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的自貢叫什麼
自貢以盛產井鹽聞名,素有"鹽都"之稱,其悠久的采鹵制鹽史,可上溯到近兩千年前的東漢章帝時期(公元76~88年)。北周武帝時(公元561 年~578 年),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因大公井而置公井鎮。 自貢井鹽場奇觀--天車至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因鎮置榮州,改鎮為公井縣。清咸豐三年(1853 年),大平天國攻佔南京,淮鹽受阻。 川鹽濟楚,得以運銷兩湖淮鹽引岸市場。1937 年抗戰軍興,海鹽停滯,川鹽崛起,再度濟楚,有設市之需。 1939年9 月1 日始將川鹽史上稱為富榮鹽場的東西兩場--自流井和貢井從富順、榮縣劃出合並而建立省轄的自貢市。
B. 在古代自貢叫什麼名字
以前是富順管自貢 以前的富順叫富世縣 唐朝時避嫌又改為富義縣 宋朝為避宋太祖趙匡胤才叫富順縣~~自貢現在市區這兒以前因為發現一口自己留鹵水出來的井所以被稱作自流井~
C. 自貢由來
自貢的得名淵源於兩座古老的鹽井「自流井」、「貢井」。
據史書記載,自貢因鹽建鎮、置縣、設市。建市前分屬榮縣和富順縣。遠古時期四川東西部分屬巴國、蜀國,榮縣歸蜀,富順屬巴。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陽縣北部富世鹽井及其附近地區置雒原郡、富世縣((以井名命縣名),是為富順境域立縣之初。同期在榮縣境東部建公井鎮(因附近有著名鹽井曰大公井,故以井名命鎮名),是為榮縣設立行政單位之初。
後經歷代歷朝變遷,到抗日戰爭時期因沿海淪陷,川鹽濟楚,富榮鹽場在保證軍需民食和支援前方抗戰方面十分重要。為了克服兩縣長期分治鹽場的弊端,加速鹽業經濟的發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劃出富順、榮縣緊密相連的主要產鹽區,面積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貢井之合稱名曰自貢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貢市正式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
1949年12月5日自貢和平解放。解放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區多次調整,1978年4月榮縣劃歸自貢市,1983年3月富順縣又劃歸自貢管轄。
D. 自貢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
對頭,
自流井
加貢井就叫自貢。
以前小時候看到過一個廣告,說為什麼叫自貢,就是自己往圈圈裡貢。什麼叫貢井,貢進去吊井。
我靠,這個廣告都設計得出來,真他媽丟人。
E. 自貢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市名:自貢(英語「Zigong」 拼音:zì gòng)
經緯度:位於北緯28。55′37〞~29。38′25〞、東經104。02′57〞~105。16′11〞之間
面積:幅員面積4372.6平方公里,市區面積814平方公里。
海拔:自貢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點為榮縣丁家山主峰,海拔901米,最低點為沱江出富順縣水面,海拔240米。
轄區:現轄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和榮縣、富順縣。其中:自流井區轄4街3鎮4鄉、貢井區轄2街9鎮2鄉、大安區轄4街9鎮3鄉、沿灘區轄11鎮2鄉、榮縣轄21鎮6鄉、富順縣轄22鎮4鄉。
人口:320萬
時間:北京時間(中國標准時間)。UTC+8
郵編:643000
區號:(+86)0813
車牌編號:川C
自貢是天府之國的一顆璀璨明珠,為四川省最早的省轄市和工業重鎮之一。具有兩千年的鹽業歷史和60年建市史,恐龍化石、井鹽和燈會被稱為自貢的「大三絕」,"小三絕"是龔扇、扎染和剪紙,素以「千年鹽都」、「恐龍之鄉」、「南國燈城」等美譽而蜚聲中外。清朝中葉以來,自貢一直是中國井鹽生產的中心,如今已發展成為以鹽業化工、機電、紡織、輕工、食品、新型建材等為支柱產業的中等工業城市,同時也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對外開放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和世界地質公園。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位於四川盆地南部、長江上游的釜溪河畔。與內江、宜賓、瀘州、樂山等地相鄰。
自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復雜,分為低山、丘陵、平壩、溝谷。氣候屬東亞季風環流控制范圍,為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7.5℃至18.0℃,日照1150至1200小時,降水1000至1100毫米。江河分屬沱江、岷江水系,境內大小河流460餘條。自貢境內地形多丘陵,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自貢一年四季中,開春的時間較早,春節過後,回溫很快;夏天溫度很高,降水量大而且集中;自貢的秋天較短,常見綿雨天氣;冬天溫度不是很低,雨水很少。總的來說,自貢氣候溫暖,雨量充沛,日照時間較短,四季分明,陰雲天氣較為常見。
