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字寓意 > 河南安陽彰的名字由來

河南安陽彰的名字由來

發布時間:2021-05-08 12:21:44

㈠ 安陽這個名字是誰起的

安陽——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變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 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相州——公元580年,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陽市為河南省直轄市。 不知道這樣的答案你能否滿意!

㈡ 安陽為什麼叫陽

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商代早期稱「相」,屬冀州。西周時稱「東陽」。春秋、戰國時稱「鄴」,也稱「寧新中」,先屬魏國,後屬趙國。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後,將「寧新中」更名為「安陽」。從此,安陽名字見於史冊。公元580年隋代將安陽改為「相」屬相州制。後來唐代、宋代都沿用相州一名。直到公元1192年,金代金章宗明昌二年改為「彰德」。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國務院正式命名為「安陽市」。------摘自趙全孝《追根尋源》

山南水北為陽, 山北水南為陰。
"陽",是山南水北的意思,城市名里有陽,表示該城市在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我國古代建立城池,多依山傍水建立,城池也以山川、河流命名。
當然,很多城市名是歷史遺留下來的 。安陽正好就是在太行山之南。

祝你好運!

㈢ 河南省安陽古稱彰德府,該地區王氏出於王氏家族哪一支字輩如何排是從山西哪個地區移民過來的

古稱?彰德府?相州?安陽?

㈣ 彰到底是指什麼

彰指的是:

1、明顯,顯著:彰彰;昭彰;彰明;欲蓋彌彰。

2、表明,顯揚:表彰;彰善癉惡(表揚好的,憎恨壞的)。

3、姓。

彰拼音:zhāng,部首:彡部,部外筆畫:11畫,總筆畫:14畫

(4)河南安陽彰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彰顯[zhāng xiǎn]

明顯;顯著。

2、昭彰[zhāo zhāng]

明顯;顯著。

3、彰彰[zhāng zhāng]

清楚地顯露出來,易於識別。

4、彰露[zhāng lù]

顯露;敗露。

5、彰灼[zhāng zhuó]

昭著,顯明。

㈤ 古時河南安陽叫什麼

安陽,古稱相、殷、鄴、鄴城、鄴都、鄴郡、相州、彰德等,簡稱殷或鄴。


(5)河南安陽彰的名字由來擴展閱讀:

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是早期華夏文明的中心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豫晉冀三省交界地區區域性中心城市,是京津冀周邊協同發展區城市,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建設的重要區域中心城市。早在25000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就在此生活。

遠古傳說時期「三皇五帝」中的顓頊(zhuān xū)、帝嚳(dì kù)二帝先後在帝丘(今濮陽)和亳(今商丘)建都,並葬於此(均在內黃縣梁庄鎮)。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今安陽市區小屯一帶),在此傳八代十二王,歷時254年。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先後有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等在此建都,故安陽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將王齕(hé)攻克魏「寧新中」邑,後因寧、安意近,淇水(原黃河故道分支)之北太行余脈之南曰陽,乃定名為「安陽」。公元 401 年,北魏在鄴城設相州,是為相州名稱之始。

公元580年,北周滅北齊,楊堅焚毀鄴城,鄴民全遷安陽,安陽遂稱相州。隋、唐、宋沿用相州一名。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1913 年,中華民國政府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

1932年10月,民國政府在省下設區,安陽為河南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領11縣,直到1949年5月6日安陽解放。1949年8月1日,平原省成立,安陽為省轄市。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撤銷建制,安陽市劃歸河南省,現為省轄市。

安陽人傑地靈。盤庚遷都於殷、商王武丁中興、奴隸傅說拜相、女將軍婦好請纓、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門豹投巫治鄴地、藺相如降生古相村、信陵君竊符救趙、項羽破釜沉舟、曹操鄴城發跡、三朝宰相韓琦三治相州、抗金名將岳飛盡忠報國等名人軼事層出不窮。

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同志曾親臨岳飛故鄉湯陰,並視察殷墟和安陽老城,親口稱贊「安陽是個好地方」。著名歷史學家、詩人郭沫若同志1959年來安陽時,留下了「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創始,觀此勝於讀古書」的著名詩句。

