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郭德綱的北京德雲社為什麼叫德雲社 德雲社名字的由來
德雲社是由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個人創辦,德雲社開始叫作「北京相聲大會」,只有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個人在廣德樓等茶館演出,2003年改在天橋樂茶園演出,並更名為「德雲社」。取自德藝雙馨之意,並且有借鑒於百年前「德興社」的名字。
Ⅱ 為何命名德雲社
是因為主力演員是德字輩和雲字輩的吧
開始叫北京相聲大會,後來改叫德雲社的。
Ⅲ 德雲社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德雲社取自德藝雙馨之意,並且有借鑒於百年前的德興社的名字,古語說名不正則言不順,德雲社的這個名字正是為了表明德雲社的人都是崇尚德藝雙馨,以德以藝行天下的人,並且不忘初心。
Ⅳ 「德雲社」這個名字的來意是
轉:
是那些演員的字輩
相聲界的大排輩應該是「德壽寶文明」,實際上相聲界的德字輩是已經過世很久的老前輩,基本上是清末民國時期的藝人。張文順、邢文昭、李文山這幾個老先生的文字,就是按這個大排行來的。
而郭德綱、於謙、高峰他們這些個按大的字輩應該是明字輩,但是為什麼又有幾個按德字叫呢,比如郭德綱、張德武、還有亮子。因為他們都跟文字輩的張文順老先生有關系,(徒弟、子侄、干兒子、大力提攜的後輩等),而按照張先生自己家裡的排行,他的下一輩是德字輩。這些演員為了表示對張先生個人的尊重用德作為字輩。跟相聲八德的德字輩是兩碼事,可以說是德雲社專用的。
雲也是如此,是德雲社的專用字輩。郭德綱解釋過,張文順先生的書房名為聽雲軒,「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所以他的徒弟要取雲字。比如何雲偉、曹雲金、劉雲天、孔雲龍、張雲蕾。這都是老郭以前收的徒弟,帶出來的徒弟。
後來德雲社開相聲科班了,兩年收一次。按照老規矩,科班的演員是按每一屆每一屆來排字的,由於郭德綱先前的土地都帶「雲字」,所以科班的字也從雲字開始排,現在是「雲鶴九霄」。後面幾個字都還沒出什麼大家比較聽說過的演員,我記得的就只有一個曹鶴洋。
Ⅳ 德雲社是誰辦的,怎麼來的名字有什麼典故
德雲社開始叫作「北京相聲大會」,由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個人創辦,取自德藝雙薪之意。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德雲社以「讓相聲回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2011年7月3日,德雲社在北展劇場開辟新形式,用犯扯的方言以及話劇和相聲混搭方式,為觀眾演繹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
九十年代中期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相聲藝術走進低谷,許多相聲演員去影視界淘金,其中還有不
少大腕兒,更不乏因改行而發財的「相聲」。誰都知道表演相聲不掙錢,屬於費力不討好的職業,然而,時年僅二十多歲的郭德綱先生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相聲藝術
要生存、要發展必須回歸劇場!民間藝術離不開生存發展的土壤,漫才演員必須走近觀眾才能得到水乳交融般的互動。於是郭先生一方面在一批「文字輩」老藝術家
的支持下組織北京相聲大會;另一方面著手挖掘整理了600多段瀕於失傳的曲藝節目。
十個春秋,從工人俱樂部到中和戲院;從廣德樓到天橋樂茶
園……郭德綱先生和張文順、李菁、王文林、於謙、徐德亮等德雲社的全體演員不僅用心血和汗水打造了「北京相聲大會」這一品牌,而且培養出、何雲偉、曹雲