境內中、淺丘陵起伏,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一般海拔標高在250米至500米之間,城區海拔高度為280米至400米。市內河流主要為滄江水系,沱江下游段流經市境127公里。釜溪河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其上游有旭水河、威遠河注人,流域總面積為3490平方公里。市境西部有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榮縣,屬岷江本系。
自貢現有耕地217萬畝,成片森林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20%。生物物種繁多,查明植物近800個(系)科,動物70多個(類)目。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鹵水、岩鹽及石灰石。自貢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眾多,尤以鹽業遺址、恐龍化石和彩燈文化著稱於世。
交通概況
自貢市公路主骨架基本建立,形成了以內宜高速公路為依託,遂筠路、資貢路、隆雅路等省道為骨架,縣鄉公路為支線的公路網,與相鄰市(縣)的進出口通道均建成二級或二級以上水泥砼路面。截止2000年底,全市有公路212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4公里,一級公路37公里,二級公路204公里,高級和次高級路面798公里,中低級路面1218公里。全市96個鄉鎮中,有76個通水泥路,11個通油路。
自貢境內只有一條鐵路——內昆鐵路,設自貢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火車站位於自流井區羅灣,從自貢乘坐火車可以抵達成都、宜賓、重慶、昭通、內江等城市。自貢火車站市內售票處在假日大酒店旁。
自貢公路交通比較方便,與成都、重慶、宜賓等周圍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從自貢出發可以到達成都、重慶、南充、瀘州、宜賓、德陽、廣安、達州、武漢、南京、蘇州、溫州、杭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省內外大中城市。
編輯本段建置沿革
自貢歷史悠久,因鹽建鎮、置縣、設市。建市前,自貢地區分別歸屬榮縣和富順縣。
遠古時期,四川東、西部分屬巴國、蜀國,榮縣歸蜀、富順歸巴。周慎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秋,秦大夫張儀、司馬錯、都尉墨伐蜀。是年冬,蜀平,兼取巴。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王封子通國為蜀侯(蜀仍為侯國),置巴郡,時榮縣境歸秦之蜀國,富順縣域屬巴郡治理。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公元285年),誅蜀侯綰,國廢,改立郡,是為蜀設郡之始。榮縣為蜀郡轄區。
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分巴割蜀及新型地置犍為郡。犍為郡領江陽、南安、武陽、資中、符、南廣、漢陽、朱堤、堂琅等縣,富順歸為江陽、榮縣境屬南安縣。
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公元567年),析江陽縣北部富世鹽井及其附近地區置郡、富世縣(以井名命縣名),是為富順境域立縣之始。同期,在榮縣境東部建公井鎮(因附近有著名鹽井曰大公井,故井名命鎮名),是為榮縣境最早設立行政建制單位之始。
隋開皇二年(公元582年),原郡廢,富世縣隸屬瀘州。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南安縣置大牢鎮,十三年(公元593年)改鎮為縣,時榮縣境在大牢縣內。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割資州大牢、威遠二縣置榮州,治公井鎮,公井由鎮升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分大牢置旭川縣(因附近有鹽井號旭川,取以為名),治今榮縣城關。時榮州領縣六;旭川、應靈、公井、威遠、資官、和義,州治由公井移旭川。時榮縣境主要為旭川、公井二縣。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富世縣改名為富義縣。
