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蘇軾故周茂叔先生濂溪一詩表達了什麼
蘇軾《故周茂叔先生濂溪》一詩,通過對周敦頤一生事跡的描寫,表達了對周敦頤思想品德的敬仰之情。原詩是:
世俗眩名實,至人疑有無。
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
坐令此溪水,名與先生俱。
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
因拋彭澤米,偶似西山夫。
遂即世所知,以為溪之呼。
先生豈我輩,造物乃其徒。
應同柳州柳,聊使愚溪愚。
現代漢語的意思是:
世上的俗人喜歡眩耀名實,造詣極高的人則懷疑有無。
憤怒時會移走水中的螃蟹,愛憐時連屋上的烏鴉都喜歡。
使得這一泓溪水,名字也與周先生一樣。
周先生本來是道德俱全的人,為了廉潔才隱退這廬山的一角。
於是像陶淵明一樣拋棄了俸祿,有時就像西山的一個農夫。
就像世人所知到的那樣,自己的稱呼也和這小溪相同。
周先生哪裡像我們一樣,大自然才是他的門徒。
應該與唐代在柳州為官的柳宗元相同,使得愚溪的水也變得「愚」了。
B. '儒'名的由來
儒儒 rú ㄖㄨˊ (1) 指讀書人:~生。腐~。通~(指博識多聞的大學者)。~林(儒者之林,舊指學術界)。~雅(讀書人所具有的溫文爾雅的風貌)。 (2) 中國春秋戰國時代以孔子、孟子為代表的一個學派:~家。~教(即「孔教」)。~士。~術。~學。 (3) 古同「懦」,懦弱。 (4) 鄭碼:NFGL,U:5112,GBK:C8E5 (5) 筆畫數:16,部首:亻 《說文解字》對「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中國人歷來重視死的觀念與喪葬禮儀,這種廣泛的社會需求促成了一個特殊社會階層「儒」。 在中國古代社會,最晚到殷代有了專門負責辦理喪葬事務的神職人員。這些人就是早期的儒,或者稱為術士。他們精通當地的喪葬禮儀習慣,時間一長,便形成了一種相對獨立的職業。但是,由於這種職業地位低微,收入也少,既沒有固定的財產和收入,做事時還要仰人鼻息。所以形成比較柔弱的性格,這就是儒的本意,即柔,還有他們職業的原初性質,即術士。 "儒"這一名詞的最早記載應該是在《論語·雍也》。孔子在這告誡他最得意的學生子夏說,要當就當"君子儒",千萬不要當"小人儒"。可見,儒名的起源應該在孔子之前。因為到了孔子時,儒這一階層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形成"君子儒"與"小人儒"兩種派別。 作為一個學派的儒家雖由孔子創立於春秋末葉,但「儒」卻起源甚早,《漢書·藝文志》及劉向《七略》均認為儒「出於司徒之官」。太史公《儒林列傳》曰:「秦之季世坑術士」,而世謂之坑需。……類名為儒,儒者知禮樂射御書數。……私名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游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為最高。」 據此,「儒」實與初民社會交通人神的巫祝活動有關。 詳細分支學派 程朱學派 崇仁學派 船山學派 春秋公羊嚴氏學派 春秋公羊顏氏學派 慈湖學派 次仲學派 存齋晦靜息庵學派 大夏侯氏尚書學派 大小戴禮學派 大興二朱學派 釣台學派 定□學派 定川學派 東發學派 東萊學派 東林學派 東原學派 東整學派 東樵學派 端臨學派 爾雅學派 二江學派 二曲學派 二萬學派 范呂學派 范許學派 方耕學派 費氏易學派 豐芑學派 伏氏尚書學派 高平學派 高氏易學派 功利學派 古靈學派 古論語三家合一學派 古論語學派 古微學派 古文經學派 古文尚書學派 關學 廣平定川學派 廣平學派 龜山學派 韓詩學派 韓氏易學派 漢上學派 漢學 和靖學派 河東學派 鶴山學派 橫浦學派 橫渠學派 衡麓學派 恆齋學派 胡學 湖湘學派 華陽學派 槐堂學派 淮南九家易學派 晦翁學派 兼山學派 健庵學派 江右王門學派 介軒學派 