和九邊重鎮的寧夏鎮城。朔,顯然指寧夏全境;銀,則具指鎮城了。 看來明代人正在逐漸把以「靈夏」、「銀夏」、「朔銀」和「銀麟」指代古西夏和寧夏鎮的大范圍,逐漸向具指鎮城(寧夏城)的點上轉移與縮小。這時在詩句、文章中所提到的「銀」和「夏"等字和詞,還基本泛指寧夏全境,尚無明確的地名意義。 終於,在明朝後期,坐鎮指揮西北四大軍鎮的三邊總督劉敏寬,在他所作的一首詩中首次帶來了突破。他在《秋日楊楚璞中丞撫臨良唔長城關四首》之一中曰:「樓台矗矗冠層巒,無限華夷樹大觀。縹緲煙霞隨劍履,橫斜星斗亂旌干。須憑駝嶺臨河套,遙帶銀川挹賀蘭。函谷玉門堪鼎足,金城百二入安瀾。」 劉敏寬,山西運城人,萬曆五年(1577年)進士,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由延綏巡撫升任陝西三邊總督,開府固原(今寧夏固原市),節制延綏、寧夏、甘州和固原四大軍鎮兵馬和統一指揮西北各戰區的戰守軍務。這首詩應是他在擔任三邊總督時,由固原赴花馬池(今鹽池縣)執行秋防閱邊任務時,在長城關(為明花馬池城東門外長城關門)上西眺賀蘭山下寧夏鎮防區的即興所賦。詩中所提到的「銀川」已不是以古銀州或古銀川來進行隱喻射比古興州和寧夏鎮城了,因為詩句寫到了河套,並與賀蘭山同時出現,所描寫的長城或黃河就如同兩條帶子,不僅「遙帶」著「銀川」,而且還「挹」注著「賀蘭」。所以從詩句與整個詩意來看,詩中的「銀川」,已實實在在是在確指寧夏銀川平原或寧夏鎮城了。 這也不難看出,直至明朝後期,仍然沒有以「銀川」確指鎮城,所以鎮城之內也沒有出現以「銀川」命名的情況發生。就連文人們最喜歡在書院的命名時,採用懷古的做法也沒有出現,當時鎮城的書院分別命名為養正、揆文和朔方等名字。 清代以後,情況就大不一樣了,人們開始紛紛看中「銀川」一詞,並漸漸在寧夏大地上廣為使用,又從河西灌區慢慢收縮而具體定位到寧夏城的一點上,最終完全成為這座古城的別名和代稱了。清代寧夏府隸屬於甘肅省管轄,府城即今銀川市。 在歷史文獻中,首次以「銀川」代稱府城,見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寧夏水利同知王全臣的《重修漢渠暗洞落成》的詩中曰:「河流運行漢唐中,雙拖百練舞長虹。唐徠西繞蘭山麓,漢延綿亘唐之東。……曾聞河源來自天,一曲伏流路幾千,或是天公聊小試,暫移鰍穴到銀川。」在王全臣之後,較早使用「銀川」射夏城的是通智,他是清廷兵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年)奉旨到寧夏主持修鑿惠農、昌潤二渠。七年 (1729年)渠成,他親自撰寫了《惠農渠碑記》,碑文一開頭就寫到:「黃河發源於昆侖,歷積石,經銀川,由石嘴而北……。」立碑應在渠成放水之時,可知,寧夏古城以「銀川」代稱,真正出現在清康、雍之際。 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寧夏府知府趙本植在府城(今銀川市)成立一所書院,就命名為銀川書院。第二年,他的家庭教師汪繹辰又用兩年時間編撰了首部關於府城的志書,也定名為《銀川小志》。○23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中衛縣《龍神廟碑記》亦記曰:「中邑夾河而治,決引灌溉,據銀川之上游……」。次年修成的《中衛縣志》,在《邊防考》中稱:「中衛實銀川門戶」。同時期的詩文還有中衛武庠生員周守域所作的《勝金關懷古》文中寫道:「雲茫茫,峰兀兀,雄關崛起勢嵂崒,北有沙漠之縱橫,南有長河之滂渤。銀川到此啟管鍵,禁山帶水不可越。」 至雍乾之後,出現類似的詩文就更多了。如在平羅縣大武口賀蘭山東麓壽福寺(俗呼北武當山寺)所立的《武當山建立獅子碑記》曰:「寧郡之北路,平邑西北乾方武當山者,乃山林古剎,西夏名藍,映蘭阜之來龍,結銀川之勝果……」 還有孫良貴的八景詩《官橋新水》。詩曰:「鳴沙啟宇逼西戎,浩浩車書萬里同。水近銀川堪鼓楫,橋如京洛好乘驄。」 從此以後,各種帶「銀川」的詩文層出不窮,「銀川」之稱已漸漸家喻戶曉,深得人心,被寧夏城鄉廣大人民所接受。