金、劉雲天(劉藝)、欒雲平、孔雲龍等優秀的青年演員。對相聲藝術的執著和睿智成就了郭德綱,同樣,郭先生和全體同仁的努力也為漫才藝術的振興增添了新的
希望。「德化蒼生寓理於樂,雲隱靈台萬象歸春」,可以預想,北京德雲社在全社會的鼎力支持下將會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主要成員
郭德綱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
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曾跟隨相聲名家常寶
豐學相聲,曾受到許多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潛心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工文丑、工銅錘,對豐富自己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
要的作用。通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鑒,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他技藝全面,成為青年相聲演員中的佼佼者。2004年拜師相聲藝術家侯耀文。他現居北京,在北京
德雲社相聲團體發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相聲,上演節目達六百餘段,深受京津相聲迷喜愛。
於 謙
1982年考入北京市戲
曲學校相聲班學藝,在校期間曾跟隨相聲名家王世臣、羅榮壽、高鳳山、趙世忠學習。1985年拜師石富寬先生。1995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影視導演系大專
班。參加諸多影視作品拍攝,代表作品《九九歸一》《天下第一丑》《人蟲》《新刀馬旦》等,並於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及地方台的長期欄目中擔任節目編導及
主持人。2002年與郭德綱合作表演相聲,演出節目達數百段至多,深受觀眾喜愛。
張文順 (已故)
北京相聲名家,北京市曲藝團第一科學員,師承佟大方先生。復跟隨「架冬瓜」先生學習滑稽大鼓。退休後與郭德綱搭檔表演傳統相聲。其捧哏風格幽默含蓄,自成一家,並發掘保存上演了一些已不多見的傳統單口相聲。
李文山
1938年生人,自幼生長在北京天橋,酷愛相聲。50年代曾與郭全寶先生創作合說相聲《歷書與皇歷》,60年代曾在郵政文工團與李文貴合作創作相聲《雜
談空城計》、《南來北往》、《女英雄》、《一比嚇一跳》等。70年代創作的相聲代表北京唯一一段相聲參加全國曲藝調演。80年代曾與郝愛民合作,並調入北
京宣武說唱團至退休。90年代至今發揮余熱,繼續創作演出。
邢文昭
自幼喜歡相聲,1959年加入中國廣播文工團說唱團學員
班,專攻相聲表演。1961年拜劉寶瑞大師學習,代表作品《官場斗》、《韓復渠演講》。50年代曾與馬季、李文華、李國盛等在北京工人藝術團工作。60年
代參加全國第一屆文藝匯演,並在全國工會曲藝匯演中獲表演獎。2001年在全國小品比賽中參演的《四個老頭》獲一等獎。
謝天順
謝天順:(1946—
)天津人。五十年代末參加天津市曲藝團少年訓練隊,師承相聲名家郭榮起。他生於曲藝世家,受環境熏陶和名師指導,加之自己勤奮的學習和不斷的舞台實踐,成
績突出,進步很快。他擅長捧哏,多年來先後與馬志明、趙偉洲、劉俊傑、劉西雨等合作,演出了《白事會》、《拴娃娃》、《報菜名》、《論拳》以及《糾紛》、
《話說天津衛》、《治病》等相聲。他的功底扎實,火候恰到好處,表演火爆,大方自然,善於把握現場效果,能夠掌握不同風格的新老節目。在2003年10月
的「津門曲薈」上與魏文亮、劉俊傑、張永久等合作重排了傳統相聲劇《張古董借妻》。
李 菁
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快板藝術