金華學派 今文經學派 荊公新學 景迂學派 靜明寶峰學派 靜清學派 靜修學派 靜庵學派 敬庵學派(張伯行) 九峰學派 考亭學派 餘山學派 □山學派 葵園學派 蘭皋學派 朗夫學派 樂學派 春秋公羊胡母生學派 樂正氏儒學派 理初學派 里堂學派 禮經高堂氏學派 麗澤學派 梁丘氏易學派 臨川學派 劉胡學派 劉李學派 龍川學派 婁山學派 廬陵學派 魯論語學派 魯詩學派 魯學 魯齋學派 鹿門學派 呂范學派 洛學 毛詩學派 孟氏易學派 孟子學派 勉齋學派 閩學 明道學派 默堂學派 木鍾學派 穆堂學派 南湖學派 南江學派 南均學派 南雷學派 南皮學派 南軒學派 南學 南中王門學派 凝齋學派 歐陽氏尚書學派 屏山學派 朴學 朴齋學派 漆雕氏儒學派 漆書尚書學派 齊論語學派 齊詩學派 齊學 起庵學派 錢塘二梁學派 潛邱學派 潛研學派 潛庵學派 潛庵學派(輔廣) 清江學派 秋農學派 邱劉學派 曲園學派 容甫學派 儒家學派 三禮學派 三魯學派 三魏學派 三原學派 上蔡學派 深寧學派 慎修學派 師山學派 施氏易學派 石□學派 石渠閣講論會 實齋學派 士劉學派 授堂學派 蜀學 雙池學派 雙峰學派 水心學派 說齋學派 思、孟儒學派 宋學 蘇齋學派 梭山復齋學派 泰山學派 泰州學派 陶樓學派 田氏易學派 亭林學派 宛溪學派 王學 王張學派 望溪學派 未谷學派 味經學派 武夷學派 五峰學派 勿□學派 西山葵氏學派 西山真氏學派 西庄學派 息園學派 惜抱學派 夏峰學派 獻縣學派 湘鄉學派 象山學派 蕭同學派 曉庵學派 小夏侯氏尚書學派 小夏侯氏尚書學派 孝感學派 孝經學派 校口學派 嘯山學派 嘯山學派 謝山學派 新學 顏李學派 顏氏儒學派 硯溪學派 楊園學派 陽明學派 養一學派 養知學派 姚江學派 伊川學派 伊洛之學 儀征學派 永嘉學派 永康學派 用六學派 愚山學派 玉山學派 豫章學派 淵如學派 元城學派 元城學派 越縵學派 嶽麓學派 粵閩王門學派 月亭學派 張祝學派 趙張學派 浙東學派 浙中王門學派 震滄學派 震澤學派 鄭堂學派 鄭學 止修學派 止齋學派 摯甫學派 仲良氏儒學派 周官禮學派 周許學派 朱學 竹□學派 孜堂學派 紫陽學派 子居學派 子夏儒學派 左海學派 儆居學派 巽齋學派 荀子儒學派 茗柯學派 滎陽學派 堇浦學派 蒿庵學派 蕺山學派 涑水學派 濂洛關閩 濂溪學派 濂學 婺學 桴亭學派 懋堂學派 稷下學團 籀口學派 艮峰學派 艮庭學派 艮齋學派
C. 蘇州地名的由來
網上找了一下,沒有可用的資料:蘇州古時稱吳,又稱姑蘇,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於公元前514年,雖歷經2520年的滄桑,但整個城池仍坐落在春秋時代的位置上,基本上仍保持宋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枕河」等水鄉城市的獨特風貌。蘇州古城區河道總長35公里,有橋梁170多座,是我國河、橋最多的城市,被世人贊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城的建造者是當時已成為吳王闔閭的大將伍子胥,名為闔閭城。春秋時期,這里就成為吳國的都城,城市的名稱中自然還保留有許多有關吳王闔閭,伍子胥以及美女西施德的印記。
D. 誰能解釋周字的由來
周
一、周姓來源
1、周姓的最早出現,可追溯到遠古的黃帝軒轅氏。據《姓氏考略》所載,相傳黃帝時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將,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這兩個人的後代都以周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為周文王。黃帝的兒子後稷,姓姬。後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東征勝利後,大規模分封諸侯,其中姬姓國就有53個。