㈥ 安陽的五個民間傳說

安陽市「洪洞移民」的傳說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續安陽縣志》載:「按安陽民籍,洪武初,自山西洪洞縣遷來者頗多。」境內大部土著居民世代相傳:祖居山西,洪武年間從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據傳,元末統治者橫征暴斂,民不聊生,中原一帶群雄割據,戰亂頻繁,加之黃河決口,連年災荒,造成「生民百遺一,千里無雞鳴」的慘景。朱元璋創建明朝後,曾數次從山西一帶向中原地區移民,恢復農業生產。由於洪洞縣位於晉南,靠近中原,便於遷徙,故多次組織當地「有丁無田」或「丁多田少」的農戶遷籍。傳說,當時負責選民的後軍都督僉事李恪,採用多種方法,誘遷不願意離開故土的農民。有次揚言:凡自願遷籍的農民可到廣濟寺內辦理手續,凡不願遷籍者可到寺左側的大槐樹下等候裁定。此言一經傳開,應遷農戶多數擠至大槐樹下。結果,凡到樹下的農戶,全部被遷徙。據說,當時大槐樹上有個鸛巢,被遷農民望著鸛巢,觸景生情,紛紛說:老鸛尚有個窩,咱到何處才有安居之日啊!由此,廣濟寺側的大槐樹,便成了先人忍別故里的標志。
洪洞遷民的傳說,已歷600餘年。縣西水治鎮一帶群眾,傳留下來的一些姓氏、族譜,也多把大槐樹下遷來的先祖為其始祖,另傳,遷民時,被遷農民多把自己初生子女的雙腳小趾咬裂,以示紀念。因而,至今境內多數居民的兩腳小趾甲蓋仍是兩瓣。

1566年初秋的一天,郭朴趁回鄉探親的機會,微服私訪,獨自一人來到鳳凰嶺(南崗)上。正走著,忽聽背後有人急聲叫道:「老哥!老哥!」郭朴回頭一看,只見一個中年人推著滿滿一小車棒槌,正使勁往坡上推。見郭朴回過頭來,他上氣不接下氣地求告著說:「老哥,幫幫忙,幫咱推推車吧!」郭朴快步上前,幫他推上了坡。郭朴在朝中聽膩了那些唯唯諾諾的奉承話。今天,突如其來有人喊他「老哥」,覺得怪新鮮,很多年以來,沒人喊他一聲「大哥」了。郭朴非常高興,對推小車的說:「好,好,好,我就認了你這個窮兄弟。」談話間,知道推小車的是賣棒槌的,就問他:「這些棒槌都是你自個做的么?」賣棒槌的回答道:「是自家做哩,推到會上去賣,多謝這位老哥了。」郭朴說:「我既然認你作了兄弟,就跟親兄弟一個樣兒,有啥好謝的。這樣吧,過幾天到八月十五,你給我送一車棒槌來,能辦到吧?』』推小車的說:「別管了,大哥,到時候一準給你送去。」他萬萬也沒想到,今天幫他推車的布衣「大哥」竟是大明王朝的閣老郭朴。八月十五這天是郭閣老的生日,來祝賀的官員自然很多,賓客盈門,一派喜氣洋洋。可是,天都晌午了,郭閣老還不讓開席。客人們一個個飢腸轆轆。家裡人有些坐不住了,問郭朴咋還不開席呢?郭朴回答:「先別慌,我還有個朋友沒來呢,大家再耐心等等吧。」大家正在納悶時,有個賣棒槌的被家人攔在門口。家人說:「今天家裡有事兒,你要賣棒槌就先到別處去吧,況且,這兒也不是你賣棒槌的地方。」家人說著就攆他走。賣棒槌的說:「有位大哥讓我今天送棒槌來。」家人問:「你大哥是誰?」他答不上來,只是口口聲聲要找「大哥」。家人也著了急:「走,走,走,你肯定找錯了門兒!」賣棒槌的認定不錯,急得滿頭大汗,家人進去一通報,郭朴親自出門迎接。走進客廳,郭朴讓賣棒槌的和他並肩坐著,客人見狀,都猜不透等來的是啥樣的人物,這樣受抬舉。片刻,有個當地的大鄉紳問:「他是閣老的啥親戚?」郭閣老說:「他是我的一個窮兄弟,是賣棒槌的,今兒個是來向我祝壽的,順便也給大家送棒槌來,送給每人一對棒槌,作為見面禮。他家裡窮,日子過得很艱難,還要養活80多歲的老母。大家隨意給他一點回贈,也算個心意吧。」說完,當面取出十兩銀子,給了賣棒槌的窮兄弟。這么一來,前來祝賀的官員、鄉紳見德高望重的郭閣老這樣敬重這位窮兄弟,也都紛紛贈送銀子。有三兩的,也有五兩的,有些沒帶零碎銀兩的就慷慨地送了隨身攜帶的珠寶。一會兒,就有了幾百兩紋銀,還有珠寶玉器等貴重物品。賣棒槌的心裡非常感激他這位「大哥」,忙又謝了眾賓客,告別郭閣老,推車出門去。臨別,郭閣老對他說:「好兄弟,回去用這些銀兩置買些土地,好好種地以養家餬口吧。」