委員會委員,15歲師從快板書藝術家梁厚民先生,曾獲全國第二屆快板藝術大賽一等獎。後拜金文聲先生為師,進修評書藝術。經常上演的曲目有《雌雄劍》、
《武松打店》、《學四相》、《汾河灣》等。在「2005年北京相聲小品大賽」中與何雲偉合作憑借《我要幸福》一舉奪得相聲專業組一等獎。
張德武
自幼酷愛曲藝,有多年演出經驗,拜北京相聲名家張文順先生為師,擅使文哏,柳活節目。
高 峰
師承相聲名家范振鈺先生,勤奮好學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捧逗俱佳。並跟隨金文聲先生學習王派快板表演。
史愛東
現年37歲,師從梁厚民先生學習快板書,很好的繼承了師傅的代表段子,如《酒迷》、《隱身草》等。後期學習相聲捧哏,與孔雲龍合作,頗受好評。
王 惠
女,自幼學藝,九歲登台,十四歲於天津成功舉辦個人專場,轟動曲壇。王惠勤奮好學,深得天津所有白派名家親傳,更得京韻大師駱玉笙先生指教。使得技藝突
飛猛進,並於2002年赴台演出,大獲成功。王惠的演唱特點行腔委婉、韻味醇厚、吐字講究、嫵媚多姿,善於表達人物內心的復雜情感。
郭德綱夫人,現德雲社大管家。
肖佳玉
出生於曲藝世家,自幼喜愛曲藝。從六歲起跟隨父親肖四北學習揚琴,並參加各種演出。中學畢業後又在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繼續學習樂器。現在就讀於中央戲劇學院學習表演專業。現在北京德雲社擔任主持人。
何雲偉
自幼喜愛相聲藝術,拜師郭德綱先生學習相聲表演。2004年正式與李菁合作演出。經常上演的節目有《黃鶴樓》、《學四相》、《鬧公堂》、《拉洋片》、
《戲迷遊街》等百餘段。台風火爆,頗具人緣。在「2005年北京相聲小品大賽」中與李菁合作憑借《我要幸福》一舉奪得相聲專業組一等獎。
曹雲金
2001年經田立禾先生開蒙,2002年拜師郭德綱先生學習相聲藝術至今。經常表演的節目有《拴娃娃》、《大保鏢》、《兵器譜》、《托妻獻子》等。
劉雲天
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本科生,11歲拜孟繁貴為師,2001年畢業於中國北方曲藝學校,2004到2005年參加中法文化年表演話劇《一日煩》。後拜郭德綱為師學習評書。
孔雲龍
自幼喜愛藝術,2004年跟隨郭德綱老師學習相聲至今。常演的節目有《地理圖》、《竹城水寨》等貫口類作品。
李雲傑
自幼喜愛藝術,曾學習京劇青衣,後拜楊進明學習相聲,拜郭德綱學習太平歌詞。能演唱數十段太平歌詞。
岳雲鵬
自幼喜愛相聲藝術,2004年跟隨郭德綱老師學習相聲、太平歌詞、竹板書。能表演數十個曲目,為當今為數不多的太平歌詞演員。
欒雲平
自幼酷愛相聲,師承郭德綱。捧逗兼擅,尤擅演出《反八扇》之類的節目。
朱雲峰
1991年出生於哈爾濱。曾隨來寶剛先生學習快板。2004年拜郭德綱為師。
崇雲昆
自幼喜愛曲藝,拜師李菁學習快板藝術,頗具梁派特色。
退出的成員:
徐亮(徐德亮)
相聲演員,八角鼓票友。原名徐亮。
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自幼跟隨單弦前輩蔡芳、趙俊良諸先生學單弦,跟隨京韻名家白奉霖先生學習少白派京韻大鼓。2002年拜張文順先生為師。整理上演了
一批諸如《西江月》、《進化論》、《安得廣廈千萬間》、《窮不怕智斗假仁義》等文學性強的節目,自成風格。2004年12月拜八角鼓名家章學楷為師。退出
德雲社後與張文順斷絕師徒關系,藝名「徐德亮」中的「德」字使用權被收回。
王文林
自幼隨父親著名相聲藝術家王長友先生學
藝,8歲拜劉寶瑞大師為師深造,12隨正式登台表演。1960年參加北京青年曲藝隊,文革中劇團解散,但並未放棄對相聲藝術的追求。1978年回團演出,
王先生從藝40餘年,捧逗皆佳,並能創作,經常演出的曲目有《汾河灣》、《八扇屏》、《山東二簧》、《學評戲》、《新舊婚姻》、《勞動號子》等。
2008年9月19日徐亮(徐德亮)在新浪博客中發表聲明,稱其與王文林宣布退出德雲社,從此與郭德綱領軍的團隊分道揚鑣。
Ⅵ 德雲社前身是什麼