這些姬姓國的後人大多改以國名、地名及祖父名號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國所滅,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周宗室子孫及周朝遺民以周為氏。如周平王之後,這一支通常被認為是我國周姓來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後,周公旦之後。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為周。如北魏時有鮮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時,代北復姓賀魯氏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改漢字單姓周氏。南朝陳時,有一著名將領叫項猛奴的被周薈撫養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時,有姬氏因避帝名諱,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訥的,後梁時賜姓周。元時,有一位叫蘇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術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蘇吳縣人吳健7歲時家貧賣身同縣周家,也改姓周。
二、遷徙分布
周氏早期主要在河南發展繁衍。居住在河南臨汝的周氏,部分人於秦代遷往沛郡,成為當地著姓,西漢大臣周昌、周勃、名將周亞夫即屬此支。東漢末年,京師遭董卓之亂,汝南安城周氏有一支遷居今安徽廬江。西晉永嘉年間,中原士族隨晉室同渡,有一支周氏遷往姑熟[又稱姑孰、南洲,今安徽當塗]。唐高宗總章年間,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開辟漳州,隨行人員中有周姓將校,這是周姓入福建最早者。唐僖宗時,河南周氏族人又有隨王潮、王審知入閩的。南宋大臣周必大,自稱其先祖為鄭州管城人。汝南周氏有一支直接遷往福建寧化石壁鄉,還有一支徙居永定。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閩、粵周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謀生。唐代元和年間,除沛國周氏、長安周氏為周赧王的後代,河南周氏為鮮卑族改姓外,大都是西漢汝墳侯周仁的後裔。周仁5世孫周燕,子孫繁盛,分衍出許多支脈,如周燕之子周忠因任太山太守而在當地定居,形成太山周氏。
三、郡望、堂號
1、郡望
汝南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周平王少子烈的後代,其開基始祖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孫周跋扈邕。有汝南周氏遍天下之說。
沛國郡:漢時置郡。此支周氏,其開基始祖為漢代汾陰侯周昌。
陳留郡:西漢時置郡。此支周氏為漢代周仁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的周震。
2、堂號
【細柳堂】:漢文帝六年冬,匈奴6萬兵馬犯漢。文帝令周亞夫駐兵細柳[今陝西咸陽西南]。幾日後,文帝御駕親往勞軍。走近軍營,只見甲兵森嚴,個個持刀執戟,張弓挾箭,如臨大敵。當令門崗傳報,營兵卻直挺挺地站著,一絲不動,並喝令車駕停住,說:「軍中聞將令,不聞天子令!"文帝親自來到營門,又被哨兵攔住,文帝只好交出天子的符節,讓哨兵進帳回報。亞夫驗了證件,才下令開門放入車駕。一面囑咐:"營內不準跑馬。"車駕和隨從騎兵只好按轡徐行。進入營門,亞夫才不慌不忙地出帳迎接,文帝慰問後,一出營門,兵士仍關上營門,嚴整如故。文帝回頭看了看,高興地說:"這才是真將軍呀!象亞夫這樣的將軍,和他練的兵,才使敵人無縫可鑽呀!"