(二)

郭閣老在安陽幾乎是家喻戶曉。然而,郭閣老在大明王朝究竟是怎樣一位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呢?官場之上,宦海沉浮,免不了有人被政治激流斷送了性命。只要是忠臣良將,郭朴從不袖手旁觀。當時有個年輕氣盛的廣東人叫海瑞,海瑞原是淳安縣的一個知縣,後來升任戶部主事。誰知仕途險惡,海瑞栽了個大跟頭,一頭栽進了政治漩渦里;海瑞惹惱了皇上!

海瑞危在旦夕!

事情發生在明嘉靖四十四年冬天。年輕氣盛的海瑞誓死要給皇上提意見,而且意見提得十分尖刻,尖刻得就是平常人也難以接受。世宗皇帝看過海瑞的奏章,頓時七竅生煙,火冒三丈,將海瑞的奏章狠狠摔在地上,厲聲對殿前侍衛喝道:「這哪裡是提意見,分明是對朕的惡意攻擊,膽大狂徒,一派胡言,快與朕拿住此人,不要放走了他!」一個名叫黃錦的太監馬上告訴皇帝:「皇上,聽說這個海瑞上疏時,預先就買了一口棺材,並且和妻兒老小訣別,給家裡所有的閑雜人等一一發了銀兩,讓他們各自投親靠友去了,這個海瑞決不會逃走的。」皇上當下傳旨,將海瑞打入死牢大獄。御林軍奉命去後,太監黃錦將海瑞的奏本撿起,放在御案之上,氣急敗壞的世宗皇帝又重讀奏本,不知不覺心裡有所觸動,感到海瑞所說,亦有可取之處。世宗皇帝自言自語道:「這個海瑞還有點像商王朝那個叫比乾的忠良,可朕並不是殷紂王啊。」轉眼間,冬去春來。明嘉靖四十五年,世宗皇帝已是花甲之年。便召郭朴近見,問郭朴對此有什麼良策。郭朴見世宗皇帝身體虛弱,勸皇上保重身體,暫時不宜出宮,有些事情暫緩處理為好。世宗又道「郭愛卿,你也知道那個海瑞給朕提的意見是多麼尖刻!朕不愛護自己的身體,致使病痛纏身。如果朕像前幾年精力充沛地在金殿之上執掌朝政,及時處理國家大事,何至於被那海瑞尖刻地指責呢。這個海瑞真是死有餘辜。」提起海瑞,皇上就氣不打一處來。郭朴奏道:「海瑞這樣做,實在愚笨,他做知縣時就憨厚剛直,但是,海瑞的內心也是為了陛下好,其心尚可原諒,老臣乞請陛下開恩,饒恕海瑞,他一定會為陛下的江山社稷肝腦塗地。」世宗嘆道:「朕也不願多殺這些敢於向朕提意見的諫臣了。」郭朴退出後,太監躬身遞上法司的奏摺,奏稱:「海瑞實為對皇上諷刺譏笑,論罪當死。」世宗略略一瞧,便將奏摺擱在一邊,並不加批復。如果世宗隨手加上批復,海瑞性命難保。海瑞不死,多虧了郭朴。這一幕,實在令人驚心動魄。