德雲社開始叫作「北京相聲大會」,只有郭德綱、張文順和李菁三個人在廣德樓等茶館演出。
1995年,郭德綱來到北京,首先找到的人是相聲界前輩張文順以及青年演員李菁,開始在京味茶館、廣德樓等地演出。1996年開始,相聲演員邢文昭以及徐德亮等開始陸續加入演出。到了1998年,擴展為十幾個人,演出場館也從茶樓擴展到茶館戲樓里,並取名為「北京相聲大會」。
2003年,演出隊達到了十幾個人,並且從那年開始改在天橋樂茶園演出,更名為「德雲社」。
德雲社主要演員除郭德綱外曾有張文順,於謙,李菁,李文山,邢文昭,高峰,劉雲天,欒雲平,孔雲龍等。
2008年9月,徐德亮通過自己的blog發布聲明,與王文林一起退出北京德雲社。這是自德雲社建社以來首個成員退出事件。
2010年2月21日,曾以「兄弟單位」身份加盟「德雲相聲聯盟」的「藝馨社」成為歷史,這家相聲團體的全部演員成為德雲社的「社員」。
2010年8月5日,何雲偉、李菁分別在各自博客發表聲明,宣布退出德雲社。
2013年4月15日,北京德雲社在澳大利亞文化之都墨爾本舉行酒會,正式宣布成立德雲社墨爾本分社,這也是中國相聲社團跨出國門在海外建立的首個分支機構。
2013年4月20日,德雲社南京分社正式落戶門東歷史街區。
Ⅶ 德雲社為什麼叫德雲社
德雲社是中國的一個相聲社團,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6年,打出的旗號是「讓相聲回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那麼郭德綱在的德雲社為什麼叫德雲社呢?下面就來了解德雲社名字的由來。
說法一:德雲社來歷是借鑒了百年前德興社的名字。早在清朝,河北保定有一個叫劉德興的經營茶葉的生意人,他開了一間茶館,把曲藝表演引進其中,生意因此火暴起來,但後因得罪了官府,德興社被迫解散。現在北京的德雲社相聲社團之名也是從德興社借鑒而來的。
說法二:因為德雲社扛大旗的郭德剛名字里帶一個「德」字,並且其後的徒弟輩都歸屬「雲」字科,所以起名「德雲社」。
德雲社是中國北京的一個相聲社團,全稱北京德雲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成立於1995年,曾經名為北京相聲大會。德雲社以「讓相聲回歸劇場」,做「真正的相聲」為要旨。2011年7月3日,德雲社在北展劇場開辟新形式,用犯扯的方言以及話劇和相聲混搭方式,為觀眾演繹從清朝、民國到新中國成立後各種風格流派的相聲。
德雲社」是以弘揚北方民族文化,培養曲藝人才,服務大眾為主旨的曲藝演出團體。社團最初由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先生於1995年創建,經歷了二十年的風雨歷程走到今日實屬艱辛,然值得欣慰的是經過郭德綱先生和眾多位新老相聲演員的不懈努力,德雲社正在逐步走向輝煌。德雲社所屬的北京相聲大會每周都在天橋樂茶園等地演出五、六場。
Ⅷ 德雲社的社會東名字如何得來
德雲社的帶刀護衛
在德雲社中卻有一位「社會人」,他一直走的都是「忠義路線」,他就是師爺謝金的搭檔李鶴東,相信很多人對李鶴東不是很了解,李鶴東在生活中是郭德綱的義子,因為在沒進德雲社之前經常打架,所以脾氣不是很好,有了「社會東」的外號。
李鶴東與其說是社會東,不如說是浪子回頭東更好,一個原本沒正經事情,也不服管教的閑散青年,最後被郭德綱調教好了,現在願意老老實實說相聲,這其實已然是很完美的勵志故事了。
「社會我東哥,人狠話不多」李鶴東雖然不是德雲社人氣最旺的演員,但他和大哥李雲傑卻是德雲社最著名的忠臣孝子。
Ⅸ 德雲社為什麼叫德雲社,名字是誰起的
這些名字都是藝名,和真正身份證上的名字是不一樣的,藝名是藝人入行的時候再起的。
郭德綱弟子有八科,「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最早收的徒弟是雲字科,所以藝名中間都是雲字,在後邊收鶴字科,就有張鶴倫,李鶴彪,韓鶴曉等等,現在已經有九字科,如張九齡,霄字科似乎也收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