【愛蓮堂】:北宋哲學家周敦頤,一生清正廉潔,一生最愛蓮花。曾作《愛蓮說》,通篇百餘字:「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於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他把蓮花比成君子,推崇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格。
四、歷史名人:
周亞夫[?一前143],西漢名將。沛縣(屬今江蘇)人。周勃子,初封條侯。文帝時,匈奴東進,他以河內守為將軍,防守細柳(在今陝西咸陽),軍令嚴整,被譽為「真將軍」。景帝時,任太尉,平定吳楚七國之亂,遷丞相,謝病免。後以子私買御物所累下獄,絕食死。
周 處[約236-297]:西晉義興陽羨[今江蘇宜興南]人氏,字子隱,吳時為東觀左丞,晉平吳後,歷任新平太守,遷御史中丞,後任建威將軍,封平西將軍、周孝侯,當地至今流傳著他改惡從善、射南山虎、斬長橋蛟之傳說,京劇傳統劇目《除三害》就是表現他的故事。
周敦頤[1017-1073]:北宋著名哲學家,字茂叔,道州營道[今湖南道縣]人氏,曾官大理寺丞,國子博士。因築室廬山蓮花峰下小溪上,以營道故居濂溪名之,後人稱其濂溪先生。他依據陳摶的《無極圖》,著《太極圖說》,理學大師朱熹曾推崇他為理學的創始人。著有《愛蓮說》。
周邦彥[1056-1121]: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氏。平生創作了許多新詞調,其詞格律謹嚴,寫法新穎,被詞學界推譽為「巨擘」,對後世影響很大,開南宋格律詞派之先河。
周 昉:唐代以畫肖像、佛像著稱的名畫家,出身顯貴家族。其畫風為「衣裳簡勁,色彩柔麗,以豐厚為體」。宋代的米芾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吳道子三人並稱為"四大人物畫家"。
周 瑜[175-210]:三國吳之名將,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氏,建安13年[208年],火燒赤壁,大敗曹cao大軍,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精音樂,時稱「曲有誤,周郎顧。」
周樹人[1881-1936]: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本名,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氏。周敦頤的第三十二世孫。《人民日報海外版》2000年06月17日第四版)
周恩來[1898-1976]:字翔宇,化名伍豪等,浙江紹興人,生於江蘇淮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任總理,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鞠躬盡瘁,無私地獻出自己的一切,建立了豐功偉績,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和尊敬。
E. 九江的地名由來
九江古稱潯陽,柴桑。秦設九江郡,有「江到潯陽九派分」之說,故名九江,又稱江州。
它「襟江帶湖」,雄據三省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素稱「江西門戶」。古書說九江「據三江之口、當四達之衢」,七省通連、商賈集至。
亦是我國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九江之稱,最早見於《尚書·禹貢》中「九江孔殷」、「過九江至東陵」等記載。
(5)濂溪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九江是昌九一體化雙核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城市之一,九江定位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新引擎、中部地區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中游航運樞紐和國際化門戶。