北宋初年。富義縣升富義監,隸屬潼川路;榮州轄旭川、公井、應靈、威遠、資官五縣,榮州隸屬東川路。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避宋太宗趙義諱,富義監易名為富順監。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置富順縣(今縣名始於此),隸屬富順監。治平四年(1067年),旭川縣改名榮德縣。熙寧元年(1068年),富順縣廢存監;四年(1071年),公井縣廢並入榮德縣。
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升榮州為紹熙府,嘉熙元年(1237年),蜀亂。咸淳元年(1265年)富順監徒治虎頭城。南宋德祜元年(1275年),知監王宗義舉城降元,監廢,治所由虎頭城遷回原地。端平三年(1236年)紹熙府擇地僑遷徒治鴻鶴鎮(今自流井區鴻鶴壩);寶祜六年(1258年),府廢。
元朝建立行省制。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富順安撫司,二十年(1283年)升為富順州,隸屬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敘州路。元末,復置榮州,屬嘉定路。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富順州為縣,歸屬敘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榮州為縣(榮縣縣名始於此),屬嘉定府。清代因之。
民國二年(1913年),實行以道統縣,榮縣屬上川南道(次年改稱建昌道),富順歸下川南道(次年改稱永寧道)。
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復省,富順、榮縣隸屬四川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推行行政督察區。
抗日戰爭時期,沿海淪陷,川鹽濟楚,富榮鹽場在保證瞎轉需民食和支援前言抗戰方面顯得十分重要。為了克服兩縣長期分治鹽場的弊端,加速鹽業經濟發展,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八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劃出富順縣第五區、榮縣第二區兩者緊密相聯的的主要產鹽區,面積160.9平方公里,新成立市,市名取自流井和貢井之合稱名自貢市。同年九月一日,自貢市正式成立,隸屬四川省政府。
1949年12月5日,自貢市和平解放。解放初期,隸屬川南行政公署。
1952年川南行署撤銷後至今,自貢市一直隸屬四川省人民政府。解放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行政區劃多次調整,1978年4月榮縣劃歸自貢市,1983年3月富順又劃歸屬自貢市管轄。
F. 自貢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啊
自貢因鹽而興,具體的經過,自貢的網站上都有,我就不復制、粘貼操作一遍了,就直接回答你的問題
自貢取自流井和貢井兩名字的第一字而成
G. 四川名字的由來是
四川是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
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
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取全稱中的「川」字作為簡稱。又因轄區西部古為蜀國地,故又簡稱「蜀」。
(7)自貢名字的由來擴展閱讀
位置境域:
位於中國西南腹地,介於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地處長江上游,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公里,與7個省(區、市)接壤,北連陝西、甘肅、青海,南接雲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
行政區劃:
截止2019年9月,四川省下轄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18個縣級市,107個縣,4個自治縣,54個市轄區。
H. 自貢市得名的由來
自貢市是自流井、貢井兩地名的合稱。據史籍記載,貢井本名公井或大公井,唐代在此設公井縣。以後,公井縣並人榮縣。「公井」演化為「貢井」一說「公」、「貢」音近;一說大公井鹽質潔白味佳,進貢朝廷,因此名「貢井」。
自流井的名稱,也起源於該地區古代鹽井名。明朝富順縣人熊過在《南沙文集》中所提新開自流等井,是自流井名稱的最早記載。史籍稱「河岸有井,自流鹽水,放曰自流。或曰有不見功之井,倏然湧出,非關人力,是以得名」。自流井一名,不僅作為一口鹽井名,而且作為這一地區鹽井群的稱謂,並演化成為這一地.自流井、貢井原分屬富順、榮縣,但兩地生產和經濟上聯系極為密切,逐漸融為一體,由於產鹽多,稅利厚,一直受到歷代官府的重視。清雍正七年、八年分別在貢井、自流並設縣丞。1911年11月,自貢地方臨時議事會成立,要求設立獨立的行政區域,擬命名為「新知縣」,後未被批准。抗日戰爭爆發後,兩湖、西北及西南七個省、區食鹽要靠自貢鹽場供應,為適應形勢需要,1937年建立自貢特種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