G. 寧夏和銀川地名的由來是什麼

寧夏地名源於,元朝統一中國後,祈求西夏安寧,故稱寧夏。
銀川地名源於,銀川地區土壤含鹼多,大水過後,土地一片雪白,像銀子一樣,又是一馬平川,故稱銀川。

銀川市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東臨黃河、西屏賀蘭山,現為寧夏回族自治區的首府,是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市面積為4467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 87.8萬;回族居民占總人口的 20%左右。

2100年前的漢武帝時代,在今銀川東郊有一座管理屯田事業的典農城,漢族人俗稱呂城,附近的黃河渡口叫呂渡,而匈奴、鮮卑等民族則稱它為飲汗城,這就是銀川的前身。五世紀初,大夏國王赫連勃勃在這里建成「麗子園」,為游樂和屯兵的要地。唐高宗儀鳳三年(公元678年),此地稱懷遠縣。北宋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黨項族首領李德明將其都府遷至銀川,當時的銀川已改名為興州。後李德明之子李元昊在這里建立了西夏國,而興州已易名為中興府,俗稱東京。從此,這座邊塞小城,一躍而為地跨今寧、陝甘、青、內蒙古遼闊地域的西夏國的軍事政治中心。西夏滅亡後,元朝在這里建立寧夏府城。這時,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來此定居,逐漸形成了回族聚居區。明清時期銀川被稱為「小南京」,城市商賈雲集,市肆繁榮。康熙年間,滿族旗兵連其家屬萬餘人駐扎寧夏,又於城西建造「新城滿營」,即今日的新城。1947年正式將寧夏省城定名銀川市。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為自治區首府,因為民間有鳳凰曾在這里降落的傳說,所以銀川又稱「鳳凰城」。

銀川人文歷史悠久,塞上風情濃厚,地理條件得天獨厚,土地肥沃,稻麥高產,瓜果香甜,被譽為「塞上江南」的「魚米之鄉」。不論從哪個方向進入銀川,在經歷了風沙滾滾的茫茫沙漠或是荒涼破碎的黃土高原之後,看到渠水盈盈、禾苗青青、遍地綠蔭的田園風光,都會被眼前的銀川綠洲所震撼。

銀川市是寧夏最大的土特產品集散市場。此地盛產的枸杞、甘草、賀蘭石、羊裘皮、發菜,是寧夏最具代表性的「紅、黃、藍、白、黑」五寶。做工精細、古色古香的西口地毯,在國內外久負盛譽。

銀川市是國家確定的河套地區商品糧基地的組成部分,也是全國水稻、小麥等農作物的高產地區之一。除盛產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清甜沙爽的西瓜、粒大飽滿的紅黑瓜子、個大甜脆的蘋果及皮薄籽少的葡萄等。

銀川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國西北地區蒙、回、藏少數民族風情線上的重要旅遊城市。市境內有古城池、宮苑、寺塔、樓閣、墓葬、長城等多處古代文化遺跡和風景游覽區。比較著名的風景名勝有:海寶塔寺、承天寺塔、南關清真寺、玉皇閣、賀蘭山小滾鍾口、須彌山石窟、青銅峽108塔、鍾鼓樓、南薰門、李俊塔等。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國龐大的帝王陵墓群,佔地約40平方公里,共有九座帝陵和七十餘座官僚勛戚的陪葬墓,每座陵園都是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體。現存的陵台、鵲台、角樓、神牆等,都是當年的建築。特別是黃土夯築的八角塔形陵台高達20餘米,被外國遊客譽為「中國的金字塔」。

閱讀全文

與銀川名字的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