江西省區域合作創新示範區。根據2014年江西省新型城鎮化規劃,九江都市區是江西省重點培育和發展的三大都市區之一。
九江位於長江、京九鐵路兩大經濟開發帶交叉點,是長江十大港口城市之一、長江中游區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國首批5個沿江對外開放城市之一。
也是東部沿海開發向中西部推進的過渡地帶,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與」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門」之稱。
九江老地名的故事:
梅綻坡,地處潯陽鬧市區。東靠五桂廠,南接潯陽路,面對蓮花池,西接孔聖廟,北連大中路。長約200米,最寬處約7米。原為一自然坡地,舊時坡道上下有數條便道穿插,四通八達。
這里的房屋,原先大部分是矮小的居民住房。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開發商在這里大搞房地產開發,把這個坡給降平了。關於梅綻坡這一地名的由來。
比較詳細的說法是這樣的:清代崇德年間,有一多年在外經商的梅姓商人,回潯定居。在坡上購地建房,並在坡地前的街口開了一家布店。此人特別喜愛「長春花」(老百姓稱之為「四季梅」)。
在他居住的屋前栽了幾株。這種花的花朵特多,花期特長,花勢繁茂,生機勃勃。到了秋天,百花凋謝,四季梅卻依然開得那麼耀眼。就是冬天也是如此。
所以有「日日春」、「四季梅」之美名。附近居民見了,也都喜愛不已,紛紛前來索種、栽種。一時間,坡上坡下,梅花綻開。「梅綻坡」由此而得名。
值得指出的是,九江人念這個地名,往往有兩種誤稱。一曰:「梅定坡」。這應該是讀了錯別字。因為「綻」字的右邊正好是一個「定」字。正應了那句話「長子讀一截,矮子讀半邊」。
二曰:「煤炭坡」。這應該是九江人的耳誤兼口誤,大家只要用九江話快速的念「梅綻坡」三個字,聽起來就極象是「煤炭坡」。
今天的「梅綻坡」,既無「梅」,也無「坡」。但它卻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以及對潯城未來的期待與嚮往。
F. 「說」的來歷
ISO9001:2000標准介紹
國際標准化組織(英文縮寫為ISO)對9000族系列標准進行"有限修改"後,於1994年正式頒布實施ISO9000族系列標准,即94版。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又啟動了修訂戰略的第二階段,即"徹底修改"。1999年11月提出了2000版ISO/DIS9000、ISO/DIS9001和ISO/DIS9004國際標准草案。此草案經充分討論並修改後,於2000年12月15日正式發布實施。ISO規定自正式發布之日起三年內,94版標准和2000版標准將同步執行,同時鼓勵需要認證的企業,從現在開始可按2000版申請認證。
2000版標准正式發布三年期滿後,94版標准立即廢止。2000版標准總體變化如下:
一、由四個標准組成:
1、ISO9000作為選用標准,同時也是名詞術語標准,即94版ISO9000-1標准與8402的結合。
2、ISO9001標准代替94版三個模式標准,按94版ISO9002標准獲證的企業在復審時,允許對2000版ISO9001標准進行裁剪。
3、ISO9004標准代替94版ISO9004-1多項分標准。
4、ISO/CD.1 19011標准代替94版ISO10011標准和94版環境ISO14010、ISO14011、ISO14012。
二、ISO9001標準的主要變化如下:
(一)思路和結構上的變化
1、把過去三個外部保證模式ISO9001、ISO9002、ISO9003合並為ISO9001標准,允許通過裁剪適用不同類型的企業,同時對裁剪也提出了明確嚴格的要求。
2、把過去按20個要素排列,改為按過程模式重新組建結構,其標准分為管理職責;資源管理;產品實現;測量、分析和改進四大部分。