郭朴一貫秉公辦事,惟才是舉,知人善任。雖然手握重權,卻從不濫用,雖然深受皇上寵愛,他從不恃寵專橫。所以,明史稱郭朴「為人長者」(德高望重的人)。

檢舉回答人的補充 2009-11-17 14:10 名稱由來北蒙——盤庚遷殷之前,安陽稱北蒙。公元前1300年,商代第20位國王盤庚率領臣民從山東「奄」遷來北蒙。他們自稱為「商」。商朝滅亡以後,有人把他們稱為「殷」。
安陽——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變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 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相州——公元401年,北魏在鄴城立相州,取河(檀)甲居相為名,是為相州名稱之始。鄴城仍屬相州治理。公元580年,北周滅北齊,鄴城被焚,鄴民全部遷至安陽。安陽遂稱相州,亦稱鄴郡。隋、唐、宋都沿用相州一名。
彰德——公元1192年(金代),升相州為彰德府。此為彰德府名稱之始。明、清一直沿用,直到民國初年。1913年,廢彰德府,復置安陽縣。1949年成立安陽市,隸屬平原省。1952年,平原省建制撤消,安陽市為河南省直轄市。
大禹治水
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由他所創立的夏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夏、商、周三代之首。雖然夏王朝只是一種部落聯盟,和秦、漢以後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朝大不相同,總算已具備了國家形式,使得中國歷史從傳說時代進入信史時代。大禹治水,又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雖然世界上許多民族都有關於洪水的傳說,但是中華大地上的洪水為患一定特別嚴重,所以才產生了「洪水猛獸」的成語,認為洪水比猛獸更為可怕。大禹治理水患,讓大

㈦ 安陽名字的由來

安陽之名,始於戰國末期。公元前257年,秦攻克魏國寧新中,更名為安陽。變寧為安,其意相近。古時以水北山南為陽,以其在淇水之北,故名安陽。秦統一六國後,分天下為36郡。安陽分屬上黨、邯鄲二郡。三國時安陽屬魏郡。