3、引入PDCA戴明環閉環管理模式,使持續改進的思想貫穿整個標准,要求質量管理體系及各個部分都按PDCA循環,建立實施持續改進結構。
4、適應組織管理一體化的需要。
(二)新增加的內容
1、以顧客為中心;
2、持續改進;
3、質量方針與目標要細化、要分解落實;
4、強化了最高管理者的管理職責;
5、增加了內外溝通;
6、增加了數據分析;
7、強化了過程的測量與監控。
三、特點:
1、通用性強,94版ISO9001標准主要針對硬體製造業,新標准則適用於硬體、軟體、流程性材料和服務等行業。
2、更先進、更科學,總結補充了企業質量管理中一些好的經驗,突出了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3、對94版標准進行簡化,簡單好用。
4、提高了其它管理的相容性,協調了環境管理和財務管理。
5、ISO9001標准和ISO9004標准作為一套標准,互相對應,協調一致。
G. 愛屋及烏一詞的來歷
愛屋及烏 ( ài wū jí wū )
解 釋 因為愛一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地關心到與他有關的人或物。
出 處 《尚書大傳·大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分句;含褒義,形容過分偏愛或愛得不當
示 例 子存寵上了小老婆,未免「~」,把他也看得同上客一般。(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
近義詞 相濡以沫
反義詞 愛莫能助、殃及池魚
英 文 Love me, love my dog. <He that loves the tree loves the branch>
典 故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並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准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里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余胥」一詞寫作「胥余」,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余」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余」。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H. 九江市廉溪區有個歷史書院叫濂溪書院,宅旁有條濂溪河,請查這條河的
九江濂溪河或叫濂溪港,其名字來源於紀念北宋儒家理學思想鼻祖周敦頤。
濂溪,湖南道縣一條小河流的名字。周敦頤於天禧元年(公元1017)年生於北宋道州(今湖南道縣)營道樓田堡,世居濂溪上。周敦頤晚年移居 江西 廬山 蓮花峰 下,峰前有溪,因取舊居 濂溪 以為水名,並自以為號,世稱 濂溪先生 。
周敦頤後來在外地為官,看到有小溪像他老家的濂溪,就給人家命名。除了九江的那個濂溪外,在四川蓬安縣也有條小溪被周敦頤命名為濂溪,當時他任合州通判。
九江濂溪書院
九江濂溪書院,始稱濂溪書堂,亦稱濂溪祠。宋嘉祜六年(1061年),周敦頤「遷國子博士,通判虔州(今贛州市),道出江州,愛廬山之勝,有卜居之志,因築書堂於其麓。堂前有溪,發源於蓮花峰下,潔清紺寒,下合於湓江,先生濯纓而樂之,遂寓名以濂溪。」濂溪本是周敦頤故里之名,周敦頤遠離故鄉,在外地長期為官,一來因為清廉而貧不能返鄉,二來喜愛廬山之美,結屋於此,取名「濂溪書堂」,表示僑寓此地,鄉關在目之意。該書院歷代屢有興建,數易其址,稱謂亦有變更。
濂溪書院在中國書院史、教育史、哲學史上,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在理學發展史上,更處於其他書院無法比擬的核心、靈魂和淵源的顯赫位置。歷史上到九江濂溪書院求學、游學、拜謁、尋訪者,可謂連綿不斷。許多名人諸如黃庭堅、蘇軾、「二程」、朱熹、王守仁等等,都曾在此駐有足跡。為歷代理學後人所膜拜敬仰。
I. 蘇州滸關地名的由來
蘇州重要地名來歷及含義
人民路:宋代稱大街。後因形如卧龍,遂名卧龍街。後改護龍街。抗戰勝利後,一度改為中正路,解放後更名為人民路。
十全街:原名十泉街,因舊有十口古井得名。後改為十全街。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友誼路,1980年恢復稱十全街。
十梓街:由原十梓街、嚴衙前、天賜庄合並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紅旗東路。嚴衙前為明代學士嚴吶故里。1980年統一稱為十梓街。
道前街:由原道前街、府前街、衛前街合並而成,明清兩朝為衙署集中地,衛前即蘇州衛治前,府前即蘇州府署前。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紅旗西路,1980年統一稱為道前街。
干將路:由原干將坊向東延伸,合原松鶴板場、濂溪坊、新學前、獅子口統稱為干將路。干將坊為宋前古坊,因其正東有干將門及干將墓而得名。
白塔東路:由原東白塔子巷、中由吉巷、二門口合並而成。原東白塔子巷有白塔,由塔得名。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井崗山東路,1980年稱為白塔東路。
白塔西路:由原西白塔子巷和古市巷合並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間改為井崗山東路,1980年稱為白塔西路。
觀前街:玄妙觀在宋代名天慶觀,故街名天慶觀前。因觀內遍栽桃樹,花時燦若雲錦,所以又名碎錦街。到元代天慶觀改名玄妙觀,街名隨即改為玄妙觀前,後又演化為觀前街。
臨頓路:據<<吳地記>>載,吳王親征東夷時,曾在此臨時停頓休息,宴賞軍士。後在此置館建橋均以臨頓命名。路亦以此得名。
桃花塢大街:唐、宋時期,蘇州城西北隅閶、齊門之間遍栽桃樹,稱為桃花塢,旁有桃花河,是當時春遊賞花的勝地。宋朝太師章粢父子在此築別業,亦稱桃花塢。後人就以此作為街名。
山塘街:唐代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時發起開鑿山塘,此街瀕於山塘水,故名為山塘街。
平江路:平江取自蘇州地名。宋代稱蘇州為平江府,元代改為平江路。
石路:為清末洋務派盛宣懷所辟,以石子鋪路而名。
景德路:近代由原郡廟前、朱明寺前、景德寺前、申衙前、黃鸝坊合並拓建,改名景德路。因古景德寺而得名。
五卅路:1925年上海爆發五卅運動,蘇州各界發起募捐聲援。後用上海退回的捐款修築了此路,取名五卅,以作紀念。
宮巷:玄妙觀在唐代曾名紫極宮、開元宮,巷正對宮門口,故名。
太監弄:明代有金玉、如意兩太監在此居住,遂名太監弄。西段曾名青年路,因基督教青年會的名。
倉街:清代為長洲、元和兩縣官倉所在地,有豫順,青邱等倉,故名。
司前街:古名織里橋南街。後在此設司獄司署,遂改名司前街。
皮市街:因古代皮市所在得名。
書院巷:以宋代鶴山書院的名。
長洲路:以舊長洲縣署所在地而得名。
元和路:以舊元和縣署所在地而得名。
學士街:古名葯士街,因葯士得名。或因明代大學士王鏊住宅在此而該稱學士街。
棗市街:約在宋朝,這里以棗子市場為主,故名。
留園馬路:清末盛宣懷所築。原稱五福路,俗名留園馬路,是蘇州最早的一條馬路。
南浩街:因閶門以南護城河稱為南濠而得名南濠街,後稱南浩街。
百家巷:據《平江城防考》載:東漢顧訓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長幼有序,因以所居名百口橋,巷亦因此得名。
舊學前:長洲縣學原設於此,明嘉慶二十年縣學東遷,此處即稱為舊學前。
吳趨坊:吳趨是宋以前的得古坊。吳趨即吳地歌曲。
古吳路:以舊吳縣縣衙所在而得名。
北局:明代在此設立專門供奉皇室絲織品的織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織造府,遂稱此處為北局。
察院場:明代曾設都察院與此,故名。
范庄前:宋代范仲淹所創義庄所在地,故名。
憩橋巷:相傳吳王率軍出征時曾在此憩息,舊有憩橋,巷因橋得名。
羊王廟:因古有羊王廟而得名。南朝劉宋時,羊玄保任吳郡太守,為官清廉寡慾,離任後百姓思之,故為其立祠廟,原稱羊太廟,演變為羊王廟。