㈧ 彰德的歷史典故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楊堅鎮壓了對自己不服的相州總管尉遲迥,為了防止河北反楊勢力死灰復燃,遂下令火焚鄴城,相州、魏郡和鄴縣及所有居民一並南遷至安陽城。從此安陽城代替鄴城成為這一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成為新鄴城。
因鄴縣、魏郡、相州長期治鄴城,在人們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種習慣認識,即它們的治所就叫鄴城,又因古鄴城已不復存在,特別是鄴縣移治安陽後,安陽城自然就成了新的鄴城。隋唐以後的鄴、鄴城、鄴下、鄴中都是指的安陽城,如李白《鄴中贈王大》中的「鄴中」及杜甫《石壕吏》詩中「三男鄴城戍」等。
唐代常常把兵士戍守的大范圍邊疆地區叫做「軍」 ,戍守的小范圍邊疆地區叫做「守捉」或「鎮」。安史之亂後,內地各州紛紛效仿邊疆設置軍和鎮,戍守要地。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薛嵩成為相州刺史,兼相州、衛州等六州節度使,總攬六州軍事。唐大歷元年(公元766年),薛嵩被封為高平郡王,他的軍隊被稱為昭義軍,昭義軍最初戍守相州城。唐大歷十年(公元775年),昭義軍轉戍磁州。從此,相州與昭義軍脫離。
五代後梁初,相州隸屬天雄軍節度使管理。據《舊五代史·末帝紀》記載,後梁末帝貞明元年(公元915年),在相州城設置昭德軍,任命宣徽使張筠為節度使,轄相、衛、澶三州。後梁末期,張筠放棄相州,昭德軍遂撤銷。後唐滅掉後梁之後,相州又重歸天雄軍節度使。《資治通鑒·後晉紀》記載,後晉天福三年(公元938年),在相州城設置彰德軍節度使,把澶、衛兩州作為屬郡,彰德一名開始出現。後漢、後周和前朝的設置一樣。北宋依照舊制也在相州設置彰德軍,隸屬河北西路。宋景德三年(1006年),增築安陽城(包括今安陽城和北魏天興元年之安陽城)周長19里。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相州被金軍攻陷。公元1129年,金政府在相州設置彰德軍。《金史·地理志》記載,公元1192年,金政府把相州升為府,用軍名給它命名,取名彰德府,隸屬河北西路,下轄安陽、湯陰、臨漳三縣和林州。這就是彰德府產生的經過。
金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彰德府城被蒙古軍隊攻陷。元朝時把彰德府改為彰德路,隸屬中書省,下轄安陽、臨漳、湯陰、輔岩等縣。元朝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元政府撤銷輔岩縣,把它劃入安陽縣。明代彰德府隸屬於河南承宣布政使司,下轄安陽、湯陰、臨漳等縣和磁州。清代彰德府隸屬於河南省,最初轄區同明朝一樣。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把直隸省大名府所轄的內黃縣劃入彰德府。清末,彰德府共轄安陽、湯陰、臨漳、武安、磁縣、林縣、內黃等七縣。
現今的安陽城為明彰德府城,呈方形,周長9里113步,裁得原宋安陽城之半。牆高2.5丈,厚2丈,外磚內土。有四門:東曰「永和」,西曰「大定」,南曰「鎮遠」,北曰「拱辰」,門上各建有樓,又建4個角樓,40個敵樓, 63個警鋪。城外周圍有護城河,闊10丈,水深2丈。城中央建雄偉壯觀的三重檐鼓樓,北大街中段建鍾樓。城內街道90多條,主街道為東西南北四條大街。東西大街,全長1657米,南北大街,全長1548米。大街小巷,縱橫交錯,密如蛛網,有9府18巷72胡同之說。
中華民國成立後,撤銷安陽縣,把其轄區劃歸彰德府。1913年,撤銷彰德府,暫時把府直轄地改為彰德縣。不久,正式定名為安陽縣,隸屬河南省河北道。1937年11月4日,安陽城被日軍攻佔,日偽政權把安陽縣改稱為彰德縣,直至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9月以後,彰德作為行政區劃名稱就不復存在了,但提起彰德府,現在安陽市和武安市、涉縣的許多老人仍然覺得很親切。

㈨ 古稱的彰德府安陽城就是現在的安陽市嗎

古稱的彰德府安陽城就是現在的安陽市的老城

㈩ 安陽為什麼叫安陽啊鄴又是那裡呢

山南水北。山之南是陽,山之北是陰;水之南是陰,水之北是陽。安陽在黃河以北,太行山以南。

閱讀全文

與河南安陽彰的名字由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我的世界怎麼改馬的名字好聽 瀏覽:355
謝梓汐名字打分 瀏覽:793
最好聽的陳字開頭的名字 瀏覽:879
不錯的英文名字男孩 瀏覽:45
五行木配水女孩名字 瀏覽:372
大眾名字男孩 瀏覽:628
楊思彤鼠年女孩名字好嗎 瀏覽:862
呂子開頭三個字的名字 瀏覽:311
黃樂琪的名字五行屬性 瀏覽:132
園區起名 瀏覽:767
水配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406
穿越火線近戰武器名字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428
跟妝工作室名字英文 瀏覽:537
葉艷華名字如何打分 瀏覽:198
趙姓紹字輩男孩名字鼠年 瀏覽:751
姓李字五行屬什麼名字好 瀏覽:150
測試你在古代叫什麼名字游戲 瀏覽:462
尚姓起名字大全2020鼠寶寶大名 瀏覽:420
兩個字好聽的名字女生帶陌字 瀏覽:99
五行喜火缺水怎麼起名字 瀏覽:261