皇廢基:元末張士誠佔領蘇州稱吳王,將春秋時的子城作為王府。1367年,張士誠兵敗縱火將王府燒成一片廢墟,故有皇廢基質稱。
錦帆路:原為河,即子城城濠,相傳吳王與宮女乘錦帆之舟游樂於此,故名錦帆涇,又名錦泛涇,以兩岸桃李春日花開倒影水中如泛錦而得名。近代填河築路,仍名錦帆。
專諸巷:專諸為春秋時勇士,為闔閭刺死吳王僚,被殺後,相傳葬於此地,故名專諸巷。
朱家園:北宋末,朱勔為徽宗經辦「花石綱」致富,自營園林於此,名「同樂圃」。朱家園即其遺址。
宜多賓巷:原名糜都兵巷。糜都兵系宋代武將糜登,都兵為其職銜。糜凳曾練兵以抵禦北兵入侵。里人追念,將其故里名為糜都兵巷,後訛為宜多賓巷。
富郎中巷:宋代刑部郎中、秘書監富嚴所居,故名。
侍其巷:宋代「善士」侍其沔所居,故名。
鐵瓶巷:相傳有仙人枕鐵瓶卧此,故名。
尚書里:古名修竹巷。明代尚書吳寬居此,遂於宏治17年改名為尚書巷,後改巷為里。
閭邱坊巷:北宋時為朝議大夫閭邱壽終宅第立坊,因名得坊。
孔付司巷:原名孔夫子巷,因古有孔夫子廟。明代付司孔鏞居此,遂更名為孔付司巷。
胡廂使巷:原名胡廂使橋巷,俗名胡廂使巷。廂使為古代官名。
大儒巷:古為大木巷,轉為大樹巷。後因明代大儒王敬臣居此而轉為大儒巷。
燕家巷:因原有燕國夫人廟,故名。
船坊巷:據《平江城防考》,舫是「坊」之訛稱,船舫巷原為船坊巷。此處是古代船坊所在地,故名。
石匠弄:古有石作居此,故名。
唐家巷:古名官太尉橋巷。明代有千戶唐岳住此,因改唐家巷。
醋庫坊:為官立儲醋場所,即醋庫所在地,故名。
慶元坊:南宋時武狀元周虎將軍居此,慶元2年立坊名慶元坊。
神道街:宋名雍熙寺巷,因直對雍熙寺的名。明初,在雍熙寺故址改建府城隍廟,遂改巷名神道街。
三茅觀巷:有一道觀曰三茅觀而得名。
吳殿直巷:宋代天聖年間殿中丞吳感所居,故名。
慕家花園:清康熙年間,由慕氏所建遂園,俗稱慕家花園,因以命巷。
顏家巷:以宋代工部侍郎顏度居此而得名。
社壇巷:舊長洲縣社稷壇所在,故名。
東麒麟巷:古名騎龍巷。相傳附近河中有龍潭,曾有萬鯉來潮之異,故名騎龍巷,今訛作東麒麟巷。
邾長巷:本作朱張巷,元代時有逸民朱清、張瑄居此,故名。今訛為邾長巷。
丁家巷:宋代淳化年間丞相丁謂故里,故名。
潘儒巷:宋代章倞居此,名章橋巷。明代潘時用居此,改稱為潘時用巷,今轉作潘儒巷。
桐芳巷:元末張士誠曾作桐芳閣於此,故名。
窯基弄:相傳古窯所在,曾於蔡匯河頭東掘得古陶器如韓瓶狀者無數。
接官廳:此乃是清代迎接官吏的埠頭,原有屋三間。
皇亭街:原有康熙御碑亭一座名萬壽亭,俗名皇亭,街因此得名。
朱進士巷:明代進士朱紈所居,故名。
彭義里:清代彭氏義庄所在,故名。
五龍堂:五龍堂建於唐貞元年,宋淳熙年間香火大盛,又名靈濟廟,舊有龍潭。弄名以此命名。
鎮扶司前:明代鎮扶司衙門設此,故名。
文丞相弄: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而名。文天祥號文山,南宋末年任右丞相。
小倉口:清吳縣和豐倉所在,故名。
皇宮後:因在萬壽宮後而得名,萬壽宮俗稱舊皇宮。
百獅子橋:以橋命巷。百獅子橋為一宋橋,以橋欄雕百獅聞名,現已拆除,僅留弄名。
草鞋灣:以三多橋得名。三多為舊時祝詞,即多福多壽多子。
梅家橋弄:宋代詩人梅曉臣(聖俞)居此,故名。
鐵局弄:元至正年有鐵匠局在內,故名。
書院弄:再舊學前原平江書院旁而名。
蔣廟前:因蔣侯廟得名。
承天寺前:因承天寺得名。承天寺為一古佛寺,宋代名能仁寺。
雍熙寺弄:因雍熙寺弄得名。「雍熙」取自宋代年號。
祥符寺巷:因祥符寺得名,北宋有「大中祥符」年號。
獅林寺:因獅林寺得名。獅林寺建於元代,寺後之花園即獅子林。
天官坊:此乃明代為大學士王鏊宅第所立得坊。
文衙弄:因明代大學士文震孟居此,故名。
恤孤局:亦稱恤孤局前。恤古局是過去撫育孤兒得機構。
占魚墩:本作鯰魚墩,以形名。
佑聖觀弄:因佑聖觀得名。佑聖觀為一道觀。
寶蓮寺前:因寶蓮寺得名,寶蓮寺為一古佛寺。
北浩弄:因閶門以北一段護城河稱北濠而得名。今訛為北浩弄。
席場弄:舊時居名多在此織席,故名。
J. 濂溪先生的名字怎麼讀 求拼音
lian xi xian 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